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教案>《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時間:2023-06-19 16:05:47 曉怡 五年級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通用11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通用11篇)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7課《地震中的父與子》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講述的是有一年發生在美國的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個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學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學生分析:

      在經歷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之后,在學生的心目中,對地震的情況有了大概的了解,對地震所造成的傷害也有一定的認識。基于此,我特在此次的課教研活動課上執教了這一課,以更好地幫助孩子們了解地震對人們帶來的傷害,透過汶川地震的了解,更好地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意思。了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2、從讀中感悟父愛的偉大以及這對父子間的相互信任。

      3、在角色對話中,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重點: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親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學難點:

      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父愛的偉大,了解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17課,《地震中的父與子》,請大家齊讀課題。(師指板書)

      (生齊讀課題)

      二、學習新課

      (一)師:昨天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請回憶一下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師:是的,課文講的是發生在父子之間的事。(相機板書:父、子),剛才在交流時幾位同學都提到了地震,同學們,像這樣的大地震,在正常情況下埋在廢墟下30多個小時的人生還的可能性大嗎?

      師:是的,生還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這篇課文講的十四個小孩被埋在廢墟下長達38個小時后卻得救了。是什么力量使他們得救?是什么創造了這一奇跡?

      (“不論發生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師:是普通的五個字,“跟你在一起”。(相機板書:和你在一起。)

      師:你覺得這是一對什么樣的父子?

      師:這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在大地震發生38個小時后,這位父親用自己的雙手挖呀挖,終于救出了自己的兒子和13位同學。多么了不起,讓我們為之深深感動。(板書:了不起)

      (二)品讀課文,深刻體會

      1、師:那么課文中哪一部分最能打動你的心,最讓你感動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出示自學提示:

      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一部分最令你感動?從中找出打動你內心的句子,用“_____”畫出來,并把自己的讀書感受隨時批注下來。

      ②與同桌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并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有關句子。

      (學生自讀課文,合作交流,教師巡回指導。)

      (三)交流:

      A、“他挖了八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1、個性化理解

      (1)作者為什么把實踐羅列出來?

      (2)同是一句話,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情感體驗,對這句話,誰還愿意談談?

      2、個性化朗讀:

      時間過去的越多,父親的心情就越著急,你應該怎么讀?

      時間過去的越多,父親的身體就越疲憊,你應該怎么讀?

      B、“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1、想象畫面:8小時過去了,你能想象出父親在廢墟里挖掘的畫面嗎?36小時過去了,你能想象出父親此時的形象嗎?

      2、想象說話: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畫面,(師讀)“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睜開眼睛,告訴大家你們又看到了一位怎樣的父親?你們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3、想象朗讀

      (1)同學們,這感人的畫面告訴我們父親挖的哪里是廢墟呀,是飽含血淚的情,是感天動地的愛,讓我們齊讀這段話,再現眼前的這位父親。

      (2)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話,這是包含著父愛的詩,讓我們一起再來讀這段話,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3)讀書時能把書中的情感化為自己的情感,這是讀書的最高境界。來,你認為該怎么讀就怎么讀,把表情寫在臉上,開始吧。

      (生自由讀這幾句話。)

      4、同學們,滿是灰塵的臉,布滿血絲的雙眼,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的衣服,作者通過對父親進行了什么描寫?(外貌描寫)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父親那決不放棄的信念。這份包含血淚的情,這份感動天地的愛,讓我們深深地感到這位父親真是了不起

      C、“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1、這是一場災難深重的地震呀,在這樣的地震下,阿曼達存活的可能性大嗎?(不大)大爆炸的可能性大嗎?讓我們跟隨紀錄片,親眼看一看1994年美國發生地震的一剎那吧。

      (放地震錄像)圖片和有關資料

      2、說說你感受到了什么?

      3、是什么支撐著父親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堅持挖下去呢?

      出示:然而,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齊讀句子——個性化朗讀)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4、這句樸實的話正是源于深沉的父愛,源于恒久的承諾,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師生齊讀)

      D、“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事,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1、想象畫面:壓在廢墟底下36小時,同學們究竟是如何度過的?

      2、想象說話:如果你就是阿曼達,當你聽到小伙伴絕望的哭聲、撕心裂肺的呼喊聲,拉著他們顫抖的、冰涼的小手時,會想到什么?會說什么,做什么?

      3、阿曼達跟13位同學能活下來并獲救全憑父親的一句話。是什么話呢?(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4、當父親真的出現了那一刻,阿曼達做了什么?為什么說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兒子?

      5、為什么阿曼達可以做到這些呢?是什么在支撐他?(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當父親疲憊不堪就要倒下的時候,是這句話給了他無窮的力量……(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當兒子饑渴難耐,難以支撐的時候,是這句話給了他無盡的希望……(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正因為對承諾的信守和信賴,才造就了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

      三、感情升華。

      師:同學們,在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之后,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團聚了,請大家看大屏幕,這是課文中的插圖,父子倆緊緊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兒子阿曼達笑得那么開心,這位可敬的父親卻哭了。巨大的喜悅占據了他的心,這個時候,笑和哭都表達著一種同樣的感情,都表達著這位父與子之間的濃濃的親情啊!同學們我想此時此刻,我們每個人都會由衷地對這對父與子發出祝福的?此時此刻,你會說些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

      1、師:同學們,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同時,這也是一對幸運的父子。讀了這篇課文,讓老師想起了發生在我們中國大地的“5.12”汶川大地震,在那場無情的大地震中,同樣出現了許許多多像我們課文中這樣的父母。(播放汶川地震一位父親徒手挖掘三個多小時救出自己的女兒的片段)由這偉大的父愛,我們想到了母愛,請同學們看下面一組圖片(幻燈放汶川地震的'感人圖片,教師述說)

      2、今天我們從課文中體會到了偉大無私的父愛,可是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能經歷這種驚心動魄的事。父母的愛啊就是早起為我們熱好的牛奶,就是上學路上一聲聲的叮嚀,就是風雨中加在我們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們都感受著父母那種無微不至、體貼入微的深深的愛,濃濃的情。請把這些生活中的小事選一件寫下來,送給你的父母吧!

      五、作業設計:挑選你最感動的地方寫一寫讀后感。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父 子

      和你在一起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給了學生充分朗讀的時間跟空間,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思想感情,我使學生將自己以阿曼達的身份來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學生似乎自己的人格也隨之高尚起來。

      課堂上講課時,我力求提出的問題圍繞課文重點,按照課前的預設進行教學,從“父”與“子”兩個方面來理解。找出描寫父親了不起的段落,先讓學生朗讀,談談體會,然后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放回課文中,再讀,讀出相應的語氣,并引導學生想象當時情境。給學生較大的思維空間,留有充分的時間自學思考,從而使學生體會到這是多么堅持不懈、決不放棄的父親!多么恪守諾言、有責任感的父親!說兒子了不起,我讓學生找出體現兒子了不起的段落,指名讀,然后讓學生談體會到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年僅七歲的阿曼達在漆黑的瓦礫堆下,沒有食物,沒有水,只有恐懼與危險的情況下,告訴同學不要害怕,堅持生的希望;當得到父親的救援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讓我的同學在出去吧!”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兒子的子不起。這時,我又提問:“這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是課文中的哪句話支撐著他們共同創造了神話般的奇跡?”“為什么文中3次出現類似的話?”給學生較大的思維空間,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自學思考,激發了學生思維的波瀾。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2

      設計理念:

      課文情節復雜,找準閱讀的突破口,以點帶面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學時緊抓“了不起的父與子”這條主線,重點抓住父親“不斷挖掘”這個震撼人心的畫面,引導學生細細品讀。在研讀中感受親情可貴,感悟做人之道,提升感悟能力。

      教學目標: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想象父親搶救兒子的畫

      面。

      2、學生運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父愛的偉大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

      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地震的資料和有關父愛、母愛的故事、文章等。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課題)說到地震,讓老師想起了2008年發生在我國汶川的5·12大地震,始終有這樣一個畫面,這樣一個動作,這樣一段回憶定格在你我的心中。(播放課件并解說)

      二、品讀感悟

      (一)學習2—11自然段

      同學們,地震是殘酷的,地震中的父子之情是不能泯滅的。中國汶川的地震中有這樣可歌可泣的父子,在美國洛杉磯的'地震中也有這樣的一對父子,他們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1、讓生默讀課文,找一找作者用了哪三個字來評價這對父子?(了不起)

      2、這節課就讓我們先走近這位了不起的父親,讓學生找一找當地震發生后,父親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指名讀句子)

      3、(出示課件)反復讀一讀,同桌說一說兩個句子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4、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句話。

      5、當父親趕到學校,學校變成一片廢墟,父親會怎樣?(指名讀)

      6、在絕望中,父親做出了了不起的決定,請同學們自由讀5-11自然段,找出描寫父親的句子反復讀一讀,想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親的了不起。(生匯報)

      (1)追問有哪些人來勸他,他們都說了些什么?

      (2)面對這些好心人的勸告和阻攔,父親放棄了嗎?他依然不停地挖著,那我想問問這位父親,人們這樣勸你,情況這樣危急,你為什么不離開呢?

      (3)找一找父親曾經和兒子有著怎樣的一句承諾?(出示課件)生齊讀。

      (4)這位父親,你的心里有這么多的想法,為什么不對大家說清楚呢?

      小結:時間很緊迫,兒子還在廢墟中等著我,父親著急啊,甚至崩潰,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1、文中還有什么地方讓我們讀懂了父親的了不起?(出示課件)并齊讀,追問36小時相當于多長時間?在這么長的時間里你都可以做些什么?父親呢?

      2、父親沒有任何工具,只憑自己的一雙手在瘋狂地挖著,為什么沒有人再來阻止他了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他真的精神失常了嗎?他的頭腦清醒嗎?那他在想些什么呢?

      4、請同學們反復地讀一讀這個句子,進一步體會父親的了不起,并相機板書。

      5、面對這么多的困難和危險,父親仍然不停地挖了12小時?作者為什么不直接這樣寫,(播放課件)而是將時間羅列地來寫,請同學們反復讀一讀這兩個句子,說一說這樣寫的好處?

      6、那這句話應該怎樣讀呢?請帶著你的體會把這句話一起讀一讀。

      7、時間在推移,艱難的挖掘還在繼續,可他堅持挖了12小時?是什么在支撐父親36小時苦苦的挖掘?(是一句承諾)怎樣的一句承諾?除了承諾還有什么?(深深的父愛)

      小結:這句話讓我們讀懂了如山的父愛,而此時此刻讓我們又一次感受到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1、 36小時過去了,讓我們看看這位父親現在怎樣?(播放課件)父親怎么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在這36小時當中都放生了哪些令人觸目驚心的場面呢?請同學們閉眼傾聽,說一說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父親?(師朗讀生匯報)

      2、請你帶著這些體會把這個句子反復的讀一讀,(出示課件)說說你還能體會到什么?

      3、這哪里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話啊,而是飽含深深父愛的一首詩,讓我們齊讀這首詩。并說說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小結:父親為救兒子不惜一切,讓人感受到震撼人心的父愛,又一次讓我們體會到父親的(了不起)。

      (二)學習11—23自然段

      我們被父親了不起的行為震撼了,心中滿是沉甸甸的父愛,下面讓我們把目光聚集到他的兒子阿曼達身上,請同學們輕聲朗讀11-23自然段,找一找描寫兒子的哪些畫面感動了你,讓你感受到兒子的了不起,并做上批注。(生匯報)

      1、(出示課件15自然段)阿曼達為什么不害怕?

      2、讓學生自由讀讀,體會不一樣顏色的字應該怎樣讀?并指名讀。 小結:兒子把對父親的信任化作了戰勝一切困難和恐怖的勇氣,所以

      我們說兒子(了不起)。(繼續匯報自己的體會)

      3、(出示課件22自然段)說說阿曼達這樣做的原因?

      4、那就讓我們帶著這些體會把這個句子讀一讀,老師相機指導。

      (三)分角色朗讀(11—23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這對了不起的父子,無比幸福的緊緊擁抱在一起,這種了不起源于父親對兒子的一句承諾,下面就讓我們用這句承諾來回顧一下這艱難的歷程吧。(出示課件)

      (1)當父親看到教學樓變成廢墟,悲痛欲絕時,支撐他的一句話是(xx)

      (2)當他孤軍奮戰,傷痕累累時,給他力量的還是這句(xx)

      (3)當安全的小出口在14個孩子面前被打開時,兒子卻最后一

      個出來,那是因為父親的話給了他巨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xx)

      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共同譜寫了一首愛的贊歌(播放課件)讓生齊讀。

      總結:愛是偉大的,愛是無私的,就讓地震中父與子的形象永遠定格在我們心中(課件)

      板書: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親:堅強、了不起

      兒子:勇敢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3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人教版)第九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以“父母之愛”為專題,編排了精讀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略讀課文《慈母情深》、《學會看病》。這幾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愛、母愛的深沉與寬廣、崇高與無私,令人震撼,讓人感動,引人思考。《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記敘了在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年輕的父親為了救自己的兒子,而堅持不懈地挖掘了38個多小時后,成功救出兒子和同學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本文對父愛的歌頌,學生應該很容易理解。但要去體會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卻是一個難點。在教學時,我通過情境創設,去極力烘托情感,讓孩子們在研討、合作、反復吟誦中領悟文中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讀為本,關注人文。”

      二、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瓦礫、”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3、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從讀中感悟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二)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四、教學準備

      (一)學生預習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初步認識本課生字。

      (二)教師準備課件。(用PPT制作的有關課文內容的文字片和與地震相關的圖片與音樂)。

      五、課時安排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還記得2008年5月12日這個令全中國人民都無法忘卻的日子嗎?是啊,這天無情的大地震襲擊了我國的四川汶川等地,造成了近7萬同胞死亡,數百萬人無家可歸的慘痛景象。孩子們,有一年在美國洛杉磯也發生過一場大地震,30萬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今天這節課講述的是發生在那次大地震中的一個感人故事。

      揭示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

      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讀文,學習生字,感知主要內容

      1、師:在這場大地震中,在父與子之間又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在學生讀文時,要求學生讀準字音,并用橫線劃出答案)

      2、在解決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學習生字。(出示詞語:洛杉磯 、混亂、昔日、廢墟、疾步、爆炸、瓦礫、砸著、顫抖。)

      師:誰愿意讀一讀這些詞語?其他同學請注意如果他讀的正確請跟讀,如果不正確請你們為他糾正。

      生讀詞語

      同桌互相讀詞語,小組開火車讀。

      [課件出示圖片]你看到這幅圖,能想到我們剛剛學得哪個詞語?

      過渡:同學們,這些悲慘的畫面,就是這場大地震帶給我們的。雖然大震無情,但是人間有愛,在震中涌現出許多感人的事跡,這篇課文又為我們講述了一件什么感人的事呢?

      指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的確,面對大地震這樣的災難,人類如同螞蟻般渺小,生命在轉瞬間灰飛煙滅,可就在這樣的災難中,這對父與子卻創造了生命的'奇跡,請問課文中怎么評價這一對父子?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告訴我們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與子?

      生: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生齊讀,師板書)

      三、品讀體驗

      這節課,我們先走近這位了不起的父親。默讀課文1—12自然段: 這部分課文當中有許多有關這位父親的描寫,看看有什么地方,有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這位父親的了不起。劃記下來,然后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前后四人為一個小組進行交流。

      1、剛才讀的很投入,咱們來交流交流。你從哪些語句中讀出了父親的了不起?

      2、匯報交流 (指名學生先讀劃出的句子,然后談感受。教學過程的順序可根據學生的回答酌情而定。)

      (1)同樣是父母,其他孩子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我們對比這讀一讀。(分角色讀)談談感受。

      (2)處境如此危險,隨時可能發生余震,倒塌,不少人來勸說父親,咱們都來看看父親都聽到了哪些勸阻?父親又是怎么做的呢?分角色讀讀吧!(課件出示5—9自然段)

      生:有消防隊長、警察,還有路過的人。

      師:說說他們分別是怎么勸的?

      生: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

      生: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請你離開。

      生:……

      師:面對他們的勸阻,父親的回應是這樣的三句話。(課件出示)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三句話,你有什么發現?(生回答)

      師:父親說這三句話時的心情是一樣的嗎?你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再說。

      師:從父親這三句簡簡單單的問話中,我們讀出了他的懇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潰,就讓我們把體會送進這段話,咱們一塊兒來讀一讀。老師和大家合作,就請你們讀父親的三句問話。

      師生合作讀。

      師:我想問問阿曼達的父親,人們這樣勸阻,震情這樣厲害,你為什么不離開?(指名生回答)

      師:讓我們再來讀一讀父親的這三句話。

      小結:從眾人在勸阻父親的短短幾句問話,我們讀懂了父親的懇求、焦急、崩潰,而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真真切切切地感受到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3)第12自然段:第一句:“他挖了8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課件出示句子)

      師:有哪些同學都畫下了這個句子。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師:在這么長的時間里,阿曼達的父親一直在干什么?

      師:為什么不直接寫他挖了36小時,而要從8小時開始寫起?

      [課件出示句子: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他挖了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師:你能把你的感受通過你的朗讀表達出來嗎?

      生朗讀。

      師:我來問問,是什么支撐著這位父親這苦苦挖掘?

      小結:而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不得不再一次感嘆,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4)、第12自然段:第二句:“他滿臉灰塵……到處都是血跡。” (出示課文片斷)

      師:就是因為父親挖了這么久,現在已是“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樣的父親?你讀——

      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樣的父親?你讀——

      就讓我們記住這位歷盡艱辛,疲憊不堪,傷痕累累的父親的形象。男同學讀(課件出示第12段他挖了8小時……到處都是血跡。)

      同學們,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不顧危險,不畏艱辛,不知疲勞地挖掘呀?(父愛)

      多么偉大的父愛,多么驚人的力量!就讓父親的高大形象定格在我們的心里吧,(配樂讀)——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抽讀——齊讀)

      四、總結

      父母親的懷抱,永遠是我們最溫暖的家。我們活在父愛如山的背上,活在母愛如海的懷里,我們幸福的,下節課,再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這位深愛兒子的、了不起的父親,又有著一位怎樣了不起的兒子。

      五、布置作業

      (一)抄寫本課生字。

      (二)摘抄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六、板書設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父親 愛 兒子

      挖 不論…總…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4

      設計理念:

      抓住主線“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創設良好的對話氛圍,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品味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的句子,體會父與子的了不起。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父愛的偉大。

      3、學習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品味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的句子,體會父與子的了不起,感受父愛的偉大。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反映人物品質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把相關的句子、圖片制作成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復習字詞

      2、在突如其來的大地震中,孩子生還無望。父親無比悲痛,讀句子: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二、父親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當時父親心里是想些什么?

      三、過去對兒子承諾,讓父親重燃希望,他決心找到兒子。請你默讀 1-12自然段,細細品味描寫父親外貌、語言、動作的句子,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四、從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你認為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

      五、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啊!在廢墟前,

      別的.父母匆匆趕來,哭喊后又絕望離開,這位父親放棄了嗎?他要干什么?(課件)挖開廢墟 尋找兒子 救出兒子

      當好心人拉住他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這位父親放棄了嗎?他要——挖開廢墟 尋找兒子 救出兒子

      當消防隊長要他離開時,這位父親放棄了嗎?他要——挖開廢墟 尋找兒子 救出兒子

      當警察要他馬上回家時,這位父親放棄了嗎?他要——挖開廢墟 尋找兒子 救出兒子

      當人們認為他失常,不再阻擋他時,這位父親放棄了嗎?——沒有!沒有!他一定要————挖開廢墟 尋找兒子 救出兒子。

      為了信守承諾,無論誰來勸阻,父親也決不放棄,(板書:信守承諾 決不放棄)這是多么的——了不起。

      此刻,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面對好心人,他怎么說,面對消防隊長,他怎么說?面對警察,他怎么說?

      誰也沒父親,誰也不理解父親,父親是多么的孤獨無助!可是,為了信守承諾,無論怎樣孤獨無助,父親也決不放棄,這是多么的——了不起。

      六、下面,我們一起朗讀課文這些片段,好好地體會一下。

      七、父親孤身一人,要徒手挖開廢墟尋找兒子,難嗎?從哪看出來?

      從這些描寫,你想象出父親在挖掘中會有哪些困難嗎?

      八、是啊,要找到埋在廢墟下的兒子,談何容易啊,除了要挖,(課件變顏色)父親還要怎么樣?你想到哪些動詞?這么多的動作,作者為什么單單寫一個“挖”字,從這可以看出什么?

      九、就這樣,父親在不斷的余震和爆炸中挖呀、抬呀、搬呀、抗呀、撬呀,一刻不停,分析“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想象:父親聽到埋在廢墟下的兒子對你說:——父親邊挖邊對兒子說:——

      就這樣,8小時過去了,12小時過去了,24小時過去了,36小時過去了,在余震和爆炸中父親挖呀、抬呀、搬呀、抗呀、撬呀。分析句子“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但父親始終沒有停下來,他還是挖呀挖呀,把我們的感受送進文字里,一起朗讀這段話。

      十、是什么讓父親挖個不停,忘記危險、忘記饑餓、忘記疲勞、甚至忘記了自己?是愛!是父愛!(板書:愛)因為愛,父親用行動對兒子說:“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所以說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十一、如果沒有父親的堅持,廢墟下的阿曼達會怎樣?讓我們一起回放這動人的一幕吧。把書端起來,一起朗讀余下的段落。(課件)我讀旁白和父親的話,你們讀兒子的話,邊讀邊思考,為什么說兒子也是了不起的?

      十二、為什么說兒子也是了不起的?(說話)

      是啊,兒子信賴父親,雖然被埋在廢墟下,但堅強勇敢,關心他人。(板書:信賴父親、堅強勇敢、關心他人)最后化險為夷,所以說他是——了不起的兒子。如果沒有這個約定,(課件無論——)被埋在漆黑的廢墟下兩天一夜只有七歲的阿曼達可能——?可見,這承諾是父親決不放棄的動力,也是兒子絕境求生的勇氣,所以他對父親說——(課件出兩段孩子的話)這類似的話反復出現,不但前后呼應,還說明了父愛能創造奇跡。

      十三、想象一下,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現在動筆把你想到的寫下來。點評。

      十四、這節課我們走近了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其實,父愛不僅展現在大災大難中,更多時候偉大的父愛是潛藏在平凡的每一天里。只要我們用心感受,父愛無處不在。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親 決不放棄

      (愛) 救出兒子

      了不起

      兒子 堅強勇敢

      關心他人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17課〈地震中的父與子〉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子的了不起——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力量。(重點)

      3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難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和你平時的了解,你能描述一下地震嗎?

      2、地震是殘酷的,無情的。它毀滅了多少美好的家園,無辜的生命。地震雖無情但人有情。只要多一份信念,多一絲期望,就會多一個奇跡出現。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7課《地震中的父與子》

      3、有誰愿意幫大家回憶一下: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這是一對什么樣的.父子?

      4、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作者又是通過什么來表現父子的了不起。

      二、感悟主旨

      (一)請同學們打開書,想想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寫出你的理解與感受,并和同學交流一下。

      (二)匯報

      師:父親的了不起表現在哪?

      1、 理解第2、3段:1)“沖向”:體會出父親急切地想見到兒子。

      2)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中的“漆黑”可以體會出父親以為已失去了兒子,心情沉痛。師:那么,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該怎樣呼喚兒子?誰能喊?

      3)猛地想起、堅定的站起”等詞句理解。

      2、 理解第5段:主要抓住別的父母和父親的對比、父親的眼神和話來理解。

      3、理解第12段:這段話展現了父親拯救兒子的過程,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同學們齊讀這段,體會父親的了不起體現在哪?

      A、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可以體會出父親挖的時間長。師:我也寫了一句話:他挖了36小時,沒人現來阻擋他。找生讀體會作者為什么那樣寫而不象我這樣寫。(作者這樣寫更能讓^人’體會到時間的漫長)

      B、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是什么描寫?從這些外貌描寫你體會出什么?從滿臉灰塵可以體會到父親挖了很長時間;從雙眼布滿血絲可以體會到父親已經36小時沒睡了,很累了;從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可以體會到可能發生大爆炸了,也可能父親被什么東西劃傷了。師:多么了不起的父親啊。作者也很了不起,短短的一句外貌描寫你們就體會出這么多,多精妙!多傳神啊!

      C、沒人再來阻擋他:再來說明有人曾經來過但又走了。都有誰來過?找找。

      有些人上來拉住這們父親,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

      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幫助我?”

      消防隊長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請你離開。”

      這位父親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你很難過,我能理解,可這樣做,對你自己、對他人都有危險,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師:消防隊長和警察在這干什么?他們為什么來勸父親?(更能表現當時很危險)

      分角色朗讀這段^對`話。

      師:人們搖頭嘆息地走開了,都認為父親因為失去孩子,過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真的失常了嗎?沒有?你怎么知道的?(因為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他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理解父親說的這句話。當兒子傷心時,父親會勸他;當兒子高興時,父親會和兒子分享;當發生大地震時,父親也要和兒子在一起,所以才要挖。

      4、師:在漫長的36小時,不!38小時里,父親又累又餓,受了傷,沒有一人來幫助他,但他卻一直挖。老師非常想讀這段給大家聽。(師范讀)誰也想讀?生練習后指讀。

      5、那么,在這38小時里,是什么支撐著父親挖下去呢?

      師:父親如此的了不起,兒子的了不起又表現在哪呢?

      1、理解16段:生談體會

      師:同學們,讓我們閉上眼睛想一想:14個孩子,只的6、7歲大,都蜷縮在墻角,什么也看不見。餓了,沒有面包;渴了,沒有水。8小時過去了,12小時過去了,24小時過去了,36小時過去了,你們聽到了嗎?聽到阿曼達的聲音了嗎?

      2、理解23段:生談體會。如果你是阿曼達,怎么對父親說這段話?生讀

      3、又是什么支撐兒子等了38小時呢?

      4、現在阿曼達和他的同學得救了,讓我們把這一幕展示出來,一起讀這段父子^對`話。老師讀父親的話,同學們讀父親的話,再找一位同學讀旁白。

      5、齊讀最后一段,讓我們一起來分享這幸福的時刻吧!再讀一次。

      三、總結升華

      此時此刻,我心潮澎湃,我被那個為了尋找兒子在廢墟上挖了38個小時的父親而感動,為那個在廢墟下等了38小時的兒子而喝彩。你們呢?回憶一下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令你感動的一幕幕,找出來有感情的讀出來吧!(生練讀后指讀)

      四:作業:

      1、如果你是被救的13個孩子之一,會對這對父子說什么?做什么?回去寫在日記本上。

      2、最后送給大家一件禮物:一本書《感悟父愛》在這本書的序中有一句話很感人,也很富有哲理:總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總有一種愛讓我們心痛,這個人就是父親,這種愛就是父愛。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

      2、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想象父親搶救兒子的畫面。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明確專題:各自默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說說本組專題的內容及學習要求。

      2、出示一段贊頒親情的抒情文字,讓學生齊讀(親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燭光,撕開夜幕,指引前進的航向;親情,是冬日和煦的太陽,驅走嚴寒,給人們帶來溫暖……)。

      3、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讀了以后,相信大家對這段文字,對親情的可貴一定有更加的體會。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檢查學生預習生字新詞的情況,重點記住“墟礫”等字。

      2、讓學生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3、檢查自讀情況,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讀后你有什么想法?

      三、再讀課文,直指重點

      1、再讀課文,說說課文寫的是怎樣的一對父子。

      2、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3、質疑: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

      4、小組內探討,交流各自的'初步認識。

      四、課堂小結

      由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Shān jī hùn xī xū màn

      洛杉磯混亂昔日廢墟曼谷

      jí bào lì zá chàn

      疾步爆炸瓦礫砸著顫抖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體會文中最后一句話的含義,并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點:

      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教學難點:

      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學過程:

      一、抓住重點合作研究

      1、自讀課文,看看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父與子的了不起。

      2、品味詞句

      (1)關于父親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關鍵詞語是品味的重點

      ①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父親說的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為什么反復出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②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這位父親“直直”的雙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③他挖了8小時……爸爸,是你嗎?作者不厭其煩地把表示時間的詞羅列起來,從中你讀懂了什么?課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

      (2)關于兒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詞語是品味的重點。

      ①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兒子憑什么認為救他的是他爸爸?

      ②“不!爸爸。……總會跟我在一起。”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親情使人勇敢,無畏,親情使人無私,高尚)。

      3、再次齊讀導入時出示的那段話。

      4、小結: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一說。

      二、朗讀體會,加深體驗

      1、自由讀

      2、小組內分角色朗讀

      3、全班分角色朗讀

      三、課堂小結

      由學生總結學完本課的收獲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7

      【設計理念】

      本節課要引導學生潛心鉆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讀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聽、說、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瓦礫、破爛不堪”等詞語。

      2.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感悟父與子的“了不起”。感受堅定的信念與愛的傳遞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3.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語言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堅定的信念與愛的傳遞,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各小組推薦代表匯報用課余時間搜集到的有關地震及其危害的資料,談談自己對地震的認識與感受。

      2.教師導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殘酷,多么地驚心動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親人,它給人類帶來多少災難!但是面對這樣的災難,有一對父子卻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的故事。今天就要我們來學習17、《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

      課前布置學生收集資料是對學生收集信息和整理資料能力的訓練。在上課時讓學生談自己對地震的認識與感受,既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又為學好課文打下基礎,更為口語訓練提供了一個平臺。

      二、初讀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自由讀課文,借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點批注的方法畫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

      (4)遇到不懂的地方,用“?”標出。

      2.學生自由讀文,畫出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教師巡視輔導。

      3.小組內互讀課文,交流初讀感受和不懂的問題。

      【設計意圖】

      在初讀中認識生字、讀好詞語促進學生的再讀感受,在小組交流中讓學生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問題更是深入再讀課文的動力。

      三、檢察反饋,初入情境

      1.聽課文錄音,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匯報:

      (1)大家學會了哪些生字新詞?我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2)出示本課生字,糾正讀音,重點記住“虛、礫、顫”等字形。

      (3)通過指名讀,開火車讀等形式,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認識。

      3.討論交流: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課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說說你受感動的理由。

      (3)練讀感受深刻的句子,體會人物的感情。

      以“小組練讀、分角色讀、評讀”等形式,讓學生通過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4.小結:這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基本讀懂了課文,而且同學們能在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濃厚的父子之情。

      【設計意圖】

      人們常說“學貴有疑”,而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只有一個字?讀,所以在第一課時,重點仍以“讀”為主,讀會詞語,讀順句子,讀通課文,讀出讓你感深感動的地方,讀出個人獨特的體會,讓學生充分與文本交流,為第二課是時打下堅實基礎。

      四、課后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2.摘抄課文中感人的句子。

      【設計意圖】

      課后讓學生講故事,能很好地訓練學生“說話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都在父母的關愛中快樂地成長,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親情有了越來越深切的體會。親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燭光,刺破夜幕;親情是冬日里溫暖的陽光,驅走嚴寒。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感愛這種濃濃的愛。(板書,齊讀課題)

      2.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的父與子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書:了不起)

      【設計意圖】

      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所以這個導語的設計既緊扣單元,又揭示課文中心,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

      二、細讀課文,深入體會。

      1.學生看地震的短片。

      2.學生談各自觀片后的感受。

      3.自由朗讀課文,說說從哪里看出父與子的了不起。。

      【設計意圖】

      通過播放大地震的情景,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直面觸摸課文,為學習下文作鋪墊。

      三、品讀感悟,體會親情。

      (一)了不起的父親

      1.高爾基說: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巨著,讀懂了它,你也就讀懂了整個人生!那么你從課文哪里看出父親的了不起呢?

      2.學生匯報: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

      重點抓住“沖”這個動作,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擔心的心情。

      (2)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A.引導體會父親失去兒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

      B.指導有感情朗讀。(指名讀,評讀,齊讀。)

      (3)“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A.引導學生從讀中體會父親的堅定信念。

      B.分小組練讀,展示讀,評讀。

      (4)理解重點句子: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引導學生體會:A.時間之漫長 B.過程之艱難C.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D.當時的情況危險。

      ①作者不厭其煩地把表示時間的詞語羅列出來,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②課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

      引導學生從人物外貌描寫中體會父親堅定的信念,感受偉大的父愛。

      ③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3.身體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能把這位父親打倒,是什么力量的支撐著他呢?(板書:不論……總……)

      加深理解“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體會它是父親的堅定信念的力量源泉。(板書:愛的諾言)

      (二)了不起的兒子

      1.過渡:父愛成就了一位了不起的父親,也成就以一位了不起的兒子。課文哪些地方體現了兒子的了不起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

      2.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3.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阿曼達呢?

      4.課文中為什么反復出現“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板書:信任的源泉)

      5.讓我們一起分享它們劫后重生、親人團聚的喜悅。

      齊讀: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6.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同桌交流,談感受。(板書:父愛)

      【設計意圖】

      這部分是本課的重難點,通過扣住文中的重點詞,關鍵句,反復讀,細細品味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崇高親情的感染、熏陶。同時讓學讀懂作者用來表感情的語言形式,了解課文的語言特色。

      四、激情升華,拓展延伸。

      過渡:從這對父子身上,我們感受到了這種平凡、樸實卻又偉大、深沉的父愛,讓我們一起看看一些孩子們對父親愛的宣言。

      1.觀看課件,聽朗誦,感悟父愛。

      2.讓我們把心中對父親的感激化為一句簡單的話語,寫下來。

      【設計意圖】

      聽感人的朗誦,與溫馨的畫面相互配合,激起學生感情的波瀾,將文本的主題延伸到我們現實生活中。同時“寫話練習”讓學生在需要表達的時候練習表達,情動而辭發。

      五、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這篇課文讓我們體會到深深的父愛,讓我們明白了??愛,會使人堅定和勇敢;愛,會使人產生信賴和力量;愛,會創造奇跡,讓我們把這個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把愛傳遞,讓世界充滿愛。

      2.閱讀有關父愛的文章,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

      【設計意圖】“父愛”不僅在文本中、課堂中,更應在生活讓它不斷延伸下去,讓“父愛”在學生心中不斷回蕩。

      板書: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不論……總……

      父愛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自學本文中的生字、新詞,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2、通過課文的描述,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理解信念和父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在最艱難的時候,它能激勵人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對父親言行的描寫,體會其愛子之情。

      2、通過對兒子言行描寫,感受孩子的了不起。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這個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請大家齊讀課題。這是一場怎樣的地震在這場地震中,父親和兒子之間又發生了一件什么事請同學們把書翻開,自由地朗讀課文,尋找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二、自學課文

      三、交流讀書

      1、交流兩個問題,落實文字基本功

      這是一場怎樣的地震,你從哪兒知道的

      1)有一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請你再讀讀這個句子。(生再讀)

      還從哪里讀出了這是一次非常嚴重的大地震。

      2) 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

      這就是大地震帶給我們的慘烈對比。請大家再讀讀這個句子。生齊讀。

      3)播放洛杉磯大地震的視頻

      4)回憶剛才看到的畫面,學習廢墟 爆炸 瓦礫 等詞語

      5)生齊讀課件中的生字詞語。

      2、 父與子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加上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就能完整地說出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誰愿意來試一試。

      的確,面對大地震這樣的災難,人類如同螞蟻般渺小,生命在轉瞬間灰飛煙滅,可就在這樣的災難中,這對父與子卻創造了生命的奇跡,請同學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怎么評價這一對父子

      四、這節課,我們先走近這位了不起的父親。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12自然段,仔細找找,從哪些語句中你讀出了父親的了不起,畫下來,可以做上批注。開始吧。

      1、ppt出示文章58然段

      1 )找一找,都有哪些人勸說父親他們用什么心情,什么語氣勸的

      2 ) 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失望的語氣面 悲痛的心情)

      3 )消防隊長說 你很難過,我能理解,可這樣做,對你自己、對他人都有危險,馬上回家吧。

      面對他們的勸阻,父親的回應是這樣的三句話。(課件出示)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三句話,你有什么發現

      2、父親說這三句話時的心情是一樣的嗎你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再說。

      1)誰愿意幫助我 (懇求的語氣)

      2)是不是來幫助我(急切的語氣)

      3)你是不是來幫助我(生氣的語氣)

      4)論:為什么警察和消防隊長都不幫他救兒子。

      5)師生合作讀這三句話,體會情感

      6)阿曼達的父親,人們這樣勸阻,震情這樣厲害,你為什么不離開

      學習:不論發生什么是,我總會和你在一起。(你能讀出什么,男生讀,女生讀,全班讀)

      師:剛才同學們交流時還談到第12自然段里,父親挖了很長時間,也讓他讀到了父親的了不起。那我們就按照他說的,一起來讀一讀這一句。(課件出示句子)請全班男同學來讀讀這句。

      3、交流第二句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1)讀著一句,那個動作跳出你的'眼簾你是怎么體會挖

      2)父親在挖的過程中還有哪些動作掏 扒 刨搬 等哪個字更好(挖體現時間的漫長和父親的辛苦勞累和堅持不懈)

      3) 再讀句子

      4)還有哪些詞語跳入你的眼簾

      5)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為什么不直接寫出挖了36小時呢)

      6)帶著各自的體會,自由練讀

      7) 指導朗讀,

      8)想象:在這漫長的時間里,父親可能會遇到的危險,在挖掘中會遇到哪些困難

      9)帶著體會再讀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4、交流

      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練習:讓我們記住這位 --------的父親,記住父親,記住的父親。全體男生讀上面的語段。

      五 拓展體現父愛

      1、情此景,讓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終縈繞在我腦海中的一個形象、一個動作、一段言語。請同學們來看。

      2、下的父母千千萬,愛子之情卻一樣深。就讓我們再一次走近父親的心,此時此刻,挖掘已進行了36小時,可是兒子還生死還未卜。這個深愛兒子的父親會對心愛的寶貝說點什么呢請你將淚水凝聚在筆端,寫在書頁的空白處。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把相關的句子制作成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讀書興趣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和母愛,父母的愛是慈祥的笑容,是親切的話語,是熱情的鼓勵,是嚴格的要求,請你講一講生活中父母對你的愛。

      2、是啊,父母的愛是平凡、樸實、無私的。母愛如太陽,熱烈而溫暖,父愛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許,我們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這種平凡的愛在我們生命遇到危險時會創造出驚人的奇跡。今天我們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和作者一起去體驗偉大而無私的父愛。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2、小組合作:學習并互相檢測生字。

      3、教師檢測學生生字的掌握情況。

      4、指名讀課文,檢測學生是否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三、再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樣發生的,經過怎樣,結果如何?

      2、匯報交流讀書情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朗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課文,畫出令自己感動的句子讀一讀,并做批注寫出自己的感受。

      2、匯報交流讀書體會,隨機指導學生朗讀。

      四、布置作業,預留問題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寫了這對父子了不起,這些句子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為什么文中反復三次出現不論發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不論發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回顧課文內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國洛山磯西北部發生的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傷,25000人無家可歸,橋梁坍塌,公路斷裂。繁華的城市瞬間變成一片荒原。是父親的堅定與絕不放棄,在兒子生命遇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時,創造出了驚人的奇跡。(板書課題)

      二、品讀體驗

      1、讀文章最后一自然段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說一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包含了幾層意思?從哪里可以看出這對父子了不起,找到相關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讀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的旁邊。

      3、匯報交流:重點引導學生從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親和兒子的了不起,并帶著自己的感受練習朗讀。

      父親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過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了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指導學生讀出堅定的語氣。)

      (2)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這位父親直直的雙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作者不厭其詳地把表示時間的詞羅列起來,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兒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是你嗎?(兒子憑什么認為來救他們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指導學生讀出興奮的語氣。)

      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寫法,讀寫結合

      1.引導:這篇課文生動感人。那么,你認為哪里寫得好呢?課文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歌頌偉大的父愛,贊揚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讓學生抓住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具體句子感悟。

      2、今天我們從課文中體會到了偉大無私的父愛,可是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能經歷這種驚心動魄的事。父母的愛啊就是早起為我們熱好的牛奶,就是上學路上一聲聲的叮嚀,就是風雨中加在我們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們都感受著父母那種無微不至、體貼入微的深深的愛,濃濃的情。請把這些生活中的小事選一件寫下來,送給你的父母吧!

      四、課外延伸,升華情感

      (一)、同學們,在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之后,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團聚了,請大家看大屏幕,這是課文中的插圖,父子倆緊緊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兒子阿曼達笑得那么開心,這位可敬的父親卻哭了。巨大的喜悅占據了他的心,這個時候,笑和哭都表達著一種同樣的感情,都表達著這位父與子之間的濃濃的親情啊!同學們我想此時此刻,我們每個人都會由衷地對這對父與子發出祝福的?此時此刻,你會說些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間先互相說一說。

      1、對這位父親說:你真了不起,我敬佩你!.

      2、對這位父親說:你的愛是真心的愛,你的愛給了孩子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這是最寶貴的東西。

      3、對阿曼達說:你擁有這樣的父親真幸福呀!

      4、對阿曼達說:你真了不起,在那種危險的時刻,你能平靜地等父親來救援,并且先讓同學們出來,這是一般孩子很難做到的事。

      5、想對父子說:是你們讓我知道愛的力量有多么神奇。

      6、愛和信任是可以創造奇跡的,有了愛沒有做不到的事,像那首歌唱道死神也會忘而卻步!

      (二)、(課件)講述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進一步感受父愛和母愛的偉大,以及全國人民對苦難同胞無私的愛

      五、布置作業

      孩子們,地震中的父親以永不放棄、信守承諾表達了對兒子的愛。而更多的時候,父母的愛并不一定都是驚天動地的,它常常就藏在平凡的小事中。我們都在生活的點滴上,在細節上,在一言一舉中感受著父母的愛!請你們回憶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卻飽含深情的事,并且把這份愛珍藏在你的日記中,好嗎?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親

      了不起愛

      兒子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父親對兒子的愛──責任與;感悟父愛讓兒子對父親產生出信賴。

      2、領悟作者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情進行描寫,刻畫人物形象,表現人物品質。

      3、鼓勵學生帶著欣賞與批判的眼光去閱讀,品味文本,思考文本。

      教學重點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情進行描寫,感悟父親對兒子的愛──責任與;感悟父愛讓兒子對父親產生出信賴。

      教學準備

      將重點語段制作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7課,誰來讀一讀課題?

      2、(板書:17、地震中的父與子)“震”字的上面是個“雨”字頭,“雨”字頭代表自然現象,“地震”就是一種自然現象。

      3,齊讀課題。

      二、領悟方法

      1、同學們,這篇課文,大家已經讀了好幾遍了。每一遍讀,你的心底都會產生點點滴滴的感受。這一次,你再讀課文的時候,一邊放聲朗讀,一邊在頭腦中想象著文字所描繪的畫面,你心底的感受會更加深刻。

      2、讀完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嗎?可以是一個詞語,也可以是一句話。

      3、無論是父親的偉大,還是兒子的了不起,所有的這些都自于父親對兒子的那份深深的──愛。

      4、要想讀懂父親心底的那份沉甸甸的愛,就要細細地閱讀課文,聽其言,觀其行,察其色(臉色神色)。

      5、請大家靜心默讀1~12自然段,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了一位父親心底的愛?把這些詞語圈畫出來。

      6、愛是什么?這沉甸甸的愛就是一句句真摯的話語,就是一個個堅定的舉止,就是一個個凝重的眼神。一句話,愛就是一個個細節。僅僅知道這些還不夠,我們還要細細地品味這些細節。

      三、愛是細節

      1、哪些詞句讓你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位父親心底的愛?按照課文記敘的順序我們來交流你圈畫的句子。

      2、交流體會。

      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

      (1)品味動詞“沖”字,你能體會出父親的心情嗎?(急切,擔憂)

      (2)帶著你的體會朗讀這句話。

      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1)又抓住了一個細節,品味父親的神色描寫,“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父親的心怎么樣了?(傷心,絕望,悲痛)父親絕望了嗎?

      (2)帶著你的體會讀。

      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1)“堅定”,下定了決心,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2)聽了你的朗讀,我的眼前出現了一位悲痛欲絕但又重新挺立的父親。

      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

      消防隊長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請你離開。”

      這位父親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你很難過,我能理解,可這樣做,對你自己、對他人都有危險,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1)都有誰勸說過父親離開?他們是怎樣勸說的?

      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他們怎么勸的?

      消防隊長怎么勸?

      警察怎么勸?

      (2)面對他們的勸說,父親是怎樣回應的?(指名讀)

      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勸他離開,他卻問──

      消防隊長勸阻他,他還問──

      警察下了命令,他仍然問──

      (3)這三句話表達了同一個意思,什么意思?他會帶著怎樣的語氣讀?(齊讀)

      當有些人走上前來勸說父親,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懇求地問──

      當消防隊長出現在父親面前,父親覺得自己的兒子有獲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問──

      警察走上前來,要父親馬上回家。這個一心要救兒子的父親簡直要崩潰了,于是他問道──

      (4)作者為什么沒有用一句話概括地表達父親的回應,而是把這這句話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表達著?

      (5)一句話重復地出現,一個執著、堅定的父親形象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1)父親一個人在廢墟上挖了多少個小時?課文可不是這樣寫的?你讀一讀。

      (2)每個同學都讀一讀,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3)36個小時,多么的漫長,慢慢地寫時間過去,才會讓人感到它的漫長。誰來讀一讀?(語氣緩慢)

      (4)36小時里,父親的心情怎樣?(急切)誰能通過朗讀表達出父親心中的急切?(也可以范讀)

      (5)如果沒有這場地震,在這36小時里,父親會做些什么?(吃飯睡覺休息)在這36小時里,父親吃飯了嗎?睡覺了嗎?休息了嗎?

      (6)讀一讀這段話,想想在這36小時里,父親做了什么呢?(一個簡簡單單的“挖”字,但在同學們心中,它卻包含了如此豐富的內容。)

      (7)讀一讀這段話,想想在這36小時里,還會發生哪些觸目驚心的場面?

      (8)無論怎樣,父親都沒有停止挖掘,想到這,你會帶著一種怎樣的心情讀?

      (沉重,敬佩)

      (9)是什么支撐著他一個站在廢墟上?是什么支撐他在廢墟上堅持了36個小時,是什么支撐支撐他一刻不停地苦苦地挖掘?

      你知道,作為一個父親,最首要的責任是什么?(就是因為“責任”二字深深地刻在了父親的`心底,才使他苦苦地挖了36個小時。父愛是什么?父愛是責任,因為責任,父親才會常常對兒子說: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10)引讀:

      當父親看到兒子的學校變成廢墟,悲痛欲絕時,是這句話給了他以希望──

      當人們都來勸說父親,讓他放棄時,是這句話回響在他的耳畔──

      當父親疲憊不堪就要倒下的時候,是這句話給了他無窮的力量──

      (父愛是什么?父愛是責任,父愛是,這就是深深的父愛。)

      四、愛是信賴

      1、時間在推移,父親艱難的挖掘著,37小時,38小時,奇跡出現了!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那令人激動的場面。

      2、從12自然段最后一句到課文結束,邊讀邊體會一下當時父親和兒子的心情。

      3、此刻,這對父與子的心情怎樣?沒有一個詞語寫的是心情,從哪體會到的?(標點是一種無聲的語言,讀書不可忽視標點,它無聲,但有情。)

      4、分角色讀一讀這部分內容,把人物內心豐富的情感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來,這是讀書的境界。

      5、你們知道這位阿曼達幾歲嗎?這個孩子的話語中,哪些詞句打動了你的心?

      6、引讀:

      當兒子在瓦礫下饑渴難耐的的時候,是這句話給了他無窮的希望──

      當生命的通道開辟出來的時候,是這句話讓7歲的兒子選擇了最后一個離開──

      7、總結:愛是什么呢?愛就是一份責任,愛就是一句,正是著一份責任與一句讓小小的兒子對父親產生了信賴,愛也是一種信賴,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作業

      必做: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搜集汶川地震的照片,閱讀照片后,用一、兩句話寫寫愛是什么?

      選做:

      有的同學質疑:為什么有的父母哭了一會兒就離開了……請你帶著批判的眼光再次閱讀課文,你會提出哪些疑問呢?如果你覺得哪些地方不合理,可以創造性地修改課文。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11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小學語文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有一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一所小學不幸倒塌了,匆匆趕來的家長悲痛欲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奈地垂淚,而其中一位父親卻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著,堅信兒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為他對兒子曾經承諾:無論發生什么,我永遠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顧眾人的勸說與阻攔,日以繼夜挖了38小時,直至救出他的兒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這篇課文的主要特點。

      本單元訓練主題──父母之愛。這篇課文是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來表現父母之愛的,從而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在讀中感悟父愛的偉大和父子間的默契,受到愛的教育。

      3、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父愛的表達方式。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2、學生準備:認真預習課文,搜集有關地震中感人肺腑的故事。

      四、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父愛的偉大,受到愛的教育。

      2、初步領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和動作等描寫來表現父愛的表達方式。

      一、情境導入,檢查預習

      1、播放視頻,感受地震。

      2、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3、檢查預習,了解學情。

      二、順學而導,感受父愛

      (一)請潛心讀書,勾畫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做批注。

      (二)學生匯報學習收獲,教師相機點撥并指導朗讀。

      句段一: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1、學生談讀書體會。

      2、引導學生抓住“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在讀中體會父親感情的變化。

      句段二: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1、學生談閱讀體會。

      2、師根據學生的理解,相機點撥,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了不起。

      (1)抓住寫時間的詞,體會時間的漫長,感悟句子的表達效果,并指導朗讀。

      (2)透過父親的外貌描寫,聯系上下文,想象在漫長的挖掘過程中,父親所經歷的艱辛,體會父愛的偉大,并指導朗讀。

      (3)聯系上下文,在讀中體會“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給父親帶來的精神力量。

      (三)小結課文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父愛的寫作方法。

      三、讀寫遷移,感悟信賴

      (一)學生繼續匯報讀書收獲,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感悟兒子的了不起。

      1、學生讀寫阿曼達的句段,并談體會。

      2、引導學生想象廢墟下的阿曼達和他的同學是怎樣度過這漫長的38小時,嘗試著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寫一寫。

      3、反饋交流。

      四、緊扣中心,品味幸福

      朗讀課文最后一句聯系上下文體會“幸福”的`含義。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父子

      總會在一起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句子體會父親的心理變化,并聯系實際,深入感悟父愛的偉大和父子之間的默契,受到愛的教育。

      2、在讀中進一步領悟和學習文章的多種表達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聽寫導入,再現畫面

      二、深入情景,品讀感悟

      (一)勾畫出寫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心理變化的句子,談體會并指導朗讀。

      (二)“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在文章中反復出現有什么好處?

      (三)課文除了運用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文章的中心,還用了哪些寫法?

      三、角色寫話,升華情感

      父親經歷了38小時艱辛的挖掘,兒子和伙伴們經歷了38小時的漫長等待,父與子終于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面對此情此景,假如你是13個得救孩子中的父親或母親,或是曾經勸說過這位父親的好心人、消防隊長、警察,你想對這對父子說些什么呢?請選擇一種角色寫一寫。

      四、拓展延伸,以文激情

      (一)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父母之愛的文章。

      (二)談一談你所感受到的父母之愛。

      (三)總結抒情,引發深思。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08-06

    11《地震中地父與子》|人教版08-16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08-22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08-24

    地震中的父與子08-15

    地震中的父與子作文01-12

    地震中的父與子作文08-18

    語文 -《地震中的父與子》08-15

    11《地震中的父與子》08-1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另类国产综合第一 | 亚洲A级理论片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久久综合网站点击 | 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五月 | 午夜福利国产在线观看1 |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