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六年級數學教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時間:2023-02-16 17:19:13 啟宏 六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精選10篇)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P23-26的內容,P24做一做,完成練習四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圓錐,圓錐的高和側面,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能根據實驗材料正確制作圓錐。

      2、過動手制作圓錐和測量圓錐的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3、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教學重點:

      掌握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圓錐的組成。

      教具準備:

      每人一個圓錐,師準備一個大的圓錐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2、圓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課

      1、圓錐的認識 (直觀感受觀察討論匯報)

     。1)讓學生拿著圓錐模型觀察和擺弄后,指定幾名學生說出自己觀察的結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圓錐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的,等等。

      (2)圓錐有一個頂點,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在圖上標出頂點,底面及其圓心O)

      (3)圓錐有一個曲面,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在圖上標出側面)

      (4)讓學生看著教具,指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 (沿著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由于圓錐只有一個頂點,所以圓錐只有一條高)

      2、小結

      圓錐的特征(可以啟發學生總結),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使學生弄清圓錐的特征是: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測量圓錐的高(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測量)

      由于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這就需要借助一塊平板來測量。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1)學生猜想圓錐的側面展開后會是什么圖形呢?

     。2)實驗來得出圓錐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三、課堂練習

      1、做第24頁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紙樣,先做成圓錐,然后讓學生試著獨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徑.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2、練習四的第1題。

     。1)讓學生自由地觀察,只要是接近于圓柱、圓錐的都可以指出。

      (2)讓學生說說自己周圍還有哪些物體是由圓柱、圓錐組成的。

      3.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補充習題

      1出示一組圖形,辨認指出哪些是圓錐。

      2出示一組圖形,指出哪個是圓錐的高。

      3出示一組組合圖形,指出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四、總結

      關于圓錐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學介紹你手中的圓錐嗎?

      教學反思:

      觀察、感知中認識并掌握圓錐的特點,經歷探究測量圓錐高的方法的過程,加深了對圓錐高的認識。在旋轉,對比圓柱和圓錐的過程中,加深對圓錐特點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思維。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教材第17頁及第18~19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圓柱,了解圓柱的特征。

      2.知道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3.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圓柱各部分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體驗從實物中抽象出圖形的學習方法。

      2.經歷圓柱側面展開的操作過程,體驗比較、發現、歸納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從生活中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概括、抽象的能力和實踐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圓柱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突破方法引導學生觀察圓柱形的實物,認識圓柱的各部分。

      難點認識圓柱側面展開圖,理解展開圖與圓柱各部分的關系。

      突破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發現方法。

      教法與學法

      教法結合實物,質疑引導。

      學法觀察比較,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粉筆盒、圓柱的教具模型、長方形硬紙、木棒。

      談話引入

      教師出示粉筆盒,提問:這是什么圖形?

     。ㄩL方體)

      是的,我們以前學習過長方體和正方體,并且知道它們都是由平面圍成的立體圖形。今天,我們再來研究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板書:圓柱的認識)

      探究新知

      1.觀察實物,認識圓柱。

      教師用課件出示茶葉罐、藥瓶、紙筒等物體,引導學生觀察。

      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小組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立體圖形,并給出圖形的名稱。

      你還見過哪些圓柱形的物體?

     。ㄕn件出示教材第17頁的主題圖)

      2.教學教材第18頁例1。

      (1)如果把剛才看到的這些圓柱形物體的形狀畫下來會是什么樣子?

      引導學生對照圓柱模型和圖形認真觀察,并適時講解: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底面;周圍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側面;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高。(板書)

      圓柱的底面是什么形狀?兩個底面有什么關系?組織學生拿出圓柱形實物觀察。

     。▓A柱的'底面都是圓,并且大小一樣)

      請同學們用手摸一摸圓柱周圍的面,你發現了什么?

     。▓A柱的側面是曲面)

      (2)教師出示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片。

      請同學們把長方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和我一起快速轉動木棒,看一看轉出來的是什么形狀。

      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后,匯報結果:轉動起來像一個圓柱。

     。3)鞏固應用,完成教材第18頁“做一做”。

      組織學生先獨立做一做,再在小組中相互說一說。教師最后集中講解。

      3.教學教材第19頁例2。

      (1)組織學生摸一摸圓柱模型,看一看圓柱側面在哪里,猜想一下側面展開后是什么形狀。

      組織學生分小組操作:剪開一個圓柱模型的側面,再展開觀察。

     。▓A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

     。2)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的底面和高有什么關系?

      讓學生經過分析、比較,概括得出: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板書)

     。3)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情況下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正方形?

      (圓柱的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正方形)

      鞏固練習

      1.教材第19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指名回答并進行點評與講解。

      2.教材第19頁“做一做”第2題。

      學生讀題,教師提問:該長方形的長展開前是什么?(圓柱的底面周長)

      追問:那寬呢?(圓柱的高)

      組織學生完成計算得出答案,集體訂正。

      3.教材第20頁練習三第1題。

      教師指名回答,點評并總結:圓柱的上、下兩個底面是兩個相等的圓。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認識了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這一類圖形有幾個共同的特點:比如它們的上、下底面都是圓,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并且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

      板書設計

      圓柱的認識

      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底面;

      周圍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側面;

      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高。

      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P17-18內容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掌握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及特點。

      2.能建立圓柱的幾何模型,體驗從實物中抽象出圖形的學習方法。

      3.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比較和探索的過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

      發展空間觀念,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

      教學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三角尺、直尺、學習單

      教學過程:

      一、引“新”明標--引入新課,明確目標

      1.創設情境

      教師出示粉筆盒,問:“這是什么圖形”?喚起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回顧,為新知識的學習作鋪墊。

      2.揭題明標

      揭示課題后,啟發學生思考回答:關于圓柱,你想了解它的哪些知識?(學生自由回答,師將問題整理后抓住關鍵詞讀、寫、說并板書)

      二、探“新”依標--依標導學,探究新知

      (一)自學--發現圓柱。

      1.找一找:生活中你還在哪兒見過圓柱?

      2.展一展:實物展示生活中的圓柱:保溫杯、唇膏、電池、圓的筆筒。

      3.看一看、想一想:

      認真看課本P17,重點觀察圓柱由哪些部分組成,要邊看,邊思考:

     、龠@個圓柱形的物體,它由哪幾部分組成的,這些部分有什么特征?

     、谟^察圓柱的上、下兩個平面,分別是什么形狀?

     、勰阌X得,兩個底面有什么特征?

      4.說一說

      讓學生自說說自己的思考結果,驗證圓柱的上、下底面是兩個大小相等的圓。

      5.讀一讀

      圓柱是由3個面圍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兩個面除外)叫做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ǘ┕矊W--小組合作,理解圓柱

      1.剪一剪,量一量,議一議

      拿出你制作的圓柱模型,四人小組討論:

     、偃Γ杭粢患裟愕膱A柱模型。

      ②量一量:量圓柱上下兩個底面的'半徑、直徑;及身高不同大小圓柱的高。

     、壅f:說一說你發現的圓柱兩個底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圓柱的周圍是什么形狀?圓柱的高矮和什么有關系?

      2.展一展,評一評

      講解要求:

     、倌惆l現的圓柱上下兩個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趫A柱周圍的面(上下面底面除外)是什么形狀?

      ③圓柱的高矮和什么有關系?

      小結:圓柱是由3個面圍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兩個面除外)叫做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探究拓展

      把一張長方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快速轉動木棒,看看轉出來的是什么形狀?

      小結:長方形硬紙圍繞木棒快速轉動,可以轉成一個圓柱。

      三、測“新”評標--達標檢測,評價目標

      1.課本第18頁“做一做”第1題

     。1)指出下面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圓柱有幾個底面?是什么形狀?

      (3)圓柱有幾個側面,幾條高?

      2.課本第18頁“做一做”第2題

     。1)圖一的旋轉軸在哪里?

     。2)圖二的旋轉軸在哪里?

      (3)為什么同一個長方形會旋轉不同的圓柱呢?

      3.練習三第1題

      根據你對圓柱的理解,你能準確地判斷出下面的圖形哪些是圓柱嗎?想一想為什么其他圖形不是圓柱?圓柱具有什么樣的特征?

      四、結“新”拓標--全堂總結,拓展延伸

      在這節課中,你學會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圓柱

      底面2個

      側面1個

      高一樣長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在動畫動手操作總了解構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培養數學素養。

      重難點分析

      重點分析了解構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光憑字面很難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間理解能力,動手動腦能力,將靜態的畫面轉為動態畫面,具有一定的難度。

      難點分析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間理解能力,學生較難感受。

      教學方法

      1.通過動手操作,動畫演示了解構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

      2.通過體驗圓柱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探究圓柱各部分的組成和特征

      2.圓柱究竟是怎么樣的呢?(課件出示)

      二、知識講解(難點突破)

      3.認識圓柱的底面、高和側面

      (一)小組合作:探究圓柱各部分的組成和特征。

      師:那么圓柱究竟是怎么樣的呢?(課件出示)

      ①、用手摸一摸、滾一滾,圓柱與長方體、正方體有何不同?你發現了什么?

     、、圓柱有幾個面組成?

     、、小組討論并驗證:兩個底面有什么關系?

      ④、量一量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有什么特點?

      (二)、小組匯報: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內交流感知。

      師:哪一組同學來給大家說說看,圓柱有哪些特征?你們是怎么驗證的?

     。▽W生匯報,教師即時補充)

      A組:指出圓柱有3個面組成,2個底面和一個側面,2個底面相等。

      B組:知道圓柱有3個面組成,2個底面和一個側面

      C組:協助下指出圓柱的3個面。

      生:我們知道了圓柱有3個面組成,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

      生:上下兩個面是圓形。

      生: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一樣的。

      師:指一指手中圓柱的底面、側面。

     。ò鍟2個底面,1個側面)

      圓柱的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ㄈ⒂^察、比較圓柱底面的特征。

      A組生:圓柱的兩個底面都是圓,大小相等。

      師:你是怎樣知道兩個底面相等的?

      預設:剪出來比較、量直徑計算、畫在紙上倒過來觀察是否重合。(分別請學生演示驗證)

      師:用哪種方法驗證最簡單?

      A組生:畫在紙上倒過來觀察。

     。ㄋ模A柱的高。

      師:圓柱的高什么發生了變化?

      引導:哪段距離表示圓柱的高?

      請看屏幕,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就叫圓柱的高。

     。ㄕn件出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師:圓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上顯示并用有顏色的線閃爍。

      師:你能在你的圓柱上指出這條高嗎?

      教師講解:高是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應該垂直于兩個底面。

     。ㄎ澹、圓柱的側面

      (1)、組織學生摸一摸圓柱形的模型,看一看圓柱側面在哪里,猜想一下側面展開后是什么形狀。

      組織學生分小組操作:剪開一個圓柱模型的側面,再展開觀察。

      得出結果:AB組: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

     。2)動手剪一剪

      沿著罐頭盒的側面剪開,展開的包裝紙是什么圖形?

      (注意剪刀的安全使用)

      (六)知識小結

      圓柱有2個完全相同底面和1個側面組成。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圓柱的高。

      三、課堂練習(難點鞏固)

      4.知識拓展

      (一)、圓柱的高還有其他的說法。

     。ㄕn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深“,一個1元硬幣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厚“,水管也是圓柱形的,它的高還可以叫”長“。

     。ǘ煟簽槭裁礃涓啥际菆A柱形的?

      (課件出示小知識)圓柱具有較大的支撐力。樹木的樹冠全靠主干支撐。特別是碩果累累的果樹,上面掛著許多果實,需要強有力的樹干支撐,才能生存。

      圓柱形的樹干沒有棱角,狂風吹打時,不論風卷著塵沙、雜物從哪個方向吹來,受影響的都只是極少部分,不易受到沖擊的傷害。因此,樹干的形狀是圓柱形的,這是樹木對自然環境適應的結果,也是長期進化的結果,更是為了適應生長的需要。

      四、小結

      我們認識了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這一類圖形有幾個共同的特點:比如它們的上、下底面都是完全相等圓,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篇5

      一、教學內容

      化簡比。(教材第50~51頁例1)

      二、教學目標

      1、能運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2、理解求比值和化簡比的區別。

      3、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滲透類比思想。

      三、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化簡比的方法。

      難點:理解化簡比與求比值的區別。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把下面的分數化為最簡分數。(課件出示題目)

      4/8 6/30 12/18 14/56

      點名學生回答,并說一說什么是最簡分數。

      2、六二班共有學生50人,今天出勤人數為46,總人數與出勤人數的.比是多少?(課件出示題目,點名學生回答)

      3、師:比的基本性質是什么?

      4、引出新課。

      師:為了使數量間的關系更明確,我們經常要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一起學習的內容。

      二、學習新課

      1、認識最簡單的整數比。

      師:誰知道什么樣的比可以稱作最簡單的整數比?

      引導學生聯系最簡分數的概念,討論什么叫做最簡單的整數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最簡單的整數比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比的前項和后項都是整數,二是比的前項和后項的公因數只有1。

      指名學生舉出幾個最簡單的整數比。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篇6

      一、教學內容

      比的應用的練習課。(教材第55~56頁練習十二第3~7題)

      二、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難點:會靈活運用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師: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什么?(點名學生回答)

      2、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5、6題。

     。▽W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師:按比分配問題有幾種解題方法?是什么?(同桌之間說一說)

      引導學生回顧按比分配的兩種解題方法。

      二、指導練習

      1、教學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3題。

     。1)組織學生觀察圖畫,理解題意,了解信息。

     。2)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如何解決問題。

      教師巡視,并引導學生理解每個橡皮艇上有1名救生員和7名游客,也就是救生員和游客的人數比是1∶7。

     。3)交流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能有效地使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獲得準確的感性材料。

      2. 培養學生對看到的、聽到的事物進行了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

      3. 觀察力的訓練是伴隨著理解思維而進行的,同時也檢查你的記憶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對看到的、聽到的事物進行了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

      教學難點:

      開拓學生是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要使自己更聰明,就要經常訓練自己的.頭腦,在多觀察、多思考問題中使思路靈活,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觀察力的訓練是伴隨著理解思維而進行的,同時也檢查你的記憶力,即你是否見多識廣,你是否一看就清楚,或者一聽就明白。愿這一節課能使你的頭腦更靈活。

      二、知識新授與應用

      1.課件出示:一組有趣的圖片

      圖1:柱子是圓的還是方的?仔細看一看。

      讓學生先同桌互相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圖2:看著黑點身體前后移動。

      讓學生跟著要求做,然后說一說看到的。

      圖3:有多少個黑點?

      圖4:是靜的還是動的?

      圖5:“弗雷澤螺旋”是最有影響的幻覺圖形。

      你所看到的好像是個螺旋,但其實它是一系列完好的同心圓!這幅圖形如此巧妙,以至于會促使你的手指沿著錯誤的方向追尋它的軌跡

      教師介紹學生認識。

      2、練習。

      三、回顧小結:

      學生談收獲。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的活動,體會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收集統計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整理收集數據的方法。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整理所學習的統計圖,和統計量,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過各種統計圖的特點,掌握整理收集數據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出示預習提綱

      1、我們學習了哪幾種統計圖?

      2、這幾種統計圖各有什么特點?

      3、概率的知識有哪些?

      二、展示與交流

      (一)提出問題

      1、(出示問題情境)我們班要和希望小學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級,怎么樣向他們介紹我們班的一些情況呢?(指名回答)

      2、師:先獨立列出幾個你想調查的問題。(寫在練習本上)

      3、四人小組交流,整理出你們小組都比較感興趣的,又能實施的3個問題。(小組匯報、交流、整理)

      4、接著全班匯報交流(師羅列在黑板上)

      師:大家想調查這么多的問題,現在我們班選擇其中有價值又能實施的問題進行調查。(師根據生的回答進行歸納、整理)

      (二)收集數據和整理數據

      1、師:調查這幾個問題,你需要收集哪些數據?怎么樣收集這些數據?與同伴交流收集數據的`方法。

      2、師:開展實際調查的話,如何進行調查比較有效?在調查的時候,大家需要注意什么?

      (三)開展調查

      1、針對學生提出的某個問題,先組織小組有效的開展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活動,然后把數據記錄下來,并進行整理。

      2、師:誰來說一說你們小組是怎么樣分工,怎么樣調查和記錄數據的?(指名匯報)

      3、全班匯總、整理、歸納各小組數據。(板書)

      4、師:分析上面的數據,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5、師:根據整理的數據,想一想繪制什么統計圖比較好呢?

      6、師:根據這些信息,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四)回顧統計活動

      1、師:在剛才的統計活動,我們都做了些什么?你能按順序說一說嗎?

      師板書:提出問題——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作出決策。

      2、收集在生活中應用統計的例子,并說說這些例子中的數據告訴人們哪些信息。(全班交流)

      指名同學匯報,其他同學注意聽,并指出這個同學舉的例子中你可以獲得什么信息?

      3、結合生活中的例子說說收集數據有哪些方法?

      (1)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引導學生結合例子(充分利用第2題中收集來

      的實例)來說說自己的方法。

      (2)師歸納:常用的收集數據的方法有:查閱資料、詢問他人、調查實驗等。

      4、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對統計表和統計圖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統計圖,對這些統計圖,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

      師生一邊回憶補充,一邊歸納完善如下知識結構表

      (1)談話:對照上面的知識結構表,請同桌討論一下,三種統計圖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師:我們要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

      (3)師:怎么樣整理六(1)班家庭成員人數的調查結果?

      (4)師: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月平均氣溫變化有什么好處?

      (5)師:假如小芳買課外書用了20元錢,那么小芳的零花錢共有多少元?

      (6)師:你能舉例說明這幾種統計圖的特點嗎?

      5、結合實例,說說自己對平均數的理解,平均數有什么特點,并收集生活中應用平均數的例子。

      師:什么叫中位數、眾數?

      三、反饋與檢測

      1、出示統計圖,問:這是個什么統計圖民要呈現的是什么內容?你圖中你看懂了什么?

      2、讓學生獨立思考書中4個問題,再全班反饋、交流。

      (1)從統計圖中可以看出,隨著年齡的增長,平均體重有什么變化?

      (2)從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女生在哪個年齡段平均體重增加最快?

      (3)平城市均體重的增加與年齡增長成正比例嗎?試舉例說明理由。

      (4)從上圖中,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3、出示某日部分城市空氣質量日報統計圖,

      (1)先引導學生讀圖,從圖中你獲得哪些信息?

      (2)通過看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得出哪些結論?并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

      4、學校氣象小組測得上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室外空氣氣溫,并求出平均值。

      主要是對平均數進行練習,先讓學生獨立審題,再解答,然后全班反饋交流,說說自己的算法。

      5、出示李明家五月份支出及儲蓄情況統計圖;

      (1)先讓學生通過讀圖獲取信息,獨立解決問題。

      (2)師:你是怎么樣算出李明家的支出及儲蓄決共的錢數。

      (3)獨立填寫表格,全班交流訂正。

      6、在一次實驗活動中,小青記錄了一壺水的加熱過程水溫變化的情況,數據如下:

      (1)讓學生獨立繪制折線統計圖,4個小組交流、檢查、訂正。

      (2)根據圖表,獨立回答下面問題,然后全班匯報、交流。

      7、某小組8名同學的體重如下表。

      讀懂表格,分別求出這些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眾數。

      教學反思:

      在實際教學中一方面要盡量創設情境,采用案例教學的基本方式展開教學,通過大量的具體案例來幫助學生理解;另一方面要設計一些活動,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在學生合作學過程中,學生既要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又要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與別人合作、交流。例如:在教學《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中,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案例理解概念。太陽從東邊升起,拋起的籃球會下降等等一定會發生的事件就是可能事件,太陽從西邊升起,公雞下蛋等一定不會發生的事件就是不可能事件。讓學生在具體案例中體驗概念。理解概念。

      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是我們新課改的一個目標。我們在教學中注意觀察學生是否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能夠不回避遇到的困難去解決問題的思想意識。在“統計與概率”教學中注意學生小組合作,是否能用建構的方式建立“統計與概率”和運用比、分數、百分數和小數的聯系,建構有意義的認知結構,從而使學生更深入、更靈活的學習。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8頁例1和練習十一第1題。

      教學目標:

      1、綜合運用統計知識,學會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信息,并作出正確的判斷和簡單的預測。

      2、理解統計圖中各個數據的具體含義,培養同學仔細觀察的習慣。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視嗎?你們知道家里的電視是什么品牌嗎?

      今天我們就去彩電市場看看各種彩電的市場占有率吧。ǔ鍪窘炭茣68頁例1的扇形統計圖)

      二、探究交流,總結規律

      1、小組研討、交流。

      根據這幅統計圖,你們了解到哪些信息呢?A牌彩電是市場上最暢銷的彩電嗎?

      根據提出的問題,讓同學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同學可能會發生兩種不同的看法:一局部會認為A品牌最暢銷,而另一局部則認為A品牌不是最暢銷的,從而引起認知抵觸。

      2、引導釋疑。

      在同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提問:請大家仔細觀察,說說統計圖里“其他”局部可能包括了哪些信息呢?

      可讓同學分別說說“其他”的.具體含義,從而明確“其他”里面可能含有比A牌更暢銷的彩電品牌。

      3、小結。

      這幅統計圖提供的數據比較模糊,不夠完整,我們無法得到有關彩電市場占有率的完整信息,所以從本統計圖中不能得出A牌彩電最暢銷這樣的結論。

      引導同學認識到:在利用統計圖作判斷和決策時,一定要仔細觀察,注意從統計圖提供的數據信息動身,不要單憑直觀感受輕易下結論。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20頁辨認方向。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的情境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名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技能目標:借助辨認方向,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在具體的情境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結合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三個方向。

      2.難點:用所學的方向詞描繪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學方法:

      提問法、討論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

      課件、小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說一說,我們上學期學過哪些方向?再說一說位于自己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是誰?

      二、新授

      1、引入。

      師:在生活中,除了聽說過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之外,還聽說過哪些方向詞?(板書: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現在我們就來認識這些方向。

      2、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課件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你看到什么,并說出它們的方向。

      讓學生將自己置身于學校這個位置,用已經學過的方向知識,說一說體育館、商店、醫院、郵局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教師先讓學生4人一組說一說,再由教師指名讓學生自己說一說。

      教師讓學生觀察剩下的4個建筑物所在的方向與以前所認識的`方向有什么特別之處。

      發現剩下的4個方向分別在學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兩個方向的中間。如:圖書館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間。

      說一說:少年宮、電影院、動物園所在的方向。

      師:這樣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煩了,請大家分別給這4個方向取名字

      問:你們是如何得出這些名稱的?

      教師讓學生多說一說這4個建筑物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師總結。

      師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指導,先將8個方向的點找出,并將北的方向給出,再讓學生自己寫出剩下的7個方向,

      3.試一試

     。1)利用方向板說一說教室里8個方向分別有什么?

     。2)讓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師給出班級面朝的方向,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3)使用方向板時,教師應讓學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應與現實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三、練一練

      教師出示地圖,問:這是哪個國家的地圖,地圖的形狀像什么?在地圖上看到了什么?(教師可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學生在觀察地圖時,教師讓學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標。)

      教師說出一個方向,讓學生在圖中將其指出。

      問:你還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四、實踐活動

      到操場上看一看,說說校園內各個方向分別有些什么?

      觀察后,到班級交流觀察的結果。

      五、你知道嗎?

      讀書中的一段話后,說一說自己對指南針的了解,再讓學生回家去找資料,查找有關指南針的知識,增強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都學習了哪些數學知識呢?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01-14

    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05-28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13篇01-14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13篇)01-14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教案03-02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01-11

    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優秀15篇]05-28

    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大全15篇)05-28

    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03-03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免费a√ 亚洲乱码精品不卡 | 亚洲欧美另类国产制服图区 | 亚洲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 熟女制服丝袜另类中文字幕 | 亚洲欧洲国产欧美一区精品 |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