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解析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為什么這么說呢?咱們一條條地分析:
“找對了門”自不必說,來咨詢的孩子的確存在這種或那種心理問題,由于“找對了門”,得到正確及時地咨詢與治療,他們深獲其益。目前我國一項調查表明,僅初中生而言,有20.5%的人有需要咨詢、治療的心理健康問題,其中4.5%情況還比較嚴重(包括各類型的精神疾病)。這些孩子如果“找錯了門”,把心理問題當作思想問題、性格問題、軀體疾病而耽擱下去,往往會導致學業失敗,社會適應困難乃至患上各種神經、精神疾病,比如人格障礙、恐怖癥、強迫癥、焦慮癥、藥物或酒精依賴、精神分裂癥、情感性精神病等等。所以有心理問題到心理門診來是非常必要的。
“找錯了門”的情況不多,主要是把某些以心理問題、精神障礙為外在表現的器質性疾患當成心理障礙來做心理咨詢,比如病毒性腦炎,風濕性小舞蹈癥等。但是不必擔心,如果您找的是精神病學專家做心理咨詢,他們就不會誤診,因為他們都經過嚴格的醫學訓練,有經驗的心理咨詢專家,即使不是學醫出身,也會有這方面的常識,他們會為您“指對了門”。
那些“來少了”的孩子,主要是因為家長對心理咨詢尚不了解,大多數心理問題不是一次20~30分鐘咨詢就能解決的,因為造成心理障礙的原因往往比較復雜,障礙存在的時間往往已經不短,所以要找專業醫師系統地,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治療,不會一蹴而就。可能還有些家長覺得錢花在買藥、做手術上合算,為“聊天”花錢,太不值,也就是說,我們的家長雖然開始意識到有些情況應該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但還不理解心理治療的目的、方式,不了解心理咨詢的含金量。隨著社會文明進步及經濟的發展,心理衛生知識的普及,人們在追求軀體健康的同時對心理健康的追求不斷提升,這種認識誤區肯定會越來越少。
和“來少了”相對還有“來多了”的:本來孩子很正常,最多有點同齡孩子都可能存在的小缺點,卻被家長、教師夸大了,認為是心理問題。比如本來拔尖的學習,一次沒考好或成績剛一下滑,家長老師不由分說,馬上施加壓力,要從“心理”上找原因,于是逼著孩子見心理醫生,很傷孩子的自尊心。這時,明智的醫生應該用勿庸置疑的口氣告訴家長(或教師),您孩子(或學生)很正常,有心理問題的不是孩子,而是您。是您“望子成龍”的過高期待心理承受不了孩子成績下降的打擊而焦慮不安。您把自己不正常的心態投射給了孩子。真正需要咨詢的應該是您……
“來遲了”說的是由于家長、教師對心理健康知識匱乏,沒能及時發現孩子業已存在的心理問題或自己心理抵觸“精神病”這個詞,而遲遲舍不得給孩子看心理醫生,直到孩子患上精神疾病給孩子本人、社會、家庭帶來重大不幸后才來見醫生。這時往往不得不住院治療,這就增加了治療的難度,預后也會大打折扣。非常令人痛惜!
因此,我希望社會能更多地用平常心去看待那些出入過心理門診的人,特別是我們的孩子。看心理醫生是文明進步的表現。在發達國家,每個有穩定收入的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醫生,看心理醫生就像去看感冒一樣,非常自然。我國大城市許多人的收入足以支付這筆非常經濟的咨詢費(我國心理門診收費一般只有國外的1/20~1/100)。與其花上數百上千元錢給孩子買他并不需要的滋補品,不如花幾十元給心理打預防針,為苦惱開個心理處方,讓孩子心理像身體一樣能夠健康地發育、成長。
【解析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相關文章:
孩子心靈成長重視心理健康教育08-24
重慶市小升初孩子的心理健康需引起重視08-24
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重視07-25
重視過程化評價,讓每個孩子體驗成功!08-13
重視過程化評價,讓每個孩子體驗成功!08-17
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學科教學滲透08-02
孩子心理健康的標志08-05
家長對孩子說反話影響孩子心理健康08-24
衡量孩子心理健康的標志08-24
保護孩子心理健康的方法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