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10的認識》教案
小學數學《10的認識》教案
一、教學背景
1、面對學生:小學√ 2、學科:數學
3、課時:1課時
4、課前準備:
《10的認識》的教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的內容。認識10以內的數,是小學生開始學習數學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在這一階段給學生打好基礎,對以后學習數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課題
教養方面:
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方面: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 、學會10的數數、認讀、比較大小和組成及寫法,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 面認識和掌握。
發展方面:
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及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三、教材分析:
⑴內容分析:教材首先通過數主題畫中的人和物抽象出數字10;然后初步認識印刷體數字10;接著通過擺紅花,撥珠子等實際操作,從而理解10的基數含義,再通過認直尺、數點子等活動認識10以內的各數的大小順序;在此基礎上,要學生通過擺小捧掌握10的組成;最后才安排寫數字10。這樣的編排,從具體到抽象,加強了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符合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強,抽象思維弱,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由于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和經驗,學起來并不是很難。學生能正確規范地書寫各個數字,為以后學習多位數的書寫打下良好基礎,直接影響今后書面表達的質量。但入學的兒童對數學的結構和筆順不易掌握,手指也不夠靈活,拐彎不夠圓滑,要寫得整齊勻稱有一定難度;而10的組成則是10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應該是正確、熟練地掌握10的寫法和10組成,同時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教學關鍵是讓學生在動口動手的教學活動中發現知識和獲得知識。
⑵學情分析:一年級的小學生只有6、7歲,天真活潑,以形象思維為主,能夠識別物體的特點,為學生提供富有兒童情趣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幫助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方式來體驗、認識、探究、學習并使用數學
〔3〕教情分析:
本人參加工作12年,新舊教材都接觸過,對教材知識點的整體把握細膩,非常深入了解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情況,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4〕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 、學會10的數數、認讀、比較大小和組成及寫法,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及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4、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5〕教學重難點:
10的寫法和10組成。
正確、熟練地掌握10的寫法和10組成。
教學時間:1課時
⑺教法與學法:
1.教法:
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采用直觀演示法、實際操作法、嘗試教學法、講練結合法等教法。
2.學法:
當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師不僅要使學生學會,還要讓學生會學,遵循贊科夫“使所有學生都得到發展”的原則,我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借助卡片、點子圖和學具等,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遷移、觀察、比較、分析、綜合、聯想等方法去思考,并且按照一定的規律去記憶和掌握知識,從而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活潑。
四、教學過程:
㈠ 、復習舊知,設疑導入。
1、復習數數(從0數到9,從9數到0)。
2、撥珠引出數字“10”
問:老師先撥了幾顆珠子?(9顆),又撥了幾顆珠子?(1顆),一共撥了幾顆珠子?9添上1是幾?(就是10),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字10(板書課題10的認識)
㈡、探究新知,掌握新知。
1、能數數量10。
(1)數主題圖中的人和物。首先教師出示P64主題圖,讓學生數出圖中的人和物,并結合畫面對學生進行世界和平、民族大團結的思想教育。
(2)數圖外的點子。
師:10只鴿,10個人都能表示10,那么數點子能表示10嗎?請大家數一數,這里也有多少個點子?
2、理解10的基數含義。
(1)先引導學生認識10的印刷體。
(2)動手擺出10根小棒、撥出10粒珠子。
(3)要學生用10說一句話。
(4)找出身上用10表示的東西。(10個手指頭、10個腳指頭)
3、掌握10以內各數的大小順序。
(1)認識10以內各數的順序。
A、觀察計數器,撥珠子。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計數器,看看老師是怎樣撥珠子,這里有幾顆珠子(9顆),又撥上1顆,一共是幾顆?9添上1是幾?現在這里有10顆,去掉1顆,還剩幾顆?10去掉1得幾?(9顆)。10在直尺圖又怎樣表示呢,請看直尺圖:
B、再出示直尺圖,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感性認識10的序數含義。
C、拍手掌游戲,鞏固10以內各數的順序。
(2)掌握10以內的各數的大小。
A、先:數點子圖認識9和10比,哪個大,哪個小?再移動交換點子圖的位置掌握10和9比,哪個大,哪個小?
B、讓學生嘗試填寫9和10、10和9的大小比較。
C、啟發學生聯想還有哪些數會比10小?
4、10的寫法和組成。
(1)10的寫法。
A、教師先示范寫數字10 。
B、接著讓學生描紅,最后讓學生臨摹。(教師先教10的寫法,再教10的組成,這樣安排次序,又利于板書)。
(2)10的組成。
A、動手操作掌握10的組成。
讓學生將10根小棒任意分成兩組后,收集各種不同的擺法,板書其中的五種,如:
10 10 10 10 10
/\ /\ /\ /\ /\
9 1 8 2 7 3 6 4 5 5
接著問:“看到上面每一組,你還能看到什么?以牽起學生思維聯想。最后讓學生尋找上面9種分法的搭配規律,并指出按照一定的規律去記憶,會記得快而又牢固。可以說,這里既授給了學生知識又教會了學生記憶方法。
B、鞏固10的組成。
做練習(對口令、玩拍手掌游戲)。
師:我們輕松一下,來玩對口令的游戲吧,我說1,你說9,1和9組成10……
先師生玩,后學生間玩,邊玩邊舉數字卡片。
擊掌組成10:老師先拍,學生后拍,所拍次數要組成10。
㈢、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完成P65做一做(連線)。
2、完成P67練習九第一題(填在書上)。
3、完成P67練習九第二題。
這是發射臺指揮員從10數到1發布發射火箭的情景,你能當一個小小的指揮員示范一下嗎?(請一個同學表演)準備!開始!10,9,8,7。。。。。發射!他的成功發射又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幫助,我們的小朋友也要從小努力學習,長大了多為祖國做貢獻。
4、完成P67練習九第三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5、趣味性練習(找朋友游戲)。
現在我們玩找朋友游戲,請我的好朋友“10”出來,站在這里,注意,兩張卡片上的數字組成10,才是一對好朋友。(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這里),找對了嗎?這一對好朋友數字都是5,原來是雙胞胎,也站在一起,卡片上數字順序排亂了嗎?你們能按從小到大順序排一排,全班讀一遍,從大到小排,又怎樣讀?9的后面是幾?10的前面是幾?比較10和9的大小,9<10 10>9 放下卡片,請第10個同學舉起卡片,對嗎?,請10個同學舉起卡片,對嗎?10個與第10個相不相同,這些同學表現得不錯,給點掌聲鼓勵他們,謝謝!
6、學兒歌
㈣、課堂總結,拓展知識。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2、請把你學得有滿意的地方告訴爸爸媽媽。
3、請同學們張開想象的翅膀,用10根小棒創造一幅美麗的圖案。
五、板書設計
10的認識
10 10 10 10 10
9<10 /\ /\ /\ /\ /\
10>9 9 1 8 2 7 3 6 4 5 5
六、教學反思
《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數學,而不是用耳朵“聽”數學。因此,教學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思維,在思維中動手,讓學生在動手、思維的過程中探索、創新。另外,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選擇兒童身邊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10是一個特殊的數,既是計數的結果又是計數單位。在計算中以10來進位和退位時,所以單獨安排了這一節課。從我的實際教學來看,基本達到了原來所定的教學設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我體會比較深的是:
1、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
進入新授部分后,我充分利用的是體驗式教學方式,讓孩子找10、擺10、撥10、猜一猜、對口令、拍手的游戲等環節,讓學生在玩中學,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新知,進行操作練習,使學習成為牢牢吸引學生的一種愉快活動,當玩與學習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時,孩子們手腦并用的同時,更得到了放松,在觀察與實踐中享受著數學帶來的收獲之樂。
2、注重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只有當數學和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具體的、生動的、富有生命力的。縱觀全課,我們始終立足于學生的已有知識范圍去開展每一環節的活動,體驗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時刻存在于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設計了找生活中的10,身上的10。使數學課堂在自主化、信息化、活動化的同時,也體現出它的生活化。
3、注重培養學生的有序思維。
在教學數的組成時,促使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找到10的組成的規律,使知識規律形象的展現在腦海里,從而在把握事物規律的同時,獲得研究事物規律的方法。
4、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中,教師向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如主題圖中的鴿子與人物;教室里的小朋友;學具盒中的小棒;計數器上的珠子,點子圖、直尺等,讓學生通過具體的物體個數或事物,體會到數是數出來的。注重讓學生經歷認數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讀數、寫數,如在計數器上撥數,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感知數的順序,用不同的方法數出10根小棒等環節都在幫助學生建立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5、不足之處。
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時,能讓學生順著數和倒著數。我沒有再讓學生親自動手擺10個小棒。并將它們捆成一捆,讓學生了解“10個一,可以組成1個十。”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我覺得我做得還不夠,忽視了10還是個計數單位的教學。
【小學數學《10的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比的認識教案01-06
小學數學比的認識教案【精選】03-05
數學教案-10的認識08-16
中班教案:數學10的認識02-20
小學數學《倒數的認識》教案07-04
小學數學《噸的認識》教案05-03
小學數學角的認識教案11-24
小學數學《倒數的認識》教案10-16
小學數學比的認識教案(優)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