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能行教學設計
我能行教學設計(一)
一、說教材
1、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級(下)第二課《揚起自信的風帆》第一框的內容,在本單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前一課感悟自尊的關系基礎上主要是引導學生肯定自我,讓學生體驗自信的感受。本節課由“自信一族”和“超越自負,告別自卑”兩目組成,分別介紹了自信的含義和表現,以及自信與自負、自卑的區別,以幫助學生走出自信的誤區,以自信的態度去面對生活。
2、教學目標
正值青春期的學生由于受自身認識的限制,在自我認識上往往容易出現偏差,對自己的評價過高或過低,對別人的評價難以正確看待,以至于形成自負或自卑的不良心理,使得他們在生活、學習中出現很多問題,如偏激、虛榮、害怕困難、自暴自棄等,因此要幫助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價值有清醒、客觀的認識,樹立和增強自信。結合上述學情,我設計了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悅納自我的愉快態度,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2)能力目標
①學會正確地認識自我,對自己作客觀的評價。
②能夠走出自信的誤區,不自卑、不自負。
(3)知識目標
①懂得自信的含義和表現。
②了解自信與自卑、自負的區別,以及它們與成功的關系。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對自信的含義的認識是全課的基礎,區別自負、自卑與自信;認識自信與成功的關系;掌握自信的方法等重要內容,都建立在對自信的正確理解上。因此,將自信的含義確定為本框的重點。我采用“自學檢測”、“我行我秀”、“唱響自信”等方式突出重點。
教學難點:由于七年級學生受自身認識水平的限制,對于自卑與自負都是自信的誤區需要加強探討和引導。因此我采用“前置性任務”、“自學檢測”、“圖表對比”、“心路歷程”等方法突破難點。
二、說教法
1、自學指導
利用“自學指導”、“點撥對話”等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本解讀能力,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
引導學生通過“才藝展示”、“心路歷程”、“頒獎典禮”等形式的活動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發揮,培養和發展學生自學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活動組織能力。
三、說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構建,自我教育,自覺踐行。
四、說教學流程
前置性任務:
1、準備自己最拿手、最在行的特長(歌曲、舞蹈、書法、繪畫、剪紙、折紙、樂器等)。
2、觀察自我及身邊同學身上存在哪些自負和自卑的具體表現,并思考其影響。
第一板塊:導入設計、引出觀點
引導學生通過閉上眼睛聆聽散文詩《欣賞自己》,幫助學生走進自己的內心深處,去欣賞自己,悅納自己,肯定自己,進而引出本節課的內容──“我能行”。
第二板塊:自學檢測、確認觀點
根據新課程理念及我校的“雙主體互動式”教學模式,采用自學指導的方式引導學生圍繞核心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圈劃標注。自主閱讀教材第18-22頁的內容,思考下列問題并用黑筆做好圈劃標注。
1、什么是自信?它表現在哪些方面?
2、自信與自負、自卑之間有什么區別?請完成下列填表。
在此基礎上通過師生對話初步建構知識體系,突破難點。并采用自學檢測、限時記憶等方法加強對知識的理解、鞏固,進而掃清學生認識上的障礙,為展示交流做好鋪墊。【在點撥自信與自負、自卑的過程中可指出要想超越自負、告別自卑,必須實事求是地以全面發展的眼光正確看待自己,既看到自己的優點也看到自己的缺點。自信是矯正自卑、自負的良藥,為學生指明走出自信誤區的方法。】
第三板塊:展示交流、踐行觀點
本著“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的理念,引導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于自身,我設計了“我行我秀”板塊,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主動、自信地展示自己的特長,詮釋自己對“自信”的理解,展現獨特自信的“我”,并分享自己超越自負、告別自卑、走向自信的歷程,在此基礎上班級展示。并以第三人稱為自己的成功寫50字左右的頒獎詞,引導學生不斷挑戰自我,發掘潛能,體驗自信的快樂,積極踐行。
第四板塊:總結歸納、建構觀點
按照建構主義的觀點,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建構的意義就是要幫助學生對當前學習的內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較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節課通過知識樹的形式構建本節課知識之間聯系,幫助學生更深刻的了解知識之間內在的關系,進而形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第五板塊:唱響自信、升華觀點
思品課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因此更應該加強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因此我采用集體合唱勵志歌曲《我相信》,激發學生自信心,讓學生在自我的歌聲中唱出自信、唱出自我。
第六板塊:當堂訓練、運用觀點
為了掌握課堂效果,使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得到及時反饋,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困惑,本節課設計了三道選擇題進行訓練,讓學生當堂完成,并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矯正深化。
五、說板書設計
六、說教學效果
1、準備不充分。因借班上課,組內的才藝展示環節缺失,導致學生參與度偏低,更多的是個別學生的“作秀”。展示應該是有層次的:組內展示是基礎,全班展示是提升,以全班展示帶動組內展示,但不可替代組內展示,這樣才可以做到全員參與。
2、時間分配不合理。本節課導入3分鐘,自學5分鐘,點撥16分鐘,檢測3分鐘,展示才藝7分鐘,撰寫頒獎詞3分鐘,朗誦頒獎詞3分鐘,頒獎2分鐘。可見,在點撥環節存在語言啰嗦的問題,如能精煉可節省出7分鐘時間用于小組內才藝展示,3分鐘集體合唱。
我能行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知道不膽小是勇敢的表現。
2、在平時的生活中有克服膽怯的意識和勇氣。
3、克服膽怯,敢于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教學重點:讓學生知道怎樣做才是勇敢、不膽怯、不嬌氣。
教學設計:
一、定向導入,走進膽怯。
師:同學們,看看我們今天的教室里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的教室里多了許多聽課的教師。
師:面對這么多聽課的教師你們感覺怎么樣?
生:有一些緊張。
師:老是聽說深呼吸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你們愿不愿意試試?
生:愿意(生跟著老師一起做深呼吸)
師:現在感覺怎么樣?
生:好多了。
師:那我們來上課,好嗎?
生:好。
師: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許多事情,自己很想去做,可偏偏又有一些原因不敢或沒有勇氣去做,怎么辦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12課——我能行中去尋求答案。(板書:我能行)
二、揭示目標:
1、知道不膽小是勇敢的表現。
2、在平時的生活中有克服膽怯的意識和勇氣。
3、克服膽怯,敢于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三、引導自學。
(一)出示自學導航
1、認真觀看書上52頁的四幅圖,看看它為大家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2、小組討論:小軍自己在家害怕嗎?他告訴媽媽說沒問題時,是怎么想的?他用那些方法克服膽怯的呢?
(二)學生交流,師隨機播放視屏——怕黑的小姑娘。
(三)師小結,板書:開燈、吃零食、唱歌。
四、創設情境,拓展延伸。
(一)師出示圖片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克服膽怯。
1、假如你獨自在家,忽然聽到有人敲門,你將如何克服膽怯勇敢面對呢?
2、假如你去打預防針,面對尖尖的針頭,你又將如何去克服膽怯勇敢面對呢?
3、在這次運動會的方塊隊表演中,參加表演的同學又是如何克服膽怯勇敢面對呢?
(二)師小結,師相機板書:勇敢、自信。
(三)生交流自己克服膽怯的故事。
五、感情升華,提升認識。
1、講故事:生命的奇跡。
2、讀兒歌:我能行
六、實踐作業:
1、回家后大膽地在家人面前唱一首自己喜歡的歌。
2、試著嘗試做一件你以前沒有勇氣做的一件事,準備在下節課的“我能行”故事交流會上交流。
我能行教學設計(三)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懂得自信的含義及表現;了解自信和自負、自卑的區別,以及它們與成功的關系。
(2)、能力目標:學會正確地認識自我,對自己作客觀評價。能夠走出自信的誤區,不自負,不自卑。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基礎上的自信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肯定自我、悅納自我的愉快心態。
二、教學重點:對自信含義的理解。
三、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體驗真正的自信。
四、教學媒體:投影儀。
五、課前準備:講這節課的前一周,在該班安排“問卷調查”一次: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對中考升學的心態、想法;和父母的溝通;對自己的前途等等摸一下底。
七、教學過程;
一、感染學生
情境導入:(教師講演)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個上高三的女孩,她的成績一般,為了不走專科,暑假過后,開學半個多月,女孩的爸爸、媽媽從百里之外趕到縣城中學,根據孩子的天賦,商量一番后,決定讓女兒改學藝術。在這之前,這個女孩從沒學過繪畫,面對藝術班至少都有一年學畫的功底的同學,孩子沒有猶豫,她說,“我能行!”孩子只身提前到哈市“大畫室”學習了,她不分白天黑夜地泡在畫室里。三個月后,參加了國家藝術類考試,獲得了一所省外,多所省內高校的藝術證書。高考后,她被哈爾濱師范大學壁畫系錄取了,成了一名本科生。創造了奇跡的女孩的爸爸就是站在你們面前的政治老師……
二、情感體驗
活動一:讓學生拿出一張大白紙,至少舉出三個以上的實例(不局限在學習方面)__“我能行!”
(設計意圖:通過對自己的成功經歷點滴的回顧,喚起學生內心對自己肯定的感受,在情感上體會“我能行!”)
感悟:1、橫向方面從學生自身經驗出發,探究“我能行!”
2、縱向方面讓學生自主構建新知,“過去”、“現在”、“將來”“我能行!”
小結:每個人都有能力,都是一座待開發的金礦,自信是開發金礦的工具。
三、拓展遷移
活動二:投影:一圖、對練武術;二圖、青春少年;三圖、中外學子合作交流;四圖、周恩來;五圖、錢學森;六圖、青春煥發的青年教師。分組討論:感受“自信一族的風采”;個人發言:(給平時有自卑感的學生多提供發言機會)說說你感觸最深的“我能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參與、體驗、交流、共享,由感性升華到理性認識,進一步體會、強化“我能行!”)
感悟:1、廣度(拓展)“我能行!”(如,“不但自己行,還幫別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
2、深度(遷移)“我能行!”(如,“別人說我行,努力才能行”;“正視有‘不行’,也是‘我能行’”……)
活動三:學生上臺演示:“一個自信的人”;“一個比他還自信的人”;“一個更自信的人”。
(設計意圖:進一步提高認知水平,內化價值取向。)
感悟:什么是自信?
小結:拓展視野,遷移新知,明確自信,激發踐行。
四、走出誤區
活動四:拿出對學生的“調查問卷”,找學生讀。面對學習、中考,有的學生很自信“我能行!”有的學生滿不在乎的說,“考上高中就是玩!”有的學生說,“我的學習成績總不好。高中怕是與我無緣了!”讓學生討論、分析、辨別哪些同學自信?哪些同學自負?哪些同學自卑?
感悟:了解自信、自負、自卑的表現后,還要進一步感知其危害和后果(讓學生舉例)。
(設計意圖:使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客觀地評價自己,澄清模糊認識)
小結:要求學生弄清自信、自負和自卑的區別和聯系。
結束語:“我能行”三個字,有著一種神奇的力量。當它成為一種信念,隨著時間的推移悄然沉入我們的心底的時候,我們就真正長大了。
【我能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能行教學反思08-25
我能行08-17
我能行08-17
我能行08-09
我努力我能行08-24
我能行作文08-24
我能行的作文03-31
我能行作文10-04
我能行作文10-09
我相信,我能行作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