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語文教案:為人民服務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語文教案:為人民服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語文教案:為人民服務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讀讀記記“剝削、興旺、解救、哀思、亂蓬蓬、炊事員、重于泰山、輕于鴻毛、精兵簡政、死得其所”等詞語。結合課文理解“重于泰山”“輕于鴻毛”“精兵簡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清課文層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論點論述的。結合具體事例,理解重點句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第一課時,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討論課文圍繞主要觀點講了哪幾方面的意思,初步了解議論文的表達方式。第二課時,可以讓學生找出含義深刻的句子,研詞析句,領悟語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掌握字詞句,能獨立完成作業。
三、教學難點:
對文體(論述文)的了解,學會寫作時要圍繞中心論點進行寫作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課前進行預習。
2、出有思考題的小黑板。
五、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簡介背景。
同學們,《為人民服務》(板題)這篇課文是毛澤東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屬機關為悼念張思德同志而召開的會議上所作的演講。當時,抗日戰爭正處在十分艱苦的階段,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毛澤東主席針對這一情況,講述為人民服務的道理,號召大家學習張思德同志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團結起來,打敗日本侵略者。我們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樹立這樣一種信念:不是人人為我,而是我為人人。
二、學生自學字詞。
1、查字典,讀準“鴻、鼎、銘、悼”的字音,掌握字義。
2、查工具書,理解“鴻毛、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簡政”等詞語的意思。
三、學生質疑,教師析疑,釋疑。
學生對課文中的`字、詞、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師加以解決。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層次。(帶著思考題讀課文)
毛澤東同志的這個講話圍繞什么中心講?分幾層意思講?每層意思是什么?(用小黑板掛出來,因為沒幻燈)
師生通過討論,擬出層次提綱:
1、宗旨: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
重於泰山
2、死的意義:
為人民服務輕于鴻毛
3、不怕批評,堅持好的,改正錯的
4、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努力奮斗
5、寄托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五、作業:
1、抄寫字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明確學習目的。
同學們,上個課時我們預習了課文,初步明確了毛澤東同志這篇講話的時代背景以及課文內容。本節課我們著重理解這篇講話是圍繞一個什么中心寫的,是怎樣圍繞中心一層一層論述的,以及我們應該向張思德學習些什么。
二、整體入手,明確中心
學生帶著思考題自讀全文
1、本文圍繞一個什么樣的中心思想來寫的?
2、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全文圍繞“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來寫的。一是《為人民服務》提示了講話的中心;二是“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點明了文章的中心,闡述了我們黨及其領導的軍隊的性質、宗旨,是作者論述的中心論點。)
三、分層詳讀,理解課文內容。
1、講讀第一層
(1)朗讀第一層
(2)學生思考:這一層中的第1、2句是什么關系?(因果)
(3)學生練習:用因果關系讀第1、2句話。
(4)學生思考:哪些詞具體說明了黨和人民的密切關系?
(完全、徹底)
(5)板書:(宗旨: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
3、講讀第二層:
(1)指名讀課文
(2)理解:“固”(本來)、“于”(比)、“重于泰山”(即比泰山重)、“輕于鴻毛”(即比鴻毛輕)
(3)思考:為什么說“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啟發學生從看過的電影、電視中的正、反兩面的人物來理解:為人民利益死死得光榮、有價值;替敵人賣命,損害人民利益,死得不值,為人民所痛恨。)
(4)小結:
這一層中講人死的兩種不同意義,著重指出“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
重于泰山
(5)板書(死的意義)
輕于鴻毛
3、講讀第三層
(1)第一大組讀課文
(2)思考:為什么說只要我們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會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3)用詞素分解理解“精兵簡政”的意思。
(4)這段話句與句之間在邏輯上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先指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就不怕別人批評;再舉例說明這樣做的好處,強調我們務必這樣做。)
(5)板書(不怕批評,堅持好的,改正錯的。)
4、講讀第四層
(1)第二大組讀課文
(2)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的意思
(3)給這段課文劃分層次
(學生動手,教師巡視,然后師生討論訂為4層)
(4)思考:第1層與2、3、4層是什么關系?(因果)
(5)思考: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們必須怎樣做?
(6)利用學生對(5)的回答板書:
(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努力奮斗)
5、講讀第五層
(1)第三大組讀課文。
(2)理解:“哀思、寄托”的意思。
(3)思考:為什么要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團結才有力量,才能實現共同的革命目標)
(4)板書:(寄托哀思,團結人民)
四、回歸整體,總結全文
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通過悼念張思德,講為人民服務的道理,號召大家學習張思德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團結起來,打敗日本侵略者。
2、寫作特點:
(1)文章在圍繞“為人民服務”這一中心思想論述時,注重擺事實,講道理,條理清楚。
(2)本文的語句在邏輯上結構嚴謹。
五、課堂練習。
1、劃去下列詞語中錯誤的讀音。
困難(nàn nán) 還(huán hái) 要興(xīng xìng)旺
2、解釋帶點字的意思。
(1)精( )兵( )簡( )政( )
(2)死得其所( )
3、填空。
《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先總述___________________;再從(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四個方面分述,最后指出開追悼會的目的是。
六、課外練習。
1、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愛的章節。
2、完成練習冊。
七、附板書設計
為人民服務
1、宗旨: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
重於泰山
2、死的意義:
為人民服務輕于鴻毛
3、不怕批評,堅持好的,改正錯的
4、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努力奮斗
5、寄托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六年級語文教案:為人民服務2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論點論述的,結合具體事例,理解重點句的意思。
2、學習文章先總論后分論的結構段式,并練習運用。
3、理解課文內容,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重點和難點】
1、重點: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論點論述的。
2、難點:
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啟情導入
1、同學們,通過本組前兩篇課文的學習,我們看到了志士在刑場上視死如歸。英雄在戰場上沖鋒陷陣的歷史畫面。緬懷著革命先輩,我們心中涌動著深深的懷念,今天,我們繼續跟隨時空的轉換到延安窯洞前去聆聽毛爺爺的深情演講。
2、板書課題:
為人民服務
學生齊讀。
二、初讀感知
1、指名接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
通過預習,你都知道了什么?
2、學生匯報預習內容。
(字詞、主要內容、查找的資料等。)
三、品讀課文
1、回顧理解句子含義的方法是什么?
2、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并談談你的`理解。自學好了之后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
當學生交流完某個自然段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本自然段寫了什么以及在表達上的特點。
4、看板書總結:
本課圍繞著第一自然段提出的為人民服務的觀點寫了三方面內容:
樹立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的生死觀;正確對待批評;要搞好團結。這就是議論文的結構形式:先總論后分論。
板書:
總 分
5、其實這種先總論后分論的結構形式在本課的自然段中也有所體現,你們發現了嗎?
(生:第2、3自然段。)
⑴ 自讀第2自然段,看看毛爺爺是如何先總的闡述觀點,再分層論述的?
⑵ 指名回答。
⑶ 按照這一自然段先講再講接著講最后講自己練習說一說這一自然段的段落層次。
⑷ 再指名說。
⑸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演講的語氣):
自讀、指讀、齊讀。
⑹ 集體背誦。
四、返顧整體
1、第三組課文的主題是深深的懷念請同學們比較一下《十六年前的回憶》《燈光》與本課的寫法有什么不同之處?
2、教師總結:
這是一篇議論文,毛爺爺圍繞著為人民服務的觀點采用了先總論再分論的結構形式,把幾個方面的意思像層層剝筍一樣,一層一層講得非常清楚。他在講其中一個方面的時候,也采用了這種結構形式,使文章觀點更有說服力,結構更加嚴謹。
五、讀寫結合
1、出示演講要求,指名讀:
⑴ 觀點明確,語言清楚流利。
⑵ 恰當模仿課文第二自然段的寫法。可以引用,可以舉例。
⑶ 話題:
從本課學習的談批評、講團結、生命的價值中任選一個話題。如:生命誠可貴團結就是力量正確對待批評等。
2、自列提綱后小組交流。
3、指名在全班內演講。
六、拓展延伸
屏幕出示詩歌《懷念張思德》,師生齊讀。
【六年級語文教案:為人民服務】相關文章:
為人民服務教學反思08-24
為學語文教案05-09
為人民服務教學反思范文06-03
為人民服務心得體會08-23
有關《為人民服務》的教學反思(精選3篇)08-22
學習《為人民服務》心得體會07-20
《為人民服務》教學反思(通用7篇)07-17
形式為內涵服務作文05-05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語文教案01-15
以語文為話題作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