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生物教案>《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

    《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

    時間:2024-03-26 10:32:50 澤彪 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通用11篇)

      《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 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

      (2)種群、種群基因庫、基因頻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頻率的計算方法。

      (3)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4)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

      (5)隔離的概念和類型,以及隔離與物種形成的關系。

      2、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及其主要內容之間的關系

      (2)運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解釋生物界的現象,既是本課題的重點,又是難點

      (3)對達爾文學說的評價是教學的難點

      (4)達爾文學說的主要內容和各要點之間的關系,以及用達爾文學說解釋生物的適應

      (5)性、生物的進化,這成為組織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課

      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困擾了人類幾千年!對于這個問題,首先是神學家們作出了“解釋”:先有雞,因為上帝創造了雞,然后讓雞下蛋!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不相信上帝了!沒了上帝,上帝創造了雞的“解釋”也就沒人相信了。于是關于生物起源、進化的種種猜測又被提了出來……我們已經知道地球上現存的有記載的生物種類大約200多萬種,還有許許多多種生物沒有被我們發現。

      沒有發現的生物數目可能要比已經發現的多10倍,更何況已經絕滅的生物比現存的還要多得多,據估計,曾在地球上生活過的生物種數可能多達5億~10億。這么多的生物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遠離”地球走向死亡,進行著自然界的“新陳代謝”,這就是生物的進化。

      [二]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

      1、主要內容

      師講述:進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拉馬克關于進化的用進廢退學說

      拉馬克是進化論的奠基者,他在18世紀初提出了用進廢退的進化學說:環境的改變是導致生物進化的原因。環境改變了,生物的生活方式也要跟著變,有的器官由于經常使用而發達起來,有的器官則由于長期不使用而萎縮退化了。

      師講述:在19世紀,達爾文提出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生物進化論。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呢?

      放映錄像:非洲草原野牛四季生活及生殖過程,重點放映遷徙路徑大河時,許多野牛個體被淹死或被鱷魚吃掉的情景。

      師引導:學生根據錄像及初中所學有關知識總結歸納出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過度繁殖,生存斗爭(生存競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

      師引導:指導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1)任何一種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強,在不太長的時間內能產生大量的后代。但因為生物的生存條件有限,生物在爭奪有限的空間和食物的情況下,同種生物個體之間,種與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不斷進行著激烈的生存斗爭,斗爭的結果是一部分個體被淘汰。例如:鯉魚在繁殖季節,雌魚會產許多卵,雄魚也會產下大量的精子,但是能夠形成受精卵是少數;受精卵形成后,在孵化的過程中個體弱小的幼鯉又會被淘汰掉,能夠存活下來的只是很少的一些個體。

      (2)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將幸存并會將這些變異遺傳下去;而不利變異個體則很容易地被淘汰掉。達爾文把這種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在長期的自然選擇過程中,微小的有利變異得到積累變為顯著變異,從而產生了適應特定環境的生物新類型,這就是生物進化的原因。

      (3)自然選擇學說科學地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及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但由于受到當時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自然選擇學說對于遺傳和變異的本質,自然選擇如何對可遺傳的變異起作用的問題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

      2、以自然選擇學說為基礎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提出

      近些年來,生物學家在達爾文的進化理論的基礎上,將遺傳學、生態學等研究成果引入到進化論的研究中,形成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基礎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三]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簡介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

      (1)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

      (2)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

      (3)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4)隔離導致物種的形成。

      (一)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

      1、種群的定義

      師:舉例:

      (1)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鯉魚;

      (2)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魚;

      (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出(1)與(4)屬于種群。

      師生歸納:種群指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

      2、種群的特點

      (1)種群的個體之間具有年齡和性別的差別,并不是機械地結合在一起。

      (2)種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個體之間彼此可以繁殖,并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遞給后代。

      師:種群為什么是進化的單位呢?

      出示資料:大熊貓的生存

      從進化上看,大熊貓己經歷了小大小的興衰歷程,從分布范圍看,它已由廠布于亞洲東部而退縮到中國。特別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人類生產活動無節制地擴展,大熊貓分布區已由約5萬平方公里縮小到1萬多平方公里,數量不足1000只,且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20多塊島嶼狀孤立地帶。

      由于大熊貓的分布是呈島嶼狀的小種群,每個種群的個體數不足50只。難免導致它們近親繁殖而使其喪失遺傳多樣性,最終導致種質較差的小種群逐一滅絕。加之大熊貓食性單一,若遇大熊貓主食竹周期性地開花枯死(約60年一周期),必然導致大熊貓因食物匱乏而餓、病死亡。

      3、基因庫、基因頻率

      生:閱讀教材P65,找出基因庫和基因頻率的概念。

      師生歸納:種群的基因庫是指一個種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不同的基因在種群的基因庫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

      師舉例:我們知道多指為顯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而絕大多數人表現為正常。白化病是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絕大多數人表現正常。

      師生歸納:基因頻率是指某種基因在某個種群中出現的比例。

      生質疑:怎樣才能知道某種基因的基因頻率呢?

      我們可以通過抽樣調查的方法獲得。

      師引導:學生計算這樣一個例子:從某種生物的種群中隨機抽出100個個體,測知其基因型分別為AA、Aa、aa的個體分別為30、60和10個,問其中A基因頻率為多少?a基因頻率為多少?

      解法一:通過基因型計算基因頻率,就AA、Aa、aa來說,每個個體可認為含有2個基因,則100個個體共有200個基因:

      A基因頻率=(2×30+60)÷200=60%

      a基因頻率=(2×10+60)÷200=40%

      解法二:通過基因型頻率計算基因頻率,即一個等位基因的頻率等于它的純合體頻率與1/2雜合體頻率之和,則:

      A基因頻率=30%+(1/2)×60%=60%

      B基因頻率=10%+(1/2)×60%=40%

      從上述可知,種群中一對等位基因的頻率之和等于l(其基因型頻率之和也等于1)。

      生質疑:種群中某基因的頻率是否一直不變呢?讓我們觀看一個課件。

      生觀看:用CAI課件模擬英國曼徹斯特地區樺尺蠖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淺色型樺尺蠖和黑色型樺尺蠖所占比例發生劇烈變化的過程。

      1850年以前該地區的樺尺蠖以淺色為主,黑色個體很少。隨著英國工業的發展,工廠排出的煤煙使環境發生了改變,黑色樺尺蠖與淺色樺尺蠖的數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黑色型達到了95%左右,淺色型由余下了5%左右。

      師生歸納:由此可見,種群中的基因頻率是在不斷改變的。種群中的個體一代一代死亡,但基因庫卻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保持和發展。

      結論:生物進化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所以說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

      [四]教學目標鞏固

      1、自然選擇題學說的主要內容之間的關系

      (1)過度繁殖為自然選擇提供更多的選擇材料,加劇了生存斗爭。

      (2)變異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通過遺傳在后代中得到積累和加強,產生適應環境的新類型,這是生物多樣性和適應性形成的原因,因此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

      (3)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

      (4)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來實現的,生存斗爭是生物進化的動力。

      (5)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2、達爾文在北大西洋東部以馬德拉群島上發現有550種昆蟲,其中有200種昆蟲的翅已退化,不會飛翔,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生存斗爭的結果B、食物中缺乏翅生長的物質

      C、定向變異的逐代積累D、自然選擇的結果

      答案:D

      3、從某生物種群中隨機抽出1000個個體,測知基因型為BB、Bb、bb的個體分別為300個、600個和100個。

      (1)在這1000個個體中,B基因有;其基因頻率為。

      (2)在這1000個個體中,b基因有;其基因頻率為。

      答案:(1)1200 60%(2)800 40%

      4、下列生物屬于種群的是()

      A、一塊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魚、蝦及其他生物B、一塊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C、一塊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無翅的成蚜D、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魚

      答案:C

      5、根據達爾文的進化學說,長頸鹿的頸和腿之所以特別長,是由于()、

      A、為了攝食樹葉,頸和腿不斷伸長,代代相傳,愈伸愈長

      B、長頸、長腿者比短頸、短腿者有較佳的生存機會

      C、長頸、長腿者影響了遺傳基因

      D、基因控制的性狀在表達時受到環境的影響

      答案:B

      6、自然選擇是指()

      A、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環境的承受力B、生物過度繁殖引起的生存斗爭

      C、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D、遺傳使微小的有利變異得到積累和加強

      答案:C

      [五]總結

      本節課主要是了解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意義和局限性”;由于其具有局限性,所以人們對其進行了補充和發展,提出了“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 2

      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重點難點:

      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教學設計:

      一、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比較法

      根據一定的標準,把彼此有聯系的事物加以對照,確定它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通過各個事物特征的比較,可以把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認識事物的本質。對不同生物種類的形態結構進行比較,可以推斷他們之間的親緣關系。

      舉例:

      1、化石

      化石:生物的遺體、遺跡或生活痕跡,由于某種原因被埋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形成的。

      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發現,魚類的化石在比較古老的地層中出現,而兩棲類、爬行類和哺乳類則在越來越晚近的地層中才出現。以上事實告訴我們,生物的`化石在地層中的出現有一定的順序:越古老的地層,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低等;距今越晚近的地層中,成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復雜。所以說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證據,也是最直接的證據。。

      2、始祖鳥

      通過比較發現,始祖鳥的身體結構特點及和爬行動物有相同之處,又與鳥類有相同之處,由此可以推斷始祖鳥是古代爬行動物進化成鳥類的中間產物。

      3、細胞色素c

      細胞色素c是一種蛋白質,科學家比較了一些生物的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異,發現人與黑猩猩的差異最小,與馬的差異則大一些,而與果蠅、向日葵的差異則更大,因為蛋白質在基因的控制下合成,基因控制生物的形狀,由此可以推測人與黑猩猩的親緣關系最近,與果蠅、向日葵的的親緣關系最遠。

      二、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

      1、讀p55頁進化樹

      動物:原→腔→扁→線→環→軟→節→棘皮→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

      植物:藻→苔→蕨→裸→被

      2、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3、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有一些新的物種產生,也有一些物種滅絕,如恐龍。各種生物在進化中形成了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

      第二節 生物進化的歷程

      一、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比較法

      二、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

      歷程:

      動物:原→腔→扁→線→環→軟→節→棘皮→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

      植物:藻→苔→蕨→裸→被

      總體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課后鞏固:

      1、生物進化的直接的證據是( )

      A化石 B比較胚胎學 C解剖學 D隕石

      2、越古老的地層,成為化石的生物( )

      A數量越多 B種類越豐富 C越復雜、越高等 D越簡單、低等

      3、與始祖鳥相似的生物是( )

      A魚、鳥類 B鳥類、爬行類 C爬行類、哺乳類 D魚、哺乳類

      4、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大致是( )

      A魚類→爬行類→兩棲類→鳥類和哺乳類 B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C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 D魚類→爬行類→兩棲類→鳥類→哺乳類

      5、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真正陸生脊椎動物是( )

      A古代魚類 B古兩棲類 C古爬行類 D鳥類

      6、如果兩種動物的化石在同一巖層中發現,由此可推測兩者( )

      A血緣關系很近 B生存年代很近 C生活習慣很相近 D個體構造很相近

      7、物種A化石比物種B化石在較晚地層中出現,由此可推測兩者

      A 物種A比物種B數量多 B 物種A可能是較晚形成的

      C 物種A由物種B進化而來 D 物種B由物種A進化而來

      8、化石證據表明,有的物種只存活了短暫的時期就絕滅了。下列哪種說法最準確( )。

      A.這些生物體缺乏可遺傳的變異 B.它們的生活環境太惡劣

      C.這些生物體的食量太大 D.它們的生殖能力太弱

      9、細胞色素c是構成生物體的一種重要蛋白質,它是由許多氨基酸組成的。可學家通過分析比較馬、驢、兔、蛇、龜和鯨6種動物的細胞色素c,發現馬的細胞色素c和其他五種動物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有一些差異,其中馬與驢有1個氨基酸不同,與兔有6個不同,與蛇有22個不同,與龜有11個不同,與鯨有5個不同。

      (1)基于這些數據,與馬的親緣關系最近的是 驢 ,最遠的是 蛇 。

      (2)你認為以上資料涉及到的研究方法是 比較法 。

      (3)你認為這種方法能確定生物在進化過程中的親緣關系嗎?為什么?

      答:能。通過比較生物體的物質組成,可以確定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即物質組成越相似,說明他們的親緣關系越近。

      《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能力目標:通過對化石及化石掛圖的觀察、比較、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研究問題、解決問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結合我國出土的化石的事例及其研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結合生物進化歷程學習,進一步增強學生愛護動植物的教育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1.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三、教學難點:

      化石所證明的四個結論。

      四、教學過程:

      第1課時

      1.由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2.案例分析1:學生閱讀課本53頁資料分析1。

      學生討論分析:對不同地層中的化石進行分析、比較,發現了什么?為什么生物化石能作為生物進化的證據?

      教師歸納總結:說明生物是在不斷地進化的,生物進化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的發展過程。

      3.案例分析2學生觀察分析始祖鳥的一些形態特點。

      學生討論得出:始祖鳥具羽毛、有翅、有牙齒、翅尖有趾爪、具有脊椎骨的長尾這些特點。討論在這些特點中哪些是鳥的特點?哪些不是?是哪一類生物的特點?象分析馬的變化一樣來分析歸納出始祖鳥是處在爬行類和鳥類之間的過度類型是鳥類和爬行類的共同祖先。說明現代生物間有親緣關系。

      4.案例分析3出示若干恐龍化石掛圖。

      (1)介紹我國許多地方發現了不少恐龍化石和恐龍蛋的化石。指出恐龍屬于古代的爬行動物,科學家對恐龍化石研究得出恐龍生活在大約1億至2億年前,遍布海、陸、空,陸地上有的恐龍體形巨大。

      (2)教師放事先錄好的恐龍在地球上生活時間的自我介紹磁帶。

      (3)學生討論恐龍滅絕的原因。接下去教師放恐龍滅絕原因的磁帶(恐龍的自我介紹)。

      5.案例分析4:比較生物與人的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組成的差異。

      6.討論:

      (1)上述資料中,科學家在研究生物進化問題時各采用了什么方法?

      (2)上述資料中,科學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共同之處?

      (3)根據上述資料,你能隊生物進化的歷程作出怎樣的推測。

      7.教師小結本節主要內容

      第2課時

      1.復習提問:結合原始地球景觀掛圖,利用特定的語音、語調來講述原始.生命形成的條件和過程。

      2.出示生物進化系統樹后,闡明原始生命由于營養方式的不同而出現兩條進化路線,接著讓學生回憶已學習過的植物和動物界中的幾大類群主要特征。在此基礎上逐一貼放各類生物(剪貼圖)于系統樹上,最后完成了整體圖示,并且根據生物的進化總結出生物進化歷程;

      3.分小組參與拼圖競賽,比一比哪一小組配合得好,能迅速而準確地把進化樹重新拼合起來。教師組織學生自評、互評。

      4.引導學生完成技能訓練:評價證據和假說。

      《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 4

      知識目標

      1.說出達爾文生物進化學說的基本思想及意義。

      2.描述加拉帕戈斯群島上地雀進化的原因及過程。

      3.說出達爾文進化學說和其他生物進化學說的關系。

      能力目標

      1.知道達爾文論的實質。

      2.能夠較準確判斷加拉帕戈斯雀的進化順序。

      3.能運用達爾文進化理論解釋樺尺蛾的變化。

      情感目標

      1.學習達爾文細心觀察和實驗,實事求是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2.認同達爾文的進化學說,樹立唯物主義的自然世界觀。

      課前準備

      1.加拉帕戈斯雀喙進化的圖片。

      2.要求學生通過資料、網絡等查詢有關生物進化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我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知道了生物是進化發展的,進化發展的證據有哪些呢?

      2.生物進化的歷程是不是漫長的?生物進化的原因是什么?

      導入新課

      我們這節課就研究一下生物進化的學說

      二、新授

      生物進化的學說(板書)

      (一)達爾文的進化論及生物進化的過程和原因

      教師:同學們可能已經知道了達爾文,哪位同學能再介紹一下達爾文。

      學生:(達爾文是英國博物學家,通過研究提出了被恩格斯贊譽為“19世紀的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之一的生物進化學說。)

      教師:達爾文為了提出生物進化學說的建立做了哪些工作?達爾文是怎樣提出科學的進化理論的?內容是什么?能否舉例說明?

      學生1:達爾文在考察中仔細觀察所到之處的地質和生物,深入比較了化石動物和現存動物的相互關系等,在吸收前人進化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自然選擇學說。

      學生2:地球上的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強的生殖能力,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間等條件有一定的限制,因而生物會為爭奪必要的食物和生存空間等進行生存斗爭。

      學生3:達爾文進化論的實質就是競爭,誰能得到食物和生存空間誰就能夠生存下來。

      學生4:這樣生存下來的都是在生存環境中獲勝的,能很好的適應環境,生存能力較強的。

      學生5:老鼠的生殖能力很強,如果沒有生存環境的限制,那么地球早就是一個都是老鼠的世界了。

      師總結: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也就是自然選擇,大自然是一個和諧的世界,原因之一是自然選擇。下面我們以加拉帕戈斯雀的進化過程為例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和原因。請同學們分組觀察加拉帕戈斯雀的進化圖片并討論。你們發現了什么? 它們的進化主要原因為什么?設想一下如果加拉帕戈斯雀不改變取食的食物種類,將會發生什么情況?

      學生1:加拉帕戈斯雀的喙發生了變化,有的粗而尖,有的尖而長,有的變得粗壯。

      學生2:我們發現角質喙的變化都和它們要食用的食物有關,都是為了有利于取食。

      學生3:可能是拉帕戈斯雀太多了,昆蟲不夠了,一部分拉帕戈斯雀不得不改變所食的食物種類。如果不是這個原因可能加拉帕戈斯雀的喙就不會發生改變。

      學生4:我們認為如果有些拉帕戈斯雀的喙沒有變化,又找不到它們原來食用的昆蟲,它們有可能會被淘汰。

      學生5:留下來的都是一些能適應環境,生存能力強的拉帕戈斯雀。

      看課件:長頸鹿的進化過程。

      教師:在長頸鹿的進化過程中,誰對其進行了選擇?你能否運用達爾文的進化論來解釋這個現象?

      學生:(略)

      教師:在激烈的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都被淘汰的過程,稱為自然選擇。生物進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在現實生產中人們用人工方法培育出了許許多多的動植物新品種,這是人工選擇的結果。與自然選擇相比,人工選擇有目的性強,速度較快的優點。有關這個問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外探究一下。

      (二)其它的.生物進化學說

      教師:地球已有46億年的歷史了,在人類的出現大概是近幾千年的事,誰也無法再現歷史,因此對生物進化的學說有許多種。同學們能不能根據你查的資料,議論一下其它生物的進化學說呢?

      學生1:“綜合進化學說”這是一些科學家在達爾文生物進化學說的基礎上提出的。

      學生2:還有“分子進化學說呢”,這些科學家認為生物基因在每一代都會有微小的變異,達到一定的程度最終導致生物的進化。

      學生3:我們認為“綜合進化學說”要更科學一些,因為我們在上冊學到了,生物有遺傳也有變異。

      學生4:那時科學還沒有那么發達, 遺傳學還沒發展到現在的程度,新的進化理論是對達爾文進化論的補充和完善。

      教師總結:真理需要不斷的在實踐中發展和充實,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在達爾文的進化理論上發展出來的新的進化論,使人類的生命科學理論更豐富、更完善。相信在你們青少年的努力下生命科學之謎會逐漸被揭開。

      《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 5

      一、教學內容

      本章的主要內容就是引導學生學習以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該理論可以構建概念圖如下:

      第2節: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則是本章的重點,本節--為3個課時。第1課時主要是在分析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到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說明基因頻率的概念以及影響基因頻率的五個主要因素。

      二、教學目標

      1.解釋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2.說明基因頻率的概念,學會基因頻率的計算方法;

      3.說明影響基因頻率的條件。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2)基因頻率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2.教學難點。

      (1)基因頻率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2)影響基因頻率的條件。

      四、教學過程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觀點,請同學們利用該學說分析案例。

      案例:假如生活在綠色樹叢中的某種灰色翅昆蟲的群體(基因型為aa)中,偶然出現一個綠色翅的變異個體(基因型為aa)。那么,該種昆蟲的翅色將怎樣變化?

      生復習舊知識,運用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

      師結合學生的討論進一步提出問題:

      1.該變異對于昆蟲的存活有什么影響?

      2.該綠色個體能一直生存下去嗎?

      3.該綠色個體怎樣才能把它體內的基因a傳遞下去?

      4.該個體的后代還是綠色翅嗎?

      生討論回答:

      1.該變異有利于昆蟲躲避天敵,增加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機會;

      2.生物個體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死亡,例如天敵的捕食、疾病、衰老等等;

      3.生物只有通過生殖繁殖后代才能將自己的基因傳遞下來;

      4.根據孟德爾的遺傳定律,該個體的后代是灰色翅(aa)。

      總結:個體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有利于變異的基因只有在群體中通過生殖才能延續;有利于變異的個體不一定能真實遺傳。因此研究生物的進化,僅僅研究個體的表現型是否與環境相適應是不夠的,還需要研究整個群體基因組成的變化,這個群體就是種群。

      (通過討論,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對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修正是有必要的,另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研究進化必須研究該基因在整個種群中的變化規律。)

      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理解種群的概念,強調“一定區域”“同種生物”“全部個體”三個限定詞,并舉例讓學生判斷,深化概念。

      生通過閱讀、分析、理解種群的概念,并結合概念對教師列舉的生物群體是否為種群進行判斷。

      師研究種群基因的組成變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種群基因的組成;二是每個基因所占的比例。

      基因庫: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這個種群的基因庫。

      基因頻率: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叫做基因頻率。

      生根據教師介紹理解基因庫和基因頻率的概念。

      師提出問題:對于一個種群,如何才能知道某個基因頻率的大小呢?

      生討論回答:調查檢測(有多種答案)。

      基因頻率的計算往往采用抽樣統計的.方法。師提供例題,引導學生計算。

      例1 假設從某個昆蟲種群中隨機抽取100個個體,測得基因型為aa、aa、aa的.個體分別是30、60、10,計算基因的頻率。

      生進行計算,并對計算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說明。

      a基因的頻率=(60+60)/200=60%;

      a基因的頻率=(20+60)/200=40%。

      抽樣統計結果的呈現方式有兩種。一種以基因型個數的方式呈現,還有一種以基因型的頻率出現(說明基因型頻率的概念)。師提出問題:如何根據基因型頻率計算基因頻率?

      例2 假設某個昆蟲種群中有30%的aa、60%的aa、10%的aa,計算基因的頻率。

      生進行計算,并對計算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說明(可能有多種方法)。

      師對學生計算結果進行評價,并引導學生歸納計算的方法和公式:

      基因頻率=該基因純合體基因型的頻率+該基因雜合體基因型的頻率×1/2。

      (引導學生學習基因頻率的概念和計算方法,為后續討論準備條件。)

      生通過前面分析已經知道:基因可以通過繁殖實現前后代基因的傳遞,那么,在繁殖傳遞過程中,基因頻率會不會發生變化呢?(引入教材思考與討論)

      生按照教材“思考與討論”的設計,進行計算、分析與回答問題。

      師引導學生計算、分析、回答問題。并總結:在自然界中基因頻率總會發生改變的,在影響種群基因頻率的五個因素中,又以變異和自然選擇最為突出,在下一個課時的學習中,我們將詳細討論變異和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是如何影響的。

      五、教學反思

      第2節第1小節的核心就是討論種群基因頻率變化規律與進化的關系,因此基因頻率的概念、計算方法是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

      1.比較種群與物種的概念。

      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種群是同種生物的一個群體,同一個種群中的不同個體間存在基因交流。如果因為地理原因分成不能進行基因交流的群體,則成為不同的種群。物種在進化研究中以生殖隔離的產生為標志,是由一個一個種群組成的。

      2.基因頻率的概念,教材使用抽象的文字描述進行定義,在教學中可以在理解概念含義的基礎上轉換成相對直觀的數學式來定義。

      (基因頻率=該基因的數量/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總數×100%)

      3.除了教材列舉的例子,教師還可以補充其他例子,讓學生理解“在等位基因中的比率”的含義,比如列舉色盲基因頻率的計算、復等位基因中某個基因頻率的計算。

      例如在某被調查人群中,男女各100人,其中男性7人色盲,女性1人色盲,6人為攜帶者,請計算該群體的色盲基因的頻率。

      4.基因頻率是通過抽樣調查法獲取的,其計算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基因型個體的數目計算基因頻率,另一種是通過基因型頻率計算基因頻率。教材正文中的計算方法屬于前者,“思考與討論”中的計算則屬于后者,教師要適當提醒學生。

      《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 6

      教學目標

      1.了解地球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質的基本觀點,并通過對比對生命起源認識的不同觀點,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生命觀的教育,自覺抵制非科學的觀點。

      2.在了解動物、植物進化的大致歷程基礎上,歸納總結、初步認識生物進化的基本規律。

      3.了解人類進化的歷程,認識人類的生物學地位。

      4.在學習動物、植物以及人類進化的知識過程中,了解研究生物進化課題的一些基本方法,如系統比較方法。

      重點、難點分析

      1.動、植物進化的歷程是本小節學習的重點。通過了解動物、植物進化的歷程,幫助學生認識生物進化的基本規律——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教學中根據學生已經學習過的動物學、植物學知識,引導學生比較各類生物的特征,分析歸納,抓往能反映生物進化的線索,認識生物進化的規律。同時,教學中還應注意引導學生認識生物進化是生物發展的必然結果,這一過程經歷了漫長的時間,這個過程是伴隨著地球的演變過程進行的。

      2.生命的起源是本小節學習的難點。這個問題涉及的知識比較廣泛,如地球起源的問題一些化學知識,等等。此外,這個問題的研究還處于假說階段,缺少有力的實驗證據。所以,一些問題不容易向學生交待清楚。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對比的方法,介紹人類對生命起源問題的認識過程,了解這個問題研究的進展情況和研究方法,引起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興趣,激勵學生關注這一科學難題并建立正確的觀點。

      3.有關“人類的出現”的教學也是一個難點。這一問題的最終解決需要深入研究,所以在教學中只能介紹人類出現和發展的總趨勢,可以告訴學生進化的一些細節問題還不清楚。

      總之,這節課所涉及的生命起源、生物進化、人類進化的幾個方面都存在許多未解決、未定論的問題。一些人利用科學不能解釋這些難題,宣揚唯心論,甚至攻擊進化論。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人類對生命起源、生物進化的研究發展的過程來說明人類對自然現象的認識有一個過程。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科學技術的發展,研究手段的提高,人類最終會揭開這一自然之謎。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言:

      提出問題:地球上現在存在的生物是形形色色、豐富多彩的。每一個生物的新個體都是由上一代個體經過生殖過程產生的。那么最早的生物是從哪里來的?第一個生物是怎樣形成的?

      這些問題是這一章我們要討論的問題。

      我們首先要討論最早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

      曾有一個學說,稱為“特創論”,認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上帝創造的。上帝最初創造了多少種生物,地球上現在就有多少種生物;而且生物之間沒有任何親緣關系。

      我們是否能接受這一觀點。如果生物是由上帝創造的,上帝又是誰創造的?

      如果生物不是上帝創造的,地球上的生物又是從哪里來的?

      (一)生命的起源

      1.人類對生命的起源的早期認識:

      古代的人們認為:生物可以從非生命物質直接轉變而來。如腐肉生蛆、腐草化螢、白石生羊等。

      討論:這種觀點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怎樣推翻這一觀點?請設計一個實驗。

      17世紀意大利醫生雷地第一次用實驗證明腐肉不能生蛆,蛆是蒼蠅在肉上產的卵孵化形成的。雷地的實驗嚴謹而且有說服力,說明較大的動物不能自然發生。

      微生物學家巴斯德做了一個最令人信服卻十分簡單的“鵝頸瓶實驗”。他將肉湯裝入帶有彎曲細管的瓶中,彎管是開口的,空氣可以無阻擋地進入。巴斯德將瓶中的液體煮沸使液體中的微生物全部被殺死,然后放冷靜置,結果瓶中沒有出現微生物。若打斷曲頸管,一段時間后,瓶中就出現微生物了。巴斯德的實驗徹底推翻了生物可以由非生物直接轉變形成。

      如果生物不能由非生物直接轉變形成,地球上的生命又是如何產生的?天外來客?

      地球之外確實發現有有機物,也有可能有生命存在,但還沒有證據能證明生命來自天外。即使來自天外,天外的生命又是怎樣形成的?

      2.人類對生命的起源的現代認識:

      經過人類不斷的研究探索,現代科學家認為:在今天的地球條件下,生命不可能從非生命物質直接轉變形成,但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的自然條件與現在不同,那時的地球具備形成最簡單生命的條件。

      投影片:原始地球狀況。

      根據研究認為原始地球形成于46億年前。這時的地球溫度極高,原始大氣中無氧氣,也無臭氧層。

      提問:在這種環境下,會不會有生命存在?

      在這種條件下,紫外線、閃電、宇宙射線可以直接作用于原始大氣中的各種氣體成分。經過長期的作用,原始大氣中的一些氣體物質發生了化學變化,形成了許多簡單的有機物。

      以后,地球表面溫度逐漸降低。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凝集成雨降落到地面上,匯集在地球表面的低洼處形成原始海洋。原始大氣中的有機物也隨著降雨匯集到原始海洋中。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原始海洋狀況:含有有機物,營養豐富;有一定溫度;沒有多少鹽分、礦物質(礦物質是長期沖刷巖石由江河帶來的),所以有人稱原始海洋是一鍋營養豐富的熱湯。

      在原始海洋中,有機物相互作用,經過極其漫長的年代,其中的一些逐漸形成了原始生命。

      所以現代科學認為,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條件下,經過漫長的年代,由無機物變成有機物,有機物演變為原始生命。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搖籃。

      以上認識,有些已經在實驗室中模擬原始地球條件進行實驗獲得了一定的證據,但更多的還是停留在假說階段,需要進一步驗證。但是以上對生命起源的.認識為現在的大部分人所接受。

      原始生命是簡單的。原始生命又是怎樣發展為復雜的豐富多彩的生物界的?

      (二)生物進化的歷程

      與原始生命起源一樣,生物進化的歷程也是極其漫長的過程。現在地球上的豐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經過漫長的歷程逐漸進化形成的。

      在進化的早期,由于營養方式的差異,原始生命的一部分進化為具有葉綠素的原始藻類,另一部分進化為不含葉綠素的原始單細胞動物。以后,這兩類原始生物分別沿著一定的歷程發展為動物界和植物界。

      科學家在研究生物進化的歷程過程中對不同類群的生物進化比較,對比不同類群的生物的結構、功能和生活習性,發現各類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點。一般說來,親緣關系近的生物類群,相同的特點較多,反之較少。根據分析比較,找出不同類群生物的關系和進化發展的順序。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對植物和動物兩類生物中的不同類群分析比較,認識它們的進化歷程。

      1.植物進化的歷程:

      提供各類群植物代表植物的掛圖或投影片,組織學生對不同類群植物的形態結構、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環境比較分析,哪類生物結構簡單,比較低等,哪類生物比較復雜,較為高等,最后總結植物進化的歷程。

      提問:植物進化的歷程可以反映生物進化的什么趨勢?

      從生活環境看,進化的歷程是從水生到陸生;從結構分析看,是從簡單到復雜;植物進化的總趨勢是由低等向高等發展。

      2.動物進化的歷程:

      科學家適用同樣的方法研究動物進化的過程。

      提供各類群動物代表動物的掛圖或投影片,比較各類動物的特點,并歸納動物進化的歷程以及進化的趨勢。

      3.生物進化的趨勢:

      根據生物進化的歷程,生物進化的趨勢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向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從生物學角度分析,人類屬于動物類群。人類是如何形成的?

      (三)人類的出現

      了解人類的起源首先要了解人類與哪一類動物的親緣關系最為密切。

      學生討論:與人類親緣關系最近的動物是哪一類?說明理由。

      人類具有哺乳動物的特征,屬于哺乳動物。哺乳動物中人類與類人猿在許多方面非常相似。經過研究,證明人類和類人猿是近親。二者有共同的祖先。但是人類又不同于類人猿。

      學生討論:人類與類人猿有哪些不同的特征?人類與類人猿的不同特征是怎樣形成的?

      小結:人類和類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棲息在樹上生活的。一些地區由于氣候變化,森林減少,在樹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經過漫長的年代逐漸進化為現代的人類。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在與環境斗爭的過程中雙手變得越來越靈巧,大腦越來越發達,逐漸產生了語言和意識,并形成了社會。而一直生活在樹上的森林古猿,經過漫長的年代,逐步形成現代的類人猿。

      本課小結并提出問題:

      (1)以上我們所討論的動物(包括人類)的進化歷程和植物的進化歷程是在與現代生物特征進行比較的基礎上獲得的。是不是有證據證明這一進化歷程?是不是有證據證明生物進化的規律?如果沒有有力的證據,以上的解釋就不能成立。

      (2)如果生物界的發展存在這種進化的歷程,是什么因素決定著生物的進化?也就是說,生物進化的原因是什么?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下節課討論。

      《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 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資料分析和模擬探究保護色形成的過程,使學生能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層面上去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能力目標

      ①通過模擬探究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和實驗結果的統計,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提高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

      ②通過模擬探究實驗,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情感目標

      ①通過模擬探究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②通過學習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讓學生了解保護色在人類的某些領域的仿生應用,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資料分析和模擬探究保護色形成的過程,使學生能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層面上去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教學準備:

      學生:學生分成10個小組,搜集有關的保護色、警戒色、擬態等與環境相適應的各種形態特征和生理結構的圖片或文本資料。

      教師:準備實驗材料;搜集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一、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啟發思考

      教師出示“恐龍滅絕”,“各品種雞的形成”和“生物進化樹”三組圖片,同時提出問題: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為什么有些生物種類會絕滅?新的生物種類又是怎樣產生的呢?推動生物不斷進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三個問題的提出,給學生以思維的沖擊和震動,要求學生用1分鐘時間思考問題,讓他們就自己已有的知識貯量在腦海里形成雛形的解釋,但并不要求即時做出回答,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順勢導入新課。

      二)樺尺蠖工業黑化的原因

      教師指導學生自主閱讀樺尺蠖的工業黑化事例,分析科學家的仿真實驗結果,并提出問題:

      為什么100年后深色樺尺蠖變成了常見類型,而淺色的樺尺蠖卻成了少數?(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分析,之后就問題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對學生的解釋作出及時的評價和歸納。為以下的內容學習作好鋪墊。)

      三) “保護色”的概念學習

      在了解了“樺尺蠖工業黑化的原因”后,讓學生觀察“冬雷鳥”、“夏雷鳥”和“幾種不同環境中的蛙”等具有保護色的動物圖片。引導學生歸納出保護色的概念及意義。然后指導學生閱讀保護色的仿生(應用的拓展資料:軍艦的色彩與斑馬身上漂亮而雅致的條紋;迷彩服與蝴蝶的迷人色彩;人造衛星的控溫系統百葉窗樣式與蝴蝶身上的鱗片。接著引導學生列舉相關的仿生例子。使學生認識到保護色不僅有利于動物避敵和覓食,還能啟迪我們人類的智慧,造福人類社會。從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進一步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四)模擬探究保護色形成的過程

      教師說明樺尺蠖工業黑化的過程其實就是保護形成的過程,雖然不可能重現樺尺蠖體色變化的整個過程,但可以通過模擬實驗來感受這個過程。為了讓實驗能順利完成,課前預先培訓各小組長,讓他們掌握實驗操作要領,上課時作為小老師指導其他小組成員。首先引導學生對保護色的形成作出假設后進行探究實驗,教師參與學生的探究活動,注意學生探究實驗的實施情況及數字記錄,并從中加以點撥。引導學生分析探究實驗結果,討論交流并推測出保護色形成的過程。教師對學生的推測結果給予合理的評價。使學生對保護色形成過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上升為理性認識。接著問:如果人們要使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的`淺色的.樺尺蠖又重新恢為常見類型,你認為該怎樣做?(讓學生各抒已見,互相評論,但不一定形成統一的觀點和做法。這樣,把學習的任務交給學生自己去完成,教師只是起引導作用,另外充分發揮了學生之間的人力資源,達到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五)拓展閱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學生分析判斷:有些動物如某種蛾類幼蟲的體表具有鮮艷的色彩和斑紋,并長有毒毛,很容易被食蟲鳥發現,因此,這種具有與保護色不一致的體色是不利于它們生存的。你認為以上說法對嗎?為什么。(這問題讓學生認識到生物適應性不僅僅是保護色。接著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有選擇地閱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的相關網頁資料,該網頁匯集了大量老師和學生搜集的圖片和文本資料,界面友好,很具可讀性。學生閱讀時,教師提醒:你從資料中獲得了什么信息,得到了什么啟示。這部分拓展閱讀旨在告訴學生物適應環境除保護色外,還有警戒色、擬態等其它形態特征和生理結構的適應,啟示學生要學好本領充實自己,將來才能適應社會的競爭。同樣也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深刻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六)生物進化的原因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 “恐龍滅絕的幾種假說”,“華南虎和大熊貓瀕臨滅絕的原因”,“各品種雞的來源”,“狼的進化”和“特殊環境的昆蟲”等資料,同時討論交流“引入”的三個問題。

      二、師生總結歸納

      生物進化的原因。使學生初步認識到: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環境的改變是生物進化的外在動力,生物只有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三、拓展練習

      寫一篇小短文

      提出問題:現代社會里,溫飽問題已基本解決,人身安全也有了保障。請推測:我們人類還會有重大的進化嗎?將會進化成什么樣子呢?要求學生寫一篇有關人類進化的小短文,師生相互交流和評價,從而進一步深化促使生物進化的原因。

      四、小結

      《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 8

      1、教材分析

      “生物的進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冊的一章內容,涉及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和現代生物進化論理論,是承接上一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重要章節,而且通過學習生物進化方面的知識,初步理解生物進化的原因、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為學習第八章“生物與環境”打下基礎。同時這還有助于學生形成生物學的基本觀點之一——生物進化的觀點,從而幫助他們樹立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2、教學目標

      2.1知識目標

      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A:知道)

      種群、種群基因庫、基因頻率的概念、基因頻率的計算方法、進化的實質(B:識記)。

      2.2能力目標

      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學會與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2.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高中生正處在世界觀形成和發展的時期,而唯物主義理論和較有說服力的進化理論的創立過程的學習,了解科學研究與生物理論形成的一般過程,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的態度和實事求是和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3.1教學重點

      基因頻率的概念。

      3.2教學難點

      基因頻率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4、學情分析

      4.1知識準備

      學生在初中階段,已初步了解了達爾文和他的進步思想,又學習過遺傳和變異、生物的生殖等知識,為學習生物的進化作了知識準備。

      4.2情感準備

      地球上的生物具有多樣性、適應性和從低等到高等進化等現象困擾著學生,如為什么會有如此豐富多彩的生物?它們為什么會表現出驚人的適應性?為什么會進化?如何進化?……這使學生產生要去了解和解答相關現象的強烈渴望,即求知欲。

      5、課前準備

      5.1資料準備

      利用初中教材和高中教材等參考資料,通過因特網搜索,搜集一些關于生命的由來(準備了4種學說:進化論、特創論、智慧設計論和遷居論)、生物的`進化用進

      驗證突變與選擇的關系

      實驗背景:教材在《生物進化—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一節內容中,僅僅是從理論上解釋了突變與選擇的關系,認為突變是不定向的,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為自然選擇。學生在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往往認為環境(如藥物)誘發了突變,即突變是通過適應而發生的,突變的原因和突變的性狀間是相對應的。為證明突變與選擇的關系,我向學生介紹了萊德伯格夫婦(V.Lederberg和V.Lederberg)設計的影印實驗,較好的糾正了學生的錯誤認識。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

      6、教學反思

      在課題式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更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激勵者。根據新課程標準關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的理念,本節課設計了2種不同的教學策略來開展不同程度的自主探究性學習,一是在目標指引下進行課題式研究,二是為了“教”而學。目的.是讓學生做到既要關注知識結論,更要關注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本節課中,來自學生各方的發言不斷產生著各種各樣的互動效應。而我自認為值得借鑒的地方是:當學生的觀點一致,但研究的角度不同時,我總是引導學生互相輝映;當學生的觀點相悖時,我總是引導學生展開爭論,相互啟發……

      由于生命的起源、生物的進化都屬于假說,通過課題式學習,一方面使學生體會到科學研究要尊重科學,區分假說與臆測、憑空想象等;另一方面讓學生明確追求真理的艱難及學習科學家們的不屈不撓的探索精神;另外還為學生對科學的研究留下無限空間。通過師生角色兌換式學習,在“學生”的不斷裝糊涂和不斷“犯錯誤”下,由“教師”不斷替“學生”澄清概念和糾錯中讓學生實現“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內涵”的意義建構。通過突出理論創立過程的研究,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更使學生掌握了研究科學知識和現象的一般方法。

      《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 9

      一、教學設計思想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1)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的探究實驗。(2)過模擬實驗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教學難點是“由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分析生 物進化的原因。”

      本節設計了一個材料分析過程和一個模擬探究過程,這兩個過程有助于學生對“生物進化原因”的獲得。因此,第一課時主要完成“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這一部分。課程進行的方式可以通過活動、討論、談話的方式完成。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簡述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的兩種樺尺蠖的數量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的事例。

      2.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能力目標

      1.通過對事例的分析,提高運用生物知識分析生活中現象的能力。

      2.通過模擬“保護色形成過程”的活動,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生物進化事例的分析,形成環保意識,以及環保的重要意義。

      三、重點難點

      重點:

      1.簡述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的兩種樺尺蠖的數量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的事例。

      2.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

      難點:

      由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媒體

      有關英國曼徹斯特地區樺尺蠖顏色變化的圖片及資料的多媒體;有關保護色的多媒體;彩色布料或彩紙(單色);彩色小紙片(大量)。

      六、教學策略

      對于生物進化的原因的分析,首先讓學生閱讀英國蔓徹斯特地區的兩種樺尺蠖的數量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的真實事例,讓學生分析:

      1.在1850年,為何淺色樺尺蠖的數量多?這于環境有何關系?

      2.在1950年,深色的樺尺蠖為何占多數?這時環境有何特點?與環境有什么關系?

      然后結合科學家的實驗,通過學生討論,加深對生物進化的認識。

      組織學生開展模擬保護色 的形成過程的探究活動,進行探究活動時:

      1.組織同學嚴肅 認真、相互配合,統一聽從組長的指揮。

      2.彩色布料最好采用單一的布料,有利于結果的分析。

      3.彩色小紙片的選擇應該多樣化,其中之一最好與彩色布料的顏色一致或相近。

      4.實驗時要把自己當成捕食者,選取彩色的小紙片時,一定不要特意尋找某一種顏色的小紙片。

      并保證實驗活動的成功,通過探究,從感性上認識生物進化的過程和原因。

      七、案例

      [導入新課]

      教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對于生物進化的大致過程我們有了簡單的了解,接下 來讓我們一起復習上節課的有關內容。

      注:教師打開投影片[

      投影片:

      根據動植物進化的大致過程,試總結生物進化的一般規律。

      (學生回答)

      學生1:一般來說,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低等到高等 的。在漫長的進化教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種類產生,也有一些生物種類絕滅。各種生物在進化教程中形成了各自適應環境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

      注:對學生的回答未完整的,教師可讓其他同學完 善、補充。最后對全體回答問題的同學給予鼓勵性、贊賞性的評價。

      [講授新課]

      教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生物進化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物種的產生和老物種的滅絕。這是為什么呢?

      注:教師播放多媒體,并板書。

      多媒體:(有關內容)

      先播放對照圖片,圖下為相關資料及討論題。

      (資 料內容)

      18世紀的英 國曼徹斯特地區,山清水秀,綠樹成蔭,那里的森林及農田生活著一種樺尺蠖(huà),其成蟲是一種飛蛾,其名為椒花蛾。它們夜間活動,白天休止,通常棲息在有地衣覆蓋的樹干和石塊上。到1848年,有關椒花蛾的報道都是淺色的。直到1850年在英國工業中心曼徹斯特才第一次報道有黑色型突變。隨著英國工業化的日益擴大, 煙塵和廢氣開始污 染工業城市和近郊,使地衣不能生長而樹皮裸露,椒花蛾棲息的背景由淺色地衣變為深色樹干,于是黑色椒花蛾逐漸增加,在曼徹斯特達到90%以上,而在未受污染的農業區主要 仍是淺色型。科學家們做了這樣一個 實驗:他們先數量相等的淺色的樺尺蠖和深色的樺尺蠖同時放到樹干上,然后用望遠鏡觀察到樹干上所發生的情況。 一群愛吃樺尺蠖的鳥兒飛過之后,他們發現,淺色樺尺蠖所剩無幾,而大部分深色樺尺蠖卻逃過了這場災難。

      討論題:

      1.黑色樺尺蠖的出現對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義?

      2 .黑色樺尺蠖的數量由少數逐漸變為多數,而淺色樺尺蠖數量的減少,主要是受什么的影響?

      3.請你試著解釋樺尺蠖體色變化的原因?你從 中受到哪些啟發?

      板書:第三節 生物進化的原因

      一、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注:學生討論后回答。

      學生1:黑色樺尺蠖的出現屬于自然變異的結果,在環境改變的情況下這種突變 對其后代的生存是有利的。

      學生2:黑色樺尺蠖數量逐漸增加,由少數變為常見類型,主要受環境的影響,一方面工廠排出的煙煤殺死了地衣,使樹皮變黑;另一方面樺尺蠖的天敵決定樺尺蠖的不同顏色的數量。

      學生3:樺尺蠖體色變化是由于體內的遺傳物質發生變異,而且變異的性狀傳給后代;并且是在外界環境變化及天敵的影響下,變異個體逐漸增加的結果。我認為:工廠排放出的煤煙是導致樺尺蠖顏色改變的關鍵,說到底是環境污染迫使生物性狀發生改變。所以,在工業高度發達的今天,更應注重環境保護,減少工業“三 廢”對環境的污染。

      注:都是對作答的同學給予鼓勵性、贊賞性的評價,可傾聽多數同學的回答,直到滿意的答復。

      教師:通過對樺尺蠖體色變化的分析,我們知道了“遺傳和變異”是樺尺蠖體色變化的基礎,而環境的改變是它體色變化的外在動力。如果要使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的淺色樺尺蠖又重新恢復為常見類型,你認 為該怎樣做?

      學生:我們應關掉曼徹斯特周圍的工廠,保持樺尺蠖生活區域內清潔的空氣,保持天敵的數目不變。這樣淺色樺尺蠖便成為常見類型。

      教師 :由樺尺蠖體色變化的分析,我們可推想生物圈中不同種類生物的進化原因,是否與這一事例相類似呢?

      學生:是。

      教師:盡管我們不能重復樺尺蠖體色變化的整個過程,但我們可以設法模擬。模擬探究有助于你對這一現象的理解以及對生物進化原因的直觀印象和深層次的理解。

      在模擬探究之前,我們先了解自然界中幾種常見的利用保護色捕食或防御敵害的例子

      注:打開多媒體(關于雷鳥、變色龍等體色隨環境而變化;或者枯葉蝶、菜青蟲、青蛙等在不同環境中的體色對比)。

      教師:圖中動物的體色與周圍環境的色彩非常相似,這就是保護色。具有保護色的動物不易被其他動物發現,這對它躲避敵害或者捕食獵物是十分有利的。這種保護色是如何形成的?接下來我們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來探究保護色是如何形成的。

      注:教師在做此實驗前需強調以下注意事項:

      1.全班分組,各組員統一聽從組長的指揮。

      2.不論彩色布料或彩紙顏色必須單一,每小組所選顏色可不一樣;彩色應多樣化,但其中之一最好與彩色布料或彩紙的顏色一致或相近。

      3.提醒學生在實驗時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捕食者”,在選取彩色小紙片時,不要事先觀察小紙片的位置,一定不要特意尋找某一種顏色的小紙片。

      4.要及時記錄小紙片的數量,并進行分析。

      5.分析探究后面的討論題。

      實驗討論完畢。各小組匯報其探究結果。

      學生1:通過5代的篩選 ,幸存者數量最多的是紅色,因為我們組的布料是紅色的。

      學生2:我們組的.結果是:藍色數量最多,與布料的顏色一致。

      學生3:通過5代篩選,幸存者數量最多的是與布料顏色相近的粉紅色。

      ……

      注:教師引導學生回答討論2、3、題。

      學生1:在第一代與第二代之間代表生物多樣性的彩色紙片顏色種類很近。而到了第五代,彩紙片的顏色種類大大減少,只保留與布料顏色相近的幾種。

      學生2:我們組黃色在“幸存者”群體中沒有代表。因為我們組所用的布料是紅色的,黃色紙片放在上面對比非常明顯,所以“捕食者”最先將黃色捕捉。

      學生3:我認為保護色的形成過程與它的天敵和周圍環境有關系。與環境顏色較接近的就不容易被天敵發現,反之則易被捉住。這樣與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得以繁衍,它的體色便成了保護色。推動生物進化的動力是環境的改變;遺傳 與變異是基礎。

      注: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客觀、公正、鼓勵性地評價;對回答不完善的同學給以補充。

      教師:保護色的形成過程是與周圍環境相適應的結果。這是自然環境對生物進行選擇的一個方面。除了保護色之外你還能舉出其他方面的例子嗎?

      學生:有一種蝴蝶,它的翅膀展開很像眼鏡蛇體表的花紋,這樣它可以避免它的天敵一種鳥的捕食。

      教師:這是一種警戒色。

      學生:有一種竹節蟲,它的軀體與四肢修長。當爬在竹上,如果不動我們很難發現它。這也許是是它存下來的一個原因。

      教師:這是一種擬態,模擬與周圍相似的物體,不易被其他天敵發現。像保護色、擬態、警戒色等都是在生物進化過程中,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而逐漸形成的適應性特征。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生物只有 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最后,根據本節所學的知識,請大家總結生物進行的原因。

      注:可以讓學生討論總結。教師補充完善并板書。

      板書:1.生物進化的基礎:遺傳與變異。

      2.生物進化的外在動力:環境的改變。[

      3.生物只有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課堂小結]

      教師:通過對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的兩種樺尺蠖的數量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的事例分析,以及模擬保護色的過程的 探究,初步了解了生物進化的原因。簡單地可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生物進化的動力即環境的改變;二是生物進化的基礎即遺傳與變異。只有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才不會被淘汰,才能得以生存與繁衍。

      八、板書設計

      第三節 生物進化的原因

      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1.生物進化的基礎:遺傳與變異。

      2. 生物進化的外在動力:環境的改變。

      3.生物只有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 10

      教學目的:

      通過對自然選擇學說的講述,使學生掌握生物進化的原因和過程,生物多樣性和適應性形成的原因。

      教學重點:

      自然選擇學說

      教學難點:

      如何解釋生物進化的過程復習:生物進化的主要證據有哪幾方面?其中最可靠和最直接的證據是什么?各種證據都證明生物是進化而來的,但生物究竟是怎樣進化的呢?這節課講這個問題。關于生物進化學說,最重要的是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是達爾文進化學說的中心內容,自然選擇學說不僅說明物種是可變的,而且對生物的適應性和多樣性作出了正確的解釋。

      一、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

      1、過度繁殖

      各種生物都有很強的繁殖力,能產生很多的后代。這稱作過度繁殖。

      例如:……生物能大量繁殖,但事實上每種生物的后代能生存下來的卻很少,這是什么原因呢?達爾文用生存斗爭解釋這種現象。

      2、生存斗爭

      (1)為何會發生生存斗爭?生物一方面過度繁殖,使數目劇增,另一方面,生活條件(食物、空間等)是有限的。因此,任何生物都要為爭奪生活條件而發生斗爭。

      (2)生存斗爭的概念:生物個體之間的相互斗爭,以及生物與無機自然條件之間的斗爭的現象。由于生存斗爭導致生物大量死亡,結果只有少數生存下來,因此,生存斗爭的理論解釋了生物大量繁和少量生存的事實。生存斗爭中,什么樣的個體能獲勝并生存下來呢?這涉及遺傳和變異的問題。

      3、遺傳和變異生物的變異有的是有利于生存的,有的是不利于生存的。

      有利于生存的變異個體,在生存斗爭中易獲得勝利,生存下來。不利于生存的變異個體,在生存斗爭中失敗,導致死亡。例如:……

      4、適者生存經生存斗爭,凡是生存下來的生物個體都是對環境能適應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對環境不適應的。達爾文把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來實現的。

      二、如何利用自然選擇學說解釋生物的進化過程

      (以長頸鹿進化為例說明)整個過程體現了自然選擇學說的四個要點。

      三、有關自然選擇學說的幾個結論:

      a)變異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選擇是定向的,自然選擇的結果是適應。

      b)遺傳變異是自然選擇的基礎,是進化的內因。

      c)生存斗爭是生物進化的動力,推動生物的進化,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來實現的。

      d)生物進化的方向是由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的。

      四、自然選擇學說的意義

      1、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即生物是如何進化的)

      2、解釋了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不足之處:未能闡明遺傳變異的本質。

      小結:

      1、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

      2、如何應用自然選擇學說解釋生物進化過程。

      3、自然選擇學說的意義。

      《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 11

      【教材分析】

      “生物進化的歷程”這節課的內容抽象,是學生較難理解的,關鍵是教師如何引導,激發他們的思維。講解化石時,利用化石標本給學生觀察,把抽象化為直觀。講生物的進化歷程時,應通過列圖形式把抽象問題化解為直觀的問題,通過拼圖“生物進化樹”的游戲活動使學生對生物進化有更直觀的理解。

      【設計理念】

      生物進化的歷程極其漫長而復雜。因此,本節教學內容,要求教師要把握好教學目標,不要增加知識的難度。本節課以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創新發展”的理念為依據,以過程作為本節的主線。通過精心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討論,獲得知識,并將所學知識用于生活實踐。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

      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

      3.說出研究生物進化課題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標

      觀察化石、標本、圖片等,嘗試推測生物可能的生活環境,并且對生物的進化趨勢進行推理。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歸納和比較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對生物進化歷程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樹立正確的唯物主義思想。激勵學生保護生命,熱愛生命。

      【教學重點】

      1.說出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

      2.描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教學難點】

      通過完成進化樹,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視頻、圖片和數據資料、化石課件。

      學生準備:課前預習;盡可能搜集有關資料,按小組收集整理。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復習提問

      1.生物進化的主要證據是什么?

      2.科學家比較各個地層中的化石后發現:不同年代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有什么特點?

      思考并回答不同年代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古老地層中的簡單,晚近地層中的結構復雜。通過對化石的復習,為生物進化歷程做好鋪墊。

      (二)導入新課:

      播放影片《侏羅紀公園》的精彩片段,講述:在生命進化的長河中,中生代稱霸一時的恐龍現在銷聲匿跡了,而龜、鱷魚卻頑強地存活下來,不斷地進化和發展。生物進化的歷程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三節生物進化的歷程。觀看影片進入情境,激起學習新知的興趣,快速進入思維狀態。

      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才會縮短學生、教材、教師的距離。

      (三)探究新知:

      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

      1.過渡生物進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無法直接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再現。科學家在研究生物進化的歷程過程中對不同類群的生物進化比較,對比不同類群的生物的結構、功能和生活習性,發現各類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點。前面我們已經學習過動植物類群的相關知識,大致了解了它們的主要特征,有的類群結構簡單,有的結構復雜,下面我們就來回顧一下。

      2.展示圖片

      3.提問:

      上面五幅圖片中的植物分別是什么名稱?屬于哪個類群?生活環境、器官、生殖各有什么特點?

      4.提問通過比較植物的生活環境和形態結構特點,你們能發現什么規律?

      5.展示脊椎動物心臟結構圖片并提問:

      (1)它們分別表示哪種動物的心臟A_____、B______、C ______、D _______。

      (2)魚類的心臟______心房________心室,兩棲類的心臟______心房______心室,爬行類的心臟_______心房________心室,心室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鳥類和哺乳類的心臟______心房______心室。

      (3)推測哪類動物的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最強?試從圖中動物的心臟結構特點推測它們的進化歷程。

      (4)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的生活環境有什么特點?

      6.引導學生總結縱觀生物進化的歷史,其總體趨勢是:形態結構上是從到;生活環境上是從到;進化地位上是從到。

      (四)層層遞進: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1.過渡從最早的原始生命發展到今天的哺乳動物,生物的進化已經持續了近40億年的時間。科學家通過對不同年代化石的縱向比較,以及對現存生物種類的橫向比較等方法,推測出了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為了方便人們的理解,把這個復雜的過程畫成了一棵進化樹。

      2.展示出生物進化樹圖片。

      3.引導學生思考:

      (1)為什么進化樹的根是一個完整體,而逐漸產生了動植物的分支?

      (2)此樹從樹根到樹梢代表什么的延伸?主干代表什么?大小分枝代表什么?

      4.進一步完成討論題:

      (1)動物和植物進化的主要歷程分別是怎樣的?請用一種簡捷的`方式表示出來。

      (2)生物進化樹是否全面?為什么?

      (3)地球上最早出現的陸生脊椎動物是誰?

      (4)原始生命分化為原始藻類和原始單細胞動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觀察生物進化樹思考回答:

      (1)現在各種動植物都是進化樹根上原始生命進化來的。

      (2)此樹從樹根到樹梢代表時間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級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關聯的各個生物類群的進化線索。

      6.根據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分組討論,分組展示討論的結果,共同完成進化樹,并解釋出把自己的號牌和貼畫放在某個位置的理由,完成生物進化樹。

      7.討論回答:

      (1)植物進化歷程:原始單細胞藻類→原始苔蘚→原始蕨類→原始種子植物

      動物進化的歷程:原始的單細胞動物→原始的無脊椎動物→原始的脊椎動物

      (2)不全面,因為生物進化樹缺少缺少病毒和原核生物。

      (3)最早出現的陸生脊椎動物是古代的爬行類。

      (4)分化的根本原因是營養方式的不同。

      用進化樹的形式介紹這一內容可以通過直觀又簡潔的方式使學生接受這個知識。在完成進化樹的填圖之后,縱觀全局,便于學生理解人類和其他生物來自共同祖先這一真理。便于教育學生熱愛生命,關愛生命。

      8.“讓生物進化樹結出果實小游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很好體現學以致用。

      讓學生試著寫出動物和植物的進化歷程,是對學生動手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鍛煉。

      (五)歸納梳理: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我們知道了研究生物進化的常用方法—比較法;理解了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和總體趨勢。現在的各種生物雖然性狀有很大的差別,但是都起源于同一祖先。希望我們人類和自然和諧相處!

      回顧本節課知識,歸納梳理總結反思,形成知識的沉淀。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讓所學知識得到內化。

    【《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06-23

    《生物的進化》教案01-03

    《生物的進化》教案14篇01-04

    《生物的進化》教案16篇01-03

    生物進化的學說教案08-27

    《生物的進化》教學反思03-23

    生物的進化教學反思03-31

    生物進化的歷程教案(精選10篇)10-19

    生物進化的歷程教案9篇03-0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日韩国内欧洲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国产一级视频 | 欧亚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日韩 | 日本免费更新一二三区不卡 | 日本永久免费大片 | 中文字幕一区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