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權益班會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消費者權益班會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消費者權益班會教案 篇1
一、班會時間:
20xx年3月9日
二、班會地點:
教室
三、班會目的:
熟知消費者權益
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1983年確定每年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而我國1987年9月加入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且自我國立法制定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每年的3.15就和消費、維權、打假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而大學生作為當今社會一個高消費的社會群體,眼中或許只有麥當勞、肯得基卻不知有消協、消法,只知消費卻不懂維權問題尤為突出,因此為提高同學們的維權意識,特開展此次主題班會。
四、班會形式:
可開展辯論賽、座談會、PPT課件講解等,具體由各班團委自行決定。
五、班會主題資料(僅供參考,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其他符合主題的材料)
前言資料:不久前,《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題為《職場陷阱坑苦學生,大學生維權率只有10%》的報道,報道指出當今大學生雖然有知識、有理性、綜合素質較高,但維權意識不強。而據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維權比例只占10%
并加強對消費者協會的認識,通過社會輿論等靈活多樣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發生消費糾紛可及時撥打工商管理部門監督投訴熱線12135,保障自身權益!
指導思想:以“3.15消費者權益日”為主要內容,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切實加強學生消費知識和有關法律知識,大力培養學生法律意識,增強和提高學生法律綜合意識,在現實生活中學會用法律去維護消費者權益。活動主題:了解消費者權益知識,學會維護自我權益。活動內容與流程:
1、兩名主持人通過介紹3.15的.由來,向學生宣傳了解有關消費者權益的知識,告訴人們消費者組織為保衛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都做了哪些工作;通過報刊、廣播電臺、電視節目進行宣傳,提高學生作為消費者的意識。
2、邀請學生講述親身體驗或耳聞目見的事例,講解自己在碰到有損消費者權益的時刻是如何處理的這樣事件;其他同學針對這種事例發表自己的觀點,如果自己碰到這樣的事情,會如何去處理,怎樣處理是最好的方式,通過集體討論和發言,得出最佳處理方案。
3、主持人播放一則消費者維權的實況節目,讓學生談談觀后感,通過大家積極發言,讓學生增長見識,拓寬視野,了解豐富消費者權益的具體知識,如果自己碰到類似情況,就知道如何處理了。
4、主持人總結本次活動并向同學們宣告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如何維護自我消費者權益;班主任點評本次活動并告誡同學們在以后生活中應該從哪些方面去維護消費者自我權利,作個細心人,作個有心人,作個懂法律意識的消費者!
消費者權益班會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增強保護自身合法權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樹立誠信的道德觀,提高對自覺履行義務的重要性的認識,自覺做一個文明的消費者。
學會理性消費,選擇適當合理的消費行為,培養良好的權利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2.能力目標:
學會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夠運用關于消費者的九個基本權利的知識來指導實際消費。
學會運用智慧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主動學習和掌握有關消費方面的知識,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當自己作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遭到侵害時,能夠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利。
3.知識目標
知道消費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權益,理解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必要性。
掌握一些消費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知道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后尋求解決的一途徑。
二、教學重點:
消費者依法享有的權利。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途徑。
三、教學難點:
增強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四、知識鏈接:
材料一:學生列舉生活中有哪些消費
材料二:學生相互介紹消費時的感受(尤其是受到欺騙的)
材料三:課本89頁材料
材料四:課本89頁——91頁材料
材料五:學生列舉生活中遇到的有獎銷售
材料六:課本96頁材料
五、學法指導:通過學生列舉身邊的例子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在沖突中明辨是非,增強維權意識。
六、導學過程:
第一步:組長帶領組員默讀全文
第二步:組長帶領組員找出預習題目
一框
1、消費者
2、為什么說消費者處于不利地位?
3、消費者在社會生產過程中處于什么地位?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有什么意義?
4、消費者享有哪些權利?
二框:
1、怎樣煉就一雙慧眼?
2、維護權益的意識和途徑
小結反思:能夠自覺增強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意識,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與不法經營者進行斗爭。
消費者權益班會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認識發票,了解發票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2、樹立維護自我權益的意識。
3、懂得3月15日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日,體驗消費者的權益。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和家長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發票。
2、幼兒用書《消費者的保護者》。
三、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舉行“發票博覽會”。
幼兒將自己收集的發票張貼在展板上,互相觀看、介紹。
師:你知道發票是什么嗎?(發票是指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開具、收取的收付款項憑證)發票上有什么?(購買單位、銷售單位、商品名稱、商品數量和計量單位、單價和價款、開票單位、收款人、開票日期、公章、發票號碼等內容)
師:你知道發票上的這些公章、號碼、金額都表示什么意思嗎?
(二)、引導幼兒了解發票的用途。
師:你和爸爸媽媽在消費的過程中,有沒有要過發票?
師:如果你們要了發票,是做什么用的?(報銷、抽獎、退換貨、防止偷稅漏稅、尋找失物等)
師:如果你們沒有要發票,有沒有碰到什么問題?碰到問題后你們有什么感受?
引導幼兒討論:我們在消費的過程中需不需要索取發票?(發票是維護消費者權益必需的,我們要養成消費者后索取發票的好習慣)
(三)、我是發票設計師。
觀察幼兒用書中不同類型的發票(手寫發票、撕票、電腦打印發票等),請幼兒說說這些發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導幼兒討論:隨著社會的發展,手寫發票逐漸被撕票和電腦打印發票所取代,今后發票還會發展成什么樣呢?(從制作發票的材料,發票票面內容等加以討論)
四、活動反思
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與幼兒的有效互動,為了提高互動的有效性,同一節課我前后嘗試了四次教學活動,不斷反思自己的語言回應出現的一些問題,并逐步改善。
第一次試教活動效果不佳。我發現,幼兒只會站在某一方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而不像我預期的那樣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而我對此進行回應的提問提升性不夠、遞進不明顯,“是不是”“好不好”等單一性提問偏多。另外,活動中完全沒有體現對大班孩子的語言要求,如用完整的語言表達等。
第二次試教雖然沒有完全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但我突然明白了活動中哪些地方該重點引導幼兒討論,哪些地方教師應注意引導。因為“禮物”這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通過移情體驗他人的心理,因此,貼表情譜的目的應是幫助幼兒揣摩他人的心理。而我在試教時只是讓孩子貼了表情圖,卻沒有引導他們將表情代表的心理活動說深說透。另外,有些孩子描述表情的詞匯較單一,有時甚至詞不達意,這些都需要教師想辦法激發幼兒使用準確而又有變化的詞匯。
第三次試教基本達到了移情環節說深說透的目標,難點也有突破。不小心弄壞同伴的玩具該怎么辦?每次活動一到這個環節就容易冷場,這次我用了激將的語言:“剛開始想辦法比較容易,越到后面就越難,看看哪些小朋友不怕困難,還能想出好辦法來。”既體諒幼兒又富有挑戰性的語言果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在前三次教學的基礎上,第四次時我又做了一些微調,教學效果比較滿意。
總結四次教學,自己采用的有效回應策略包括:
1、提醒如一開始問幼兒有沒有收到過禮物時,有些幼兒可能因為沒有注意收到過的禮物或認為禮物就是指教師圖片上展示的包裝精美的禮物,就不暇思索地回答“沒有”。幼兒的回答讓我有點出乎意料,但一想,首先,幼兒沒收到禮物的可能性很小;其次,這個問題很必要,能激發幼兒聯想到他自己收到禮物時的快樂心情,可以為后面體驗禮物被弄壞后的心理做必要的情感鋪墊。于是我提醒幼兒說:“生日蛋糕、玩具有沒有收到過呢?”這樣一提醒,幼兒馬上想起來自己是收到過禮物的。
2、鼓勵前幾次聽到幼兒用“給生氣的幼兒一杯水喝”“給生氣的幼兒吃顆糖”等方法時,我覺得這些辦法太一般,沒有給予積極回應,結果課越上就越沒勁。后來當幼兒說“喝杯水就不生氣”時,我大聲肯定了他的`說法:“真正的水是能滅火的,喝杯水也許能滅了心理的怒火,是一個好辦法。”有的幼兒說“弄壞了同伴的玩具,可以先告訴媽媽,再賣個玩具給他”時,我馬上說:“我很欣賞你的辦法,我們做錯事時通常是不敢向媽媽說的,這位小朋友能主動承認錯誤,真了不起。而且當我們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時,真的應該求助大人,聽聽他們的主意。”幾次鼓勵式回應激發了幼兒的自信心,也調動了更多的幼兒的積極性。其實,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教師的激勵,如果教師能使幼兒所說的不起眼的辦法提煉變成了不起的想法,幼兒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
3、提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不斷提升幼兒的經驗。在這次活動中我使用追問的方法使幼兒進一步思考,促使幼兒自我提升。如當幼兒說“生氣了,火,好多好多火”時,我在肯定他們“觀察仔細”的同時,追問“這是什么火”,鼓勵幼兒用更恰當的詞匯來描述,幫助幼兒在說出大火、生氣的火、狂火的基礎上用怒火這個詞來描述。而當幼兒說出一個成語“火冒三丈”時,我又以“還有一個相似的成語知道嗎”來追問,激發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繼續突破。
4、挑戰第三次教學中打破冷場局面時使用的體諒式語氣加激勵式語言就是這種策略,當問題更有挑戰性時,一些幼兒的思考熱情又會被激發出來。
消費者權益班會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我國公民作為消費者依法享有的權利。
(2)能力目標:能夠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分析現實生活中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案例;能夠依法維護自己作為消費者享有的合法權益,并積極同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以及不履行消費者法定義務的行為作斗爭。
(3)思想覺悟目標:增強作為消費者的權利義務觀念,正確行使消費者的權利,自覺履行消費者的法定義務。
2、教學重點和難點
(1)“消費者享有的權利”,既是本框的教學重點,又是難點。
(2)“消費者要依法維權,以及解決消費爭議的途徑”,是本框的教學重點。
二、教學設計構思
1、基本設想:
(1)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內容。既要挖掘出教材內容的內在涵義和各個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系,又要充分利用教材小字部分的案例、輔助圖片和小資料欄目。
(2)積極推動和引導學生參與。運用課前搜集案例、課中自學、討論、思考回答、課后蹤跡、練習等多種方式,推動和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3)注重學以致用,培養探究意識。在教材知識學習完了以后,利用最近發生的“安徽阜陽劣質奶粉事件”,引導學生分析、思考、探究。
(4)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體現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
2、教學用具:多媒體
3、課前準備:學生搜集1-2則消費者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案例,教師進行分類評議,并選取3則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在進入新課之前,我想請同學們協助我進行一個調查。
(投影)假如你購買了一本《智慧背囊》,回家后發現里面缺頁,也就是一部分內容沒有。當你去要求書店老板更換時,書店老板拒絕更換,你會選擇以下哪種處理方式?
A、自認倒霉,下次不到這里來買書了
B、同他講道理,堅決要求更換
c、向工商局舉報
D、找幾個朋友把老板打一頓,然后要求更換
E、(分別統計選擇各項的人數,并指幾名代表說明理由。)那么,從法律角度來說,哪些處理方式是可取的、合法的?又有哪些相關理由是符合法律要求的呢?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們學習今天的內容:(板書課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學習新課
1、自讀、思考
現在請同學們根據屏幕上的“思考題”預習本框內容。
(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⑴消費者享有的權利有哪些?
⑵我國建立了哪些維護消費者權益的組織機構?
⑶當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應該怎么辦?
消費者與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時,可以通過哪些途徑解決?
⑷公民作為消費者,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哪些法定的義務?
2、消費者享有的權利
請大家觀察課本第41頁的漫畫。漫畫中的“你”指誰?(消費者)“毀你”、“宰你”、“蒙你”、“害你”、“騙你”、“坑你”,所表明的是什么?(在現實生活中,存在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現象。)“我來保護你”中的“我”是誰?(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法)
(師)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國專門制定了《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法》。那么,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法規定了消費者享有哪些權利?
(生)略
(多媒體展示:消費者享有的權利)
(師)請看消費者享有的第(1)項權利:保障安全權。它的含義是: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例如:“我來保護你”的漫畫中,這位女士本來希望美容,結果卻被經營者弄得毀了容,經營者的行為就侵犯了這位女士的保障安全權。
在這里,我先給大家講了“保障安全權”的含義,再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這一權利。下面,把全班分成八個小組,每個小組同學針對一項權利,討論它的含義,并舉例子說明。然后每個小組推選一位代表,說明該項權利的含義,并舉一個例子說明。
(學生討論)
(各組代表發言,教師評價;允許其他學生補充;個別組沒有代表發言的,由教師說明。)
(師)對于消費者享有的權利,大家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現在用2分鐘時間,請大家快速記憶這九項權利。
(指名背誦)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漫畫,大家區分一下漫畫中的經營者侵犯了消費者的什么權利?
(多媒體展示漫畫,學生自由作答,教師引導評價。)
3、維護消費者權益的組織機構
(師)在商品服務市場上,經營者往往處于經濟上的優勢地位,而消費者則往往處于劣勢,其合法權益容易受到經營者的侵害。為了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國依法建立了哪些維護消費者權益的組織機構?
(生)略
(師)請用最簡潔的詞語把這些組織機構概括出來。
(生)略
(師)課本第42頁和43頁的圖片,分別體現的是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哪一機構?
(生)略
4、消費者要依法維權以及解決消費爭議的途徑
(師)有了上述組織機構的保障,消費者并不是可以高枕無憂了。除了上述組織機構保障以外,當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消費者應該怎么做?
(生)略
(師)對此,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哪些具體的規定?
(生)略
(師)現在,我讀幾則大家搜集的比較好的案例,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分析略)
(師)在上述案例中,許多消費者與經營者發生了消費爭議。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了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哪些途徑解決?
(生)略
(師)(指名讀第44頁兩則小字案例)請大家思考一下,這兩則案例中的`消費爭議,分別是通過什么途徑解決的?
5、消費者必須履行法定的義務
(師)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知道了消費者依法享有合法權益,國家建立組織機構維護消費者的權益,消費者也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另一方面,消費者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必須履行法定的義務。消費者有哪些必須履行的義務?
(生)略
6、案例深化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對于課前我們進行的調查,相信大家已經有了正確的答案。為了加深對剛才所學知識的理解,現在我們一起來關注今年在我國產生重大影響的“安徽阜陽劣質奶粉事件”。
(多媒體展示)
安徽阜陽“劣質奶粉”事件
(一)“空殼奶粉”喂死嬰兒
在安徽阜陽的農村,從去年開始,有100多名嬰兒陸續患上了一種怪病。本來健康出生的孩子,在喂養期間,開始變得四肢短小,身體瘦弱,尤其是嬰兒的腦袋顯得偏大。當地人稱這些孩子為大頭娃娃。現在阜陽已經有8名嬰兒,因為這種怪病而夭折。而令人意外的是,導致這些嬰兒身患重病甚至奪去他們生命的竟然是他們每天都必須食用的食品——奶粉。
根據阜陽市產品質量監督所出示的檢驗報告,這些嬰兒平日所食用的奶粉蛋白質含量僅為1%,而根據我國現行的產品質量標準,0-6個月的嬰兒奶粉蛋白質含量應為12-18%。這些奶粉被人們稱為“空殼奶粉”。
(二)“黑心”商家制售假冒奶粉
阜陽市疾控部門收到13位患兒家長送檢的13種奶粉,經檢驗全部不合格。
【消費者權益班會教案】相關文章:
消費者權益口號10-31
消費者權益日標語12-19
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總結04-17
消費者權益日宣傳標語12-01
消費者權益日廣播稿01-01
消費者權益作文(通用14篇)03-17
銀行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總結05-19
315消費者權益日的宣傳標語02-17
消費者權益保護心得體會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