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中生物教案模板錦集六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生物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能用結構與功能觀說出細胞分化的概念。
2.通過歸納與概括,總結出細胞分化的意義。
3.基于對細胞分化事實的理解,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4.感受生命的奧秘,形成珍愛生命的價值觀。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細胞分化的概念、原因及意義。
難點:細胞分化的原因及意義。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展示細胞分裂的Flash動畫,提問:細胞發生了什么變化?是通過什么過程實現的?
(細胞數量增多,細胞分裂。)
展示細胞分化的Flash動畫,提問:細胞發生了什么變化?
(細胞種類增多。)
引出細胞分化,提問:對生物有什么意義?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細胞分化的概念
自主閱讀教材,提問:分化的概念?
(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教師補充: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一般來說,分化了的細胞將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狀態,直到死亡。
2.細胞分化的'意義
多媒體展示結腸黏膜上皮、骨、神經組織和腎小體的圖片。提問:這四幅圖片的組織和器官各有什么功能?
(結腸粘膜上皮細胞起著保護的作用,又能分泌特殊的分泌液;骨在人體內起著支撐的作用;神經組織可以傳遞神經興奮;腎小體可以過濾血液形成原尿。)
追問:這說明細胞分化有什么意義?分組討論。
(①細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②細胞分化可以形成具有特定形態、結構和功能的組織和器官,使生物體能夠正常發育。③細胞分化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的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于提高各種生理功能的效率。)
展示資料:在紅細胞中,與血紅蛋白合成有關的基因處于活動狀態,與肌動蛋白合成有關的基因則處于關閉狀態;在肌細胞中則相反。提問:細胞分化的原因是什么?
(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不同的細胞中DNA的狀態是不同的。)
(三)鞏固提高
提問: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的意義一樣嗎?
(細胞分裂只能繁殖出許多相同的細胞,只有分化的細胞才能形成不同類型的組織或器官,細胞分化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
(四)小結作業
1.小結:教師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2.作業:查閱資料分析,思考分化的細胞,能不能發育成完整的個體?
高中生物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本節課位于必修2 遺傳與進化 第五章第二節,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習了基因突變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學好本節內容既能幫助學生鞏固前面知識,又能為學生學習第3節 人類遺傳病做好鋪墊,它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
2.主要內容。本節內容包括“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和“染色體數目的變異”以及實驗。教師應從雌雄果蠅體細胞和生殖細胞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分析入手,設置一系列的問題情境,通過聯系以前所學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染色體組的概念。
3.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A、說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基本類型。B、說出染色體數目的變異。2)能力目標:A、培養學生識別生物圖的能力和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B、通過對具體事例、概念的辨析和對比,認識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間的聯系。3)情感目標:A、了解染色體數目變化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激發學生學以致用的理想。B、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與他人合作能力,激發學生勇于探索熱情,使學生關注染色體加倍對人類未來的發展影響。
4.重點、難點和關鍵。1)教學重點:染色體數目的變異。2)教學難點:A、染色體組的概念。B、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的概念及其聯系。3)教學關鍵:成功地用好各種直觀教具與各種教學方法。
二、教法運用和學法指導
1.教法運用: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針對學科特點,堅持以啟發探究性原則為主,綜合運用講授、討論、觀察、直觀教具、電化教學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學法指導:依據教法,指導學法,體現:“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直觀教具的使用和電化教學手段,教給學生分析綜合的思維方法;運用形象記憶,教給學生記憶的方法。
三、教具使用
依據直觀性、科學性的原則,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獲得感性認識,積極思考。
四、教學程序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激活原有的知識系統,包括有絲分裂、減數分裂、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植物雜交、生長素在農業上的應用等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導言在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留下懸念。本節導言我以大家熟悉的西瓜引入:我們通常吃的西瓜是有子的,但是現在有一種西瓜無子,而且又大又甜,大家想知道它是怎樣形成的嗎?請看教材“問題探討”,并討論西瓜“無子”的原因。
想知道更多有關的知識嗎?據報載,在上海第五人民醫院降生一貓叫綜合癥男嬰,嬰兒面容特殊:小頭小臉、眼距寬、塌鼻梁、皮紋改變,生長發育遲緩,智力低下,因哭聲像貓而得名,發病率只有十萬分之一,解放后全國有記載的僅20例。研究證明,這是因為人的第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而引起的遺傳病。為什么染色體部分缺失就會引起這么嚴重的后果呢?引導學生思考分析這些問題,進入新知識的學習:染色體變異
2.出示目標,自學交流。
多媒體展示目標:1)說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基本類型。2)說出染色體數目的變異。3.師生互動,建構目標。
多媒體展示如下資料:
A、人的第5號染色體短臂缺失,患貓叫綜合征。
B、果蠅X染色體上某一區段的重復,可使正常的卵圓形眼變為棒狀眼。
C、如果人的第22號染色體和第14號染色體發生易位,會使人患慣性粒細胞白血病。
D、如果使蘿卜的染色體增加一倍則主根粗大產量高;如果使番茄的染色體增加一倍則所含的維生素C大約多了一倍。對玉米和番茄來說細胞內少一條染色體就不能成活。
根據上述材料,分析染色體的變異包括哪些類型?染色體變異有什么特點?得出結論:染色體變異可以分為結構的變異和數目的變異。 染色體變異對生物的影響大多是有害的,因為遺傳物質的穩定性是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也是生物正常生命活動的基礎。
(1)染色體結構的`變異。
多媒體演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四種類型。教師點評:缺失和增加會使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目發生改變,移接和顛倒會使染色體上基因的排列順序發生改變。其結果導致了生物性狀的改變。其實,染色體除了可以發生結構上的變異以外,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生物體染色體的數目也會發生改變,一類是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染色體數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那么,什么叫染色體組?
多媒體演示:雌雄果蠅減數分裂形成精子和卵細胞的過程。
教師小結:果蠅的精子和卵細胞中只含有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它們在形態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攜帶著控制一種生物生長發育、遺傳和變異的全部信息,這樣的一組染色體,叫做一個染色體組。
(2)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多媒體展示果蠅通過減數分裂產生配子的圖示
讓學生據圖分析并思考:A、染色體組的概念?果蠅的體細胞中有多少條染色體?多少對同源染色體?B、分析配子中有多少條染色體?有什么特點?C、果蠅體細胞中有幾個染色體組?
引導學生分析并回答上述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既有利于組織教學又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符合認知規律,把難點分散、轉化,便于學生接受。
(3)單倍體、二倍體、多倍體。
我們在初中學過蜜蜂中的工蜂和蜂王是由受精卵發育而成,而雄峰是由未受精卵發育而成。因此,雄峰體細胞的染色體數是工蜂和蜂王的一半。像這樣,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的個體,稱為單倍體。
由受精卵發育形成的個體,體細胞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叫二倍體;體細胞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叫多倍體。
由學生分析回答:玉米(2n=20)由其花粉直接發育成的個體為(單倍體)。
普通小麥六倍體(6n=42)由其花粉直接發育成的個體為(單倍體)。
教師總結:可見多倍體、二倍體和單倍體的劃分依據是不同的;多倍體、二倍體是以含有的染色體組數來劃分;單倍體則只要含有本物種體細胞染色體數的一半即是,與含有的染色體組數的多少沒有關系。
4.鞏固練習,及時反饋
高中生物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人類遺傳病》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遺傳與進化》第5章第3節教學內容,主要學習“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和“人類基因組計劃與人體健康”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人類遺傳病及其病例
(2)什么是遺傳病及遺傳病對人類的危害
(3)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
(4)人類基因組計劃與人體健康
2能力目標:
探討人類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關注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意義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人類遺傳病的主要類型。
難點:(1)多基因遺傳病的概念。
(2)近親結婚的含義及禁止近親結婚的原因。
四、學情分析
學生初中已經學習了幾種遺傳病,教材前幾章已經出現伴性遺傳病和常染色體遺傳病,所以學生對本節內容有一定基礎。另外“人類遺傳病的類型”是了解水平的內容,學生通過自學就可以達到學習目的。
五、教學方法,
1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
2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和醫藥衛生條件的改善,人類傳染性疾病已得到控制,而人的生殖細胞或受精卵里的遺傳物質在數量,結構或功能上發生改變,使由此發育成的個體患先天性遺傳病,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卻有逐年增高的趨勢。今天,我們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探究一、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
學生分組討論
1什么是遺傳病?舉例?
2怎樣做到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
3什么是人類基因組計劃?
什么是遺傳病
問:感冒發熱是不是遺傳病?為什么?
教師講述:遺傳病是由于人的生殖細胞或受精卵里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而引起的人類遺傳性疾病,而感冒發熱是由感冒病原體引起的傳染病,兩者有著根本的區別。
問:什么是單基因遺傳病?其遺傳方式如何?
(1)單基因遺傳病
單基因遺傳病是指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性疾病。致病基因有的.位于常染色體上,有的位于性染色體上,有的致病基因是顯性基因,有的致病基因是隱性基因。比如軟骨發育不全是屬于常染色體上的顯性遺傳病。
(2)多基因遺傳病
問:多基因遺傳病和單基因遺傳病的區別是什么?
教師講述,多基因遺傳病是由多對基因控制的人類遺傳病,它在兄弟姐妹中的發病率并不像單基因遺傳病那樣,發病比例是1/2或1/4,而遠比這個發病率要低,約為1%—10%。多基因遺傳病常表現出家族聚集現象,且比較容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目前已發現的多基因遺傳病有100多種,如唇裂、無腦兒、原發型高血壓及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3)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如果人的染色體發生異常,也可引起許多遺傳性疾病。比如染色體結構發生異常,
人的第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而患病,患病兒童哭聲輕,音調高,很像貓叫而取名為“貓叫綜合癥”;又比如染色體的非整倍體變異,人的第21號染色體為3條的,患者智力低下,身體發育緩慢,外眼角上斜(銀幕出示“21三體”綜合癥患兒圖),口常半張,即為“21三體”綜合癥,此患者體細胞中為47條染色,即45+XY;又比如女性中,患者缺少一條X染色體(44+X)出現性腺發育不良癥等等。
問:遺傳性疾病有哪些危害,舉例說明。
探究二、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
討論:“什么是健康的孩子?怎樣才能做到優生”?
教師講述:優生就是讓每一個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為此,就應該運用遺傳學原理,改善人類遺傳素質。我們在控制人口數量增長的同時,還應該進一步提高人口的質量。
為了達到優生的目的,首先,要禁止近親結婚。
問:什么是近親結婚?有什么危害?
(出示人類《血親關系表》)。學生討論,教師歸納,最后指出禁止近親結婚是預防遺傳性疾病發生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探究三、人類基因組計劃與人體健康
教學引導閱讀閱書92--94頁,了解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基本內容、正負面影響,知道基因診斷、基因治療的基本知識。
人類遺傳病主要包括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三類,要知道這些病的遺傳方式及常見病癥。要提倡優生,重點是“禁止近親結婚”,要聯系已學過的遺傳知識分析禁止近親結婚的原因,自覺宣傳優生措施,提高優生意識,減少遺傳性疾病,以提高我國人口素質。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課堂實錄)
(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人類遺傳病及其病例,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在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6章第一節。這節課后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著重分析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的優點和局限性。并完成本節的課后練習及課后延伸拓展作業。布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并對本節課鞏固提高。教師課后及時批閱本節的延伸拓展訓練。
九、板書設計
一、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
(1)單基因遺傳病
(2)多基因遺傳病
(3)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二、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
三、人類基因組計劃與人體健康
十、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采用了課前下發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后進行當堂檢測,課后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本節課時間45分鐘,其中情景導入、展示目標、檢查預習5分鐘,講解人類遺傳病的類型及監測和預防20分鐘,學生分組討論8分鐘左右,反思總結當堂檢測5分鐘左右,其余環節7分鐘,能夠完成教學內容。
在后面的教學過程中會繼續研究本節課,爭取設計的更科學,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希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共同完善,共同進步!
高中生物教案 篇4
必修一緒論
許多科學家認為,可以把生物學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①19世紀以及更早的時期,是以形態描述為主的生物科學時期;②20世紀的前半個世紀,主要是實驗生物學時期;③20世紀50~60年代以來,由于DNA雙螺旋的發現與中心法則的建立,開始進入了精細定性與定量的生物學時期。
隨著生物學的發展,生物學的分支學科變的更多,如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物理學、化學、數學、計算機等的手段和方法用于生物學使其不斷分化出新的分支學科,另一方面,這些學科又相互滲透而走向融合,似乎并不是界限分明。
至今為止大家所接觸到生物學一般都是描述性的知識,認為它是一門記憶的學科。如,記住某些動植物名稱,觀察生物的特征,知道他們的分類等,因此,有一點我非常希望你們這學期能記住的,就是生物學并不是一大堆事實的混亂集合,它有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有邏輯的連貫性。達爾文進化論是一種邏輯,適用于宇宙中所有星球及生命系統。
高中階段有三本必修:《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微觀和宏觀)
《分子與細胞》中以細胞作為一切有機體進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這一概念為出發點,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細胞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1925年,美國細胞生物學家WILSON就提出:一切生命的關鍵問題都要到細胞中去尋找。
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細胞的結構
細胞的.功能(物質、能量、信息)細胞的發展
必修一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會闡明一系列客觀事實、法則來解釋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組織形式。如果掌握了這些分子和遺傳定律,就能從原理上理解許多生物圈里的生命過程,還能應用于解決在激烈的自然界遇到的新問題。并不著重特定的某些生物(如人),理解細胞的這些事實、原理適用于地球表面的所有物種。生化和分子規律20、30億年前已經形成,并被保留和傳承,幾乎沒變過。這種強烈的保守性意味著,我們可以知道地球早期生物進化的原理。
當我們掌握課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本法則和規律,將其應用于各種特定的問題:1)癌細胞是如何異常生長2)病毒如何繁殖3)免疫系統如何作用4)神經系統如何作用
5)干細胞的未來醫學的影響
本學期之后期望大家認同的是,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生命的物質性;生命系統的開放性;細胞的發生、發展和消亡,形成生物體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一的觀點,從而具有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用開放的觀點審查自然現象和社會事務,具有普遍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生物學——這是一個極速發展的領域,它之所以極速發展是1953年WATSON和CRICK
對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通過高中生物的學習,我們期望達到的目的是,能讓學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學素養,以此來促進對世界、社會的認知及良好的情感、價值觀的形成。
一、生物學研究方法(一)觀察
(二)假說和實驗(三)模型實驗
二、生命的重要屬性
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生命?(1)具有生命的物體稱之為生物。
(2)什么是生命,目前尚無一致公認的定義。但我們可以將生命描述為生物體存在的狀態,而生物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化學成分的同一性;第二,嚴整有序的結構;第三,新陳代謝;第四,應激性和運動;第五,穩態;
第六,生長發育和繁殖;第七,遺傳和變異;第八,適應
多種細胞:
自來水裝在塑料桶里放半個月變成綠色,這是原核生物藍藻等大量繁殖;橘子放在陰濕的角落長綠毛,是真菌;
動物肌細胞呈梭形,匯成肌組織,煮熟的瘦肉可撕成很細的條狀肉松;吃梨時感覺有“砂”,是石細胞。
第1、2、1)2)3、病毒:
1)、生活方式:寄生于活細胞內2)、結構:無細胞結構蛋白質外殼
遺傳物質(DNA或RNA)
3)、增殖:吸附→注入→合成→組裝→釋放4)、危害:破壞細胞
5)、分類:植物病毒
小結:單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靠單個細胞完成;多動物病毒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由每個細胞共同參與完成;病
毒的什么活動必須在細胞內完成。
細菌病毒
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除了?
依據遺傳物質DNA病毒:噬菌體、HIV生物個體表現的生命活動歸根結底是每個
細胞正常生命活動的表現。RNA病毒:SARS病毒朊病毒:只有蛋白質類病毒:只有RNA
除了病毒,所有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
實例4.(1)生活方式?
結構?
你知道哪些病毒?
學習目標二、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前言】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系統都有它的邊界,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成分組成,系統
*相關信息都有它自身的調控規律和發展消亡的規律。
(1)在生物學研究中,提出了生命系統的概念,它包含生命系統: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
哪些層次?每個層次都可看作一個獨立的系統,同時又相互包個體→生物圈
含,構成更大的系統。
(2)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圖1-1生命系【易錯提醒】
(1)區分種群與類群,舉例:統的結構層次
池塘里的所有魚;
池塘里的所有鯽魚
(2)說說草履蟲、松樹、人包含的生命結構的層次:
所在的層次:
(3)組成細胞的一個分子或原子也是系統嗎?是生
命系統嗎?
課題:第二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情景導入】
展示:不同的細胞圖片第一課時
【問題導入】
問題探討:(1)四幅圖中分別是什么細胞?
一、細胞多樣性和統一性的體現(2)它們有哪些相同點?
哪些不同點?1、多樣性(不同點)
種類、結構功能、形態大小等學習目標一、觀察細胞
【學科思維】2、統一性(相同點)
1、結構和功能相適應
相似的結構:細胞膜、細胞質、遺傳物質
2、知識不是靜態的,是動態的,是發展變化的
化學組成:
增殖方式:
學習目標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能源物質:(1)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動植物細胞的細
胞核,但所有的細胞都有細胞核嗎?
(2)閱讀課本9頁,了解原核生物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特別提醒】
根本區別:有無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1、表述:“無細胞核”、“無成型的細胞核”、“無核膜”
2、帶“藻”字的不一定是藍藻。
1
藍藻:發菜、藍球藻、顫藻、念珠藻
1)
DNA
分子藻類植物:黑藻、水綿圖1-3
“菌”子前面有球、桿、2)、細胞壁成分:肽聚糖(細菌)、黏肽(藍藻)3、細菌:一類單細胞生物。
螺旋的都是細菌
3)、細胞器:只有核糖體4)、分裂方式:二分裂5)大小:較小(1~10UM)6)、原核生物:細菌、藍藻2
圖1-4細菌
細胞模式圖
圖1-5藍藻細胞模式圖
1)、細胞核:有核膜和核仁,DNA與蛋白質結合成2)、細胞壁成分:纖維素和果膠(植物);
殼多糖(幾丁質-真菌)
3)、細胞器:多種4)、分裂方式:
5)大小:較大(20~30UM)6)、真核生物:動物、植物、真菌
高中生物教案 篇5
第六章細胞的生命歷程
第2節細胞的分化
一、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1、說明細胞的分化。
2、舉例說明細胞的全能性。
能力方面:進行有關干細胞研究進展與人類健康的資料搜集和分析。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
⑴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
⑵細胞全能性的概念。
解決方法:聯系初中學過的有關組織、器官、系統的知識;聯系不同組織中的細胞形態、結構和功能的特點。從個體發育過程中各種組織、器官、系統的建成讓學生理解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
2、教學難點:細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實例。
解決方法:從體細胞一般是受精卵通過有絲分裂繁殖而來的,已分化的細胞都有一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體,攜帶具有本物種特征的DNA分子的角度,得出細胞全能性。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方法:講解法。
五、教具準備:課件
六、學生活動
1、通過具體實例,啟發學生得到細胞全能性的概念。
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找出細胞分化的相關知識點。
七、教學程序
[問題探討]1、為什么健康人的血細胞數量不會隨著血細胞的死亡而減少?2、骨髓與血細胞的形成有什么關系?
一、細胞分化及其意義
出示教材P117、118相關圖片講解。
1、細胞分化的概念:略。
2、引導學生探討以下問題:
⑴細胞分化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實例。例如,在植物的胚根發育成根的過程中,分生區的細胞不斷分裂,形成的細胞近似正方體。隨著細胞的生長,變成伸長區的長方體細胞,后來分化成成熟區的輸導組織的導管細胞、根毛細胞、薄壁細胞等形態、結構、功能各異的細胞。又如動物的胚胎細胞形成多細胞生物體。干細胞再生出各種細胞等。⑵細胞分化的過程。
在細胞外觀尚未出現明顯變化之前,細胞分化的前途就由遺傳信息的執行情況決定了。分化的細胞所呈現出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的變化,首先源于細胞內化學物質的變化,如結構蛋白和催化化學反應的'酶,以后依次漸變,不能逆轉。因此,分化是一種持久的、穩定的漸變過程。⑶細胞分化的意義。一般多細胞生物體的發育起點是一個細胞(受精卵),細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許多相同的細胞,只有經過細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體,并發育成成體,細胞分化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
3、細胞分化的特點:持久性,不可逆轉。
4、細胞分化的時間:整個生命進程中,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5、細胞分化的實質: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6、細胞分化過程中遺傳物質發生改變嗎?
二、細胞的全能性
1、細胞的全能性概念
教師出示教材P119胡蘿卜的組織培養的圖片,介紹美國科學家斯圖爾德的實驗。
由于體細胞一般是通過有絲分裂增殖而來的,一般已分化的細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體,攜帶有本物種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細胞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在合適的條件下,有些分化的細胞具有恢復分裂、重新分化發育成完整新個體的能力。細胞的全能性就是指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全能性。(介紹植物細胞全能性的應用)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從整個細胞來說,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細胞核仍然保持著全能性。例如,將綿羊乳腺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細胞中,培育出克隆綿羊“多利”。
2、干細胞
動物和人體內仍保留著少數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細胞,這些細胞叫做干細胞。例如,人的骨髓中有許多造血干細胞。干細胞有多種類型,可分為成體干細胞和胚胎干細胞。也可以分為這樣三種類型:能夠分化產生生命活動所需要的各種類型細胞的干細胞稱為全能干細胞,它本身可以形成一個生命;不能單獨發育成完整個體,但能分化為多種類型細胞的干細胞稱為多能干細胞;能分化產生與特定器官和特定生理功能相關的細胞稱為專能干細胞。
[資料搜集和分析]干細胞研究進展與人類健康,討論回答教材P120相關問題。
三、總結
細胞分化的概念,細胞分化的生物學意義和細胞的全能性等。
四、作業布置
P120練習
五、板書設計
第2節細胞的分化
一、細胞的分化及其意義
1、概念:
2、特點:持久的,不可逆轉的
3、時間:整個生命進程中,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4、意義:
5、實質:基因選擇性表達
二、細胞的全能性
1、概念
2、基礎
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3、類型動物細胞核的全能性
三、干細胞
1、概念
成體干細胞全能干細胞
2、類型或多能干細胞胚胎干細胞專能干細胞
高中生物教案 篇6
一、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一的學生,經過兩年的生物學學習,學生已經儲備了很多生物學知識,具有一定的生物學基礎。本節課主要講述酶在生物新陳代謝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對酶的本質和特性作了重點介紹。本章本節課內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難點內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現象皆與酶的活動有關。在本章節中通過探索驗證酶的特性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建立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對酶的發展歷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經知道并理解。這些都與接下來的酶的特性緊密相關。也一定程度上反饋了上節課的上課質量和學生的掌握情況。并且為接下來的教學作為指導。其次,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比如說加酶洗衣粉,學生都可能接觸過,那么他們就會有很多問題出現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類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樣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問題。這樣,一方面學生會形成無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習欲望,學習效果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從這方面下手,收集資料,增大信息量,活躍課堂氣氛。再者,酶的生產應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覺得生物對他們來說,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術,某某發現,某某科學家等等,而是貼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見的東西,他們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這個,那我是不是就相當于令人羨慕的科學家了呢?”這樣,也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欲望。也為以后的擇業多一個選擇。
二、教學內容分析:
1、本節課的知識結構:
在這節課中,我打算先回顧上節課所學習的內容:酶的本質,作用。然后問大家一個問題:“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嗎?”其次,給大家展示幾張酶的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看大家反應,并嘗試總結。再者,就用幾個案例來一一說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節課的生物學概念:
1、酶的特性:酶特別具有的。與眾不同的性質。
2、酶的專一性:酶對所作用的底物有嚴格的選擇性。一種酶僅能作用于一種物質,或一類分子結構相似的.物質,促其進行一定的化學反應,產生一定的反應產物。
3、酶的高效性:與無機催化劑相比,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
4、酶的作用條件溫和: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一般是在比較溫和的條件下進行的,其代表是溫度跟酸堿度。
三、學習動機的喚起和保持
1、通過提問一些看似跟學習無關的,其實大有玄機的問題。比如說:“你們家用什么牌子的洗衣粉?你們喜愛的牛仔褲是怎樣子做成的呢?”當然,在眾多的答案中,教師要繞回主題。
2、展示一些能夠引起注意的圖片,比如說面包,啤酒。也能引起他們的無意注意,也能激發他們的有意后注意等等。以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
3、教師的語言當然也要適當地調整,盡量使用貼近學生的,但又不失專業的語言。也一定程度上引起注意。
4、可以嘗試布置學生去查閱關于酶的資料,并綜合匯報展示。
四、落實課程目標
本節課要實現的高中生物學課程內容是:
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第一節: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二、酶的特性
具體內容標準
活動建議
案例分析:酶的特性
收集酶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并加以分析運用了酶的哪些特性,再綜合匯總,然后匯報。
五、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應該達到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1)說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特性。
(2)能夠準確說出酶的特性包括那個方面,并舉例說明。
2、能力目標:(1)通過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與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2)試圖準確辨認酶在生活生產中(比如說某商品)運用了哪些特性。嘗試搜集感興趣的相關資料,匯總、分析、總結。
(3)通過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的虛擬實驗活動,使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3、情感目標:(1)感受酶在生活中的應用,自然地形成酶在生活中應用多樣,種類多樣,但用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它的特性。也形成了一種觀念:生物其實離我們很近,它不僅僅是科學家的事,我們也可以當“科學家”。(2)在學習的過程中,懂得一個道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且也使學生養成好奇、勇于質疑、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科學探究精神。
六、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酶的三特性:高效性、專一性、作用條件溫和及其案例
教學難點:1酶如何“嬌氣”了?
2低溫的時候酶失活了嗎,為什么?
七、課前準備
1、教師課前收集相關資料,比如說酶的應用的圖片,案例。
2、在課前布置學生收集資料,并加以指導。
八、課時安排:十分鐘
九、教學過程:
時間
教學
環節
教師的教學行為
學生的行為
教學技能
教學策略
【高中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教案12-07
高中生物的教案12-15
高中生物教案06-27
高中生物教案優秀06-24
高中生物教案【薦】11-20
【精】高中生物教案11-18
高中生物教案【精】11-19
關于高中生物教案11-24
高中生物教案【熱】11-17
【推薦】高中生物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