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地理教案>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時間:2022-08-29 13:48:16 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錦五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錦五篇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一、 教案背景:本課教案是在預習課本并且在網上搜集了眾多資源,

      然后依據教學目標撰寫的。同時在上節課已經為學生播放了關于東南亞的視頻短片。

      二、 教學課題:東南亞第一節

      三、 教材分析:本節只是七年級地理下冊人教版第七章第二節內容

      的第一節課的教案。東南亞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這一區域的學習結果不但影響到學生對本區知識的掌握,還關系到學生今后區域地理的學習,因此在節課的學習中,不但要讓學生學到關于東南亞的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培養學生利用地圖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所以對本區域的學習不但涉及到知識的掌握,更關系到學習方法的養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較重要!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1.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范圍及包括的國家,掌

      握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東南亞氣候的一般特

      點。2.通過指導學生使用地圖,分析東南亞的重要地理位置,氣候特點,提高學生的讀圖和分析圖的能力并進一步培養學生

      分析和綜合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東南亞的范圍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東南亞氣候類型的分布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教學難點: 東南亞氣候類型的分布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教學用具 :多媒體計算機課件

      四、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提問法

      五、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觀看了東南亞的視頻短片,大家還記得短片中的內容分嗎?(請學生舉手回答)

      生:東南亞包括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馬六甲海峽、東南亞生產熱帶水果

      (教授新課):師:同學們回答的都很棒,那么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東南亞。 1、 十字路口的位置:

      師:用多媒體出示東南亞位置圖和東南亞政區圖。

      生:討論,找出東南亞在世界的'位置,并在圖上找到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并結合書上P28頁活動題找出東南亞主要的國家。

      師:出示馬六甲航線示意圖,引領學生理解東南亞“十字路口” 的重要地理位置。

      2、 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

      師:出示《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和《東南亞位置圖》

      生:結合教師給出的地圖說出東南亞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分布。

      (中南半島大部分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屬于熱帶季風氣候,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分屬于熱帶雨林氣候。)

      師:引領學生分析這樣的氣候會形成怎樣的農業,并通過讓學生回憶視頻內容,直接了解東南亞主要的農產品并強調這一地區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農產品種類。

      生:說出視頻中看到的農作物,并根據自己的常識判斷氣候與農業的關系,從而分析東南亞經濟的特征。

      (讓學生在自我分析的前提下,認識氣候和農業的關系,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并能用聯系的眼光看待地理事物)

      師:請大家根據圖7.22填表

      【課堂小結】: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多媒體出示知識體系,提醒學生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

      【知識反饋】

      (1)東南亞包括哪兩個部分( )

      A.菲律賓群島 B.中南半島 C.馬來半島D.馬來群島

      (2)東南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為它位于( )

      A.五海三洲之地 B.亞洲各國到達美洲的必經之地

      C.兩大洋、兩大洲的十字路口 D.歐洲各國石油輸入的咽喉之地

      (3)東南亞地區的氣候類型是( )

      A.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C.地中海氣候、熱帶雨林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4)一艘輪船正在泰國某港口裝船外運,裝船的貨物最可能是( )

      A.小麥 B.水稻 C.石油 D.煤

      【板書設計】

      第一節 東南亞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1、范圍及組成部分

      2、主要國家:

      3、重要的地理位置:馬六甲海峽

      (二)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

      1、東南

      東南亞地理教案

      亞主要的氣候類型的分布及特點

      2、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四、教學反思

      此教案是主要是為教學提供一個大概的知識框架,通過一定的材料和圖片引導學生分析、探究并證實上節課看到的視頻中的內容,得出結論。本節課還應該注意把學生身邊的事例引入,把地理學科與學生的日常認知水平緊密結合,讓學生感知地理學科的實際意義;同時也更要注意地理學科的人文性和學生學習方法的總結,力圖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之間的聯系。

      2.使學生認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關系。

      3.使學生掌握我國工業發達地帶和主要的工業地區、工業城市分布,初步學會分析工業基地的形成和發展的條件。

      4.使學生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特點。

      結構分析

      本節教材分為“工業與我們”“工業的空間分布”和“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三個標題內容。這三部分內容是前后聯系的,形成一個整體。教材內容貫穿的一條主線是:發展工業的重要性,我國工業的分布現狀,工業未來發展方向。

      教材第一個標題下,講述了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以鋼鐵工業和汽車工業為例,利用景觀圖片結合文字說明,形象地介紹了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和類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使學生對工業生產有一個概括的了解;其次,強調了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工業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第三,強調了工業與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們每天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工業品,享受工業帶給我們的幸福和快樂。并且,教材通過活動練習“觀察我們的家……”,使學生加深對工業生產過程的認識,培養學生聯系實際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通過第一個標題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要實現國強民富,必須大力發展工業生產,充分認識到發展工業的重要性。

      教材在第二個標題下,內容安排上采取了“由面到點”的呈現方法。首先是概括地介紹了我國工業的分布大勢,使學生對我國工業的空間分布現狀有一個總體了解。然后,在活動練習中,以“遼中南工業區”和“滬寧杭工業區”為例,分析其工業分布的類型及特點,分析影響工業的形成和分布的各自條件,從中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教材在第三個標題下,首先介紹了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和特點;第二,介紹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特點;第三,講述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地區發展差異和不同的產業開發重點。教材在最后安排了活動練習。通過活動練習內容可以使學生明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代表了我國工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內容點析

      1.教材在第一部分首先介紹了什么是工業,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和類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的相互聯系性。教材運用圖4.24直觀地進行了說明。處于工業生產過程的不同階段,將出現不同的工業部門和類型。例如開采礦產,采伐森林等,是“從自然界取得物質資源”的工業;冶煉鋼鐵,制造水泥等,是“對原材料進行加工”的工業;生產汽車,制造機器,是“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后再加工”的工業。工業生產過程中上一個生產階段的產品,是下一個生產階段的原料,體現了工業生產具有階段性、相互聯系性和計劃性的特點。

      2.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教材利用插圖表現了農業生產、城市建設、科學研究、國防現代化與工業的關系。通過幾個側面,使學生認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3.工業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每天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工業品,享受工業帶給我們的快樂和便利。教材在活動練習1中,設計了“仔細觀察我們的家……”的內容,讓學生由某一件家具找出人們生活與各工業部門的聯系,同時找出在工業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各工業部門的相互聯系。通過活動練習,可以使學生加深對工業生產的理解,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4.了解我國工業的分布大勢。我國的工業分布,有沿海、沿河、沿交通線分布的特點。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集中在沿海地區,包括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等。教材運用圖4.26(“我國工業的分布”)突出了上述重點內容。

      5.合理分布工業是工業建設中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需要綜合考慮。首先,要考慮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第二,要考慮發揮地區條件的優勢,揚長避短;第三,要考慮城鄉結合,帶動鄉鎮經濟的發展;第四,要考慮帶動老、少、邊、窮地區的經濟發展;第五,要考慮當地的工業基礎和勞動力構成;第六,要考慮國防安全等。教材在活動練習1中,以資源配置較好的遼中南工業區為例,提出了本地資源條件對工業分布的影響的問題;在活動練習2中,以資源配置不好的滬寧杭工業區為例,提出了如何發揮本區市場條件和交通運輸條件優勢的問題。通過這些練習,可以使學生掌握分析工業分布問題的方法。在活動練習3中,安排了由學生選取一些例子,分析交通運輸條件對工業分布的影響,這使學生又一次獲得鍛煉其分析能力的機會。在活動練習4中,涉及到工業的分布與鄉鎮企業發展的關系,這在我國當今西部大開發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6.關于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和特點。高新技術產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新興產業。現代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具有“高、精、尖”的特點,科技投入的含量很大,產品更新換代很快。

      7.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依附于大城市,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教材運用圖4.31(“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展示了我國沿海開發區、內陸和沿邊開發區的分布。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除青藏地區外,各省區多在條件較好的中心城市建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形成了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空間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

      8.關于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結構。沿海地區科技力量雄厚,經濟發達,形成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科技園區型高新技術產業;沿邊地區利用其地理優勢,依靠國家的開發政策,發展了以組裝、加工為主的貿易導向型產業;內地地區依靠資源優勢和工業基礎,形成了以有色冶金、機械制造、電子、航空航天等工業為主的與國防軍工有密切關系的產業。

      9.教材在最后的活動練習中,安排了材料閱讀內容。三則短文中,第一個短文介紹的是高新技術產業對上海這個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所起的作用;第二個短文介紹的是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對北京市的經濟發展所起到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第三個短文介紹的是國際互聯網這一快捷的信息傳遞方式,應用于工業企業的供、產、銷中,將會改變企業的傳統生產方式,帶來一場新的工業革命。三則短文共同明確了一點,即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我國工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教學建議

      【課時安排】

      建議本節安排2~3課時。

      【引入新課】

      1.引導學生觀察:①圖4.25“張夢的家”,②我們的教室,找出工業產品,并說出相關的工業部門,使學生認識到工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學習工業生產的興趣。

      2.播放有關工業生產過程的錄像,增加學生對工業生產過程的感性認識,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

      【工業與我們】

      1.關于工業生產過程的教學設計。

      引導學生讀圖4.24“什么是工業”,并分析得出工業生產的過程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從自然界取得物質資源階段,對原材料進行加工階段,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后再加工階段。然后,可以汽車的輪胎為例,“追根尋源”上個生產階段,即合成橡膠工業和石油工業。還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汽車工業和輪胎制造業相互的按比例發展關系。由上述內容可讓學生歸納出工業生產過程的階段性、相互聯系性和計劃性的特點。

      2.關于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的教學設計。

      引導學生閱讀農民、建筑師、科學家、軍人對工業重要性的評述,使學生認識到工業是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之一。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扮演多種角色,例如醫生、記者、電視節目主持人、售貨員等,從各自行業角度尋找與工業生產的聯系,體會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3.完成活動練習1、2兩題內容。

      由于電視機內部零件復雜,學生繪制生產聯系圖的難度較大,故只要求學生繪出燈具、餐桌、食品的生產聯系圖。在此基礎上,再找出分屬于重工業和輕工業的各個部門。

      【工業的空間分布】

      1.引導學生讀圖4.26“我國工業的.分布”,分析我國工業的分布大勢。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圖中找出:京廣線、京滬線、哈大線等鐵路沿線的工業城市;黃河、長江沿線的工業城市;沿海四個工業區的位置和范圍,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的工業區是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應作為重點內容。

      2.完成活動練習1內容。引導學生讀圖4.27“遼中南地區”,識別礦產符號,了解遼中南地區有哪些主要的資源;識別表示各種工業部門的圖例符號,了解遼中南地區的工業分布。教師可組織學生討論:①遼中南工業區資源條件對工業分布的影響;②遼中南工業區各工業部門的相互聯系。

      3.完成活動練習2、3內容。引導學生讀圖4.28“滬寧杭地區”,組織學生討論:①上海有哪些主要工業,對比遼中南地區的工業有什么不同?(上海的輕、重工業都很發達,遼中南的工業則以重工業為主)。②上海附近煤、鐵資源匱乏,從市場的角度,分析上海發展鋼鐵工業的原因。③讀圖分析滬寧杭地區有哪幾種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交通運輸條件對其工業分布的影響。

      4.完成活動練習4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鄉鎮企業蓬勃發展,使工業的分布和農業的分布緊密地結合起來。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有利于因地制宜地發展工業,促進農業的發展,縮小城鄉差別,增加農民收入,整體脫貧致富。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介紹鄉鎮企業的典型事例,例如江蘇的華西村、北京的韓村河等,然后組織學生討論。針對活動練習4內容,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的資料(報紙、雜志、因特網),組織學生課堂討論。

      【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1.教師引導學生讀圖4.30“高新技術產業結碩果”,幫助學生理解高新技術產業的內涵:高新技術產業是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新興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2.教師引導學生讀圖4.29“北京高新技術園區”,找出中關村科技園區的位置。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中關村科技園區或其他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錄像,引導學生分析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特點。

      3.教師引導學生讀圖4.31“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析得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分布特點: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除青海和西藏外,其他省區的中心城市都建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具有不同的產業開發重點。針對這一內容,教師可以舉出我國沿海、沿邊和內地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實例,向學生介紹。

      5.完成活動練習1、2、3內容。教師可讓學生閱讀三則短文,然后重點針對練習2內容,進行分組討論,最后班級交流。

    初中地理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四川經濟發展水平及其地區差異;了解四川旅游業的發展;了解四川省的交通發展。

      2.能力目標

      學會運用地圖、資料分析四川省經濟發展的優勢;培養學生對比、歸納和綜合分析等能力。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和終身學習地理知識的愿望。

      教學重點

      如何充分發揮當地優勢發展地方經濟。

      教學難點

      學會如何從社會經濟的角度描述一個地區。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 四川東西差異大,自然災害頻繁。特別是20xx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給四川帶來了重創,同時也給四川帶來了更大的機遇。四川人民在20xx年以14.5%的經濟增速向全國人民遞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四川人民是如何在經濟上迅速崛起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崛起的四川”。

      [教師活動]

      1.(板書)崛起的四種。

      2.用多媒體展示圖8.7、8.8、8.9、8.10、8.11.

      3.提問:說說自己家鄉有哪些特色的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學生活動] 回答:

      1.……

      2.……

      [教師活動]

      1.更正或補充。

      2.(板書)西部的經濟強省。

      3.家鄉人民把四川建設成了我國的西部地區工業總產值最大、工業門類齊全、優勢產品較多的省級行政單位。

      4.提問:家鄉人民發掘了哪些優勢條件來發展經濟?

      [學生活動] 回答:

      1.……

      2.……

      [教師活動]

      1.更正或補充。

      2.(板書)旅游天堂。

      3.(轉承)“天下山水之觀在蜀”。四川的旅游業,地震災后迅速復蘇。20xx年,四川人民將旅游業作為災后重建的優勢產業和先導產業,大力實施重振旅游工程,全省累計實現旅游總收入1472.48億元,同經增長34.8%.

      4.說說自己家鄉有哪些旅游景點?

      [學生活動] 回答:

      1.……

      2.……

      [教師活動]

      1.補充飲食文化及紅色旅游資源等。

      2.對旅游資源分類:

      自然旅游資源

      旅游資源

      人文旅游資源

      [學生活動] 將自己列舉的與老師補充的旅游資源分類。

      [教師活動] 作為學生,在旅游業發展中我們能做些什么?

      [學生活動] 完成P.105的活動。

      [教師活動]

      1.更正或補充。

      2.(轉承)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交通。由于受盆地地形的影響,昔日的四川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之說。但四川地處西南腹地的位置,使四川自古就是西南交通的要沖。在四川人民的努力下,如今的四川,早已天塹變通途,成為大西南的交通樞紐。

      [學生活動] 完成P.107的活動。

      [教師活動] 用多媒體展示四川的發展戰略,激發學生熱愛四川的情感和建設四川的責任感。

      [師生小結]

      板書設計

      西部的經濟強省

      自然旅游資源

      崛起的四川 旅游天堂

      人文旅游資源

      高速發展的現代化交通

    初中地理教案 篇4

      [課標要求]

      1、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并說明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2、運用地圖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臧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范圍。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在地圖上識記秦嶺—淮河線的位置

      2、根據已學的知識,說明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3、運用地圖指出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位置。

      4、培養學生利用地圖,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組內的討論探究,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通過必答和搶答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認識我國遼闊的美好河山,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 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教學方法] 利用多媒體的輔助工具,啟發引導學生利用地圖分析地理問題

      [學習方法] 討論法、讀圖分析法

      [教學準備] 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由《晏子使楚》這篇課文中的“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這句話提出為什么?從而引出秦嶺—淮河一線這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一、秦嶺—淮河的位置

      (一)認識秦嶺—淮河的位置設計了以下4個問題:

      1、 根據地圖請你說說秦嶺的走向?

      2、 淮河的流向是自 至 。

      3、 目前淮河的河水大部分經 注入東海。

      4、圖上填注秦嶺—淮河經過的省級行政區

      5、判斷下列,位于秦嶺—淮河線以南的有哪些?

      A、湖北 B、山東 C、江西 D、山西 E、河北 F、浙江

      (第1、2題為讀圖基礎題;第3題為知識拓展題;第4、5題既復習了省級行政區的分布,又為進一步明確位置奠定基礎)

      (二)、介紹秦嶺和淮河

      1、 介紹秦嶺:學生看景觀圖并閱讀課文材料

      2、 介紹淮河:學生在閱讀材料后,完成下列問題

      A、 黃河奪淮入海是怎么回事? 黃河水改道淮河,流入海洋

      B、黃河奪淮入海后,淮河成為“害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黃河攜帶的泥沙,沉積在淮河的河道中,使淮河水流不暢

      二、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1、從復習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溫度帶的分布、我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干濕地區的分布、水資源的分布,加深對秦嶺—淮河線地理意義的理解。( 0℃、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800mm年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濕潤區的分界線。)

      2、課本P76活動

      3、課本P77活動

      1955年1月發生強寒潮時,秦嶺北側的西安最低氣溫為-20.6℃,秦嶺南側的安康最低氣溫為-7.6℃。請你解釋兩地氣溫差異的形成原因?(由于秦嶺的阻擋,冷空氣的影響,在秦嶺南側減弱。)

      4、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差異

      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差異 (競賽)

      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差異(拓展)

      綜上所述: 秦嶺與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課本P77)

      三、四大地理區域 (課本P78活動)

      看一看下列山脈是哪些地區的分界線。并用線連接起來。

      陰山 第二階梯與第三級階梯

      太行山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

      秦嶺 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

      課本P79活動根據課本閱讀材料,用直線將下列地理事物合理地連接起來。

      沙漠廣布

      東南半壁 農耕為主

      牧業為主

      西北半壁 人口眾多

      四、課堂小結及課后反思:

    初中地理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知道自然資源概念及其主要類型;

      2、了解可再生資源與非可再生資源的區別并能夠結合生活實際區別它們;

      3、理解可再生資源與非可再生資源的相對性;

      4、通過實例使學生了解土地資源的重要性和主要利用類型;

      5、通過分析世界土地資源分布圖,使學生了解世界土地資源的分布大勢,知道世界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概況;

      6、通過漫畫、資料等使學生了解土地利用和破壞的現狀,理解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劇減少等土地資源問題和保護土地資源的重要性,使學生理解保護土地資源的重要性及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意義。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土地資源”這部分內容主要講述了三個問題: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土地資源的分布大勢、土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土地資源的分類方法很多,教材選擇了與實際生活聯系較多的土地利用類型分類。

      土地資源的分布大勢,主要是通過讀圖讓學生了解世界耕地、林地和草地的主要分布區,通過提出問題引導思考,既復習了前面相關的地形、氣候和自然帶的知識,為以后學習打基礎,又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對于土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部分,教材首先說明了土地與人的密切關系,接著進一步通過一些數字說明由于人口增加對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帶來的問題,尤其是耕地減少、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污染等問題,并進一步通過閱讀資料“巴比倫的興廢”,提出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問題,供同學們思考。

      教法建議

      建議利用討論法和講授法,并通過一系列小步子的問題結合起來進行授課,既突出教師的主導性,又突出學生活動。

      對于"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的學習,可以采取下列步驟:

      1、提問思考:土地有什么用途?(學生思考回答)

      2、利用投影片顯示土地利用類型示意圖

      3、學生自己設計一塊土地利用圖,自己定圖例、比例尺、方向等

      4、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作為土地資源利用類型的./Article/Index。html>總結,又可以給學生成就感和提高興趣

      5、教師總結時可以出示一些景觀圖片,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對于"土地資源的分布大勢",首先是使學生明確,土地資源包括目前可以使用的和目

      前難以使用的各種土地,如沙漠戈壁等。對于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土地資源的分布,可以閱讀課本插圖、世界地形圖、自然帶分布圖,由于地圖上信息量多,所以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讀圖思維方向,培養學生讀圖分析問題的能力。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里?為什么?(耕地多分布在溫帶平原及大江大河流經的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土地肥沃,土層深厚,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由于河流經過,可以形成肥沃的沖積平原,并且有河流水灌溉,有利于農業發展。)

      2、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那幾個自然帶?(熱帶雨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

      3、世界上草原面積廣闊的地區主要分布在那兩個自然帶內?(溫帶草原帶、熱帶草原帶)

      對于"土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可以采用實例教學,通過一些數字、實例、漫畫、文章等表現土地對人類的重要性和人類對土地資源利用種不合理狀況:

      1、對于土地與人類的關系,可以利用景觀圖片展示出人類的生產生活離不開土地,必須都在土地上進行,同時土地提供人類生產生活必需的物質等。

      2、利用數字計算或通過課文的漫畫、景觀圖片、錄像等給學生直觀的感受,說明近些年來土地資源減少的狀況,引導學生分析土地資源的減少主要是由于人口的激增與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歸納出人類破壞土地資源的主要表現。

      3、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利用和保護土地資源?寫一篇文章或畫一幅漫畫,主要內容需體現人類對土地資源的破壞或保護的內容。

      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重點】土地資源的分類,利用保護

      【教學手段】

      掛圖:世界土地資源分布示意圖、世界地形圖、世界自然帶分布掛圖

      投影片:(1)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圖;(2)各種土地利用類型景觀圖片(復合片);(3)需要回答的問題;(4)土地資源破壞1———一組數字及文字資料;(5)土地資源破壞2————漫畫或圖片;

      【教學過程】

      (提問)我們講到的自然資源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可以再生的自然資源?(學生思考回答)

      (引導)今天我們研究一種可再生資源。人們都說,萬物土中生,所以我們就先學習土地資源。土地有什么用?(學生回答)

      (板書)一、土地資源的重要性

      (承轉)假如你們小組有一塊和學校差不多大小的土地,你們將如何利用它呢?請設計一塊土地利用圖,自己定圖例、比例尺、方向等畫出來。(學生分組活動)

      (板書)二、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

      (學生作品展示 投影片1)顯示學生設計的土地利用類型示意圖,學生講解。

      (教師講解,投影片2)根據土地資源利用情況,將其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公交占地等。

      (思考)沙漠、戈壁、石山、荒地等是土地資源嗎?(是土地資源,雖然目前難以使用,但隨著人類利用土地水平的提高將來可以利用)那么世界土地資源是如何分布的呢?

      (板書)三、土地資源的利用分布大勢

      (投影片3)讀掛圖(世界地形圖、自然帶分布圖)及教材P56"土地資源的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里?為什么?

      2、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那幾個自然帶?

      3、世界上草原面積廣闊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哪兩個自然帶內?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補充/Article/Index。html>總結)耕地多分布在溫帶平原及大江大河流經的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土地肥沃,土層深厚,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由于河流經過,可以形成肥沃的沖積平原,并且有河流水灌溉,有利于農業發展。目前大片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熱帶雨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世界上草原面積廣闊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溫帶草原帶、熱帶草原帶。

      (過渡)通過剛才學習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已經被人類利用,但是由于人類不合理的應用,造成許多問題。

      (板書)四、土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引導思考)讀下面的材料,分析世界土地資源遭受破壞的原因

      (投影片4,土地資源的破壞1)

      全世界耕地每年有5萬~7萬km2成為沙漠;1/4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風蝕、水蝕,每年流水沖走肥沃的土壤250億噸,沙漠吞沒的土地約600萬公頃;

      中國耕地退化7。7萬km2,占耕地總面積的40。1%,其中水土流失占34。26%,鹽堿化占8%,沙化耕地占1。93%,耕地退化導致低產貧困,甚至威脅到群眾的基本生活和生存條件,甚至成為"生態難民"。

      (投影片5,土地資源的破壞2)讀漫畫"新增人口住房要占一部分耕地"、"大難臨頭",漫畫說明什么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么辦?請結合前面的文字資料,大家進行討論。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教師小結)由于人口的急劇增加,與地球上有限的土地資源之間產生矛盾,造成一系列的環境問題:水土流失加重,沙漠面積擴大,耕地面積減少,土壤污染加重等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使我們必須要考慮的。請你寫一篇文章或畫一幅漫畫,以提醒人們對土地資源的現狀有足夠的重視或給人們發出警告,應該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資源。

      【設計思想】

      對于本章第一節來說,土地資源部分教學應該起到"示范"作用,從講解內容的選擇到講解方法與學習方法,都對以后幾章的學習具有指導和借鑒意義。初中地理教學必須考慮教學內容及與學生實際理解力之間的關系,所以許多內容的學習應該通過讀圖、分析文字或圖表資料、漫畫、景觀圖片、錄像、VCD等多給予學生感性認識,豐富其原有的表象,通過一定量的積累,再達到認識上的飛躍。

      對于土地資源的重要性,主要以學生活動為主。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的體驗,能夠了解一些,所以讓學生回答即可,根據學生回答內容引出土地資源的利用分類。但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更明確這一知識點,所以分組進行活動,自己設計某一塊土地的利用,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對學生作品的展示,給與學生成就感。教師總結時將各組提到的利用類型歸納后用投影打出來,同時輔以景觀圖片,增加學生的認識,這一點對城市的孩子尤其重要。

      對于土地資源分布大勢,主要以讀圖方法和能力的培養為主。利用世界土地資源分布圖,結合世界地形圖和世界自然帶分布圖,傳遞給學生的信息是:地理事物之間是互相聯系和影響的。并且培養學生利用多幅地圖綜合分析的意識和能力。通過讀圖,讓學生說出與人類關系密切的類型即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教師有意識的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同時還要通過讀圖讓學生明確土地資源的含義中還有目前不能或難以利用的土地部分。教師的歸納,使同學明確主要土地資源的分布與氣候、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的關系,為今后講解人類的活動提供基礎知識。

      對于土地資源的利用保護,主要在于學生了解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利用資料分析原因并能夠找出解決的方法。通過這些活動,增強土地資源有限與無限性的認識。最后認識到人類的發展不能夠以犧牲土地資源為代價。

      總之主要是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建立師生互動體系,教師引導思維方向,歸納整理思維的線索和知識的結構,學生在活動中通過交流發現展示,提高興趣,增加感性認識,培養思維品質。

    【初中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的教案06-11

    初中地理教案04-24

    初中地理教案06-07

    地理初中教案05-13

    初中地理教案11-07

    初中地理教案【精】12-09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11-08

    【精】初中地理教案12-26

    初中地理教案【薦】12-24

    關于初中地理教案11-2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本欧美大码aⅴ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 一本精品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AⅤ | 一本一级特黄大片中文字幕 | 在线观看欧美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