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八年級數學教案范文集錦7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數學教案 篇1
一、知識與技能
1.從現實情境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討論兩個變量之間的相依關系,加深對函數、函數概念的理解.
2.經歷抽象反比例函數概念的過程,領會反比例函數的意義,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對兩個變量之間相依關系的討論,培養學生的辨別唯物主義觀點.
2、經歷抽象反比例函數概念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數學化意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抽象反比例函數概念的過程,體會數學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2、通過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理解和領會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領悟反比例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活動1
問題:下列問題中,變量間的對應關系可用怎樣的函數關系式表示?這些函數有什么共同特點?
(1)京滬線鐵路全程為1463km,乘坐某次列車所用時間t(單位:h)隨該列車平均速度v(單位:km/h)的變化而變化;
(2)某住宅小區要種植一個面積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長為y隨寬x的變化;
(3)已知北京市的總面積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積S(單位:平方千米/人)隨全市人口n(單位:人)的變化而變化.
師生行為:
先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再進行全班性的問答或交流.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兩個變量間的關系為什么可以看著函數,了解所討論的函數的表達形式.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提問學生,師生互動.
在此活動中老師應重點關注學生:
①能否積極主動地合作交流.
②能否用語言說明兩個變量間的關系.
③能否了解所討論的函數表達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數概念的具體形象.
分析及解答:(1)
;(2)
;(3)
其中v是自變量,t是v的函數;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n是自變量,s是n的函數;
上面的'函數關系式,都具有
的形式,其中k是常數.
二、聯系生活,豐富聯想
活動2
下列問題中,變量間的對應關系可用這樣的函數式表示?
(1)一個游泳池的容積為20xxm3,注滿游泳池所用的時間隨注水速度u的變化而變化;
(2)某立方體的體積為1000cm3,立方體的高h隨底面積S的變化而變化;
(3)一個物體重100牛頓,物體對地面的壓力p隨物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S的變化而變化.
師生行為
學生先獨立思考,在進行全班交流.
教師操作課件,提出問題,關注學生思考的過程,在此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關注學生:
(1)能否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兩個變量的函數關系;
(2)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活動;
(3)能否比較深刻地領會函數、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分析及解答:(1)
;(2)
;(3)
概念:如果兩個變量x,y之間的關系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的自變量x不能為零.
活動3
做一做:
一個矩形的面積為20cm2, 相鄰的兩條邊長為xcm和ycm.那么變量y是變量x的函數嗎?是反比例函數嗎?為什么?
師生行為:
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再進行全班交流.教師提出問題,關注學生思考.此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關注:
①生能否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意義,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②學生能否順利抽象反比例函數的模型;
③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地合作、交流;
活動4
問題1:下列哪個等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數?
問題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數,當x=2時,y=6
(1)寫出y與x的函數關系式:
(2)求當x=4時,y的值.
師生行為: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查看學生完成的情況,并給予及時引導.在此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關注:
①學生能否領會反比例函數的意義,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②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活動.
分析及解答:
1、只有xy=123是反比例函數.
2、分析:因為y是x的反比例函數,所以
,再把x=2和y=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數k的值.
解:(1)設
,因為x=2時,y=6,所以有
解得k=12
因此
(2)把x=4代入
,得
三、鞏固提高
活動5
1、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數,并且當x=3時,y=8.
(1)寫出y與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
(2)求y=2時x的值.
2、y是x的反比例函數,下表給出了x與y的一些值:
(1)寫出這個反比例函數的表達式;
(2)根據函數表達式完成上表.
學生獨立練習,而后再與同桌交流,上講臺演示,教師要重點關注“學困生”.
四、課時小結
反比例函數概念形成的過程中,大家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背景知識,注意挖掘問題中變量的相依關系及變化規律,逐步加深理解.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從感性認識到理發認識一旦建立概念,即已擺脫其原型成為數學對象.反比例函數具有豐富的數學含義,通過舉例、說理、討論等活動,感知數學眼光,審視某些實際現象.
八年級數學教案 篇2
菱形
學習目標(學習重點):
1.經歷探索菱形的識別方法的過程,在活動中培養探究意識與合作交流的習慣;
2.運用菱形的識別方法進行有關推理.
補充例題:
例1. 如圖,在△ABC中,AD是△ABC的角平分線。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四邊形AEDF是菱形嗎?說明你的.理由.
例2.如圖,平行四邊形ABCD的對 角線AC的垂直平分線與邊AD、BC分別交于E、F.
四邊形AFCE是菱形嗎?說明理由.
例3.如圖 , ABCD是矩形紙片,翻折B、D,使BC、AD恰好落在AC上,設F、H分別是B、D落在AC上的兩點,E、G分別是折痕CE、AG與AB、CD的交點
(1)試說明四邊形AECG是平行四邊形;
(2)若AB=4cm,BC=3cm,求線段EF的長;
(3)當矩形兩邊AB、BC具備怎樣的關系時,四邊形AECG是菱形.
課后續助:
一、填空題
1.如果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加上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是矩形;加上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是菱形
2.如圖,D、E、F分別是△ABC的邊BC、CA、AB上的點,
且DE∥BA,DF∥ CA
(1)要使四邊形AFDE是菱形,則要增加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四邊形AFDE是矩形,則要增加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答題
1.如圖,在□ABCD中 ,若2,判斷□ABCD是矩形還是菱形?并說明理由。
2.如圖 ,平行四邊形A BCD的兩條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OA=4,OB=3,AB=5.
(1) AC,BD互相垂直嗎?為什么?
(2) 四邊形ABCD是菱形 嗎?
3.如圖,在□ABCD中,已知ADAB,ABC的平分線交AD于E,EF∥AB交BC于F,試問: 四 邊形ABFE是菱形嗎?請說明理由。
4.如圖,把一張矩形的紙ABCD沿對角線BD折疊,使點C落在點E處,BE與AD交于點F.
⑴求證:ABF≌
⑵若將折疊的圖形恢復原狀,點F與BC邊上的點M正好重合,連接DM,試判斷四邊形BMDF的形狀,并說明理由.
八年級數學教案 篇3
課題:一元二次方程實數根錯例剖析課
【教學目的】 精選學生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有關問題時出現的典型錯例加以剖析,幫助學生找出產生錯誤的原因和糾正錯誤的方法,使學生在解題時少犯錯誤,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深刻性。
【課前練習】
1、關于x的方程ax2+bx+c=0,當a_____時,方程為一元一次方程;當 a_____時,方程為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別式△=_______,當△_______時,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當△_______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當△________時,方程沒有實數根。
【典型例題】
例1 下列方程中兩實數根之和為2的方程是()
(A) x2+2x+3=0 (B) x2-2x+3=0 (c) x2-2x-3=0 (D) x2+2x+3=0
錯答: B
正解: C
錯因剖析:由根與系數的關系得x1+x2=2,極易誤選B,又考慮到方程有實數根,故由△可知,方程B無實數根,方程C合適。
例2 若關于x的方程x2+2(k+2)x+k2=0 兩個實數根之和大于-4,則k的取值范圍是( )
(A) k>-1 (B) k<0 (c) -1< k<0 (D) -1≤k<0
錯解 :B
正解:D
錯因剖析:漏掉了方程有實數根的前提是△≥0
例3(20xx廣西中考題) 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1-2k)x2-2 x-1=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根,求k的取值范圍。
錯解: 由△=(-2 )2-4(1-2k)(-1) =-4k+8>0得 k<2又∵k+1≥0∴k≥ -1。即 k的取值范圍是 -1≤k<2
錯因剖析:漏掉了二次項系數1-2k≠0這個前提。事實上,當1-2k=0即k= 時,原方程變為一次方程,不可能有兩個實根。
正解: -1≤k<2且k≠
例4 (20xx山東太原中考題) 已知x1,x2是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2+1=0的兩個實數根,當x12+x22=15時,求m的值。
錯解:由根與系數的關系得
x1+x2= -(2m+1), x1x2=m2+1,
∵x12+x22=(x1+x2)2-2 x1x2
=[-(2m+1)]2-2(m2+1)
=2 m2+4 m-1
又∵ x12+x22=15
∴ 2 m2+4 m-1=15
∴ m1 = -4 m2 = 2
錯因剖析:漏掉了一元二次方程有兩個實根的前提條件是判別式△≥0。因為當m = -4時,方程為x2-7x+17=0,此時△=(-7)2-4×17×1= -19<0,方程無實數根,不符合題意。
正解:m = 2
例5 若關于 x的方程(m2-1)x2-2 (m+2)x+1=0有實數根,求m的取值范圍。
錯解:△=[-2(m+2)]2-4(m2-1) =16 m+20
∵ △≥0
∴ 16 m+20≥0,
∴ m≥ -5/4
又 ∵ m2-1≠0,
∴ m≠±1
∴ m的取值范圍是m≠±1且m≥ -
錯因剖析:此題只說(m2-1)x2-2 (m+2)x+1=0是關于未知數x的方程,而未限定方程的次數,所以在解題時就必須考慮m2-1=0和m2-1≠0兩種情況。當m2-1=0時,即m=±1時,方程變為一元一次方程,仍有實數根。
正解:m的取值范圍是m≥-
例6 已知二次方程x2+3 x+a=0有整數根,a是非負數,求方程的整數根。
錯解:∵方程有整數根,
∴△=9-4a>0,則a<2.25
又∵a是非負數,∴a=1或a=2
令a=1,則x= -3± ,舍去;令a=2,則x1= -1、 x2= -2
∴方程的整數根是x1= -1, x2= -2
錯因剖析:概念模糊。非負整數應包括零和正整數。上面答案僅是一部分,當a=0時,還可以求出方程的另兩個整數根,x3=0, x4= -3
正解:方程的整數根是x1= -1, x2= -2 , x3=0, x4= -3
【練習】
練習1、(01濟南中考題)已知關于x的方程k2x2+(2k-1)x+1=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x1、x2。
(1)求k的取值范圍;
(2)是否存在實數k,使方程的兩實數根互為相反數?如果存在,求出k的值;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解:(1)根據題意,得△=(2k-1)2-4 k2>0 解得k<
∴當k< 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2)存在。
如果方程的兩實數根x1、x2互為相反數,則x1+ x2=- =0,得k= 。經檢驗k= 是方程- 的解。
∴當k= 時,方程的兩實數根x1、x2互為相反數。
讀了上面的解題過程,請判斷是否有錯誤?如果有,請指出錯誤之處,并直接寫出正確答案。
解:上面解法錯在如下兩個方面:
(1)漏掉k≠0,正確答案為:當k< 時且k≠0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2)k= 。不滿足△>0,正確答案為:不存在實數k,使方程的兩實數根互為相反數
練習2(02廣州市)當a取什么值時,關于未知數x的方程ax2+4x-1=0只有正實數根 ?
解:(1)當a=0時,方程為4x-1=0,∴x=
(2)當a≠0時,∵△=16+4a≥0 ∴a≥ -4
∴當a≥ -4且a≠0時,方程有實數根。
又因為方程只有正實數根,設為x1,x2,則:
x1+x2=- >0 ;
x1. x2=- >0 解得 :a<0
綜上所述,當a=0、a≥ -4、a<0時,即當-4≤a≤0時,原方程只有正實數根。
【小結】
以上數例,說明我們在求解有關二次方程的問題時,往往急于尋求結論而忽視了實數根的存在與“△”之間的關系。
1、運用根的判別式時,若二次項系數為字母,要注意字母不為零的條件。
2、運用根與系數關系時,△≥0是前提條件。
3、條件多面時(如例5、例6)考慮要周全。
【布置作業】
1、當m為何值時,關于x的方程x2+2(m-1)x+ m2-9=0有兩個正根?
2、已知,關于x的方程mx2-2(m+2)x+ m+5=0(m≠0)沒有實數根。
求證:關于x的方程
(m-5)x2-2(m+2)x + m=0一定有一個或兩個實數根。
考題匯編
1、(20xx年廣東省中考題)設x1、 x2是方程x2-5x+3=0的兩個根,不解方程,利用根與系數的關系,求(x1-x2)2的值。
2、(20xx年廣東省中考題)已知關于x的方程x2-2x+m-1=0
(1)若方程的一個根為1,求m的值。
(2)m=5時,原方程是否有實數根,如果有,求出它的實數根;如果沒有,請說明理由。
3、(20xx年廣東省中考題)已知關于x的方程x2+2(m-2)x+ m2=0有兩個實數根,且兩根的平方和比兩根的積大33,求m的值。
4、(20xx年廣東省中考題)已知x1、x2為方程x2+px+q=0的兩個根,且x1+x2=6,x12+x22=20,求p和q的值。
八年級數學教案 篇4
活動一、創設情境
引入:首先我們來看幾道練習題(幻燈片)
(復習:平行線及三角形全等的知識)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組圖片(幻燈片)
[學生活動]觀看后答問題:你看到了哪些圖形?
(各式各樣的圖案裝點著我們的生活,使我們這個世界變得如此美麗,那么,請你用兩個相同的300的'三角板,看能拼出哪些圖案?)
[學生活動]小組合作交流,拼出圖案的類型。
同學們所拼的圖形中,除了有我們學過的三角形,還有很多四邊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四邊形,探索四邊形的性質。(幻燈片出示課題)
活動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問題(1):為什么我們把(甲)圖叫平行四邊形,而(乙)圖不是平行四邊形呢?你怎么知道這些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拿一模型,幻燈片)
[學生活動]認真觀察、討論、思考、推理。
鼓勵學生交流,并是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學生交流,歸納: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并說明:平行四邊形不相鄰的兩個頂點連成的線段叫它的對角線。
平行四邊形用“”表示,如圖平行四邊形ABCD記作“ABCD”讀作:平行四邊形ABCD。(幻燈片出示揭示課題)
問題(2):由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我們知道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平行四邊形還有什么特征呢?
[學生活動]動手操作,小組演示交流。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探究。
小結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這里要弄清對角、對邊兩個名詞)
你能演示你的結論是如何得到的嗎?(學生演示)
你能證明嗎?(幻燈片出示證明題)
[學生活動]先分析思路尤其是輔助線,請學生上黑板證明。
自己完成性質2的證明。
活動三、運用新知
性質掌握了嗎?一起來看一道題目:
嘗試練習(幻燈片)例1
[學生活動]作嘗試性解答。
八年級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情意目標: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
能力目標:能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質解簡單的幾何計算、證明題;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
認知目標:了解梯形的概念及其分類;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等腰梯形性質的探索;
難點:梯形中輔助線的添加。
教學課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
教學方法:啟發法、
學習方法:討論法、合作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圖片,說出每輛汽車車窗形狀(投影)
2、板書課題:5梯形
3、練習:下列圖形中哪些圖形是梯形?(投影)
結梯形概念:只有4、總結梯形概念:一組對邊平行另以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
5、指出圖形中各部位的名稱:上底、下底、腰、高、對角線。(投影)
6、特殊梯形的分類:(投影)
(二)等腰梯形性質的探究
【探究性質一】
思考:在等腰梯形中,如果將一腰AB沿AD的方向平移到DE的位置,那么所得的△DEC是怎樣的三角形?(投影)
猜想:由此你能得到等腰梯形的內角有什么樣的性質?(學生操作、討論、作答)
如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求證:∠B=∠C
想一想:等腰梯形ABCD中,∠A與∠D是否相等?為什么?
等腰梯形性質:等腰梯形的同一條底邊上的`兩個內角相等。
【操練】
(1)如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B=60o,BC=10cm,AD=4cm,則腰AB=cm。(投影)
(2)如圖,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DE∥AC,交BC的延長線于點E,CA平分∠BCD,求證:∠B=2∠E.(投影)
【探究性質二】
如果連接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圖中有哪幾對全等三角形?哪些線段相等?(學生操作、討論、作答)
如上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C、BD相交于O,求證:AC=BD。(投影)
等腰梯形性質: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探究性質三】
問題一:延長等腰梯形的兩腰,哪些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為什么?對稱軸呢?(學生操作、作答)
問題二:等腰梯是否軸對稱圖形?為什么?對稱軸是什么?(重點討論)
等腰梯形性質:同以底上的兩個內角相等,對角線相等
(三)質疑反思、小結
讓學生回顧本課教學內容,并提出尚存問題;
學生小結,教師視具體情況給予提示:性質(從邊、角、對角線、對稱性等角度總結)、解題方法(化梯形問題為三角形及平行四邊形問題)、梯形中輔助線的添加方法。
八年級數學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熟練掌握簡單圖形的移動規律,能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能夠探索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
2、能力目標:①,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逐步探索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
②,對組合圖形要找到一個或者幾個“基本圖案”,并能通過對“基本圖案”的平移,復制所求的圖形;
3、情感目標:經歷對圖形進行觀察、分析、欣賞和動手操作、畫圖等過程,發展初步的審美能力,增強對圖形欣賞的意識。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圖形連續變化的特點;
難點:圖形的`劃分。
三、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八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磁性板,若干小正六邊形,“工”字的磚,組合圖形。
五、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探究新知:
(演示課件):教材上小狗的圖案。提問:(1)這個圖案有什么特點?(2)它可以通過什么“基本圖案”,經過怎樣的平移而形成?(3)在平移過程中,“基本圖案”的大小、形狀、位置是否發生了變化?
小組討論,派代表回答。(答案可以多種)
讓學生充分討論,歸納總結,老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并對每種答案都要肯定。
看磁性黑板,展示教材64頁圖3-9,提問:左圖是一個正六邊形,它經過怎樣的平移能得到右圖?誰到黑板做做看?
展示教材64頁3-10,提問:左圖是一種“工”字形磚,右圖是怎樣通過左圖得到的?
小組討論,派代表到臺上給大家講解。
氣氛要熱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掘他們的想象力。
(演示課件)教材65頁圖3-11,提問:這個圖可以看做是什么“基本圖案”通過平移得到的?
暢所欲言,互相補充。
課堂小結: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啟發學生在我們周圍尋找平移的例子。
課堂練習:
(演示課件)教材65頁“隨堂練習”。
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完成。
例子一定要和大家接觸緊密、典型。
答案不惟一,對于每種答案,教師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六、教學反思:
本節的內容并不是很復雜,借助多媒體進行直觀、形象,內容貼近生活,學生興致較高,課堂氣氛活躍,參與意識較強,學生一般都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美學思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八年級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和地位:
眾數、中位數是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的兩個統計特征量,是幫助學生學會用數據說話的基本概念。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是培養學生應用數學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最好素材。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眾數和中位數兩概念的形成過程及兩概念的運用。本節課的難點是對統計數據從多角度進行全面地分析。因為利用數據進行分析,對剛剛接觸統計的學生來說,他們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缺乏這方面的知識經驗,所以,我們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事例,利用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輔助,幫助學生突破這一知識難點。
教學目標分析:
認知目標:
(1)使學生認知眾數、中位數的意義;
(2)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中位數。
能力目標:
(1)讓學生接觸并解決一些社會生活中的問題,為學生創新學數學、用數學的情境,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2)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在問題分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情感目標:
(1)通過多媒體網絡課件,提供適當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合作學習中,學會交流,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
教學輔助:網絡教室、多媒體輔助網絡教學課件、BBS電子公告欄、學習資源庫
教法與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采用了討論發現法。即課堂上,教師(或學生)提出適當的問題,通過學生與學生(或教師)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討論,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發現概念的產生過程,體現“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的教學”。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來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而教師是通過對學生參與學習的啟發、調整、激勵來體現自己的主導作用。另外,在學生合作學習的同時,始終堅持對學生進行“學疑結合”、“學思結合”、“學用結合”的學法指導,這對學生的主體意識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都有積極的意義。
【八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12-14
八年級數學教案06-18
初中八年級數學教案11-03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15篇12-14
【熱門】八年級數學教案11-29
八年級數學教案【熱】11-29
八年級數學教案【薦】12-06
【熱】八年級數學教案12-07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09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教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