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班教案 | 小班數學教案:認識長短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 | 小班數學教案:認識長短,歡迎大家分享。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物體有長有短。
2、學習比較長短的方法,并能比較物體的長短。
3、能從周圍環境中的物品學習比較長短,感受長短認知的樂趣。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認識長短,知道物體有長有短。
難點:學習比較長短的方法,并能比較物體的長短。
三、活動準備
巧虎玩偶、多媒體PPT課件、兩根長短不一的紅繩。
四、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啊,巧虎媽媽要帶著我們的好朋友巧虎去超市買東西,他們在超市里看見了很多有趣的東西,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他們看見了什么有趣的東西嗎?
2、出示圖片,引出主題
(1)利用出現的長短不一的金箍棒、鉛筆、直尺、勺子等物品,讓幼兒知道物體有長有短師:哪個物品長?哪個物品短?
(2)通過談話法,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中還有什么長短不一的物體,進一步鞏固知識,讓幼兒知道物體有長有短師: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我們教室中還有哪些物品有長的,也有短的?請你們找出來,說一說。
(3)通過觀察、比較、談話等方法,讓幼兒學會比較長短師: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較出來長短的呢?
(讓幼兒根據以往的經驗,說一說如何比較長短)
3、小結:知道物體有長有短,比較長短時,要使物體的一端對齊(利用并置比較的方法比較長短)邊說邊操作:兩個朋友比長短,先躺下,左對齊;眼睛向著右邊看,就能比出長和短。
五、活動延伸
1、利用兩根長短不一的紅繩,進一步鞏固知識,讓幼兒學會比較長短。
2、請小朋友們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尋找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學習比較長短,體驗長短認知的樂趣。
【小班教案 | 小班數學教案:認識長短】相關文章:
小班數學教案:認識長短05-10
小班數學教案《比長短》03-30
小班數學教案《比較長短》08-26
小班數學游戲認識大小和長短教案03-06
小班數學《比長短》教案05-13
小班數學比長短教案03-09
小班數學教案《比較長短》2篇03-30
有關小班數學教案長短排序三篇04-12
關于小班數學教案長短排序4篇04-06
小班數學教案認識顏色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