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教學例談
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生物課堂教學——《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教學例談文/李琪仙
《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遺傳與進化》中第四章《基因的表達》的開篇,利用多媒體技術動畫模擬進行教學,直觀地展示轉錄和翻譯的過程,使這一內容直觀化、具體化、形象化,并通過合作探究的實踐活動加深理解,追求課堂效果的最大化。
一、導課——設疑猜想激發求知欲
導課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開始環節。教師先播放《侏羅紀公園》片段,激發學生的興趣,觀看完畢后,問題探討:在現實生活中,利用已經滅絕的恐龍的DNA分子,真的能夠使恐龍復活嗎?產生新問題:如果能利用恐龍的DNA使恐龍復活,你認為需主要解決什么問題?引入:性狀的體現者是蛋白質,而蛋白質的合成受基因控制,那么,基因是如何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呢?引出課題──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二、自主探究構建知識體系
1.提問思考,引出mRNA,識圖比較DNA和RNA,為轉錄的學習作鋪墊。
提問思考:真核生物DNA主要存在哪里?蛋白質在哪里合成?
引導探究:教師先強調:細胞核中的DNA不能通過核孔出細胞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細胞質中的核糖體。那問題出現了:細胞核中的DNA怎樣指導細胞質中的蛋白質合成呢?
2.突破轉錄過程這一重、難點。
提問思考:DNA上的遺傳信息是怎么傳遞給mRNA的?——引出對轉錄過程的學習。
首先,課件展示轉錄的動畫過程。提醒學生注意轉錄過程發生的場所、需要的條件、產物。其次,布置學生閱讀課本有關轉錄的內容。再次,學生自主構建“轉錄”概念,思考并歸納總結轉錄過程的有關知識,完成有關轉錄的8個知識點,教師加以強調補充。最后,課件再次展示轉錄的動畫過程。
3.理解密碼子和反密碼子的相關知識,為翻譯的學習作鋪墊。
探究密碼子:通過轉錄DNA上的遺傳信息傳遞到mRNA上,那么mRNA如何將其堿基序列翻譯為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呢?要想知道這個過程,首先要尋找堿基與氨基酸之間的對應關系。堿基與氨基酸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呢?
提出密碼子概念,課件展示密碼子表。師生觀看密碼子表總結:除3個終止密碼子以外,一種密碼子對應一種氨基酸,一種氨基酸可能對應多種密碼子。密碼子對于所有生物是通用的,說明:生物之間有一定的親緣關系。
探究新內容:那些游離在細胞質中的氨基酸,是怎樣運送到核糖體的呢?引出tRNA,課件演示tRNA的結構。
師生總結:tRNA的結構、作用、種類。
4.突破翻譯過程這一重、難點。
繼續設疑:tRNA怎樣把細胞質中游離的氨基酸運到蛋白質的“裝配機器”——核糖體上呢?——引出對翻譯過程的學習。
。1)課件展示翻譯的動畫過程。提醒學生注意翻譯過程發生的場所、需要的條件、產物。(2)布置學生閱讀課本有關翻譯的內容。(3)學生自主構建“翻譯”概念,思考并歸納總結翻譯過程的有關知識,完成有關翻譯的8個知識點,教師加以強調補充。(4)課件再次展示翻譯的動畫過程。學生此時腦海中對翻譯這一過程已經有所了解,再次重播翻譯的動畫過程則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5.課件展示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全過程(轉錄和翻譯),DNA復制(第三章)。
學生觀看轉錄和翻譯以及前一章DNA復制的過程,先完成表格,比較、理解、記憶重難點知識,再完成練習題,提高知識應用能力。
三、拓展升華,自主推導公式
問題提升:DNA的遺傳信息通過轉錄傳給RNA,RNA再翻譯成得到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這一過程中DNA的堿基數、RNA的堿基數和氨基酸數有何數量關系?
學生自主進行簡單推導,從而得出DNA的堿基數∶RNA的堿基數∶氨基酸數=6∶3∶1,并會對該知識點加以應用,講練結合,提高課堂效率。
四、課后延伸,培養創新精神
前后呼應:利用恐龍的DNA能使它復活嗎?
課件展示:與本節知識相關網站的鏈接。
給學生提供與本節知識相關網站的鏈接,供學生課后進行延伸性學習,促使其萌發新的學習動機。
教無定法,在教學中,沒有一種唯一、絕對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的生命力在于廣大教師的不斷學習,不斷創新,愿更多更好的適合素質教育的現代生物教學模式能創建出來。
(作者單位 云南省富源縣勝境中學)
【《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教學例談】相關文章:
例談估算教學的有效策略論文06-03
增強初中物理教學效果例談08-24
談議論文的敘例與析例論文09-04
例談認識方程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把握08-24
例談政治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08-25
例談小學語文師生互動教學策略08-26
作文開頭十忌例談08-18
例談創新思維的培養08-24
例談美化文章語言的技巧08-18
例談高考作文的寫作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