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語文教案模板七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 認識“悠閑、松弛、尷尬、熟視無睹、彬彬有禮、翩翩起舞”等詞語。
2. 引導學生借助詞語學習課文內容,能在辨別與爭論中,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3. 學會抓住關鍵詞語品讀課文,領悟課文先概括后具體敘述的表達方法,積累優美的語言。
4.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 了解泰國大象的特點,感受泰國的獨特風情與文化,體會大象與人類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
二、教學重難點:
抓住與象共舞的畫面引導學生展開豐富想象,在比較與欣賞中感受人象共舞的和諧畫面,感受語言的魅力。
三、教學過程:
(一)神游泰國,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今天老師帶著大家神游另外一個國家(播放圖片)。
簡介:泰國富有“千佛之國、黃袍之國”的美譽。這里到處是金碧輝煌,尖角高聳的廟宇、佛塔,無處不有精致美觀的佛像,為泰國嫵媚動人的熱帶風情平添了許多神秘的氣息。今天,我們既不去欣賞泰國迷人的熱帶風情,也不去感受它佛教文化的神秘,而是跟隨作者趙麗宏去感受與象共舞的另一番情趣。(板書課題:強調“象”與“舞”的寫法)
設計意圖:播放異國風情,拉近了學生理解的時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泰國有真切、直觀、具體形象的感覺。并由“大象節”引入課題,為下文學習打下了感性理解的基礎。
(二)自主學習,制定目標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了解些什么?請為自己制定學習目標。
在學生支離破碎的目標制訂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梳理完成以下目標:
(讀:了解內容
想:情感表達方式
用:遷移運用)
設計意圖:學生經過五年的學習,已經完全習慣被老師牽著走,大膽放手讓他們自己制訂學習目標,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使他們逐步懂得自己學習的必要性。
(三)初讀課文,初次識象
1.自由讀課文,努力完成學習目標。自己試著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強調留下讀書的痕跡:興奮處疑難處、共鳴點)
2.和同桌簡單交流讀書感受。
3.檢查讀書效果:
自己感覺讀書效果如何?做個小測驗,把書合起來,想想自己記住了多少和“象”有關的四字詞語?
設計意圖:給予學生充足的自學時間,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靠自己去成功。詞語的檢測重在強調要學會“積累”——因為“學文如聚沙”。
4.思考詞語:(老師也搜集了一些詞語,請你讀一讀這些詞語都和誰有聯系?)
(1)不慌不忙悠閑沉著晶瑩溫和悠然而去
課文中這些詞語都是形容大象的',透過這些詞語你看到了一頭怎樣的大象?(溫和悠閑自在)用不慌不忙、悠閑自在的語氣讀這組詞
(2)沖鋒陷陣攻城守壘以一當十以一抵百
透過這組詞語你又看到了怎樣的大象?(勇猛)(讀出來)
(3)行禮謝幕彬彬有禮
透過這些詞語你對泰國的大象有了什么新的認識?(溫文爾雅的大象聰明乖巧的大象)
(4)翩翩起舞搖頭晃腦踮腳抬腿舞之蹈之
讀著這些詞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對泰國的大象有了什么新的認識?(聰明靈活的大象活潑可愛的大象)
設計意圖:詞語是有感情的,只有聯系課文透過詞語看到它背后傳達的情意才能感受文學的魅力。通過詞語教學巧妙地將課文內容進行梳理。
5.再讀詞語,用心感受:
教師有意把詞語串成每段的第一句話,并相機呈現:“熟視無睹、國寶、聰明而有靈氣、跳舞”等詞語。引導學生在傾聽中發現:每段的第一句話就是全段的中心句,把中心句串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6.小結:大家在第一環節教學中,自己讀書,了解了主要內容,老師作為你們的學習伙伴和大家一同學習,幫助大家學會了在讀書中摘記關鍵詞語,并且引導大家學會思考,學會運用。
再看這些詞語,你還會有什么發現?(初步感受“和諧”及象在泰國的特殊地位)
設計意圖:通過詞語教學巧妙地將課文內容進行梳理。滲透寫法,了解了全文的寫作特色。同時在一次次讀詞語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一步步有所發現,逐步化難為易,有效地保證了學習效率。
(四)抓住重點,讀中感悟
1.當象在我們心目中越來越神圣的時候,認真回顧全文,課文哪一段將這種美好境界進行了最精彩的描述?
2.自由讀第五段,有一個詞具有傳神的功力,找到它就可以感受“與象共舞的美好境界”。學生自學
設計意圖:一個巧妙的問題設計給予學生學習的具體導向,他們在讀書中辨別,在讀書中思考,再次感受詞語的魅力。
3.匯報交流。
①預設1:
翩翩起舞:引導學生聯系下句理解:
舞蹈的大象,沒有一點兒笨重的感覺,它們隨著音樂的節奏搖頭晃腦,踮腳抬腿,前后左右顫動著身子,長長的鼻子在空中揮舞。
請學生反復朗讀這段文字。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找到的詞語進行朗讀訓練,強調朗讀要努力做到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才能準確傳達出文字的感情。把具體的描寫還原成畫面能讓閱讀自有趣味,舞之蹈之的大象才能出現在我們面前。
②預設2:
感染:
在歡樂的音樂聲中,象群翩翩起舞,觀眾都擁到了寬闊的場地上,人群和象群混雜在一起舞之蹈之,熱烈的氣氛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引導學生思考“感染”的根源,在思考中想象“人群和象群混雜在一起舞之蹈之的熱烈氣氛”。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找到的詞語進行想象訓練。抓住看似普通的詞語大膽想象,引導學生感受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樂趣。同時巧妙地將口語表達與想象力訓練有機結合。
③預設3:
陶醉:
毫無疑問,它們和人一樣,陶醉在音樂之中了。
引導學生充分地闡述“陶醉”的理由,在講述中回顧全文,感受人象相處的和諧美好。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找到的詞語進行小結訓練。抓住詞語引導學生回顧全文,感受象在泰國的特殊地位才能感受象完全放心地與人類和諧共處的原因。
4.小結并指導朗讀這段話:
設計意圖:因為每一個詞語都是作者精心構思而成,每一個詞語都表達了人與象和諧共處的美好畫面。篩選詞語不是目標,在篩選中學會思考,學會運用才是目的。
(五)回扣全文,總結提升
1.人們尊重大象,大象信任人們,信賴往往可以創造美好的世界!這種彼此的信賴足以讓我們看到與象共舞的和諧畫面。(播放音樂——天籟之音)推薦閱讀趙麗宏的書——《異鄉的天籟》
設計意圖:課堂小世界,學習大舞臺!必須巧妙地將學生引到廣闊的學習空間,讓他們愛上閱讀,在讀書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
2.呈現一組組大自然和諧的畫面,升華主題——冰心老人說:“美的真諦應該是和諧。這種和諧體現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現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匯在環境中,就造就了環境的美。”
設計意圖:將與象共舞的和諧拓展到自然界,在一組組畫面的欣賞過程中既受到審美熏陶,也逐步理解了美的真諦——和諧!在學生心靈深處埋下一顆種子,一顆“和為貴”的種子。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課前透視
《丑小鴨》是根據安徒生作品改寫的一篇擬人體童話。文章以充滿情趣的語言,生動引人的情節,描寫了一只丑小鴨出生后,歷經種種磨難,最后發現自己是一只漂亮天鵝的非凡經歷。文中丑小鴨艱難曲折的經歷,以及它身處逆境,不懈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深深地打動著每一位讀者。
本文是學生熟悉的一個童話故事。內容淺顯,故事性強,情節引人入勝,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文中的字詞極富表現力,詞匯豐富。因此,教學中要抓住內容上的特點和學生喜歡故事,關注人物命運心理特征,強調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朗讀時間和吸收內化時間,以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升華。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時要正確地認識自己。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信息資料
1、生字詞語卡片、課件或插圖、天鵝圖片、音樂
2、了解安徒生的生平,收集安徒生的其他童話作品進行閱讀。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情境激趣:播放音樂,出示天鵝的圖片。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啟發學生談感受,啟發體會天鵝的美麗。教師相機引出課文內容: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安徒生的童話,它為我們講述了丑小鴨是如何變成天鵝的動人故事。
2、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愛聽故事嗎?每個動人的故事,都會有許多形象留在我們的記憶里,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可愛的小紅帽還有一只可愛的丑小鴨吧,這個故事你聽過嗎?(引導學生回憶故事,簡要敘述。)教師相機引出課題。
對話平臺
初讀
1、自讀課文,畫出不熟悉的字詞,利用工具書弄清楚是什么意思,想一想,怎么記住它。(學生自學、交流識字記字方法。)
2、游戲鞏固識字:如當小老師、猜謎語、摘果子等。
3、分段指讀課文,師生評議,正音。
(突出識字教學內容,豐富學生識字記字經驗,培養學生識字記字能力。)
熟讀
1、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思考:讀懂了什么?互相討論,交流讀書感受。
2、指讀課文,指導讀好長句子。結合課文理解重點詞語。
3、全班交流讀書感受,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內容,敘述順序等,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4、質疑問難: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師生交流,適當點撥。
(結合課文特點,強調自讀自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培養了學生閱讀能力。)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生字和詞語。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字型及結構特征。
2、生試寫灰、冰、鴨、鵝、討、厭、欺、負師生評價后再寫。強調重點筆畫的書寫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如:厭是廠字旁里是犬,不能少寫一點,注意寫好豎撇。鵝:我寫得小一些,鳥應稍微寫大一些。
3、師指導書寫蛋殼、翅膀。
4、生自由練習,同桌評議,優秀作業在全班展示。
(本課中需要會寫的生字較多,但是書寫的難度不大,因此采取了引導觀察,嘗試書寫的辦法,教師及時巡視指導,及時鼓勵,培養了學生的寫字能力。)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導入
1、讀寫生字詞語。同桌互相檢查修改,把寫錯或不會的字詞多寫幾遍。
2、分段指讀課文。
3、啟思:根據上節課的學習,你們還有什么問題沒有弄懂?教師要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和補充,然后確定研究的主要問題,進入新課的學習。
(在抓好讀寫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學生讀書質疑的能力,然后梳理問題,抓住關鍵主要問題,為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同時應該注意,學生提出的問題具有不確定性,教師應該因勢力導,以學生的問題為主,展開教學活動,防止教師包辦代替。)
讀議
1、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文,邊讀邊討論。(學生自學,分組合作,教師巡視)
抓住的問題,應該能夠起到貫穿全文的作用。如:丑小鴨應該離家出走嗎?因為小鴨流浪的足跡是是全篇課文行文的線索,從它離家的原因出發,既抓住了小鴨受到的歧視,也包括了小鴨流浪的經歷。因此這個問題起到了牽一發而全身的作用,教學活動可以結合這一問題充分展開。
2、小組討論,教師巡視,相機點撥。
(在結合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聯系課文內容,抓住重點語句,并結合生活的體驗交流自己的看法。防止學生只憑整體的感覺說空話,說套話。引導學生與文本實現真實的對話,讓學生在讀書與交流中,感悟課文內容,豐富情感體驗,進而與課文內容產生共鳴。)
3、學生匯報,指導朗讀,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感悟。
由于問題設計上出現的多元性,所以教師在組織學生匯報時,要注意對學生相機引導,深入領會文章內容。無論學生的觀點如何,教師都要引導學生結合相關段落的閱讀來說明問題,并進行適時地朗讀指導。
如:學生認為丑小鴨應該離家出走。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出相關段落讀書理解。(讀2、3、7自然段的有關句子。)說明自己的觀點:因為丑小鴨的丑陋、受歧視、孤獨。因為它是一只天鵝,不能和普通的小鴨。教師相機結合學生的理解,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相關的句子,體會文中表達的感情。同進可以追問:為什么鴨媽媽不討厭他?當發現自己是一只天鵝的時候,丑小鴨這時候會怎么想?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相關的語句。
如果學生認為丑小鴨不應該離家出走,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找出相關的段落朗讀感悟。(讀4、5、6自然節的相關語句。)交流討論的結果,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如:找出表現丑小鴨害怕羨慕幸運的語句,認真體會,有感情地練習朗讀。同時結合課文內容,教師可以引發學生思考:如果丑小鴨離家出走會怎樣?
拓展
1、通過閱讀,從丑小鴨和故事中其他人物的身上,你有哪些收獲?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采取對他們說一幾句話的形式,可以把自己對他們看法與同桌的同學進行交流。
2、從丑小鴨丑、苦、變的經歷中你獲得了哪些啟示?
3、課后編排課本劇。
4、課后閱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作品。
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孤單:單身無靠,感到寂寞。
譏笑:譏諷和嘲笑。
羨慕:看見別人有某種長處,好處或有利條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相關鏈接:
1、安徒生:(1805,4,2-1875,8,4)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優秀的童話大師,也是我最喜歡一位作家,其童話真正達到了同時適合六歲與六十歲人閱讀的境界。
安徒生,全名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出于于丹麥中部的小城奧登塞。他創作的文學各類很多,但以童話聞名于世界,一生共計寫下168篇童話。
自幼家貧,11歲父逝,生活更為困頓。安徒生從小觀察敏銳,想象力豐富,14歲時告別家鄉到哥本哈根,下定決心要當一個藝術家,卻面臨走投無路的困境。幸好有文藝界人士同情他的遭遇,提供學習的機會,安徒生此間閱讀大量名家如哥德、拜倫的作品,也學著創作詩篇與劇本。17歲發表作品《嘗試集》,24歲出版長篇幻想游記《阿馬格島漫游記》,第一版銷售一空,原本在饑餓中掙扎的安徒生從此脫離貧窮的陰影。
正是他,首次將童話從幼稚粗糙的民間傳說與故事,發展成為優美的,飽含作者內心情感的文學童話,為后世作家的創作留下經典范文。1954年國際兒童讀書聯盟第三次大會上設立以安徒生的名字命名的世界兒童文學大獎--國際安徒生獎,這個獎項至今仍是兒童文學界最高的榮譽。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展現在你們面前的是一幅駿馬圖,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組動畫,談談你們的感覺!感覺怎么樣? (學生登陸網頁,看到課件賽場主頁)
2、今天,我們來學一個關于賽馬的故事,這就是——田忌賽馬(師板書:田忌賽馬)
3、課前好多同學在預習的過程中搜集了資料,知道田忌是誰嗎?誰能簡單介紹一下田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田忌賽馬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同學們一起來進入——故事城,根據右上方小風鈴的提示,戴上耳機,自由讀課文。有趣的故事讀完了,故事中的生字新詞你都會讀了嗎?我們來闖闖關,去競技場看看吧!
三、細讀課文
(一)使學生了解課文大致背景 ,設置主要問題
1、輕輕松松闖過生字關,課文主要講了件什么事呢?
師總結:原來這個故事你讀懂了,我們通過你的介紹,認識了比賽的雙方----田忌、齊威王,和能使田忌反敗為勝重要的人物----孫臏。對嗎?
2、誰能簡單地介紹一下齊威王和孫臏嗎?想知道更多有關于他們的資料嗎?我們來進入——(3個人物介紹)
3、同學們想來當當齊威王和田忌嗎?四人小組合作來演示一下這兩次比賽的過程。點擊——(分屏、課文和游戲)
4、同學們,兩次比賽的結果一樣嗎?
5、馬還是原來的馬,為什么兩次比賽的結果卻不一樣了呢?(孫臏幫田忌出主意,調換了馬出場順序,用……。“調換順序”這個辦法是誰想的?)板書:孫臏出招
6、同學們理解的對,可“問題小博士”遇到困難了,咱們一起來幫幫他想吧?點擊問題小博士(出示問題:為什么孫臏能幫助田忌用弱馬戰勝強馬呢?超連接部分課文) 咱們四人小組合作交流,來幫小博士解決問題
(二)孫臏計策可行的條件
1、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一下交流結果?為什么孫臏能幫助田忌用弱馬戰勝強馬呢?
(孫臏看到齊威王的馬快不了多少,就想出方法,讓田忌調換馬的.順序輸一場贏兩場的方法戰勝了齊威王。)
2 、同學們再思考一下, 如果換別的順序行不行?(同學們可以以小組合作,點擊——(flash自由賽馬課件)討論演示一下
(三)孫臏計策形成的條件
1、那么,孫臏為什么能想出反敗為勝的方法呢?(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孫臏觀察的對嗎?你是從哪知道的?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先來讀讀課文(屏廣)
2、從這里我們知道,孫臏的確是一個仔細觀察、認真分析的人。那齊威王和田忌怎么就想不出這么好的方法呢?
3、我們來進入賽馬世界中的個性天空,看看第一次比賽后,齊威王和田忌各有哪些表現?把描寫齊威王和田忌的詞語分別填到相應的位置。
4、誰來說說描寫齊威王的詞語:得意洋洋、夸耀、譏諷、輕蔑。 誰再來說說描寫田忌的詞語:垂頭喪氣、掃興。
(四)指導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1、有感情朗讀:
的確,人物的表現體現了人物的思想。那大家想想怎樣用朗讀來表現他們的思想呢?我們來進入超級模仿秀(課件要求:小組合作,選一句你體會最深的,好好練練,讀出演出人物的個性來。)
(1)田忌覺得很掃興,垂頭喪氣地準備離開會場。
(2)齊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馬,看見田忌和孫臏過來了,便譏諷田忌:“怎么,難道你還不服氣?”
(3)齊威王輕蔑地說:“那就快來吧!”)誰愿意來讀讀?師指導
2、、深入思考:現在大家知道了嗎?有這些表現的齊威王和田忌為什么想不出這么好的方法呢?
師小結:齊威王第一次比賽勝了,太驕傲了,根本不把田忌的馬放在眼里,而田忌呢,敗了以后就垂頭喪氣,失去信心。所以他們不可能像孫臏那樣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想出調換順序的好方法。
3、讓我們再來看看給我們帶來這個智慧故事的三位人物,(屏廣人物畫像)假如第二次比賽結束后,在路上,你們碰到了他們,會對他們說點什么
(五 )小結
1、同學們,在這個智慧故事里,我們明白了這么多道理。為了獎勵大家,老師搜集了許多相關的小故事,我們一起來讀讀它們吧!同學們課上我們就閱讀到這兒,先到興趣園里看看吧,課下同學們可以繼續登陸到這個網站,來讀你們感興趣的小故事。
2、課后,我們也可以去讀讀《孫臏兵法》這部書,查閱更多的資料,老師也希望大家將搜集到的資料提交到網站上,和同學們共同分享。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經過一個星期的準備,我校以各班為單位,舉行了讀書匯報會的展示活動。雖然正是初冬,陣陣寒氣襲人,但是我們全校師生的心卻是暖融融的,因為閱讀給我們帶來了陽光,帶來了溫暖。
讀書匯報會令人耳目一新,各班同學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設計了《讀好書好讀書》、《浸潤書海品味書香》、《走進童話世界》、《》、《》等活動主題,全校師生沉浸在濃濃的書香氛圍當中。匯報的內容也異彩紛呈,有:好書推薦、詩詞朗誦、經典誦讀、童話劇表演、美文欣賞等。雖然學生的聲音還顯得很稚嫩,但從他們身上顯現出更多的是無盡的創造力和生命的活力。這也正體現了我們開展讀書活動的本真和宗旨——即促進學生的發展。另外,活動中學生的精神風貌也有了明顯變化,學生自信心增強,語言表現力、朗讀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讀書匯報活動的開展,促進了良好班風的形成。學生在濃濃的`書香中感受集體的溫暖,感受在集體中的自我成長和進步。這是一種潤物無聲的教育,這種做法值得提倡。我們要通過活動樹立為班級而榮、為學校而榮、為祖國而榮的集體榮譽感。
整個展示活動,學生的情緒飽滿,大家都在拽著陽光飛!在他這們身上,我們感受到了孩童的本真,讀書的快樂。孩子們讀書吧,讀書能讓我們的童年熠熠生輝,讀書能把你帶進一個美好的童話世界,讓我們的童年因讀書而快樂。
孩子們以愛為主題的課外語段展示令我們感動,因為他們有一顆善良的心靈,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愛就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與我們同呼吸,共命運!這種感受因讀書而更加深刻和美好。
讀書匯報活動幾乎都是由班級學生自主策劃、編排的,彰顯了學生的非凡能力,這與他們平時的讀書是密不可分的,讀書增長了他們的智慧,更培養了他們的能力感謝孩子們精彩的展示,再次謝謝可愛的孩子們,謝謝班主任老師。
與書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質量,有生機;書香飄溢的校園,一定有內涵,有發展。讀書活動激發了大家的讀書熱情,但良好的閱讀習慣還需要大家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養成。“把讀書進行到底”是我校讀書活動不變的誓言!我們要把讀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需要,如同飲食、空氣,有則快意,無則失落。雖說讀書匯報會即將落下帷幕,但我相信“愛讀書,會讀書”這顆種子一定會在老師、同學們的心中生根、發芽,直至開出嬌艷的花朵。在烏丹實驗小學形成人人讀書的良好風氣,促進我校校風的進一步轉變,不斷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讀課文。
2、體會作者喜歡桂花、搖桂花的樂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3、在體悟文章情感的基礎上創作小詩,練習寫作。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小詩創作。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小詩創作作業紙每人一份
一、談話導入。
(課前欣賞桂花圖片,吟誦描寫桂花詩詞)
1、剛才讀了那么多的描寫桂花的古詩,真讓人回味無窮,這節課呢,讓我們繼續走進著名作家琦君筆下的《桂花雨》。
2、作者小時候,最喜歡桂花。喜歡桂花的什么呢?(板書:桂花香、搖花樂)
3、是呀,作者喜歡桂花是因為桂花迷人的香味兒,它不與繁華斗艷,更是因為那樂趣無窮的“搖花樂”和陣陣令人情牽夢繞的桂花雨。 “搖花樂”樂在哪里呢?當陣陣桂花雨紛紛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象呢?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去搖桂花,同作者一起享受那落英繽紛帶給我們的快樂吧。
二、感受“搖花樂”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想想從哪兒感受到作者那么地喜歡搖桂花,從中獲得了無窮的快樂。用波浪線畫出體現“搖花樂”的句子。對于那些你感受較深的詞語也可以圈圈點點,適當做些批注。
2、討論交流(課件出示幾個句子)
(1)“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嘛!”
討論點:
a、“老是”“纏”這兩個詞可以看出作者是那么喜歡搖桂花,盼著搖桂花。
b、注意這句話后面的感嘆號,體會作者心情的急切。
c、指導朗讀,讀出這種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
(2)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
a、把握幾個動詞“幫著”“鋪”“抱”“使勁地搖”
b、由這幾個動詞你眼前出現了一個怎樣的小姑娘呢?(說說表情和動作)
c、指導朗讀,讀出這種快樂、忙碌的景象讀出來,讀出那種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畫面。
(3)桂花紛紛落下,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a、此時桂花落在你的頭上、脖子里、身上,是怎樣的情景呢?你又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讓我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音樂起)
b、學生漫談各自的想象的情景與感受。
c、指導朗讀。
(a)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喊?
(b)現在我們大家就這樣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現場作詩:搖啊搖搖落點點的金黃伸出手 接一片濃濃的香)
過渡:這是一場期盼已久的桂花雨,作者怎么能不興奮快樂呢。感受著這份快樂的難道只是作者一個人嗎?還有誰,也從中感受到了快樂呢?(父母)
(4)指名讀(出示課件,點擊“洗凈、撮”出現紅色)
母親——洗凈雙手,撮一點桂花放在水晶盤中,父親則——點上檀香,爐煙裊裊,兩種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親詩興發了,即時口占一絕 “細細香風淡淡煙,竟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
a、寫母親動作的詞“洗凈”“撮”說明什么
b、你從父親的詩中讀出了什么呢?(課件單獨出現父親的詩)
c、搖桂花,搖出香,搖出樂,搖的花雨繽紛,搖的好夢連連。
過渡:搖桂花給我和我的家人帶來了無窮的快樂,還有什么人也樂在其中呢? (5)指名讀第4自然段,
a、 課件出示: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俗話說,好花不常開,再好的花兒都有謝的時候,為什么這里的桂花全年都香呢?看來不僅僅是指桂花本身的`香了,那是什么的香呢?
引讀:原來勤勞能干的家鄉人在搖落桂花以后,全家動員,先
然后 ,再 。桂花曬干了就 。收藏好的桂花可以 ,可以 ,過年時還可以 。
b、說到這兒啊,老師又有了幾句詩,你們想不想試試?
創意填空:
搖啊搖 搖啊搖
搖出 搖出
喝一口 嘗一口
三、體悟“思鄉情”
作者十二歲時就和母親離開了老家,也離開了這給他帶來童年快樂的桂花樹,每次作者從外地回家時,總要給愛桂花的母親捧上一大袋……
1.[出示課件]可是母親常常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
a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嗎?
b那么為什么就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呢?(學生回答,相機板書:思鄉情)
C、故鄉的桂花雨,是母親珍愛的。現在讓我們假設作者在外地打電話給母親,他在電話里說:
(1)這里的水真甜,母親會說——
(2)這里的人真好,母親會說——
(3)十多年后,作者來到了國外定居,她說:“國外的生活真好呀!”,母親一定會說——
2、古詩詞交流
a、再甜不如家鄉水,再濃不如家鄉情,再好不如家鄉人,再香不如家鄉桂啊!哎,正如杜甫詩中說的那樣露是——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你還知道其他的表達思鄉之情的詩詞嗎?
b、學生交流。
C、聽了你們的朗誦,我更能體會到母親那濃濃的思鄉情了。讓我們再來讀讀母親的話吧。
d、我想當母親想起家鄉的桂花樹,想起那勤勞純樸的家鄉人,一定會忍不住——熱淚盈眶。說到這兒,我也忍不住想做一首小詩了,你想不想試試呢?
3、母親對故鄉充滿了無限的懷念,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所以作者說——
(出示):“每到這時,我就會想起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桂花雨。”
想象一下,作者此時眼前會浮現出怎樣的情景,耳邊又會響起什么聲音呢?
試著作小詩:
搖啊搖
搖出
哦
的童年時光
搖啊搖
搖出
哦
的故鄉
四、評價結課。
今天我們跟著作者一同分享了芳香四溢的桂花雨,和他一起感受了童年的搖花樂,還因此作了一首不錯的小詩呢!(展示全詩)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一些普通的幾何圖形,不同的人看到它,會有不同的理解。由圖形你會想到什么呢?請你選擇其中一個或幾個,從你的視覺去感受它,描述它,或者把對幾個圖形的聯想組成一個小故事。
表達提示
⒈可以選擇一個也可以選擇幾個。
⒉把你想象的故事寫具體。
⒊可以模仿童話或寓言的寫法,寫出點啟示。
授課時間: 累計節數:
習作指導
一、選材指導:
表達要求選擇自己善長的角度,不要毫無意義的'亂想亂寫。
二、寫法指導:
不論寫什么都應該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特別是要好好寫一寫感受最深的地方,從這件事悟出一個什么道理、得到哪些啟示。同時要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三、先說一說,再動筆寫。
四、要充分運用生活積累,把所選的景物的獨特之處寫出來。
五、互評草稿,受到啟示。
六、修改草稿,再讀。
七、征求同學的修改意見后,抄在作文上。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2.學會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的意思。
3.認識“只要……就”,“如果……就……”這兩種句式。
4.能用自己的話將這兩則寓言講出來,并背誦其中的一則。
教學重點
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具準備 :實物展臺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2.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4.“寓言二則”的“則”是什么意思?(相當于“篇”)
5.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我們先學習寓言。看老師寫課題:亡羊補牢 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丟失。 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在展臺上出示圖片)
看圖思考:
(一)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二)自由讀1—4節,思考: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三)同桌互議。
(四)集體交流:
1、羊圈破了個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2)“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3)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4)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5)理清這小節三句話之間的聯系,試背。
(6)指名背。(指導方法)
2、 街坊勸告,他不聽。
(1)“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2)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3)引導評議,齊讀。
(4)可養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5)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6) 指名讀,評議。
(7) 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3、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1)指名讀第4節,評議。
(2)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系第一節,想一想。
(3)齊讀第4節。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4、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5、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6、討論交流:
(1)養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2)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3)養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4)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 如果…就……)
(6)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7)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8)“從此”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9)理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背誦第5節。
五、體會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學習生字,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4、認讀生字
(1)記憶生字字型,并講講字是怎樣記住的
(2)難字指導記憶書寫
街:把中間的“圭”去掉,就是“行”。人們經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鋪的.
窟窿:這是個凍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寫時注意第11筆是橫,不是點
第二課時
一、齊讀《亡羊補牢》。
二、故事導入 激發興趣
三、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纏”
2、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四、匯報交流,指導朗讀課文
1、檢查讀文和認讀生字
2、交流課文及不理解的問題。討論“南轅北轍”、“盤纏”
3、練習朗讀課文,講故事
4、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5、根據評議,再練習朗讀
6、練習講述故事。注意把任務語言講明白。
五、創設情景 練習口語交際
1、出示圖:棉隊哪個人走遠的影子,他的朋友會說什么?
2、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什么?
3、回到課始的故事:楚王會不會攻打趙國?為什么?
總結:
南轅北轍的故事現實中可能沒有,但是實際上,有多少人在做著這樣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選擇錯了方向,無論怎樣努力,也是達不到目標。
六、寫字練習
1、抄寫生字
2、難點提示:“纏”右半部不要寫成“厘”
3、抄寫詞語
寓言 窟窿 勸告 軟硬 狼群 法則 后悔 盤纏 叼走 街坊
第三課時
一、聽寫生字詞語
二、朗讀課文 并說一說每一則的寓意
三、拓展活動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組里講給同組的伙伴聽,選一個參加班級寓言故事大賽,評出故事大王獎三名
四、完成同步練習
板書設計:
想法 已經丟 后悔
亡羊補牢 做法 不補 趕快堵 (未為遲也)
結果 又少 再沒丟
跑的快
南轅北轍 車夫把勢好 到不了楚國
盤纏多
走的越遠
教學后記:
兩則寓言,在教學第一則寓言時,我注重教給學生學習語言的方法:讀通——讀懂寓意——聯系實際。在教學第二則寓言時,就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自學,老師只做適當的指導,讓學生談學習感受和收獲,然后質疑,學生學習印象更深刻.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匆匆》教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