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三年級數學教案>小學三年級數學《1噸有多重(認識噸)》教案

    小學三年級數學《1噸有多重(認識噸)》教案

    時間:2022-08-23 12:45:06 三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三年級數學《1噸有多重(認識噸)》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1噸有多重(認識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三年級數學《1噸有多重(認識噸)》教案

    小學三年級數學《1噸有多重(認識噸)》教案1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二、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長,同桌準備一根米尺與課件。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1、目標確定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這一長度單位,并通過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動感知1千米有多長,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簡單的化聚。

      (3)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在與同伴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愉悅心情。

      2、教學策略選擇

      (1)讓學生成為建構新知的主人

      數學教學過程是學生對有關的數學學習內容進行探索、實踐與學習的過程。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通過引導、組織及與學生的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建構新知時,要以學生為主,讓他們去親自體驗。本節課我主要通過以下環節突破重點:第一,回憶活動,建立表象。課前讓學生通過“走一走100米”、“扣一扣時間”、“數一數步數”等活動,建立學生對100米的表象,從而讓學生推出:10個100米是1千米,在100米的路上來回5次是1千米,大約走15分鐘是1千米......第二,學生描述1千米的長度。學生對千米的初步認識后,我放手讓學生利用身邊的數據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留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和廣闊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自己學習。

      (2)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新課標強調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在課堂上創設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在教學“千米的認識”時,我就錄制一段錄像放給學生觀看,就可以告訴學生,我們剛才走了1千米。運用媒體教學一方面學生親身體會到1千米到底有多遠,把一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另一方面,學生觀看時,每看到一處自己熟悉的事物,就指著說:這就是“什么”。學生情緒高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些信息的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生產實際,拉近了學生與千米的距離,從而也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體會到原來千米就在我們身邊,原來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情境導入(課件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

      平陽瑞安

      50千米38千米

      樂清靈昆

      45千米20千米

      師:小朋友見過這些牌子嗎?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嗎?

      師: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長度單位是很常見的,1千米有多長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千米。(板書課題)

      二、建立模型

      (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長度

      師:昨天我們一起測量了從百里路小學的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剛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學們分小組走了走這100米的路程

      (課件出示圖片,引起回憶后交流)

      匯報交流:

      師:小朋友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時間?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步?

      師:從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00米呢?(板書:10個100米)

      師:根據這100米的路程,你還可以怎樣描述1000米的長度?(一般學生會從來回次數、所需的時間和總的步數來回答)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強了數學知識的現實感和親切感,課伊始就吸引學生的目光,為學習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矗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相聯系時,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數學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師找準了教學內容與學生知識經驗的“切合點”,在學生建立

      100米長度的表象基礎上感知1千米的長度,在真實的生活體驗中引領學生建立數學模型。

      【備芽若學生提出同學間所需時間和總的步數相差較大,可以讓學生討論為什么會有相差,然后得出全班的大約值。

      (二)介紹1千米=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單位,可以寫作1千米。

      板書:1千米=1000米

      (三)進一步感知1千米的長度

      師:我們用10個100米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走1千米大約用15分鐘的時間,走1千米大約用了20xx步等分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同學們能不能觀察、測量自己身邊的.物體長度,再來推想1千米有多少個這樣的物體?用你自己的方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

      1、觀察、測量后與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匯報

      (四)強化感知1千米的長度

      課件出示學校周邊的地圖:從學校向右走,從校門口-麻行僧街-大榕樹-百里東路-市二醫大約1千米。從學校向左走,從校門口-一百超市--江心碼頭-江濱西路-郭公山-勤奮

      水閘-現代概念大約1千米

      師:其中第2條路是老師每天回家的必經之路,老師騎摩托車以每小時40千米的速度從學校出發到現代概念大約用了1分30秒,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隨著鏡頭來感受一下(課件播放錄象)。

      三、千米和米的換算

      (一)教學換算

      師:千米除了表示比較遠的路程以外,它還可以用來表示河的長度、橋的長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邊說課件邊出示圖片)

      師:火箭的速度大約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板書:4千米=()米(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師:雅魯藏布大峽谷水深約達5000米、南京長江大橋的長約6000米,能把它們成用千米作單位的嗎?

      板書:5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

      (同桌互說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二)練習:

      1、9000米=()千米800米+200米=()千米

      4千米=()米3千米-1000米=(米

      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與合適的交通工具連一連。(略)

      (三)解釋與拓展

      課件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標志,限速標志,汽車、摩托車上的速度表等讓學生能說說指路標志、限速標志的意思。

      四、總結評價

      師: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讓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五、家庭作業

      與同伴在家的附近或學校附近走1千米的路程,體驗1千米有多遠。

      此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通過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豐富表象,學生舉例身邊的事物并用具體的數據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給學生提供操作、交流與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在提供學習資料的基礎上現場生成學習材料,在交流中進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體長度,在頭腦中比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長度的“模型”,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在學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礎和豐富的表象積累上,以直觀、動態的錄象播放讓學生感知摩托車行駛1千米路程,用另一種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強化了對1千米有多長的感受性。

      此環節的設計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聯系生活提供豐富學習材料作為數學教學的活教材,使數學不顯得枯燥而是充滿真實感和親切感,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的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四、教學片段實錄

      片段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長度

      師:昨天我們一起測量了從百里路小學的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剛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學們分小組走了走這100米的路程

      (課件出示圖片,引起回憶后交流)

      匯報交流:

      師:小朋友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時間?(大約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步?(大約走了200步)

      師:從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00米呢?(板書:10個100米)

      師:根據這100米的路程,你還可以這樣描述1000米的長度?

      生:從美容院回到校門口一個來回是200米,1000米里面有5個來回.

      生:走100米大約用了1分30秒,按這樣計算,走1000米大約需要15分鐘。

      生:走100米大約用200步,走1000米大約需要走20xx步

      ......

      片段二:進一步感知1千米的長度

      師:我們用10個100米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走1千米大約用15分鐘的時間,走1千米大約用了600步等分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同學們能不能觀察、測量自己身邊的物體長度,再來推想1千米有多少個這樣的物體?用你自己的方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

      (1)觀察、測量后與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匯報:

      生1:教室的2塊地磚的長度大約是1米,20xx塊這樣地磚的長度約是1千米。

      生2:一根米尺長1米,1000根米尺連接起來就是1千米。

      生3:教室門高約2米,500個門疊起來的高度約是1千米,快沖天了!

      生4:一張課桌的長約1米,1000張課桌連起來約1千米

      生5:一個同學把兩臂張開伸直大約是1米,1000個同學手拉手大約是1千米。

      生6:教室的黑板長約4米,250個黑板連起來大約是1千米。

      生7:學校操場跑一圈是200米,跑5圈是1千米。

      生8:體育中心泳池的泳道長是50米,游10個來回就是1千米。

    小學三年級數學《1噸有多重(認識噸)》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生親身體驗和經歷中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簡單的轉化。

      3、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及操作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數感的培養,激發求知欲。

      4、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這節課是在教學了克、千克、噸這三個重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的探索教學。1噸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讓學生準確感知1噸的重量,一向是教師們冥思苦想的一個問題。而引導學生建立1噸重的質量觀念恰恰是本節課的重點。于是我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聯系生活在體驗中學習數學。

      第一個環節:教學1噸有多重,特別是"1噸"的現實意義是教學的難點。如果沒有相應的經驗支撐,純粹記憶1噸的概念是無意義的。因此本節課設計了一個學生樂于參與,容易參與的`活動。全體學生在經歷了470克——1千克200克千克——5千克——10千克(1噸)的感受過程(很輕——輕——重——很重)。整個過程環環相扣,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從游戲中感受。通過用噸作單位的物品的展示和為什么不能帶這樣的物品到現場的提問,以及與帶來的物品比較初步感受到用"噸"作單位的物體是很重,很大的。

      第二個環節: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實踐作業《一噸有多重》在合作者用到了推算,精算,和估算,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第三個環節:小組匯報合作結果,讓學生用準確、完整的語言來匯報小組推算的過程。用課件出示給學生從視覺上帶來更大的沖擊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及推算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數感的培養,激發求知欲。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揭題導入

      一、創設情境,揭題導入

      (1)感受

      師:我們玩一個猜一猜的游戲,老師準備了四樣物品,分別是一袋大米、一盆花,一個籃球、一個鉛球。它們的重分別是470克、1千克200克、10千克、5千克,誰能來拎一拎,猜一猜給他們找出對應是物品。

      師:你能來說說你是怎么猜的

      師:一噸的物品你能拎起來嗎,

      生1:太重了,拎不動

      師:那么一噸有多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一噸有多重?》(出示課題)

      活動2【活動】小組合作、探究實踐

      二、小組合作、探究實踐

      (1)、實踐

      師:老師這里有四樣物品,請同學們選擇一樣物品的重量進行推算,算一算多少個這樣的物品的重量大約是一噸,也就是1000千克。并在課堂上完成這張實踐作業。

      師:小組內先商量一下,你們選擇哪個物品的重量?

      生:10千克、5千克

      師:為什么不選這兩個?470克和1千克200克

      生:不好算。

      師:辦法總比困難多,想一想怎樣把它變成容易算的?哪個小組愿意來挑戰困難?

      師:鼓勵表揚

      師:出示小組合作要求,請同學上前大聲閱讀并逐一解釋要求

      生:小組合作

      (2)交流感受

      小組合作完畢

      師:那組愿意上來交流你們的想法?

      生1:10千克10個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個10千克就是1000千克,

      師:我們來看大屏幕,(出示動畫演示)

      10個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個10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2:2個5千克時10千克,20個5千克就是100千克,200個5千克就是1000千克就是1噸。

      生3:1千克200克看成1千克,10個一千克就是10千克,100個1千克就是100千克,1000個1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4:470克約是500克2個500克是1千克,20個500克是10千克,200個500克是100千克,20xx個500克就是1000千克。

      活動3【練習】練習

      師:出示課件動畫演示如果老師把20個籃球裝一筐,能裝多少筐呢?

      活動4【講授】小結

      師:今天我們通過掂一掂。算一算感受了一噸的重量,在生活中還有更多有趣的數學知識等待我們去探索。

    小學三年級數學《1噸有多重(認識噸)》教案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有多重。

      2.掌握“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結合具體情境,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1.建立1噸的概念。

      2.結合具體情境,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1.故事引入。

      師:同學們聽過“曹沖稱象”的故事嗎?誰來講給大家聽一聽?其他同學一定要認真聽,聽完故事還要回答提出的問題呢!(師可隨之出示掛圖或多媒體畫面,并請一位同學講“曹沖稱象”的故事。)

      師:故事講得很生動,同學們聽得很認真,你們想一想,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會用克、千克作單位,也有可能用噸作單位;也可能發出疑問:那得有多少千克呀?)

      師引導學生思考:用我們學過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說明大象有多重,你認為合適嗎?

      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那么1噸有多重呢?

      (引出課題:1噸有多重,并板書)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

      1.⑴哪些物體的質量是1噸呢?教師用課件(或圖片)逐一出示一個個情境圖,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

      350×3=1050(千克)3頭水牛約重1000千克

      100×10=1000(千克)10桶油約重1000千克;

      50×20=1000(千克)20袋面粉約重1000千克;

      25×40=1000(千克)40人約重1000千克。

      (2)小組匯報。

      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噸=1000千克,并介紹用字母表示:1t=1000kg。

      2.聯系生活,理解新知。

      (1)舉例說明生活中有許多物體要用到質量單位噸。

      (掛圖或多媒體出示)讓學生說一說每幅圖的意思,教師進行補充。

      (2)讓學生再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師生共同進行分析。

      (三)綜合應用,鞏固拓展

      完成書上的練一練(重新調整練習題的順序),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1.填上合適的單位(克、千克、噸):第3題

      2.填一填。第1題

      4千克=()克3噸=()千克

      5000克=()千克()t=20xxkg

      18t=()kg()kg=6t

      學生做完后,教師實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集體訂正。

      3.學生先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然后與同桌說一說思考方法。

      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噸4500克○4千克

      3t○3600kg

      學生獨立思考再反饋交流,請幾名學生匯報思考方法。

      4.數學故事。

      (1)估算。

      剛才同學們聽了“曹沖稱象”的故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曹沖稱了幾次才稱完?(掛圖或多媒體出示)

      船上的石頭稱了8次才稱完,記錄表如下:

      第幾次12345678

      質量/kg280220250300230250270350

      你知道這頭大象有多重嗎?請看一下記錄表,我們先來估算一下。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然后找生匯報。

      (2)請同學們討論:曹沖為什么可以采用這個辦法稱象,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3)這頭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先獨立計算大象的重量,再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計算結果。

      各組匯報計算結果。

      (四)集體反饋,反思總結

      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學《1噸有多重(認識噸)》教案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21、22頁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質量單位“噸”,掌握1噸=1000千克這一單位換算公式。

      2.能力目標:能用“噸”表述物體的質量,能進行噸與其它質量單位的換算。

      3.創新目標:提高學生認識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

      掌握“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模式:

      創設情境—感知探究—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故事激趣

      在美麗的森林里,動物醫生要給動物們體檢,大象第一個到,請你猜猜它的體重是多少?(課件演示測體重的過程。)小熊、小牛、小馬和小鹿四個好朋友也從河對岸趕來體檢,可到了小橋邊,它們卻停下來了。你知道為什么嗎?原來,到了橋邊,小馬準備和大家同時過橋,可小熊指著橋邊的.提示牌說:“限重一噸”。于是它們猶豫了。同學們,你給出個主意吧!它們能不能同時過橋?

      2、小組討論,指名回答。

      3、學生自由發言,引出課題。(板書課題)一噸有多重

      那我們先來研究一下一噸到底有多重,然后再幫助它們過橋好嗎?

      二、感知探究

      課件出示情境圖

      1、猜一猜:一頭水牛、1袋面粉、1桶油的質量和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的體重各是多少?

      2、用稱稱一稱,驗證猜想。(課件演示)

      3、試一試

      (1)讓學生背一背體重25千克的同學。

      (2)提一提質量50千克的油桶。

      4、看一看,算一算。利用課件逐一出示一個個情境,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

      課件出示

      1桶油質量是100千克,這樣的10桶油正好重1噸

      1袋面粉質量是50千克,()袋面粉約重1噸

      三年級的小學生的平均體重大約是25千克。()人大約重1噸

      一頭水牛重350kg,()頭水牛約重1噸

      小結: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1噸=1000千克;1t=1000kg(板書)教師強調:計量較重的或大量物體的質量時,常用到噸。

      5、說一說。

      通過上面的探究活動,我們知道了1噸大約有多重,哪位同學來說生活中計量哪些物體的質量要用噸做單位。(強化認識)

      (學生自由發言。)

      6、解決問題:它們能否同時過橋(出示情境圖)

      (1)現在誰來說說它們能不能同時過橋,為什么?

      (2)它們誰和誰能同時過橋?(小組討論)

      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們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過橋了,它們非常感謝大家的幫助。

      (3)如果我們全班同學也去這個地方游玩,我們能同時過這座橋嗎?為什么?

      指名發言,教師評價。

      三、知識應用(智勇大沖關)

      第一關:填一填。

      4千克=( )克3噸=()千克

      5000克=( )千克()t=20xxkg

      18t=( )kg()kg=6t

      (分組完成,請幾名學生匯報方法。)

      第二關: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噸4500克○4千克 3t○3600kg

      (學生獨立思考再反饋交流,請幾名學生匯報方法。)

      第三關::幫小明改日記

      (課件出示日記并播放錄音)

      今天,陽光明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動物園玩,我們先到超市買了1克蘋果和2噸梨,又買了1個50千克的雞蛋。我看見超市里有電子秤,上去一稱我的體重,哎呀,我的體重都30克了。

      到了動物園。動物園里動物可真多,我估計了一下,一頭獅子大約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還有會說話的鸚鵡大約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說也有338噸重。

      參觀完動物園,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學生搶答,教師評價)

      四、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板書設計

      1噸有多重

      1噸=1000千克;

      1t=1000kg

      計量較重的或大量物體的質量時,常用到噸。

      噸用字母“t”來表示。

    【小學三年級數學《1噸有多重(認識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噸的認識》教案05-03

    小學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教案11-12

    【熱】小學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教案12-10

    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教案02-06

    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01-04

    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04-16

    小學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教案(精選13篇)12-09

    小學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教案精選14篇11-14

    小學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教案14篇11-12

    小學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教案(14篇)11-13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在线中文字幕乱码免费视频 | 色色色导航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青青 |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在线 | 五月婷婷激情六月 |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