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地理教案>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時間:2022-08-24 00:00:23 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1

      一、設計思想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時講述的是世界的海陸分布,以及海洋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是學生認識地球、認識世界的開始。

      1.人類的棲息地是怎樣的,教材首先列舉了陸地和海洋面積的比較。讓學生認識地表七分海洋、三分陸地的特點,再以地形圖直觀地呈現出大陸、半島、島嶼等的不同。從陸地到七大洲,讓學生對各大洲的名稱、位置、大體輪廓有一定的了解。這部分內容,著重點應放在七大洲的名稱和分布。

      2.海洋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雖遠不及陸地那么直接、深入、持久,隨著陸地多種資源的`日益減少,人類開發利用海洋的技術不斷提高,海洋逐漸成為開發利用新資源的新領域。海洋和陸地一樣都可以作為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場所和對象。課本在對四大洋的劃分進行說明后,還介紹了為人類提供了豐富海洋資源,并舉例說明海峽作為海上交通要道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1.了解世界海陸分布的概況;

      2.讀圖區分大陸、島嶼、半島、大洲以及大洋、海和海峽;

      3.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征;

      4.了解海洋資源對人類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難點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與分布,是本課的重點內容。

      ●教學類型

      多媒體教學與活動相結合。

      ●教學準備

      演示課件、相關視頻、手工制作的七大洲輪廓圖

      二、基本思路

      教師、學生、媒體組合→展示音像、地球儀→觀察地球儀、圖片→展示圖片,觀察思考→討論分析,作小結→展示七大洲輪廓圖,觀察思考→展示七大洲分布圖→展示視頻,學生觀察→介紹交通要道,趣味小結。

      三、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節選有關地球全貌的視頻或圖片,引導學生從小家進入人類的大“家”的學習中來。

      出示地球儀,學生觀察思考,對海陸分布有個感性的認識。

      【板書】一、人類的棲息地

      學生活動:讀圖2-2,對比海陸面積大小。

      【板書】1.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學生活動:教師展示廣東省地圖(包括南海部分海域),學生讀圖找出雷州半島、南沙群島、海南島,討論大陸、島嶼、半島的區別。

      (學生交流,總結略。)

      【板書】2.七大洲

      學生活動:讀圖2-4,找出七大洲的名稱,了解它們的分布,觀察它們的輪廓特點,大小比較。(學生回答)

      以組為單位,競賽回答問題,出示制作的大洲輪廓簡圖,讓小組強答,并描述其形狀。(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

      引導學生閱讀“世界地形圖”。

      (過渡)這些大洲之間遠隔重洋,我們找找看都有哪些海洋?

      【板書】二、海洋對人類的影響

      1.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演示課件)進一步明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

      (播放視頻)教師引導學生了解人類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主要是海洋生物資源和能源礦產的現狀,以海洋漁業生產和海洋油氣開發為例。

      (小結,并對海洋資源遭受破壞的現象作簡單敘述。)

      【板書】2.海洋資源

      (學生活動)分發馬六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等重要交通要道的相關資料,學生討論,師生小結。

      最后總結本課主要內容,布置作業:畫一幅世界大洲大洋的簡單輪廓圖。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2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要求學生學會在地圖上確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閱讀圖文和空間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熱愛人類的家園——地球的感情。

      [知識和能力]

      1.要求學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及分布,并形成記憶。

      2.要求學生理解大陸、半島、島嶼、大洲、海、海峽、洋等概念,并能判別。

      【教學重點】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及分布。

      【教學難點】

      認識七大洲的輪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確定

      【教學方法】

      討論法、舉例分析法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只有全方位地認識我們的家園,才能更好地愛護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資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關知識,在學習這個重要內容之前,我們先來解決幾個問題。

      [教授新課]

      一、大陸、半島、島嶼、大洲、洋、海、海峽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認真讀教材圖2.5,思考后回答: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學生活動: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追問:請大家閱讀教材思考:

      A、什么是大陸、半島、島嶼和大洲?

      B、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是哪個?請在書后的“世界地形圖”上找到它的位置。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教材后回答,并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指圖告訴大家格陵蘭島的位置。

      教師指圖:比格陵蘭島大的陸地就是大陸,有這幾塊,比它小的就是島嶼,有很多,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稱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師提問:請大家在“世界地形圖”上找白令海峽,思考:

      A、什么是海峽?白令海峽溝通哪兩個大洋?

      B、什么是海?這兩大洋的邊緣有什么海?

      [過渡]知道了大陸、半島、島嶼、大洲、洋、海、海峽這幾個基本概念后,我們來認識七大洲。

      二、七大洲

      1.名稱及輪廓: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認真閱讀教材圖2.6及閱讀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稱和名 稱的由來,并回答一組搶答題:

      A、請說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稱。

      B、亞洲是哪個洲的簡稱?它的英文有誰會讀?

      C、Europe是哪個洲的英文名稱,它有什么含義?

      D、“陽光灼熱的大陸”指哪個洲?

      E、大洋洲怎樣得名?

      教師引導:請大家觀察七大洲的面積和輪廓圖,哪個洲最大?哪個洲最小?(亞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教師引導:七大洲按面積由大到小可用“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來記憶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觀察七大洲的輪廓有什么特征?請同學們充分展開自己的想象來認識大洲的輪廓。(學生分組討論后,每一組派一名代表發言。)

      教師小結:很好,大家的想象力都很豐富,說明任何一個事物,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它,就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這是我們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今天我們先按幾何圖形的思路來學習大洲的輪廓。

      教師示范:教師在圖上作示范,啟發學生如何按幾何圖形的思路把握大洲輪廓特征,勾畫大洲輪廓。

      師生互動:教師出示剪好的七大洲輪廓簡圖,學生說出它們的洲名。

      學生活動:試勾畫一個大洲的輪廓簡圖。

      [過渡]知道了七大洲的輪廓后,我們來看它們在地球上的分布情況。

      2.分布及位置

      教師提問:請大家回憶一下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分界線,請兩位同學回答。

      教師提問:請大家認真閱讀圖2.6,回答一組搶答題:

      A、主要位于東半球的大洲有哪幾個?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幾個?

      B、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幾個?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幾個?

      C、赤道橫穿哪兩個大洲的大陸?

      教師追問:請大家認真觀察七大洲分布圖和圖2.7,搶答:

      A、哪些大洲的陸地是相連的?找出它們之間的分界線。

      B、哪些大洲僅以運河或海峽相隔?

      教師啟發:剛才我們只是了解了七大洲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況,除南極洲外,其他各大洲一南一北成對分布,各大洲的輪廓大都是北寬南窄的倒三角形,為什么會這樣呢?目前科學家們還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釋,在座的同學都可能是未來的科學家,只要大家認真學習,積極思考,努力探索,說不定這個奧秘將來就能被你們揭開。你們有沒有信心?我期待這一天早日來臨。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來看看怎樣用前面學過的方法來在地圖上確定七大洲的位置。(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

      教師追問:這個組的同學認為可以用經緯網來確定,很好,那怎樣確定呢?

      教師指導:在“世界地形圖”上以非洲為例用經緯網確定大洲位置。

      教師提問:

      A、非洲北端被哪條特殊的緯線穿過?(北回歸線)

      B、非洲南端被哪條特殊的緯線穿過?(南回歸線)

      C、赤道穿過非洲大陸的哪個部位?(中部)

      D、哪條特殊的經線穿過非洲大陸?穿過非洲大陸的哪個部位?(0度經線、西部)

      E、請注意非洲最大的海灣幾內亞灣的位置。

      教師示范:邊講邊在經緯網底圖上貼上非洲的輪廓圖。

      教師引導:知道這種方法后,請大家和老師一起來貼亞洲的輪廓圖。

      教師提問:

      A、亞洲北端被哪條特殊的緯線穿過?(北極圈)

      B、亞洲南端的島嶼被赤道穿過沒有?(被穿過)考資源網

      C、東西經180~經線和東經90~經線穿過亞洲大陸沒有?各穿過亞洲大陸的哪個部位?

      教師示范:貼上亞洲輪廓圖。

      教師解釋:教師邊貼南極洲輪廓圖邊解釋:由于地圖的繪制方法不同,得到的大陸形狀就會發生變化,在這幅圖上,經線畫成了平行的,所以位于極點附近的南極洲的面積和形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教師提問:下面我請四個同學帶著地圖來貼出其余大洲的輪廓圖。請大家看看他們貼對了沒有?如果有錯誤,哪個同學來給他改正?

      學生活動:學生貼出其余大洲的輪廓圖。

      教師總結:對學生活動進行評價。

      [過渡]上面我們學習了七大洲的名稱、輪廓、分布、分界線以及怎樣在地圖上確定七大洲的位置,下面讓我們來認識四大洋。

      三、四大洋

      教師引導:根據對大洲的學習,你們認為認識四大洋,首先需要了解些什么?(四大洋的名稱)

      教師追問:那四大洋的名稱分別是什么? 教師引導:知道了四大洋的名稱后,還需要了解什么呢?(四大洋的'位置)

      教師追問:怎樣確定四大洋的位置呢?(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

      教師講解:對,我們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間,即用相對位置的方法來確定,例如:北冰洋位于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之間。(指圖)

      教師提問: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間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學生讀圖回答)

      教師啟發:我們還可以用方位來描述四大洋的位置,如北冰洋位于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以北,那太平洋和印度洋又怎樣描述呢?

      教師啟發:反過來,我們也可以說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那北美洲又瀕臨哪些洋呢?

      學生活動:學生上來貼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

      教師總結:教師評價學生回答情況,并啟發學生小結:

      A、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分別是什么?

      B、主要位于東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幾個?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幾個?

      C、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幾個?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幾個?

      D、赤道橫穿哪兩個大洲的大陸?

      E、怎樣確定七大洲的位置?

      F、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間?大西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間?印度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間?北冰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間?

      G、確定大洋的方法是什么?

      {鞏固練習}

      教師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為了檢查大家的學習情況,我要請一些同學來在電腦上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拼圖練習,看誰拼得又快又好。

      學生活動:請4~5位學生上來完成拼圖練習,其他學生邊看,邊完成教材3l頁的活動4。

      教師小結:評價學生活動。

      {小結}

      教師啟發: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些什么?(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還讓我們學會了在地圖上確定位置的兩種方法,即用經緯網確定大洲的位置和用相對位

      置來確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教師講述:這些知識和方法對我們今后的學習很有用,希望同學們回去認真復習。

      【板書設計】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二、七大洲、四大洋

      1、全球陸地共分為七個大洲: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作業布置】

      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及其分布。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3

      1、“大陸、半島、島嶼與海洋”素描圖,

      2、世界地形圖

      學生大多學會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和海峽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演示

      教學效果

      (三)

      師生互動 突出重點

      20分鐘

      1、師:在地球的廣大的海洋和陸地我們可以用六個字含蓋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師指導并和學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太大印北”

      3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各大洲的輪廓及分布特征

      4、引導學生在空白圖上填寫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線(大多數學生可以完成,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向組長和老師求助)

      1、請一位黃同學帶領全班學生認識七大洲、四大洋

      2、讓全體同學根據世界地圖,說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線。

      3、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制各大洲的輪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對位置

      4、各小組在空白圖上填寫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線

      1、大洲、大洋的'分布圖

      2、各大洲大小比較示意圖

      3、亞洲與歐洲、非洲分界圖

      4、北美洲與南美洲、亞洲分界圖

      5、各大洋大小比較示意圖

      6、“一筆繪五洲”

      學生深入的自主學習,培養對新知識的理解能力,親自的繪圖加深了學生的空間印象,也提高了繪圖技能。通過師生互動,創建一種民主、平等、 交往的新型師生關系,一起突破難點,突出重點。使學生逐漸從“學會”發展到“會學”, 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四)

      競賽活動 鞏固練習

      6分鐘

      1、設置搶答題:

      ⑴七大洲面積由大到小排序如何?

      ⑵亞洲和歐洲的界線是什么?

      ⑶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那南半球呢?

      ……

      2、把各組的得分寫入表格,對各組的表現作點評

      以小組為單位參加競賽活動,以搶答形式為主(各組任一成員都可搶答,答對的為本組得分)

      1、所提的問題和圖片

      2、世界地形圖競賽版(對答對的同學會給予掌聲鼓勵)

      中學生好勝心強,用競賽的方式,培養了學生的識圖、讀圖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又提高了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習熱情,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落實教學目標。

      (五)

      小結本課 布置作業

      3分鐘

      1、師:“本節課你學習了那些?”引導學生總結,并以板書將重、難點內容用彩筆表示出來,鞏固本節知識。

      2、布置作業:

      地理填充圖冊P12-13

      1、學生總結并記錄重點難點

      2、記錄作業內容并做作業

      板書和作業內容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通過書面作業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而且學得較為輕松,課堂教學效果很好.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在整個過程中,以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為指導思想,在對教材處理中,創設教學情景,化抽象為具體,并提出富有啟發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歸納,以化解教學重點、難點,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同時通過討論、課堂練習競賽活動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使學生動口動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增強學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嘗自主學習的樂趣。本節讀圖較多,難度并不大,我特別注意在提問時問題的目的性明確,盡量避免重復、羅嗦,把能由學生完成的盡量讓他們來做。注意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不足之處在于有些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部分學生缺少自己的創見。

      板書設計: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一、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二、世界海陸分布不均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1、四大洋

      ⑴洋、海和海峽

      ⑵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七大洲:

      ⑴大陸、半島、島嶼

      ⑵七大洲: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⑶各大洲的分界線:

      ① 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

      和土耳其海峽

      ②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③南、北美州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④亞、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大陸、半島、島嶼、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陸分布特點。

      (2)在世界地圖上說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征。

      (3)培養學生閱讀圖文和空間想象能力。

      二、教學重點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

      2、培養學生在活動中,自我發現問題及積極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三、教學難點

      1、認識七大洲輪廓及位置的確定。

      2、自我發現問題、積極探究問題的精神和能力的培養。

      四、教學方法

      活動探索式教學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呢?(地球),從海陸分布的角度來看,這一稱呼是否正確呢?

      活動一:

      下面請同學們用準備好的線繩把地球儀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兩個半球,平分幾次之后,你能發現什么問題?(無論怎樣劃分,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過渡并提出問題:所以,從海陸分布的角度來看,我們生活的星球應叫什么?(水球),我們的先人為何叫地球呢?請同學們獨立思考后,小組內討論。

      小結:

      由于古人缺少對地球面貌的整體認識,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所以才稱作“地球”,既然已經叫了那么長時間地球了,也沒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對于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這些實質性的問題我們要有所把握,絕不能習慣成自然。

      活動二:

      通過上述活動,我們已經了解了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它們所占的比例分別是多少呢?請同學們按自轉方向撥轉地球儀,閉上眼睛,用手指隨意按住地球儀的任意部位,咱們看看每次分別按住陸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復幾次取平均值)

      小結并提出問題:

      通過上圖,我們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的結論,它們是均勻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嗎?請同學們觀察手中的地球儀,思考南北半球海陸分布有何不同?(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請同學們結合教材中圖2.5,在該圖上隨意找出幾組大陸、半島、島嶼、海洋、海峽。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分別概括上述地理名稱的概念應該是什么?除了這些名稱以外,我們還經常聽說大洲一詞,它的含義是什么?請同學們結合教材中,圖2.6及其閱讀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動。

      活動三:

      1、出示各大洲輪廓圖片,在黑板上掛出相應的世界海陸分布圖。

      2、請每小組同學選派代表逐一介紹其名稱、由來,面積排序,并用磁釘釘在底圖相應的'位置上,同時說出相應位置的四大洋名稱及面積排序。

      訓練:

      通過觀察地球儀完成下列問題:

      1、找出相連的大洲及其分界線(亞-非)

      2、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極洲,北冰洋)

      3、被三個大洋圍繞的大洲?(北美、亞洲)

      4、被赤道穿過大陸的大洲?(南美、非洲)

      5、被五個洲圍繞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

      6、既有熱帶,又有溫帶,還有寒帶的大洲是?(亞洲、北美洲)

      7、練習一筆畫世界

      8、在世界簡圖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名稱

      9、《同步訓練》練習題

      總結: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它為我們提供了賴以生存的自然條件,請同學們舉例說明陸地和海洋對我們人類的生存有何意義?作為地球這個大家庭的一員,你覺得應該怎樣去做呢?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5

      教學目標

      通過閱讀海陸分布圖和海陸面積的比較示示意圖,使學生了解全球海陸分布,記住海陸面積。

      通過閱讀教材配備的各種地圖特別是“大陸、半島、島嶼示意圖”,學會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和海峽,并能在世界地圖上說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征。

      通過認識地球表面的海陸變遷,了解大陸漂移----板塊運動學說的發展過程和基本觀點,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科學方法、科學探究精神以及辨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觀點。

      通過挖掘教材中開放性的可供討論的話題,組織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求異思維。

      教學建議

      關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教材分析

      本節是從地球和地圖知識引入世界的陸地和海洋的。因為有了地球知識的和圖知識,教材配備了14張各種類型圖,設計了多個從圖中直接讀取 地理信息的環節。

      本節主要講述三部分內容:世界的海陸概況,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是本節的重點內容。

      “大洲和大洋”部分,是對海陸分布內容的具體化。課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兩個標題,出現的 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較多,大多數是學生在小學已經學過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經了解的,如大陸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等,可作為學生的已有知識。但從讀圖的意義上,如何使學生在圖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陸、半島、島嶼和海洋、海峽的特點,是新的 教學任務。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幾個環節,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對位置,即哪個大洲面臨哪些大洋?哪個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圍。2。大洲之間的關系,相連的大洲(大陸)、大洲間的分界(山脈、河流、運河、海峽)3。各大洲的輪廓、面積和分布的對比。

      關于“七大洲、四大洋”的教法建議

      對于七大洲三和四大洋部分,以讀圖為主:

      第一步:讀圖講解:讀“大陸、島嶼、半島示意圖”,讓學生在初中地圖冊上的“世界地形圖”中找出實例加以區別。

      第二步:讀“東、西半球圖”,和“亞洲、歐洲、非洲的分界線圖”掌握大洲的名稱,位置和三條洲際分界線。

      第三步:讀圖比較:讀“七大洲面積比較圖”,讓學生說出哪個洲的面積最大?哪個洲的面積最小?并按面積大小的順序說出七大洲的名稱。(可按以下順口溜記憶:“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第四步:讀“東、西半球圖” 。讀圖講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讀圖比較:比較四大洋的面積大小。指圖講解:在圖上結合具體的洋、海、海峽,列表講清它們的概念,并讓學生在地圖冊上找出實例加以區別。

      關于“世界海陸分布”的教材分析

      “世界海陸分布”這一段主要講述了以下兩個內容:1、海陸面積的比例,即三分陸地,七分海洋(或陸地占29%,海洋占71%);2、海陸分布的大勢,即陸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這里應補充說明一點,無論是在北半球還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關于“世界海陸分布”的教法建議

      本節教材配有14張分布圖、示意圖、比較圖。在 教學中,應盡量使用地圖、圖表,增強直觀性,便于學生記憶和掌握。由于圖較多,設計問題不但要具體、明確,問題的難度要由淺到深,也要注意系統性、層次性。

      對于世界海陸分布:設計了三個環節,1.觀察比較:對照“世界海陸分布圖”和“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看看地球表面是陸地面積大,還是海洋面積大?海陸分布呈什么形勢? 2。組織討論:是“地球還是水球?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討論, 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3.讀圖對比:在“南、北半球海陸分布圖”上,看看陸地主要集中在哪個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個半球?圖中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分別是海洋還是陸地?

      關于選學部分內容的教材分析

      第三部分為選學主要介紹了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這一內容安排在這兒,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緊接上面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說明了七大洲、四大洋這一海陸輪廊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為第三節講述地形變化、海陸變遷、地震和火山等知識打下基礎。有關板塊運動的內容比較抽象和概括,是 教學上的一個難點。為此課文首先介紹了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假說,為講述板塊運動作了鋪墊。

      教材安排了一段的閱讀材料,介紹了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故事。魏格納原先德國的一為位年輕的氣象學家。傳說他從世界地圖上發現大西洋兩岸輪廓相似而得到啟示,轉向對大陸漂移的研究,并且堅持不懈,直至為此而獻出生命。這段閱讀材料蘊涵豐富的非智力因素,它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鉆研問題的主動學習精神和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撓、勇于獻身的精神,還可使學生受到地殼“活動論”這一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 教育。

      關于選學部分的教法建議

      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選學)的內容,。以學生活動為主,通過讀故事,談讀后感,找證據,用魏格納不畏艱難,不怕失敗的精神,來學習他的學說,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培養了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科學研究的方法。

      讀圖訓練方面,可引導學生讀三幅不同地質時期的海陸分布圖,說出兩億年來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變化? 讀圖講解:讀“六大板塊示意圖”,講解板塊學說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讀書:為什么海陸分布不是固定不變的,從板塊學說的角度做出解釋:

      (1)地球表層分成六大板塊;

      (2)板塊都處在不斷地運動之中;

      (3)板塊交界地帶多火山、地震。

      關于“大洲和大洋”的' 教學設計示例

      〈 教學重點〉

      1.利用地圖說明全球海陸分布特點,記住海洋面積比例。

      2.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樣、海和海峽。

      3.在世界地圖上說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海廓和分布特征。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

      4.通過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學說的發展過程,對形式進行科學史的 教育科學興趣和探究精神的培養。

      〈 教學手段〉計算機課件、教材中的各種地圖、示意圖。

      〈 教學過程〉:

      (引課)地球是我們生活的家園,早已廣被接受,但宇航員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卻是一個蔚藍色的美麗的星球。他說:“我們給地球起錯了名字,它應叫做水球。”那么到底應該叫地球還是水球?先不要早下定論,還是看看地球的基本面貌以及海陸的分布。

      ( 板書) 第三章 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 海陸分布

      (學生活動).觀察比較,對照“世界海陸分布圖”和“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

      (總結 板書)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組織討論:你認為是地球還是水球?兩種說法是在什么背景下產生的?(宇航員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藍色的美麗星球,覺的地球更象水球。而人們生活在陸地上,過去以為海洋是陸地的邊緣,甚至認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陸地的中心,并未認識到海洋比陸地大。因此,起名地球。這反映了人們的認識的不斷發展)

      (讀圖對比)在“南、北半球海陸分布圖”上,看看陸地主要集中在哪個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個半球?圖中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分別是海洋還是陸地?

      總結: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極地區幾乎是一片海洋,南極地區即是一塊陸地,無論是在北半球還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提問:我們仔細觀察世界海陸分布圖,就會發現地球表面的海洋是連成一片的,陸地呢?和海洋一樣也是連續的嗎?

      不是。陸地被海洋分割成許多塊,有的是大陸、有的是島嶼、半島。

      你能把他們區分出來嗎?

      (學生活動)讀圖講解:讀“大陸、島嶼、半島示意圖”并讓學生在初中地圖冊上的“世界地形圖”中找出實例加以區別。

      (學生活動)讀“東、西半球圖”和“亞洲、歐洲、非洲的分界線圖”

      看看地球上共分為哪幾個大洲?并牢記七大洲的名稱。并回答:

      哪幾個大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哪幾個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赤道橫穿哪幾個洲的大陸?哪幾個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幾個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橫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陸;歐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極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掌握下面幾條洲際分界線

      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

      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學生活動)讀圖比較:讀“七大洲面積比較圖”

      讓學生說出哪個洲的面積最大?哪個洲的面積最小?并按面積大小的順序說出七大洲的名稱。(可按以下順口溜記憶:“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總結 板書)七大洲: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我們總結了陸地有七大洲,各洲的大小、輪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

      它被大陸分割了四大洋,下面通過讀圖了解它們的基本情況。

      (學生活動)讀圖講解“東、西半球圖” 讀圖比較“四大洋面積比較圖”

      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陸分割成哪幾個彼此相通的大洋,

      找出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

      比較四大洋的面積大小。

      (3)指圖講解:在圖上結合具體的洋、海、海峽,講清它們的概念,并讓學生在地圖冊上找出實例加以區別。(洋,海洋的中心部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邊緣,面積較小,一般靠近大陸;海峽,溝通兩個海洋之間的狹窄水道)

      (總結 板書)四大洋:大洋、海、海峽

      我們已了解了世界的海陸分布,即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輪廓和大小。那么這里有一個問題,地球表面的海陸輪廓是怎樣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6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的第一節大洲和大洋,是學習陸地和海洋的基礎,內容包括海陸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線三部分內容。

      1.海陸分布:教材利用圖文來說明世界海陸分布及其特點,使學生了解“地球”“水球”稱謂的依據。

      2.七大洲和四大洋:從大陸、島嶼、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人們把全球陸地劃分為七大洲。通過“讀圖”,分別認識七大洲的'名稱、大小和位置和大洲的界線并認識各大洲的輪廓。四大洋:說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陸地分割,又相互連通。然后“閱讀”介紹大洋、海、海峽。

      3.各大洲的分界線:利用圖片來說明各大洲的分界線。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地球和地圖等基本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已經涉及到若干本節課的內容,已初步具備了學習本課的基礎,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不斷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學生在學習時主要利用地圖和學生的參與,培養讀圖分析能力,并指導學生用“圖上記憶法”記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全球海陸分布,了解海陸面積比例。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和海峽,并能在世界地圖上說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界線。

      2.能力目標:

      使學生會用地球儀、世界地圖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分析資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快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情感目標:

      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同時滲透開放性的話題,組織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求異思維。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地球表面海陸面積比例。

      2.識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大洋、海和海峽。

      3.七大洲的名稱、面積排序。

      4.四大洋名稱、面積排序。

      難點:識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大洋、海和海峽。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天天综合久久综合影院 | 亚洲人成在线网站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不卡 |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三区 | 亚洲黑白配在线观看 | 伊人天堂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