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三年級數學教案>毫米的認識三年級數學教案

    毫米的認識三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4-03-16 13:51:39 志升 三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毫米的認識三年級數學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毫米的認識三年級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毫米的認識三年級數學教案(精選10篇)

      毫米的認識三年級數學教案 1

      教材分析:

      《毫米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節課。學生已經認識了厘米、米這兩個長度單位。本節課是繼續學習長度單位毫米。教材中的例1采取讓學生估計、測量、討論等活動,使學生明確毫米產生的意義,然后利用學生尺讓學生認識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并通過一分硬幣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做一做和實際測量等活動進一步鞏固深化了這部分內容。學習好本課的內容是以后學習長度單位、估測和實際測量的重要基礎。

      二、學情分析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環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從而導致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知識基礎,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對于本節課學生并不陌生,從知識角度方面來講有厘米、米的認識做基礎,從經驗角度來講在每個學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說對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在學習程中盡可能多地經歷數學交流的活動,使得學生能夠在活動中感受別人獲取知識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

      根據教材和學情分析,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2、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厘米、毫米單位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會用毫米做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4、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培養學生初步的估算能力、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難點:

      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會用毫米做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小朋友你們測量過自己的身高嗎?誰來說說你的身高是多少?

      在測量身高的時候,你們用到了什么單位?米和厘米是我們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你能用手勢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1厘米有多長嗎?你知道他們之間的關系嗎?

      (2)課前老師請每位小朋友摘下自己的校徽,現在請你仔細觀察校徽,你能估

      計一下它的長和寬嗎?(指名幾位)究竟估得準不準呢?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知道準確的長度呢?(測量)以前測量過嗎?想一想在測量時要注意什么?(校徽一端要對準0刻度)現在請你趕緊測量一下吧!

      (學生匯報)可能:有的說寬1厘米多一點,有的說2厘米不到。

      師:那也就是說寬不是整厘米數,如果老師想知道他的準確長度那怎么辦?

      (3)師小結:實際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體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數,為了比較準確的測量它,我們就要學習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毫米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毫米,感知1毫米的長度

      1、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嗎?試一試,找到后指給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來找毫米。(師放大尺子)

      生可能:一小格就是一毫米

      師:大家找的和他一樣嗎?(恭喜你們找的很正確)

      3、小結:尺上1厘米中間還有許多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這是1毫米長,這也是1毫米長。

      4、其實我們的校徽,它的厚度就是1毫米,請你摸摸厚度,覺得1毫米怎樣?

      (很短)現在請你像老師一樣把校徽這樣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觀察兩個手指間的距離,象什么呢?(一條縫隙)

      6、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哪些東西大約長1毫米呢?(介紹:5角硬幣、磁卡等)

      7、思考:生活中量什么樣的物體用毫米做單位比較合適呢?

      師:在量比較短的物體時,要用毫米做單位。需要量得比較精確時,也需要用毫米做單位。

      8、既然毫米的用處這么大,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把1毫米的長度深深地記在腦子里吧!

      (二)認識1厘米=10毫米。

      1、師:我們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這樣的幾毫米呢?請在自己的尺上選擇任意的1厘米數一數。(為了數起來方便清楚,小朋鉛筆指著數)先自己數,然后指給同桌看。

      2、有發現了嗎?(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從數字幾數到幾的?大家數出來的結果怎樣?(再指一兩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俞老師也來選1厘米,咱們一起數好嗎?

      3、怎么樣?(1厘米正好是10毫米)

      4、師板書:1厘米=10毫米(齊讀:順倒各一遍)

      5、問: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三)測量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毫米,也知道了毫米和厘米大哥之間的關系,現在我們就要用這些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的測量問題。

      1、書本P3做一做

      (1)獨立完成

      (2)交流匯報。你是怎么看出來的?2厘米7毫米就是幾毫米?

      (3)表揚填對者

      2、測量每條邊長度(以毫米為單位)

      (1)獨立測量

      (2)指名匯報

      三、鞏固新知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一枝鉛筆的長約18( )(5)一枝粉筆長75( )

      (2)一分硬幣的厚度約1( )(6)小芳家到學校距離為200( )

      (3)教室的長約8( )(7)一把鑰匙的長45()

      (4)玲玲的身高為125() (8)練習本的厚約3()

      2、我會算。

      50毫米=()厘米76毫米=()厘米()毫米

      3厘米=()毫米100毫米=()厘米

      4厘米3毫米=()毫米

      (四)課堂小結

      時間過得很快,一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在這節課中你有什么收獲?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認識了幾個長度單位?你能給他們排排隊嗎?米——厘米——毫米。(板書)米不是最大的長度單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還可到書中或網上查查看。

      五、課外延伸。

      改一改。

      20xx年4月18日星期三天氣:晴

      今天早晨,我從2毫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了衛生間,拿起了15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急忙吃完早飯上學去。來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拿出17毫米長的鉛筆和8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做起筆記。

      (請學生把認為不恰當的地方進行改正。)

      毫米的認識三年級數學教案 2

      教學目標

      1、通過使學生經歷猜測、探索、驗證的過程來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在建立長度觀念時,對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關系易混淆,故教學時應講清它們之間的關系,比較它們的'長短,使學生能正確、深刻地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投影儀(或掛板)、米尺;學生準備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幣、一枚一元硬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播放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快樂學堂——由浙江大學網絡信息系統有限公司提供

      由學生測量的結果引入毫米。或者由下面的游戲引入。

      測量游戲:同學們,你們每組桌上有一個籃子,籃子里有幾種東西(“一元硬幣、一分硬幣”各一枚、一張紙條、一塊橡皮),請你們看看分別是什么?誰能用尺子準確測量出它們的長度或厚度?(小組合作)然后小組匯報。

      猜測:一元硬幣的厚度。測量一枚1元硬幣或1分硬幣的厚度為什么不能用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呢?(學生自由發言)

      一枚1元硬幣(1分硬幣)的厚度用米或厘米做單位都不合適,這時我們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

      二、探索新知

      1.認識毫米。

      繼續播放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快樂學堂——由浙江大學網絡信息系統有限公司提供

      觀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么新發現?(同桌交流)

      匯報交流: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用兩支筆的筆尖指著,一毫米一毫米地數1厘米中有多少個1毫米?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還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1厘米里面有10個1毫米。

      (板書:1厘米=10毫米)。

      你身邊什么物體的實際長度接近1毫米?

      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長度。

      練習:

      量出一枚1分硬幣的厚度。

      填一填:

      2.認識分米。

      (1)引入分米。

      動手操作:用學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課桌寬是多少?(當學生用“米”做單位量時,課桌寬不夠1米,用“厘米”做單位時,一一測量很麻煩。)

      獨立探索:你感覺用一個多長的長度單位量課桌的寬比較合適?

      匯報交流,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像量課桌這樣的物體長度時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單位都不合適,我們就要創造一個新的長度單位。

      ⑤互相討論:這個單位規定為多長合適?學生討論(得出以“10厘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匯報并說明理由;從而引出“分米”。(板書,把課題補充全:分米的認識)

      (2)問: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的長度,表示出2分米的長度。

      (3)學生用直尺量1米長的繩子,每1分米作一個記號,問: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4)練習

      與同桌互量從手腕到指尖有多長?

      三、利用知識,解決問題

      繼續播放課件:毫米和分米的認識——練習區——由浙江大學網絡信息系統有限公司提供

      1.量出數學教科書的寬是幾分米幾厘米幾毫米?(1分米4厘米4毫米)

      2.在()里填上合適的單位(投影或掛板出示)。

      一把米尺的長是1(),一把米尺的長是10(),一把米尺的長是100()

      一個墨水瓶高約1(),教室的門高約是2(),寬約是1()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即直觀又準確地記住它們之間的關系呢?

      五、板書設計:

      1、毫米、分米的認識

      2、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毫米的認識三年級數學教案 3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關系。

      2、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并且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并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

      3、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學重點: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熟悉所學過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正確使用長度單位。

      教學、具準備:

      課件直尺硬幣米尺正方體盒子等。

      學情分析: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米和厘米之后,學會了用直尺進行測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且通過學生自己的實際測量,感悟并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使學生經歷觀察、比劃、舉例等活動,認識分米、厘米和毫米間的進率,學會以分米和毫米為單位測量較短物體或線段,使學生能積極參加操作、估計、測量等活動,主動了解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到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在實際生活里的應用價值。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習動機)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要來個“游園奪獎比賽”活動,比賽的規則是:只要你能正確地回答園中設置的題目,你就能獲得相應的獎品,最后再根據每組得獎的多少,評出三個優勝組。各組同學有沒有信心奪獎?

      游“記憶園”(復習舊知識)

      幻燈出示“記憶園”中的問題,并逐一顯示問題:

      (1)我們已經學過()和()兩種長度單位?

      (2)1米=()厘米

      (3)13厘米-7厘米=()厘米

      (4)比劃比劃1厘米大約有多長?

      (5)用手勢表示出1米的大概長度。

      (上述問題如果學生答對了,獎給小紅旗一面)

      復習階段活動小結:(鼓勵獲獎同學,導入新課教學)

      教師導語:以前,我們學過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知道量較小物體的長度或較短距離應該用厘米作長度單位,如果要量更小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更精確,該用什么來作長度單位呢?請跟著老師走入“求知園”,去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

      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留一定的手寫空間,留待后面在補上完整的課題)

      二、游“求知園”,認識毫米

      幻燈出示“求知園”認識毫米的有關問題(逐題顯示)

      1、仔細觀察尺子,看看1厘米中間還有什么?(有很多小格)

      (學生舉手答,答對的同學獎“發現獎”牌一面)

      2、數一數,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10個)

      注意引導學生怎么數,數得快的同學獎“速度獎”牌一面。

      告訴學生:1厘米中間每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3、1厘米=()毫米(引導學生說出想的過程)

      (學生舉手搶答,答對的同學獎“思考獎”牌一面)

      4、用手比一比,1毫米大約有多長?(指名同學比給大家看,其他同學跟著比,比對的同學獎“發現獎”牌一面)

      5、量一量:量一根長10毫米的紙條剪下來、量一分硬幣的厚度是()毫米、量數學書的厚度是( )毫米。

      6、說一說:回形針長( )毫米、鐵釘長( )毫米。

      (答對5、6兩題的同學,分別獎“勤于動手獎”一面和“小星星”一顆)

      活動小結:(照顧后進生,鞏固“毫米的認識”)

      剛才,我們在“求知園”中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同學們在奪獎的過程中學到了新的知識,下面我們把機會讓給那些沒有得獎的同學,請他們來回答幾個問題(指名后進生回答)。

      1厘米=( )毫米 1毫米大約有多長?

      (各組同學的得獎情況對比,表揚先進組,鼓勵后進組)。

      三、繼續游“求知園”,學習分米。

      導語:在“求知園”中,我們認識了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毫米,也有我們沒有認識的長度單位“分米”。老師只知道分米是一個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一個長度單位,關于“分米”的其它知識,還要同學們在游完了“求知園”之后才知道,下面我們就一起去“奪獎識分米”(補充課題,使本節課的課題完整)。

      幻燈出示“求知園”中有關認識分米的問題(逐一顯示):

      1、量一根10厘米長的紙條,然后把它剪下來,看誰剪得快?

      告訴學生:10厘米也叫1分米。

      2、填一填:1分米=( )厘米。

      3、數一數:在米尺上10厘米為1段地數,看看整好可以分成幾段?然后填空:1米=( )分米。

      指名學生到黑板前數1米的硬紙條。

      4、做一做:

      量一量數學書的長度大約是幾分米?

      剪一根3分米的紙條給大家看看。

      四、活動總結:(強調知識重點,表揚先進小組)

      這節課,我們通過“游園奪獎”活動,認識了長度單位“毫米”和

      “分米”,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在活動中同學們表現出色,下面我們進行評比。對獲獎小組及獲得獎品的同學進行鼓勵。

      五、課堂作業:

      1、練習八第1、2題。

      2、動手實踐量一量:

      (1)《品德與生活》這本書的長、寬、厚各是幾厘米幾毫米

      (2)10張紙大約有多厚?

      (3)橡皮擦的長、寬各是幾厘米幾毫米?

      毫米的認識三年級數學教案 4

      教學內容:

      教材例2、例3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分米與厘米、分米與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分米與厘米、分米與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活動引入

      (一)回憶已學過的長度單位,請同學們分別用手勢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請大家用手勢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1厘米大約有多長?1米等于多少厘米?

      (二)思考:要量課桌的長度,你覺得用哪個長度單位比較合適,為什么?(用毫米太小了,用米又太大了,應該用厘米比較合適)

      (三)估計一下課桌的長度。

      (四)請學生量課桌長度,可用1厘米長的手勢去估量,也可以用自己的學生尺去量,看誰量得既準確又快。

      1、每個學生動腦筋,嘗試用各種方法來測量。

      2、在4人小組內交流各人的測量方法,評評優劣。

      3、選幾個小組來反饋信息。預設學生可能選擇以下幾種測量方法。

      (1)用1厘米的長的手勢去估量。

      (2)用學生尺去測量,如尺子最大刻度為12厘米,然后將一個個12厘米相加。

      (3)用學生尺10厘米10厘米地量,并相加,最后一次與不足10厘米的長度再想加。

      (4)先請學生自評測量方法的優劣,再請他評,最后選出最優方案。

      二、主動探索,學習新知

      (一)初識分米

      通過反饋交流,引導學生想象:由于課桌比較長,用厘米做長度單位來量還是比較麻煩,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互相討論:這個單位規定為多長合適?引導學生根據以上測量方法討論(得出以“10厘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匯報并說明理由;從而引出“分米”(板書課題)

      (二)感知分米

      1、猜測一下1分米有多長,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嗎?(可從尺子“0”刻度一端開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

      2、問: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在自己的學生尺中找出1分米。

      3、將拇指和食指張開,量出1分米的長度,感知1分米的長度。

      4、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5、估一估,課桌大約寬幾分米,再準確地量一量。(同桌合作)

      6、是:剛才我們了解了分米與厘米的關系,那么你想知道1分米與1米的關系嗎?(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解決的'方法)

      方法一:拿出已準備的1米長的繩子,兩人合作,一個用尺子量,每量一分米,另一個同學就在紙條上做一個記號,觀察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

      方法二:因為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因此1米=10分米。

      (板書:1米=10分米)

      (三)運用分米

      1、填空,在[ ]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在()里填上合適的數字。

      床長2[ ],也就是( )[ ] 。

      一支鉛筆長2[ ]4[ ],也就是()厘米。

      青蛙平均一次能跳35[ ],兩次能跳()分米。

      2、找朋友

      一把米尺的長是1分米

      一把米尺的長是10米

      一把米尺的長是100厘米

      3、在〇里填上<、>或=

      20厘米〇3分米1米〇99厘米

      80厘米〇8分米1分米〇90毫米

      4、丁丁寫了一篇數學日記,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寫得怎樣。

      20xx年9月20日(星期四)天氣:晴

      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了衛生間,拿起1厘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上學路上我看見有一棵高2厘米的樹被風刮斷了,連忙找來了一根長1厘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趕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里翻出1毫米長的鋼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地做起筆記。

      請學生各抒己見,把認為不正確的地方改正過來。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毫米的認識三年級數學教案 5

      第一課時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

      教學內容

      教材第2—3頁的內容及練習一第1至第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言

      二、估測數學書的長、寬、厚的長度。

      師:請同學們觀察數學書的長、寬、厚,并估一估大約有多長,然后把估測的結果填入下表?

      估計實際測量

      數學書的長

      數學書的寬

      數學書的厚

      生1:數學書的長大約是21厘米、寬大約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為1厘米大約有一個指甲長那么長,數學書的長大約就有21個指甲長那么長,數學書的寬有14個指甲長那么長,數學書的.厚有1個指甲長那么厚。

      ……

      三、學生動手測量實際長度

      1、讓學生用學具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

      2、讓學生先在小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課題:

      板出:毫米的認識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尺度上的1毫米有幾長。

      2、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發現了什么?

      3、舉例子說說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長度是1毫米。

      六、認識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讓學生看尺子,數一數1厘米長度有幾個小格,然后匯報1厘米里面有10個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鞏固發展

      1、完成數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己周圍物品,并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八、全課。

      毫米的認識三年級數學教案 6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26頁28頁的例題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實際長度;知道分米、毫米與米、厘米的關系;會用分米、毫米作單位測量或描述物體的長度。

      2、學會根據物體的長度特點或解決問題的需要,合理選擇長度單位,并進行相應的測量和交流,發展實踐能力和空間觀念。

      3、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及進行相應的測量。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實際長度的表象。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細心觀察。

      教學具準備:

      1分米長和1毫米厚的物品若干件;生準備學生尺及米尺

      教學流程:

      一、激趣入課

      (1)故事導入

      (2)提示課題:分米和毫米的認識

      二、教學新知

      (一)教學分米的認識

      1、談話引入

      講解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

      2、看一看

      ①在直尺上看一看1分米有多長

      ②得出:1分米=10厘米

      3、畫一畫

      ①畫出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

      ②同桌互相檢測

      4、說一說: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

      5、教學1米=10分米

      (二)教學毫米的認識

      1、測量引入

      ①測量數學課本的'厚度

      ②引入毫米,認識1毫米的長度

      2、教學1厘米=10毫米

      3、說一說:生活中厚度為1毫米的物體

      4、提問:你知道哪些東西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嗎?

      三、鞏固應用

      完成想想做做15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毫米的認識三年級數學教案 7

      教學目標:

      1、通過估計、測量、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知道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明晰測量的步驟與方法。

      3、使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會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結合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會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難點:

      體念1毫米的實際長度,形成直觀表象。

      教學準備:

      1分硬幣、各種卡、學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境圖,光盤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我們以前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2、你能用身體中的尺表示嗎?

      3、他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二、毫米的產生

      1、估一估

      師:【課件1、出示課本書圖】請同學們拿出數學書估一估我們數學書的長、寬、厚大約是多少厘米?

      生:自由發言

      師:誰來說說你估計的是多少?

      生:......

      師: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生:用尺子量。

      2、量一量

      師:現在請同學們拿出尺子在小組內進行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分別是多少厘米?把測量的結果記錄在卡紙上。

      生:測量并匯報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們哪一組測量的結果。

      生:數學書的寬不到18厘米,厚不到1厘米或6毫米等

      師:數學書的寬和厚度能不能用整厘米數表示呢?

      生:不能

      師:歸納,當我們在測量數學書的寬或厚度不是整厘米時,要想量的更精確些,我們通常用毫米作單位【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三、合作探究,認識毫米

      1、初步認識1毫米

      (1)直尺直觀演示

      師:毫米可以用字母mm來表示。關于毫米,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

      師:你認為1毫米有多長?能用手比劃一下嗎?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究竟有多長嗎?【課件】

      生:同桌兩人互相指出尺子上1毫米有多長。(尺子中的1小格也就是1厘米中)

      師:那也就是說尺子上任意一小格的長度都是1毫米,3小格呢?,5小格呢?1毫米到底有多長,你能用手比劃下,看看有什么感受。【課件顯示】

      (2)動手實踐

      師:不好比劃吧?我來教給大家一個好辦法。拿出尺子,用手捏住,然后捏尺子的兩個手指保持不動,把卡尺子抽出來。這時,我們兩指間的這道縫大約就是1毫米。

      生:學生體念

      (3)生活中的'1毫米

      師:孩子們,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1分的硬幣、直尺、公交卡的厚度等。)

      師:那也就是說在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厚度一般用“毫米”作單位比較合適呢?(很短的或很薄的)

      師: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用毫米作單位的物品?【課件生活中用毫米作單位】

      2、探究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

      (1)數一數

      師:我們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這樣的幾毫米呢?請在自己的尺上選擇任意的1厘米數一數。先自己數,然后指給同桌看。

      師:有發現了嗎?(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從數字幾數到幾的?大家數出來的結果怎樣?(再指一兩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老師也來選1厘米,咱們一起數好嗎?【課件顯示】

      師:那也就是說(1厘米正好=10毫米【師板書:1厘米=10毫米】(齊讀一遍)

      師:那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生:2厘米=20毫米,3厘米=30毫米

      師:那1厘米6毫米=()毫米呢?

      生:16毫米

      師:你能在直尺上找出長16毫米嗎?

      (2)量一量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你能用毫米的知識解決問題嗎?(能)請同學們打開書的22頁拿出尺子量一量的第1、2題的線段各有多長。

      四、課堂練習

      師:我們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有米、厘米、毫米,你能用這些長度單位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能)那好,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一枝鉛筆的長約18( ) (5)一枝粉筆長75( )

      (2)一分硬幣的厚度約1( ) (6)小芳家到學校距離為200( )

      (3)教室的長約8( ) (7)一把鑰匙的長45( )

      (4)玲玲的身高為125( ) (8)練習本的厚約3( )

      2、判斷,請在對的后面打“√”,錯的后面打“×”。

      床長2厘米()

      牙刷長約13毫米()

      小樹高3分米()

      老師的講桌高9分米()

      小明的身高130cm()

      橡皮的長約30厘米()

      3、量一量完成練習五的第2題

      4、拓展《小馬虎的日記》

      20xx年xx月xx日星期五天氣:晴

      早上,我們坐在長約8毫米的教室里,等著老師來上課、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毫米的認識”,老師來了后發給每個人1枚厚度約是1厘米的1分硬幣、我估計了一下老師手里拿的粉筆的長度約為7米5毫米,我手里剛開始用的鉛筆長度約為15毫米,我估計鉛筆盒的高度大約為20厘米、老師讓我們量一量橡皮的長度,約為8毫米、

      五、課堂小結

      時間過得很快,一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在這節課中你有什么收獲?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認識了幾個長度單位?你能給他們排排隊嗎?米--厘米--毫米。(板書)米不是最大的長度單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還可到書中或網上查查看。

      六、板書設計

      毫米的認識

      米厘米毫米

      1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毫米的認識三年級數學教案 8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21至24頁

      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對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本單元中, 、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 ,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這些長度單位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后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分析教材的編排意圖

      1、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提供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

      2、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長度單位,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3、重視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教學重點:

      體驗 1 毫米、1 分米的實際長度,形成正確表象

      教學難點:

      1、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2、能夠根據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和計算。

      策略方法:

      通過學生觀察、討論、實際操作等突破重點,通過學生小組交流、匯報、動手操作,計算等突破難點。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與厘米,已經了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測量問題,學生經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歷,在教學時,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他們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測量,要注意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相結合,動手操作與認真思考相結合,在測量中,學生可能對毫米的測量更難掌握一些,可讓學生多操作,單位換算和計算也要加強。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測量,使學生明確毫米、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 1毫米、1 分米的長度單位。

      2、通過觀察,使學生知道毫米與厘米、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學生學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培養學生估測的意識,提高學生估測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復習舊知。

      (1)師生一起回憶,曾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 。

      (2)請同學們以厘米為單位,分別測量曲別針、鉛筆的長度。

      (3)集體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測量的。

      2、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根據掌握的知識,估計一下我們的數學書的.長、寬、厚各是多少?老師板書學生估計的結果。 提出問題: “究竟數學書的長、寬、厚各是多少?誰估計的結果更接近準確數據呢?”請同學分成小組對數學書的長、寬、厚進行實際測量。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

      (1)分組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和厚。

      (2)組織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對測量結果進行交流。

      數學書長:不到 21 厘米,差 2 個小格。 寬:不到 15 厘米,差 2 個小格。 厚:不到 1 厘米,只有 6 個小格。

      提出問題:要想精確地表示出測量結果,而測量的長度又不足整厘米時怎么辦呢?

      引出毫米:當測量結果不是整厘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間的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 1 毫米。 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2、學習 1 厘米10 毫米。

      請同學們拿出直尺,從直尺上選定 1 厘米的長度,數數在 1 厘米的長度里有幾個小格。每個小格的長度有什么特點?(長度相等) 通過觀察和數格從中得出,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就是 1 個小格,長是 1 毫米。1 厘米10 毫米。

      老師板書:1 厘米10 毫米

      3、深刻感悟 1 毫米的長度,形成直觀現象。

      (1)說一說,在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寬或厚約是 1 毫米?然后動手量一量看你說的對不對。 (硬幣、超市會員卡、鑰匙等)

      (2)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為單位計算的?

      (3)說一說,數學書的長、寬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學生尺的厚度是幾毫米?然后同桌同學合作驗證猜得對不對。

      三、鞏固練習

      1、第 3 頁做一做

      2、第 5 頁練習一第 1、2 題及第 3 題的前 2 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毫米的認識三年級數學教案 9

      教學內容:

      第52—54頁例1、例2、“想想做做”第1—4題和“你知道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比劃、舉例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通過測量長度提高測量操作能力,進一步積累測量物體、線段長度的經驗。

      3.使學生積極參加操作、估計、測量等活動,主動了解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

      教學難點: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每人一條1分米長的紙條,1分硬幣,磁卡,1厘米、米尺。

      教學構想:

      二年級上冊教學了厘米和米,學生初步具有了1厘米和1米的概念,能夠利用這兩個單位表示常見物體的長度,會用米尺或學生尺測量線段的長度。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些物體相當短,其長度達不到1厘米那么長;有些路程實在長,用米為單位計量其長度十分麻煩。這就需要比厘米更小或比米更大的長度單位。

      學生在認識分米時,必然會聯系厘米和米。所以說,沒有厘米和米的概念為基礎,不容易認識分米。在建立分米概念的同時,還能進一步體驗厘米和米。同樣,學生認識毫米要以厘米為基礎,建立毫米與厘米之間的聯系,既認識了毫米,也強化了厘米的概念。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重點在于知道1分米、1毫米的實際長度。學生感知長度,單憑介紹、講授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充分的操作活動中體會,才能獲得對分米和毫米的正確認識。

      教學過程:

      一、認識分米

      1、量一量

      提問:老師今天帶來一個漂亮的文具盒,怎樣可以知道這個文具盒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用尺量一量)

      師:文具盒長是20厘米,寬是10厘米。(邊說邊板書:10厘米)

      像這樣10厘米的長度我們還可以用另一個單位來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來表示(板書課題:分米,dm)10厘米就是1分米(板書: 1分米)20厘米呢?(2分米)

      師:這個文具盒的長和寬還可以這樣說:這個文具盒長大約2分米,寬大約1分米。

      2、感受1分米

      (1)提問:1分米有多長?直尺上就有答案。從哪到哪是1分米?(請學生上實物投影指出),里面有幾個1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學生齊讀。

      (2)你會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嗎?你準備怎樣畫?先和同桌說說,再畫在白紙上。請你幫同桌量一量,看看畫的線段是不是1分米。

      (3)體驗:

      ① 請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劃出1分米。

      ② 一人比劃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計得對不對。

      ③ 拿出彩紙條,估計一下1分米的長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斷,一起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準確。

      (4)師: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粉筆長……)

      3、米和分米的關系

      師:(出示米尺)(1)這有一把米尺,它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分米?為什么?拿出直尺,平放在桌上,一人看一人數。(板書:1米=10分米)學生齊讀。

      4、實踐操作:“想想做做”第3題

      先用身體尺估一估課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分米,再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有多少厘米,再說說接近幾分米。

      [評析:學生目測的數據與結果有差距,但通過目測再讓他們去實際測量,學生又一次感知長度,培養了估計能力。]

      二、認識毫米

      1、初步感受1毫米

      我們以前量過數學書的長邊和短邊,現在老師想請你幫個忙,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是多少。

      同學們有的說數學書的厚度大約是1厘米,有的說1厘米不到,老師還想知道得更準確,該怎么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個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接著板書課題:毫米)

      2、關于1毫米

      ① 直尺上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② 用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1厘米有多少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學生齊讀。

      ③ 在我們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量一量。(1分硬幣的厚度、電話卡或銀行卡的厚度、書上數出10張紙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3、體驗1毫米。

      提問:你能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大約有多長嗎?

      同桌互相比劃,用5角硬幣插進去量一量對不對。

      4、提問:你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單位嗎?(量小螞蟻的身長)

      三、小結

      師:到現在為止,我們一共學習了幾個長度單位?分別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分米、厘米、毫米)從大到小分別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過渡: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智慧屋,里面有很多難題等著我們去挑戰,有沒有信心?

      四、反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題。

      (1)說出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數的?想想怎樣看更方便。

      (2)第2題,量出下面圖形每條邊的長。

      學生獨立測量。

      匯報交流。提問:平行四邊形的哪兩條邊長度相等?

      (3)第3題。先估一估自己的課桌和凳子的高大約是幾分米,然后小組合作量一量課桌和凳子的高分別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幾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題。

      先估計,再測量,把數據記錄下來。

      3、在( )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鐵釘長2( )。

      (2)床長2( )。

      (3)大米寬2( )。

      (4)黃瓜長2( )。

      讓小朋友獨立選擇,在交流時先讓學生用手勢表示自己選擇的長度單位,然后在小組里交流為何選這樣的長度單位。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都是什么單位?它們之間的關系你知道嗎?讀一讀。

      六、課堂作業

      基礎練習:

      1、我們認識的長度單位有( )、( )、( )、( ),用字母表示分別是( )、( )、( )、( )。比毫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是( )。

      2、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分米

      ( )厘米=1分米 ( )厘米=1米 ( )分米=1米

      綜合練習:

      1、在( )里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一張電話卡厚1( ) 一根黃瓜長2( )

      一支粉筆長8( ) 一本數學書厚8( )

      一張課桌高7( ) 一幢大樓高20( )

      教室門高2( ) 一支鉛筆長約2( )

      拓展提升:

      一根小棒長1分米,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段長( )。

      毫米的認識三年級數學教案 10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2、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長度觀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重 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 。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難 點:怎樣正確使用毫米、分米測量物體的長度。

      關 鍵:采用直觀演示與動手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教 具:課件、米尺、學生尺 、線繩、各種小物體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師:每組的紙上都畫有一條小線段,你們能精確量出它的長度嗎?試試看!

      1、學生分組活動。

      2、匯報: 量不出小線段的長度。

      師:怎樣才能量出小線段的長度?

      生:要是知道一個小格是多長就能量出。

      師:你想 怎樣解決這個疑問?

      生:看書。

      師:請同學打開書60頁,自學例1。

      點評:有疑才有思,通過量線段這個小環節,教師故意為學生設置疑問,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每個學生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疑問,積極性非常高!

      二、合作探究,形成規律。

      師:誰能告訴老師一個小格是多長?

      生:一個小格長1毫米。

      師:你能具體說說是怎么規定的嗎?

      生: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是1毫米。

      師:我們一起看大屏幕:(教師自制課件動態演示)。

      師:這是一個放大的1厘米,咱們一起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小格?(一邊數,一邊動態演示)這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2個小格是幾毫米?5個小格是幾毫米?1厘米里面有幾個1毫米?那么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師:量一量,一分硬幣有多厚?

      生:1毫米。

      師: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以小組為單位,量一量你身邊的小物體的長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記錄,分工明確。

      學生分組活動。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匯報。

      師:當我們量的物體比較小或要求我們量的比較精確時要用毫米作單位,當要量比較長的物體時,就要用一個比毫米大的.多的長度單位,想知道它是什么嗎?打開書61頁,自學例2。

      ( 1)學生自學。

      (2)學生匯報:10厘米的長度就是1分米。

      師: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

      繼續以小組為單位,看看那些物體可以以分米作單位來量一量。

      (1)學生分組活動。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量出3分米長度的繩子給大家看。

      想一想,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那些長度單位?

      (大屏幕出示已學過的長度單位)

      師:觀察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幾?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出來嗎?這節課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師出題考考你好嗎?

      點評:在新授環節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實踐操作法,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機會,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比如以毫米、分米為單位量身邊物體的長度或厚度,既培養了學生合作精神,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并且充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親切感,學生積極性高,學習效果也很好。

      三、鞏固練習

      1、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1)蠟筆長6( )。 (2)跳繩長2( )。

      ( 3 )課桌高7( )。 (4)粉筆長75( )。

      (5)別針長34( )。 ( 6)小紅身高120( )。

      2、判斷

      (1)小名身高134米。( ) (2)一根繩長15分米。( )

      (3)一塊橡皮厚1米。( ) (4)10分米=1厘米。 ( )

      3、兒歌

      長度單位真不少,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有的長,有的短, 有的不長也不短。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一定要:牢牢記,靈活用。

      點評:在鞏固練習階段 ,采用了學生喜歡的一些形式,如:選擇、判斷、兒歌等,既檢驗了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寓樂。

    【毫米的認識三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教案-《毫米、分米的認識》08-16

    數學教案-毫米、分米的認識08-16

    數學教案-毫米和分米的認識08-16

    數學教案-《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08-16

    毫米,分米的認識08-16

    毫米、分米的認識08-16

    《毫米、分米的認識》08-16

    《毫米的認識》說課稿04-28

    三年級數學教案《毫米、分米的認識》05-1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看片 | 日本好好热aⅴ | 一本正道久久网综合久久88 | 亚洲日韩性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