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地理教案>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時間:2022-08-23 04:12:23 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范文8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范文8篇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在地圖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圖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點,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運用圖文資料,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小組合作能力,樹立團隊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日本自然環境和人文經濟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求知欲,增強安全防震意識,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日本的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

      難點: 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學方法

      讀圖(資料)分析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準備

      地理填充圖冊、地圖冊、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講述時事政治,對于我國的釣魚的島問題一直爭執不休,大做文章的國家是哪個?并強調釣魚的島是我國的固有領土。這節課就讓我們拋開愛恨,用地理的視角充分認識這個復雜的國家。

      過渡:我們應從哪些方面認識日本呢?請大家打開課本快速瀏覽教材。

      (二)探究新知新課教學

      【提問】看看教材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日本的?引導學生歸結為自然環境和人文經濟兩個方面。這是認識一個國家的基本方向。

      【環節一】認識日本的自然環境。

      活動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圖和日本地形圖,設置任務讓學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陸位置和經緯度位置)、領土組成、地形特征。

      活動二:日本的位置和組成對自然環境會有什么影響呢?讓學生同桌之間相互配合完成內容根據地圖和其他資料概括日本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日本輪廓和城市分布特點以及原因。

      活動四:播放視頻和圖像資料了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習俗。繼續認識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環節二】認識日本的火山地震狀況。出示火山地震帶分布圖,讓學生思考:日本為什么多火山地震?

      提問2:是不是火山地震只會給人們帶來災難呢?引發學生思考。進一步引導學生看課本資料。

      【小組討論】1.探討火山地震的利弊: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5圖文資料分析總結火山地震的利弊。2.展示日本安全防震資料。日本是如何防震減災的?我國也是多地震的國家,我們應向日本學習哪些防震減災知識?

      (三)鞏固提高

      要求完成《地理填充圖冊》相關內容;看圖思考:日本的自然環境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四)小結作業

      通過提問的方式回顧本節課內容。并說明作業任務:自然環境決定了經濟文化的發展。日本的經濟狀況怎樣?請大家課下做一個調查。帶著以下問題你們家有哪些日本產品?商店里有哪些日本產品?與同類產品相比,在價格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想?全班分為四個小組歸類做個統計圖表。

      六、板書設計

      第七章 第一節:日本

      一、地理位置

      1.海陸位置——太平洋西北部 2. 大洲位置——亞洲東部

      二、地形特點

      1. 島國——四大島為主體

      2. 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海港

      3. 山地地形為主 ---多火山、地震 日本多火山的利與弊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對于剛剛從小學走上初中的學生來講,上好初中地理第一課對學生的來講就更為重要。是為學生從小學階段向中學階段轉換而設置的銜接課。通過給學生講解有趣的地理現象和人地關系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識,以增強學生對地理學科的重新認識,提高學生上好地理課的自覺性,使學生逐步養成熱愛地理科學、鉆研地理科學的良好風氣。

      以疑激趣

      教學片段一:(同步展示圖片)——

      教師問:西亞的沙特阿拉伯,人們把旅店的床位安排在屋頂上,大家說為什么呀?

      學生1:他們那地方很窮,修不起房子。

      學生2:不對,沙特阿拉伯很富裕,石油資源非常豐富,所以不可能是因為窮。

      學生3;老師,是不是因為那地方環境優美,住在屋頂可以盡情地欣賞周圍的風光,站的高,看的遠。

      學生4:不對,那晚上就不怕冷?也不怕下雨?

      老師:同學們,要想搞清楚原因,就的好好學習地理,學好了你的知識自然就豐富起來了,你就能解釋了這些奇怪的現象。

      學生們:老師,我們現在就很想知道沙特阿拉伯為什么把床位安排在屋頂上?

      老師:好吧,請同學們看地圖,沙特阿拉伯位于熱帶、-帶地區,終年氣溫很高;氣候干旱,很少下雨,可謂“滴水貴如油”,人們把床位安排在屋頂上,沒有被雨淋濕的后顧之憂,這是與當地氣候條件相適應的一種特殊的人文景觀。

      學生們:啊?原來如此呀!

      教學片段二:——

      老師問:來自非洲東部高原地區的運動員經常能取得好成績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1;他們沒有鞋子穿,已經練出了赤腳走路,所以跑起來快。

      學生2:不對,沒有鞋子穿與跑的快沒有關系。

      學生3:可能是因為他們經常追趕野獸練出來的。

      學生4:是不是因為他們經常沒有水喝,鍛煉出了忍饑挨餓的本領,在跑步中不覺得渴、餓。

      老師:大家思維很活躍,老師感到很是欣慰,不過,你們說的還是沒有科學的依據,要想弄清楚原因,大家就的學好地理,F在我就給大家講為什么。請看圖,非洲東部是高原地區,高原地區由于地勢高,大氣中含氧量相對較低,長期生活在高原地區的人,適應了缺氧的.環境,中長跑運動員需要有較強的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而來自高原地區的人,無氧耐力具有優勢,比較適合中長跑運動,這也是來自東非高原的運動員取得好成績的一個重要原因。

      教師:通過探究一些問題,同學們,你們說,學習地理這門課好不好呀?有趣沒趣呀?

      學生:好,很有趣。

      評析:

      教師提出了一些的問題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以疑激趣使學生形成對地理的好奇心和興趣,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審美情趣。同時,老師讓學生先七嘴八舌地發言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以談話、聊天的形式來和學生對話,體現了師生關系民主、融洽。也很符合《地理新課程標準》中學習“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引導學生明白學習地理的方法

      教學片段:

      教師問:同學們,既然地理課能讓我們內知道很多道理,那么如何才能學好地理課呢?

      學生1:做好課前預習

      學生2:及時做作業和復習

      學生3:上課認真聽講,不說小話、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

      學生4:要有堅持不懈的毅力,不能三天打魚,兩日曬網。

      教師;如果你想了解一些地方或者了解一些地理現象,你還的必須首先知道它們在地球的什么地方,然后才能進一步去分析產生一些現象的原因,對不對呀?

      學生們:對

      學生5:老師,像我國南方為什么就熱,北方為什么就冷,這要看地圖才能分析出來。

      學生6:為什么俄羅斯的東部地區人煙稀少,這也的看地圖就能分析出來。

      學生7:如果不看地圖,我們就不知道西藏在什么地方,美國在什么地方。

      教師:同學們分析的很對,學習地理離開了地圖,就等與空中樓閣,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教師:要想學好地理的確需要大家做好課前語系、課后復習、上課認真聽講,你們說的這些道理是學習每一門課程所要求的做到的地理學科除了要求做到以上幾方面以外,我們還得重視學會讀圖,提高讀圖、識圖能力。

      評析:

      長期以來,所有的課程的學習都好似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一言堂,根本沒有學生發言的權利,以上對話就徹底打破了傳統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課堂充滿了民主的氣氛,從對話中也能感到學生的認識問題的能力還是很強的,那種把學生看成什么也不知道的陳舊的觀念在這里蕩然無存。

      案例反思:

      本課以“聊天”、“談話”的方式,與學生共同研討地理與生活的關系,盡量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遵循從感性認識開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認識。盡量利用創設學生熟悉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積極思維、積極發言,學習有興趣。堅持了“以學生的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的思維在前馬腳市的點撥在、評價在后”的原則,使學生樹立起了自主學習的意識。

    初中地理教案 篇3

      一、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掌握經線的基礎上,了解經度的概念。

      2.使學生掌握經度的劃分方法。

      二、教學時間

      約10分鐘。

      三、教具

      地球儀,一張直徑30cm的圓紙,一條注出經度的寬3cm的長紙條。

      四、教學過程:

      師:[指地球儀上經線]我們已經講過了經線,它是連接兩極的半圓線;所有經線長度都相等;兩條相對的經線組成經線圈;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為了區別每條經線,給經線標出度數,這叫經度。它是怎樣劃分的?[出示一張直徑約30cm的圓紙片]我們來看,這圓紙的兩邊是兩個半圓線,代表兩條經線,它們現在是相對的,組成了一個……[指圓紙周邊]

      生:經線圈。

      師:對,現在把圓從中間折起,這折出的直線相當于地軸,它和經線之間形成兩個半圓的面。請看現在這兩條經線之間[折成直角]所夾的角是多少度?

      生:90°

      師:[又縮小一半]這樣呢?

      生:45°

      師:對,[展示圓面]現在這兩條線中間多少度?

      生:180°

      師:很好,[指圓紙背面]如果再看這面呢?

      生:也是180°

      師:對,所以經度一共有360°,為了區別清楚,要找一個0°作起點,經過各國共同商定,以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板書]的.經線作為0°經線[指地球儀],叫作本初子午線[板書],現在大家都從圖上找一找。

      生:[看圖]

      師:0°經線確定后[在地球儀上指出并演示]向東10°、20°、30°……越向東度數越增加,到180°;從0°經線向西10°、20°、30°……越向西度數越增加,也到180°。[板書]向東為東經度(E),向西為西經度(W)。0°和180°是東、西經共有的。[畫板圖]請看這兩幅圖(圖1)有什么不同?并和我一起畫。

      生:0°經線向東是東經度,數字遞增;0°經線向西為西經度,數字也是遞增的。

      180°經線向東為西經度,數字遞減;180°向西為東經度,數字也是遞減的。

      師:對,我們注經度時一定要注明東經度或西經度。地球儀的經度常注在赤道上,地圖多注在圖下。

      [出示注好經度的紙條,并圍成一圈]

      大家回去裁一張紙條(2cm—3cm寬,40cm長)從0°開始,注上經度(每1cm作10°),最后在180°處粘在一起,成一紙圈,幫助你加深對經度劃分的了解。

    初中地理教案 篇4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閱讀氣溫變化曲線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閱讀氣溫變化曲線。理解氣溫變化規律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準備

      大屏幕、投影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ㄐ抡n引入)請同學們根據當天的天氣狀況大致估計一下今天的氣溫是多少度?

      關于氣溫大家想了解哪些內容?

     。ò鍟┮弧鉁嘏c生活

      (提問)大家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現象是與氣溫有關的?

      學生討論,閱讀書上例子,說明氣溫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

      (提問)我想問大家這樣一個問題,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氣溫是變化的還是無論在任何時間或任何地方都是不變的?

      可從空間與時間上進行多方引導,例如:一天、一個月、一年,國內與國外,我國南方與北方等等,得出結論。

      (板書)氣溫的變化

     。ǜ卑鍟┪鐭岢繘,冬寒夏暑

     。ㄌ釂枺┩ㄟ^這句話你能得出一個與氣溫有關的什么結論?

      我們在研究氣溫的變化規律時,經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氣溫的值,請大家閱讀課文,自己都有哪些值,這些值是如何得出來的。

      常用于描述氣溫的值有: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日平均氣溫、月平均氣溫、年平均氣溫,這些值都是通過觀測與計算得來的。

     。ㄌ釂枺鉁厥侨绾斡^測的?(視頻鏈接:氣溫觀測和記錄)

     。ㄌ釂枺┳x圖“氣溫日變化”和“氣溫年變化”圖,回答大屏幕上的問題。

      圖上縱坐標代表什么?橫坐標代表什么?

      讀出一天中最高與最低氣溫出現的時刻及讀數。

      日最高氣溫與日最低氣溫的`差叫什么?

      讀出一年中北半球陸地上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出現的月份與讀數。

      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什么?

     。ㄕ故緢D片)出示孟買和亞庫茨克兩地氣溫年變化曲線圖,讓學生比較兩地氣溫年較差大小,并氣溫年較差與氣溫年變化大小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氣溫年較差大氣溫年變化就大,反之則相反。

     。ㄐ抡n結束,復習反饋)

      板書

      一、氣溫與生活

      氣溫的變化

     。ǖ2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閱讀氣溫分布圖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閱讀氣溫分布圖。理解氣溫分布規律。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準備

      大屏幕、投影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如何閱讀氣溫曲線圖,今天請大家根據所給數據親自繪制一張氣溫曲線圖。(南半球某地氣溫資料)

      提問:這幅圖的形狀與我們上節課閱讀的氣溫曲線圖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說明什么問題?

      南半球為波谷形,北半球為波峰形;

      南北半球季節相反;

      不同地點在同一時間的氣溫不同。

      板書:三、氣溫的分布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的等溫線特性示意圖

      提問:回憶等高線的概念,了解什么是等溫線。

      等溫線上各點氣溫是否相等?

      等溫線閉合處,如何判斷是高溫中心還是低溫中心?

      等溫線的疏密與氣溫變化之間是什么關系?

      相鄰兩條等溫線的差。

      大屏幕或掛圖展示世界一月氣溫分布圖(動畫鏈接: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

      提問:從赤道向兩極氣溫是如何變化的?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以北回歸線為例觀察海洋和陸地氣溫有何差別?說明什么問題

      冬季,海洋氣溫高,陸地氣溫低;夏季相反。

      爬山時,感覺山頂比較涼爽為什么?

     。▽W生討論)

      ()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攝氏度。

     。ㄐ抡n結束,復習反饋)

      板書設計

      三、氣溫的分布

    初中地理教案 篇5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教學目標 知識 與 技 能 讓學生知道地球是個不規則的球體,地球與赤道的平均半徑以及赤道周長

      過程與 方 法 通過設計探討地球形狀的滑動和相關事例,用簡單的方法證明地球的形狀

      情感態度

      價 值 觀 激發學生探索地球奧秘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受到科學史和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 地球的大小

      教學難點 地球形狀的認識

      教學具器材 地圖

      導 學 過 程 批 注

      (一)新課引入

      課前:[歡迎畫面]自制歡迎畫面:世界地圖和一個小姑娘探究頭像及歡迎詞:歡迎你進入地理知識殿堂!(制造一個研究地理學科的學術氛圍,利用文字和女孩頭像使氣氛嚴肅而不失親切。這對剛剛進入地理學習的學生來說很重要,他們有了被尊重的感覺,也激發他們熱愛地理科學,愿意學習地理學科的愿望。)

      (二)新課講授

      上課:歡迎大家進入我們的地理知識殿堂!作為一個地球人,你合格嗎?(老師親切地說,配合黑板文字進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據課堂內容,聯系生活實際,設計1﹏5個有關問題,在考察學生的同事引入教學,下劃線處是連接內容。)

      1、你觀察到的太陽、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狀的?

      2、小時候你是否想過“地球是什么形狀”的問題?

      3、現在你認為地球是什么形狀的?你能舉出相關事實進行說明嗎?

      4、你怎樣用數據描述籃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這些問題可以指定學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討論回答,回答的過程就是談話過程,是師生交流過程,學生討論過程,也是從生活升華到科學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地理學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問題1:太陽是圓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陽是球形的結論;月亮看起來不同時間形狀不一樣,實際上也是球體,至于為什么不一樣,有的學生也許能夠說出來,說不出來也不要緊,告訴學生以后我們會研究;星星是點狀的,其實也是球形的,只是因為離我們太遠,就縮小成點了……

      問題2:實話實說,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觀察。

      問題3:球體,這點學生已經知道,為什么呢?不同學生獲取這一概念的來源不同,可以任由他們敘說,重在激發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追問:如果只是根據你觀察的現象,你認為地球是什么樣的?平的……古人也和你們有同樣的想法,圍繞地球的形狀問題,不同地區、不同階段的學者曾經提出過不同的主張。下面我們了解一下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

      引申總結:哪些證據可以說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遠——大地不是平的。2、月食——地球也是圓的。

      3、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個球體。

      學生朗讀《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根據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請同學們談感受,各抒己見,引導學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學是經過人們的不斷探索,不斷積累而來的,今天認為正確的'真理,明天也許就會……所以我們要相信科學但不迷信書本,要敢于質疑并勇于證實之。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進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們對地球的認識更設更正確。

      ●追求真理很多時候要以付出生命為代價,讓我們向為真理獻身的勇士們致敬!

      4、地球衛星照片——證實地球是一個球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問題4、用手可以比畫出籃球的大小,可要用數據說明,就要用到數學知識,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應該能夠回答出用半徑就可以求出籃球體積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計算方法同理。

      分組活動,完成書中第11頁要求填寫的內容。

      教師給出準確的地球周長和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徑等數據,并通過以下形象的說法讓學生體會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們乘坐每小時飛行800千米的飛機,沿著赤道繞地球飛行一周,得用50個小時。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這個面積相當于53個我國領土(960萬平方千米)那么大。

      二、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先有學生來說,老師最后總結。

      板書設計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狀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

      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赤道半徑:6378千米

      極半徑: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作業設計 復習

      小結

    初中地理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了解不同類型國家的人口、面積、制度等方面的不同

      2、知道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的特點

      3、理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差異

      【學習重點】:

      1、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的特點

      2、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差異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學習任務一:閱讀課本P87文字,結合1999年資料,了解世界不同類型國家的情況

      1、目前,全世界______億人,分別居住在________多個國家和地區。

      2、俄羅斯的領土面積廣大__________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_________的國家,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被稱為___________。

      3、中國是世界_________人口大國,澳大利亞是一個____________的國家。

      4、從政治體制看,中國是______________國家,美國是______________國家

      5、背誦課本P87的1999年資料中,面積前10位的國家,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國家

      學習任務二:閱讀課本P88文字,了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的特點

      1、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通?砂咽澜缟系膰覄澐譃開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發達國家大多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這些發達國家,除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外,都分布于____________。

      2、發展中國家以_______、非洲和_____________的國家為主,絕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獨立的國家,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目前中國也是____________。

      學習任務三:閱讀課本P88-P91,理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差異

      1、閱讀第一段,思考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有哪些不同?(課本上劃出)

      這些差異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的差異造成的。

      2、發達國家利用其掌握的__________和從發展中國家購買來的_______________,制造_______________的工業品,并銷往到世界各地,獲取__________,因而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

      3、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由于歷史上長期受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侵略剝削,大量資源被掠奪,生產品種_______,建設資金_______,生產效率_______,導致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有些國家還處于非常貧困的狀態。

      4、閱讀“南北關系“了解”南北差距“、”南北對話“、”南南合作“

      5、閱讀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填空:

     。1)圖5-3發達國家占世界總人口的.________發展中國家占________。

      (2)圖5-4發展中國家占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________,發達國家占___________。

      6、閱讀圖5-5,了解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工農業生產發展差異

      7、完成活動題的填表

      8、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各國都應該遵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項原則,以求得共同發展與進步。

      二、合作共建

      1、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在圖中填出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所占的比例

     。2)將下列國家同它們所屬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所在的大洲,用直線連接起來

     。3)根據以上連線并聯系”世界政治地圖“可以知道,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__洲,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_洲,從北半球位置分析,發達國家主要位于_______半球北部,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半球的南部和_____________半球。

      三、系統總結

      發與一、不同類型的國家(數量、面積、人口、政治體制)

      展發二、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特點:發達國家:主要在______半球,

      中達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半球的南部和南半

      國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差異

      家家三、發展中國家與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差異

      發達國家差異工農業生產發展差異、導致差異的主要原因

      四、診斷評價

      1、有關世界上面積居第二位的國家的敘述,正確的是()

     、偃丝谝簿邮澜绲诙虎诘貜V人稀③屬于發達國家④發展中國家⑤資本主義國家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②③⑤

      2、下列不是我國五項原則內容的是()

      A、各國應該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

      C、和平共處,平等互利D、求同存異

      3、發達國家大部分位于()

      A、南半球B、北半球C、亞洲D、非洲

      4、下列敘述中,不符合歐美發達國家狀況的是()

      A、交通擁擠,人口增長快B、工農業生產發達,生產水平高

      C、市場繁榮,環境幽雅D、受教育程度高,生活質量好

      五、課后反思

      發展中國家應采取哪些措施來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以縮小同發達國家的差距?

    初中地理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四川經濟發展水平及其地區差異;了解四川旅游業的發展;了解四川省的交通發展。

      2.能力目標

      學會運用地圖、資料分析四川省經濟發展的優勢;培養學生對比、歸納和綜合分析等能力。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和終身學習地理知識的愿望。

      教學重點

      如何充分發揮當地優勢發展地方經濟。

      教學難點

      學會如何從社會經濟的角度描述一個地區。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 四川東西差異大,自然災害頻繁。特別是20xx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給四川帶來了重創,同時也給四川帶來了更大的機遇。四川人民在20xx年以14.5%的經濟增速向全國人民遞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四川人民是如何在經濟上迅速崛起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崛起的四川”。

      [教師活動]

      1.(板書)崛起的四種。

      2.用多媒體展示圖8.7、8.8、8.9、8.10、8.11.

      3.提問:說說自己家鄉有哪些特色的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學生活動] 回答:

      1.……

      2.……

      [教師活動]

      1.更正或補充。

      2.(板書)西部的經濟強省。

      3.家鄉人民把四川建設成了我國的西部地區工業總產值最大、工業門類齊全、優勢產品較多的省級行政單位。

      4.提問:家鄉人民發掘了哪些優勢條件來發展經濟?

      [學生活動] 回答:

      1.……

      2.……

      [教師活動]

      1.更正或補充。

      2.(板書)旅游天堂。

      3.(轉承)“天下山水之觀在蜀”。四川的旅游業,地震災后迅速復蘇。20xx年,四川人民將旅游業作為災后重建的優勢產業和先導產業,大力實施重振旅游工程,全省累計實現旅游總收入1472.48億元,同經增長34.8%.

      4.說說自己家鄉有哪些旅游景點?

      [學生活動] 回答:

      1.……

      2.……

      [教師活動]

      1.補充飲食文化及紅色旅游資源等。

      2.對旅游資源分類:

      自然旅游資源

      旅游資源

      人文旅游資源

      [學生活動] 將自己列舉的與老師補充的旅游資源分類。

      [教師活動] 作為學生,在旅游業發展中我們能做些什么?

      [學生活動] 完成P.105的活動。

      [教師活動]

      1.更正或補充。

      2.(轉承)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交通。由于受盆地地形的影響,昔日的四川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之說。但四川地處西南腹地的位置,使四川自古就是西南交通的要沖。在四川人民的努力下,如今的四川,早已天塹變通途,成為大西南的交通樞紐。

      [學生活動] 完成P.107的活動。

      [教師活動] 用多媒體展示四川的發展戰略,激發學生熱愛四川的情感和建設四川的責任感。

      [師生小結]

      板書設計

      西部的經濟強省

      自然旅游資源

      崛起的四川 旅游天堂

      人文旅游資源

      高速發展的現代化交通

    初中地理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對一個省區的介紹,其自然環境的概述是必不可少的,是介紹其他各方面的基礎。本區首先介紹了海南省自然環境。從教材左上角的一幅小圖介紹海南省在我國的位置,結合地圖,可看出其地理位置特征,隨后介紹了其范圍和海南島面積。教材通過"海南島地形圖"結合文字描述介紹了海南島的地形特征和水系特征。地形和水系特征是相輔相成的,中高周低的 地形特點使海南島水系呈放射狀流人南海。海南省地處熱帶,屬熱帶季風氣候,同時又受海洋影響,具備一定的海洋性氣候特征。總的來說是以冬季暖熱,夏季高溫多雨為主要特征。這種氣候特征決定了海南省農業以熱帶作物為主,加之風景秀麗,使其成為我國熱帶風光旅游勝地。從這一角度看,海南氣候特征是本節難點。海南省獨特的。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和"豐 富的旅游資源"是本節的重點。濃郁的民族風情,是與居住在海南島上的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相關聯的',也是海南旅游資源的一部分。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方案①:

      在我國南部有一 島嶼,因交通閉塞,人煙稀少,歷代封建帝王都將此作為流放犯人的地方,內陸的,人們把它視為天之涯,海之角,有去無回,故有"天涯海角"之稱。你知道它是我國的哪一島嶼嗎?

      方案②:

      用多媒體播放海南的藍天碧海、沙灘椰林、紅樹林、珊瑚礁等熱帶風光及具有海南特色的黎村苗寨、篝火歡歌等民族風情的錄像片。引人對海南省新課的講授。

      在講述海南省 "自然環境"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用多媒體投影儀展示"中國 政區"圖(或出示"中國政區"掛圖X請一個學生指出海南島、中沙群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

      2.結合地圖說出海南島的地理位置。(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位于 祖國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部和南部瀕臨南海,是我國最年輕省份,也是省級經濟特區。

      3.展示"海南島地形"掛圖,進行以下練習:

      (1)找出五指山、萬泉河、黎母嶺、昌化江、南渡江。

      (2)海南島地形有何特點?水系有何特征 ?

     。3)這種地形特點同水系特點有何關系?(海南島中高周低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海 南島水系呈放射狀流人南海。

      3.結合 "中國政區"圖,請學生描述一下海南所處緯度區域、當地的氣候特點。(海南島屬熱帶季風氣候,同時又深受海洋影響,高溫多雨為其主要氣候特征。全年無冬,最冷月 的平均溫度為16~24℃。

      在講述海南省"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時,按下列步驟進行:

      方案①:

     。1)為什么海南省農業以熱帶經濟作物為主?

     。 2)海南省有哪些主要熱帶作物?

     。3)海南省有哪些熱帶水果?

     。4)為什么海南漁業資源豐富?你知道有哪些水產品嗎?

      (5)完成教材 p.67活動題1,了解海南豐富的鹽業資源。

      方案②:

      2.用多媒體展示天然橡膠、椰子、胡 椒、咖啡、腰果、劍麻、檳榔、菠蘿蜜、芒果等熱帶作物畫面 。

      3.出 示椰子、胡椒、腰果、擯榔、菠蘿蜜等實物。(教師可去超市預先購買)

      講述海南省"旅游資源"時,可按以下步驟:

      1.用多媒體播放海南的藍天碧海、沙灘椰林等熱帶迷人風光,及黎村苗寨,黃火歡歌的民族風情片段。老師可補充講述:在現代旅游業中,有所謂"三S"指的是太陽、海洋和沙灘這三種最受人 們歡迎的旅游資源,而此三者都與海 濱有關。中國海濱旅游最大的潛力在海南,這里一年四季都適宜海水浴。

      2.討論:海南有哪些豐富的旅游資源?(對照教材"海南島地形"圖)

      3、指導學生完成教材P66活動題3和P67活動題2。

      附板書:

      一、自然環境特征

      1.地理位置

      2.范圍面積

      3.地形特點

      4.水系特征

      5.氣候特點

      二、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

      三、豐富的旅游資源

      1.秀麗的熱帶風光

      2.濃郁的民族風情

    【初中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教案04-24

    地理初中教案05-13

    初中地理的教案06-11

    初中地理教案11-07

    初中地理教案06-07

    初中地理教案【推薦】01-08

    【薦】初中地理教案01-10

    【熱門】初中地理教案01-09

    【精】初中地理教案12-26

    初中地理教案【精】12-0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视频偷拍亚洲一区 | 性AV在线网站 | 日本人妖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在线亚洲综合亚洲网色就色 |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另类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