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語文教案錦集8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 認識“立刀旁”;認識11個生字;描寫其中的“到、刮、淺、談”。
2、 積累12個詞語。
3、 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 感受作者對“綠”色的贊美,對春天的謳歌。
重點和難點:
1、 識記本課11個生字。
2、 能聯系學生已有經驗,說說“所有的綠集中起來”的情景,說話時做到聲音響亮,態度大方,表達清楚。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1、春姑娘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大自然到處是一片綠色。你有沒有見過這樣的景色?學生交流,綠色的( )。
2、出示課題:綠
二、自學課文,學習生字
1、自學課文:課文中綠色指什么?
(1) 自由輕聲讀課文,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讀準生字,把課文讀正確。
2、小組合作,巧記生字。
3、 交流自學情況
(1)游戲:誰的反應快,你說我猜。
(2)指導書寫“到”
4、鞏固識字
(1) 游戲:你做動作我來猜
(2)去拼音后讀生字
(3)變換字序讀生字
5、分節指名讀課文,正音。
二、 朗讀課文,了解內容
1、課文中的綠指的是什么?
(1) 出示圖片 學生交流:風中的 是綠的`。
雨中的 是綠的。
陽光下的 也是綠的。
(2)出示第三小節,指導朗讀。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再讀讀課文,選你最喜歡的小節,讀給你的好朋友聽。
(1)選節讀課文。
(2)按興趣分小組。
(3)交流,用各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小節。
(4)師生評價。
四、熟讀成誦,感受全文。
1、配上音樂,朗讀課文。
2、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充滿了綠色,你見過“所有的綠集中起來”的情景嗎?
學生交流,句式訓練
春天到了,校園里 。
公園里 。
田野里 。
五、復習鞏固,指導寫字
1、游戲:“蜜蜂采蜜忙”
讀詞語:綠色 倒翻 到處 哪兒 找 淺綠 淡綠 粉綠 出奇 刮 擠 指揮
2、描寫“到、刮”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字,會寫6個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3.了解詞的內容,由《憶江南》體會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贊美、熱愛之情;由《清平樂》感受鄉村田園生活的安適悠閑以及作者對農村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4.查找有關資料,閱讀有關詞作,激發學生學習詞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與鄉村田園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難點
理解這兩首詞的意思,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準備
1.投影。
2.范讀磁帶、配樂磁帶。
3.搜集有關兩首詞及作者的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詩詞對照,導入課題。
1.出示詩歌,學生自由讀議。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高鼎《村居》)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曉景〉》)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江南春》)
這些詩句都是寫什么的?(江南春景)
2.江南春景之美,是歷代文人騷客所吟唱歌詠的,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寫江南春景的詞,題目是《憶江南》。(板書課題)
出示文本,讀一讀,比較詩詞有什么不同。
3.簡介詞及詞牌名。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可以配上樂曲歌唱。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因此又叫“長短句”。詞有各種不同的詞牌,比如:“憶江南”“漁歌子”。我們本節課將要學習的這首詞,詞牌名原是“謝秋娘”,自從白居易用“憶江南”為題填了三首詞之后,詞牌名就由“謝秋娘”變成“憶江南”了。
二、檢查預習,了解學情。
通過課前預習,你了解了哪些有關本文的知識?(學生參照搜集的資料進行交流,老師適當補充。)
1.作者簡介:白居易,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的詩大多反映中唐社會生活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現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其中敘事長詩《長恨歌》《琵琶行》最為著名。白居易還是詞創作的有力推動者,《憶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長相思》諸小令,為文人詞發展開拓了道路。
2.朗讀情況:注意“諳”讀作ān;最后一句讀出反問的語氣。
3.詩意理解。(學生根據預習情況自由說。)
4.提出不懂的問題。(能解決的互相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老師簡要板書,留待課中解決。)
三、朗讀感悟,理解詞意。
1.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帶著以上問題,分組讀課文,小組內進行討論。
2.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探究。
(1)江南好
結合以前學過的有關江南春景的詩詞想象:一個“好”字,包含了哪些江南的春景?(鶯歌燕舞、綠柳紅花……)可以換成什么字?(“美”“妙”……)好不好?為什么?從這個“好”字,你能體會到作者什么感情?(贊美、向往)
這正是作者憶江南的原因。
(2)風景舊曾諳
諳:熟悉。這兒風景之好并不是傳聞,而是作者親身體驗、親身感受的。
白居易曾擔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青年時期,他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蘇杭,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了解。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后十二年,即六十七歲時,寫下了包括本首詞在內的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3)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作者寫江南好,重點寫了什么?(江花、江水)運用了什么方法?(比較:紅勝火;比喻:綠如藍)
這種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在大詩人杜甫的詩里也可以見到,例: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4)能不憶江南?
這是個什么句子?(反問句)再讀體會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和懷念,把讀者也帶入了無限遐想之中。)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江南真美呀,那兒的風景我曾經非常熟悉:太陽升起,江邊的野花比火還紅艷,春天來了,江水碧綠見底,如同藍草一般。這能不讓我回憶起江南嗎?
4.指導背誦。
(1)再讀體會。
(2)根據詩意想象畫面。
四、閱讀拓展,深入賞析。
白居易的《憶江南》從寫成流傳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還將一直為后人吟詠贊頌,那么這寥寥數語為何能成為千古佳句流芳百世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三首《憶江南》。
投影出示:
1.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2.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3.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學生反復讀,老師作簡要介紹。
五、作業。
1.朗讀、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并把想象的畫面畫下來。
板書設計: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江花紅勝火
能不憶江南?
江水綠如藍
第二課時
一、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每首詞仿佛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這節課我們又將學習南宋最負盛名的偉大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繼續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魅力。(板書課題)
二、初讀,整體感知。
《清平樂村居》這首詞寫的是什么呢?
1.自讀。請同學們自己反復讀讀課文,想一想,這首詞描寫了什么地方什么樣的情景?
(1)學生說,引出“村居”。
(2)學生結合課前查找的資料簡介作品及作者。
(3)老師補充:辛棄疾是我國宋代著名的愛國詩人,一生主張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對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晚年隱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饒地區),在這期間他寫了許多恬靜安逸的田園詩詞,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詞就是其中之一。“清平樂”是詞牌名,這首詞還有一個題目就是“村居”,即鄉村農家居住的地方。
2.聽讀。我們來聽聽錄音朗讀,然后模仿錄音朗讀。
3.學生再練讀。
4.指名讀。注意“媚、媼、剝”三個字的讀音。
5.自由練讀課文,要求是讀準字音,通順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個小記號。
6.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1)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2)出示字詞卡,指名認讀。
疾茅檐雞籠剝蓮蓬
(3)寫字指導:“茅”字不要掉了最后一筆“撇”;“蓬”字是上下結構,不要寫成半包圍結構。
三、細讀,理解詞意。
同學們,詞和詩一樣,語言十分精練。我們要想理解這首詞講了什么意思,必須得弄明白每個字、詞的意思,并展開豐富的想象,想象詞所描繪的情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1.自學思考。
2.討論上片。
(1)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茅屋的屋檐。
“茅檐”“溪上”“青青草”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江南農村的特有景色: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
(2)出示: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醉:作者被這恬靜優美的自然環境所陶醉。
吳音:吳地的方言即南方鄉音。
相媚好:聽到用吳地方言對話的聲音,倍感親切悅耳。(誰在說話?翁媼:分別指老年男子、老年婦女。想象:他們會聊些什么呢?)
這里又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正當我陶醉于這幽美的自然環境中時,突然聽到有人用南方鄉音交談的聲音,多么柔和而親切啊。循聲看去,原來是一對滿頭白發的翁媼,親熱地坐在一起聊天,他們這么溫馨愜意,親密無間,到底是誰家的老人呢?
猜想:老人生活怎樣?他們與下片的幾個人物有什么關系呢?
3.討論下片。
(1)讀下片。
(2)作者是怎樣寫出孩子們的可愛的?(大兒子在河東豆地鋤草,二兒子在編織雞籠,最喜歡的是頑皮的小兒子,在河邊躺著剝蓮蓬。)
你最喜歡哪個孩子,為什么?(引導學生認識:大兒子和二兒子在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勞動,小兒子年齡最小,這里特別寫到的是他躺在溪邊剝蓮蓬吃的樣子,生動傳神,一個“臥”字,表現出了小兒“無賴”的神態。)
4.再讀這首詞,說說你感覺這戶農村人家生活得怎樣?(是啊,鄉村的田園生活是那么的恬靜、那么的安逸,難怪辛棄疾充滿了熱愛與向往,也寫得這樣意境優美、情趣盎然。)
四、品讀,領會詩情。
1.配樂再讀詞,你感覺到詞中哪幾處寫得最有情趣?
2.指名學生說,并講講為什么。你能用朗讀把詞中的情趣表現出來嗎?
3.展開想象,描述詞境。
(1)多幸福的鄉村生活啊!作者辛棄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這樣的畫面之中,創作了這首詞。請同學們選取課文中描寫的一個情景,展開豐富的想象,把你看到的,聽到的寫出來,或者選用自己喜歡的表現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評價。
(3)小結: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詞也一樣。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句,通過寫景與敘事,創造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閑的鄉村生活圖。這樣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喜歡、而且非常熱愛、向往、羨慕。讓我們走入作者的內心同作者一起飽含深情地朗誦這首詞。
五、賞讀,拓展延伸。
清平樂(辛棄疾)
春宵睡重,夢里還相送。枕畔起尋雙玉鳳,半日才知是夢。一從賣翠人還,又無音信經年。卻把淚來作水,流也流到伊邊。
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辛棄疾)
柳邊飛鞚(kòng),露濕征衣重。宿鷺驚窺沙影動,應有魚蝦入夢。一川淡月疏星,浣紗人影娉婷。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子啼聲。
六、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2.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寫下來。
板書設計: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溪上青青草
翁媼吳音相媚好
鋤豆編籠臥剝蓮蓬醉
安適、悠閑
熱愛、向往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認識“坡”、“割”等12個生字,會寫“嗎”、“吧”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初步了解動物活動與天氣的關系,特別是了解下雨前動物的活動。
教學難點:認識12個生字,會寫6個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認識生字“濕”、“搬”;書寫“得”、“很”。
教學方法:卡片 課文插圖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經歷中知道天要下雨前的現象。
2、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自由讀課文。要求把生字的音讀準確,把課文讀通順。
2、學生相互提醒要注意讀準的字音。
3、認讀詞語。
4、認讀生字。(指名讀、開火車讀、小老師帶讀)
5、交流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同桌互讀課文,糾正錯誤。
3、同桌交流讀了課文后知道了什么。
4、派代表全班交流。
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學習第1—3自然段。
A、學生自由讀。
B、學生交流讀懂了什么。
C、出示小白兔與小燕子對話的`場景的掛圖。
學生看圖后再自由讀課文里的相關內容,用“——”畫出小白兔的話,用“ ”畫出小燕子的話。)
D、指名讀,并評議,小組分角色讀。
E、重點指導讀“我正忙著捉蟲子呢!”這一句話。
F、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讀,讀出小白兔疑問的語氣,小燕子耐心、溫和的語氣
2、小組合作學習第4—7自然段。
A、學生總結學習方法。
B、學生自由合作讀。
C、小組練說:小白兔又碰到了誰,問了什么?小動物是怎么答的?
D、小組派代表到班上說。
E、小組分角色朗讀。
F、出示小白兔與小魚、螞蟻對話場景的掛圖。
G、指名分角色讀。
H、齊讀,表演讀。
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復習鞏固
1、識記生字。
A、學生自由認讀生字。
B、匯報交流,重點指導
C、學生口頭擴詞。
D、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學習第8、9自然段
1、啟發學生思考:
A、聽了小動物的話,小白兔相信了嗎?
B、天真的下雨了嗎?
2、指導學生朗讀第8、9自然段。(讀出小白兔焦急的肯定語氣)
3、引導學生小結下雨前的征兆:小燕子、小魚、螞蟻的活動。
指導背誦課文
1、自由背課文(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
2、檢查反饋:指名背,小組背,齊背。
拓展延伸
1、學生談談自己還知道動物下雨前的活動。
2、學生交流有關動物與天氣的趣聞。
書寫生字
1、學生認讀要求書寫的字。
2、交流書寫時要注意的地方;教師范寫“得、很”。
3、學生描紅、書寫,作業展示、評議。
板書設計:
16、要下雨了
小燕子:低飛
小魚:游出水面
螞蟻:搬東西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語文》第三冊
學習目標:
1、運用偏旁歸類的方法鞏固識字,并引導發現偏旁與字義的關系。
2、能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用數量詞填上相應的事物名稱。
3、朗讀詞語、通過讀記積累詞語。
4、正確、流利、有感情背兒歌。
5、圍繞“合作”這個主題,進行口頭表達。
教學用具:
電腦、課件、實物投影、圖片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播放音樂)聽到選這熟悉的聲音,又到了“我的發現”時間了,這一次我們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呢?
二、我的發現?
1、出示課件(帶有“钅、衤、疒”旁的三組字)
钅 鋼 銅 鐵 釘
衤 被 裙 褲 襖
疒 病 疼 痛 瘋
2、同學自由讀一讀,在小組里說說自身的.發現。
3、交流發現:每一行的字都有一個相同的偏旁。(在字的前面點擊偏旁)
可是,你們知道嗎?這12個字里藏著秘密呢?聰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導同學觀察課件的12個字與“钅、衤、疒”字的關系。)?
(第一行都有“钅”字旁,金字旁與金屬有關;第二行字都有“衤”字旁,衣字旁與服裝、被子等有關;第三行字都有“疒”字旁與疾病有關)
4、小組讀、指名讀、互讀、再脫掉拼音讀。
5、你還知道哪些“钅、衤、疒”的字?你在哪里見過這些字?
(鼓勵同學在生活中識字,通過交流識字經驗增強識字的自豪感。)
6、 拓展:找一找“钅、衤、疒”旁的字。
教師和同學一起總結:字的偏旁與字的意思有關。
三、我會填?
1、出示課件(不帶詞語)
一只( ) 一個( ) 一把( )
一塊( ) 一條( ) 一盤( )
2、你能根據量詞填上相應的事物名稱嗎?(小組內練習后推薦一人講給大家聽)
3、 指名領讀,同桌互讀,拍手讀,男女生對讀。
4、 在生活中像這樣的詞還有很多,你會說嗎?
5、拓展:
五顆( ) 一座( ) 一本( )
一幅( ) 一架( ) 一間( )
四、我會讀?
小朋友們認得、填得真好,咱們接著往下學。(點出“我會讀”。)?出示課件圖片上寫著“我會讀”中的詞語。
書桌 板凳 椅子 棉被 運動褲
身手 習慣 宣布 稱譽 議論紛紛
自信 容易 粗糙 疲勞 吞吞吐吐
同學自身讀一讀詞語,邊讀邊想:這些詞語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讓同學說說“吞吞吐吐”(AABB)形式的詞語。
五、讀讀背背
《走山路》是一首有趣的繞口令形式的兒歌,在教學中要以讀為主,熟讀成誦。讓同學借助插圖,在讀中感悟。
1、下面我們就來學一首兒歌:走山路。(出示課件、配音)
2、借助拼音自由練讀,注意要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配樂朗讀)
3、多種方式練讀:指名讀,同桌互讀,邊評邊讀,組內讀,男女生讀,齊讀,邊讀邊做動作……
4、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5、看課件:小豬、小鹿和小兔為了什么事急壞了?
6、老師指著課件讓同學自由發言。
7、指導背誦(四人小組合作、開火車)
8、齊背兒歌。(配樂)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只要仔細觀察生活,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教育學生保護花草樹木,愛護大自然。
2.繼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3.學習本課的11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蒲公英開花與合攏,造成草地顏色不同的原因。
教具準備:
課件、蒲公英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件:詞語搭配練習。
金色的(陽光)金色的(麥浪)金色的(童年)金色的(草地)……
師:《金色的草地》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呢?
二、新授:
(一)同學們,你們見過蒲公英嗎?說說你看過的蒲公英。
老師拿出事先準備的蒲公英,拿給學生看。
點評: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挖掘學生已有的知識。
課文中是怎么向我們介紹的蒲公英的呢?
(二)自讀課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在書中批注。
1.學生質疑:
老師估計學生的問題有:
(1)鄉下是什么地方?
(2)為什么蒲公英開花的時候,是我和弟弟最開心的日子?
(3)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4)我的新發現是什么?
(5)草地的顏色是做夢變化的?
(6)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7)蒲公英為什么成了我們最喜愛的花?
能解決的問題,學生提出后當時就解決。
2.把學生的問題歸納為:草地的顏色變化與蒲公英有什么關系?
出示上面兩幅圖,讓學生觀察,直觀上的不同。
讓學生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畫畫、動手實驗、查資料等)來解決問題。
3.自由組合,分小組談論。
老師行間巡視。老師把蒲公英的實物交給動手實驗的'這一組學生。
點評:老師沒有過多地設計問題來牽著學生,而是讓學生找到有相同興趣的伙伴一起來解決問題。繼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4.小組匯報學習成果。
讀書小組:直接讀第三段。一個學生讀書,其它學生補充解釋。著重用書上的語言來回答問題。
讀到早晨、中午、傍晚的景色時,請畫畫組的同學展示他們的圖畫,并解釋。
可以及時利用剛才出示的那兩幅圖,讓學生仔細觀察。
隨機出現蒲公英的課件。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動手實驗組的同學來解釋。可以把自己的手當做蒲公英來演示,也可以拿著蒲公英的實物來說明。
結合學生的小組匯報,看有關蒲公英的課件。其中有蒲公英開黃花、蒲公英種子的畫片。
點評:從對課文的理解延伸到學生的生活經驗,使課堂學習與學生生活融合在一起。
討論:發現了蒲公英的這種開花規律后,我和弟弟有什么變化嗎?
學習第二段與第四段,進行對比。理解第二段的“我們總是為了尋開心,隨意揪掉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和最后一段的“從那時起,我們不再隨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
引導、教育學生要愛護植物,愛護大自然。
師:蒲公英不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還是藥材呢。同學們在課下還搜集了不少有關蒲公英的知識、圖片,下面,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點評:通過展示、交流的圖片等資料,激發了學生到課外去學習知識的欲望,同時,也為課外學習提供了方法和途徑。
我和弟弟為什么能發現蒲公英的開花規律呢?
仔細觀察。大自然有許多好玩有趣的現象,只有細心觀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三、作業。
仔細觀察你喜歡的花草樹木,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板書設計:
金色的草地
隨意揪 新發現 最喜歡
早晨 中午 傍晚
綠色 黃色 綠色
細心 觀察教案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1.會認14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故事大意。
3.想象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重點讀準字音,流利地讀文。
教學難點從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教具準備1.識字卡片 2.錄音機
導 學 過 程二 次 備 課
第一課時
讀課文,探究學習。
1.默讀課文,想:小林遇到了什么難題?是怎么解決的?
2.小組內交流、探討。
3.分組匯報,從以下方面引導: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電閃雷鳴,瓢潑大雨中一群可愛的孩子,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這時,有一件非常奇特的雨衣出現了,不管他怎樣玩耍,雨水一點,也沒淋到他的身上。
同學們,你們更喜歡哪一件雨衣?你們知道他是怎么發明的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它。(板書課題)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
2.初步了解:小林發明了什么?
三、熟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主識字,讀中識字。
(默讀,邊讀邊畫不認識的字,而后請教“小魚兒”和“字典老師”)
2.合作交流,檢查效果。
(1)同桌兩人合作,一人讀,另一人聽或一人指字,另一個人讀給對方聽。
(2)教師指名領讀。(看識字卡片)
(3)“開火車”全班輪讀生字。
(4)交流識字方法。
例:形聲字:嘿,泳,膜,胎,剪
結構相近:羞、著
翹舌音:充、粘、差
多音字:縫(fénɡ)假(ià)得(děi)
易讀錯字:膝(xī)
(5)“接力賽”識字。
猜字謎,如:聯、差、囊
看實物:膝、棒、胎、膜
動手演示:剪、貼、旋、壓
(6)出示詞語
表演、舞蹈、優美、旋轉、稱贊、聯歡會、展覽臺、徐徐張開、漸漸模糊、五顏六色
指讀——齊讀
四、教師分段指導學生正確,流利讀文
五、小結:(略)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積累字詞。
1.摘蘋果
把生字卡片做成蘋果狀,貼在蘋果樹上,學生自愿來摘,摘下后帶著大家讀一讀,再組詞,讀文中相關的句子。
2.讀詞語。
3.為“慢慢”找意思相近的詞,讓它們成為好朋友。(徐徐、漸漸)
4.找出文中三個問句,比較三個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樣各說一句話。
二、細法是怎么產生的?
(普通雨衣雨水順著……用心觀察)
(2)遇到問題后怎么做的?
(聯歡會上旋轉起裙子……勤于思考)
游泳中塑料救生圈……
(3)有了想法后又是怎樣動手實踐的?
(彎……縫……剪……買……壓……吹……動手實踐)
三、精讀課文,質疑問難
1.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討解決。
2.從小林發明中想一想,你還有比小林更好的辦法嗎?怎樣使設想變成現實?
四、品味課文,表達情感
1.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練讀。
2.激發感情,組內賽讀。
3.放錄音,想象
雨中的孩子們穿上了充氣雨衣,既漂亮又實用,一個個可神氣了!
五、激勵創新,實踐體驗
1.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發現還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改進一下(思考、討論、交流)
2.讓我們也動動腦,動手做個小制作,成為一名小發明家吧!
六、小結:(略)
5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一、回顧舊知,進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誰能說說課文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葉子,腳的樣子,怎么爬的和腳的變化。)
二、自主研讀,交流收獲
1、你對爬山虎哪一個方面最感興趣,就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獲?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學習。
(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習慣,打破傳統“串講”形式,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2、匯報交流:
⑴ 交流話題一:在寫爬山虎的葉子的這一段你什么收獲?
喜歡寫爬山虎葉子的同學請舉手。
在第二自然段,你覺得葉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你能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嗎?這是一種動態的美。還有哪句寫出了葉子的靜態美?(“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為什么覺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綠得新鮮,鋪得均勻,排列整齊不重疊。)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觀察葉子中,葉圣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么變化的?(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讀出這種美來?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和爬山虎的各種圖片,能讀得更美嗎?
(處處注重了讀,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美的體驗,激發起對美、對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美。)
⑵ 交流話題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爬山虎的葉子這樣的繁茂、美麗,充滿勃勃生機,跟它的腳有著很大的關系。出示圖片:誰能說說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腳的樣像什么?顏色是怎樣的?課文是怎么寫的?再讀一讀。把腳的樣子比作什么?把腳比作蝸牛的觸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細。這么細的腳,作者都仔細看過是枝狀的,并數了有六七根,說明葉圣陶爺爺觀察得很仔細多具體啊!作者寫爬山虎的腳更能看出他觀察十分細致了。
(圖文結合,不僅體會到語言的生動,還了解作者的觀察很細致。教給學生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⑶ 交流話題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貼切的動詞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觸、巴、拉、貼)“一腳一腳”換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課件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抓住重點詞句去體會,又以多媒體直觀演示,突破了教學難點。)
⑷ 交流話題四:爬山虎的腳有什么變化呢?
誰能匯報你讀這段的收獲?(沒有觸著墻的,枯萎了,觸著墻的,腳巴在墻上的相當牢固。)“……要是……休想……”說明了什么?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墻是多么牢固啊。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往上爬嗎?雨能阻擋它向上攀登嗎?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啊!現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請帶著這種感受再讀最后一自然段。
(語文教學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現象中滲透人文熏陶,在讀中不知不覺內化了語言,積累了語言。)
三、引導發現,總結寫法
1、本文的課題是《爬山虎的腳》,作者對爬山虎的腳作了十分具體的介紹,那為什么又寫了爬山虎的葉子?
(因為人們主要觀賞的不是爬山虎的腳,而是爬山虎好看的葉子。)
2、你從作者觀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啟發?可以結合句子來談嗎?
⑴ 觀察細致。
⑵ 要抓住特點觀察。
⑶ 要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
(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具體的觀察方法,使理論和實際例子相結合,學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課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讀寫結合,學有所用,既是對原有知識的鞏固,又讓學生在練筆中提高了寫作能力。)
2、課外查詢資料:
⑴ 本文作者葉圣陶的生平。
⑵ 爬山虎的有關知識。
(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的學習需要課堂外更廣闊的學習空間,而查閱資料,就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斷促進學生的發展。)
【板書設計】
爬山虎的腳
葉子美:嫩紅 嫩綠 綠得新鮮 勻稱整齊
腳的位置、形狀、顏色
腳怎么爬:觸--→巴--→拉--→貼
腳的變化:牢固 萎了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掌握“了”這個多音字的兩種讀音。認識新偏旁。
2.觀察圖畫,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借助圖畫上描繪的事物去理解字詞。
3.了解夏季的特點,積累詞語。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知道看圖
1.同學們,你們見過刮臺風、下雷雨的景象嗎?想看看嗎?(或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說說)
2.播放“臺風”的錄象資料,說說“臺風、雷雨”和“春風、春雨”有什么不同,什么季節會有這樣的景象。
3.夏天還有許多好吃的'水果呢?出示掛圖,觀察說話,圖上畫了哪些人?在干什么?你還看見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認讀詞語生字
1.自讀詞語,讀準字音。
2.同桌讀。
3.指名讀。
三、指導誦讀
1.教師范讀韻文。
老師讀得怎樣?你們也能這樣讀嗎?
2.四人小組讀。
3.指名讀。
4.注意讓學生邊讀邊想象實物的樣子,讀出節奏和韻味來。要避免唱讀、頓讀。
四、課間活動
五、指導書寫
1.說說你是怎樣記注生字的。
2.學生看筆順圖,記憶生字筆順。
3.請說說“夏、臺、梅、瓜”的筆順。
4.指導寫字,重點指導“夏、瓜”。
5.學生描紅,完成練習單。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抽讀詞語卡片。
2.齊讀韻文。
二、學習筆順,指導書寫
1.學習新偏旁。
2.學生看筆順圖記憶生字筆順。
3.重點反饋“桃、蛙、荷”的筆順。
4.學生描紅書空寫字,播放輕音樂。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案01-26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松鼠教案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