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一年級數學教案>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時間:2025-01-17 14:34:53 海潔 一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通用1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通用19篇)

      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1

      一、教材分析

     。ㄒ唬┑匚慌c作用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11-20各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在整個數的學習體系中具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內數認識的延續,又是100以內乃至更大的數認識的基礎,同時也為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打下算理基礎。可以說這一節在整冊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ǘ┙虒W目標

      1、學生正確地數出在11到20之間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掌握20以內的數的數序和大小,能夠正確地讀出11到20各數。

      3、通過操作研究,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觀察能力等。

      4、在富有情趣的數數活動中,初步培養估計的意識,獲得初步的數感。

     。ㄈ┙虒W重難點

      重點:認識11-20各數的讀寫,順序和大小。

      難點:會說11-20各數的組成。

      二、學情分析

      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10以內的數及相關知識,對20內的數也有一定的`認識。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好動、自制力較差,因此在教學上我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操作能力、觀察能力等方面,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和游戲中自主學習新知識,運用新知識。

      三、教法學法

      根據知識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時我采用了創設情境法、引導探索法、自主學習法、師生互動法等教學方法,并以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學法上選用指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對比、交流、遷移的方法組織學生認識11-20間的每個數,理解10個一是十,掌握11-20各數的組成。

      四、教學過程

      在教學流程設計上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觀察導入,揭示課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實踐應用,發展新知--課堂總結

     。ㄒ唬┣榫皩耄沂菊n題

      打開書73頁,播放視頻,仔細觀察,你能回答這個問題嗎?讓學生數一數并填寫表格。同學們觀察地很仔細,想像很豐富,那你們再觀察黑板上這些數,你們能發現什么?你會讀嗎?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光會數數不行,還要知道這些數的其他知識,揭示課題。

     。ǘ﹦邮植僮?探究新知

      這一教學環節,根據知識的構成板塊分為兩部分:

      1、利用小棒,經歷學習過程。

     。1)同桌兩人一組,先讓學生動手擺10根小棒。師問生答中讓學生知道10個一就是1個十。

     。2)動手擺一擺11。學生操作,教師指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展示擺的方法,尋找最優方法,10根捆一捆再來擺。問:11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引導學生理解,教師領讀。

      (3)認15和20,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一下擺出15和20。

      告訴同桌你是怎么想的?學生自主學習操作,相互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

      2、利用多種素材,建構數序觀念。

      讓學生觀察自己的直尺,感知數的順序、大小。然后做一做趣味習題:面包找朋友。邊學邊練,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1)拿出已經準備好的直尺,找出我們已經學過的數,并讀一讀。

      (2)我問你答,看誰最聰明。

      (3)數字寶寶來排隊。(讀一讀,記一記)

     。ㄈ⒙撓瞪睿R應用

      鞏固練習是學生理解和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能力的重要階段,因此我設計了層次性練習,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1、讀一讀練習:聯系生活,讀出球服上的數字。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數的讀寫。

      2、填空練習:檢測鞏固學生對數的組成和數序的理解。

      3、數一數練習:課件出示學生熟悉的文具或水果圖,讓學生自己先數一數再寫一寫。

      4、生活中找數字。

     。ㄋ模、課堂總結

      這一環節通過談話的方式讓學生談一談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讓學生回顧參與學習活動的全過程,有利于反饋信息,檢查效果。

      總之,整節課我以倡導動手操作,主動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把抽象的概念變得直接形象,盡可能給學生嘗試、思考、表現的空間,使他們獲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情感體驗,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2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正確數出11~20各數,知道這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2、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和樂于思考的習慣。

      3、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參加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

      教學重點:

      認識11~20的各數,能正確數數和讀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教學難點:

      體驗計數單位“十”。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嘗試發現

      秋天來了,小兔子一家去地里收蘿卜,看看兔寶寶收多少?

     。ㄕn件出示小兔子一家拔蘿卜的情景)

      估一估

      兔寶寶拔了一堆蘿卜,如果不數,你能猜猜這堆蘿卜大概有多少個嗎?

      同學們都猜有十幾個,那看看兔媽媽拔了多少個?

      兔爸爸呢?

      過渡:看來小兔子一家的蘿卜大豐收,他們都拔了10多個蘿卜,是這樣嗎?

      2、揭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11—20的數。

      (板書:11~20各數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學

      1、數一數,兔寶寶一家拔的蘿卜,都比10個多,都是多少個呢?咱們先來數一數。

      兔寶寶:

      2、自主學習

      教師:可是要數出十幾根,每次都這樣數,太麻煩了,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數出的有11根嗎?

      動手擺:請數出11根小棒擺成一排。

      要求:先想想怎樣擺能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擺的是12根,再動手擺一擺。

     。ㄉ毩⒌剡厰颠厰[)師巡視,找不同的擺法,并發紙條讓生擺在上面。

      同桌互相檢查擺的是不是11根小棒。

      3、展示方法,先在展臺下展示,再貼在黑板上并在紙條上標上號碼

      預設: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擺在一起)

      教師:他擺的是11根嗎?(全班一起數一數)

      (2)((1捆帶2根))

      教師:你是怎么擺的?為什么這樣擺?他擺的是11根嗎?怎么知道的?

      4、方法優化

      教師:這些擺法都是對的',那種方法最簡單,能看的很清楚,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

      為什么呀?

      師生共同小結:1根小棒表示1個一,2根小棒表示2個一,5根小?棒表示幾個一

      那么10根小棒表示幾個一呢?(板書:10個一)

      為了更清楚地表示11根小棒,我們可以把這十根小棒捆成一捆。

      (師慢慢地捆小棒)現在10根小棒變成什么了?(一捆小棒)

      這一捆小棒有多少根?

      以后小朋友們再看到像這樣的一捆小棒,就表示這一捆里有10根,它表示1個十。讀“十”

     。ò鍟1個十)(全班齊讀10個一是十),1根小棒是1個“一”,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讀作“十一”。

     。ǘ┙虒W12--20

      1、教師指導學生在11的基礎上1根1根地繼續添小棒,學生邊數邊說:1個“十”和2個一是12,讀作“十二”........1個“十”和9個一是19,讀作“十九。”

      2、數完后,教師引導學生發現規律: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個十,在添加幾根小棒,合起來就是十幾。11—19各數都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同桌合作數一數,重點講解20。

      一人數兔媽媽的,一人數兔爸爸的。一邊數一邊說。夠十個用皮筋捆上。讓我一眼就能看出是多少個蘿卜。

      師:誰數的是兔媽媽的,說一說,擺一擺。(師板書:一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是15。)

      兔媽媽真能干一口氣拔了這么多。

      誰數的是兔爸爸的,說一說,擺一擺。

     。2捆)一捆表示的是“1個十”,那2捆表示的是幾個十?(2個十)。

      (師板書:二個十是20)讀作:“二十”。

     。ㄈ┙虒W11—20各數的數序

      1、看直尺,教學11—20各數的順序和大小。

      師出示尺子圖

     。1)師:在這把尺子上有我們今天學過的數嗎?在哪里?(10后面)

     。2)全班從0數到20,在自由讀,最后同桌檢查。

     。3)讀了這些數你有什么發現(從左往右數越大,從右往左數越。

      (4)從0到10是一個十,從10到20又是一個十,那從0到20就是幾個十?

      2、在活動中強化對數序的認識

     。1)師:剛才我們看著尺子會數11到20,如果沒有尺子,你會從7數到17嗎?(男生數)從11數到20呢?(女生數)

     。2)遮住14、18、20這幾個數,問:紅房子里躲的是幾?你是怎么知道的?

      17的鄰居是幾?你還可以怎樣問?(指名問)

      (3)18離10近一些還是離20近一些?(指名答)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出來師:有誰是數出來的?)

      三、游戲鞏固。

      1、數一數,開頭的情境圖,每樣東西各有多少?

      2、比一比,誰翻得快。找出教材8、12、17、20頁。數出10頁看看有多厚,在數出20頁看看有多厚。

      3、拿出10-20的數字卡片,發給11個小朋友,站到講臺上。一個小朋友拿一張卡片。

      教師和剩余的學生提問。

      (1)排序,

      (2)請你介紹一下你手里的這個數?

     。3)15前面的數請站出來。

      (4)12和14中間的數請站出來。

      四、小結:

      教師:這節課你知道了哪些數學知識呢?鼓勵學生交流收獲。

      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3

      導學目標:

      1、能正確地數出11-20各數,認識各數并能正確地讀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體會11-20的數的組成。

      2、通過生活化的實例認識計數單位“十”,初步了解十進制,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系,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參與實踐過程,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初步的數感。

      導學重點:

      在具體情境中體會10個一就是1個十。

      導學難點:

      通過實踐操作,初步體會11-20各數的'組成。

      導學準備:

      每人20根小棒,2根皮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觀察情景圖

      師:同學們拿起你們的課本,翻到第5頁,看這頁有什么?翻到第8頁,第12頁,......同學們請翻到68頁,今天,我們就學習一下這一頁上的數學知識。

      師:同學們看,這一頁上有一幅美麗的圖片,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預設1:沙灘上有一些海鷗。

      生預設2:巖石上也有海鷗。

      生預設3:海里有小帆船。

      生預設4:還有很多小朋友。

      二、提出問題確立目標

      師:根據你們的觀察,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預設1: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鷗?

      生預設2:海里有多少只帆船?

      生預設3:沙灘上有多少只海鷗?

      生預設4: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

     。▽W生一邊提出問題,教師一邊把問題貼在黑板上)

      師: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問題,我們把這些問題分分類。海里有多少只帆船?

      生:3只。

      師:這個“3”是我們以前學的。

     。ò选昂@镉卸嗌僦环?”這個問題拿到黑板的一邊)

      師:同學們還提出了許多問題,我們一個一個來解決。在解決之前,你來猜一猜沙灘上大約有多少只海鷗?天上大約有多少只海鷗?巖石上呢?小朋友大約有多少個?(每個問題2~3個學生來估計)

      三、自主嘗試合作探究

      師:我們先來看看沙灘上到底有多少只海鷗?同學們在自己的課本上數一數。

      師:你是怎么數的?

      生預設1:我是1個1個數的

      生預設2:我是2個2個數的……到大屏幕上數一數。老師評價

      師:現在同學們拿出小棒來,把海鷗換成小棒,對應著擺一擺。

      師巡視,找不同的擺法。

      師:(學生匯報,把學生不同的擺法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同學們,通過剛才數一數、擺一擺,你發現那種方法最直觀?讓我們一下子就能看出是11根?

      師:老師用小棒擺出了11,和老師一起數數吧!同學們的聲音真洪亮!看!老師把這10根小棒圈了出來,把一個小棒放在一邊,同學們看,如果把這一個小棒看作1,那這是個小棒組成了幾個十?也就是說:10個一組成了1個十。老師把這十個小棒捆在一起,這是一個十,這是1個一,那他們組成了11,也就是說:11里面有1個十和1個一。

      讓學生擺出1214根小棒。

      出示(計數器)我們也可以用計數器表示11,(師撥)首先,我在1個十所沖著的位置下面撥了一顆珠子,這“1個十”對著的位置,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十位”。十位專門用來表示有幾個十。我又在1個一所沖的位置上撥了一顆珠子,這“1個一”對著的位置也有一個名字,叫“個位”,個位用來表示有幾個一。同學們看,各位在計數器上從右邊數第幾位?十位是從右邊數第幾位?

      師: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師:現在同桌合作用你們的計數器撥一下11,這兩個1一樣嗎

      十位上1表示十位上的1是一個十個位上的一個一

      師:再看第二個問題:沙灘上有幾個小朋友?

      生預設:13個!

      師:數得很正確!那同學們能用你喜歡的方式擺一擺、撥一撥、寫一寫表示一下13嗎?

      生擺。老師指點,或寫、或擺、或撥。

      師:看老師使用擺小棒的方法擺的13,再加一根是多少?

      再加一根......擺到20,同學們看,這些小棒是多少根了?那我們可不可以把他們也捆起來?現在兩捆小棒,每捆小棒是10根,那同學們說這是幾個十?也就是說幾個十是20?那你會用計數器表示一下20這個數嗎?

      師:個位上專門用來表示有幾個一,如果夠了10個,就必須用十位上的1個珠子來表示它。

      師:同學們剛才撥得很認真,老師再給大家演示一遍,20里面有2個十,那我們就在十位上撥2個珠子表示2個十,因為20的個位一個也沒有,所以在個位上用0補位,這樣20就表示出來了。

      師:好了現在同學們看一看第三個問題,快數一下是多少個?剛才我們是不是解決了?好!

      剛才我們學習的11-20這些數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認識的主要內容。(板書課題)

      師:剛才同學們表現得很棒,我們來唱個兒歌休息一下好不好?

      四、設計練習,達成目標

      練習一、先圈出10個,再寫出一共有多少個?

      練習二、老師撥珠,學生說數1418191220

      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4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激發學生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

      設計特色:

      用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更主動地學習。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地個數,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讀出11-20各數,初步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

      2、使學生初步了解數的十進制,知道"10個1是一個十"、"2個十是20"。

      3、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獲得初步的'數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個十和幾個一表示十幾,能正確地讀出11-20各數。

      教學難點:

      建立計數單位十的概念。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

      教學預設與點評: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師: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小猴子:小朋友,你們好,今天我們一塊兒學習,你們愿意嗎?小猴子:太好了,我在學校里也是一個好孩子,已經得到很多小紅花了,不信你們數數。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小猴子得到了多少朵小紅花,好嗎?舉起右手,一邊打手勢一邊數。[數到10][電腦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問號]師:再往下數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數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10更大的數,[板書課題:11-20各數的認識]然后再幫小叮當把小紅花數完。

      二、實踐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記數單位"十"地概念

      師:今天,茄子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數學問題請小朋友們解決,你們愿意嗎?聽一聽,茄子老師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個問題是什么?

      茄子老師:請小朋友們數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師:電腦里的小朋友東東也擺了一些小棒,我們一起來幫他數一數。

      (課件演示12根小棒,引導學生數一數)

      茄子老師:小朋友們真是心靈手巧,不僅自己能正確地數出12根小棒,還能幫東東小朋友數一數?墒且獢党鍪畮赘看味歼@樣數,太麻煩了,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數出的有12根嗎?

      師:你們聽明白了嗎?下面就請你們想一想、擺一擺,在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訴你的同桌。

      學生操作活動后,進行師生交流。學生的想法可能有以下幾種:

      1.每2、3、4、6一份地擺。

      2.把12根分成9根和3根。

      3.12根分成10根和2根。

      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的好辦法。電腦中的小朋友玲玲也想出了辦法,

      我們來看一看,她是怎樣擺的。

      課件演示:數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師:你們的想法和玲玲一樣嗎?比一比,誰的方法好?請小朋友們也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師:這一捆是幾個一根呀?是多少根?10個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們說“10個一是1個十”。(板書并讀一讀:10個一是1個十)

      現在請小朋友很快地拿出10根小棒,想一想怎么拿?拿出來給大家看一看。

      師:(指對1捆帶2根)一捆小棒就是一個十,和旁邊的2根合起來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誰來說說幾捆和幾根合起來是12根?

      現在老師來考考小朋友們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擺了多少根小棒嗎?

      (演示課件:依次出示13、17根小棒,說一說是幾捆帶幾根,是多少根?)

      (二)擺擺、說說,理解“2個十是20”

      師:想一想怎樣擺出11根小棒,再動手擺一擺。

      (學生操作后進行交流說一說是怎樣擺的。再依次擺出14根、18根)

      師:請小朋友們很快地擺出19根小棒。

      學生操作后交流各自的擺法,有兩種可能:

      1.先擺出一捆,再數出9根。

      2.在18根后添上一根。

      (對于學生的兩種擺法予以肯定)

      師:19根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樣擺就能讓別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請小朋友們與你的伙伴商量商量,再合作擺一擺。

      師:19根再添上一根就是20根了,20根是幾捆帶幾根?單根的又滿了10根又可以怎樣了?現在有兩捆小棒,是2個十,2個十就是20。

      (三)11-20的數序

      (課件切換到小猴子和紅花畫面)

      師:小朋友們這么地聰明,學得又這么地認真,小猴子能和大家一起學習真是太高興了,它一高興,一不小心把擺放得整齊有序的紅花打亂了。(課件演示出凌亂的紅花畫面)茄子老師會對小猴說些什么呢?

      茄子老師:你這小猴真調皮,請你趕快幫我把這些紅花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在直線的下面(出示數軸)排放整齊。

      猴:茄子老師,對不起!我馬上就排一排。

      (課件演示:標有1-10的紅花消失,并把1-10在數軸上依次排列)

      猴:10的后面該怎樣排呢?請小朋友們幫幫我吧!

      師:10的后面是多少?11的后面是多少?12的后面呢?(數軸上依次出示11、12、13)

      師:(分別指著15、18處)這里該放哪個數?13和15的中間是多少?15和18的中間是哪兩個數?18的后面呢?

      師:小朋友們看一看,直線下面的數越往右邊越怎樣?比10大的數有哪些?我們一起把11-20讀一讀。

      三、自練反饋,強化新知

      師:我們以前認識了0-10,今天,我們又認識了11、12……(出示課件)

      揭示課題。這么多的數你想讀嗎?請女生從11讀到20,男生再來讀一讀。從8讀到15,從20讀到13。

      師:讀得太好了!在這些數的排列中你還發現了什么呢?

      師:生活中這些數都陪伴著我們,你知道嗎?

      學生自由說一說。

      師:小猴子過生日,小動物們都來做客,小猴子出了糖果招待大家。猜一猜,大約有多少顆糖?

      學生猜一猜。

      師:究竟有多少顆,讓我們來數一數。

      師:剛才我們一顆一顆地數出了16顆糖。小猴子怎樣擺糖我們就更容易看出是16顆了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學生可能把10顆放在一起,另外再放6顆。

      師:這個方法好!糖、小棒這類東西,我們可以把它10個堆在一起,或捆在一起,這樣數起來就容易了。

      師:假如我們碰到一些東西既不好捆,又不好堆,怎樣才能讓大家看出是十幾個呢?(出示畫有16顆草毒:把10個圈在一起,別人就容易看出是十幾了。)

      師:老師這兒也有一盒糖果,請幾位小朋友來抓一把,然后讓你小組的同學猜一猜是多少顆,看誰猜得最準確。

      師:(抓一把)猜一猜老師手里有多少顆糖?和你們比是多還是少?

      學生可能猜:17顆、18顆、19顆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猜對了嗎?這些糖果就作為獎品送給大家吧!

      教學總評:

      本課設計精心選擇學生喜歡的事物和情景,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素材,對教材的再加工,促成了教學內容的開放性。教師從學生數喜歡的東西入手,用活動的形式,讓學生認識了11--20各數,掌握了數的大小排列順序、培養了數感。學生在活動中能更主動地學習,教師適時點撥,課堂生動活潑,學生學習數學有趣味,有勁頭,也很輕松。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思維得以訓練,每一個學生都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得到充分發展。

      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5

      教學內容:

      第84頁-85頁的內容(11-20各數的認識)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并且知道這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并能夠正確地迅速地讀出11-20各數。

      3、培養學生操作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應用意識。

      4、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向學生進行遵守交通規則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識的教育。

      重點難點:

      11-20各數的認識以及組成

      教學準備:

      小棒、蘋果教具、尺子、電腦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放錄音,歌曲《快樂的星期天》

      (同時)師:快樂的`周末來到了,老師領著假日小隊的同學去軍屬李奶奶家幫好事,這時他們正穿過一條喧鬧的馬路。(電腦出示主題圖)

      2、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有什么?

      數一數,他們的數量各是多少?

     。ǜ餍〗M討論,討論后,各小組派代表匯報結果,教師選擇性地板書)

      3、師:同學們觀察地很仔細,想像很豐富,那你們再觀察黑板上這些數,你們能發現什么?

      生:這些數都沒有超過20。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和11―――20各數

      (板書課題:11―――20各數的認識)

      二、操作觀察、探索新知

      1、數小棒,感知滿十

      師: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滿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邊,繼續數,又滿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嗎?(學生數小棒,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一學生上臺跟全班同學一起數。

      數完后,師問:通過剛才數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幾個十?2捆呢?

      2、擺小棒,學習數的組成

     。1)認識15

      請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擺一擺,看誰擺得又對又快。

     。▽W生擺,教師巡視,發現不同的擺法,把不同的擺法指名學生展示在黑板上。

      問:這幾種擺法你最喜歡哪種擺法?

      看你擺好的15,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ㄊ怯梢粋十和5個一組成的)

      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6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猜一猜、數一數、擺一擺等方法,認識11~20各數,理解數的順序、大小、并學會數數。

      2、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10個一是1個十,并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樹立估算意識,培養學生的數感。

      4、認識個位和十位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會讀、會寫11――20各數,掌握數的組成、順序及大小。

      2、認識十位與個位。

      難點:理解計數單位“十”,建立“十進制“的概念,

      三、教學活動

      教 學 流 程 設 計 意 圖

      一、基礎訓練:

      3+2= 2+7= 10-9= 7-4= 8-4=

      6+4= 6+3= 5+5= 9-8= 8+1=

      二、新知學習:

      (一)、情境引入,揭示課題。

      1、引入

      ⑴小朋友,你們成為小學生后,你們的爸爸媽媽非常關心你們的學習,小明媽媽也為他準備了許多學習用品,你看,鉛筆就買了這么多。(教師拿出放有12枝鉛筆的.筆筒)

     、撇乱徊拢袔字?

      ⑶到底幾枝?你有什么好辦法?(數一數)怎樣數?

     、仍倌贸隽硪粋放有20枝鉛筆的筆筒,問:這里有幾枝?肯定比12枝多,到底有幾枝?(數一數)

      師:一枝一枝地數,你感覺怎么樣?(慢、麻煩)

      2、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很快地數出12根小棒,把多余的推到一邊。(生數小棒)

      3、揭示課題

      (二)、操作觀察,探索新知

      1、提出問題

      請小朋友想一想,這些小棒怎樣擺讓別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2根?

      2、擺小棒,感知“十”。

     、艅邮植僮鳌[一擺。

     、仆澜涣鳎纯磩e人是怎樣擺的?

      3、擺小棒,說組成。

     、艓煍[13,邊擺邊說。

      1個十,3個一組成13。反過來也可以說13是由1個十,3個一組成的。

     、粕鷶[15,說說你是怎樣擺的?

     、菙[一個比10大且不超過20的數,你喜歡擺幾就擺幾?

     、倌銛[了幾,讓其它小朋友說說你擺了( )個十,( )個一。

      ②說說你擺了( )個十,( )個一,讓小朋友猜你擺了幾?

      小結:要擺一個十幾的數,比較簡單的方法是先擺一個十,再擺幾個一。

      4、看直尺,理解數的順序、大小。

      剛才小朋友認識了一些數,這把尺子上也有一些數。

     、欧诺酵队吧戏糯,0~10。

     、撇10后面有哪些數?比19大1的是( )。順數、倒數。

     、强吹街背呱系臄担阒懒耸裁?

      如:比11大1的數是12。

      18的鄰居有19和20。

      15的前面是( ),后面是( )。

     、痊F在你能按一定順序給這些數據排排隊嗎?

      11、13、15、10、14

      5、認識數位

      (1)利用計數器認識“個位和十位”的位置

      (2)教學個位和十位上的數字所表示的意義

      (3)看計數器的算珠寫數,看數字在計數器上撥珠(或畫珠)

      (三)、鞏固練習、實踐運用

      基礎練習:

      1、填空:

      (1)1個十和6個一組成( )。

      (2)17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

      (3)20里面有( )個十。

      (4)一個兩位數,十位和個位上的數都是1,這個數是( )。

      (5)和19相鄰的兩個數是( )和( )。

      2、做課本第85頁的做一做和第87頁的4、5題

      3、做課本86頁的做一做

      提高練習:

      1、課本第87頁的第2題

      2、用1、0、2這三張數字卡片,你能擺出幾個不同的兩位數?

      3、實際運用

     、弄劶t花。

     、频浆F在為止,你有幾朵紅花?

      ⑶你能運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圈一圈,畫一畫,讓大家一看就知道有幾朵紅花?

     、谡l的紅花最多?

      以后自己數出10朵,先圈一圈,再到老師那里換表揚信,這樣既幫助自己,又方便了老師。

      拓展練習:

      動腦筋:找規律填數。

      (1)1、3、5、( )、9、( )、( )

      (2)20、( )、16、( )、12、( )

      (3)5、( )、15、( )、( )、30

      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使學生知道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的口算道理,并能熟練地口算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滲透用數學的意識。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11~20各數,能準確數數、讀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并能比較數的大小。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的口算道理,并能熟練地口算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教學難點:理解11~20各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11~20各數的組成,由以“一”為計數單位,到以“十”和“一”為計數單位的連用,是學生認知上的飛躍,也是學生認知的難點,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的口算道理。

      三、教學用具:

      課件、小棒等。

      四、教學過程

      (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

      1、學生數出自己開學以來獲得“紅花”的數量。

      2、指名匯報,教師利用板書簡單記錄學生匯報的數(9,18,12,20……)。

      3、揭示課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比10大的數,今天就來認識這樣的數。

     。ǘ┨剿餍轮

      1、【電腦出示教科書P73的主題圖】

      教師:圖上哪些物體的數量比10多?小棒有多少根呢?

      讓學生隨著電腦演示,一根一根地數。

      問:如果10根分一堆,這20根小棒可以分幾堆?(兩堆)把每一堆捆成一捆,這20根小棒可以捆成幾捆?每一捆就是一個十,捆成2捆,就是幾個十?一捆里有幾根小棒?(10根)。

      10根就捆一捆,說明一捆就是一個十,一捆里有10根小棒。一個十就是10各一,10個一就是一個十。

      20里面有幾個十?

      老師說出(111520),學生用小棒表示,同桌互相說說所擺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數的組成

      手擺小棒

      每個學生擺出10根小棒,再把10根捆成一捆,最后再擺出1根。

      問:1捆小棒表示什么?1根呢?現在桌上小棒有幾個十和幾個?你知道桌上一共是多少根小棒嗎?

      教師: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全班齊讀:“11”。

      12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1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多少?

      15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捆小棒表示幾個幾?2個十是多少?

      教師:2個十是20,左邊的“2”表示2個十,右邊一個1也沒有,就寫0,這個數讀作二十。全班齊讀:20。

      拍手歌。

      1個十,1個一,合起來是11;1個十,2個一,合起來是12;

      1個十,3個一,合起來是13;1個十,4個一,合起來是14;

      1個十,5個一,合起來是15;……2個十,0個一,合起來是20。

      提問:14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電腦出示直尺圖

     。1)出示標有0~10各數的直尺,請同學們讀一讀,說說發現了什么規律。(預設)

     、購淖笸,數越來越大;從右往左,數越來越小。

      ②相鄰的兩個數之間相差1。

     。2)出示直尺11~20的刻度,讓學生幫助11~20各數找到相應的位置。

     。3)從小到大讀一讀0到20之間各數,再從大到小讀一讀。

     。4)10后面的一個數是多少?

      15前面的一個數是多少?

      13比15大還是小?

      14和16中間的一個數是幾?

      比10大又比15小的數是哪幾個?

      4、出示計數器

     。1)分清個位和十位

      出示個位1個珠子,十位1個珠子,問:用數怎么表示?是多少?

      出示個位6個珠子,十位1個珠子,問:用數怎么表示?是多少?

      出示個位沒有珠子,十位2個珠子,問:用數怎么表示?是多少?

      (2)小結: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有1個十在十位上寫1,有2個十在十位上寫2。有幾個一在個位上寫幾。

      5、教學十幾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教師拿出計數器,先撥出12,再在個位添上3顆珠子,讓學生根據撥珠的過程說出一道加法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2+3=

      學生正確說出這道題的結果并不難,但要清楚說明算理,還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討論。

      ①誰知道12+3等于多少?

     、谀闶窃鯓酉氤鰜淼?

     。12是1個十和2個一,3是3個一,合起來是1個十和5個一,所以得15。或用個位上的`2和3相加,再加十位上的1,也得15。)教師說明,第一種想法是道理,第二種想法是算法,口算時怎么想都可以。

      請你們試著算一算17-4=□。同學間相互說說怎樣想的?(從1個十和7個一中去掉4個一,還剩1個十和3個一,也就是13,所以17-4=13。)

      6、學習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

      在12+3=15這個算式中,我們把加號前的12和加號后面的3都叫加數,等號后面的得數15叫和。在17-4=13這個算式中,我們把減號前面的17叫被減數,減號后面的4叫減數,等號后面的得數13叫差。教師一邊講,一邊板書如下:

      小結:這節課學習的十幾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口算時,可以用數的組成來進行計算,也可以用個位上的數相加減進行計算。

     。ㄈ⿲嵺`應用

      1、基礎應用

     。1)數數

      學生獨立數出教材第73頁“主題圖”中不同學具的個數。并說說用什么方法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2)按要求數數

      同桌互相檢查完成教材第74頁“做一做”第2題。

     。3)按要求讀數

      完成教材第74頁“做一做”第3題。

      2、鞏固延伸

     。1)比比誰的卡片舉得快

      學生拿出寫有0~20各數的數字卡片,教師或學生依次提出問題,其他學生思考出答案后將相應數字卡片舉起來,速度快且正確者獲勝。

     、1個十和6個一組成的數是什么?

     、谠16和19之間的數有哪些?15前面的數是什么?

     、蹖W生像老師一樣提問,學生按要求舉數字卡片。

     。2)向生活延伸

      說一說在實際生活中,在哪里見到過11~20各數。

      (四)課后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是: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并且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了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并能夠正確地、迅速地讀出11—20各數和相關的加減法。數學問題是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的。課后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用11—20各數說一句話,通過進行有關數的表述,來加深同學們對數的概念的理解,讓同學們體會到身邊處處有數學這個道理。

      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8

      學習目標:

      1、能正確地數出11—20各數,認識11—20各數并能正確地讀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2、初步體會11—20的數的組成,知道這些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通過實例認識計數單位“十”,初步了解十進制,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4、參與實踐過程,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初步的數感。

      學習重點:

      11—20各數的.認識以及組成。

      學習難點:

      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 談話引入

      師:老師這里有一幅圖片,你們看看,認識嗎?

      演示教師帶著學生過馬路圖

      生1:是我們在過馬路。

      生2:放學了,老師帶我們過馬路。

      師:對,就是你們。隊伍排得可真整齊。我們學校的門口就是一條馬路,車來車往,小朋友們上學時也要和老師帶著時一樣,過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過。既遵守了交通規則又安全。

      2、觀察:圖中有什么?有多少?

      3、導入新課:生活中常常會碰到物體個數超過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

      二、新課展開

      1、數數

     、倮蠋熯@里有一些小棒,請你猜一猜多少根?

     、谥该麃頂狄粩,

     、勰悴聦α藛?

     、堋⑻剿饔惺裁春弥饕饪梢宰屪约汉蛣e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集體交流:總結出好方法。

      ⑥、數出10根小棒,十個一是(),捆成一捆,一個十是()。

      接著數到20根,同桌互數,指名數。

      ⑥、怎樣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體有多少。

      2、數的組成

      擺小棒,說說是十幾,這個數里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僦该f11

     、、添上1根,同桌互說后交流。

     、、13-18各數任選一個跟同桌說一說,再交流。

     、軘[19說一說再添一根有幾個十是幾根。

      3、數的順序

      ①看直尺上的數,從0讀到10,再從10讀到20

     、谔釂枺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還是小? 17比14大還是?你發現了什么?

     、壑该麛禂,從七數到十三,從十二數到二十,從十八倒數到九。

     、躊87練習十四,連一連,看看會有什么驚喜?

      三、鞏固延伸

      1、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東西可以用十幾來表示?

      2、比一比誰翻得快

      找出數學書第8、12、17、20頁。介紹好方法,現在往前翻還是往后翻,再翻幾張,為什么?數出10張,看看有多厚,再數20張,看看有多厚。

      四、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哪些新朋友?

      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9

      教學目標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化學生對數的大小、數序的理解,以及對基數和序數含義的認識。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生活中捕捉信息,發現問題,經歷數數、畫圖、推理等解決問題的策略。

      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感受數與生活的.聯系。

      學情分析

      繼續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同時使學生理解“畫示意圖”是幫助理解題意,數數才是解題的策略。

      重點難點

      經歷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 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一、復習舊知,揭題導入

      1、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數誰來數一數一起數一數。

      2、加個要求數。

      3、揭題看來大家已經能非常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利用數數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板書《解決問題》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例6主題圖

      同學們,你們喜歡大熊貓嗎星期六,一群小朋友排隊去動物園參觀大熊貓,那么在小朋友排隊中藏著怎樣的數學問題呢一起去瞧瞧。

      2、捕捉信息,讀懂題意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數學信息

      誰能說說,在這些發現中和我們數學有關的是哪些信息

      生小麗排在第10 生小宇排在第15 師那從“小宇排在第10”這個信息中,你能知道什么

      從“小宇排在第15”這個信息中,你又能知道什么

      師課件出示問題小麗和小宇之間有幾人誰能說說“小麗和小宇之間”是什么意思

      (設計意圖注重學生讀圖訓練,培養分析問題的意思和能力 )

      3、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1)獨立思考

      (2)小組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時培養孩子合作交流的意識)

      (3)動手操作,展示匯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的思考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感受方法的多樣性)

      數一數

      11 12 13 14

      畫一畫

      畫一畫的方法

      4、回顧新知

      剛才我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一般經歷了哪幾個步驟呢

      三、鞏固新知,反饋練習

      1、玩滑梯

      2、坐車

      四、拓展練習

      看書問題 思 考 比較觀察和前面學習的排隊問題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類型的練習,進一步靈活運用數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喚起更多的生活經驗) 五總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怎樣解決的呢首先要找準信息,看清楚數學問題,在解決兩人之間有幾人時可以用數一數的方法,還可以用畫一畫的方法,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關于這樣的問題,希望同學們能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同時記得在公共場所要文明排隊,下課。

      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10

      教材簡析:

      11-20各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這些數都是兩位數,分別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及2個十合成的數,學生要理解這一點是有難度的。因此,教材先聯系小棒直觀表示這些數的含義,再利用計數器分析各個數的組成,形成數的概念。通過口算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數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地個數,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讀出11-20各數,初步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

      2、使學生初步了解數的十進制,知道10個1是一個十、2個十是20。

      3、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獲得初步的數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個十和幾個一表示十幾,能正確地讀出1120各數。

      教學難點:

      建立計數單位十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知認識“10個一是1個十”: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數?誰能有順序地說一說,同桌之間先說,點名說。(電腦演示)。生回答。(同桌之間說一說,小組合作雛形)

      2、擺出10根小棒(電腦演示)

      3、如果1根小棒是1個一,那么老師帶來了幾個一,我們一起數一數。

      4、變魔術(此處老師語言要有神秘感),10根捆成1捆,電腦演示。師接著問,一捆里面有多少根,一捆里有幾個十。

      5、請同學們從準備的小棒中數出10根小棒,再把這些小棒捆成1捆。(拿起學生實物投影捆的1捆小棒)提問:這1捆小棒是多少根?(10根)對了,一根一根數,有10根,我們可以稱作“10個一”(板書:貼10根小棒,下面寫10個一)捆成一捆也就是“1個十”(在剛才的基礎上繼續板書:貼一捆,1個十,最后在中間加上“是”)。

      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一般滿了10根小棒就捆成1捆,表示1個十。

      5、.把“10個一是1個十”齊讀兩遍。師:這里“一”和“十”都是計數時常用的單位。(把“一”和“十”描成紅色)

      (此處時間不用長,6分鐘左右結束)

      二、認識12:

      1、談話:在課桌上擺12根小棒,怎樣擺容易清楚地看出是12根?請在卡紙上擺一擺?聽清楚老師的口令,說開始擺再擺。(卡紙上貼有雙面膠,便與展示)估計會有一根一根擺,還會有擺成1捆2根,展示兩個個學生的擺法,做對比。(直觀對比,學生直觀感受一捆,深刻感受一捆的好處)

      2、提問:我們來數一數是不是12根。1捆是10根,再加2根是12根。這種擺法看得清楚嗎?

      3、小結:擺12根小棒時,先擺1捆小棒,是10根,再加2根就是12根。這樣的擺法表示1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就是12,看起來比較清楚。請個別同學說一說12的組成。

      三、繼續認識11-20各數:

      現在老師來考考小朋友們你們學會擺小棒了嗎?

      1、不要動手,腦子里想一想,怎樣擺出“11”,先擺什么?再擺什么?請個別學生說一說,11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2、電腦演示1捆和3根,請同學們說一說,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幾?

      3、你還能說一說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多少嗎?注意要說我們沒有說過的數(同桌之間說一說,注意反饋不會說的`同學),自然過渡到19。(11是讓學生說擺法,13是看小棒認數,變換多種演示練習)

      4、提問:19根后面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20根又滿一個十了,可以怎樣?

      學生把散放的10根小棒再捆成1捆后,提問:這里是把幾根捆成1捆的?又捆成1捆有什么好處?追問:幾個十是二十?(板書:2個十是20)

      5、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不但認識了11-20各個數,還知道了10個一是1個十,2個十是20。

      四、鞏固練習:

      1、請女生從7讀到17,男生從10讀到20。(同桌之間數一數)

      2、想想做做第4題,“火眼金睛”。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草莓,給你3秒鐘的時間,你來猜一猜老師帶來了多少草莓?(電腦演示,出示圖片,3秒退出)學生回答,引導學生為什么不猜5個,為什么不猜30個,初步感受估算,不是亂猜。誰有好的方法,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來是多少?(數出10個圈一圈)1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十幾?正確答案是14。在草莓圖的基礎上估算小傘圖,數出10個圈一圈,驗證答案。(此處培養學生數感和估計能力)

      3、翻書游戲。翻開書本第10頁,再翻到第13頁,第15頁,第20頁,第18頁,第15頁,第11頁最后回到第10頁。(此處感受數的順序,數的大小變化)

      4、想想做做第5題,感受生活中的數。

      板書設計:

      10個一是1個十

      2個十是20

      教后反思:

      1、學過本節課后,學生能正確數出11-20各數,認識11-20各數并能正確讀數,直觀感知11-20各數的大小和順序。認識了計數單位“十”,初步理解了“10個一是1個十”,培養了學生初步估計意識,發展了數感。

      2、通過動手擺一擺、說一說,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又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認識20時,讓學生自主擺小棒,并通過交流、討論、比較來引導學生理解2捆就是2個十。

      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1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在11到20之間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數序和大小,能夠正確地讀出11到20各數。

      2、在日常生活中發現11-12各數。

      教具、學具準備:

      20支小棒和一把尺子,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

      8-4 4+3 7+3 3+6 9-4 9-6

      10-7 8+2 10-8 5+5 3+5 7-4

      二、新課:

      我們已經學過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今天我們要開始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

      1.數小棒

     。1)讓學生數小棒,一根一根地數,從1數到20。

      (2)出示例1的幻燈,演示:一根一根地數,從1數到10,把10根捆成一捆,接著一根一根地數到20,再把10根捆成一捆。使學生看到1捆是1個十,2捆是2個十。然后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用小棒數一遍。

      2.讓學生用小棒分別擺出11根、13根、15根、20根,讓學生分別說出是怎樣擺的.,所擺的小棒里有幾個十,幾個一,再把這個數讀出來。

      3.讓學生拿出直尺,從0數到20;從8數到14;從6數以17。

      問:13后面的一個數是多少?16前面的一個數是多少?11比13大還是?17比14大還是小?

      三、練習:

      1.讓學生齊說1-20,再讓學生數。

      2.讓學生(指名)從7數到18,然后全班學生從7數到18。

      3.讀數練習。

      4.根據數擺小棒。說一說每一個數是如何擺的,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5.完成練習十六第3題。

      6.完成練習十六第2題。

      四、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數和讀20以內的數,知道十幾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還掌握了20以內數的數序和大小。

      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12

      教學目標:

      1. 借助學具操作,認識11-20各數。

      2. 正確書寫11-20各數,正確認識計數單位個十和數位個位十位。

      3. 初步體驗計數的發展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能力。

      4. 培養環保意識,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書寫,認識計數單位個十和數位個位十位。

      教學難點:

      理解計數單位個十和數位個位十位。

      教學準備:

      課件、投影儀、計數器、學具、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1. 播放有關海鷗飛翔的錄像。

      師:這是美麗的大海,為了讓海鷗永遠留在我們的身邊,為了讓人們的生活環境更美麗,人們開展了挽留海鷗的行動。下面讓我們一起到海邊去迎接海鷗,你們高興嗎?

      2. 出示情境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上都有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學生觀看錄像,感受優美的環境。

      學生根據圖片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沙灘上有多少只海鷗?

      沙灘上有多少位小朋友?

      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鷗?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 數出沙灘上海鷗的只數。

      (1)同學們的問題可真多,讓我們先來解決沙灘上有多少只海鷗吧!海鷗多可愛啊,快來數數吧!

      (2)你是怎樣數出來的?數給大家聽一聽。

      2. 教學11的認識及數位的認識。

     。1)如果用一根小棒(小方塊)代表一只海鷗,沙灘上的海鷗要用多少根小棒(小方塊)表示呢?趕快動手擺一擺。

     。2)用投影儀出示擺成一堆的11個小棒(小方塊),引導:你能一眼就能看出這些小棒(小方塊)的個數嗎?你有什么好辦法,能讓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小棒(小方塊)的個數呢?

      請做對的同學到投影儀上演示,引導學生觀察:他是怎樣擺的?

      引導學生用這樣的方法擺出11。

     。3)一個塑料槽中有10個小方塊,可以說這就是一個十。你能說一說嗎?

     。4)看著自己擺的11說一說:11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5)把方塊圖出示在投影儀上引導學生觀察:這一組方塊表示什么?這一個表示什么?

     。6)這一組表示1個十,它對著的位置,我們給它起

      個名字,叫做十位。十位專門用來表示有幾個十。

      這一個表示1個一,它對著的位置也有一個名字,叫做個位。個位表示有幾個一。

      11這個數我們還可以用計算器表示,你能找到個位和十位嗎?

      請學生邊指邊說學習結果。

      學生自己數。

      學生邊指邊數,可以一只一只地數,也可以兩只兩只地數。

      學生動手擺小棒(小方塊),邊擺邊說,然后同小組的同學進行交流。

      學生觀察、體會得出結論:不能一眼看出。

      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借助學具塑料槽想到把10個小方塊合成一組或者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演示的學生把10個小方塊合成一組或者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另外在外面擺一個小方塊或在外邊放一根小棒。

      學生動手操作。

      學生說出這是一個十。

      學生指著自己擺的11說出11里面有一個十和一個一。

      學生觀察并回答一組表示1個十,一個表示一個一。

      學生熟悉十位的名稱和表示的意義。

      學生熟悉個位的名稱和表示的意義。

      學生觀察計數器,互相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

      學生總結:從右邊起第一位就是個位,第二位就是十位。

      學生自己在計數器的'十位上撥一個珠子,

      (7)怎樣用計數器表示11呢?

      有1個十就在十位上撥一個珠子,這一個珠子就表示一個十。還有1個一,該怎樣撥珠表示?

      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就是11。

     。8)11怎樣寫呢?

      有1個十,就在十位上寫1,這一個1表示一個十。

      有1個一,就在個位上寫1,這一個1表示1個一。

     。9)討論:11十位和個位都是1,這兩個1表示的意義相同嗎?

      并說說自己撥的這個珠子表示一個十。

      學生自己動手撥珠,并說出自己怎樣撥珠的。

      學生說出11的組成。

      學生在田字格里書寫11,匯報寫法。

      小組討論,發表見解。

      這兩個1表示的意義不同,十位上的1

      表示1個十,個位上的1表示1個一。

      三、加強操作,拓展新知

      1. 板書剛上課時提出的問題:沙灘上有多少位小朋友?

      2. 讓學生撥珠表示:13。

      3. 在練習本上寫出這個數。

      4. 認識13的組成。

      5. 出示問題: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鷗?

      6. 擺小棒(小方塊)表示20。

      7. 小結:今天我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學會了11-20這些數。

      學生自己數。

      學生自己撥珠,互相交流撥法。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寫法:十位上寫1,表示1個十,個位上寫3表示3個一。

      同桌交流。

      數出有20只海鷗。

      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并演示。

      出示課題。

      四、自主練習,鞏固新知

      1. 撥珠練習。

      認識13、17、19、16

      2. 猜數游戲。

      今天我們一起來玩猜數游戲好嗎?我說一句話,同學們來猜。

      (1)1個十和6個一。

     。2)比14大,比16小。

      學生聽到教師說的數,迅速撥珠,并說出自己是怎樣撥珠的;蛘呓處熢谟嫈灯魃蠐軘担瑢W生說出是幾。

      學生用同樣的方式來玩猜數游戲。

      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13

      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0-20的物體個數,知道這些數的組成,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合作能力、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且從中品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到大街上看看,想看嗎?

      (投影出示第84頁的主影圖)

      師:看大街上很熱鬧嗎?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數出它們各是多少嗎?

     。ㄍ队皩W生數的結果:19、15、14、20)

      師:小朋友你們每天過馬路時,你還想到什么嗎?

      (引導學生過馬路時遵守交通規則)

      出示屏幕上的數字:19、15、14、20

      師:這些數字你們見過嗎?

      說明: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11-20"數的認識。(板書)

      二、操作觀察,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屏幕出示:一堆小棒

      師:估估有幾根?(引導學生說出11根:比一多,比一少)

      師:怎樣擺可以一眼看出小棒是11根?下面請同學們取出袋中的小棒動手擺一擺。(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2、數小棒,感知"十"

      師:誰愿意把自己的擺法介紹給同學聽?

     。ㄉf,有1根1根擺,有2根2根擺,有3根3根擺,有5根5根擺,有10根10根擺的……)師點擊課外出示擺法。

     。1)認識"11"

      師:這些擺法都是對的`,哪種方法最簡單,能一眼看出11根。

     。ㄉf10根10根擺的)

      師:為什么?

      老師也認為十根十根最簡單,把10根緊緊捆在一起,拿出赤方便一些(屏幕演示,要求學生用橡皮捆小棒)

      師:10根一捆數的時候要拆開重新數嗎?一捆有幾根?是幾個十?就是10個一是十。

      師:1個十加1個一組成幾?

      (投影出示:1個十和1個一組成11)

      同學同桌互說

      (特別強調一捆小棒就是1個十,所以1個十和一合起來就是11。

     。2)認識其他各數

      師:現在我們看看誰能很快拿出15根小棒,你用什么方法呢?

      (學生用實物演示,在展示臺上先擺1個十,再擺5個一,合起來是15。)

      如要拿20根,你會用什么方法拿,同桌討論。

     。ㄖ该麉R報后,演示擺放的過程)

      師:15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20是由幾個十組成的。

      師:請同學擺1個比10大的數,你想擺幾就擺幾。請把你擺法和同學分享。(如我擺1個十,再擺4個一,合起來是14。)

      3、讀讀,掌握數序

      師:(投影尺子),請同學們拿出尺子,找出今天學的數,看到尺上的這些數,按順序讀出。

      (1)讓學生從8數到15。 (2)從15數到20。

      問:看到尺子的數,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如:15后面的一個數是多少?19前一個數是多少?16相鄰的數是幾?讓同學同桌說說。

      三、趣味活動,鞏固新知

      1、競選小博士(出示小機靈)

      同學們小機靈來我們班選數學小博士,看誰能選上。

     。ń處煱l卡片)沒有卡片的就是評委。

      當小機靈出題,請到你的話,你應該馬上來介紹自己的號嗎,看誰能過關?

     。1)今天我們學的最大數是誰?(展幕出示小機靈出題)

      (如我是20,是由2個十組成的)

     。2)比16多1的數是誰?

     。3)比19少1的數是誰?

     。4)13的相鄰兩個數是誰?

     。5)20前面的一個數總是誰?

      (6)今天認識的最小的數是誰?

     。7)比13多2的數是誰?

     。8)還有誰沒叫到,請你用數學知識來介紹自己。

      師:小博士們這樣站著比較亂,請按從小到大的號碼排列。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過這些數嗎?舉例說明。

      四、小結

      同學們今天你們高興嗎?

      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14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

      2、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讀出11—20各數,

      3、初步掌握11—20以內數的順序。

      4、使學生初步了解十進制。

      5、知道10個一是1個十,2個十是20。

      6、初步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系,

      7、初步培養估計的意識,獲得初步的.數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個十和幾個一表示十幾,能正確地讀出11—20各數。

      教學難點:

      建立計數單位十的概念。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裝在小盆里,12根,每人一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電腦:機器貓]

      師: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

      貓:小朋友,你們好,我叫小叮當,今天我想跟你們一快兒學習,你們愿意嗎?

      貓:太好了,我在學校里也是一個好孩子,已經得到很多小紅花了,不信你們數數。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小叮當得到了多少朵小紅花,好嗎?舉起右手,一邊打手勢一邊數。[數到10]

      [電腦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問號]

      師:再往下數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數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10更大的數,[課題:11—20各數的認識]然后再幫小叮當把小紅花數完。

      二、實踐操做,初步認識11—20各數。

      1、建立計數單位“十”的概念。

      師:老師為你們每人準備了一些小棒,就在小盆里,數一數你有幾根小棒,在桌上排成一排。(小盆里都是12根小棒)

      學生匯報,指名2人把小棒拿到講臺上數一邊。

      師:再來看看小叮當有多少根小棒?[電腦出示12根小棒]我們也來幫它數一邊。

      學生數

      貓:每次都要這樣數,太麻煩了,我有一個擺小棒的好辦法,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我有十幾根小棒。

      師:小朋友,小叮當到底想到了什么好辦法,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他有十幾根小棒呢,猜到的小朋友也用這種方法把自己的小棒擺一擺,讓自己和別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有十幾根小棒。

      還沒有猜到的也可以跟同座商量一下再擺。

      學生活動,匯報兩人展示

      師:你們看看誰的方法最好?小叮當和他想的一樣嗎?

      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15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標教材一年級上冊P78-P79。

      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十,知道10個一是1個十,2個十是20。

      2.能正確讀出11~20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

      3.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初步學習估計物品的數量,初步培養數感。

      教具、學具:

      每生30根小棒,2根皮筋;課件、10根磁性小棒。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0~10,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前面我們學習了0~10,會數嗎?請小朋友們從小到大數一數,再從大到小數一數。

      生按要求數數

      師:你還知道比10大的數嗎?(生舉例)你們真了不起,還知道這么多比10大的數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11~20。(板書課題:認識11-20)

      二、動手操作

      1.認識十

      師:大家都有小棒,和老師一起邊數邊擺10根小棒。(師擺在黑板上)

      師:你擺了幾根小棒?有幾個一根呢?10個一根是幾根呀?在學習時為了方便,通常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這樣一捆就有10根,10根就可以(捆成一捆)。

      師(舉著一捆小棒):那這一捆表示幾個十呢?請大家也把你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把它放在你的左手里,想想它表示什么。

      2.理解10個一是1個十

      師:下面我們拆開一捆,再一起來數一數。

      師邊在黑板上貼拆開的小棒,生邊數:1,2。

      師:這2是2個?(2個一)再來1個一是?(3個一)繼續!(4個一,5個一,10個一)10個一就可以捆成一捆。(師在黑板上貼一捆小棒)

      師:那么幾個一是1個十呢?(板書:( )個一是1個十)也就是1個十里面有幾個一?(板書:1個十里有( )個一)

      三、擺一擺、說一說

      1.動手擺一擺

      如果讓你擺出12根小棒,你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擺得讓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嗎?動腦筋想一想.看誰擺得又對又快。

      學生操作,師巡視

      2.學生介紹擺法

      師:誰愿意來介紹一下你是怎么擺的?

      師將巡視時了解到的有代表性的方法指名學生說,然后評價、總結

      四、深化認識

      1.借助小棒說擺法

      師:下面老師說一個數,看你能不能又快又清楚地擺出來.11怎么擺的?為什么表示11?13怎么擺的?是表示13嗎?

      生說擺法,師貼小棒圖

      2.直接說擺法

      師:剛剛是我們借助了擺小棒來說的,現在沒有小棒你能不能直接告訴我怎么擺?15怎么擺?18呢?

      生說擺法,師貼圖

      師:那20又該怎么擺呢?(學生有可能說一捆和10根,先肯定,再和擺兩捆的方法進行比較)(板書:( )個十是20,20里有( )個十)

      反饋:學生提問,學生答

      五、鞏固練習

      1.抓一抓,擺一擺

      師:請小朋友抓一把小棒,數一數有多少根,再想想怎么擺能讓別人一看就知道你抓了多少。

      2.11~20數的順序

      師:在我們的學習用品中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數呢!瞧!這是直尺,看著尺子上的數讀一瀆。(生從0讀到10時停頓一下再繼續讀)12的后面是多少?18的前面是多少?18和20中間的數是多少?10離13近還是17離13近?(師講解原因)

      3.數一數

      師:如果沒有直尺,你還會數嗎?老師說第一個數,你們開火車接著數。(從7數到17,從11數到20)

      4.估一估

      (1)雨傘圖

      這里有一幅雨傘圖,圖一出來你就要立刻估計出傘有多少把,看誰的眼力最準。(師出示圖,學生估計)

      提問:要想知道有多少把傘,只要怎樣就行了?(數一數)

      介紹方法:為了不漏數,我們還可以邊數邊做標記,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師生一起數到10)有10把可以怎樣?(我們就可以用一個大的圈把它們圈起來,電腦演示)繼續!一共有多少把傘?你估計對了嗎?

      (2)草莓圖

      還有一幅草莓圖,你來估計一下有多少個草莓,比一比這次淮的眼力準!學著老師的方法來數數有多少個。

      展示學生的方法,表揚估計對的`小朋友

      5.生活應用

      你在生活中見過今天學的這些數嗎?在哪見過?(學生舉例)老師也收集了幾張圖片,讀一讀這些圖上面的數。(師出示圖)

      (1)綠燈(圖1)

      提問:你在哪見過這樣的圖標?(激發興趣,并向學生進行遵守交通規則的安全教育)

      這里的19表示什么意思?接下來綠燈會顯示多少呢?(如出現20,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等紅綠燈的情景)

      (2)公交站牌(圖2)

      提問:在哪見過?(公交站臺)經過莫愁路的有哪些車?

      (3)米袋(圖3)

      提問:見過這樣的圖嗎?(學生聯系生活說一說)這里的千克是表示有多重的單位。

      (4)電梯圖(圖4)

      提問:這是哪兒?思考:如果你在5樓,你想去15樓,電梯是往上還是往下呢?如果想到1樓,電梯往哪?

      六、總結延伸

      課后延伸: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數呢,課后請大家在我們美麗的校園里找一找并和其他小朋友說一說。

      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1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初步了解十進制計數法;初步培養數感。

      2、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和樂于思考的習慣。

      3、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數數、讀數和寫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寫數,體驗計數單位十。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1、談話引入

      教師(課件出示主題圖情境):我們熟悉的學具和水果卡片來和我們做游戲了。

      (1)引導觀察。

      教師:這幅圖中有什么?試著數一數分別有多少個。

      教師:圖中學具的數量有的超過10了,是哪一種?它們各是多少個?

      (2)引入新課。

      教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比10多的數,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樣的數。(板書課題:11~20各數的認識。)

      2、初步感知

      教師:請你想一想,這些學具卡片放置散亂,怎樣就能讓別人一眼看出有多少?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后得出:所數的物品超過10個時,把10個看作一份更清楚。

      教師:下面我們通過數小棒來繼續研究11~20各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11~20各數的數法和讀法

     。1)教學11。

      教師指導學生先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教師:捆成一擱,10個一就變成了1個十。接著該怎么數呢?

      教師指導學生在1捆小棒的基礎上再添加1根。

      教師: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1個十,讀十;1根小棒是1個一,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讀作十一。

     。2)教學12。

      教師:剛才我們已經數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1個十和2個一,是12,讀作十二。

      (3)教學13~19。

      教師指導學生在11的基礎上1根1根地繼續添加小棒,學生邊數邊說:1個十和3個一,是13,讀作十三;1個十和4個一,是14,讀作十四;1個十和5個一,是15,讀作十五1個十和9個一,是19,讀作十九。

      數完后,教師引導學生發現規律: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個十,再添加幾根小棒,合起來就是十幾。11~20各數都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4)教學20。

      教師: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樣能更清楚地看出是20根?

      學生討論后明確: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散著的小棒又夠10根,把這10根再捆成1捆,就有2捆小棒,是2個十,即20。讀作二十。

      教師:夠10根就捆成1捆,這樣表示數更清楚(滲透以十為新的計數單位)。

      2、教學11~20各數的數序

     。1)教學20以內各數的順序和大小。

      教師(出示標有0~10各數的直尺):請同學們讀一讀。

      教師:今天我們認識的11~20各數也想在直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請大家來幫忙。

      讓學生分別幫11~20各數在直尺上確定位置。由此認識11~20各數從小到大排列的順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教師先引導學生各自讀一讀0~20各數,再集體齊讀,加強對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的整體感知。

     。2)在活動中強化學生對數序的認識。

      先整體認識11~20各數,如13前一個數是多少,13的后一個數是多少11比13大還是小17和19的中間數是多少16的相鄰數是多少等。

      其次可以在游戲活動中深入思考:在0~20各數中,哪個數離18最近、哪個數離18最遠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做一做第1題

      教師:在數數的過程中為了有序、不重復也不遺漏有什么好辦法?(使學生懂得要認真仔細,按照一定順序去點數,幫助學生積累數數經驗,熟練掌握點數的.方法。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2、做一做第2題

      指導學生按照題中提示練習分段數數,讓同桌或好朋友互相數給對方聽。從一數到二十;從七數到十三?筛鶕䦟嶋H情況適當增加數數練習。

      3、做一做第3題

      指導學生準確認出、讀出題目中給定的數。

      4、拓展練習

      教師:同學們已經認識了11~20各數,讓我們來幫小動物解決問題吧一一猜休息室門牌號。

      教師(課件出示休息室和小動物):森林里,小動物們正要舉行運動會,這是小動物的休息室,請你根據老師提供的信息猜一猜小動物們的休息室的門牌號各是多少。

      教師提供信息,學生來猜,具體如下。

      (1)小兔子的門牌號是由1個十和4個一組成的。小兔子的門牌號是多少?

      (2)小豬的門牌號是11和13的中間數。小豬的門牌號是多少?

      (3)小羊的門牌號是16前面的那個數。小羊的門牌號是多少?

      (上面關于組成的練習也可以設計為本班學生參與的游戲活動。如給學生胸前分別配戴11~20各數的號牌,由教師或學生說組成,請學生猜是誰的號牌。以此吸引學生,并在游戲中強化對組成的認識。)

      四、聯系生活實際

      1、展示生活中的數

      教師:其實生活中有許多地方會用到11~20這些數。

      教師課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數的資料。

      教師:生活中經常要用到11~20各數。如:溫度計上的刻度;限速牌上的限速標志;日歷上的日期都會用到11~20各數。

      2、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11~20各數

      教師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在生活中見到過的11~20各數,并充分肯定學生合理的發言,鼓勵學生多留心觀察生活。

      五、全課小結

     。1)鼓勵學生交流本課時學習的內容和收獲。

     。2)教師對全課時的知識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總結?偨Y時注重激發學生認識數、發現數的興趣,為后續學習做準備。

      六、板書設計如下。

      11~20各數的認識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17

      教學內容:

      西師版數學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57頁~第60頁,認識11~20各數。

      教材地位:

      “11-20各數的認識”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通過操作實踐,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并且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十位和個位,認識計數單位“十”和“一 ”,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會正確讀、寫11?20各數;熟練掌握11?20各數的組成,能口算10加幾;通過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體會11~20各數在生活和學習中的作用和價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積極主動探索、動手操作并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認識十位和個位,認識計數單位“十”和“一”,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會正確讀、寫11?20各數;熟練掌握11?20各數的組成,能口算10加幾;通過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法學法:

      1、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數一數的.學習方式去認識11-20各數。

      2、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猜一猜、數一數、擺一擺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數”的讀法、組成、數的順序和大小。

      3、創設一系列的游戲情境,讓學生通過數一數、擺一擺、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鞏固新知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教具導入法”

      師:大家看看這里,這是我給大家準備的獎品。猜猜是什么?有多少呢?大家先來摸一摸。

      學生猜后,師打開袋子,展示鉛筆,并和學生一起數一數。

      數到10以后,還多余幾根,師問:接著怎么數?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給予評議。

      師:“同學們的想法真不錯。這一節課我們就來認識‘11~20各數’!卑鍟n題,并朗讀2遍。

      當學生碰到“猜一猜獎品是什么?”這種情景,心里活動是十分積極的。

      二、提供探索機會,經歷學習過程

      1、明了問題,思考解決方案

      師問:“剛才我們一根一根的數鉛筆3是不是很麻煩呢?”“當鉛筆擺出來時,怎樣讓別人一眼就知道有十幾根呢?你有什么辦法嗎?”

      這兩個問題打開學生的思路后,讓學生討論,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

      2、優化表達方法。

      師:“哪種方法好一些?”來讓學生理解用一捆來表示10最方便。

      3、學習數位順序表及其意義。

      在這里,通過教師引導“數一數算珠有多少?”“看一看這些數如何在計數器上表示出來!薄H缓笞寣W生在計數器上撥一撥,理解數位及數位順序。

      4、學習書寫數字的時候,我現在田字格中示范,直觀的讓學生學習如何寫好數字。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教學時我也沒有把所有的數都讀寫完,可讓學生自己在認數的基礎上試著去邊讀邊寫。

      整個教學環節,重視學生數概念的抽象過程,用“小棒一算珠圖一計數器一讀寫數”這樣的教學過程,體現了“直觀一半抽象一抽象”的認知過程。學生不但認識了“十位”“個位”兩個數位,還通過用計數器強調位置值(同一數字在不同數位表示的數的大小不一樣)在計數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了對數概念的理解。

      5、學習計算10加幾時,我引導學生借助觀察、操作等活動,根據11?20各數的組成來寫10加幾的加法算式,并理解10加幾的口算方法,在溝通知識間聯系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新知識。

      6、在尺子上最容易看到數的大小。教師讓學生觀察準備好的尺子,輕松完成“大些”和“大得多”的教學。

      三、鞏固新知。

      在這個環節,我安排了數數比賽的活動、擺小棒的游戲和找朋友的數學活動。

      1、分組比賽,看哪組數得最好。

      A、從11數到20 B、從7數到13

      C、19倒數到10 D、從11數到18

      2、擺小棒的游戲。

      師出示數字卡片,一個擺一個讀數和說數的組成。

      3、找朋友。

      下面拿數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去找數字相同的好朋友。

      這些活動針對性強,趣味性好。

      四、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節課有什么收獲呢?后,讓學生自由回答,再總結得出:會算10加幾的算式,知道10加幾得十幾;會比較數的大小,能用“大一些”、“大得多”來進行數的比較。教師:祝賀大家有這么多的收獲!這節課學會了10加幾的加法,20以內的其他加法怎樣計算呢?

      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1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能夠正確地讀11~20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順序和大小。

      2. 使學生初步了解十進制。

      3. 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4.通過動手操作、相互交流培養學生主動的參與意識和積極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掌握數的組成,能正確的讀、寫11~20各數。

      教學難點:

      體會10個一就是1個十,初步了解十進制。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鉛筆、小棒、11-20數字卡

      學具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復習導入(大屏出示復習題)

      2.觀察主題圖,復習舊知,為學習新知做鋪墊。

      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地方?

      生:馬路

      師:有誰知道,馬路上一條條的白線是什么標志呀?

      生:人行橫道。

      師:我們過馬路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

      生:注意紅綠燈、走人行橫道。

      師:大家說得真好,我們過馬路的時候一定要走人行橫道,這樣才能保證人身安全。請小朋友們在數數,過馬路的有多少人?

      生:10人

      師:那你們猜一猜,馬路上的斑馬線的條數比他們的人數多一些還是少一些?

      生:斑馬線多一些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師:圖中還有什么?有多少?(生隨意匯報)

      師: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碰到物體的個數超過10,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

      板書課題

      二、操作觀察、探索新知

     。ㄒ唬、學習數法,建立“十“為單位的概念。

      師:老師這里剛買了一些(11根)鉛筆,請你猜一猜有多少根?生猜測

      指名數一數

      師:11枝鉛筆用哪個數表示?(11)板書11 這個數讀做十一,板書十一。

      生齊讀

      師:現在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數出11根小棒,擺在桌子上,想一想怎么樣擺能讓別人一眼看出是11根?

      生動手操作

      比較學生的擺法,評出最清晰的'擺法。

      師:怎么樣能讓10根小棒變成一個整體,拿起來方便。(用橡皮筋捆起來)請同學們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捆好的同學舉起來。(生動手捆小棒)

      師:現在我們已經把10個一根小棒捆成了一個“十”了,你們真了不起。

      板書:10個一就是1個十。

      (二)、操作探究數的數法和組成。

      1、教學11

      師:現在我們做一個拿小棒的游戲,請拿出10根小棒。(生舉起來)

      請拿出11根小棒。你是怎么拿的?

      生:拿出11根小棒并匯報方法。

      師:11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

      生: 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就是十一。(板書,生齊讀兩遍)

      師:這兩個1表示的數量相同嗎?

      生:不相同,第一個1表示1個十,第二個1表示1個一

      2、教學15

      師:現在請同學們拿出15根小棒,(生匯報怎么拿的)

      師:15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生:15是由1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板書:齊讀)

      師:請你添一根小棒是多少根小棒,它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學生隨意擺出16、17、18、19和同桌說一說它們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生匯報有選擇地進行板書

      4、小結:觀察板書,你發現了什么?

      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19

      教學目標:

      1 、學生經歷數出 1120 各數的過程,認識 1120 各數并能正確地讀數,掌握 20 以內數的順序。初步體會 1120 的數的組成。

      2、通過生活化的實例認識計數單位十,初步了解十進制,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系,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參與實踐過程,在生活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初步的數感。

      教學重點

      學生正確讀1120各數,并掌握它們的大小順序。

      教學難點

      學生初步十個一是一個十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激發興趣

      1、 投影出示文具用品商店的背景圖,小紅和小明買了一些鉛筆,(出示鉛筆)

      學生觀察,分別說說這是幾支鉛筆。對照圖2,教師小結:我們可以把10個支鉛筆捆成一捆,生活中許多時候,我們也把10個物體放在一起,你能舉一些這樣的例子嗎?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實物或圖。(例如:一盒口服液,一包皮筋,一包餐巾紙等)。

      2、茄子老師想買10支鉛筆,請小朋友做售貨員,比誰拿得快,讓快的小朋友介紹經驗,小結:10個放在一起,拿起來比較方便。

      設計意圖:數學學習有兩個體驗:即生活體驗和成功體驗。通過生活體驗,學生可以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師創設生活情景,并且讓學生找出生活中10個物體放在一起的事例,就很自然地將數學中的計數單位十與生活中最熟悉的一捆鉛筆有10支、一包餐巾紙有10袋等建立起聯系,獲得了充分的感性認識,激發了學生探究事物的興趣

      二、動手操作 探索新知

      1、 學習例1:

      學生經歷數數過程: 下面,我們來進行擺小棒比賽,數12根小棒,比誰擺得又快又好,能夠讓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小棒。

      學生動手操作小棒, 可能會出現多種擺法,教師指名演示:

      組織學生討論評價,說一說你最欣賞哪一種擺法?為什么?

      根據學生討論結果小結:小朋友想出的各種方法都很好,第6種擺法, 把10根小捆成一捆,(師帶著學生一起捆),桌上還有2根小棒,更容易一眼看出是12根小棒。這樣,和文具商店里面的擺法一樣。

     、瞥醪秸J識計數單位: 1捆小棒里有幾個一呢?(10個一)

      這10個一我們也叫它1個十。板書:10個一是1個十 。

      學生指著自己的小棒說一說。

      2、擺一擺,數一數

     、1120這些數,你喜歡哪一個?你能用小棒擺一擺嗎?

     、趯W生操作小棒,組內交流,說說為什么用這個數表示?

     、勰隳軘党20根小棒嗎?學生操作小棒,可能會出現以下擺法:

      或者: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哪一種擺法好?

      說明: 2捆小棒是2個十。(教師板書)

      3、 認識生活中的數。

     、傥覀円呀浾J識了1120這些數, 他們在生活中很常見,你能舉例嗎?學生如果說到直尺,請學生拿出直尺,讀直尺上的數。

      ② 從0讀到20 。討論交流:讀了著些數,你有什么發現?

      ③學生如果說到書上的頁碼,則讓學生找一個自己喜歡的頁碼,讀一讀,認一認

      ④出示羽毛球比賽圖,說說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這里讓學生擺一擺,數一數,學生發現小棒數目多的`時候,不容易一下子看出來,于是學生就會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在此嘗試探索的學習時空中,充分體現學生學習方式的個性化,他們在操作討論中,明事理,悟方法,自始至終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實現了資源共享、學習互補,提高了合作交往能力。

      三、拓展深化 發展數感

      1、 看圖認數:(圖略)

      2、 游戲:規則如中央電視臺幸運52的看商品,猜價格。

      3、想想做做第2題:草莓圖和傘圖,先讓學生猜一猜各有幾個?你能夠用好的方法,使大家一眼就能準確地看出是多少個嗎?(學生探索后交流)

      3、 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抓一小把小棒,猜一猜有幾根?

      【設計意圖:游戲是低年級十分感興趣的活動,這里在鞏固新知識的過程中,利用猜一猜的游戲對包容大的練習進行了彩色包裝能起到變教師要我練為我自己要練的理想效果!

      四、總結評價:今天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有什么疑問?學得開心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教師要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并促進評價的內化。為此,不僅要讓學生評價獲得的知識、技能與數學活動的經驗,還要積極地關心學習的方法和學習過程中的態度、情感體驗。】

      【評析: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應該被看成對于教師所授予的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應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 的指導思想。

      1、 幫助學生搭建數學與生活的橋梁。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才能學得主動,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我們的數學教學要盡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所以,教者根據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規律,選擇他們樂于學習的有價值的數學內容為題材,給數學找到活水源頭和生活原型,既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我們學習數學的價值意義所在,又幫助學生建構了良好數學模型。

      2、教師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教師只是起組織者、指導者 、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本節課的設計中,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最終達到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進行有意義的建構的目的。

      3、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求得發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索創新的教學模式,突出了數學活動的教學,通過活動,學生將感性的實際活動和內心體驗結合起來,獲得成功體驗,促進學生健康的發展。并且練習設計注重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竟猜的形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初步的估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一年級數學教案《11-20各數的認識》 】相關文章: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3-25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7-31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3-22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0篇04-11

    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4-07

    《認識11~20各數》教學反思04-12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2-01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3-10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4-1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在线国产日韩欧美播放精华一区 | 午夜爽爽爽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有声小说 | 午夜免费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无遮挡 |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不卡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