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中班數學課教案《學習分類》(通用12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課教案《學習分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中班數學課教案《學習分類》 1
【活動目標】
1、通過把同一類數量的東西放在一起,幫助幼兒建立分類的概念。
2、認識分類標記,學習同時按圖形的數量和顏色兩個特征進行區分。
3、培養幼兒多維分類記數的能力,并初步學習記錄分類的結果。
4、學習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分類,讓幼兒體驗集與子集的關系。
【活動目的】
1、培養幼兒細心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2、培養幼兒學習歸類、分析、綜合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
3、引用眾人熟悉的經典童話故事改編成適合幼兒課堂游戲,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從中體驗與同伴共同學習及游戲的樂趣。
4、激發幼兒提高對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配樂)《魚兒魚兒水中游》;(配樂)《找朋友》
2、海洋場景一組、彩圖卡片(水果的蘋果,香蕉,葡萄各二至四個;蔬菜的蘿卜,西紅柿,白菜各二個;禮物的`珍珠項鏈,帽子,手袋各一份。)
3、蛋糕圖片一張,紅,黃,藍色碟子圖片各一個)。(長、短裙道具各兩到三條,吹泡泡水)
4、(龍蝦、烏龜、海馬頭飾各兩個、美人魚頭飾三個)。(化妝舞會用的面具紅兩副、黃四副、粉色三副)
【活動過程】
1、音樂配樂(魚兒魚兒水中游)
2、教師隨音樂帶著幼兒以魚兒在大海中暢游的姿態入場。
3、教師邊走邊說:“在大海深處的水晶灣里有一個富饒的美人魚國,今天是蘿莉小公主六歲的生日,國王邀請了許多小動物來參加小公主的生日化妝舞會。有海馬、龍蝦、小海龜、小美人魚等等都來了。它們來到了宮殿里,立刻被里面華麗富貴的豪華布置深深吸引住了。好!我們可愛的小嘉賓們,請你們找個位置坐下來慢慢欣賞吧!
4、“原來呀!皇宮大殿里不僅有漂亮的舞池,還在窗臺下的桌子上擺滿了可口誘人的美味佳肴。拿出備好的教具,教師問”這是什么呀?”幼兒答“這是蘋果。”“蘋果是水果還是蔬菜呢?”“是水果。”水果是可以生吃的。而蔬菜必須煮熟才能吃。“這又是什么呀?”“這是白菜”……。“這個呢?”“這是帽子”。“這是客人送給蘿莉小公主的生日禮物。可是呢,真糟糕!由于來參加舞會的人太多了,粗心的隨從們不小心把客人送給小公主的禮物給混在放食物的桌子上了,我們請哪個小朋友把禮物找出來,并分別把不同類別的食物也分開放在不同顏色的碟子上。”
5、請xx小朋友上臺歸類……“好的,大家看xx小朋友放的東西歸類對不對呀?”“這是蘋果,這是香蕉,這是葡萄,它們都屬于水果,可以生吃。”齊“對”。“那么,我們請女仆把挑出來的禮物送到公主的化妝間好嗎?”齊“好的”
6、這時候,化妝間里蘿莉小公主正在發愁?一旁的床上鋪滿了長的短的美麗衣裙。為什么呀?原來剛剛小公主正在挑選裙子。她想挑一件最特別的衣裙參加舞會,小公主很愛惜自己的東西,每回挑選完衣裙后總是自己及時整理自己的衣櫥,但這次衣裙選了許多衣裙給混正放一塊了。我們能不能幫她一起擺放好漂亮的衣裙呢?公主的裙子可多了,有長的、短的,要分開擺放哦!誰愿意上來幫小公主呢?好!請從左邊數起第六位小朋友上臺幫小公主把裙子歸類,我們請他把長裙子擺放在左邊,短裙子擺放在右邊”……“嗯,大家看看這位小朋友擺放得對嗎?”齊“對”這位小朋友真棒!我們鼓掌表揚他(她)好不好?棒棒棒!你真棒!耶!”好,我們已經幫蘿莉小公主擺放好衣裙后,大家帶起你們手中的面具和公主一起去參加舞會吧!
7、音樂起,(找朋友)“好!小嘉賓們找到你們頭飾相同的小伙伴,然后站在一起跳舞吧!”……“再找找,誰的面具跟自己相同的小伙伴們拉成一圈,數一數我們這一組有幾個相同的面具?”教師分別上前詢問,并把答案寫在黑板上。
【活動總結】
1、“好,舞會結束了,請小嘉賓們回坐自己的位子。
今天我們參加蘿莉小公主的生日化妝舞會開不開心呀?我們還分別在哪里幫誰把什么東西分類了?……表揚小朋友。現在我們一起為蘿莉小公主唱生日歌好不好?……祝你生日快樂!”
2、鈴鼓聲響十一下,音樂起(魚兒魚兒水中游)夜深了,小動物們要回家休息了,大家紛紛向蘿莉小公主道別。排隊散場。
幼兒園中班數學課教案《學習分類》 2
活動目標:
1、學習按事物的兩種不同特征進行二次分類,體驗類包含關系。
2、培養幼兒的分析、歸納能力和操作興趣。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顏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圖片若干個;水果、蔬菜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組織幼兒聽音樂坐好,引起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觀察演示。出示圖形卡片,讓幼兒觀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將這些圖形分成兩組?有幾種不同的分法?幼兒進行討論。
2.幼兒討論回答后,教師選擇一種分法進行演示,如:將圖形分成形狀不同的兩部分。在此基礎上啟發幼兒想一想如何將每一部分再分成兩部分。教師演示分法。
3.教師小結:可先將圖形按形狀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狀分;還可先按顏色分,再按形狀分。
4.幼兒操作。讓幼兒觀察圖形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進行二次分類。
5.復習鞏固。教師指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中的練習題,進一步鞏固幼兒的分析、歸納能力。
三、結束部分:教師獎評小結,帶領幼兒進行戶外活動。
活動反思: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幼兒對二次分類的`理解讓我產生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也留下了值得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游戲中如何靈活、有機地處理好教學活動中的“動”與“靜”;如何讓幼兒的思維更開闊、更活躍,激發起幼兒的內在活動機制,產生積極體驗,我不斷地嘗試、變換多種活動方式,通過輕松愉快的活動,從而使幼兒更喜歡上數學課。
幼兒園中班數學課教案《學習分類》 3
教材分析
春天氣候溫暖,萬物復蘇,到處都有五彩繽紛的花兒開放,小班幼兒對這些美麗的花朵非常感興趣,經常在幼兒園里一起去尋找、觀察小花。本活動在小花園的情境中,通過看一看,做一做,說一說等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花朵的顏色、大小、形態,學習分類,從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目標
1、認識花園里常見的花兒的顏色,形態、名稱,學習按顏色分類。
2、能將不同顏色的花“種”在相應顏色的花壇里,應用相應數量的點一一對應。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帶領幼兒提前去幼兒園的小花園里熟悉花朵,花朵的顏色
2、紅色、黃色、藍色的花朵若干,紅、黃、藍顏色的花壇3個,春天景色的掛圖。紅色、黃色、藍色(蝴蝶各一只,顏料盤各3盤),記錄單(有顏色標記和點子),報紙團(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建議
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討論發言你都到看了春天的哪些景色
提問:“春天真美呀,你都看到了什么?
二、觀察圖片里春天景物,通過不同的'表情激發幼兒興趣
老師:“看,綠綠的草地,太陽公公、大樹伯伯、白云妹妹都開心的笑著。咦?小花壇怎么在哭呢?”
提問:原來小花壇里沒有花,我們怎么辦呢?(引導幼兒想象,大膽的表達。)
三、共同討論種花的辦法,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
提問:“咦,怎么花種好了小花壇還是沒有笑呢?”
小結:紅花種在紅色的花壇里,藍花要種在藍色的花壇里……請小朋友種花,種好后將花壇的哭臉變笑臉,培養小朋友有幫助
別人的快樂感受。
提問:“還有這么多的花,怎么辦呢?”
四、小組操作,引導幼兒按花朵顏色和花壇顏色進行分類
提問:“小朋友們種的小花真好看,真香啊,吸引來小蝴蝶,你們看這是什么顏色的蝴蝶?”(先后出示紅色、藍色、黃色的蝴蝶)
“請小朋友幫助紅色的蝴蝶找到它的家。”(鞏固幼兒對顏色的認知和區分。)“黃色的蝴蝶也來啦。哎呦呦,可沉死我了,快點幫我找到家。太好了終于可以休息了。小朋友真棒,幫助黃色蝴蝶找到了家。”
五、嘗試拓印記錄,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幼兒根據記錄紙上的點子數和顏色標記,印相應數量相應顏色的花,將小朋友的作品放在黑板上展示,請小朋友進行交流。
活動延伸
“我們將小花種到幼兒園的大花壇里面,讓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能欣賞到這么漂亮的花。”
幼兒園中班數學課教案《學習分類》 4
活動目標:
1.學習將物品按用途分類。
2.根據物品的共同特征設計標記。
3.在活動中學習,能夠有條理的對物品進行收拾和整理。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圖片、幼兒之前要有按標記分類的知識積累、黑色水筆、白紙。
活動過程:
1.首先以圣誕節到了,幫助托板的小朋友整理收到的禮物為情景展開活動,出示圖片,讓幼兒知有 哪些禮物。
2.首先讓幼兒自主分類(有的按形狀、有的按顏色、有的按質量的軟硬等等),并讓幼兒說出為什么這樣分。
3.以托班只有三個箱子為由,引導幼兒按物品的.用途分三類,把那個問他們為什么這樣分?(引導幼兒說出吃的、用的、玩的)
4.分好后,為了讓托班的小朋友更容易的辨認箱子里的東西是什么,引導幼兒說出做標記,并在紙上畫出來。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我并沒有用實物而是用的圖片,因為出示得實物都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東西,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課程就不容易繼續下去了。采用圖片的形式既能提起幼兒的興趣,又不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一節課的活動下來,總體上的還是不錯的。老師的建議是:應該多加一些家具類的或者幼兒部常見的物品進行分類,這樣加大了難度,拓展了幼兒的認知面,如果僅限于幼兒常見的物品的話,拓展的部分就無法顯現。
幼兒園中班數學課教案《學習分類》 5
活動目標:
1、學習將垃圾分類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體驗環境污染帶來的影響,知道亂扔垃圾會污染環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布置臟亂的小熊家和潔凈的小兔家
2、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廢電池、果皮、枯樹葉、菜葉等。
3、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個。毛巾架一個、毛巾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小熊家和小兔家,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比較兩個小動物家的不同。激發幼兒收拾垃圾的欲望。
2、教師介紹垃圾箱,幼兒清理垃圾,放入垃圾箱。教師觀察幼兒分類投放情況。在操作中學習正確分類。
3、根據幼兒投放垃圾的情況,提問:
(1)你為什么要將這個垃圾放在綠(紅)色的`垃圾箱里?
(2)什么叫可回收?
(3)為什么不可回收?
4、升華幼兒經驗,討論亂扔垃圾的危害,知道不僅不亂扔垃圾,還要少制造垃圾。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5、教師小結。
活動延伸:
介紹垃圾分類的圖片,讓幼兒在課外連線。
幼兒園中班數學課教案《學習分類》 6
【教材分析】
大班幼兒綜合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較中班幼兒有了很大的提升,他們能夠觀察物品的圖形特征,按形狀分類整理物品,同時還能關注到物品的顏色、大小等特征。本次活動引導幼兒實際生活入手,調查記錄和統計分析物品的不同契別,嘗試按物體的.特征進行二次分類或多角度分類,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記錄操作方法,培養幼兒認真細心、邏輯分析、做事有條理等良好品質。
【活動目標】
1、嘗試按物體的特征進行多次分類或多角度分類。
2、能用簡單的圖標或數字統計、記錄自己的探索和發現。
3、學會有條理地整理物品,培養完成任務的責任意識。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幼兒調查統計自己家中的家具并用自己的方法分類記錄下來。
2、帶隔斷的小整理箱每組2個,筆及統計表幼兒每人1套,實物每組1筐(蘋果、山楂、梨、柿子等水果,青椒、西紅柿、茄子等蔬菜,插塑、棋子、積木等玩具,不銹鋼碗、勺、盤子等餐具),建構區散放的木質積木。
【活動建議】
1、引導幼兒交流調查結果,初步了解簡單的分類統計方法。
(1)相互介紹自己家的家具,說出分類記錄方法。
(2)展示幼兒有代表性的記錄,如:圖畫記錄、圖畫加數字記錄等。
2、引導幼兒分組開展分類游戲,嘗試按物體的特征進行二次分類。
提問:筐子里有什么?它們不喜歡這樣亂放在一起,應該怎樣給它們分類?
(1)引導幼兒分小組觀察探索,商討分類方法。
引導幼兒先按吃的、用的進行分組,分完后觀察、思考還可以怎樣分。
(2)引導幼兒討論,發現還可以按照水果和蔬菜分類,也可以按照玩具和餐具分類。請幼兒利用有分隔的置物盒進行二次分類,分完后交流、討論,說出自己進行二次分
類的理由。
(3)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二次分類的過程和結果并交流、分享記錄,教師進行引導,提升幼兒經驗。
3、引導幼兒收拾整理建構區,學習按照物品的兩種特征進行分類。
(1)提出活動任務:建構區的積木亂了,請小朋友們按照積木的形狀和大小把它們整理好。
幼兒分組討論,協商分工,分配任務,確定每組整理哪種積木。例如:整理圓柱形,按照大小分開擺放;二組整理三角形;三組整理長條形。
(2)幼兒分組整理,結束后由小組代表交流自己小組的整理情況。表揚、鼓勵幼兒,要求幼兒堅持整理建構區,保持建構區整潔。
幼兒園中班數學課教案《學習分類》 7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找出動物的不同特征,進行二次逐級分類。
2、引導幼兒熟練地運用電腦進行數學操作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從不同特征、范圍進行分類。
材料創設:
多媒體課件一套、多媒體學件人手一份
活動流程:
引導發現幼兒探索經驗交流幼兒進一步探索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師:在森林里,獅子大王為小動物們造了三幢小洋房。小動物們知道了都想搬進去住。我們來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動物。(幼兒講述)
2、師:只有三間房,這么多動物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動物們滿意呢?獅子大王為難了,請小朋友幫忙分一下。請你講一下這樣分的理由。
3、幼兒討論方法,教師在電腦上演示。
4、師總結:我們可以按照小動物的顏色、活動的范圍:水中的、陸地的、空中的、或者其它特征來分。
二、分散活動:(二次分類)
1、師:小動物們住在一起后,覺得不舒服。它們請獅王再為它們造房子。這一次獅王為每一間小洋房造兩間小房子,請小洋房里動物搬到兩間小房子里去。
幼兒在自己的電腦上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請幼兒講述自己的分法。
3、師小結:小朋友分的`方法很多:有的按動物翅膀多少分,有的按動物腳的多少分,有的按動物的叫聲分……
我們發現只要找到動物的一個特征就可以將它們分開來。
三、幼兒自主分類:
1、師:小朋友們分的本領著么大,獅王再請你們幫它一個忙。兔媽媽生了許多小兔子,長得差不多分也分不清,請你們分一下,一樣的放在一起。
2、幼兒電腦上操作。
3、幼兒自由交流分法。
幼兒園中班數學課教案《學習分類》 8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操作、探索,學習按顏色分類,進一步感知集合概念。
2、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游戲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學具每人一套。
小魚服飾兩套、青蛙服飾一套、小魚缸四個、各色小魚共15條。
音樂《小蘋果》《小紅花》《愛是花你是那種子》《低碳貝貝》。
2、經驗準備:課前分享兒歌《看仔細》。
活動重難點:
重點:按顏色進行分類。
難點:分類種類逐漸增多(3—4),為幼兒進行分類增加難度。
活動過程:
音樂律動:《小蘋果》幼兒隨音樂有序傳學具。(出示幻燈片3)
一、謎底導入:
教師帶領幼兒觀看幻燈片猜謎語(豬),教師自編故事《豬媽媽和豬寶寶》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出示幻燈片4、5)
二、操作探索:
1、引導幼兒探索操作:把蘋果按顏色分類,可以怎樣分?
游戲:《豬媽媽分蘋果》請幼兒說出豬媽媽都有哪些顏色的蘋果?強調分蘋果的要求。(出示幻燈片6)
(1)、教師示范分蘋果的方法。(教師:如果我是豬媽媽我會這樣分,給第一只小豬粉紅色的蘋果,給第二只小豬分黃色的蘋果,第三只小豬會分到什么顏色的蘋果呢?—綠色)(出示幻燈片7)
(2)、幼兒跟隨自己的意愿進行操作分蘋果,練習按顏色分類。教師巡回觀察。(教師:如果你是豬媽媽,你會怎么分?請把分給第一只小豬的蘋果放在第一行里…………)
(3)、請多名幼兒分享自己的分法。(幼兒:我給第一只小豬分的是黃色的蘋果,給第二只小豬分的是綠色的蘋果)
教師小姐:把蘋果按顏色分組時,相同顏色的蘋果分在一起(每只小豬分到一樣顏色的蘋果)(出示幻燈片7)
2、感恩游戲:牛伯伯的花園。
(1)參觀牛伯伯的花園。(出示幻燈片8)音樂《小紅花》
教師:“為了感謝大家幫忙分蘋果,豬媽媽和豬寶寶要帶大家一起去參觀牛伯伯的花園。好漂亮的花園。”
教師:“大家想不想有一個漂亮的花園呢?”幼兒:“想”。
(2)種自己的花園。(出示幻燈片9)音樂:《愛是花你是那種子》
教師:老師的花園在這里,你的花園在哪里?
請幼兒隨音樂自由種花(紅花、黃花、綠花和藍花)音樂停止,種花結束。
(3)整理花園
教師:小朋友你的花園漂亮嗎?為什么?
幼兒:不漂亮,亂亂的………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來整理花園吧!
課前分享兒歌《看仔細》,幼兒一起聽兒歌擺棋子(整理花園)
幼兒再次聯系按顏色分類增加難度(時鐘顏色進行分類)
總結:我們把花園里的花按顏色分成了,紅色、黃色、綠色和藍色的。
三、經驗提升:愛心接力游戲—魚寶寶的新家。
1、青蛙和魚媽媽的對話。(幻燈片12)
教師提問:小魚的家怎么了?引導幼兒回答:人類亂扔垃圾、破壞生態環境,可憐的小魚無家可歸。
2、幫小魚找家。(出示幻燈片13、14)
(1)請出小青蛙和魚媽媽。
魚媽媽:“快救救我的寶寶,沒有新鮮空氣它們會死掉的。”
(2)小魚的新家。
教師:“老師為魚寶寶準備了紅色、黃色、黑色、白色四個魚缸。紅色的.小魚喜歡紅色的家,白色的小魚喜歡白色的家)
(3)送魚寶寶回家。音樂《低碳貝貝》
請幼兒、魚媽媽、小青蛙依次排隊送魚寶寶回家。(紅色的小魚放進貼有紅色愛心的魚缸里………白色的小魚放進貼有白色愛心的魚缸里)
教師小結:我們把魚寶寶按顏色送回了自己喜歡的加。我們都送了什么顏色的魚寶寶呢?(紅色、黃色、黑色和白色)
3、游戲結束:
教師:“工人叔叔把垃圾清理干凈了,小河又回復原來的樣子。為什么讓魚寶寶快樂的生活,小朋友應該怎樣做呢?”
幼兒:“愛護環境,不亂扔垃圾。”
教師:魚媽媽要帶寶寶回家了,我們也送我們的好朋友學具回家吧!
幼兒園中班數學課教案《學習分類》 9
活動目標:
1、和幼兒討論蟲蟲的分類方法,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2、能用不同的圖形標志,來表示蟲蟲分類的方法。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類蟲蟲的模型及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讓幼兒說出他們的名稱。
二、提出問題:你能用什么方法給這些蟲蟲分類,讓同一類的在一起?幼兒討論后回答。
請幼兒分組說出分類的理由和方法。
崔童: 按好的蟲蟲和壞的蟲蟲分。
范進祥:好蟲蟲叫益蟲,壞蟲蟲叫害蟲,應該是按照益蟲和害蟲分類。(崔童同意,其他幾個小朋友也同意這個分法。)
于江茗:我想按照白天活動和晚上活動的蟲蟲分,蚊子、蛾子是晚上的,蝴蝶、蜜蜂、蜻蜓是白天的。
郝琰澤:有長的大的和長的小的蟲蟲,可以按大小來分。
孔嘉源:按照嘴的不一樣來分,有的用嘴吃東西,有的用吸管樣的針來吃東西。
張一佳:按照有翅膀和沒有翅膀的來分。
劉嘉露:可以按會飛的和不回飛的分。
郅媛: 按有退的和無腿的蟲蟲來分。
范進祥:有水里的蟲蟲,是蜻蜓的幼蟲叫水泵子,可以按水里的和陸地上的蟲蟲來分。
三、教師總結出好的分類方法。
幼兒動手操作:按自己的方法給蟲蟲分類。并用圖來表示分類的方法。
活動反思:
這是蟲蟲聯歡會中給蟲蟲分類的一次綜合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分類的'方法多種多樣,因為老師沒有事先給與明確的方法和答案,幼兒思維沒有受到限制,所以他們的思路開闊,想出了很多的分類方法,幾乎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分類方法:有的按會飛的,不會飛的;發聲和不發聲的;有腿的,沒有腿的;大的,小的;益蟲,害蟲;昆蟲、非昆蟲;白天活動的,晚上活動的由此可見,沒有局限的問題答案,更能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分類的方法有了,接下來就是看幼兒的實際應用情況,在操作的環節,幼兒都能按照自己的方法給蟲蟲進行分類,大部分幼兒都采用了畫認識的蟲蟲時的方法,將一張紙對折分成兩塊,按折痕畫上中線,一邊表示一種。但是在表示分類結果時,一部分幼兒說不會畫,這時,我看到江茗在兩塊紙上分別畫了一個太陽,一個月亮。我問他是什么意思,他說:我是按白天和晚上活動的蟲蟲分的。太陽表示白天活動的蟲蟲,月亮表示晚上活動的蟲蟲。劉嘉璐是按會飛的和不回飛的蟲蟲分類,她在表示會飛的蟲蟲時畫了個翅膀,表示不會飛的蟲蟲時畫了個翅膀后又畫了個,這種方法引起了大家的一致贊同:既好看又好畫。由此,引出了很多的表示圖,如:按有腿的和無腿的分,有腿就畫上腿,無腿畫上Ⅹ;會跳的不會跳的;有翅膀無翅膀的操作、分類,設計表示圖活動,為我們的制作蟲蟲書《我給蟲蟲分類》作好了準備。
幼兒園中班數學課教案《學習分類》 10
活動目標:
1、理解單數與雙數的實際意義,有一定的數數、統計和比較等應用數學的能力。
2、學會觀察樹葉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樹葉的認識。
3、在活動中能體驗到同伴間學習的樂趣,培養合作的精神。
活動準備:
每人一份樹葉(葉柄)、一張表格、一只筆、展示板。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老師為你們請來了一位客人。下面我請小朋友們豎起你們的小耳朵,仔細的聽好了。聽他來了。(聽完后)接下來,有哪位小朋友已經聽出,
2、老師今天請來的這位小客人是誰呢?請小朋友來告訴老師。
教師:大家都很聰明,都聽出了這是樹葉。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找一找,樹葉里有哪些秘密呢?
二、對葉片的統計與分析
1、教師示范
教師:下面我請小朋友們來看一看、數一數,老師手上的這一根葉柄上有幾枚小葉片?
現在請小朋友們來跟老師一起數一數,好嗎?
教師:好了,剛剛小朋友們與老師一起數了老師葉柄上的小葉片有幾片。
下面老師請小朋友們自己來數一數,然后把數好的小葉片數量記錄下來。
2、幼兒示范
教師:這么多的葉片,你是怎么數的?小朋友用了很多種方法數葉片,你認為那種方法又快又準確?
小結:生活中我們在數量較多的東西時,有很多種方法,小朋友可以采用最適合你的方法,將東西數得又快又準確。
3、分析探索葉片的單雙數的規律
教師:老師剛才發現讓小葉片兩片、兩片做好朋友這種方法很有趣,我們一起用這種方法在來數一數。
三、討論分析:
教師:你們發現了什么?(有的樹葉,它的葉片兩片、兩片都找到了好朋友:有的還剩下一片沒找到朋友。)
四、樹葉分類:
教師:這里有兩張表格,我們把都能找到好朋友的葉片送到這張表格里.把還剩下一片
沒有找到朋友的'葉片送到另外的一張表格里,看看會發現什么秘密。
五、統計數字:
教師:都能兩片、兩片成為好朋友的葉片,上面小葉片的數量各是多少?還剩下一片沒有找到好朋友的葉片,上面小葉片的數量又各是多少?
六、分析兩類數字的特點:
1、覺得:老師發現有些樹葉寶寶都有一個好朋友,而有些只有一個人。你看數字6寶寶,他們有3對好朋友,而數字7寶寶,卻多出了一個寶寶。所以你們覺得數字寶寶中有什么秘密呢?
2、教師:你看6、8、10、12、14這些數是什么數?7、9、11、13、15這些數是什么數呢?他是不是能兩個、兩個的湊成相同人數的呢?還是不能。
3、教師:小朋友都發現了這個秘密,老師覺得6、8、10、12、14這些數是雙數,因為他們能剛好能兩個、兩個的分好。7、9、11、13、15是單數。(討論10以上的單雙數。)討論發現:已經學過的單雙數規律同樣適用于10以上的數字,拓展已有經驗。
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們回家之后找找哪些物品也有這些規律。
幼兒園中班數學課教案《學習分類》 11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工具分類。
2、通過分類操作、繪畫等活動鞏固對工具的認識。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各種類別的常見工具的圖片及名稱字卡。
2、 各種顏色的'瓦楞紙、美勞材料。
3、各種各樣的文具、測量工具。
活動過程:
1、討論工具的分類。
第一次分類:教師出示已準備好的各種工具圖片,請幼兒來進行分類,并鼓勵幼兒說出分類的理由。
第二次分類: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工具的功能用途對這些常見工具的圖片再次進行分類:廚具、餐具、清潔用具、文具、交通工具、體育用品、樂器、玩具、手工具。
2、裝飾主題墻。
教師和幼兒一起將工具的圖片分類粘貼到事先裝飾好的主題墻上,同時配上相應的類別文字。
3、分享成果。
欣賞師生共同完成的主題墻,邊觀察邊講述:上面有哪些種類的工具?
分別是什么工具?它們有什么作用?
有關活動 交通工具大集合:教師提供瓦楞紙和各種交通工具的圖片或照片,鼓勵幼兒將各種交通工具模仿或創造性地畫在瓦楞紙上,涂色后剪下,張貼在事先準備好的“交通工具大集合”墻上,邀請幼兒按照空中、水中、陸地上的交通工具分類粘貼。
課后反思:
整堂課上下來,孩子們積極參與的熱情和成功快樂的心情讓我感覺這次活動是他們喜歡的,預期的目標也順利達成了。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我設定了具體、全面、科學、準確的活動目標,教學內容緊扣目標,幾個環節緊密相連,探索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采用了多種有效的科學方法,讓孩子們在輕松、安全的環境中自主、大膽探索,通過情感的激發讓幼兒情緒活躍起來,增加了活動的氣氛,對幼兒的情感態度產生積極的影響,讓孩子們在做中學,玩中學。
幼兒園中班數學課教案《學習分類》 12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水果的名稱進行分類。
2、學習用“把xx和xx放在一起”大膽表述分類結果。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認識各種常見的水果,如:蘋果、香蕉、橘子、梨等水果,并正確說出名稱。
2、蘋果、香蕉、梨、火龍果、葡萄水果卡片,分類籃若干
3、環境創設:創設水果店情景。
活動過程
一、 情境導入師:今天呀,老師帶來了一位朋友嗎,你們認識她嗎?(兔小姐),對了,就是兔小姐,她新開了一家水果店,我們一起去她的水果店看看吧!
二、 幼兒觀察水果的擺放規律師:你們仔細看看,兔小姐店里的水果是怎么擺放的?(按照水果的種類,把一樣的水果擺在一起),你們聽:誰來了?豬爸爸來買水果了,哎呦,豬爸爸肚子太大了,不小心把水果架碰倒了,兔小姐的水果倒了一地,你們愿意幫助他們把水果放好嗎?但是去之前我們要先學會一種本領,把一樣的水果放在一起,你們能行嗎?我先請兩個小朋友上來用水果卡片試試看。
三、 個別幼兒嘗試按水果進行分類師:這兩個小朋友先用我們的水果卡片試一試,看看他們能不能把水果分好,注意要把相同的水果放在同一層水果架上。
小結:你們看,他們分的對嗎?請某某小朋友說說,你是怎么分的?對了,只有學會把相同的水果卡片放在一起,兔小姐才會請我們去幫忙,現在其他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先來看看我們的材料。(介紹操作材料)
四、 集體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師:在試之前,老師有幾個要求:
1、 等會你們自己選擇一張桌子操作,如果發現籃子不夠了,你就選擇其他的桌子操作。
2、 每個小朋友一籃水果卡片,你們要把水果分到桌子上的水果籃里面。
3、 聽到老師拍手的聲音后馬上回到位置上。
教師講解:我們來看看這組小朋友分好的水果卡片,分對了嗎?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分的?
五、 游戲結束—水果寶寶分類排隊
師:小朋友都已經學會分水果的本領了,那現在我們準備出發去兔小姐的水果店幫忙啦!請身上貼著蘋果圖案的'小朋友站在這里,貼著香蕉圖案的小朋友站在這里,我們出發吧!
活動反思
這節小班《水果分類》,我的目的是孩子們在已經熟悉掌握各種水果名稱的基礎上對他們進行分類。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創設了一個他們熟悉的動物情境:兔小姐開了一家水果店,她的水果擺放的特別整齊,但卻被后面來的豬爸爸給碰倒了,由此引出讓幼兒幫兔小姐的水果分類,孩子們也很樂意幫忙。在過程中,我先請了幾位幼兒上來個別操作,本來我以為把三種水果進行分類,而且還是孩子們熟悉的蘋果、香蕉和梨,對他們肯定沒難度。結果他們上來操作時孩子們還是弄錯了,由此我想到,孩子們雖然熟悉水果,但對于分類這個概念還不是很清楚,所以操作起來會有難度。接下去的集體操作過程中,我投放了五種水果,由于小班孩子剛進園不久,對于上課的常規不是很清楚,所以出現了不是人手一份材料的情況,我在過程中馬上引導他們要自己獨立拿一籃水果進行操作。在最后的檢驗環節,我發現有一組小朋友好幾種水果放錯了,他們雖然認識水果,但在分類過程中會出錯,因此我在接下去的時間里,重點會進一步加強孩子們對于分類概念的掌握,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符合。
【幼兒園中班數學課教案《學習分類》】相關文章:
中班數學課的教案11-28
中班數學課教案11-16
中班數學課教案[精選]08-06
中班數學課教案05-31
幼兒園中班數學分類教案12-14
《分類》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01-07
幼兒園中班數學分類教案07-17
中班數學《分類》教案08-02
中班數學活動分類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