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物理教案>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時間:2022-03-31 21:37:48 物理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力的分解概念。

      2、知道力的分解是合成的逆運算,并知道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3、學會按力的實際作用效果分解力。

      4、學會用力的分解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物理現象。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生活情景的再現和實驗模擬體會物理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3、通過對力的實際作用效果的分析,理解按實際作用效果分解力的意義,并感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情景,激發求知欲望和探究的興趣。

      2、通過對力的分解實際應用的分析與討論,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自覺性,培養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利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按力的作用效果進行力的分解。

      教學難點:力的實際作用效果的分析。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觀察一幅打夯的圖片,分析為什么需要那么多人一起打夯。

      2、模擬打夯,指出用多個力的共同作用來代替一個力的作用的'實際意義,突出等效替代的思想。

      3、引出力的分解的概念:把一個力分解成幾個分力的方法叫力的分解。

      (二)一個力可分解為幾個力?

      由打夯的例子可以看出一個力的作用可以分解為任意幾個力,最簡單的情況就是把一個力分解為兩個力。

      (三)一個力分解成兩個力遵循什么規則?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因此把一個力分解為兩個分力也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四)力的分解實例分析

      以一個力為對角線作平行四邊形可以作出無數個平行四邊形,因此把一個力分解為兩個力有無數組解,但如果已知兩個分力的方向,那力的分解就只有唯一解了。如何確定兩個分力的方向呢?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根據力的實際作用效果確定分力的方向。

      一、斜面上重力的分解

      [演示]用薄塑料片做成斜面,將物塊放在斜面上,斜面被壓彎,同時物塊沿斜面下滑.

      [結論]重力G產生兩個效果:使物體沿斜面下滑和壓緊斜面.

      [分析]重力的兩個分力大小跟斜面的傾斜角有何關系?

      [結論]通過作圖和實驗演示可看出傾角越大,下壓分力越小而下滑分力越大。

      [問題]游樂場的滑梯為什么傾角很大?山路為什么要修成盤山狀?

      [分析]斜面傾角越大,使物體下滑的力越大,物體越容易下滑,故公園滑梯傾角較大,但山路若直接從山腳往山頂修,則傾角太大,車輛上坡艱難而下坡又不安全,是不可行的,修成盤山狀則可解決這個問題。

      二、直角支架所受拉力的分解

      [實驗模擬]同學甲用一手撐腰,同學乙用力向下拉甲同學的肘部,讓同學談體會,即分析向下拉肘部的力產生的作用效果。

      [實驗演示]在支架上掛一重物,觀察橡皮膜的變化,分析重物對支架的拉力產生的作用效果。

      [分析]支架所受拉力一方面擠壓水平桿,另一方面拉伸傾斜桿。

      [分解]按效果分解拉力并作出平行四邊形法。

      三、劈木柴刀背上力的分解

      [觀察圖片]為什么一斧頭下去,木樁被劈開了?作用在斧頭上的力實際產生了什么效果?

      [小實驗]同學甲雙手合十,同學乙用一只手試圖從甲的兩手中間劈下去,體會手上的感覺。

      [分析]乙同學的手向兩側擠壓甲同學的兩只手,因此刀背上的力的作用效果也是使得刀的兩個側面去擠壓木柴。

      [分解]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刀背上的力,作出平行四邊形,并比較分力與合力的大小關系。

      [思考]由生活經驗可知砍柴的刀越鋒利越容易把柴劈開,為什么?分析分力大小跟分力夾角的關系。

      [體驗]通過小實驗體會在合力一定的情況下,分力大小隨其夾角變化而變化的規律:

      ○用一根羊絨線,中間吊一個砝碼,觀察當抓住線的兩手距離不斷增大時線有何變化。

      ○用兩個彈簧秤共同拉一個砝碼,拉的夾角逐漸增大,觀察彈簧秤示數的變化。

      [規律總結]在合力一定的情況下,對稱分布的兩個分力的夾角越大,分力越大。

      [應用]

      ○如何把陷進泥潭的汽車拉出來?

      ○如何移動一只很重的箱子?

      (五)小結:

      1、知道什么叫力的分解

      2、知道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3、掌握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按力的實際作用效果分解的方法。

    高中物理教案2

      學習目標:

      1. 理解質點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種科學抽象,知道實際物體在什么條件下可看作質點,知道這種科學抽象是一種常用的研究方法。

      2. 知道參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選擇參考系。

      學習重點:

      質點的概念。

      主要內容:

      一、機械運動

      1.定義: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2.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無論是巨大的天體,還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處在永恒的運動之中。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二、物體和質點

      1.定義: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

      ①質點是用來代替物體的具有質量的點,因而其突出特點是“具有質量”和“占有位置”,但沒有大小,它的質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體的質量。

      ②質點沒有體積,因而質點是不可能轉動的。任何轉動的物體在研究其自轉時都不可簡化為質點。

      ③質點不一定是很小的物體,很大的物體也可簡化為質點。同一個物體有時可以看作質點,有時又不能看作質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物體可以看成質點的條件:如果在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及物體上各部分運動的差異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體看做一個質點。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將實際問題簡化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學問題的基本思維方法之一,這種思維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質點就是利用這種思維方法建立的一個理想化物理模型。

      問題:

      1.能否把物體看作質點,與物體的大小、形狀有關嗎?

      2.研究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的運動,能否把汽車看作質點?要研究這輛汽車車輪的轉動情況,能否把汽車看作質點?

      3.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質點嗎?

      【例一】下列情況中的物體,哪些可以看成質點()

      A.研究繞地球飛行時的航天飛機。

      B.研究汽車后輪上一點的運動情況的車輪。

      C.研究從北京開往上海的一列火車。

      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運動的木箱。

      課堂訓練:

      1.下述情況中的物體,可視為質點的是()

      A.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B.研究地球自轉運動的規律。

      C.研究手榴彈被拋出后的運動軌跡。

      D.研究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做圓周運動。

      2.下列各種情況中,可以所研究對象(加點者)看作質點的是( )

      A. 研究小木塊的翻倒過程。

      B.研究從橋上通過的一列隊伍。

      C.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面運動的木箱。

      D.汽車后輪,在研究牽引力來源的時。

      三、參考系

      1.定義: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處在永恒的運動之中,在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必須選擇另外的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來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做參考系。一個物體一旦被選做參考系就必須認為它是靜止的。

      2.選擇不同的參考系來觀察同一個運動,得到的結果會有不同。

      【例二】人坐在運動的火車中,以窗外樹木為參考系,人是_______的。以車廂為參考系,人是__________的。

      3.參考系的選擇: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參考系可以任意選取,選取參考系時要考慮研究問題的方便,使之對運動的描述盡可能的簡單。在不說明參考系的情況下,通常應認為是以地面為參考系的。

      4.絕對參考系和相對參考系:

      【例三】對于參考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參考系必須選擇地面。

      B.研究物體的運動,參考系選擇任意物體其運動情況是一樣的。

      C.選擇不同的參考系,物體的運動情況可能不同。

      D.研究物體的運動,必須選定參考系。

      課堂訓練:

      1.甲物體以乙物體為參考系是靜止的,甲物體以丙物體為參考系是運動的,那么,以乙物體為參考系,丙物體是( )

      A. 一定是靜止的。 B.一定是運動的。

      C.有可能是靜止的或運動的 D.無法判斷。

      2.關于機械運動和參照物,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A. 研究和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必須選定參照物。

      B. 由于運動是絕對的,描述運動時,無需選定參照物。

      C. 一定要選固定不動的物體為參照物。

      D. 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必須選地球為參照物。

    高中物理教案3

      一、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2·必修)第五章《曲線運動》第六節《向心力》。

      教材的內容方面來看,本章節主要講解了向心力的定義、定義式、方向及驗證向心力的表達式,變速圓周運動和一般曲線運動。前面幾節已經學習了曲線運動、圓周運動、向心加速度,這節講的是描述使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合外力,是對物體運動認識上的升華,為接下來萬有引力的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所以在整個教材體系中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并且這樣的安排由簡單到復雜,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來看,本章節是運動學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級物理課程中比較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對物體運動認識上的升華,它把運動學和動力學聯系在了一起,具有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也是學生知識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學情分析

      【知識基礎方面】在學習本節課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曲線運動、圓周運動、向心加速度,具備了探究向心力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這為本節課的探究性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思維基礎方面】高一的學生通過初中科學和第一學期的學習,具有了一定的物理思維方法和較強的計算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和啟發。

      【情感態度方面】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中,與向心力有關的現象有,但是有一些是錯誤的這就給學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帶來困難。

      三、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理解向心力的定義;

      能說出向心力的定義、寫出向心力的定義式和單位理解向心力的作用效果;用圓錐擺粗略驗證向心力的表達式;

      【過程方法目標】

      通過對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圓周運動,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與學習,相互聯系,體驗對物理概念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用概念前后聯系的方法得出加速度的概念,感悟到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學無止境的觀點;

      通過向心力的教學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一些有趣的實驗實驗,加深學生的印象,容易讓學生理解,引起學生興趣;

      四、重點與難點

      重點:向心力表達式驗證,向心力來源與作用效果。設定一定運動情景,來驗證向心力表達式。來源進行舉例說明,進行受力分析。(重點如何落實)

      難點:向心力表達式的驗證。通過用圓錐擺粗濾驗證表達式,通過圓錐擺做勻速圓周運動解釋原理,分析其在運動角度和手里角度的合外力,測量數據與測量器材,一步步得出表達式的正確。(難點咋么突破)

      五、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學方法:演示法,講授法,討論法教學手段:多媒體,口述

      六、教學過程

      1.引入

      回顧本章內容,復習向心加速度,放一個有關視屏,向同學提問物體為甚么做圓周運動?

      2.新課教學(熟悉一下過渡)

      一、做小球做圓周運動的實驗,多問題進行思考,得出向心力特點進行總結

      二、教授有關向心力的有關知識并進行一定補充。

      三、用圓錐擺粗濾驗證向心力表達式小結:向心力定義表達式

    高中物理教案4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波面和波線,以及波傳播到兩種介質的界面時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

      (2)知道波發 生反射現 象時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知道反射波的頻率,波速和波長與入射波相同

      (3)知道折射波與入射波的頻率相同,波速與波長不同,理解波發生折射的原因是波在不同介質中速度不同,掌握入射角與折射角的 關系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重點:惠更斯原理,波的反射和折射規律

      教學難點:惠更斯原理

      教學方法:課堂演示,flash課件

      一.引入新課

      1.蝙蝠的“眼睛”:18世紀,意大利教士兼生物學家斯帕蘭扎尼研究蝙蝠在夜間活動時,發現蝙蝠是靠高頻率的尖叫來確定障礙物的位置的。這種尖叫聲在每秒2萬到10萬赫茲之間,我們的耳 朵對這樣頻率范圍內的聲波是聽不到的.。這樣的聲波稱為超聲波。蝙蝠發出超聲波,然后借助物體反射回來的回聲,就能判斷出所接近的物體的大小、形狀和運動方式。

      2.隱形飛機F—117:雷達是利用無線電 波發現目標,并測定其位置的設備。由于無線電波具有恒速、定向傳播的規 律,因此,當雷達波碰到飛行目 標(飛機、導彈)等時,一部分雷達波便會反射回來,根據反射雷達波的時間和方位便可以計算出飛行目標的位置。

      雷達確定目標示意圖

      由于一般飛機的外形比較復雜,總有許多部分能夠強烈反射雷達波,因此整個飛機表面涂以黑色的吸收雷達波的涂料。

      一.波面和波線

      波面:同一時刻,介質中處于波峰或波谷的質點所構成的面叫做波面.

      波線:用來表示波的傳播方向的跟各個波面垂直的線叫做波線.

      二.惠更斯原理

      荷蘭物理 學家 惠 更 斯

      1.惠更斯原理:介質中任一波面上的各點,都可以看作發射子波的波源,而后任意時刻,這些子波在波前進方向的包絡面便是新的波面。

      2.根據惠更斯原理,只要知道某一時刻的波陣面,就可以確定下一時刻的波陣面。

      二.波的反射

      1.波遇到障礙物會返回來繼續傳播,這種現象叫做波的反射.

      2.反射規律

      反射定律:入射線、法線、反射線在同一平面內,入射線與反射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i)和反射角(i’):入射波的波線與平面法線的夾角i叫做入射角.反射波的波線與平面法線的夾角i’ 叫做反射角.

      反射波的波長、頻率、波速都跟入射波相同.

      波遇到兩種介質界面時,總存在反射

      三.波的折射

      1.波的折射:波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波的 傳播方向發 生了改變的現象叫做波的折射.

      2.折射規律:

      (1).折射角(r):折射波的波線與兩介質界面法線的夾角r叫做折射角.

      2.折射定律:入射線、法線、折射線在同一平面內,入射線 與折射線分居法線兩側.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波在第一種介質中的速度跟波在第二種介質中的速度之比:

      當入射速度大于折射速度時,折射角折向法線.

      當入射速度小于折射速度時,折射角折離法線.

      當垂直界面入射時,傳播方向不改變,屬折射中的特例.

      在波的折射中,波的頻率不改變,波 速和波長都發生改變.

      波發生折射的原因:是波在不同介質中的速度不同.

      由惠更斯原理,A、B為同一波面上的兩點,A、B點會發射子波,經⊿t后, B點發射的子波到達界面處D點, A點的到達C點,

    高中物理教案5

      研究性實驗:(1) 研究勻變速運動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

      1.構造:見教材。

      2.操作要點:接50HZ,4---6伏的交流電 S1 S2 S3 S4

      正確標取記:在紙帶中間部分選5個點 。T 。T 。 T 。 T 。

      3.重點:紙帶的分析 0 1 2 3 4

      a.判斷物體運動情況:

      在誤差范圍內:如果S1=S2=S3=......,則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

      如果?S1=?S2=?S3= .......=常數, 則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

      b.測定加速度:

      公式法: 先求?S,再由?S= aT2求加速度。

      圖象法: 作v-t圖,求a=直線的斜率

      c.測定即時速度: V1=(S1+S2)/2T V2=(S2+S3)/2T

      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

      1.原理::?S=aT2

      2.實驗條件:

      a.合力恒定,細線與木板是平行的。

      b.接50HZ,4-6伏交流電。

      3.實驗器材:電磁打點計時器、紙帶、復寫紙片、低壓交流電源、小車、細繩、一端附有滑輪的長木板、刻度尺、鉤碼、導線、兩根導線。

      4.主要測量:

      選擇紙帶,標出記數點,測出每個時間間隔內的位移S1、S2、S3 。。。。圖中O是任一點。

      5. 數據處理: 0 1 2 3 4 5 6

      根據測出的S1、S2、S3....... 。S1 。S2 。 S3 。S4 。 S5 。 S6 。

      用逐差法處理數據求出加速度:

      S4-S1=3a1T2 , S5-S2=3a2T2 , S6-S3=3a3T2

      a=(a1+a2+a3)/3=(S4+S5+S6- S1-S2-S3)/9T2

      測勻變速運動的即時速度:(同上)

      (2) 研究平拋運動

      1.實驗原理:

      用一定的方法描出平拋小球在空中的軌跡曲線,再根據軌跡上某些點的位置坐標,由h=求出t,再由x=v0t求v0,并求v0的平均值。

      2.實驗器材:

      木板,白紙,圖釘,未端水平的斜槽,小球,刻度尺,附有小孔的卡片,重錘線。

      3.實驗條件:

      a. 固定白紙的`木板要豎直。

      b. 斜槽未端的切線水平,在白紙上準確記下槽口位置。

      c.小球每次從槽上同一位置由靜止滑下。

      (3) 研究彈力與形變關系

      方法歸納:

      (1)用懸掛砝碼的方法給彈簧施加壓力

      (2)用列表法來記錄和分析數據(如何設計實驗記錄表格)

      (3)用圖象法來分析實驗數據關系

      步驟:

      1以力為縱坐標、彈簧伸長為橫坐標建立坐標系

      2根據所測數據在坐標紙上描點

      3按照圖中各點的分布和走向,嘗試作出一條平滑的曲線(包括直線)

      4以彈簧的伸重工業自變量,寫出曲線所代表的函數,首先嘗試一次函數,如不行則考慮二次函數,如看似象反比例函數,則變相關的量為倒數再研究一下是否為正比關系(圖象是否可變為直線)----化曲為直的方法等。

      5解釋函數表達式中常數的意義。

      2. 注意事項:所加砝碼不要過多(大)以免彈簧超出其彈性限度

    高中物理教案6

      一、核式結構模型與經典物理的矛盾

      (1)根據經典物理的觀點推斷:①在軌道上運動的電子帶有電荷,運動中要輻射電磁波。②電子損失能量,它的軌道半徑會變小,最終落到原子核上。

      ③由于電子軌道的變化是連續的,輻射的電磁波的頻率也會連續變化。

      事實上:①原子是穩定的;②輻射的電磁波頻率也只是某些確定值。

      二、玻爾理論

      ①軌道量子化:電子繞核運動的軌道半徑只能是某些分立的數值。對應的氫原子的軌道半徑為:rn=n2r1(n=1,2,3,),r1=0.5310-10m。

      ②能量狀態量子化:原子只能處于一系列不連續的能量狀態中,這些狀態的`能量值叫能級,能量最低的狀態叫基態,其它狀態叫激發態。原子處于稱為定態的能量狀態時,雖然電子做加速運動,但并不向外輻射能量.

      氫原子的各能量值為:

      ③躍遷假說:原子從一種定態躍遷到另一種定態要輻射(或吸收)一定頻率的光子,即:h=Em-En

      三、光子的發射和吸收

      (1)原子處于基態時最穩定,處于較高能級時會自發地向低能級躍遷,經過一次或幾次躍遷到達基態,躍遷時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

      (2)原子在始末兩個能級Em和Enn)間躍遷時發射光子的頻率為,其大小可由下式決定:h=Em-En。

      (3)如果原子吸收一定頻率的光子,原子得到能量后則從低能級向高能級躍遷。

      (4)原子處于第n能級時,可能觀測到的不同波長種類N為:

      考點分析:

      考點:波爾理論:定態假設;軌道假設;躍遷假設。

      考點:h=Em-En

      考點:原子處于第n能級時,可能觀測到的不同波長種類N為:

      考點:原子的能量包括電子的動能和電勢能(電勢能為電子和原子共有)即:原子的能量En=EKn+EPn.軌道越低,電子的動能越大,但勢能更小,原子的能量變小。

      電子的動能: ,r越小,EK越大。

    高中物理教案7

      名師導航

      ●重點與剖析

      一、自由落體運動

      1.定義: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

      思考: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是否相同?為什么物體在真空中下落的情況與在空氣中下落的情況不同?

      在空氣中與在真空中的區別是,空氣中存在著空氣阻力.對于一些密度較小的物體,例如降落傘、羽毛、紙片等,在空氣中下落時,受到的空氣阻力影響較大;而一些密度較大的物體,如金屬球等,下落時,空氣阻力的影響就相對較小了.因此在空氣中下落時,它們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所有的物體都只受到重力,同時由靜止開始下落,都做自由落體運動,快慢相同.

      2.不同物體的下落快慢與重力大小的關系

      (1)有空氣阻力時,由于空氣阻力的影響,輕重不同的物體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較重的物體下落得較快.

      (2)若物體不受空氣阻力作用,盡管不同的物體質量和形狀不同,但它們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

      (1)v0=0

      (2)加速度恒定(a=g).

      4.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二、自由落體加速度

      1.自由落體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來表示.

      2.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3.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的自由落體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處的自由落體加速度一般不同.

      規律:赤道上物體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極處重力加速度最大;物體所處地理位置的緯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三、自由落體運動的運律動規

      因為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所以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論都適用于自由落體運動.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 gt2

      3.位移速度關系式:v2=2gh

      4.平均速度公式: =

      5.推論:Δh=gT2

      ●問題與探究

      問題1 物體在真空中下落的情況與在空氣中下落的情況相同嗎?你有什么假設與猜想?

      探究思路:物體在真空中下落時,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氣阻力,此時物體的`加速度較大,整個下落過程運動加快.在空氣中,物體不但受重力還受空氣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時物體加速度較小,整個下落過程較慢些.

      問題2 自由落體是一種理想化模型,請你結合實例談談什么情況下,可以將物體下落的運動看成是自由落體運動.

      探究思路:回顧第一章質點的概念,談談我們在處理物理問題時,根據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如何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復雜的問題得到簡化,進一步理解這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

      問題3 地球上的不同地點,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相同嗎?

      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點,同一物體所受的重力不同,產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來講,越靠近兩極,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就越大;離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

      ●典題與精析

      例1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從靜止開始下落的物體一定做自由落體運動

      B.若空氣阻力不能忽略,則一定是重的物體下落得快

      C.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總是垂直向下

      D.滿足速度跟時間成正比的下落運動一定是自由落體運動

      精析:此題主要考查自由落體運動概念的理解,自由落體運動是指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選項A沒有說明是什么樣的物體,所受空氣阻力能否忽略不得而知;選項C中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應為豎直向下,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速度都與時間成正比,但不一定是自由落體運動.

      答案:ABCD

      例2 小明在一次大雨后,對自家屋頂滴下的水滴進行觀察,發現基本上每滴水下落的時間為1.5 s,他由此估計出自家房子的大概高度和水滴落地前瞬間的速度.你知道小明是怎樣估算的嗎?

      精析:粗略估計時,將水滴下落看成是自由落體,g取10 m/s2,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可求得.

      答案:設水滴落地時的速度為vt,房子高度為h,則:

      vt=gt=10×1.5 m/s=15 m/s

      h= gt2= ×10×1.52 m=11.25 m.

      綠色通道:學習物理理論是為了指導實踐,所以在學習中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要從實際出發,各種因素是否對結果產生影響都應具體分析.

      例3 一自由下落的物體最后1 s下落了25 m,則物體從多高處自由下落?(g取10 m/s2)

      精析:本題中的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加速度為g=10 N/kg,并且知道了物體最后1 s的位移為25 m,如果假設物體全程時間為t,全程的位移為s,該物體在前t-1 s的時間內位移就是s-25 m,由等式h= ggt2和h-25= g(t-1)2就可解出h和t.

      答案:設物體從h處下落,歷經的時間為t.則有:

      h= gt2 ①

      h-25= g(t-1)2 ②

      由①②解得:h=45 m,t=3 s

      所以,物體從離地45 m高處落下.

      綠色通道:把物體的自由落體過程分成兩段,尋找等量

    高中物理教案8

      【學習目標】

      1、能熟練說出平拋運動的概念、性質、物體做平拋運動的條件

      2、理解平拋運動可以分解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自由落體運動

      3、用分解的思想處理平拋運動問題,探究平拋運動的基本規律。

      【重點難點】

      重點:解決平拋運動問題的基本思路

      難點:用分解的思想理解平拋運動

      預習案

      【使用說明及學法指導】

      1、通讀教材,熟記本節基本概念、規律,然后完成問題導學中問題和預習自測。2、問題導學中 “處理平拋運動問題的基本思路”是本節內容的核心和基礎,是解決平拋運動問題的前提和關鍵,應重點理解和熟練把握。3、如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可再次查閱教材或其他參考書。4、記下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待課堂上與老師同學共同探究。5、限時15分鐘。

      【問題導學】

      1、什么是平拋運動?

      2、物體做平拋運動的條件是什么?

      3、什么是勻變速運動?平拋運動是勻變速運動嗎?

      4、處理平拋運動問題的基本思路:平拋運動可分解為水平方向的

      和豎直方向的 。物體從O點開始平拋,t時間后到達P點。在圖中畫出t時間內位移S、t時刻的速度v如圖。把速度、位移沿x、y方向分解如上圖,則

      水平方向分速度vx= ,水平方向分位移x = 。

      豎直方向分速度vy= , 豎直方向分位移y = 。

      合速度公式V = ,其方向tanα = (α為v與水平方向夾角);

      合位移公式S = ,其方向tanβ = (α為v與水平方向夾角)。

    高中物理教案9

      【學習目標】

      l. 知道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線運動是一種變速運動.

      2.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所受的合外力與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

      【學習重點】

      1.什么是曲線運動.

      2.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方向的確定.

      3.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學習難點】

      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學習過程】

      1.什么是曲線的切線? 閱讀教材33頁有關內容,明確切線的

      概念。

      如圖1,A、B為曲線上兩點,當B無限接近A時,直線AB叫做

      曲線在A點的__________ A B 圖

      2.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那么速度的變化包含哪幾層含義?

      3.質點做曲線運動時,質點在某一點的速度,沿曲線在這一點的____________。

      4.曲線運動中,_________時刻在變化,所以曲線運動是__________運動,做曲線運動的物體運動狀態不斷發生變化。

      5.如果物體所受的合外力跟其速度方向____________,物體就做直線運動。如果物體所受的合外力跟其速度方向__________________,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同步導學】

      1.曲線運動的特點

      ⑴ 軌跡是一條曲線

      ⑵ 曲線運動速度的方向

      ① 質點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方向是沿曲線的這一點的切線方向。

      ② 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時刻改變。

      ⑶ 是變速運動,必有加速度

      ⑷ 合外力一定不為零(必受到外力作用)

      例1 在砂輪上磨刀具時可以看到,刀具與砂輪接觸處有火星沿砂輪的切線飛出,為什么由此推斷出砂輪上跟刀具接觸處的質點的'速度方向沿砂輪的切線方向?

      2.物體作曲線運動的條件

      當物體所受的合力的方向與它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時,物體做直線運動;當物體所

      1 專心 愛心 用心

      受合力的方向與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例2 關于曲線運動,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運動狀態改變著,它一定做曲線運動

      B.物體做曲線運動,它的運動狀態一定在改變

      C.物體做曲線運動時,它的加速度的方向始終和速度的方向一致

      D.物體做曲線運動時,它的加速度方向始終和所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一致

      3.關于物體做直線和曲線運動條件的進一步分析

      ① 物體不受力或合外力為零時,則物體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

      ② 合外力不為零,但合外力方向與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則物體做直線運動,當合外力為恒力時,物體將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勻加速或勻減速直線運動),當合外力為變力時,物體做變加速直線運動。

      ③ 合外力不為零,且方向與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則物體做曲線運動;當合外力變化時,物體做變加速曲線運動,當合外力恒定時,物體做勻變速曲線運動。

      例3.一質量為m的物體在一組共點恒力F1、F2、F3作用下而處于平衡狀態,如撤去F1,試討論物體運動情況怎樣?

      【鞏固練習】

      1.關于曲線運動速度的方向,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在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總是沿著曲線并保持不變

      B.質點做曲線運動時,速度方向是時刻改變的,它在某一點的瞬時速度的方向與這—點運動的軌跡垂直

      C.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是時刻改變的,質點在某一點的瞬時速度的方向就是在曲線上的這—點的切線方向

      D.曲線運動中速度方向是不斷改變的,但速度的大小保持不變

      2.如圖所示的曲線為運動員拋出的鉛球運動軌跡(鉛球視為質點),A、B、C為曲線上的三點,關于鉛球在B點的速度方向,說法正確的是 ( )

      A.為AB的方向 B.為BC的方向

      C.為BD的方向 D.為BE的方向

      3.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為 ( )

      A.物體運動的初速度不為零 B.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為變力

      C.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上與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條直線上

      D.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與加速度的方向不在同—條直線上 (第2題)

      專心 愛心 用心 2

      A.變速運動—定是曲線運動 B.曲線運動—定是變速運動

      C.速率不變的曲線運動是勻速運動 D.曲線運動也可以是速度不變的運動

      5.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在其軌跡上某一點的加速度方向 ( )

      A.為通過該點的曲線的切線方向 B.與物體在這一點時所受的合外力方向垂直

      C.與物體在這一點速度方向一致 D.與物體在這一點速度方向的夾角一定不為零

      6.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做曲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方向必變化 B.速度變化的運動必是曲線運動

      C.加速度恒定的運動不可能是曲線運動 D.加速度變化的運動必定是曲線運動

      7.一質點在某段時間內做曲線運動,則在這段時間內( )

      A.速度一定不斷改變,加速度也一定不斷改變; B.速度一定不斷改變,加速度可以不變;

      C.速度可以不變,加速度一定不斷改變; D.速度可以不變,加速度也可以不變。

      8.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線運動 B.物體在變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線運動

      C.物體在恒力或變力作用下都可能做曲線運動

      D.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其速度方向與加速度方向一定不在同一直線上

      9.如圖所示,物體在恒力F作用下沿曲線從A運動到B,這時突然使它所受的力方向改變而大小不變(即由F變為-F),在此力作用下物體以后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不可能沿曲線Ba運動;

      B.物體不可能沿曲線Bb運動;

      C.物體不可能沿曲線Bc運動;

      D.物體可能沿原曲線由B返回A。 b 10.一個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突然受到一個與運動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的恒力作用時,物體運動為 ( )

      A.繼續做直線運動 B.一定做曲線運動

      C.可能做直線運動,也可能做曲線運動 D.運動的形式不能確定

    高中物理教案10

      一、知識與技能

      1.粗略了解物理學史上對電荷間相互作用力的認識過程。

      2.知道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電場發生的,電場是客觀存在的一種特殊的形態。

      3.理解電場強度的概念及其定義,會根據電場強度的定義進行有關的計算。知道電場強度是矢量,知道電場強度的方向是怎樣規定的。

      4.能根據庫侖定律和電場強度的定義推導點電荷場強的計算式,并能用此公式進行有關的計算。

      5.知道場強的疊加原理,并能應用這一原理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描述電場強弱的物理量”的過程,獲得探究活動的體驗。

      2.領略通過電荷在電場中所受靜電力研究電場、理想模型法、比值法、類比法等物理學研究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探究物理規律的艱辛與喜悅。

      2.學習科學家嚴謹科學的態度。

      【教學重點】

      1.探究描述電場強弱的物理量。

      2.理解電場、電場強度的概念,并會根據電場強度的定義進行有關的計算。

      【教學難點】

      探究描述電場強弱的物理量。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設計思路】

      以“電荷間相互作用如何發生”、“如何描述電場的強弱”兩大問題為主線展開,具體操作思路是:

      1.學生自學電場,培養學生閱讀、汲取信息的能力。

      2.通過實驗模擬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探究描述電場強弱的物理量。

      3.通過練習鞏固加深對電場強度概念的理解,探討點電荷的電場及場強疊加原理。

      【教學設計】

      一、復習提問、新課導入(5分鐘)

      教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庫侖定律,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庫侖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我們不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

      投影展示問題1:真空中?它們之間相隔一定的距離這種相互作用是如何產生的呢?難道能夠不需介質超越空間?

      投影展示“探究影響電荷間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圖片(1.2-1)。

      教師:這幅圖大家不陌生,那么相同的小球在不同的位置所受作用力不一樣,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庫侖力的大小與距離有關。

      教師:其本質原因又是什么呢?(投影展示問題2)

      教師:帶著這兩個疑問,本節課我們一齊來學習第三節電場強度。(板書課題)

      二、新課教學(35分鐘)

      (一)電場

      教師:請同學們帶著以下問題自學“電場”內容。

      (1)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是如何發生的?這一觀點是誰提出來的?

      (2)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什么是電場?

      (3)電場有什么本領?

      學生自學,師板書“一、電場”。

      學生回答:(1)略;

      教師:法拉第同學們曾記否?

      學生(集體)回答:電磁感應現象。

      教師:法拉第是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對事物的本質有著非常敏銳的洞察力,在電學上有著突出的貢獻。依據法拉第的觀點,我們如何描述電荷A、B之間的作用力。

      師生共析。

      (2)略;

      教師啟發引導:場是“物質”──它和分子、原子組成的實物一樣具有能量、質量和動量,電視機、收音機信號的發射與接受就是電磁場在空間的傳播;“特殊”──看不見、摸不著;“存在于電荷周圍”并板書。

      (電場是)存在于電荷周圍的一種特殊的物質。

      教師:場與實物是物質存在的兩種不同形式。

      (3)學生回答:對放入其中的電荷有靜電力的作用。

      (二)科學探究描述電場強弱的方法

      教師:下面我們再來探討第二個問題。

      依次投影問題:①相同的小球在不同的位置所受作用力不一樣,其本質原因是什么呢?(對照“探究影響電荷間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圖片說明)

      學生回答:電場強弱不同。

      ②那么如何來描述電場的強弱呢?

      教師啟發:像速度、密度等尋找一個物理量來表示。

      ③如何來研究電場?

      (學生思考)

      教師啟發引導:電場的本領是對場中的其他電荷具有作用力,這也是電場的最明顯、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因此在研究電場的性質時,我們可以從靜電力入手。(板書研究方法)

      教師:對于像電場這樣,看不見,摸不到,但又客觀存在的物質,可以根據它表現出來的性質來研究它,這是物理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教師:還需要什么?

      學生回答:電場及放入其中的電荷。

      多媒體依次展示,教師簡述:①“探究影響電荷間相互作用力的因素”中的試探電荷;②場源電荷。

      師生共析對試探電荷的要求。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模擬實驗的動畫演示,并描述你看到的現象說明了什么。多媒體動畫模擬:①不同位置偏角不同;②增加試探電荷帶電量偏角均增加。

      學生回答:不同位置受力不同;同一位置試探電荷帶電量增加,受力增大,但不同位置受力大小關系不變。

      教師:下面我們再通過表格定量地來看一看:

      將表格填完整,并分析、比較表格中的數據有什么特點和規律,看你能否得出如何來描述電場的強弱。多媒體展示表格,學生回答后依次填入:①F1、F2、F3及F1<F2<F3;②2F1、3F1、4F1、nF1等。

      表一:(P1位置)

      試探電荷 q 2q 3q 4q nq

      靜電力 F1 2F1 3F1 4F1 nF1

      表二:(P2位置)

      試探電荷 q 2q 3q 4q nq

      靜電力 F2 2F2 3F2 4F2 nF2

      表三:(P3位置)

      試探電荷 q 2q 3q 4q nq

      靜電力 F3 2F3 3F3 4F3 nF3

      (學生思考并交流討論)

      學生回答:

      (1)不同的電荷,即使在電場中的同一點,所受靜電力也不同,因而不能直接用試探電荷所受的靜電力來表示電場的強弱;

      (2)電場中同一點,比值F/q是恒定的,與試探電荷的電荷量無關;(同一張表格)

      (3)在電場中不同位置比值F/q不同。(三張表格比較)

      師生共同小結:比值由電荷q在電場中的位置決定,與電荷q的電荷量大小無關,它才是反映電場性質的物理量。

      教師:在物理學中我們定義放入電場中某點的電荷所受的靜電力F跟它的電荷量q的比值,叫做該點的電場強度。并板書。

      (三)電場強度

      1.定義:

      教師:以前我們還學過哪些物理量是用比值法來定義的?

      學生回答:略。

      教師:從它的定義,電場強度的單位是什么?

      學生回答:N/C

      教師介紹另一種單位并板書。

      2.單位:N/C或V/m,1N/C=1V/m

      教師結合板畫:在電場中不同位置,同種電荷受力方向不同,說明場強是矢量還是標量?

      學生(集體)回答:矢量

      教師結合板畫:電場中同一點放入正電荷和負電荷受力方向不同,如何確定場強的方向呢?

      教師:在物理學中作出了這樣的規定。(板書)

      3.方向:電場中某點電場強度的方向跟正電荷在該點所受靜電力的方向相同。

      教師:按照這個規定,如果放入電場中的是負電荷呢?

      學生回答:與負電荷在電場中某點所受靜電力的方向相反。

      投影練習:

      練習1(加深對場強的理解,探討點電荷的場強大小與方向)

      點電荷是最簡單的場源電荷。設一個點電荷的電荷量為+Q,與之相距為r的A點放一試探電荷,所帶電荷量為+q。

      (1)試用所學的知識推導A點的場強的大小,并確定場強的方向;

      (2)若所放試探電荷為-2q,結果如何?

      (3)如果移走所放的試探電荷呢?

      (請兩位同學板演前兩問后,共同完成第三問)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

      1.點電荷電場的場強大小與方向。(多媒體動畫演示方向的確定方法)

      2.電場強度是描述電場(力的)性質的物理量,在靜電場中,它不隨時間改變。電場中某點的.場強完全由電場本身決定,與是否放入電荷,放入電荷的電荷量、電性無關!

      辨析 和 的關系,強調 的適用條件。

      練習2(探討場強的疊加,鞏固對場強的理解及公式的靈活運用,加強計算能力培養)

      如圖所示,真空中有兩個點電荷Q1=+3.0×10-8C和Q2=-3.0×10-8C,它們相距0.1m,A點與兩個點電荷的距離r相等,r=0.1m。求:

      (1)電場中A點的場強;

      (2)在A點放入電量q=-1×10-6C,求它受的電場力。

      教師:題中場源電荷不止一個,如何來確定電場中某點的場強?

      學生:平行四邊形定則

      (請兩位同學板演)

      教師:根據場強的疊加原理對于一個比較大的不能看成點電荷的帶電物體產生電場的場強如何確定?

      學生思考后回答:無限等分成若干個點電荷。

      教師:根據以上方法,同學們設想一下一個半徑為R的均勻帶電球體(或球殼)外部產生電場的場強,如何求解?

      學生思考后回答:等效成電荷量集中于球心的點電荷。

      三、小結(多媒體依次投影,并簡述)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電場發生的,電場是存在于電荷周圍的一種特殊的物質,它最基本的特征是對放入其中的電荷具有力的作用。正是利用電場的這一特性,我們通過研究試探電荷的所受靜電力特點,引入了描述電場強弱的物理量──電場強度。電場強度是用比值法定義的,它是矢量,有方向。

      電場、電場強度的概念是電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的研究方法和定義方法也是物理學中比較常見的方法。

      四、板書設計

      一、電場

      客觀存在的一種特殊的物質形態

      二、電場強度

      1.定義:E=F/q

      2.單位:

      3.方向:跟正電荷在該點所受靜電力的方向相同

      三、點電荷的電場

      1.推導:

      2.大小:

      3.方向:

      四、電場強度的疊加

      五、布置作業

      教材P16-171、2、7

      思考題:

      完成課本P173,比較電場強度E=F/q與重力加速度g=G/m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六、教學反思

      探究描述電場強弱的物理量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之一,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并讓學生相互交流討論,教師還可進行適當啟發引導。另外,探究時間很難控制,在內容處理上應做到詳略得當,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如對電場及練習題的處理,盡可能由學生完成。

    高中物理教案11

      課 題:碰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碰撞的特點,物體間相互作用時間短,而物體間相互作用力很大。

      2、理解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了解正碰、斜碰及廣義碰撞散射的概念。

      3、初步學會用動量守恒定律解決一維碰撞問題。

      重點:

      強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

      難點:

      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教學過程:

      1、碰撞的特點:

      物體間互相作用時間短,互相作用力很大。

      2、彈性碰撞:

      碰撞過程中,不僅動量守恒、機械能也守恒,碰撞前后系統動能之和不變

      3、非彈性碰撞

      碰撞過程中,僅動量守恒、機械能減少,碰撞后系統動能和小于碰撞前系統動能和,若系統結合成一個整體,則機械能損失最大。

      4、對心碰撞和非對心碰撞

      5、廣義碰撞散射

      6、例題

      例1、在氣墊導軌上,一個質量為600g的滑塊以15cm/s的速度與另一個質量為400g、速度為10cm/s方向相反的滑塊迎面相撞,碰撞后兩個滑塊并在一起,求碰撞后的滑塊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例2、質量為m速度為υ的'A球跟質量為3m靜止的B球發生正碰。碰撞可能是彈性的,也可能是非彈性的,因此,碰撞后B球的速度允許有不同的值。請你論證:碰撞后B球的速度可能是以下值嗎?

      (1)0.6υ(2)0.4υ(3)0.2υ。

      7、小結:略

      8、學生作業P19 ③⑤

    高中物理教案12


      一、預習目標

      預習“光的干涉”,初步了解產生光的明顯干涉的條件以及出現明暗條紋的規律。

      二、預習內容

      1、 請同學們回顧機械波的干涉現象 以及產生的條件 ;

      2、 對機械波而言,振動加強的點表明該點是兩列波的 ,該點的位移隨時間 (填變化或者不變化);振動減弱的點表明該點是兩列波的 ;

      3、 不僅機械波能發生干涉,電磁波等一切波都能發生干涉,所以光若是一種波,則光也應該能發生干涉

      4、 相干光源是指:

      5、 光的干涉現象:

      6、 光的干涉條件是:

      7、 楊氏實驗證明:

      8、 光屏上產生亮條紋的條件是

      ;光屏上產生暗條紋的條件是

      9、 光的干涉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見的,這是為什么?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 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1.說出什么叫光的干涉

      2.說出產生明顯干涉的條件

      3.準確記憶產生明暗條紋的規律

      學習重難點:產生明暗條紋規律的理解

      二、學習過程

      (一)光的干涉

      探究一:回顧機械波的干涉

      1.干涉條件:

      2.干涉現象:

      3.規律總結

      探究二:光的干涉條件及出現明暗條紋的規律

      1.光產生明顯干涉的條件是什么?

      2.產生明暗條紋時有何規律:

      (1)兩列振動步調相同的光源:

      (2)兩列振動步調正好相反的光源:

      (三)課堂小結

      (四)當堂檢測

      1、 在楊氏雙縫實驗中,如果 ( BD )

      A、 用白光做光源,屏上將呈現黑白相間的條紋

      B、 用紅光做光源,屏上將呈現紅黑相間的條紋.

      C、 用紅光照射一條狹縫,用紫光照射另一條狹縫,屏上將呈現彩色條紋

      D、 用紫光作為光源,遮住其中一條狹縫,屏上將呈現間距不等的條紋.

      2、20xx年諾貝爾物理學家將授予對激光研究做處杰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如圖所示是研究激光相干性的雙縫干涉示意圖,擋板上有兩條狹縫S1、S2, 由S1和S2發出的兩列波到達屏上時會產生干涉條紋。已知入射激光波長為λ,屏上的P點到兩縫S1和S2的距離相等,如果把P處的亮條紋記做0號亮

      條紋,由P向上數與0號亮紋相鄰的是1號亮紋,與

      1號亮紋相鄰的亮紋為2號亮紋,設P1處的亮紋恰好

      是10號亮紋,直線S1 P1的長度為r1, S2 P1的長度為

      r2, 則r2-r1等于( B )

      A、5λ B、10λ. C、20λ D、40λ

      課后練習與提高

      1. 在雙縫干涉實驗中,入射光的波長為λ,若雙縫處兩束光的振動情況恰好相同,在屏上距兩縫波程差d1= 地方出現明條紋;在屏上距兩縫波程差d2=

      地方出現暗條紋;若雙縫處兩束光的振動情況恰好相反,在屏上距兩縫波程差d3= 地方出現明條紋;在屏上距兩縫波程差d4=

      地方出現暗條紋 。

      2.

      用白光光源進行雙縫實驗,若用一個純紅色的濾光片遮蓋一條縫,用一個純藍色的濾光片遮蓋另一條縫,則

      (A) 干涉條紋的寬度將發生改變.

      (B) 產生紅光和藍光的兩套彩色干涉條紋.

      (C) 干涉條紋的亮度將發生改變.

      (D) 不產生干涉條紋 [ D 】

      3. 雙縫干涉中屏幕E上的P點處是明條紋.若將縫S2蓋住,并在S1 S2連線的垂直平分面處放一高折射率介質反射面M,如圖所示,則此時 [ A ]

      (A) P點處仍為明條紋.

      (B) P點處為暗條紋.

      (C) 不能確定P點處是明條紋還是暗條紋.

      (D) 無干涉條紋.

    高中物理教案13

      知識目標

      1、了解什么是能源,了解什么是常規能源,了解常規能源的儲備與人類需求間的矛盾

      2、了解常規能源的使用與環境污染的關系。了解哪些能源是清潔能源,哪些能源可再生。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通過分析日常生活現象提高概括物理規律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第二類永動機無法制成的講解,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人類改造自然時必須遵從自然規律,違反自然規律將一事無成

      通過介紹開發新能源的重要性,激勵學生認真學習,提高為人類美好未來努力學習的覺悟

      新課教學

      師:在日常生活和各種產業中我們都要消耗能量。另外,自然界中進行的涉及熱現象的宏觀過程都具有方向性,而產生的能量耗散問題,使得能源問題成為當今世界的一個重要的問題。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能源。

      一、能源:凡是能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質和自然過程。

      1、常規能源:煤、石油、天然氣等。常規能源的儲藏是有限的。

      問:常規的能源使用帶來了那些負面影響呢?(①溫室效應②酸雨③化學煙霧④放射性污染)(1)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是由于大氣里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含量增大而形成的。石油和煤炭燃燒時產生二氧化碳。

      (2)酸雨:大氣中酸性污染物質,如二氧化硫等物質會使雨水中的酸度升高,形成“酸雨”。煤炭中含有較多的硫,燃燒時產生二氧化硫等物質。

      (3)光化學煙霧:氮氧化合物和碳氫化合物在大氣中受到陽光中強烈紫外線照射后產生的二次污染物質。主要成分是臭氧。

      另外常規能源燃燒時產生的浮塵也是一種污染。

      常規能源的大量消耗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即損害人體健康,又影響動植物的生長,破壞經濟資源,損壞建筑物及文物古跡,嚴重時可改變大氣的性質,使生態受到破壞。

      二、開發新能源:綠色能源的開發與利用

      綠色能源:在釋放能量或能量轉化過程中對環境不造成污染的能源叫綠色能源。

      問:可以開發那些清潔相對無污染的能源呢?(①太陽能②風能③生物質能④核能⑤水能)

      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的中東地區一直是發達國家關注的焦點,外交、軍事莫不圍繞著這片從地表上看毫無魅力的區域打轉。世界警察(美國)和他的隨從們最愿意去管中東的事情:兩次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等等…說明能量消耗巨大的富國們對石油的心痛程度。

      令以一方面,“替代品”——新能源的研發、形式層出不窮。

      1、水能:水作為能量的載體,被太陽能驅動地球上三棲(水、陸、空)循環。地表水的流動時,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區,形成可利用的水能資源。目前世界上水力發電還處于起步階段。

      2、海洋能:由于地球受月球和太陽引力的周期性不均衡,海水發生非氣候性的漲潮和落潮現象,形成潮汐。潮汐蘊含著巨大能量,既可以用來推動機械裝置,又可以用來發電。

      此外,由于海水表層和深層間的存在很大的溫差,利用這種溫差也可以發電(*因為水的沸點與氣壓有關,如果建造一個裝置,用抽真空的方法使表層的海水在20攝氏度時汽化,并推動汽輪機,再將深層的冷水提上來使蒸汽冷卻,如此周而復始,就可以發電了。除這種方法外,還可以用低沸點的流體如丙烷和氨來作為熱機的工作介質)。法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溫差發電站,發電容量為14,000kW。

      3、風能:利用風的機械能發電,風能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能源。據有關專家估算,在全球邊界層內的總能量為1.3×1015瓦,一年中約為1.4×1016千瓦時電力的能量,相當于目前全世界 每年所燃燒能量的3000倍。其中1/10為可取用的極限量。

      風能的優點是:總能量巨大,利用簡單、無污染、可再生。缺點是:能量密度低(當流速同為3米/秒時,風力的能量密度僅為水力的1/1000)、不穩定性大,連續性、可靠性差,時空分布不均勻。

      4、沼氣:利用厭氧微生物在密閉條件下分解(廢棄)有機物,產生沼氣,沼氣具有很高的熱值,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空氣,不危害農作物和人畜健康。生成沼氣的原料本身就是各種廢棄物,生產過程可以減少(有機物)垃圾的數量。

      在農村到處可以看到許多生物質的廢棄物,如人畜糞便、秸稈、雜草和不能食用的果蔬,等等。將這些廢棄物收集起來,經過細菌發酵可以產生沼氣,用沼氣做燃料和照明,也可以發電。

      5、太陽能:太陽能是一種可廣泛利用的清潔能源。我們目前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兩種——

      一是將陽光聚焦,將光能轉化為熱能(傳說阿基米德就曾經利用聚光鏡反射陽光,燒毀了來犯的敵艦)。在日照充分的`地方,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已大量使用太陽灶、干燥器和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的構造要簡單的多。因為不需要它產生太高的溫度。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將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器制成箱式、蛇型管式、直管式、平板式或枕式,通過管道與水源和儲水箱相連。太陽能熱水器在我國北方比較常見)。

      二是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再用化學能發電。比較常見的光電池是硅電池(它能將13%-20%的日光能轉化為電能)。許多電子計算器和其他小型電子儀器現在已經采用太陽能電池供電,人造衛星和宇宙飛船更是主要依靠太陽能電池來提供電力。

      但是陽光在達到地面以前要經過大氣的反射、散射和吸收,能量損失較大,加上陰天、晝夜變化和雨雪等降水過程的影響,目前地面上利用日光發電受到一定限制。

      無論是生物質能、風能,還是水力、溫差和潮汐能,歸根結底都是太陽能的轉化形式。即使礦物燃料,也是通過生物的化石形式保存下來的億萬年以前的太陽能。

      6、地熱能:用地熱采暖、將地熱用于農業、水產養殖業、工業生產等,在全世界范圍內受到關注。(從直接利用地熱的規模來說,最常用的是地熱水淋浴,占總利用量的1/3以上,其次是地熱水養殖和種植約占20%,地熱采暖約占13%,地熱能工業利用約占2%)。

      利用地熱能,占地很少,無廢渣、粉塵污染,用后的棄(尾)水既可綜合利用,又可回注到地下儲層,達到增加壓力、保護儲層、保護地熱資源的雙重目的。*據美國地熱資源委員會(GRC) 1990年的調查,世界上18個國家有地熱發電,總裝機容量5827.55兆瓦,裝機容量在100兆瓦以上的國家有美國、菲律賓、墨西哥、意大利、新西蘭、日本和印尼。我國的地熱資 源也很豐富,但開發利用程度很低。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河北等省區。除以上利用外,從熱水中還可提取鹽類、有益化學組分和硫磺等。

      7、核能:鈾在自然界中有三種放射性同位素:U235、U238、U234 ,在衰變過程中放出熱量。在軍事上鈾主要用來制造核武器和核動力燃料。鈾的和平用途十分廣泛,其中最主要的是用作核電反應堆的燃料。

      由于核電具有發電成本低、對環境污染小和安全等優點,世界各國,尤其是工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都大力發展核電,估計到20xx年核電將達到世界總發電量的25%左右。我國已建成秦山、大亞灣核電站,目前還有多處正在籌建。

      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綠色能源儲量豐富,只要我們科學開發,合理利用,必將對人類做出前所未有的貢獻。

    高中物理教案1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反沖運動,能舉出幾個反沖運動的實例;

      2、知道火箭的飛行原理和主要用途。

      二、能力目標

      1、結合實際例子,理解什么是反沖運動;

      2、能結合動量守恒定律對反沖現象做出解釋;

      3、進一步提高運用動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實驗,分析得到什么是反沖運動,培養學生善于從實驗中總結規律和熱心科學研究的興趣、勇于探索的品質。

      2、通過介紹我國成功地研制和發射長征系列火箭的事實,結合我國古代對于火箭的發明和我國的現代火箭技術已跨入世界先進先烈,激發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教學重點

      1、知道什么是反沖。

      2、應用動量守恒定律正確處理噴氣式飛機、火箭一類問題。

      教學難點

      如何應用動量守恒定律分析、解決反沖運動。

      教學方法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總結歸納得到什么是反沖運動。

      2、結合實例運用動量守恒定律解釋反沖運動。

      教學用具

      反沖小車、玻璃棒、氣球、酒精、反沖塑料瓶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演示]拿一個氣球,給它充足氣,然后松手,觀察現象。

      [學生描述現象]釋放氣球后,氣球內的氣體向后噴出,氣球向相反的方向飛出。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類似于氣球這樣的運動很多,本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種。

      新課教學

      (一)反沖運動 火箭

      1、教師分析氣球所做的運動

      給氣球內吹足氣,捏緊出氣孔,此時氣球和其中的氣體作為一個整體處于靜止狀態。松開出氣孔時,氣球中的氣體向后噴出,氣體具有能量,此時氣體和氣球之間產生相互作用,氣球就向前沖出。

      2、學生舉例:你能舉出哪些物體的運動類似于氣球所作的運動?

      學生:節日燃放的禮花。噴氣式飛機。反擊式水輪機。火箭等做的運動。

      3、同學們概括一下上述運動的特點,教師結合學生的敘述總結得到:

      某個物體向某一方向高速噴射出大量的液體,氣體或彈射出一個小物體,從而使物體本身獲得一反向速度的現象,叫反沖運動

      4、分析氣球。火箭等所做的反沖運動,得到:

      在反沖現象中,系統所受的合外力一般不為零;

      但是反沖運動中如果屬于內力遠大于外力的情況,可以認為反沖運動中系統動量守恒。

      (二)學生課堂用自己的裝置演示反沖運動。

      1、學生做準備:拿出自己的在課下所做的反沖運動演示裝置。

      2、學生代表介紹實驗裝置,并演示。

      學生甲:

      裝置:在玻璃板上放一輛小車,小車上用透明膠帶粘中一塊浸有酒精的棉花。

      實驗做法:點燃浸有酒精的棉花,管中的酒精蒸氣將橡皮塞沖出,同時看到小車沿相反方向運動。

      學生乙:

      裝置:二個空摩絲瓶,在它們的底部用大號縫衣針各鉆一個小洞,這樣做成二個簡易的火箭筒,在鐵支架的立柱端裝上頂軸,在放置臂的兩側各裝一只箭筒,再把旋轉系統放在頂軸上,往火箭筒內各注入約4 mL的酒精,并在火箭筒下方的棉球上注入少量酒精。點燃酒精棉球,片刻火箭筒內的酒精蒸氣從尾孔中噴出,并被點燃,這時可以看到火箭旋轉起來。

      學生丙:用可樂瓶做一個水火箭,方法是用一段吸管和透明膠帶在瓶上固定一個導向管,瓶口塞一橡皮塞,在橡皮塞上鉆一孔,在塞上固定一只自行車車胎上的進氣閥門,并在氣門芯內裝上小橡皮管,在瓶中先注入約1/3體積的水,用橡皮塞把瓶口塞嚴,將尼龍線穿過可樂瓶上的導向管,使線的一端拴在門的上框上,另一端拴在板凳腿上,要使線拉直,將瓶的進氣閥與打氣筒相接,向筒內打氣到一定程度時,瓶塞脫開,水從瓶口噴出,瓶向反方向飛去。

      過渡引言:同學們通過自己設計的實驗裝置得到并演示了什么是反沖運動,那么反沖運動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應用呢?下邊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

      (三)反沖運動的應用和防止

      1、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

      2、學生回答反沖運動應用和防止的實例。

      學生:反沖有廣泛的應用:灌溉噴水器、反擊式水輪機、噴氣式飛機、火箭等都是反沖的重要應用。

      學生:用槍射擊時,要用肩部抵住槍身,這是防止或減少反沖影響的`實例。

      3、用多媒體展示學生所舉例子。

      4、要求學生結合多媒體展示的物理情景對幾個物理過程中反

      沖的應用和防止做出解釋說明:

      ①對于灌溉噴水器,

      當水從彎管的噴嘴噴出時,彎管因反沖而旋轉,可以自動地改變噴水的方向。

      ②對于反擊式水輪機:當水從轉輪的葉片中流出時,轉軸由于反沖而旋轉帶動發電機發電。

      ③對于噴氣式飛機和火箭,它們靠尾部噴出氣流的反沖作用而獲得很大的速度。

      ④用槍射擊時,子彈向前飛去槍身向后發生反沖,槍身的反沖會影響射擊的準確性,所以用步槍時我們要把槍身抵在肩部,以減少反沖的影響。

      教師:通過我們對幾個實例的分析,明確了反沖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時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看待事物時我們要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

      我們知道:反沖現象的一個重要應用是火箭,下邊我們一認識火箭:

      (四)火箭:

      1、演示:把一個廢舊白熾燈泡敲碎取出里面的一根細玻璃管,往細玻璃管裝由火柴刮下的藥粉,把細管放在支架上,用火柴或其他辦法給細管加熱。

      現象:當管內的藥粉點燃時,生成的燃氣從細口迅速噴出,細管便向相反方向飛去。教師講述:上述裝置就是火箭的原理模型。

      2、多媒體演示古代火箭,現代火箭的用途及多級火箭的工作過程,同時學生邊看邊閱讀課文。

      3、用實物投影儀出示閱讀思考題:

      ①介紹一下我國古代的火箭。?

      ②現代的火箭與古代火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③現代火箭主要用途是什么?

      ④現代火箭為什么要采用多級結構?

      4、學生解答上述問題:

      ①我國古代的火箭是這樣的:

      在箭上扎一個火藥筒,火藥筒的前端是封閉的,火藥點燃后生成的燃氣以很大速度向后噴出,火箭由于反沖而向前運動。

      ②現代火箭與古代火箭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反沖現象來工作的。

      但現代火箭較古代火箭結構復雜得多,現代火箭主要由殼體和燃料兩大部分組成,殼體是圓筒形的,前端是封閉的尖端,后端有尾噴管,燃料燃燒產生的高溫高壓燃氣從尾噴管迅速噴出,火箭就向前飛去。

      ③現代火箭主要用來發射探測儀器、常規彈頭或核彈頭,人造衛星或宇宙飛船,即利用火箭作為運載工具。

      ④在現代技術條件下,一級火箭的最終速度還達不到發射人造衛星所需要的速度,發射衛星時要使用多級火箭。

      用CAI課件展示多級火箭的工作過程:

      多級火箭由章單級火箭組成,發射時先點燃第一級火箭,燃料用完工以后,空殼自動脫落,然后下一級火箭開始工作。

      教師介紹:多級火箭能及時把空殼拋掉,使火箭的總質量減少,因而能夠達到很高的溫度,可用來完成洲際導彈,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等的發射工作,但火箭的級數不是越多越好,級數越多,構造越復雜,工作的可靠性越差,目前多級火箭一般都是三級火箭。

      那么火箭在燃料燃盡時所能獲得的最終速度與什么有關系呢?

      5、出示下列問題:

      火箭發射前的總質量為M、燃料燃盡后的質量為m,火箭燃氣的噴射速度為v1,燃料燃盡后火箭的飛行速度v為多大?

      [學生分析并解答]:

      解:在火箭發射過程中,由于內力遠大于外力,所以動量守恒。

      發射前的總動量為0,發射后的總動量為(M-m)v-mv1(以火箭的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則:(M-m)v-mv1=0

      師生分析得到:燃料燃盡時火箭獲得的最終速度由噴氣速度及質量比M/m決定。

      鞏固訓練 水平方向射擊的大炮,炮身重450 kg,炮彈射擊速度是450 m/s,射擊后炮身后退的距離是45 cm,則炮受地面的平均阻力是多大?

      小結

      1、當物體的一部分以一定的速度離開物體時,剩余部分將獲得一個反向沖量而向相反方向運動,這種向相反方向的運動,通常叫做反沖運動。

      2、對于反沖運動,所遵循的規律是動是守恒定律,在具體的計算中必須嚴格按動量守恒定律的解題步驟來進行。

      3、反沖運動不僅存在于宏觀低速物體間,也存在于微觀高速物體。

    高中物理教案15

      一、教學任務分析

      勻速圓周運動是繼直線運動后學習的第一個曲線運動,是對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線運動復雜的運動的拓展,是力與運動關系知識的進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學習其他更復雜曲線運動(平拋運動、單擺的簡諧振動等)的基礎。

      學習勻速圓周運動需要以勻速直線運動、牛頓運動定律等知識為基礎。

      從觀察生活與實驗中的現象入手,使學生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歸納認識到勻速圓周運動是最基本、最簡單的圓周運動,體會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學研究方法。

      通過設置情境,使學生感受圓周運動快慢不同的情況,認識到需要引入描述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再通過與勻速直線運動的類比和多媒體動畫的輔助,學習線速度與角速度的概念。

      通過小組討論、實驗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創設平臺,讓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對幾個實際問題進行討論分析,調動學生學習的情感,學會合作與交流,養成嚴謹務實的科學品質。

      通過生活實例,認識圓周運動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學習和研究圓周運動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發學習熱情和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2)知道圓周運動;理解勻速圓周運動。

      (3)理解線速度和角速度。

      (4)會在實際問題中計算線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斷線速度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勻速圓周運動概念的形成過程,認識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過學習勻速圓周運動的定義和線速度、角速度的定義,認識類比方法的運用。

      3、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1)從生活實例認識圓周運動的普遍性和研究圓周運動的必要性,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2)通過共同探討、相互交流的學習過程,懂得合作、交流對于學習的重要作用,在活動中樂于與人合作,尊重同學的見解,善于與人交流。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勻速圓周運動概念。

      (2)用線速度、角速度描述圓周運動的快慢。

      難點:理解線速度方向是圓弧上各點的切線方向。

      四、教學資源

      1、器材:壁掛式鐘,回力玩具小車,邊緣帶孔的旋轉圓盤,玻璃板,建筑用黃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帶有細繩連接的小球。

      2、課件:flash課件——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半徑所轉過角度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

      3、錄像:三環過山車運動過程。

      五、教學設計思路

      本設計包括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勻速圓周運動、線速度與角速度三部分內容。

      本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以錄像和實驗為基礎,通過分析得出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通過觀察對比歸納出勻速圓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認識對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線速度與角速度概念;通過討論、釋疑、活動、交流等方式,鞏固所學知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本設計要突出的重點是:勻速圓周運動概念和線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過對鐘表指針和過山車兩類圓周運動的觀察對比,歸納出勻速圓周運動的特征;設置地月對話的情景,引入對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描述;再通過多媒體動畫輔助,并與勻速直線運動進行類比得出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和線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設計要突破的難點是:線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過觀察做圓周運動的小球沿切線飛出,以及由旋轉轉盤邊緣飛出的紅墨水在紙上的徑跡分布這兩個演示實驗,直觀顯示得出。

      本設計強調以視頻、實驗、動畫為線索,注重刺激學生的感官,強調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化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概念和規律的教學體現“建模”、“類比”等物理方法,學生的活動以討論、交流、實驗探究為主,涉及的問題聯系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強調對學習價值和意義的感悟。

      完成本設計的內容約需2課時。

      六、教學流程

      1、教學流程圖

      2、流程圖說明

      情境I錄像,演示,設問1

      播放錄像:三環過山車,讓學生看到物體的運動有直線和曲線。

      演示:讓學生向正在做直線運動的乒乓球用力吹氣,體驗球在什么情況下將做曲線運動。

      設問1:物體在什么情況下將做曲線運動?

      情境II觀察、對比,設問2

      觀察、對比鐘表指針和過山車這兩類圓周運動。

      設問2:以上兩類圓周運動有什么不同?鐘表指針所做的圓周運動有什么共同特征?建立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

      情境III演示,動畫

      情景:月、地快慢之爭。

      多媒體動畫: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比較得出線速度表

      表達式。

      演示1:用細繩捆著小球在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突然松開繩的一端,看到小球沿著圓弧切線方向運動。

      演示2:通過實物投影演示旋轉的轉盤邊緣飛出的紅墨水在紙上的徑跡分布,顯示線速度的方向。

      情景:變換教室內電風扇的變速檔,看到圓周運動轉動快慢的不同情況,引入角速度概念。

      多媒體動畫: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半徑所轉過角度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比較得出角速度表達式。

      活動討論、實驗、交流、小結。

      識別:請同學們說說生活中有哪些圓周運動可以看作是勻速圓周運動。了解學生對勻速圓周運動的理解以及是否具有建模能力。

      觀察分析:磁帶、涂改修正帶、自行車鏈條等傳動設備中,兩輪軸邊緣各點的線速度有何關系。了解對線速度概念的理解情況。

      算一算:計算壁掛鐘的時針、分針、秒針針尖的線速度大小和它們角速度的倍數關系。了解能否通過實際測量獲取有用數據,靈活運用線速度的公式和角速度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小實驗:提供回力玩具小車,玻璃板,建筑用黃沙,通過對實驗的觀察說明汽車車輪的擋泥板應安裝在什么位置合適,了解對線速度方向的掌握情況。

      釋疑:評判地球與月亮之爭。

      小結:幻燈片小結。

      3、教學主要環節本設計可分為四個主要的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通過播放錄像和演示,歸納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第二環節,通過觀察對比,建立理想模型,歸納勻速圓周運動特征,類比勻速直線運動得出勻速圓周運動概念。

      第三環節,以情景激疑引入用線速度、角速度描述圓周運動,借助多媒體動畫,類比勻速直線運動得出線速度、角速度定義和公式。

      第四環節,以學生活動為中心,針對幾個實際問題開展討論、探究、交流,深化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七、教案示例

      第一環節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創設情景]播放錄像:森林公園三環過山車的運動。

      [提出問題] 1、請同學們說說過山車都做了哪些不同性質的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勻加速直線運動、勻減速直線運動、曲線運動、圓周運動等)

      2、什么條件下物體將做曲線運動?

      [演示]讓乒乓球從斜面上滾下到達水平桌面上做直線運動,請一個同學向著與球運動不一致的方向用力吹球,觀察球的運動軌跡有何變化?

      [結論]當物體受到的合力與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引言]運動軌跡是圓的曲線運動叫做圓周運動,下面我們就從圓周運動開始學習如何對曲線運動進行研究。

      第二環節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

      [觀察討論]鐘表的時針、分針、秒針的圓周運動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們與過山車的圓周運動有什么不同?

      (鐘表的時針、分針、秒針的圓周運動,它們的共同特征是勻速轉動的,而過山車的圓周運動列車的速度大小是不斷變化的)

      [提出問題]怎樣給勻速圓周運動下定義呢?(引導學生類比勻速直線運動定義勻速圓周運動)

      [結論]質點在任何相同時間內,所通過的弧長都相等的圓周運動叫做勻速圓周運動。

      勻速圓周運動是最基本最簡單的圓周運動,它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引言]我們如何對圓周運動進行研究呢?

      第三環節線速度、角速度概念

      [創設情景]地、月快慢之爭

      地球:我繞太陽運動1秒走29.79千米,你繞我1秒才走1.02千米,你太慢了!

      月亮:你一年才繞一圈,我28天就繞一圈,你才慢呢!

      [提出問題]怎樣定義描述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引導學生與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類比)多媒體動畫: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

      [結論]線速度定義:質點經過的圓弧長度s與所用時間t的比值,叫做圓周運動的線速度。

      公式:單位:m/s(米/秒)

      [問題]速度是矢量,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是怎樣的?

      [演示] 1、用一端連有細線的小球,將線的一端套在釘子上,釘子豎直立在桌面上,給球初速讓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圓周運動,突然向上抽出釘子,看到球沿圓周的切線方向運動;

      2、通過投影儀觀察旋轉圓盤邊緣紅墨水飛出的情景以及落在紙面上的徑跡分布;

      [結論]線速度方向:沿圓弧的切線方向

      線速度表示圓周運動的瞬時速度,它是矢量;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是不斷改變的,所以勻速圓周運動是變速運動,勻速圓周運動中的“勻速”是“勻速率”的意思。

      [情景]打開教室內的電風扇,變換不同的檔觀察它轉動的快慢。(引導學生認識要引入與線速度不同的、描述圓周運動轉動快慢的物理量)

    【高中物理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教案14篇06-09

    高中物理教案15篇11-08

    高中物理教案設計11-08

    高中物理教案精選15篇12-16

    高中物理教案13篇01-09

    高中物理教案(15篇)02-15

    高中必修一物理教案02-14

    高中物理教案(通用20篇)02-09

    高中物理教案(匯編15篇)11-14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制服丝袜香蕉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看片一国产 |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 桃色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网曝流出久久 | 亚洲精选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