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高中生物教案

    時間:2022-03-26 18:40:50 高中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高中生物教案集錦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高中生物教案集錦6篇

    高中生物教案 篇1

      教學目標:1.理解葉綠體內光能轉換成電能的過程。

      2.理解葉綠體內電能轉換成活躍的化學能的過程。

      教學重點:光能如何轉換成穩定的化學能

      教學難點:光合作用過程中能量的轉換過程

      教學方法:

      教具準備: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

      從當今世界面臨的糧食危機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嚴重影響以及我國耕地減少與人口數量大引發的糧食需求的突出矛盾;從提高糧食產量的緊迫性和巨大潛力,引出進一步對光合作用中能量轉換和物質變化進行深入研究的必要,從而導入本節的研究內容——光合作用。

      二、學生觀察,教師引導發現問題

      1、 光能轉換成電能

      觀察探索 通過復習高二所學的光合作用有關知識引入高三學習的重點------對光能在葉綠體中的轉換進行深入研究。

      圍繞光能轉換成電能,復習回憶葉綠體的結構,與光能的吸收、傳遞和轉換有關的色素,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

     。1)A、B表示色素,請問它們分別代表什么色素?以及各自有何作用?

      (2)特殊狀態的葉綠素a在光的照射下發生了什么變化?

      (3)特殊狀態的葉綠素a是怎么失去電子的?

     。4)失去電子的葉綠素a是什么性質?怎樣才能恢復穩態?

      (5)失去電子的葉綠體a從哪里奪取電子?

     。6)試寫出水光解的反應式?

     。7)脫離葉綠素a的電子去哪里了?

      (8)最初的電子供體和最終電子受體分別是什么?

     。9)能量轉換的場所是什么?

      思維發散與開拓 綠色植物這種獨有的現象在哪些領域有廣闊應用和研究前景?

      同時提出水的`光解中電子的傳遞和氫離子的去路的問題,以此進入第二個研究主題,即電能轉換成活躍的化學能。

      2、 電能轉換成活躍的化學能

      在葉綠體的囊狀結構的薄膜上發生的能量轉換的兩個步驟,由光能轉換成電能,由電能進一步轉換成活躍的化學能是連續不可分割的過程,光合作用中光合磷酸化與電子傳遞是偶聯的。觀察多媒體,引導學生分析。

      (1)2H2O→O2+4H++4e- ,水的光解產生的電子和氫離子最終傳遞給什么物質,并生成了什么物質?嘗試寫出物質變化的反應式。

     。2)在電子傳遞過程中還形成了什么物質?寫出其反應式。

     。3)電能轉換成的活躍的化學能,儲存在什么物質中?

     。4)活躍的化學能意味著什么?

      (5)NADPH除了攜帶一定能量的物質外,還具有什么性質?

     。6)NADPH用來還原什么?

      3、 活躍的化學能轉換成穩定的化學能

      在暗反應階段活躍的化學能轉換成穩定的化學能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高二階段已經學到的知識,教師需要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通過教學過程,使學生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思考回憶以下問題:

     。1)ATP和NADPH參與暗反應階段的什么過程的反應?

     。2)在此過程中能量形式發生了什么變化以及場所在哪里?

      歸納總結 在分別學習探索光能在葉綠體中的轉換的三個步驟后,依據教材中圖2-2,要求學生完整敘述在光合作用中能量轉換的全過程,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前后知識比較,發現光合作用中能量轉換和物質變化的相互聯系、不可分割、同時進行的關系,以運動變化和聯系的觀點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實質即能量轉換和物質變化過程,從而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識,并形成能力。

      知識遷移深化

      甲、乙兩個密閉的玻璃鐘罩內,分別喂養同樣小鼠各一只,和長勢良好的同樣綠色植物各一盆。與甲罩不同的是,乙罩內多了一杯氫氧化鈣溶液。兩玻璃罩同在陽光下培養一段時間后,甲、乙兩個鐘罩內的小鼠和植物各發生了什么變化?分析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教師需要特別指導分析乙罩內的小鼠死亡的原因和光合作用中的暗反應的聯系,深入體會和總結光反應與暗反應之間的關系。

      總結:(略)

    高中生物教案 篇2

      一.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

      課題1果酒和果醋制作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2、能力目標:

     、賹W生根據果酒制作的原理設計果酒制作過程,體驗制果酒的實踐操作

     、谠趯浦谱鹘Y果進行分析與評價環節,培養學生實驗分析能力和嚴謹的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果酒釀制歷史的追述,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滲透STS教育。

      教學重點:

     、僬f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②設計制作裝置制作果酒和果醋

      教學難點:

      制作過程中發酵條件的控制

      教學過程

      引言:

      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前列,酒也一樣,有著它本身的光輝篇章。在酒的記載中,有許多關于酒的有趣傳說。猿猴釀酒說——猿猴的主要食物就是含糖水果,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節收貯大量的水果在“石洼”中,一段時間后,就有特殊香味的液體流出,這就是最早的果酒。

      在國內市場上,近幾年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酒等。

      果酒與生活——果酒中雖然含有酒精,但含量與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比起來非常低,一般為5到10度,最高的也只有14度。因此,被很多成年人當作飯后或睡前的軟飲料來喝。果酒簡單來說就是汲取了水果中的全部營養而做成的酒,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人體所需的氨基酸。有時候即使生吃水果也不能吸收的營養,通過果酒卻可以吸收,因為營養成分已經完全溶解在果酒里了。果酒里含有大量的多酚,可以起到抑制脂肪在人體中堆積的作用,使人不容易積累脂肪和贅肉。此外,與其他酒類相比,果酒對于護理心臟、調節女性情緒的作用更明顯一些。

      課題1從課題背景人手,然后從實驗原理、實驗流程示意圖和提供的資料,較全面的介紹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過程。

      一、基礎知識

      1.果酒制作的原理

      閱讀課本,完成以下問題:

      (1)果酒的制作需要什么微生物?

     。2)酵母菌的形態、結構、分布、種類及菌落?

     。3)酵母菌的代謝類型及其呼吸過程的反應式如何?

     。4)酵母菌的適宜溫度是多少?

     。5)為什么在一般情況下葡萄酒呈紅色?

      (6)什么叫發酵?發酵等同于無氧呼吸嗎?酵母菌有何實際應用?

     。1)酵母菌形態、結構、分布、種類及菌落

     、傩螒B、結構

      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屬真核生物,細胞大小為1~30um,呈圓形、橢圓形等。

      思考:你認為酵母菌的細胞中有哪些結構?

      你認為細菌與酵母菌在細胞結構上有什么區別?

      ②繁殖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但多以出芽方式進行無性生殖。溫度低時形成孢子,進入休眠狀態,溫度適宜時,進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③菌落:

      討論:你知道什么的菌落嗎?在生態學上一個菌落屬于什么?

      酵母菌在固體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其表面濕潤、黏稠,呈白色或粉紅色。(在液體培養基中,有些在液體表面形成菌膜,或在容器壁上出現酵母環,或產生沉淀。)

     、苌娴沫h境

      自然界中,酵母菌分布廣泛,但多分布在含糖較高的偏酸環境中,如水果、花、樹皮上,(有些可與昆蟲共生,有些使人致病,如白色假絲酵母引發鵝口瘡、肺感染。食品中常見的酵母菌有啤酒酵母、葡萄汁酵母、魯氏酵母(醬油釀造)、球擬酵母屬、粉狀畢赤氏酵母等。)一年四季,土壤始終是酵母菌的大本營。

      思考:在發酵制作葡萄酒的時候,要對葡萄進行消毒嗎?為什么?

      其他微生物與酵母菌的關系是什么?

      (2)酵母菌的代謝類型及其呼吸過程

     、俳湍妇暮粑

      果酒的制作離不開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微生物,

      在有氧條件下,反應式如下:酶

      C6H1206+6O22+6H20+能量

      在無氧條件下,反應式如下:酶

      C6H12O62H5OH+2C02+能量

      思考:

      在發酵過程中,如果要使酵母菌進行大量繁殖,應怎樣處理?

      如果要獲得酒精呢?為什么?

      (3)發酵

      1).發酵概念

      廣義:是通過微生物的培養來大量生產各種代謝產物的過程。包括有氧發酵(如醋酸發酵、谷氨酸發酵)和無氧發酵(如酒精發酵)。

      狹義:是指微生物的無氧呼吸(包括酒精發酵、乳酸發酵等)。

      2).所以:發酵≠無氧呼吸。

      3).應用:

      釀酒、發饅頭、面包制作、酒精制造、生產藥用酵母片、生產維生素、生產抗菌素等。

      (4)溫度要求

      繁殖的最適溫度:20℃;

      酒精發酵的最適溫度:18~25℃。

      思考:你知道酵母菌需要適宜溫度的原因嗎?

      酵母菌有不同的最適溫度說明了什么?

      補充:溫度對發酵的影響

      酵母菌只能在一定溫度下生活。溫度低于10℃,酵母菌發育很緩慢。隨著溫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加快,20℃時為最佳繁殖溫度,此時酵母菌生殖速度快、生活力強。超過35℃,酵母菌生長受到抑制,繁殖速度迅速下降,到40℃酵母菌停止出芽,開始出現死亡。如果想要獲得高酒精濃度的發酵液、減少究竟的損耗,必須控制好發酵溫度。

      你知道嗎?

      1、一般情況下,葡萄酒呈紅色的原因?

      (在發酵的過程中,隨著酒精度的提高,紅葡萄皮的色素也進入發酵液,使葡萄酒呈紅色。)

      2、葡萄酒分成干紅、干白等種類的依據是什么?

     。1、根據葡萄酒的顏色分成白葡萄酒、紅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三種。

      白葡萄酒:用白葡萄釀造,皮汁分離發酵;

      紅葡萄酒:用紅葡萄釀造,皮汁混合發酵;

      桃紅葡萄酒:顏色介于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之間,皮的發酵時間短。

      2、根據葡萄酒的含糖量分成干、半干、半甜、甜四種。

      干葡萄酒:含糖量低于4克/升;

      半干葡萄酒:含糖量介于4克-12克/升之間;

      半甜葡萄酒:含糖量介于12克-50克/升之間;

      甜葡萄酒:含糖量高于50克/升。)

      自然發酵:附著于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5)菌種來源:?

      ??人工培養:分離獲得得純凈的酵母菌菌種。

     。ㄔ诠频墓I生產中為了提高果酒的品質也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養的酵母菌,例如:干酵母或酒藥)

      2、果醋制作的原理

      閱讀課本,思考以下問題:

     。1)醋酸菌的形態?細胞結構?

      (2)醋酸菌有哪些方面的實際應用?

      (3)醋酸菌的代謝類型?

     。4)果醋的制作原理?

      (1)醋酸菌形態

      1).從橢圓到桿狀,有單個,有成對,有成鏈狀,以鞭毛運動或不運動,不形成芽孢,屬原核生物,以分裂方式繁殖,新陳代謝類型為異養需氧型。(醋酸菌與酵母菌相比,最主要的

      特點是)

      2).應用:食醋、果醋

      (2)果醋制作的原理,

      醋酸菌是—種好氧性細菌,只有當氧氣充足時,才能進行旺盛的生理活動。變酸的酒的表面觀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實驗表明,醋酸菌對氧氣的含當量特別敏感,當進行深層發酵時,即使只是短時間中斷通人氧氣,也會引起醋酸菌死亡。當氧氣、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茵將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酶

      C6H12O6→3CH3COOH(醋酸)

      當缺少糖源時,醋酸菌將乙醇變為乙醛,再將乙醛變為醋酸(反應簡式如下)。醋酸菌的最適生長溫度為30℃一35℃。

      酶酶2C2H5OH+O2→2CH3CHO(乙醛)+2H2O2CH3CHO+O2→2CH3COOH(醋酸)

      過渡:根據這個原理,我們是怎樣設計果酒、果醋制作方案的?

      提示: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選材、設計實驗裝置、操作過程

      二、實驗設計

      1.果酒和果醋實驗流程示意圖

      果酒果醋

      閱讀教材3-4頁,對A、B兩同學的實驗裝置進行討論:

      A:每次排氣時只需擰松瓶蓋,不要完全揭開瓶蓋;制醋時,再將瓶蓋打開,蓋上一層紗布,進行葡萄醋的發酵。(來防止發酵液被污染,因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雜菌)B:分析果酒和果醋的發酵裝置中充氣口、排氣口和出料口分別有哪些作用。為什么排氣口要通過一個長而彎曲的膠管與瓶身連接?

      充氣口是在醋酸發酵時連接充氣泵進行充氣用的;排氣口是在酒精發酵時用來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來取樣的。排氣口要通過一個長而彎曲的膠管與瓶身連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氣中微生物的污染。使用該裝置制酒時,應該關閉充氣口;制醋時,應將充氣口連接氣泵,輸入氧氣。

      2、實驗操作

      (1)材料的選擇與處理

      選擇新鮮的葡萄,榨汁前先將葡萄進行沖洗,除去枝梗。

      ①、取葡萄500g,去除枝梗和腐爛的葉子。

      ②、用清水沖洗葡萄1-2次除去污物。(注意沖洗次數不宜太多,為什么?)討論:你認為應該先沖洗葡萄還是先除去枝梗?為什么?挑選葡萄沖洗榨汁酒精發酵醋酸發酵

    高中生物教案 篇3

      一、預習目標

      1、知道染色體的種類及特點,會區分染色質和染色體

      2、知道減數分裂的過程及特點

      3、會根據圖形分析染色體條數,DNA分子數

      二、復習舊知

      1、染色體與染色質的關系: 。

      2、染色體主組成成分 和 ,分布在 。

      3、有絲分裂

     。1)特點:染色體復制 次,細胞分裂 次,結果是形成 個子細胞,且染色體條數 (變?不變?)

     。2)圖形分析

      A B C

      染色體條數

      DNA分子數

      染色單體數

     。3)過程

      A 期 B 期 C 期

      染色體行為變化

      染色體條數

      DNA分子數

      三、預習新知

     。ㄒ唬┤旧w種類

      1、分類依據:

      2、種類: 染色體、 染色體、 染色體

      3、特點:

     。1)每種生物的細胞核中的染色體的 和 是相對恒定的。

      (2)大多數生物的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是 存在(用 表示),生殖細胞中則是 存在的(用 表示)

     。ǘp數分裂

      1、概念:是 生殖生物的 細胞成為 細胞的分裂過程。

      2、特點:細胞經過 次連續的分裂,染色體只復制 次,結果是一個原始生殖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 個生殖細胞,染色體數是體細胞的` 。

      3、 過程:分為 期,減數 分裂(MI)減數 分裂(MII)

     。ㄒ约毎杏4條染色體為例)

      減I

      前期

      聯會形成

      中期

      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分離, 自由組合

      減II

      前期

      染色體已減半、無同源染色體

      中期

      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一分為二, 分別移向兩極

      末期

      染色體進入兩個核變成染色質

      結果 子細胞 含體細胞一半數目的染色體

     。ㄈp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條數和DNA分子數的變化規律曲線

      染色體條數 DNA分子數

      間期 MI MII 間期 MI MII

     。ㄋ模┩慈旧w識別

      1、同源染色體:指一條來自 方,一條來自 方,,其形態、大小 的 條染色體。

      2、四分體:減數第 次分裂的 期,同源染色體相互 ,此時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 條 ,所以稱之為四分體。

      3、圖形識別

     。1) 對同源染色體 (2) 個四分體

      (3) 條染色體 (4) 個DNA分子

      (5) 條染色單體

     。6) 對姐妹染色單體,分別是 與 , 與 。

     。7) 對非姐妹染色單體,分別是 與 , 與

    高中生物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闡明群落的演替過程。

      2.說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3.關注我國實行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的政策。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群落的演替過程。

      三、板書設計:

      一、演替

     、宄跎萏

      ㈡次生演替

      二、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三、退耕還林、還草、還湖

      四、教學過程:

      〖引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2.火山爆發后環境條件發生了變化。在火山爆發中,有些物種可能會絕滅;在恢復過程中外來新物種可能會進入。群落結構因此而發生了變化,一般不能恢復原來的群落結構。

      〖板書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就叫做演替。

      〖問題以“本節聚焦”的問題再次引起學生的思考。

      〖板書一、演替的類型

      〖學生活動學生帶著“思考與討論1”,閱讀P79~P80,并完成“思考與討論”。

      〖提示1.因為苔蘚和草本植物無法直接從裸巖中獲取養分,而地衣可以通過分泌有機酸而從裸巖中獲取養分。

      2.通過地衣分泌有機酸加速巖石風化形成土壤,并積累起了有機物,這為苔蘚的生長提供了條件。而苔蘚生長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獲得更多的陽光,處于優勢地位,其結果是逐漸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過程中,一些種群取代另一些種群是指優勢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喬木占據了優勢,取代了灌木的優勢,但在森林中各種類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板書㈠初生演替: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的演替。

     、娲紊萏妫褐冈谠兄脖浑m已不存在,但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講述我國東北科爾沁草原地區的農田,在棄耕后開始出現恢復演替,這是一種次生演替。耕作前的原始植被為貝加爾針茅草原,開墾后種了幾年玉米,后因產量下降而棄耕。棄耕后的1~2年內以黃蒿、狗尾草、豬毛菜、苦荬菜等雜草占優勢;2~3年后,黃蒿占優勢;3~4年后,羊草、野古草、狼尾草等根莖禾草入侵,并逐漸占優勢,進入根莖禾草階段;7~8年后,土壤變堅實,叢生禾草開始定居,并逐漸代替了根莖禾草,恢復到貝加爾針茅群落。這一過程需要經歷10~15年,根據耕作時期長短,土壤侵蝕程度,以及周圍原始物種的遠近而有所不同。

      〖板書二、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學生活動學生帶著“思考與討論2”,閱讀P81,并完成“思考與討論”。

      〖提示1.至少有兩種因素在小路周圍的雜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踐踏,從耐踐踏而言,車前草最強,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間的競爭,在遠離人踐踏的地方,莖稈較高的狗尾草優先獲得陽光,車前草等處于劣勢。

      2.如果小路被廢棄后,人的踐踏活動停止了,在路周圍會慢慢長出莖稈較高的植物,逐漸成為優勢植物。于是,就會出現“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板書三、退耕還林、還草、還湖

      〖講述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發展史,實際上是一部邊際土地開墾史。20世紀50年代以來,先后在黑龍江三江平原、新疆和華南地區有計劃地組織大規模墾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澤和丘陵地區也開展了規模不等的墾殖活動。1952~1990年,全國累計開墾荒地3.58×107 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開墾的。大量開墾直接導致農牧漁業生產能力和環境質量下降。開墾的結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嚴重退化。這些問題已引起各方面廣泛關注。我國已實施大規模退耕還林、退田還湖、退牧還草等重要政策,并從20xx年1月起開始實施《退耕還林條例》。

      退耕還林。1999年開始在四川、陜西、甘肅三省試點,20xx年全面實施,已累計完成退耕還林3.18×106 hm2,荒山造林3.25×106 hm2,中央累計投入達232億元。規劃在20xx年前退耕還林1.47×107 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73×107 hm2。工程建成后,工程區將增加林草覆蓋率5個百分點,水土流失控制面積8.67×107 hm2,防風固沙控制面積1.03×108 hm2。這是50多年來我國涉及范圍最廣、任務量最大、農民參與度最高的生態建設工程。

      退田還湖。1998年以來,為治理長江水患,國家實施了“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移民建鎮”的方針。5年來的“退田還湖”,已使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面積由3 950 km2“長”到了5 100 km2,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面積增長了35%,恢復到60年前的4 350 km2。兩大湖區為此搬遷的移民相當于三峽移民的1.4倍。兩大湖泊的擴容,改善了長江流域的生態。目前,長江干流水面恢復了1 400多km2,增加蓄洪容積1.3×1010 m3。這是歷史上自唐宋以來第一次從圍湖造田轉變為大規模的退田還湖。

      退牧還草。從20xx年起,用5年時間,在蒙甘寧西部荒漠草原、內蒙古東部退化草原、新疆北部退化草原和青藏高原東部江河源草原,先期集中治理6.67×107 hm2,約占西部地區嚴重退化草原的40%。“退牧還草”將采取禁牧、休牧和劃區輪牧3種形式進行,實行草場圍欄封育,適當建設人工草地和飼草料基地,大力推行舍飼圈養。力爭5年內,使工程區內退化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復,天然草場得到休養生息,變過牧超載為以草定畜,達到草畜平衡,實現草原資源的永續利用,建立起與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草原生態系統。

      ⊙要點解析

      1. 群落的演替是一個群落取代另一個群落的過程,這個過程直到出現一個頂極群落才會中止。群落這種依次取代現象就叫演替。如:一塊農田,如果人們不去耕耘和種植,任其自然發展,不用多久,就會長滿各種野草。多年以后,農田又會發生變化,草本植物減少,各種灌木又繁茂地生長起來。再過若干年,一些高大的喬木也在這里生長起來,灌木又處于次要地位。經過漫長的時間,最終這塊農田演變為一片森林。在不受外力的'干擾情況下,它將成為一個非常穩定的森林群落,而不會被別的群落所取代,成為頂極群落。

      2.群落的形成總是從沒有生物生長的地段開始的,這種沒有生物生長的地段稱為裸地。裸地可分為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前者指從來沒有生物生長或雖曾有過植物生長,但被徹底消滅了,沒有留下任何植物的傳播體及原有植被影響下的土壤。后者指原來有植物生長,因植被遭受破壞后形成的裸地。這種裸地雖然沒有植物生長,但原有的土壤條件沒有被破壞或破壞不夠嚴重,在土壤中還保留了植物的繁殖體,如種子、根、莖等。原有的植物繁殖體和殘存的土壤條件在群落形成過程中將起一定的作用,故次生裸地上群落形成的速度比原生裸地快。次生演替過程的長短,主要決定于群落受干擾的強度和所持續的時間。例如,森林的次生演替取決于森林的利用方式,砍伐方式(擇伐、皆伐)及其對林內優勢樹種的苗木、幼樹和地被的破壞程度都為群落的演替造成了不同的條件,影響群落的復生和變化過程。在森林群落的演替過程中,動物群落的演替也是十分明顯的。

      3.群落內部環境的變化是由群落本身的生命活動造成的,與外界環境條件的改變沒有直接的關系;有些情況下,是群落內物種生命活動的結果,為自己創造了不良的居住環境,使原來的群落解體,為其他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從而誘發演替。

      4.外界環境條件如氣候決定著群落的外貌和群落的分布,也影響到群落的結構和生產力。氣候的變化,無論是長期的還是暫時的,都會成為演替的誘發因素。地表形態(地貌)的改變會使水分、熱量等生態因子重新分配,轉過來又影響到群落本身。土壤的理化特性對于置身于其中的植物、土壤動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有密切的關系;鹨彩且粋重要的誘發演替的因子。影響演替的外部環境條件并不限于上述幾種,凡是與群落發育有關的直接或間接的生態因子都可成為演替的外部因素。

      5.人類的活動對生物群落演替的影響遠遠超過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因為人類社會活動通常是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的,可以對自然環境中的生態關系起促進、抑制、改造和建設的作用。放火燒山、砍伐森林、開墾土地等,都可以使生物群落改變面貌。人還可以經營、撫育森林,管理草原,治理沙漠,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司于自然發展的道路進行。人甚至還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將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為控制之下。

      五、教后感:人類活動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的,可以對生物之間、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關系;人類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殺動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教育學生要尊重自然,熱愛自然,而不是破壞自然。

    高中生物教案 篇5

      必修一緒論

      許多科學家認為,可以把生物學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①19世紀以及更早的時期,是以形態描述為主的生物科學時期;②20世紀的前半個世紀,主要是實驗生物學時期;③20世紀50~60年代以來,由于DNA雙螺旋的發現與中心法則的建立,開始進入了精細定性與定量的生物學時期。

      隨著生物學的發展,生物學的分支學科變的更多,如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物理學、化學、數學、計算機等的手段和方法用于生物學使其不斷分化出新的分支學科,另一方面,這些學科又相互滲透而走向融合,似乎并不是界限分明。

      至今為止大家所接觸到生物學一般都是描述性的知識,認為它是一門記憶的學科。如,記住某些動植物名稱,觀察生物的特征,知道他們的分類等,因此,有一點我非常希望你們這學期能記住的,就是生物學并不是一大堆事實的混亂集合,它有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有邏輯的連貫性。達爾文進化論是一種邏輯,適用于宇宙中所有星球及生命系統。

      高中階段有三本必修:《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微觀和宏觀)

      《分子與細胞》中以細胞作為一切有機體進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這一概念為出發點,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細胞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1925年,美國細胞生物學家WILSON就提出:一切生命的關鍵問題都要到細胞中去尋找。

      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細胞的結構

      細胞的功能(物質、能量、信息)細胞的發展

      必修一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會闡明一系列客觀事實、法則來解釋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組織形式。如果掌握了這些分子和遺傳定律,就能從原理上理解許多生物圈里的生命過程,還能應用于解決在激烈的自然界遇到的新問題。并不著重特定的某些生物(如人),理解細胞的這些事實、原理適用于地球表面的所有物種。生化和分子規律20、30億年前已經形成,并被保留和傳承,幾乎沒變過。這種強烈的保守性意味著,我們可以知道地球早期生物進化的原理。

      當我們掌握課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本法則和規律,將其應用于各種特定的問題:1)癌細胞是如何異常生長2)病毒如何繁殖3)免疫系統如何作用4)神經系統如何作用

      5)干細胞的未來醫學的影響

      本學期之后期望大家認同的是,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生命的物質性;生命系統的開放性;細胞的發生、發展和消亡,形成生物體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一的觀點,從而具有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用開放的觀點審查自然現象和社會事務,具有普遍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生物學——這是一個極速發展的領域,它之所以極速發展是1953年WATSON和CRICK

      對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通過高中生物的學習,我們期望達到的目的是,能讓學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學素養,以此來促進對世界、社會的認知及良好的情感、價值觀的形成。

      一、生物學研究方法(一)觀察

      (二)假說和實驗(三)模型實驗

      二、生命的重要屬性

      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生命?(1)具有生命的物體稱之為生物。

      (2)什么是生命,目前尚無一致公認的定義。但我們可以將生命描述為生物體存在的狀態,而生物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化學成分的同一性;第二,嚴整有序的結構;第三,新陳代謝;第四,應激性和運動;第五,穩態;

      第六,生長發育和繁殖;第七,遺傳和變異;第八,適應

      多種細胞:

      自來水裝在塑料桶里放半個月變成綠色,這是原核生物藍藻等大量繁殖;橘子放在陰濕的角落長綠毛,是真菌;

      動物肌細胞呈梭形,匯成肌組織,煮熟的瘦肉可撕成很細的條狀肉松;吃梨時感覺有“砂”,是石細胞。

      第1、2、1)2)3、病毒:

      1)、生活方式:寄生于活細胞內2)、結構:無細胞結構蛋白質外殼

      遺傳物質(DNA或RNA)

      3)、增殖:吸附→注入→合成→組裝→釋放4)、危害:破壞細胞

      5)、分類:植物病毒

      小結:單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靠單個細胞完成;多動物病毒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由每個細胞共同參與完成;病

      毒的什么活動必須在細胞內完成。

      細菌病毒

      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除了?

      依據遺傳物質DNA病毒:噬菌體、HIV生物個體表現的生命活動歸根結底是每個

      細胞正常生命活動的表現。RNA病毒:SARS病毒朊病毒:只有蛋白質類病毒:只有RNA

      除了病毒,所有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

      實例4.(1)生活方式?

      結構?

      你知道哪些病毒?

      學習目標二、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前言】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系統都有它的邊界,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成分組成,系統

      *相關信息都有它自身的調控規律和發展消亡的規律。

      (1)在生物學研究中,提出了生命系統的概念,它包含生命系統: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

      哪些層次?每個層次都可看作一個獨立的系統,同時又相互包個體→生物圈

      含,構成更大的系統。

     。2)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圖1-1生命系【易錯提醒】

     。1)區分種群與類群,舉例:統的結構層次

      池塘里的所有魚;

      池塘里的所有鯽魚

     。2)說說草履蟲、松樹、人包含的生命結構的層次:

      所在的層次:

      (3)組成細胞的一個分子或原子也是系統嗎?是生

      命系統嗎?

      課題:第二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情景導入】

      展示:不同的細胞圖片第一課時

      【問題導入】

      問題探討:(1)四幅圖中分別是什么細胞?

      一、細胞多樣性和統一性的體現(2)它們有哪些相同點?

      哪些不同點?1、多樣性(不同點)

      種類、結構功能、形態大小等學習目標一、觀察細胞

      【學科思維】2、統一性(相同點)

      1、結構和功能相適應

      相似的結構:細胞膜、細胞質、遺傳物質

      2、知識不是靜態的,是動態的,是發展變化的

      化學組成:

      增殖方式:

      學習目標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能源物質:(1)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動植物細胞的細

      胞核,但所有的細胞都有細胞核嗎?

     。2)閱讀課本9頁,了解原核生物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特別提醒】

      根本區別:有無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1、表述:“無細胞核”、“無成型的細胞核”、“無核膜”

      2、帶“藻”字的不一定是藍藻。

      1

      藍藻:發菜、藍球藻、顫藻、念珠藻

      1)

      DNA

      分子藻類植物:黑藻、水綿圖1-3

      “菌”子前面有球、桿、2)、細胞壁成分:肽聚糖(細菌)、黏肽(藍藻)3、細菌:一類單細胞生物。

      螺旋的都是細菌

      3)、細胞器:只有核糖體4)、分裂方式:二分裂5)大。狠^小(1~10UM)6)、原核生物:細菌、藍藻2

      圖1-4細菌

      細胞模式圖

      圖1-5藍藻細胞模式圖

      1)、細胞核:有核膜和核仁,DNA與蛋白質結合成2)、細胞壁成分:纖維素和果膠(植物);

      殼多糖(幾丁質-真菌)

      3)、細胞器:多種4)、分裂方式:

      5)大。狠^大(20~30UM)6)、真核生物:動物、植物、真菌

    高中生物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識別幾種細胞器形態

      2、說出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樹立生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辯證觀點。

      3、說出細胞溶膠的功能。

      4、簡述細胞器的協調配合。

      二、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細胞器的形態,功能;細胞器的協調配合

      三、教學方法:討論 探究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入新課

      第二章 細胞的結構

      第三節 細胞質

      細胞質的概念

      細胞溶膠 【創設情景】多媒體展示細胞結構示意圖:

      細胞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細胞膜和細胞壁的結構和功能,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細胞質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細胞質中各結構之間的聯系。

      【提問】什么叫細胞質?

      資料1: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有些蛋白質是在細胞內合成后,分泌到細胞外起作用的,這類蛋白質叫做分泌蛋白,如消化酶、抗體等?茖W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時,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細胞中注射3H標記的亮氨酸,3min后,被標記的亮氨酸出現在附著有核糖體的內質網中;17min后,出現在高爾基體中;117min后,出現在靠近細胞膜內側的運輸蛋白質的囊泡中,以及釋放到細胞外的分泌物中。

      【總結】細胞內部就像一個繁忙的工廠,各細胞器就是各個車間,具有一定的功能,相互協作,共同完成細胞的功能。

      【提問】在分析各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必須先將各細胞器分離出來再加以分析,那么用什么方法分離各細胞器呢?

      【講述】分離得到各種細胞器后,下面我們就了解一下各種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提問】閱讀課本,思考線粒體的分布,形態,結構,功能?

      【提問】聯系線粒體的功能,猜猜心肌細胞與腹肌細胞相比,二者線粒體的數量上應該有沒有區別?

      飛翔鳥類胸肌細胞中線粒體比不飛翔鳥類的多,運動員肌細胞線粒體的'數量比缺乏鍛煉的多,為什么?

      生長旺盛的細胞或生理功能活躍的細胞中線粒體居多,如肝細胞中多達20xx個,一般細胞中為幾十個至幾百個。

      【提問】閱讀課本,思考:什么叫質體?葉綠體的分布,形態,結構,功能?

      【提問】比較線粒體和葉綠體?

      【提問】閱讀課本,思考內質網的分布,形態,結構,功能?

      【提問】閱讀課本,思考核糖體的分布,形態,結構,功能?

      【提問】閱讀課本,思考高爾基體的分布,形態,結構,功能?

      【提問】閱讀課本,思考液泡的分布,形態,結構,功能?

      【提問】閱讀課本,思考中心體的分布,形態,結構,功能?

      【提問】各細胞器之間的液體部分叫什么?

      【小結】我們來總結一下各細胞器的膜層數,基本結構和功能。

      學生思考、回答:

      細胞質是細胞膜包被的細胞內的大部分物質

      成分:有各種細胞器和透明、黏稠、流動著的液體組成.

      細胞器的成分:有膜包被,如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高爾基體、溶酶體、液泡等。無膜包被,如中心體、核糖體等。

      他們共同完成細胞的功能。

      差速離心法

      學生回答:

      分布:動植物細胞

      形態:顆粒狀或短桿狀

      結構:雙層膜:內膜折疊成嵴;基質,含有有氧呼吸的酶,和少量的DNA.

      功能:是細胞有氧呼吸的場所(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95%能量)

      質體分為白色體和有色體。白色體是貯存脂質和淀粉的,存在于不見光的細胞中;有色體含有色素,最重要的是葉綠體。

      形態分布:在很多植物細胞內,呈橢球形、球形,

      結構:雙層膜;基粒:由囊狀結構堆疊而成;

      基質:少量的DNA

      功能:光合作用場所

      共性:雙膜、DNA、能量轉換站

      分布: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

      形態:由單層膜連接而成的網狀結構

      功能:蛋白質、脂質合成和加工的車間

      分布:附著在內質網上,游離在細胞質基質

      形態:橢球形粒狀小體(無膜結構)

      組成:RNA和蛋白質

      功能:生產蛋白質的機器

      分布: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

      形態:扁平囊狀結構和小泡

      功能: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的“發送站”

      分布:植物細胞

      形態:泡狀結構;細胞液有糖類、無機鹽、色素、和蛋白質有機酸和堿

      功能:調節細胞的內環境;液泡具有一定的濃度,可以是細胞保持膨脹狀態

      形態:由兩個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圍物質構成,不具有膜。

      分布:總是位于核附近的細胞質中。

      功能: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

      細胞質中除細胞器以外的液體部分稱為細胞溶膠

      含有多種酶,是多種代謝活動的場所

      七、板書:

      第二章 細胞的結構 第三節 細胞質

      分布 形態 結構 功能

      線粒體

      質體

      內質網和核糖體

      高爾基體

      液泡

      中心體

      細胞溶膠

      八、典型作業設計

      請連接各細胞器及其功能:

      線粒體 葉綠體

      功能

      分布

      葉綠素

      存在位置

      酶的位置

      相同點 雙層膜,核酸

      線粒體

      葉綠體

      內質網

      液 泡

      高爾基體

      中心體

      核糖體

      細胞核 ①蛋白質的加工運輸,脂質合成的場所

      ②維持細胞形態,調節滲透壓

     、奂毎械奈镔|轉運系統

     、転榧毎顒犹峁┠芰

      ⑤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藓铣傻鞍踪|的場所

     、吲c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嗉毎x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細胞器歸類:

      歸類條件 (成分) 相關的細胞器 歸類條件(功能) 相關的細胞器

      雙層膜結構的 能產生ATP的

      含有核酸的細胞器 與主動轉運有關的

      含有色素的細胞器 與分泌蛋白有關的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概念關系圖) (生物膜面積的變化情況)

    【高中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的教案12-15

    高中生物教案12-07

    高中生物教案06-27

    高中生物教案優秀06-24

    高中生物教案【薦】11-20

    高中生物教案【熱】11-17

    高中生物教案【熱門】11-18

    高中生物教案【推薦】11-17

    【精】高中生物教案11-18

    高中生物教案【精】11-1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四色在线影院 | 亚洲国内偷拍福利 | 在线观看国精产品一区 | 亚洲最新午夜福利网址 | 伊人精品青青草原 | 日韩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