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美術教案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 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愛好,充分認識“生活中處處存在美、關鍵要靠我們的眼睛去發現”(羅丹語)。
2、 引導學生通過細致的觀察,感受校園環境及建筑的美感,指導學生運用繪畫知識表現校園環境。
3、 鼓勵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用自己的繪畫語言去發現美、創造美。
活動過程:
1、 風景畫欣賞導入。(復習構圖、透視知識)
2、 分組活動寫生、師生共同活動。
3、 課堂小結,學生自我評價、教師適當點評總結。
一、引課:
1、課堂內。
老師:同學們好,老師近日畫了一張風景畫,大家想不想看一看?
學生(齊聲):想。
(老師展示風景畫。)
(學生驚嘆,產生濃厚興趣。)
老師:請用你自己學過的美術知識對這幅畫進行評析。
(學生發言踴躍,通過發言復習了透視、構圖知識。)
(老師對學生的發言給予鼓勵、肯定。)
老師:自然界處處存在美,要靠我們自己去發現和表現。
(老師繼續展示自己在校園內寫生的'美術作品。)
學生(邊議論邊發言):原來我們經常生活的校園畫出來也這么美呀!我也要畫一畫我們的校園。(此時,學生探索美的興趣被激發了出來)
2、課堂外
學生分組開始校園寫生,師生共同活動。(教師循環指導)
3、課堂內
課堂小結——學生自我評析——老師點評總結。
二、課后簡析:
通過對校園環境、人物以及校園內各種活動的繪畫表現,加深對校園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的體驗以及自己與同學、老師之間的和諧關系,培養學生熱愛校園生活的情感,并了解對相關環境、人物活動的最基本的造型語言和表現方法。校園寫生課符合新課程理念,導入課題生動自然,學生興趣高漲,分組寫生活動中師生關系融洽,繪畫積極性高,課堂小結中,學生發言積極、氣氛熱烈,使我感到初一新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能力強,對于學生的發言,我一個個給予肯定,使每一個學生具有自信心,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造力等方面全面發展。 通過這節課我感到課堂教學,課課都會有不同的情況發生,這就要求老師具有應變能力,使課堂教學收放自如,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成長需求,體驗需求和選擇的需求。
美術教案 篇2
課題:校園里的花
課時:1課時
施教時間:10月8日——10月10日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細心觀察校園里各種植物的枝葉的生長規律、結構。葉片、花瓣的形狀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變化。
2.能運用大小不同的點、流暢富有變化的單線條來寫生各種植物,并將點與線結合添加上背景使畫面的構圖更加完整。
3.通過寫生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發現美、表現美,鍛煉學生的觀察力、感受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能否通過觀察了解寫生植物枝葉的生長規律、結構。葉片、花瓣的形狀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變化。
2.在寫生過程中能否畫出花、枝、葉、杈的形態及前后穿插變化。
教學準備:
教師:在美術教室每一組的桌上擺上一盆植物,再準備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
學生:繪畫工具材料。
教學活動過程:
活動一:
引導思考:是什么把我們的校園裝點得如此美麗。培養學生能從身邊尋找美、發現美,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活動二:
觀察自己組桌子上的植物,通過討論說一說:植物的枝葉是怎樣生長的?葉片或花瓣是什么形狀的?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間是如何穿插的。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個性特征。有的莖干粗壯,有的很細弱,有的葉肥厚。教師引導學生講述植物枝葉的結構,葉片和花瓣的形狀特征。
活動三:
教師以講臺上的'蘆薈為例,引導學生觀察并分析,教師簡單示范構圖與如何寫筆寫生,著重于繪畫的先后、各部分的枝葉、花瓣;根據特征進行添加與加工。畫面的背景可以用點、線、面有規律的組合,或用一種花紋的重復組合。
學生作業:對自己桌子上擺的植物進行寫生。
活動四:
展示作品,講評。
展示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啟發學生用紙和其他材料通過剪、拼貼等方法制作成立體和半立體的花卉,美化教室。
札記:
孩子們對校園里常見的花還真是沒怎么觀察過,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認真地觀察并表現了校園里的花,這才感嘆道:“原來我們學校有這么多的花呀,原來這些花都這么美呀!”我借機告訴他們:“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發現。”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材分析:
《中國龍》一課是以欣賞?評述為主,融設計?應用、造型?表現于一體的一節美術課。它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激勵學生創造、表現的良好契機。
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通過本課學習初步了解中國龍的文化、歷史。通過觀察,認識龍造型上的變化,以及在中華民族傳統中龍的特殊地位,知道龍的各部位的動物原型與象征意義,體會龍的精神。
應會:會講出籠各部位的象征,能創作出一幅龍的繪畫作品,能夠抓住龍的頭、身、尾三部分特點進行創作。
2.隱性內容與目標:
都說中國是龍的'故鄉,我們是龍的傳人,這中間包含人們對龍的尊重、崇拜,人們借龍的精神來樹立自己的民族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收集有關中國龍的資料,初步了解中國龍的歷史。
了解龍的象征意義,欣賞其造型。
抓住龍的特點,畫一條龍。
難點:在繪畫中表現龍的精神、氣勢,抓住龍的特點、造型及動態。
在欣賞?評述中讓學生講述龍的象征意義并體會龍的精神。
學習材料:
有關龍的資料、彩筆、蠟筆……
教學過程:
一、說龍:
1.收集關于龍的資料。
2.說說你對龍的了解。
教學意圖: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初步感受龍的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看龍:
1.欣賞龍的演變:
a、玉龍豬——新石器時代
b、瓦當上的行龍——漢代
c、趙州橋欄板上的雙龍——隋代
d、通經北面上的云龍——唐代
e、高足杯上的云龍——元代
f、金冠上的升龍——明代
g、黃帝玉璽上的蟠龍——清代
2.了解龍的組合形象:駱駝頭、鹿角(風華穩重)、馬齒、牛耳、蛇身(靈敏矯健)、鯉魚鱗(條理有序)、鷹爪(扎實氣魄)、泥鰍尾。
教學意圖:了解龍的演變過程,如商周粗狂抽象;春秋戰國秀麗灑脫;秦漢雄建豪放;隋唐健壯圓潤;宋代成熟穩健;明清繁復華麗等。龍是攝取了最精華、最完美的部位,是萬物之靈,同時
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望。
三、畫龍:
1.欣賞書中學生作品。
2.畫龍的口訣:昂首、張口、露齒、睜眼。
3.提出作業要求:畫一條龍。
教學意圖:培養學生的繪畫技能,激發學生對繪畫的興趣。
四、賞龍:
1.欣賞作品。
2.談談創作體會。
教學意圖:體驗成功感。
五、做龍:
1.我們是龍的傳人。
2.怎樣做一個龍的傳人
教學意圖:樹立民族精神。
美術教案 篇4
課時:3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用黑色卡紙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藝術的特點。
3、增強對中國民間傳統藝術的了解。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皮影的圖片、文字資料。
2、準備黑色卡紙、針線、竹條、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選擇幾個傳統劇目或故事(民間故事、成語故事)。所選擇的劇目或故事,內容和情節應簡單、易懂。
第1-2課時
一、引導階段。
1、學生之間交流搜集到的有關皮影的'圖像和文字資料,談談他們所知道的皮影知識。
2、分組討論皮影戲中人物的造型特點。(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劇目、唱腔多同地方戲曲相互影響,由藝人一邊操縱一邊演唱,并配以音樂。)
3、指導學生觀察教科書上的圖例、技法點擊欄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過程,想一想皮影該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針線縫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裝上木棍。
二、發展階段。
1、將學生根據劇目或故事,分成8組,分小組進行構思、合作創作。(提示學生要根據故事的內容和情節來考慮人物的造型特點。)
2、學生進行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3、未完成的可以在課后接著制作。
4、準備下節課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樣表演。
第3課時
(剪影表演)
課前準備:布置環境
一、8個小組將自己制作的剪影,輪流進行表演、展示。體驗民間皮影藝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師對學生的表演進行總結、點評。
三、總結:激發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認同感。
四、拓展:用透明膠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試著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課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美術教案 篇5
秋天到了,許多的樹葉都變成了紅色、黃色,看著一片片的樹葉,這是多么好的作畫材料,于是我們結合季節,發動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葉子,為我們的《樹葉粘貼畫》活動做準備。
接連幾天幼兒入園時每人都交到了我手里好多的葉子,我也親自到野外采集了一些比較特別的樹葉,一一地把它們夾在書里壓制平整待用。豐富多樣的樹葉材料為我們的活動成功地開展提供了前提。
為了豐富幼兒的想象,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我事先制作了幾幅范例,又在網上搜集了一些粘貼畫圖片,做成了簡單的課件課件。活動開始了,當我打開課件,那逼真的動物、人物、景物形象立刻吸引了幼兒的眼球。看到孩子們驚喜的表情,我知道這次活動選對了。于是我便開始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先以金魚為例)“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它的身體是什么形狀的?”“你桌上的葉子哪一種可以來做金魚的身體?”“尾巴是什么樣子的?”“再找一找哪一種葉子可以做尾巴?”然后依次引導幼兒觀察了幾幅作品課件。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幼兒在大腦里初步掌握葉子的搭配。
在引導幼兒操作時,我首先強調幼兒一定先把自己要粘貼的事物用葉子拼出來,然后再用膠水進行粘貼。
一節活動組織下來,我發現孩子們的能力以及他們的想象是遠遠超出教師所預想的范圍之外。因為我擔心幼兒制作的作品都會仿照教師的示范做一些金魚、蝴蝶等物品,但當孩子們在拼貼時我驚呆了,他們對《樹葉變變變》這個活動很感興趣,個個都積極開動腦筋用樹葉拼擺各種東西,一個個美麗生動的造型躍然于紙上,有孔雀、蝴蝶、金魚、小兔、還有大樹、花草等等,真是讓
人贊嘆不已。從這個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于感性的、具有操作性的活動特別感興趣,探索欲望強烈,參與的積極性也比較高,完成的效果自然就好。有很多小朋友還用水彩筆進行添畫,使畫面更豐富,事物更形象、色色彩更明麗。平時表調皮的幾個男孩都表現的特別認真。當我組織小朋友欣賞評價完作品把他們的作品布置在主題墻上后,小朋友們看著自己的作品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此時我心里也特別滿足。
這次活動很成功,不僅僅是因為孩子們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而更多的.是因為孩子們通過這次活動感受到了繪畫活動帶來的樂趣,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創造能力都得到了發展。當然,再成功的活動也有不足之處,而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在于在準備葉子時忽略了葉柄的存在,孩子們在拼貼時教師又一片片的去剪掉葉柄,這樣占用了一些指導的時間;除此之外,如果再準備一些花瓣也更利于豐富畫面。
經過這次活動我體會到家園共育的重要,如果沒有家長的配合,我們不可能收集到那么多那么有特色的葉子,而這次活動也不會完美的結束。謝謝我們的家長朋友,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家長的配合、支持下,讓我們的孩子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景中指導幼兒學習使用剪刀,培養幼兒對紙工活動的興趣。
2.引導幼兒按顏色將紙條進行分類,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彩色紙條,剪刀,籃子每人一份,圖片,活動準備紙條
活動過程:
1、出示紙條,吸引幼兒.
(1)教師一手抓一把紙條抖動
師: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呀?(彩色紙條)這象什么呢? 好,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它的聲音。
(2)師:這個紙條可調皮了,它還會跳呢?你們看,它跳呀跳呀跳到哪里了? 對,它跳到老師的頭上,象什么?(頭發) 紙條又飛呀飛呀飛到胸前,象什么?(胡子) 飛到腰里象什么?(裙子)
2、學習使用剪刀.
(1)出示剪刀.師:看,這是什么?你們會用剪刀嗎?你們的本領真大。 師:手變成手*,(我們一起來做做)插到剪刀里,另一只手拿紙條,張開咔嚓,紙條剪斷了。 誰來試試看? (2)師:剪刀還想告訴你們一件事情,剪好后要把剪刀閉攏,不然它會很累的。
3、幼兒剪紙條。
你們都想試試嗎?把彩色紙條剪到自己的.小籃子里。(放點音樂)
4、游戲:
(1)師:剪刀說太累了,它想休息了,把剪刀放到籃子里,把紙片倒入老師的籃子中來。(強調越來越多)
(2)玩游戲:撿花瓣 師:這一張一張的紙片象什么呀?(春天的小花瓣)春風吹來了,小花瓣掉下來了。(教師把幼兒剪好的紙片撒向天空) 師:看一看找一找,紅色花瓣在哪里?幼:紅色花瓣在這里。 游戲3次,紅、黃同時進行,藍色時再撒一次花瓣。
5、花兒貼紙片。
師:小話怎么了?(小花哭了) 它說旁邊的花兒多漂亮,我沒有漂亮的顏色。你們能把它變成黃色的花嗎?(幼兒找黃色的紙片貼在小花上)我們一起來安慰安慰小花吧“小話小花請別哭,我來幫助你。”
活動結束
將多余的紙片送到相應的顏色的家里。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美術教案美術中班教案01-07
美術教案(精選)09-25
[經典]美術教案09-28
《美術》教案02-17
美術教案01-26
美術教案[精選]08-15
[精選]美術教案08-07
(精選)美術教案08-18
【經典】美術教案08-17
(精選)美術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