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二年級數學教案>青島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青島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時間:2022-04-26 16:34:40 二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青島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青島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青島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青島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回顧整理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節復習課,是學生在掌握了萬以內數的加減法和運用多位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之后安排的,是對本階段學習的回顧和整理,使這部分知識能通過梳理歸納形成網絡,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展示一幅生活中熟悉的畫面,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搜集信息提出問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另外,教材在71頁第四題還設計了一個猜數游戲,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本單元所學的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另一方面也復習了求 “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簡單問題的解答方法。72頁第六題是以連環畫形式呈現了學生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獻愛心的情境,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綜合復習。四幅圖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數學信息,練習時,要指導學生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關愛他人的意識。本回顧整理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整理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第二課時復習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應用題。

      第一課時

      復習內容:

      萬以內數加減法

      復習目標:

      能熟練掌握的計算方法并能又對又快地進行計算。

      體現算法多樣化的思想,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

      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復習重點:

      有條理再現舊知,正確熟練計算萬以內數的加減法。

      復習過程:

      一、回憶呈現,查漏補缺

      談話:同學們我們再一次學習了萬以內數的加減法,那么到現在為止,你對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你都記著那些知識,老師出個題考考大家好嗎?

      小黑板出示:計算下面各題,你喜歡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算。

      (1)32+47

      (2)546+217

      (3)497+139

      580-200 912-804 603-205

      學生可能出現:用口算、估算、筆算或用撥計數器等方法算。

      (讓學生各自說出不同算法的思路過程)

      談話:通過剛才計算大家觀察比較一下,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可能說:

      ●發現這三組題有加法也有減法。

      ●發現第一組是不進(退)位加減法,第二組是一次進位和一次退位加減法,第三組是兩次進位和兩次退位的加減法。

      (此處,學生用“一次、兩次”表示,老師可適時點撥用“不連續、連續”表示更規范)。

      [設計意圖:通過本練習,檢查學生對萬以內數加減法計算知識的掌握情況,達到對學過的知識查漏補缺與再現,并體現算法多樣化,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特長。]

      二、比較深化 加深理解

      談話:剛才同學們采用了不同方法進行了計算,也發現了這么多知識。下面大家用筆算計算下列各題并演算:

      837-205 329+182 306-97

      (指3名同學板演)

      計算后在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算的,再討論一下用筆算計算萬以內數加減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先讓板演的三名同學向全班同學說說是怎樣算的。

      交流討論結果,學生可能:

      ①只說加法計算法則。

      ②只說減法計算法則。

      談話:同學們再動動腦筋連起來想一想,筆算萬以內數加減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可能說:

      相同點:都應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開始算。

      不同點:計算加法時,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

      計算減法時,哪一位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減。

      (此處學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話說明白即可。)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比較,加深對萬以內數加減法筆算計算方法的理解與掌握,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實際應用,拓展延伸

      1、以組為單位互相出題進行練習,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時間大約8分鐘)

      2、開放題:

      方框里可以填那些數?并計算出結果。

      342-12 =21

      只改變1473+378中第一個加數的最后數字3,使它仍是連續進位加法。

      開放性題目不做統一性要求,根據學生差異,有的可能全部做出來,也可能只做出幾個來。

      [設計意圖: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好勝心,讓學生互相出題,人人當“小老師”,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能提高計算的正確率,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開放性題目的設計,有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又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這節課對萬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進行了整理與復習,你學得開心嗎?有哪些收獲?

      課后反思:

      1、教學目標注重基礎性與發展性

      本節課的設計立足學生的發展,根據教材與新課標的要求,提出了兩個層次的目標——基礎目標和發展目標。基礎目標是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發展目標是對學生個性的`發展、能力的提高而設計的(與練習中開放性的設計)。教學過程中這兩個層次的目標體現得很好。

      2、創造了學生主體參與的民主氛圍

      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是主體性得以實現的基本保證。這節課明顯感到學生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很高。學生為活動所吸引,主動、自覺地投入到活動過程中,教師在整個活動中很少干預,課堂中進行的是真正的師生、生生間平等的交流。同時,展示交流活動給予了學生自由表現自己成果和表達自己情感的機會,在無形中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形成。

      3、課堂教學以小組合作交流為主,提高了全員參與度

      根據本課內容與復習目標,依據學生的興趣、經驗、能力水平,教師設計、組織了學生的自主性活動,尤其是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從而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證了學生的主體性、差異性,使學生在親自動手算一算、看一看、說一說、想一想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教師沒有受教材的束縛,而是積極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尋求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通過交流辯論達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青島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2

      教學內容

      教材第1—3頁例1、例2以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乘法算式。

      3、經歷觀察、操作等學習乘法的過程,感受加法與乘法間的聯系。

      4、對學生進行愛樹護樹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感受加法與乘法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小棒

      一、出示第1頁主題圖,學生觀察。

      提出數學問題,怎樣列算式?教師板書加法算式。

      二、情境引人,探究引新

      1、出示第2頁情境圖,提問:看圖,你想知道什么?怎樣才能知道一個植了多少棵樹?

      2、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板書:

      1+1+1+1+1+1+……+1=32

      2+2+2+……+2=32

      8+8+8+8=32

      4+4+4+4+4+4+4+4=32

      3、提問:剛才的計算中,你們有什么感受?

      4、學生觀察算式,小組交流。你發現了什么?(都是連加法、加數相同、得數相同等)

      5、教師:都是幾個幾相加。

      6、學生看算式,說說幾個幾相加(4個8相加)

      7、教師:求4個8或8個4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計算,還可以用一種更簡便的計算方法,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新知識——乘法揭示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三、互動探索

      1、介紹乘法讀法、寫法

      (1) 4個8和8個4相加的和用乘法怎樣表示呢?板書:8×4 4×8

      (2)比較加法和乘法有什么不同?

      2、認識乘法各部分的'名稱

      3、學習例2

      (1)學生操作,按老師的要求擺:每次擺3根擺6次,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樣列算式,還可以怎樣列?你是怎樣想的?

      (2)小組討論:觀察例1、例2各個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什么情況下可以用乘法計算?

      四、課堂活動

      1、課堂活動第1題。

      2、課堂活動第2題。小組活動

      五、課堂小結

      今天大家學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初步認識

      8+8+8+8=32(棵) 3+3+3+3+3+3+=18(棵)

      4+4+4+4+4+4+4+4+=32(棵) 3 __ 6=18(棵)

      8 __ 4=32(棵) 6 __ 3=18(棵)

      或4 __ 8=32(棵)

      因數因數積

    青島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筆算加法;

      2、使學生能熟練地進行豎式計算;

      3、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熟練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

      教具準備:

      主題圖、投影片。

      學具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一、解決情景中的.問題

      1、教師出示主題圖

      師:上節課有的同學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輛車,這節課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

      師:怎樣能知道這兩個班是否能合乘一輛車呢?

      (要知道兩個班共有多少人?)

      師:怎樣列算式?

      學生說,教師板書:35+34=

      2、請學生在小組里討論怎樣計算“35+34”,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是用擺小棒的方法還是用豎式計算還是口算。

      3、請學生說明自己的想法

      (1)先請擺小棒的學生講

      提問: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來,3捆和3捆和起來?

      (2)再請列豎式的學生講

      提問:寫豎式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用豎式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

      (3)請口算的學生講

      提問: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時應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師用投影片出示題目

      指名將題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學生做在書上

      集體訂正投影片上的題目,進行評價。

      同位相互檢查,相互評價,

      三、練習:

      練習二第1題:

      先請學生看圖,說圖意,

      再列豎式計算。

      第2題:筆算下面各題。

      學生將題目寫在練習本上,同位相互檢查

    青島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

      2、能借助連線、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進行推理。

      3、在簡單推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和有條理地進行數學表達的能力。

      4、使學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

      教學難點:

      初步培養學生有序地、全面思考問題及數學表達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猜一猜)

      1、提問后學生回答(課件演示)。

      2、教師談話,導入新課。

      通過剛才的猜一猜,我們知道要猜出準確的答案,必須要找到有利于猜想的依據或線索,那么怎樣才能找到這些依據和線索呢?我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后,同學們一定會明白。

      二、新知探究

      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3位小朋友,來和我們一起學習,

      你們想知道是誰嗎?

      1、出示1(課件演示)

      有語文、數學和品德與生活三本書,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小剛拿的是什么書?小麗呢?

      2、學生回答問題并說出理由:

      ①請同學們仔細讀題,說說你都知道了什么?

      ②要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們該如何思考呢?

      A、從三個已知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紅拿的是什么書嗎?

      B、從小麗說:“我拿的不是數學書”這句話能分析推理出什么?

      ③通過剛才的分析、推理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三位同學各拿了什么書,那么現在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④用什么方法來解答呢?(學生說教師板書后再演示課件)

      ⑤回顧剛才的分析過程再次加深理解。

      已知小紅拿的是語文書。

      又知小麗沒拿數學書,肯定拿了品德與生活書。

      那么,小剛拿的一定是數學書。

      小剛拿的是()書,小麗拿的是()書。

      3、教師小結:

      像這樣,通過分析同學們說的話,推理得出正確的答案,這種思考問題的方法,就叫做簡單的推理,換句話說,推理就是依據所給的條件通過分析、推理、判斷出正確的答案。

      4、質疑提問:

      像上面的例題中,如果我們只分析小麗說的話而不看小紅說的話,能得出正確答案嗎?

      由此可見,在簡單的推理時,一定要全面地分析,仔細推敲才能準確判斷出正確答案。

      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什么是推理,并且學會了怎樣運用已知的條件推理得出未知的.結果。下面老師要考考大家,檢查一下同學們學得怎樣?敢接受老師的檢查嗎?

      三、應用提升(闖三關)

      1、討論完成P109“做一做”(第一關)。

      2、猜一猜,猜圖形(先猜再出示課件)(第二關)。

      3、連線(第三關)。

      四、拓展思維

      恭喜同學們順利的闖過了三關,我想同學們對我們今天學的推理這一數學知識已經有了更深的理解,那你們知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什么職業什么人對推理這一數學知識運用的最多嗎?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位有名的偵探,想知道是誰嗎?請聽黑貓警長告訴我們什么?那你們想當小偵探嗎?現在我們就一起去當小偵探吧!

      1、課件出示

      ①神探出擊;

      ②神秘暗號。

      剛才同學們經過緊張的學習、思考,現在老師讓你們輕松一下好嗎?

      2、學兒歌

      我是一名小偵探,

      根據線索猜得準,

      能確定的先確定,

      確定哪個先排除,

      剩下越少越好猜。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今天我們學習了簡單的推理,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還會遇到更復雜的推理,老師相信,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你們一定會利用推理這一數學知識解決更多的問題。

    青島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5

      復習內容:

      綜合復習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的應用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復習目標:

      引導學生回顧整理綜合運用多位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熟悉這類題目的結構(即條件和問題)。

      比較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是多少”與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是多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總結出解決這類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路。

      讓學生學會合作,大膽交流,能完整的分析應用題。

      使學生學會歸納與總結,學會有條理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欲望。

      復習過程:

      一、 回顧呈現。

      1、揭示課題

      教師談話:同學們,我們在第六單元學完萬以內的數的加減法之后,還學會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整理一下解決這些實際問題的方法。[板書課題]

      2、回顧呈現

      ① 出示教材70頁第三幅圖,引導學生觀察圖:

      圖中有三個小朋友,你能分別給他們起個名字嗎?

      生可能回答:穿綠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明;穿藍衣服的小女孩叫小青;穿黃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新等。

      (教師在圖中板書三個名字)

      ② 搜集信息提出問題

      師:現在三個小朋友都有名字了,你能從圖中搜集有關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嗎?(思考一會兒)把你搜集的信息和提出的問題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好嗎?

      ③ 全班交流

      學生交流可能會出現如下情況:

      ●小明有16張卡片,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張,小新有多少張卡片?

      ●小明有16張卡片,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張,小青有多少張卡片?

      教師板書這兩個應用題。

      [設計意圖:回顧整理不能按照新授課的思路教學,既然是復習課就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做課堂的真正主人。通過信息圖使學生回顧再現所學知識,逐漸激活學生的思維。]

      二、梳理歸納

      1、獨立思考,組內交流

      ⑴學生讀題,比較兩題,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生可能有如下想法)

      ●都是知道了小明有16張卡片,求另一個人有幾張卡片。

      ●這兩個題都是和小明的卡片數做比較。

      ●第一題是“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張”,第二題是“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張”。

      小結:相同點都是已經知道了“小明有16張卡片”,要求另外一個同學有多少張卡片。不同點是第一題是“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張”,第二題是“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張”。

      ⑵分析這兩道題,小組內交流思考方法。

      2、全班交流,展示思維過程

      (1)交流第一題,學生有可能出現如下想法:

      ●用畫線段圖的方式來分析第一題。(展示線段圖)

      所以要求小新的就是把16和25合起來

      ●用在腦子中畫圖的方式分析第一題。

      ●沒有畫圖,這樣想,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張,說明小新的多,小明的少,要求小新有多少張卡片,就要把16和25合起來。

      (2)交流第二題的解題方法。

      (3)學生口述算式。

      3、分析比較,揭示解題思路

      有的學生用畫線段圖幫助理解的方法解答;有的學生根據題意直接寫出算式。

      引導學生說出解答這類實際問題時應該注意:(1)知道誰和誰比。(2)知道誰多誰少。(3)知道要求誰。(4)根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關系,確定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新授課中,學生對這部分內容已經通過學具(紙條)的操作,以及操作過程的思考與表達有一定的理解。因此,在復習課中這已經不是難點,而讓學生通過把實際問題“畫”出來,一步一步的分析比較,最后得出思考的方法和注意的問題,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而最終由學生自己總結出解決這類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會使學生理解得更加透徹,掌握得更加扎實]。

      三、拓展應用

      1、師生共同游戲,提出要求:老師在黑板上用磁卡片組成數403,學生在桌子上組成另一個數,你告訴大家,你的數比老師的數大幾還是小幾,其他同學猜一猜你組成一個什么數。

      2、72頁第六題信息圖

      ①教師談話:快到六一兒童節了,你想怎樣慶祝一下自己的節日?二年級一班的同學開展了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獻愛心的活動,他們通過什么方式來表示自己的愛心呢?

      ②出示信息圖,學生觀察。

      ③要求學生獨立收集信息,在本子上提出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④ 全班交流。(可能有如下想法)

      ●一組做剪紙123張,二組比一組多做58張,二組做多少張?123+58=181(張)

      ●一組賣剪紙320元,二組賣剪紙200元,一組比二組多賣多少元?(二組比一組少賣多少元?)320―200=120(元)

      ●一組賣剪紙320元,二組賣剪紙200元,兩組共賣多少元?

      320+200=520(元)

      ●154+160=314(元) 115+80=195(元) 154+115=269(元)160+115=275(元) 154+80=234(元) 160+80=240(元)一組可以買一種禮物,也可以買任意兩種禮物。

      ●115+80=195(元)二組可以買一種禮物,最多能買兩種筆。

      ●把18支鋼筆平均分給9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支?

      18÷9=2(支)

      [設計意圖:學生在獨立分析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幾(少幾)的數的實際問題的基礎上總結出了方法。在這里安排兩組練習加深理解,鞏固方法,形成技能,再次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知識和實踐的聯系,有利于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使學生感覺數學是現實的數學,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了必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疑問嗎?請提出來。

      2、作業:完成72頁6題。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不僅使學生有知識上的收獲,而且能有復習方法上的收獲,從而增加學習的經驗,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教學反思:

      綜合運用多位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回顧整理課,關鍵是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使所學的知識系統化形成網絡,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數學課程標準》關于“解決問題”目標中要求“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分析思考。低年級的學生遇到這類實際問題不知從何入手或不能準確的列式計算,原因是他們不能有條理的分析思考這類問題,沒能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我在這節整理復習課中,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取長補短,引導幫助學生理清了這類問題的解題思路,培養學生有條理的分析問題的良好習慣。

    青島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6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推理是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也是人們學習和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思維方式。”邏輯推理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為打好這個基礎,本設計注重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體驗推理的過程。同時幫助學生建立多種推理模式,并學會用語言表述推理過程。

      1、通過游戲活動激發興趣,經歷推理過程,理解推理含義。

      低年級的學生對游戲永遠充滿了興趣。首先出示雙胞胎的照片,在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讓學生進行猜想,進而引導學生了解要想猜對必須要有提示,體驗所給的提示不同,所猜的結果也不一樣,調動學生猜的興趣和積極性。然后通過猜書活動、填數活動,引導學生根據已知條件進行判斷并得出結論,使學生經歷推理過程,并初步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即推理就是我們根據已知條件獲得一個結論的方法。

      2、幫助學生建立多種推理模式,并學會用語言表達推理過程。

      在小學階段主要是發展學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合情推理是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在某種情境和過程中推出可能性結論的推理。由于學生在推理的過程中基本都是借助語言表述,因此本設計注重引導他們借助表格來推理,也可以借助連線來推理,簡化了推理過程,感受思考問題方式的多樣性和簡潔性。

      同時培養學生在推理的過程中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讓學生根據所給的提示,清晰地表述自己在推理過程中的想法。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只有想得清,才能說得明。最后在教學中給學生留下一部分空間讓其交流、表達,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表格。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導語:

      新學期開始,班里來了一對雙胞胎兄弟,哥哥叫大壯,弟弟叫小壯(課件出示),你能分清誰是哥哥,誰是弟弟嗎?為什么?(學生自由討論,匯報)

      生:我分不清,因為他們長得一模一樣。

      2、過渡:老師幫你們一下。

      (課件演示)

      其中的一個說:“我不是哥哥。”現在你們能分清誰是哥哥,誰是弟弟嗎?說明理由,為什么作出這樣的判斷。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匯報)

      3、揭示課題:

      剛才同學們根據雙胞胎兄弟中一人的話,判斷出了誰是哥哥,誰是弟弟,這種推理方法叫排除法。

      你們能根據老師給出的提示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的思維過程叫推理。其實這樣的推理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得非常廣泛,生活中有許多的事情需要我們根據已知條件來進行推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簡單的推理。

      (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常見的實際問題引入,判斷哪個人是哥哥,哪個人是弟弟,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一、教學教材109頁例1。

      1、課件出示教材109頁例1,整理信息。

      (1)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把整理出的`數學信息進行交流。

      (2)學生反饋:

      有語文、數學和品德與生活三本書,小紅、小麗和小剛各拿一本。

      小紅說:“我拿的是語文書。”小麗說:“我拿的不是數學書。”問題是小剛拿的是什么書,小麗拿的是什么書。

      (3)教師提示:

      剛才的這段話里包含著一些信息,我們需要把這幾句話整理一下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這就是整理信息。

      2、探究方法。

      (1)教師組織學生先獨立思考,把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然后小組交流。

      (2)指名匯報。

      預設

      生1:可以把人名和書名寫成兩行,根據條件連線。小紅拿的是語文書,就直接連線,剩下的小麗和小剛就只能連數學書和品德與生活書。小麗說她拿的不是數學書,那小剛拿的就是數學書,把小剛和數學書連上。最后把小麗和品德與生活書連上。

      生2:通過分析,我知道小紅拿的是語文書,那小麗和小剛拿的就是數學書和品德與生活書。小麗說她沒拿數學書,那就是說小麗拿的是品德與生活書,則小剛拿的是數學書。

      (3)引導學生填寫表格,探究推理方法。

      數學書語文書品德與生活書小紅小麗小剛

      3、明確思考關鍵。

      (1)質疑:為什么幾位同學敘述自己的思考過程時都從“小紅拿的是語文書”開始呢?

      (2)學生小組交流,匯報。明確推理應抓住關鍵信息,層層分析,最終推導出結論。

      (3)師生共同總結:推理時,一般先找到最關鍵的條件,根據這個條件往往能得到一個結論,這個結論可以幫助我們進行下一步推理。

      實際推理時,方法有很多,邊讀邊思考是推理的一種方法。連線法和列表法能讓我們的推理過程更簡潔、直觀,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推理方法。

      二、教學教材110頁例2。

      1、課件出示教材110頁例2。

      (1)讀題思考,然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提示:你們首先能確定哪行哪列的數?

      (先看哪一個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現了三個不同的數,這樣就能確定這個空格應填的數)A是幾?你是怎么想的?B是幾?你是怎么想的?接著該怎么填?

      2、探究方法。

      (1)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2)指名匯報。

      (3)小組派代表上臺講解。

    【青島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習作教案03-29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教案01-14

    二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教案02-07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03-10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教案(通用23篇)03-22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01-13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教案(通用18篇)03-07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11篇03-10

    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測量的教學反思10-27

    二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02-13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中文AⅤ中文字幕在线 小草在线影院婷婷亚洲 | 亚洲AV香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色婷婷国产福利 | 亚洲aⅴ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99国产小视频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手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