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小學美術教案

    時間:2022-09-04 14:49:14 小學美術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合集7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合集7篇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課題:二方連續

      課型:剪紙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的:通過學習有趣的剪紙花邊,使學生了解二方連續紋樣的構成規律,并認識其實用意義。

      教學重點:二方連續紋樣的構成規律和實用意義。

      教學難點: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自己能設計并剪出幾種二方連續紋樣。

      教學用具:二方連續紋樣(剪紙)作品若干幅、制作步驟、示范用具、二方連續的骨架圖、帶有二方連續紋樣裝飾的花瓶、瓷器、紡織物的.花邊、帶有二方連續紋樣裝飾的古典建筑物等圖片。

      學習用具:色紙、鉛筆、剪刀、膠水(漿糊或雙面膠)、畫紙。

      教學方法:講授法、示范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的剪紙用具。

      二、教學新課。出示范作,用多媒體放出二方連續的骨架圖,分析、說明二方連續紋樣的構成特點:以一個單位紋樣向上下或左右的兩個方向重復排列。

      三、教師說明二方連續紋樣的應用,用多媒體放出用二方連續作裝飾的花瓶、瓷器、紡織物的花邊、帶有二方連續紋樣裝飾的古典建筑物等圖片。再請一些學生列舉幾種日常所見的、用二方連續紋樣作裝飾的物品。如:報刊題花、花布、手帕的花邊等。然后小結:經過二方連續裝飾的物品顯得更美觀。

      四、講解剪紙步驟。指導學生看課本的步驟圖,理解二方連續紋樣的剪紙步驟,有折、畫、剪、貼四步。

      示范:

      1、用條狀紙對折三四次,注意層數不要太多,以免難剪。

      2、用鉛筆在折好的紙面上畫一個簡單的紋樣,注意花紋的線條要連續,不要過細或過窄。接著,把要剪去的部分涂上灰色。

      3、按設計圖樣剪好、貼好。剪時不要把連續的地方剪斷。

      五、設計的圖樣不同,剪出的紋樣也不同,分析示范作品中的二方連續紋樣的設計方法,讓學生初步了解對稱紋樣的設計方法,為創造新穎的二方連續紋樣做準備。

      六、作業:

      剪三——四種二方連續紋樣,要求紋樣新穎。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通過用畫來寫信培養學生增進友誼,加強與人交往和溝通的能力,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不會寫的字用圖畫來替代,有些字或事情也可以用有趣的畫面來表現。

      教學重難點:

      ·初步了解寫信的基本常識,學習用文字和圖畫來寫信。

      ·用簡筆畫和圖形來替代一些文字。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范圖、信的實例,演示工具、簡筆畫圖案。

      學生準備:彩筆等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感知與體驗

      信的作用

      結合生活實際經驗,讓學生知道什么是信,和信的作用

      ·認知與表現

      1、游戲:猜猜看,出示字謎、畫謎讓學生猜意思。

      2、出示由太陽、云、河流、小船組成的圖畫,讓學生說說這些畫的意思,插入文字進行敘述連接。

      3、古人就是用象形文字來寫信的,用象形文字的形式寫一段話,用彩筆直接勾畫。揭題:用畫來寫信

      (在游戲中培養學生興趣,練習簡筆畫技能,同時聯系上學的學習內容。)

      4、寫信的常識

      ·展示與:1、用投影儀展示學生的信,講講信的.內容。互相欣賞,提建議。

      2、欣賞歌曲《一封家書》。讓學生試著唱唱自己的信。

      3、情境表演。讓學生分別扮演寄信人、郵遞員和收信人,體會寄信人和收信人的快樂。

      4、學生通過自評、互評、師生共評,引導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5、通過演唱歌曲和情境表演切身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板書設計: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課時:三課時

      目標:

      1、火車、地鐵、公共汽車、小轎車、牛馬車……你乘坐過哪些車?一定有不同的印象。回憶一下將最有趣的印象畫出來。

      2、學會用獨特的色彩作品表現乘車印象。

      3、通過學習,能應用收集的信息,解決繪畫主題的確立,處理好畫面效果。

      重點:學會用別具一格的的作品表現乘車印象。

      難點:能應用收集的信息,歸一整理,處理畫面。

      準備:教師:錄音機、磁帶、白紙。

      學生:油畫棒、水彩筆、彩色鉛筆等。

      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1、學生進美術教室時,讓其自由組合、自由建組、自由坐位。

      2、并以4—6位同學圍坐的形式,進行學習小組的編排。

      二、導入:

      1、繼續放音樂,渲染課堂氣氛。

      2、隨時留心注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總會有些形象和故事成為你有趣的回憶。

      3、乘車的小插曲一定很多,有什么留在了你的心中?

      三、揭題、討論:

      1、如何表現“乘車印象”?

      (1)(學生回復原位)今天,我們要以“乘車印象”一題來展開并創作一幅畫。你會怎樣設計這幅畫?以小組的形式,大家交換一下看法。

      (2)學生討論

      (3)每一小組選派1—2名同學,在全班交流討論內容。

      2、用什么形式表現“乘車印象”?

      (1)同學們的想法很精彩,但你們想過用什么工具來表現“乘車印象”嗎?

      3、利用自己所帶工具,如何創設獨特的畫面——“乘車印象”。

      (1)以小組形式再次展開討論,交流如何利用自己所帶工具,搞好畫面創作。

      (2)繼而大組進行交流,讓學生汲取更多的信息。〈以組內共同創作為主〉)

      四、欣賞:

      1、學生作品。

      五、學生作業:

      1、以“乘車印象”命題,創作一幅色彩畫。以3—4人為一組進行小組創作。

      2、學生作業期間,以組為單位,可走下位置看其他組

      同學作業,也可組內相互觀看。以此拓寬思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六、巡回指導:

      1、全面觀察學生作業。

      2、對個別組的學生進行主題引導或對他們進行畫面的技法表現及一些特殊效果的處理。

      3、選拔有意義的作品讓學生欣賞。點撥一部分學生作業,讓其有成功信念。

      4、適當之時給一部分學生繪畫資料籍以參考。

      5、鼓勵學生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七、展示作業:

      1、展評學生作品。

      2、說明創作意圖、評價自己組或他人組的繪畫作品。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交流

      1、就學生的半成品,讓其解說自己的創意及成品將出現的`效果。

      2、鼓勵學生用多種形式表現畫面。

      三、學生作業

      四、巡回指導

      1、面觀察學生作業。

      2、鼓勵學生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3、對個別學生進行畫面的技巧表現輔導及一些特殊效果的處理。

      五、小結

      1、自己評價作品并介紹。

      2、談談一節課后的收獲!

      第三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繼續完成上節課內容(作業完成稿)

      三、討論

      1、如何把你的作業裝飾得更美?

      2、有什么想法?

      四、欣賞

      6、例舉各種畫面的裝飾手法。(邊框法、花邊法、襯底法……)

      7、你有比這更好的方法嗎?

      五、學生作業

      1、學生裝裱。

      2、注意方法運用。

      六、巡回指導

      1、使用小刀、剪刀時注意安全。

      2、和一部分同學商討,如何把畫面裝飾得更好、更美……

      七、小結

      1、自己評價作品并介紹。

      2、裝飾、布置于教室一角。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事物的科學觀察方法及想像力、創造力。

      2、引導學生關注事物細節的描繪及其內部結構、物與物之間的關系。

      3、使學生能運用簡單的繪畫工具表現所見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愿望。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運用簡單的繪畫工具表現所見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愿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及創新能力

      教學用具 學具:各種繪畫工具:油畫棒、水彩筆、鉛筆、圖畫紙等。

      教具:學生創作的《肚子里的故事》的作品、創作步驟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你們知道哪些有關肚子里的故事?指名講故事。

      2、激趣:你們想到誰的肚子里去旅行呢?(學生談)

      二、欣賞作品,講故事:

      1、根據學生們的`愿望展示學生作品,指名根據作品講故事。

      2、欣賞課本中的六幅學生作品,選擇你最喜歡的作品,根據作品把故事講給你的同桌聽聽。

      三、引導想像,編創故事情節:

      1、引導想像創編故事:如果到老虎、大象、螞蟻肚子里去旅行會發生什么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2、自由創編肚子里的故事,想像會出現什么畫面。

      四、探討繪畫方法:

      1、學生講繪畫步驟,師總結、板書、展示圖片。

      問:如果讓同學們把肚子里的故事畫出來,你打算分幾個步驟來完成呢?

      (1)想像確定故事內容;(2)勾畫肚子;(3)創作故事情節;(4)整理畫面;(5)上色。

      2、在繪畫過程中還應注意哪些問題?學生說,師展示圖片。

      (1)構圖太小;

      (2)構圖太滿;

      (3)構圖不均衡。

      五、學生創作:

      1、創作要求:

      同學們把自己創編的在肚子里發生的故事畫出來,只要求畫出線描搞。

      2、學生創作,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展評:

      1、學生自由展示作品。

      2、指名說故事及創作思路。

      3、師生共同評價。

      七、課堂延伸:

      請同學們把你的作品帶回家給你們的爸爸媽媽們看看,并把你們創編的故事講給他們聽聽。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設計制作封面,使學生對設計的方法有所了解并掌握封面設計的基本方法。

      2、通過欣賞不同形式的封面設計作品,培養學生的美感。

      3、在課堂學習合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美術的興趣與愛好。

      教學重難點:學習如何設計、制作一本書的封面的方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學具:卡紙、彩紙、鉛筆、橡皮、彩筆、膠、收集的小資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階段

      1、同學們,你們每天都在讀書,接觸過許多的書,不知你們是否注意過書的封面?

      2、教師拿出學生書包里的一本書(掩住書名),請學生認一認這是同學們哪一科的書?(學生回答)

      3、教師引導請同學們也來設計一本書,教師展示課題:我設計的一本書。

      三、講授新課:

      1、學生小組討論設計一本書要注意什么方面?

      2、教師出示自己的設計要素。

      3、設計要點:主題突出;背景畫面有趣并與主題內容相關;圖文并茂;色彩艷麗

      4、教師提出另一個問題:如何實施設計方案?--學生討論交流,回答問題。

      5、教師總結設計步驟--構思;打稿;修改;定稿;上色裝飾(拼貼)

      四、學生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1、作業要求:以"小小科學家"為題設計一個封面。

      2、學生作業,教師巡回指導,優秀作業點評。

      五、作業點評:

      學生自評,互評,教師小結。

      六、課后拓展:

      本課如果學生感興趣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同學們一起來做一本書,書的內容自己定,文字材料及相關資料在課前小組進行準備,可以拼貼圖片和文字,課前把相關的材料帶好。

      教學后記:

      本課是集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為一體的一節課,通過欣賞不同形式的封面設計作品,使學生了解封面設計的相關知識,并設計、制作一本書的封面。在對封面設計的觀察與學習中,體驗創造的快樂,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及動手制作能力。雖然課題是《我設計的一本書》,但在這一節課中讓學生做一本完整的書有難度,因為單是書的裝幀藝術就包羅萬象,更別說是整本書的設計了。所以,吧本節課的重點定位在單純的封面設計上。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拉花的制作方法,體驗紙材的特性并能夠剪制一種以上的拉花。

      2.通過欣賞和實踐活動,能用制作的拉花、彩練設計出多種用途并進行環境美化。

      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聯想、自主學習、與他人友好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在節日里,我們經常用一些五彩的拉花來美化教室,布置舞臺。在剪制拉花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拉花的神奇與美妙,體驗到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神奇的藝術品——像橡皮筋一樣能夠伸縮的彩紙的快樂,并且通過聯想,進一步將拉花變化成更多的藝術品:如魚、圍巾、帽子等。

      設計本課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運用多種紙材及剪制手段,圍繞如何運用多彩的拉花美化自身和環境這一目的進行設計及制作,并通過活動本身以及作品傳遞、信息交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材豐富的圖文內容體現了教學要圍繞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要在教學中體現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這一思路。如從教材的.提示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是讓學生了解制作圖中的實線和虛線所表示的意思,掌握識圖本領。學生美化自身及環境的圖片亦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拉花的用途及如何發揮集體的智慧,通過合作學習解決更多的問題。

      2.重點、難點。

      重點:運用多種紙材和剪制手段表現不同的拉花,并能用拉花美化環境。

      難點:剪刀的使用與控制(薄紙剪時要細心,做到不剪斷),拉花的不同表現方法,以及在剪制彩練時對于紙張及色彩的選擇與排列。

      三、教學設計

      ●方案一

      課前準備

      (學生)剪刀、膠水及各種彩紙

      (教師)各種拉花范作、剪刀、膠水、訂書機、橡皮筋及各色彩紙等

      教學過程

      1.啟發思考,自主探究。

      出示一根橡皮筋和一條紙帶。演示:拉一拉橡皮筋。

      (1)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怎樣用剪的方法使一張紙變得可以像橡皮筋一樣有彈性或者像橡皮筋一樣能變長呢?

      (2)學生相互研究,尋找方法,得出結果,交流演示。

      2.引導欣賞,加強體驗。

      (1)出示不同造型的拉花,提問:這是什么?有什么用?

      (2)展示拉花,分送給各小組,引導觀察:教師的拉花是如何剪制的?并請學生將教師的范作裝飾到教室的一角。

      (3)拉花可以美化我們的教室和居室。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制作拉花的方法。揭示課題:《剪拉花》。

      (教學建議:也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導入:伴隨著歡快的音樂,屏幕上出現歡慶的場面,慶典會場上方的十字形長拉花顯得十分醒目,同時“剪拉花”三個字連續不斷地從左向右移動,非常顯眼地提示了本節課的內容。這時的學生好像沉浸在歡快的節日氣氛中。教師簡要地介紹了拉花的用途,并與以前學的窗花進行比較,使學生輕而易舉地感受到窗花是平面的裝飾品,拉花是立體的裝飾品;立體的裝飾品裝飾起來顯得豪華,立體感強。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能使學生大大增強學習興趣,集中學習注意力,激活思維,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3.傳授方法,激發創意。

      (1)提問:怎樣表現拉花?用什么工具和材料?

      (2)學生思考教材中拉花的剪制方法,嘗試用各種紙張剪制。提示:①可以進行小組討論;②嘗試比較用折一折、折二折、折三折后的紙剪制的拉花有什么不同。

      (3)尋找拉花制作的規律,探求新的剪制方法。提問:除了這些方法,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4)學生上臺表演,教師講述并補充。

      4.剪制拉花,巡視指導。

      (1)嘗試制作花樣,并互相交流。

      (2)變化各種拉花,可以將拉花連起來,也可以變成另一件裝飾物。

      (3)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提示:對于個別不善于用剪刀和不善于觀察思考的學生,應多加鼓勵,同時請同組能力較強的同學幫助。

      5.展示作品,美化教室。

      (1)全班分成四個小組,將自己剪切的拉花組接起來美化教室的四角。

      (2)用拉花打扮一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

      (3)教師小結。在視頻展示臺上投影出各種形式的拉花,鼓勵學生自己設計新花樣。

      提出評價建議:能否與他人愉快地合作;拉花變化出的作品是否有創意、與眾不同;是否能剪制一種以上的拉花等。

      6.提供課題,研究拓展。

      (1)嘗試制作其他樣式的拉花,并用拉花美化及裝飾環境。

      (2)課后探究拉花還可以用什么材料剪制。

      (3)想想有哪些物品和拉花很相似及拉花的其他用途。

    小學美術教案 篇7

      第1課、《有生活情趣的美術作品》(共2課時第1、2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欣賞兒童作品,掌握觀察、評述美術作品的正確方法。

      2.能力目標:欣賞美術作品的形、色、質感和感受作品題材的表現內涵,初步掌握美術術語,對美術作品能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標:感受、體會、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關懷人生的美好情感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學生的語言表達,以及正確的審美評價。

      教學過程:

      1.《有生活情趣的美術作品》要點。

      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美術作品,學會用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與評價。

      活動:學習觀察方法→了解作品的美術文化→德育滲透→拓展創新

      2.看一看、說一說

      (1)、欣賞本課中的美術作品,你能說說畫中表現了什么?

      (2)、說說那你喜歡那種形式的美術作品。

      第2課、別具一格的建筑(共2課時第1、2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我國少數民族居住的建筑為何別具一格。

      2、學習用線描的方法,自主設計一座別具一格的建筑物,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現能力。

      3、懂得建筑的人文因素,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增強對古代建筑物的認同感受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我國少數民族的建筑樣式與類型,學習用線描加淡彩的

      方法,設計一座新穎獨特的建筑。

      難點:建筑外形與結構的新穎。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趣。

      1、圖片展示少數民族建筑,激發學生回憶身邊少數民族建筑,出示課本圖片,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

      小結:我國傳統建筑的常見表現手法斗拱、飛檐,梁柱等巧妙結合。

      2、教師出示幾幅學生畫作,引導學生觀察比較。

      提出問題:這些作品最符合現實形象嗎?為什么?

      2、欣賞課本中的圖片,引導觀察表現的特點及手法。

      3、想一想,找一找,啟發學生根據建筑特點找出相配對的圖片,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創作的特點。

      教師小結:要畫出建筑特點,除表現出它的主體,還要表現與它相適宜的景物,甚至可以裝飾上圖案藝術……

      (二)發展階段

      1、組織學生交流:你最喜歡那一民族建筑,你想怎樣表現它?引導學生展示準備的資料,介紹解釋并提出自己的創作思想。

      2、教師請個別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表揚及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想象。

      3、提出作業要求:

      第一課時:完成基本構圖。

      第二課時:完善構圖,裝飾紋樣也可上色。

      4、學生操作,教師加強個別指導。

      (三)教師評價提示

      (1)關注主體與背景的關系。教師可以根據課堂具體情況,利用課件進行演示引導。

      (2)引導個別后進生的造型創作。

      第3課、水墨畫蔬果(共2課時第1、2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中國畫寫意的技法,初步掌握中國寫意工具材料和用筆用墨的`方法。

      2、學習中國畫用筆用墨的方法,體驗筆勢和墨色的奇妙效果,并用之畫有關蔬果題材的水墨畫。

      3、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用中國畫水墨的技法創作一幅以蔬果為對象的水墨畫。

      教學難點:

      筆墨技法的掌握。

      教學過程:

      一、展示作品。

      二、過程:

      1.教師以游戲形式復習筆法:中鋒筆法、濃墨、淡墨,在復習過程中實際操作育

      2.學習側鋒筆法:教師示范側鋒,從側鋒筆法的特點引導學生討論這是一個什么筆法

      3.教師畫絲瓜,請學生仔細觀察,在絲瓜中教師運用了什么畫法,引導學生探索

      4.教師帶學生嘗試畫絲瓜。

      5.嘗試創作:水墨畫—牽牛花

      水墨畫——豐收的果實

      目標:嘗試梨、柿子、葡萄、桃子、蘋果、葫蘆的畫法及要領;發展孩子的想象思維;學生嘗試自己創作畫

      三.學生創作

      1.學生以《豐收的果實》為題,展開想象畫一幅水墨畫

      2.學生創作,教師巡走指導育

      第4課、農家樂(共2課時第1、2課時)

      教學目標:

      欣賞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產生的不同效果,認識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系。利用繪畫形式表現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藝術創作中主體與背景之間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利用繪畫形式表現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1、引入

      師出示一幅畫上節課學生關于〈農家樂〉主題的作品,問學生:圖中出現了什么樣的人物和背景,他們在干什么?他們的主次關系在哪里?學生答:人物(鄉間玩耍)---主體環境(鄉村建筑)——背景

      師揭題:主體與背景(自擬)

      2、講授新課

      A、師出示四組同一主體、不同背景的圖片進行欣賞:讓學生說說他們的主次關系。及對畫面的不同感受

      B、學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景?學校、家里、游樂場所等

      C、師出示一幅畫完的主體,學生思考可用什么樣的背景來襯托。

      師小結:同一主體,不同的背景下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體。(認真觀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產生和諧的。)

      D、師生共同討論作畫步驟

      先小組討論、思考主體要畫什么主體在哪些情況下出現(背景)

      小組討論

      分工問題。

      可由一人或兩人來畫主體,剩下的同學畫背景、上色。要做到主體與背景合情合理。最后畫主體的同學剪下主體,帖于各個背景上。完成整幅圖。

      (分小組討論交流創作的內容,綜合練習,相互學習,培養協調能力。)

      3、作業要求:用繪畫的形式,表現主體與背景的關系。以小組為單位,1人畫主體,其余的畫背景。

      4、學生創作、師輔導

      5、作業展示、評價

      6、學生收拾與整理

    【小學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1-19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2-30

    小學美術教案01-04

    小學美術教案(精選)07-05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05

    小學美術教案06-12

    小學美術的教案04-06

    小學美術教案06-01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06

    小學美術教案[精選]07-04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美女乳头 | 亚洲国产初高中生女AV |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