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2-07-26 02:35:18 小學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小學語文教案匯編8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小學語文教案匯編8篇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材簡析:

      《只有一個地球》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的一篇課文。題目貫穿全文,先講人類擁有的地球美麗而渺小,接著講地球上人類活動范圍小、資源有限,然后講人類不能夠移居到別的星球,最后呼吁人類要精心保護這唯一可賴以生存的星球。

      教學目標:

      1、學習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渺小、慷慨、枯竭、和藹可親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保護地球的自覺性。

      重難點:

      使學生懂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要精心保護好地球。

      學情分析:

      使用本教學設計對學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學生要有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其次,要求學生對環境保護,人與自然等方面有一定的感性積累,這樣在課堂上才容易與文本共鳴,較快地進入情境。最后要求學生有積極表達的愿望和一定的口頭表達能力,這樣師生、生生間的對話才會精彩,教學目標才能高質量的完成。

      課前準備:

      1、學生搜集有關環保方面、地球知識方面的資料。

      2、教師制作相關媒體課件。

      教學策略:

      1、利用多媒體課件一方面為學生創設情境,讓他們感受到地球的美麗壯觀,另一方面真實地向學生展現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兩種畫面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環保意識。

      2、加強朗讀指導與訓練,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真正懂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必須要精心保護。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上節課我們已初讀了課文《只有一個地球》,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來學習。

      2、板書課題 只有一個地球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并根據文章最后兩段填空(出示課件)

      因為(1)這個地球太 ,同時又太 ;(2)如果地球被破壞了,我們 ;(3)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 ,所以要精心保護地球。

      2、指名練習填空,并齊讀這段話。

      3、說說從課文哪些段落可以感悟到要精心保護地球的原因。

      過渡:接下來我們就來探究人類為什么要精心保護地球的原因。

      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一)學習一、二自然段

      1、同學們請閉上眼睛,我們馬上就要跟隨費俊龍、聶海勝兩位宇航員叔叔去遨游太空了(播放課件)到了,快睜開眼睛看,我們的家在哪兒?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課件內容:宇宙空間畫面,地球在太陽系中運行的畫面以及一組表現地球山青、水綠、天藍的壯麗畫面。

      意圖:聯系時事,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營造宇宙空間的神秘氛圍,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直觀、真實、具體地感受地球的美麗壯觀,拉近了學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

      2、自讀自悟一、二自然段,畫出描寫地球“美麗、渺小”的句子。

      3、交流畫出的語句,課件出示以下重點句子(注意帶點的詞語)

      ①.......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②.......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

      4、指導朗讀交流的句子,讀出對地球母親的感激,讀出自己獨特的

      感受。

      過渡: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葉扁舟,但它卻慷慨地為人類提供了與自己生存息息相關的各種資源,那人類又是怎樣對待地球母親的呢?

      (二)學習三、四自然段

      1、自讀自悟三、四自然段,畫出你感受最深的詞句。

      2、交流。課件出示重點句段,加以點撥。

      ①、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資源。

      ②、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但是因為人們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后果濫用化學藥品,不但使它們不能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生態災害,給人類生存帶來嚴重的威脅。

      3、讓我們親眼來目睹一下人類的愚蠢行為吧!(播放課件)說說給你印象最深的一幅畫面。

      課件內容:地球遭到破壞的情景。如森林被毀、大氣污染、水源枯竭、土地沙漠化,海灣戰爭的破壞以及沙塵暴肆虐、伊拉克油井大火等畫面。

      意圖: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人類對地球母親的摧殘,活生生的畫面,富有感染力的解說,怵目驚心,震撼了學生的心靈,激發了他們對人類這種“暴行”的憎恨,對地球母親的`深切同情,其環保意識在他們心中不知不覺地就進一步增強了。

      4、(出示課件)練習填空

      我是( )資源,( )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可是由于人類的破壞,我( )不能再生,( )造成( )生態災害,如( )。

      (任選一種資源來填空,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關聯詞語的用法,體會資源的有限、寶貴及其對人類的重要)

      5、指導朗讀三、四自然段,讀出對人們破壞環境的焦慮、痛心,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過渡:茫茫宇宙,星球無數,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資源枯竭了,我們能否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呢?

      (三)學習五、六、七自然段

      1、自讀自悟這三個自然段,說說課文怎樣說明如果地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聯系上下文理解“資源枯竭”。

      2、抓住關聯詞“......但是......即使......也是.......再說......”領悟第七自然段中句與句之間的關系。

      3、展開小小的辯論(結合書本上的知識及課外收集到的資料)

      人類是否能移居別的星球

      小結:既然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那我們就更應該精心地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

      四、拓展延伸 升華情感

      1、(播放課件)向學生展示一篇相關的文章《地球萬歲》學生自讀感悟。

      意圖:這里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提供相關的閱讀材料,增加了課堂的信息量,實現了課內外的溝通

      2、今天,就讓我們站在萬里之遙,再看一看地球母親吧!(播放課件)當你看到這位飽經滄桑、傷痕累累的母親,作為她的孩子,你想對她說些什么,為她做些什么呢?先想一想,再動手寫下來。

      五、作業

      成立環保小分隊,擬定一份保護地球母親的活動方案。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眼簾、刪掉、規范、燥熱、融洽、黃昏、客廳”等詞語。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優秀教案教學設計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聯系上下文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懂得學作文應先學做人。

      5.通過學習課文,感受葉老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的文品和人品。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出“推薦、刪掉、規范、燥熱、融洽、黃昏、客廳、曲線、春風拂面、映入眼簾”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清課文思路,理解“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這個含義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葉老的認真、平和。

      教學重點

      理解“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這個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初步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認識兩個修改符號,并能運用其修改句子中的問題。

      一、揭示課題,激趣導入

      剛才我們復習了《爬山虎的腳》,今天我們要學習這篇課文也寫到了爬山虎,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放聲讀課文,把字音讀正確,語句讀通順。

      (二)自學生字新詞

      同桌練習讀準含有生字的詞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開火車形式讀詞。

      2.自由讀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article/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3.指導“曲”在“曲線”這個詞中的讀音。

      4.自由讀這兩組詞。想想第一組和第二組分別是寫誰的。

      莫名其妙愣住意外

      認真平和質樸

      第一組寫肖復興。

      第二組寫葉圣陶。

      (四)理清課文結構

      課文寫了葉圣陶先生和“我”之間的哪兩件事?怎么分成兩部分?(修改作文1-5.邀請做客6-10)

      三、細讀課文,重點品味

      (一)出示自學提示,學生自學

      默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葉老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sjbwz/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會認2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使勁、假裝、引人注目”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

      4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重難:

      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金色的草地

      2.課前置疑:讀了課題,你想問什么問題嗎?

      整理問題:草地怎么會是金色的呢?我們一起到課文中間去找答案吧!

      二、檢查預習

      1.開火車讀生字。

      2.小老師教讀:多音字:“假”“朝”

      字形:“絨” “耍”

      3.交流課前收集的關于蒲公英的資料、并展示圖片。

      4.抽讀課文。

      三、初讀課文,感知全文。

      課文主要寫了兩件事情,你能找出來嗎?

      歸納總結:1 哥倆在草地上玩耍。

      2 草地會變色的原因。

      四、理解課文

      1、齊讀一自然段:思考:我們窗前有一個什么樣的草地?由“長滿”“盛開后變為金色”體會蒲公英的多。

      2、朗讀。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齊讀第一自然段

      草地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們怎么玩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 自讀第二自然段.

      2 演一演:根據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同桌分角色進行表演.

      3.匯報表演.

      4.想像自己的.腳下就是那片長滿了蒲公英的草地,說一說,在這樣一個地方,你的感覺怎么樣?

      5朗讀:讀出歡樂的氣氛.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 自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們發現了什么?對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變化,說一說,它是怎么變的?

      早上:綠色 白天:金色 晚上:綠色

      2 它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組討論,在書上勾出句子,讀一讀,再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3 匯報:

      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張開,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著變色了.

      5朗讀:體會草地的變化的原因.

      6、齊讀4自然段:從這里,你體會到小作者對草地和蒲公英充滿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四、完成課后練習二

      五、回顧全文:

      從課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可愛。

      六、有感情地朗讀。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完成各項語文活動,積累詞句。學習動態和靜態描寫。

      過程與方法

      通過平時的積累,利用小組合作優勢解決學習中的的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完成語文活動“我能寫”

      教學難點:

      學習動態和靜態描寫。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讀、寫、議相結合

      教學流程:

      一、教學“萬花筒”

      1.出示生字卡,指名認讀

      2.比較這兩組形近字。

      3.用這些字口頭組詞

      4.練習:寫一寫這些字

      二、教學“我能寫”

      1.出示詞卡,指名朗讀

      2.以四人小組討論這些詞的意思。

      3.全班交流:我是這樣理解它們的。

      4.小組合作給這些詞找一找它們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5.全班交流,完成練習。

      6.讀這些詞語

      三、教學“我能讀”

      1.生讀短文,想一想,這段話寫了什么?

      2.找一找這段話中的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的句子。

      以四人為小組,在小組,人討論靜態和動態描寫的句子。

      全班交流。

      3.完整地讀這段話。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完成各項語文活動,積累名言。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讀、議、說、做,完成語文活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世界的名勝古跡,激發熱愛地球的情感。

      教學重點:

      積累名言

      教學難點:

      感受世界的名勝古跡,激發熱愛地球的.情感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引導、點撥

      教學流程:

      一、教學“百寶箱”

      1.出示名言,學生自由朗讀。

      2.在小組內交流對名言的理解。

      3.交流讀后感。

      4.我還知道這樣的名言。

      5.讀名言,背名言。

      二、教學“大舞臺”

      1.交流收集到的相關圖片。

      2.動手給收集到的圖片配上解說文字。

      3.全班同學一起辦一個小小圖片展。

      4.參觀圖片展。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設計:

      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生字,掌握生字。通過指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學生互相關愛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成、對”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在讀中感悟“小樹在春風里搖綠了嫩芽和樹梢,搖紅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樹和小鳥說的話。

      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在讀中感悟“小樹在春風里搖綠了嫩芽和樹梢,搖紅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樹和小鳥說的話。

      課型:新授課

      教法:講授法、談話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儀、掛圖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一) 1、展示小樹在風中點頭,小鳥在樹上嬉戲的圖畫,讓學生仔細觀察,問:你看到了什么?能說說你的感受嗎?

      2、揭示課題。

      理解“謠”字:歌謠的意思。

      1、 畫面上有些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點?

      2、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自讀課文,一節一節地讀,再連起來讀。

      2、標出課文一共有幾小節,并用橫線畫出生字詞,然后自己反復拼讀,把生字讀準。

      3、同桌互相認讀生字,并糾正讀音。

      4、開火車選讀帶拼音的生字詞,再讀去掉拼音的生字詞,全班讀。

      5、再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6、小組合作,輪讀課文。

      7、指名讀、評讀。

      三、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1、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2、選你最喜歡的一節反復讀,想想:讀了這節,你明白了什么?小組交流。

      3、檢查,你最喜歡讀哪小節,你讀懂了什么?

      (1)讀了第一小節,你明白了什么?

      (2)讀了第二小節,你懂得了什么?

      (3)讀了第三小節,你又知道了什么?

      4、指導朗讀

      四、總結全文,回歸整體。

      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并且理解了課文內容,知道從小要關愛大自然。

      后記:

      1:這節課通過學習課文的生字和學習課文的內容,學生能較好地掌握生字和了解課文內容,但朗讀還欠缺,需要在課后加強輔導。

      2: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部分都能很好地識記生字,也能較通順地朗讀課文,但有一些學生掌握不夠好,要在課外加強輔導。

      3:學習了這一節課,學生認識了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并在讀中感悟了課文的內容,但有些學生理解不夠好,要多練、多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新課

      1、認讀生字。

      2、回憶課文內容

      二、背誦,誦中感悟

      1、誰能準確、流利地把課文讀一讀?

      2、練習背誦,同桌互相背背。

      3、指名背。

      三、書寫,學會生字

      1、認讀帶拼音的`生詞,再認讀沒有拼音的生詞,然后用“會認字”與“會寫字”組詞、說話。

      2、仔細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邊書空邊說說筆順。

      3、你發現了什么?小組交流,互相說說。

      4、指導書寫,再獨立書寫。

      四、識詞、積累運用。

      1、認讀詞語花籃里的詞。

      2、你從這里還學會了哪些新詞?把你最喜歡的選幾個填在花籃里。

      3、選擇你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

      小結:課文通過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充滿童趣的語言,知道了要愛惜樹木,保護環境,知道從小要熱愛大自然。

      板書設計:

      2小樹謠

      春天小樹發芽開花

      讓小鳥在枝葉間筑溫暖的巢

      后記:

      1:教這節課時,我讓學生大膽地表演,從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并能大膽地表演從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了積極學習的好習慣。

      3:學習了這課書后,我班的學生都表示要從小養成熱愛大自然熱愛花草樹木的習慣。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對課文已了解。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5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并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感受。

      4.抓住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句子,從中感受到女孩兒對母親的愛。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描寫小女孩兒神態、動作和語言的句子中,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感受小女孩兒對母親的愛。

      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課文朗讀磁帶、作者的相關作品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質疑導讀。

      1.板書課題。

      2.你能就課題提幾個問題嗎?

      二、自讀課文、讀中悟愛。

      1.自讀課文,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讀課文,可以用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默讀、速讀、朗讀均可,目的是梳理課文內容,使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印象,初步感受小女孩兒對母親的愛。

      2.自學課文。

      要求:

      (1)默讀課文,畫出生字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用習慣的符號,勾畫自己感動的語句,并作好批注。

      (3)按事情的發生、經過、結果,給課文中敘述的故事列出提綱,準備復述故事內容。

      3.自學反饋。

      (1)理清事情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為復述做準備。

      (2)討論交流自己對文章的理解。

      三、理解內容,指導朗讀。

      (1)思考:小女孩兒對母親有著怎樣的情感?

      (2)各自試著把這種感情變化用朗讀恰當地表達出來。

      (3)指名試讀,評價、點撥。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你在學文過程中已經認識哪些生字?

      2.學生獨立思考識記。

      3.交流識字方法。

      注意引導學生辨析:辮——辯、辨;嗯——恩;詫——宅;怔——證。

      4.指導書寫。(重在自主觀察)

      A憊鄄歟耗閿惺裁匆提醒大家注意的?

      “辮”字左邊最后一筆是“丿”,右邊最后一筆是“丨”。

      “攤”右邊部分要寫緊湊。

      “塞”中間是三橫,上下要寫緊湊。

      B狽緞矗學生臨寫。

      C敝傅計酪欏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提出問題。

      假如你是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時,你會向你的學生提些什么問題?請大家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這篇課文什么問題是值得大家去思考與探討的?這個問題我又該怎樣回答?

      (1)默讀思考。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各小組推薦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師可將學生的想法加以歸納,提煉出深入學習文本的兩個問題:作者是怎樣抓住女孩兒的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來表達她對母親的愛?作者在整個過程中心理有哪些變化?

      (4)教師對各組提出的其他有價值的問題要進行評價、解決。

      二、匯報交流,體會親情。

      1.學生閱讀課文,邊讀邊思。

      教師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說說自己是怎么讀書思考的,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體現小女孩兒對母親愛的依據,然后闡明自己的見解。

      2.學生交流自己的見解。

      (1)“她十來歲的樣子,相貌清秀,扎著一條小辮子。”

      這樣一個看起來文靜、乖巧的女孩兒,為何在晚上九點還在昏暗的路燈下,你能感受到女孩兒此刻的心情嗎?

      (2)女孩低著頭說:“我晚上給媽媽送晚飯時,還剩下一份晚報,她說如果不賣掉,明天就沒人買了。她在那兒等了快一個多小時了……”

      從最后一句話你讀出了什么?

      (引導學生感受到小女孩兒也悄悄地陪著媽媽等了一個多小時,感受到她內心的那份急切。)

      (3)看到已在外面賣了一天報紙的媽媽還不能回家,女孩兒會有怎樣的心情?表現在哪里?

      急切地對我說:“叔叔,叔叔,請等一等!”(通過朗讀來感受女孩兒的心情。)

      “嗯,買份晚報。”女孩邊說邊把一枚硬幣塞在我的手里。(抓住“塞”感受女孩急切的心情)

      3.指導朗讀。

      (1)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用心默讀,體會作者的心理先后有哪些變化?

      (教師要抓住關鍵詞,指導朗讀,點撥體會)

      (2)體驗讀文。假如你就是課文中的女孩和“我”,女孩和“我”的對話該怎樣讀?讀書其實就是和書中的人物對話,用心靈相互碰撞。請你們走進書中,和文中的人物對話,用心和他們交流你會有很多的收獲。

      三、想象升華回憶反思。

      1.望著她遠去的背影,作者想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2.引導學生回憶父母關心愛護自己的事情,談一談自己曾幫父母做過什么事,當時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怎樣評價當時的做法。

      四、設計作業。

      想一想該怎樣回報父母,把自己的想法落實到行動中。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大榕樹上眾多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教育。

      2、學習本課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陸續”“應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從我們的船……美麗的南國的樹。)

      教學重點:

      1、了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2、學習靜態和動態描寫的方法。

      教學準備:

      錄像、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了解課文內容,理清層次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

      1、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有許多游覽勝地,它們有的是以種類繁多的游樂設備吸引眾多的游客,有的則以綺麗的景觀聞名遐爾。我們同學去過哪些自以為較好的地方?它以什么吸引你?是否聽說過一處以“大榕樹”而聞名的旅游勝地?

      2、同學介紹有關資料。

      3、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介紹這棵大榕樹的課文。(板書:鳥的`天堂,齊讀課題。)

      “天堂”是什么意思?

      “鳥的天堂”指什么?

      大榕樹和天堂有什么關系?

      二、各自讀文,思考:

      ①、作者去了幾次“鳥的天堂”?

      ②、每次分別看到了什么景象?找出有關語句。

      ③、每次看后分別有什么感受?請用“ ”劃出語句。

      1、相互交流。

      2、集體交流。

      三、學習(1—4)小節

      1、指名讀1—4小節,思考:寫了什么?

      投影顯示句子:

      “一個朋友解開了繩,拿起竹竿一撥,船緩緩地動了,向河中心移動。”

      “三支槳有規律地在水里劃,那聲音就像一支樂曲。”

      品一品:哪些詞用得好?

      “撥”、“移”讓人感覺船行駛輕快,與下文的“沒有一點波浪”相呼應。

      “聲音像樂曲”寫出了心情的愉快。

      四、質疑。

      五、布置作業 :

      1、寫出反義詞

      熱鬧( ) 茂盛( ) 不可計數( )

      2、選詞填空

      似乎 幾乎

      他高興得( )要跳起來了。

      ( )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陸續 繼續

      我們( )跳上一只船。

      我們( )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

      3、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詞語。

      燦爛的( ) 茂盛的( ) 翠綠的( )

      平靜的( ) 美麗的( ) 熱鬧的( )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畫雞》這篇課文是一首古詩。通過對一只大白公雞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公雞的贊美與熱愛之情。這首古詩以“畫雞”為題,從繪畫的角度寫“公雞”,通過描繪的過程,贊美公雞的美麗和貢獻,培養兒童喜愛大公雞、學習大公雞的思想感情。全詩共四行兩句,分兩層。第一層(1~2行),具體描繪公雞威武神氣的樣子。第二層(3~4行),點明公雞言行作用。在教學這首古詩時,我抓住古詩的特點,以讀貫穿始終,注重學生個性的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努力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此發展學生語言,啟迪他們的智慧,讓他們的心靈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一是讓學生了解動物的外表;二是通過語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感受美和積累語言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這一階段的學生已開始比較系統地學習漢語拼音l,能夠借助漢語拼音試讀程度適合的文章,能夠感興趣的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并能用口頭或圖文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認識。

      三、教學目標:

      1、認識5個要求認識的字,會寫3個字。

      2、學生能理解詩意,能背誦全詩。

      3、體會學習拼音識字的樂趣,加深理解字與拼音的關系。其中,學生能初步運用拼音試讀古詩,學習生字詞。

      四、設計理念:

      主體性教學理論。從教學角度來看,學生是認知和發展的主體。教育的本質就是喚起學生主體內在的需要、動力,創設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情境,激勵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幫助學生不斷創造新的自我。我們應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即“以人為本,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要注重興趣的培養、情感的激發、語言的感悟積累、學習方法的習得、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等。

      五、教學流程:

      (一)引入:

      首先,我以看圖說話的方式導人,激發學生交流的興趣。讓學生談自己對公雞的了解和認識?從而揭示課題并板書課題:畫雞。這時我用拼拼音的方法,讓學生試讀生字,拼讀生字。其目的是要引起學生對拼音的注意。接著,通過引導激勵,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另一方面以拼音為憑借認識相應的生字詞,并順利過渡到試讀古詩。

      (二)初讀古詩,趣學生字

      1、指導試讀古詩,學習生字:

      1)讓學生試讀古詩,初步運用拼音來學習生字;同桌間互讀古詩,相互幫助學習生字。

      2)用手指著書,跟著錄音讀古詩。從而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幫助學生記憶字形、位置,糾正字音。

      3)檢查,指名讀,引導學生評價。

      4)小老師帶讀,利用學生之間識字量的差異,讓識字量大的學生當小老師,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5)同桌合作,相互讀。因為,這是初入學兒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

      6)師生接讀,這是幫助學生記憶熟悉語言的一種方法,有助于兒歌的整體輸入。

      7)全班齊讀

      8)分組比賽讀

      2、教學生字詞:

      1)縮小語境,提出詞語。

      2)再從詞中抽出生字。

      3)靈活運用生字卡片,通過“開火車”、“搶答”等多種游戲活動,使單個生字反復多次,不斷與學生見面,激發學生興趣,動靜結合,最終達到準確快速認讀的程度。多種方法學習生字。

      4)教師根據漢字的結構規律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對生字進行多種方法構建、學習。

      例如:a、猜字謎。平:一字五筆,有些出奇,六十又差,八十有余;千:一個字,有十撇。

      b、編故事。生(牛一):它是牛小壯,在跑道上奔跑。

      c、數筆畫。萬:一筆橫,二筆撇,三筆橫折鉤,一共有三筆。

      d、看實物。門:觀察教室的門框,學習“門”字。

      e、找朋友。戶:“尸”字上面加一點,就是“戶”字。

      f、出示生字,多種方法識字(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領讀)

      g、給生字戴帽子:拼音作帽子,找準生字給戴上。

      總之,通過以上多種形式,大面積,分層次的聽讀、識字活動,較好地促進了學生對古詩的整體記憶,發展兒童了的語言;同時,利用拼拼音的方法和無意識的識字作用,達到識字的目的。

      (三)再讀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詩。教師激疑:同學們讀了這首詩,說一說知道了什么。

      2、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歸納并板書。

      樣子:頭上紅冠

      大公雞 顏色:滿身雪白

      打鳴:一叫門開

      3、出示表格練習(口答)

      4、突破難點,學習最后兩行。通過認識祖國的地圖,教讀祖國的名字和欣賞祖國的風景圖片等方式,學生情感得到了熏陶,入情入境,從而達到與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鳴。

      (四)、品詞賞句,感悟詩情

      1、自由讀第一句,看圖想一想:這只大公雞的冠子和羽毛有什么特點?(頭上紅冠,滿身雪白。)

      (1)出示圖片,讓學生再次看一看大公雞的冠子和羽毛,理解“頭上紅冠”和“滿身雪白”。(2)指名表演大公雞“走”的神態。(3)教師小結:同學們已經認識了這只大公雞,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聽見過大公雞的叫聲嗎?有誰知道它一般在什么時候叫?我們學習第二句就知道了。

      2、指名讀第二句,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大公雞怎樣叫?

      (1)理解“叫”。(2)提問:大公雞一叫,人們就去干什么?(學生據古詩內容回答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展開想象)(3)說一說這句詩的大意。(4)體會大公雞的勤勞:這首詩的作者喜歡這只大公雞嗎?為什么?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因為學生預習時,大多已經將古詩背誦會了,所以該環節只需要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自由誦讀即可。

      (六)、回讀古詩,完成作業

      1、按古詩原文填空。

      不敢輕言細語,一叫開。

      大公雞

      樣子顏色打鳴

      2、畫一只大公雞,看誰畫得又快又好。在畫的左上角題上《畫雞》這首詩,左下角寫上自己的名字。

      (七)、課外延伸,積累語言

      選擇一種動物,介紹它的樣子,從而將課堂延伸至課外,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繼續保持,并促進了學生間,學生和家長間的交流、溝通。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漢字教案03-03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在线五月丁香婷啪AV | 亚洲中文字幕夜夜爱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理论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国产 | 婷定香花五月天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精品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