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級生物教案:生態系統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生物教案:生態系統,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生物教案:生態系統1
預習提示
1.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 和 所形成的統一整體。
2.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 部分和 部分。
3.什么是食物鏈?食物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列舉不同的生態系統;
(2)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3)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
(4)解釋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
(5)闡明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與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資料分析”,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3)通過“進一步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4)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1)認同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確立保護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3)增強愛護生物、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
(2)解釋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
(3)闡明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4)通過“觀察與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資料分析”,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進一步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教學難點
(1)理解生產者概念的內涵;
(2)正確書寫并分析食物鏈。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生態系統的概念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森林公園圖片;提問:你看到了什么?你聽到了什么?分析該公園中各種因素之間的關系;該公園內所有的松樹可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嗎?觀看,并分析討論作答。
森林公園里生長著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草叢里、樹林間棲息著動物,還有細菌、真菌等生物,陽光、空氣、水等非生物部分“養育”那里的所有生物,它們相互作用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所以,蒙山森林公園可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可見,要判斷某系統是否是一個生態系統,就要分析其組成成分,只要具備了生物和非生物部分(其中必須成分是:非生物部分、生產者、分解者,但在自然界中不具有消費者的生態系統是很少的),就能構成一個生態系統,如一個池塘、一片樹林等
二、 生態系統的組成
引導學生結合插圖進行“資料分析”,找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并討論它們之間的關系;組織學生分組扮演動物、植物、細菌和非生物,并幫助學生尋找其中的關系;討論:
1.樹、昆蟲的幼蟲和啄木鳥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2.在生態系統中,植物、動物和細菌分別扮演什么角色?
分配角色并且討論發言,闡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生態系統中所起的作用,從而分析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的關系。
三、 食物鏈和食物網
引導學生嘗試完成課本“觀察與思考”,然后用展示正確的連接圖;
講解:食物鏈只由生產者和消費者兩種成分組成,它們之間只是吃與被吃的關系;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食物鏈通常寫成“甲→乙→丙……”(一般不超過6個營養級)的形式。
食物鏈的起點總是生產者(綠色植物),數食物鏈條數時,要從綠色植物數起,然后按箭頭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營養級別,不能中途停止。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多樣、數量龐大,致使多條食物鏈相互交錯、相互關聯著,這樣就構成了食物網。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假如某種生物數量大量減少,其他生物的數量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嘗試連接圖中的食物鏈,數一數共有多少條?并寫出所有的食物鏈。然后與展示的正確食物網比較,你連接的完全正確嗎?
通過聽講、討論學會:
1.數食物鏈條數;
2.正確書寫食物鏈;
3.嘗試分析食物鏈中某種生物的增減會引發其他生物怎樣的變化。
四、 生態系統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提問:在一片草木茂盛的草原上生活的兔子,其數量能不能無限制地增加?為什么?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怎樣的特點?什么樣的生態系統不容易被破壞?
引導學生進行“資料分析”,比較出哪種生物體內有毒物質多,分析為什么在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如果這些積累了很多有毒物質的魚被人吃了,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
討論交流后認識到:
兔子的數量不會無限制地增長。因為,當兔子的數量急劇增加時,食物就會減少,兔的天敵也會增加。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只有那些生物種類多、數量多、自然條件好的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才強,才不容易被破壞;
要使我們的環境變好,就要愛護生物,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認真觀察插圖,分析討論后得出結論:
在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就越多,因為環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屬、化學農藥等)具有化學性質穩定、不易分解的特點,會在生物體內積累而不易排出;隨著營養級的升高而不斷積累,最終危害到人類的安全。
五、形成保護生態系統的意識:播放有關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系統實例的圖片,介紹一些著名的有毒物質富集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俁事件。
提問:你身邊有沒有類似的實例?若有的話,請舉例。你對此持何種態度?有何建議?
課堂小結
小結:人類活動會通過食物鏈影響生態系統;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不應該隨意把有毒物質排放到生態系統中!
課堂測試
1、下列食物鏈正確的是 ( )
A.草→蚱蜢→食蟲鳥→蛇→鷹 B.蚱蜢→草→食草子的鳥→鷹→狐
C.狐→鷹→食蟲鳥→蚱蜢→草 D.草←蚱蜢←食蟲鳥←鷹←蛇
2、 下列生物中屬于競爭關系的是 ( )
A.水稻和稗草 B.貓和老鼠 C.人和豬 D.螞蟻和蚱蜢
3、下列不屬于生態系統的是 ( )
A.一片農田 B.一塊草地 C.生物圈 D.一條河中的所有的魚
鞏固測試
1、下列生物中屬于生產者的是 ( )
A.草 B.食蟲鳥 C.細菌 D.豬
2、20xx年9月11日,美國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撞擊事件”,自此次恐怖活動之后,美國國會議員又遭遇了“炭疽熱”的侵擾。請分析“炭疽熱”的病原體屬于生態系統的() 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
3、生態系統中,綠色植物固定的太陽能沿著食物鏈的單向傳遞叫做 ( )
A.能量輸入 B.能量輸出 C.能量流動 D.能量交換
反饋測試答案:1.A 2.A 3.D
鞏固練習答案:1.A 2 3
七年級生物教案:生態系統2
【學習目標】
1、說出生態系統的組成。
2、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3、認同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學習重、難點】
重點:生態系統的組成及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難點:生產者的概念。
【學習過程】
一、情景引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習任務一:掌握生態系統的組成。
1、自學教材P23,結合教材中的插圖,認真分析P23的"資料分析",思考教材中的三個討論題。
2、小組討論,交流"資料分析"中的討論題。
3、認真閱讀P23—24的內容,理解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概念和作用,并歸納出生態系統的組成。
4、拓展反思
。1)一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能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嗎?
(2)你父母每天上班勞動,創造勞動價值,他們是生產者嗎?
學習任務二: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1、認真閱讀教材P24—25,知道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概念,理解物質和能量沿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
2、自學教材P25,將插圖中的生物用箭頭連接起來,表示不同生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然后思考教材中的討論題。
3、小組討論,交流"觀察與思考"中的討論題。
4、拓展反思:根據P25的"進一步探究"活動探究:我們自己在食物網中處于什么位置?
學習任務三:理解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1、自學教材P26的內容,知道生態平衡的概念,理解生態平衡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2、閱讀教材P26,結合插圖,認真分析教材中的"資料分析",思考P27的兩個討論題。
3、小組討論,交流"資料分析"中的討論題。
4、拓展反思:什么樣的生態系統容易破壞,什么樣的生態系統不容易破壞,為什么?
三、系統總結
四、嘗試應用
1、生物實驗室中的水族箱里生活著水生植物、動物,還有其他小生物。這樣的水族箱能看做一個生態系統嗎?為什么?
2、有些人愛吃蛙肉,為此便有人大量捕捉野生青蛙,這種做法會產生怎樣的后果?
【七年級生物教案:生態系統】相關文章:
生態系統的結構生物教案08-24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生物教案02-05
七年級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11-14
七年級生物教案:生物圈12-30
七年級生物《生物圈》教案08-26
七年級生物教案05-17
七年級生物教案12-02
七年級生物《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教案08-26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08-23
生物七年級上冊教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