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地理教案>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時間:2022-04-15 19:52:49 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合集7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合集7篇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閱讀各類圖片和資料掌握海洋資源的種類;認識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同學之間的合作討論和探究學習掌握如何正確地開發利用海洋。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認識到人類社會發展與海洋有著越來越密切的關系,樹立強烈的海洋權益意識和海洋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1、正確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

      2、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如何保護和利用海洋。

      【教學用具】:

      多媒體平臺

      【教學方法】:

      講授法、探究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

      師:在很早的時候呢,人類就已經開始了對海洋的探索,19世紀中后期也就是1872年——1876年,就有一次著名的探索海洋的行動——英國“挑戰者”號海洋考察船。那么人類是不是就此就停止了探索海洋的步伐呢?

      生:不是

      20xx年8月26日。“蛟龍號”在我國南海3000米級海上試驗取得成功。中國成為繼美、俄、日和法之后世界上第五個具備1000米深度載人深潛能力的國家。

      教師設問:為什么各國都紛紛致力于探索海洋的奧秘呢?

      承接: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在一些國際戰略家眼中,深海海床早已被貼上這樣那樣的標簽,比如“大國戰略要點”、“未來海底要塞”、“新能源要地”、“科技資源倉庫”等等。實際上,或出于政治目的,或著眼經濟利益,或本著科研精神,世界強國早已開始了一場關于奪取未來戰略制高點的深海暗戰。

      過渡:

      浩瀚的海洋到底是怎樣的?今天我們就一同來揭開她的神秘面紗——共同探討本章的第四節內容《人類與海洋》。

      〔教授新課〕

      一、探索海洋

      首先,我們大家一同來思考這么一個問題——海洋對人類有哪些影響?

      海洋對人類有4方面的影響:

      ⑴生命的搖籃

      問:你們知不知道最原始的生命是誕生于哪里的?

      講解:大約30億年前,海洋中出現了最原始的生命,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搖籃,正是由于海洋的存在,才創造出了我們現在如此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⑵資源的寶庫

      問:大家最為熟悉的海洋資源有哪些呢?

      生:石油﹑天然氣……

      ⑶交通的要道

      英吉利海峽作為海洋中的重要的交通運輸通道,被譽為”世界上最為繁忙的海峽”。

      ⑷氣候的調節器

      過渡:海洋對人類的影響歸根結底為海洋給人類的生存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和廣闊的空間。到海洋尋找資源、利用海洋空間,已成為各國普遍關心的問題。

      讀書:46頁黃色方框內文字

      那么世界為何如此關注海洋呢?

      二、世界關注海洋

      (閱讀課文46——47頁思考各國為何如此關注海洋的原因)

      ⑴海洋面積廣大:占地球總水量的97%以上

      ⑵海洋資源豐富:被譽為“天然的魚倉”、 “藍色的油田”、 “鹽類的故鄉”、 “娛樂的勝地”、“資源的寶庫”

      47頁活動:

      在我們的生產或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取之于海洋的?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2分鐘,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討論并歸納總結)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一、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掌握經線的基礎上,了解經度的概念。

      2.使學生掌握經度的劃分方法。

      二、教學時間

      約10分鐘。

      三、教具

      地球儀,一張直徑30cm的圓紙,一條注出經度的寬3cm的長紙條。

      四、教學過程:

      師:[指地球儀上經線]我們已經講過了經線,它是連接兩極的半圓線;所有經線長度都相等;兩條相對的經線組成經線圈;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為了區別每條經線,給經線標出度數,這叫經度。它是怎樣劃分的?[出示一張直徑約30cm的圓紙片]我們來看,這圓紙的兩邊是兩個半圓線,代表兩條經線,它們現在是相對的,組成了一個……[指圓紙周邊]

      生:經線圈。

      師:對,現在把圓從中間折起,這折出的直線相當于地軸,它和經線之間形成兩個半圓的面。請看現在這兩條經線之間[折成直角]所夾的.角是多少度?

      生:90°

      師:[又縮小一半]這樣呢?

      生:45°

      師:對,[展示圓面]現在這兩條線中間多少度?

      生:180°

      師:很好,[指圓紙背面]如果再看這面呢?

      生:也是180°

      師:對,所以經度一共有360°,為了區別清楚,要找一個0°作起點,經過各國共同商定,以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板書]的經線作為0°經線[指地球儀],叫作本初子午線[板書],現在大家都從圖上找一找。

      生:[看圖]

      師:0°經線確定后[在地球儀上指出并演示]向東10°、20°、30°……越向東度數越增加,到180°;從0°經線向西10°、20°、30°……越向西度數越增加,也到180°。[板書]向東為東經度(E),向西為西經度(W)。0°和180°是東、西經共有的。[畫板圖]請看這兩幅圖(圖1)有什么不同?并和我一起畫。

      生:0°經線向東是東經度,數字遞增;0°經線向西為西經度,數字也是遞增的。

      180°經線向東為西經度,數字遞減;180°向西為東經度,數字也是遞減的。

      師:對,我們注經度時一定要注明東經度或西經度。地球儀的經度常注在赤道上,地圖多注在圖下。

      [出示注好經度的紙條,并圍成一圈]

      大家回去裁一張紙條(2cm—3cm寬,40cm長)從0°開始,注上經度(每1cm作10°),最后在180°處粘在一起,成一紙圈,幫助你加深對經度劃分的了解。

    初中地理教案 篇3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閱讀氣溫變化曲線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閱讀氣溫變化曲線。理解氣溫變化規律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準備

      大屏幕、投影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請同學們根據當天的天氣狀況大致估計一下今天的氣溫是多少度?

      關于氣溫大家想了解哪些內容?

      (板書)一、氣溫與生活

      (提問)大家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現象是與氣溫有關的?

      學生討論,閱讀書上例子,說明氣溫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

      (提問)我想問大家這樣一個問題,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氣溫是變化的還是無論在任何時間或任何地方都是不變的?

      可從空間與時間上進行多方引導,例如:一天、一個月、一年,國內與國外,我國南方與北方等等,得出結論。

      (板書)氣溫的變化

      (副板書)午熱晨涼,冬寒夏暑

      (提問)通過這句話你能得出一個與氣溫有關的什么結論?

      我們在研究氣溫的變化規律時,經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氣溫的值,請大家閱讀課文,自己都有哪些值,這些值是如何得出來的。

      常用于描述氣溫的值有: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日平均氣溫、月平均氣溫、年平均氣溫,這些值都是通過觀測與計算得來的。

      (提問)氣溫是如何觀測的?(視頻鏈接:氣溫觀測和記錄)

      (提問)讀圖“氣溫日變化”和“氣溫年變化”圖,回答大屏幕上的問題。

      圖上縱坐標代表什么?橫坐標代表什么?

      讀出一天中最高與最低氣溫出現的時刻及讀數。

      日最高氣溫與日最低氣溫的差叫什么?

      讀出一年中北半球陸地上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出現的月份與讀數。

      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什么?

      (展示圖片)出示孟買和亞庫茨克兩地氣溫年變化曲線圖,讓學生比較兩地氣溫年較差大小,并氣溫年較差與氣溫年變化大小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氣溫年較差大氣溫年變化就大,反之則相反。

      (新課結束,復習反饋)

      板書

      一、氣溫與生活

      氣溫的變化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閱讀氣溫分布圖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閱讀氣溫分布圖。理解氣溫分布規律。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準備

      大屏幕、投影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如何閱讀氣溫曲線圖,今天請大家根據所給數據親自繪制一張氣溫曲線圖。(南半球某地氣溫資料)

      提問:這幅圖的形狀與我們上節課閱讀的氣溫曲線圖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說明什么問題?

      南半球為波谷形,北半球為波峰形;

      南北半球季節相反;

      不同地點在同一時間的'氣溫不同。

      板書:三、氣溫的分布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的等溫線特性示意圖

      提問:回憶等高線的概念,了解什么是等溫線。

      等溫線上各點氣溫是否相等?

      等溫線閉合處,如何判斷是高溫中心還是低溫中心?

      等溫線的疏密與氣溫變化之間是什么關系?

      相鄰兩條等溫線的差。

      大屏幕或掛圖展示世界一月氣溫分布圖(動畫鏈接: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

      提問:從赤道向兩極氣溫是如何變化的?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以北回歸線為例觀察海洋和陸地氣溫有何差別?說明什么問題

      冬季,海洋氣溫高,陸地氣溫低;夏季相反。

      爬山時,感覺山頂比較涼爽為什么?

      (學生討論)

      ()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攝氏度。

      (新課結束,復習反饋)

      板書設計

      三、氣溫的分布

    初中地理教案 篇4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第2 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歐洲西部是世界上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目前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歐洲西部各國工業部門齊全,工業中心多;農業不占重要地 位,但生產水平高,種植業和畜牧業結合較好。

      2、能力目標:了解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業最繁榮的地區,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區的主要旅游資源或旅游景點的分布。

      3、教育目標:通過對旅游資源的學習,可以擴展學生嚴結合增加旅游地理知識。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歐洲西部各國工業部門齊全,工業中心多;農業不占重要地位,但生產水平高,種植業和畜牧業結合較好。

      了解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業最繁榮的地區,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區的主要旅游資源或旅游景點的分布

      教學難點:

      歐洲西部各國工業部門齊全,工業中心多;農業不占重要地位,但生產水平高, 種植業和畜牧業結合較好。

      教學方法:

      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 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

      掛圖、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上節課內容。

      請同學說說歐洲的地理位置和輪廓、地形。(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二、導入新課:

      歐洲西部的各個國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簡單易記,但是歐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還在于歐洲西部的經濟和旅游業。

      學生活動:幻燈演示歐洲的特產和風景讓學生說說。

      三、教授新課:

      板書:一、雄厚的經濟實力

      (對照書54頁圖簡 單介紹資本主義的發展史。)

      1、歐洲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經濟發展水平仍 居各大洲首位。

      (指導學生讀統計圖。)

      2、歐洲西部各國工業部門齊全。

      3、農業不占重要地位,但生產水平高,種植業和畜牧 業結合較好。

      (簡單介紹,結合幻燈讓學生了解)

      法國、英國、荷蘭、丹麥等國有發達的農牧業

      利用書55頁閱讀材料了解歐洲部分國家的特色產業

      瑞士——鐘表

      瑞典—— 造船、汽車、機 器制造業

      丹麥——畜產品“歐洲的牧場 和食品庫”

      挪威——水產品

      荷蘭——鮮花(尤其是郁金香)

      板書 二、繁榮的.旅游業

      1、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業最繁榮的地區簡單分析其原因,

      2、主要旅游資源或旅游景點(通過幻燈讓學生欣賞)

      挪威——陡峻幽深的峽灣,午夜的太 陽

      瑞士——“世界公園”的稱號、冰雪皚皚的山峰、世界表都伯爾尼

      西班牙——陽光燦爛的海灘、精彩的斗牛表演

      法國——田園風光、“藝術之都”巴黎、埃菲爾鐵塔、羅浮宮、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千年古都”羅馬、龐貝古城、狂歡節

      奧地利——“音樂之都”維也納

      德國——慕尼黑的啤酒節

      小結:

      總 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作業:

      目標檢測相關內容。

      教學后記:

      本節課的內容比較簡單,可以通過大量的材料指導學生自學。在 今后的講述中,可以讓學 生自己講課,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初中地理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水資源時空分布的特點,知道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應的解決途徑,了解南水北調工程。

      2、能力目標

      (1)通過閱讀各類圖表,逐步培養和提高讀圖、用圖和析圖的能力。

      (2)通過學習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原因及解決途徑,培養分析、歸納、推理等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節水意識,教育學生樹立十分珍惜、倡導節約的資源觀。

      二、教學重難點

      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以及對應的解決途徑。

      三、教學過程

      1、導入:視頻《我國東部地區今夏南澇北旱》,引出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勻。

      2、空間分布:

      【情景一】住在南方的農民伯伯,搬到北方種糧食,由于他對北方的水土情況不太熟悉,在種植的`過程當中遇到一些問題,需要同學們為他分析情況,并出謀劃策解決問題。

      【小組討論】(1)他應該種植的是什么糧食作物呢?

      (2)為什么要種植這種糧食作物?你可以圖文并茂告訴農民伯伯嗎?

      【情景二】當農民伯伯種植小麥的時候,他發現這里的地形平坦有很多耕地可以利用,可惜的是水資源不足,干旱嚴重的時候,農作物甚至無法生長。

      【小組討論】(1)1、請結合右圖為農民伯伯分析我國南北方水土配置的情況?并分析這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2)請為農民伯伯想想對策,解決問題。

      【思維拓展】為什么要把水主要調到華北地區而不是西北地區?

      3、時間分布:

      【情景三】春天來了,當地流傳著這么一句話:“春雨貴如油”,農民伯伯準備播種的時候,剛好遇上了干旱,小麥遲遲不能發芽。

      【小組討論】

      (1)為什么春季會遇上干旱呢?(通過看圖指出我國水資源時間分布的特點)

      (2)這種分布特點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有利和不利方面)

      (3)請為農民伯伯想想辦法,并且說說你是怎樣操作的?

      4、結束:“節水比調水更重要”(為后面“保護水資源”作鋪墊)

      四、板書設計

      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

      空間:南多北少,東多西少跨流域調水

      時間:夏秋多,冬春少興建水庫

    初中地理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1、本章是從教學的整體出發,介紹了我國地形的總體特點和宏觀分布情況,我國的主要地形區,地形對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

      2、本節教材主要包括3個內容:地勢西高東低,山脈縱橫交錯,地形復雜多樣。

      3、地形是組成地理環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同時有嚴重的影響著別的要素,如氣候、水文、植被、農業生產、交通運輸等,因此,認識我國的.地形特征,將為學習以后各章節知識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1、 學生特點分析:

      對中學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同時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發展。從年齡特點上來看,初中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從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的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學習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綜合分析法 ,列表比較法,空白圖指認法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運用地形圖,總結出我國地勢特征以及各級階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識記各級階梯分界線的名稱。

      (2)理解山脈走向的概念,能確認幾條重要的山脈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國的名山。

      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讀圖分析、收集處理信息、團結協作、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學生討論地勢特征對氣候、河流、交通以及對生產生活的影響。使學生初步掌握評價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本節的學習,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同時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決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學習的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核心是讓學生認清中國地形的整體特征和我國的主要山脈,因此中國地形的特點和山脈分布是本課的重點。

      而中國地勢西高東低這樣一個特點對氣候、河流、交通等的影響是本課的難點,因為學生年齡偏小,對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經歷的現象不能很好的與理論知識相連接,因此對于這些問題需要老師進行指導,從而讓學生能夠總結出來。

    初中地理教案 篇7

      一、 教學目標:

      1.運用事例,說明地球的形狀;

      2.學會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3.通過了解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歷史過程,初步培養科學探索的精神

      二、 教學重點: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三、 教學難點:

      地球大小的單位。

      四、 教學過程:

      環節一、地球是圓的嗎?

      人類認識地球的'形狀的歷史過程

      1. 天圓地方

      2. 渾天說

      3. 麥哲倫環球航行

      4. 地球衛星照片

      5. 地球是圓的

      6. 證明地球是圓的證據

      1.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漫長歷史,主要的理論和人物介紹

      2.由于科技的進步,人類對地球形狀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環節二、給地球量一量“身”

      認識地球大小的歷史過程及認識地球的真實面貌

      麥哲倫環球航行用三年,今天飛機航行用兩天,地球到底多大?

      可以分別從地球的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地球的表面積來回答。

      環節三、地球儀

      1、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

      2、認識地球儀上的裝備。

      3、緯線和緯度。

      4、經線和精度

      5、練習如何利用經緯網定位。

      環節四、本節主要知識小節(標題)

      附:板書

      地球和地圖:

      1、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2、地球儀

      3、緯線和經線

      4、經緯網定位

      環節五、作業布置:

      練習冊第一節 地理填充圖冊第一節

    【初中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的教案06-11

    初中地理教案11-07

    初中地理教案06-07

    地理初中教案05-13

    關于初中地理教案11-26

    初中地理教案【薦】12-24

    【精】初中地理教案12-26

    初中地理教案【精】12-09

    初中地理教案【熱】12-31

    【熱門】初中地理教案01-0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精品 | 欧美伊香蕉久久综合网另类 | 日韩国产精品免费人成视频 |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一本精品日本在线视频精品 | 色婷婷亚洲中文字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