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1年最新高考語文模擬試卷
2011年最新高考語文模擬試卷◎程鳴
(本卷滿分150分,答卷時間150分鐘)
第1卷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
當下文藝批評缺什么:批判精神不斷弱化
賴大仁
文藝批評的基本性質與功能,并不僅僅在于對文藝現象進行描述與闡釋,更重要的還在于,站在這個時代應有的價值立場上,對當代文藝現象進行審美評判與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這個時代的文藝發展趨向,給予規范與引導。當前的問題是文藝批評界自身在相當程度上弱化了這種責任,由此造成了當今文藝批評的某些缺失,這種缺失或不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缺少對當今文藝發展面臨問題的研究。真正的文藝批評不能只就文藝現象談論文藝現象,而要從時代需要出發,在對當前文藝現象的觀照中,發現具有一定普遍性和趨向性的問題,對此加以評析討論,辨明是非。隨著社會改革開放進一步推進,新世紀以來文藝現象顯得更為復雜多樣:一方面,網絡文化、圖像文化以及其他各種新媒體文化蓬勃興起,與當代文學藝術相互影響滲透,并且在市場消費主義的作用下,文藝現象極為蕪雜,乃至存在種種“亂象”,讓人眼花繚亂迷茫莫辨;而另一方面,理論界一些人又不管現實情況如何,不斷把西方流行的所謂“文學消亡論”、“藝術終結論”等各種時髦理論引進來大加炒作,把文藝界搞得莫名驚慌無所適從。面對這樣的現實,當今的文藝批評有責任認真研究分析一下。
二是缺少對文藝價值觀的認真探討和積極引導。當今文藝已經充分開放多元發展,從創作題材到創作方法、文藝形式的創新都已經不成為問題,真正的問題在于,我們的文藝究竟表現和傳達什么樣的價值觀?究竟形成什么樣的精神價值導向?毋庸諱言,在當今社會客觀存在的享樂化、消費化、娛樂化、游戲化現象的影響下,一些文藝創作一味遷就滿足這種現實需求,放棄了應有的價值立場,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價值觀的迷亂;而文藝中這種迷亂的價值觀又會反過來影響社會公眾,導致社會價值觀的更大混亂。面對這樣的現實,文藝批評理應擔負起價值引領的責任。
三是缺少抵制媚俗之風的勇氣和批判精神。文藝批評的本質是評判,其中既包括對好作品的肯定性評價,更包括對不良文藝現象的嚴肅批(教案大全 范文先生網 http://www.baimashangsha.com)評,從后一個方面而言,文藝批評不能沒有批判精神,否則就喪失了它應有的品格和功能。實際上當今文藝界的消極現象仍然存在,媚俗之風比較盛行,然而文藝批評似乎并沒有起到糾偏救弊的作用,批判精神不斷弱化。另一方面也還有批評人格上的問題,缺少抵制媚俗之風的勇氣,缺少作為批評家應有的責任感與擔當精神。對于真正的文藝批評來說,包容不能沒有原則,寬容不能沒有底線,一切都應以保證文藝的健康繁榮發展為價值訴求。
應當說,當今文藝批評所缺失的東西,恰恰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的東西,是保證文學藝術健康繁榮發展所不可或缺的東西,值得我們文藝批評界反思。
(選自2010年9月3日《上海文藝》,略有刪改)
1.關于“文藝批評”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它不僅對文藝現象進行描述與闡釋,還規范與引導對當代文藝現象進行的審美評判與分析。
B.它要從時代需要出發,對在當前文藝現象觀照中出現的問題加以評析討論,辨明是非。
C.真正的文藝批評可以有“包容”與“寬容”,應以保證文藝的健康繁榮發展為價值訴求。
D.在當今社會客觀存在的享樂化等現象的影響下,當下文藝批評批判精神不斷弱化。
2.對于“文藝”與“文藝批評”關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文藝現象復雜多樣,當今的文藝批評對這樣的現實有責任認真研究與分析。
B.文藝批評中的批判精神是保證文學藝術健康繁榮發展所不可或缺的東西。
C.當今文藝現象中的媚俗之風較盛行,文藝批評應該起到糾偏救弊的作用。
D.文藝批評最應擔負起引領文藝創作題材到創作方法、文藝形式的創新責任。
3.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網絡文化、圖像文化以及其他各種新媒體文化的蓬勃興起,帶來了文藝現象的種種“亂象”。
B.缺少抵制媚俗之風的勇氣、作為批評家應有的責任感與擔當精神是批評人格上的問題。
C.在對好作品的肯定性評價及對不良文藝現象的嚴肅批評中,體現了文藝批評的批判精神。
D.對當今文藝發展面臨問題的研究,可以形成與建構正確的文藝價值觀、社會價值觀。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程師孟傳
程師孟,字公辟,吳人。進士甲科。累知南康軍、楚州。瀘戎數犯渝州邊,使者治所在萬州,相去遠,有警,率浹日@乃至。師孟奏徙于渝。夔部無常平粟,建請置倉,適兇歲,振民不足,即矯發他儲,不俟報。吏懼,白不可,師孟曰:“必俟報,餓者盡死矣。”竟發之。
徙河東路。晉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濁如黃河,俗謂之“天河”,可溉灌。師孟勸民出錢開渠筑堰,淤良田萬八千傾,裒其事為《水利圖經》,頒之州縣。
出為江西轉運使。盜發袁州,州吏為耳目,久不獲,師孟械吏數輩送獄,盜即成擒。加直昭文館,知福州,筑子城,建學舍,治行最東南。徙廣州,州城為儂寇所毀,他日有警,民駭竄,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惡不可筑。師孟在廣六年,作西城,及交趾陷邕管,聞廣守備固,不敢東。
賀契丹主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東向。師孟日:“是卑我也。”不就列,自日昃爭至暮,從者失色,師孟辭氣益厲,叱儐者易之,于是更與迎者東西向。明日,涿人餞于郊,疾馳過不顧。
師孟累領劇鎮,為政簡而嚴,罪非死者不以屬吏。發隱趟伏如神,得豪惡不逞跌宕者必痛懲艾③之,至剿絕乃止。所部肅然。洪、福、廣、越為立生祠。
(選自《宋史·程師孟列傳》)
【注釋】①浹日:十日。 ②裒(p6u):匯集,編輯。 ③懲艾(yi):懲罰,懲戒。“艾”通“義”。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夔部無常平粟,建請置倉建:建立
B.師孟勸民出錢開渠筑堰勸:勉勵
C.筑子城,建學舍,治行最東南行:政績
D.于是更與迎者東西向更:改變
5.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能夠表現程師孟“為政簡而嚴”的一組是( ) ①即矯發他儲,不俟報②夔部無常平粟,建請置倉③裒其事為《水利圖經》,頒之州縣④罪非死者不以屬吏⑤得豪惡不逞跌宕者必痛懲艾之⑥師孟辭氣益厲,叱儐者易之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6.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程師孟在渝州任職時,恰逢兇年歉收,官府不愿賑濟百姓,他便假借朝廷名義,調用儲備糧,有人勸阻他,他卻為了群眾義無反顧。
B.程師孟出任江西轉運使時,袁州一帶發生盜患,因為內部有耳目,好久也不能把他們抓獲,程師孟先整內部,然后一舉擒獲盜賊。
C.程師孟去祝賀契丹主誕辰,契丹方面卻讓當地官吏面西而坐,迎客的人面南而坐,而讓宋使面東而坐,程師孟為保氣節堅決不入席。
D.程師盂多次擔任重要地區官吏,為政簡約、嚴格,罪行不重的人都不要下屬去處置,對于為非作歹的人卻要斬盡殺絕。
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2)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哉?
(二)吉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11分)
卜算子·海棠為風雨所損
劉克莊
片片蝶衣輕,點點猩紅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種千般巧。
朝見樹頭繁,暮見枝頭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風吹了。
【注釋】劉克莊,南宋著名詞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復國大業,卻屢遭當國者的排擠、壓制和迫害。
8.上闋是如何表現海棠花“百種千般巧”中的“巧”的?請作簡要分析。(6分)
9.上闋寫“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闋寫“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揚,具有“昧外之旨”,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5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長太息以掩涕兮,(屈原《離騷》)
(2)
,海不厭深。(曹操《短歌行》)
(3)羈鳥戀舊林,________。(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4)
,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王羲之《蘭亭集序》)
(5)
,羨長江之無窮。(蘇軾《赤壁賦》)
(6)
,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乙選考題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II.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狼性
尹全生
隆冬時節,北國邊陲的禪山屯銀裝素裹。
陶大夫的侄子在大城市混闊了,不遠千里回到禪山屯,要接父母到城里去享清福。
回鄉的當天晚上,侄子提著禮品來看望陶大夫。寒喧過后,侄子掏出一張處方,說近年來自己總感身體不適,可是經多家大醫院檢查,并沒有發現明顯疾患,無奈之下找到一位很有名的老中醫診斷,開了這張處方。
年近六十的陶大夫中醫造詣頗深,尤其擅長疑難雜癥,方圓百里久負盛名。只是由于沒有文憑,又看不慣大小城市醫院的亂收費,他一直都在民間行醫。
陶大夫在處方上掃了一眼:“既然是大城市名中醫開的處方,你直接拿去抓藥得了,為什么還要拿回來給我看?”
“我發現那老中醫開處方時,思忖再三,欲言又止,神色很是古怪,而且,那老中醫口頭交代的藥引子更古怪——狼心一個!”
“狼心?”陶大夫這才認真審視那張處方。審畢,他問侄子什么地方不適,一臉憔悴的侄子說:“我總感到心里發慌、發虛,吃飯不香,夜里還總是做噩夢,驚醒后渾身冷汗淋淋的。”
陶大夫把脈過后又逐字審視處方,審畢喃喃自語道:“真可謂命之理微,醫之理亦微;天下至交者病也,至精者醫也。”
“你是說這處方不對癥?”
“這處方出自高人手筆,癥既洞徹,藥必效靈。你照處方抓藥服用定可見效。不過……”陶大夫也是思忖再三,“不過,狼心難得啊。”
禪山屯四周山高林密,群狼出沒,得狼心不是難事,可這一帶早已禁獵。侄子說這天寒地凍時節不會有人巡山,即使被人發現了他也能擺平,請陶大夫再幫忙獵一只狼。陶大夫早年喜歡打獵,有獵狼絕技在身、他應承了侄子要求后便開始淮備獵狼用具:先宰了只雞,將一把鋒利的三棱刮刀沾上雞血放到室外,待雞血凍住后,將三棱刮刀再次沾血……如此反復多次,三棱刮刀的利刃被雞血嚴嚴實實地包了起來。
第二天,兩人一道走進了白雪皚皚的山林。陶大夫選好獵狼場所后,先將刮刀頭朝上插進雪地里,又從懷里掏出礦泉水瓶子,將水澆在刮刀旁,轉眼間刮刀就被牢牢凍在雪地上了。之后,兩人到下風頭找地方隱蔽起來。
大雪封山,一只斷了吃食的餓狼循著血腥味兒找到了刮刀。餓狼最先企圖將三棱刮刀叼走,努力失敗后,就迫不及待地用舌頭舔刮刀。被舔化的雞血散發出濃烈的血腥味兒,餓狼越舔越快,越舔越有力,三棱刮刀漸漸露出了鋒利的刀刃,但狼并沒有停止舔食。
侄子感到奇怪,悄聲問陶大夫:“刀刃已經露了出來,它怎么還在舔?”
“狼的眼睛只顧觀察四周動靜,沒發現已經舔到了刀刃——就是看到了刀刃它也不會停下的。”
侄子大惑不解,問這是為什么。陶大夫說狼嗜血成性,已經舔到了不顧一切的“忘我境界”,把不住自己舌頭了。“而且,三棱刮刀的槽很深,雖然刀刃已經露了出來,但刀槽內遺留的雞血還沒舔凈呢!”
遠遠看去,狼迅速抽動的舌頭舔到了刀刃,舌頭開始流血了,而狼仍然沒有停止舔食。
侄子忍不住又問:“那家伙難道不覺得疼?”
“狼本性貪婪,又正舔到興頭上,在血腥味的誘惑下,已經感覺不到疼了。我就是摸準了狼的本性,才琢磨出這一獵狼招數。”
“真是怪事——舌頭血流如注,它竟不知道疼!”
“就是知道疼它也不會停止——這就如同世上的貪官贓官,明知道貪污受賄是犯罪,甚至可能掉腦袋,可是有幾個肯收手的?”
零下二三十度的冰天雪地里,侄子的腦門兒上居然沁出了汗珠。
狼這時舔的實際上已經是自己的血了。它舌頭上淌出的血越來越多,舌頭抽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因此淌出的血就更多……最終,貪婪的狼腿一軟癱倒在地上——它已經失血過多,垂垂死矣!
該過去拖死狼了,做藥引子的狼心唾手可得,而侄子的雙腳似乎被凍在了雪地上,癡呆呆地看著陶大夫:“我現在覺得,用狼心做藥引子讓人心里發憷。”
“聽說你在外面當局長,對吧?”陶大夫也沒去拖死狼,卻拖住侄子要下山,“實話對你說吧:那服中藥本來就不需要,藥引子更不需要——狼心、良心只差一個偏旁啊!那老中醫的用意你難道現在還不明白?”
(選自《狼性》,東方出版社)
(1)下列對小說內容的賞析錯誤的兩項是( )(5分)
A.米蘭·昆德拉把小說家分為三類:敘述式,描寫式,思考故事式。尹全生的這篇小說,屬于描寫式,這篇作品情節曲折,故事引人人勝,做到小說和故事有機結合,讓讀者在著迷中獲取愉悅和思想。
B.在特定的環境中,人與狼很相近。“狼心”這味藥下得好,的確是給各種欲火旺盛的人的一味良藥。小說中陶醫生說:“狼心,良心只差一個偏旁啊!”這句話可謂點睛之筆,可見作者對小說特性把握準確。
C.這篇小說就像激光束,能很準地直射一些社會的陰暗面,披露社會的死角,讓主人公的靈魂受到了振顫,對某些人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也使讀者在閱讀中受到啟迪,從而校正自己人生的方向。
D.“利令智昏”是當人性被物欲所消釋取代,瘋狂地鯨吞原不屬于自己的獵物,甚至達到貪婪忘我“境界”而成狼性。作者充分捕捉到狼性在特定情境中的充分暴露,意在表明人要比狼聰明和精警得多。
E.本文正如作者說的那樣“從小我角度認識事物只能是雞零狗碎,雖洋洋萬言不能稱其大。如果從大我即一個社會階層或一個民族甚至全人類視角去發現挖掘揭示社會復雜生活的境遇再小也是大”。
(2)根據病人陳述的內容和陶大夫的觀察,請你替陶大夫給病人寫一張“診斷性”的文字。(6分)
診斷癥狀:
治療辦法:
(3)本文寫的是“狼性”,卻在文中三次提到談論藥的處方情節,請聯系內容說說這樣安排有何用意?(6分)
(4)打狼是幫助病人做藥引子的重要過程,為什么打死狼后“沒有去拖狼,卻拖住侄子要下山”?試簡要探究。(8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一個永恒的教書匠——季羨林
卞毓方
最近,季羨林先生的頭銜,除了教育家、文學家、社會活動家,通常還有一項“國學大師”。為此,有人在報上陳辭,認為“季羨林的專業是佛學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國學大師”。有人又撰文反駁,認為“傳統國學的許多重大領域季羨林都涉及到了,絕對稱得上是國學大師”。2007年5月,中央電視臺拍攝季老的專題,拿我作陪襯,其間就提到了這段公案,問我怎么看。卑之無甚高論,竊以為,這事不值得爭辯,在東西融會、環球一村的21世紀的今天,國學大師也者,既不應是一味鉆故紙堆的冬烘先生,也無所謂榮辱褒貶。要我說,季羨林就是季羨林,他是一個平凡的人,也是一個大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平凡,即如他所說,只是一個教書匠,至多再加一個寫家;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亦釋亦道,而又非儒非釋非道,從心所欲,脫略形跡,無法取替,不可超越。這后八個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聽到,一定不贊成。記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剛兩位學兄出版《此情猶思——季羨林回憶錄》,在前言中寫上“國學大師”“國寶級學者”“北大唯一終身教授”等詞,季先生閱后,堅決要求刪去。季先生說:“真正的大師是王國維、陳寅恪、吳宓,我算什么大師?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師們的項背,不過是個雜家,一個雜牌軍而已,不過生得晚些,活得時間長些罷了。”
2006年,第19屆世界詩人大會在我國山東泰安召開,會上,季羨林、高占祥、李國彝三位被評為世界桂冠詩人。這又是一頂高帽。組織者的心思,咱不去猜測,高占祥,李國彝二位的成就,咱也不去評估,且說季先生。季先生在中學時,曾有“詩人”外號,說明他是喜歡詩的,是有這方面的素養的,但他一生發表之詩,據筆者所知,不會超過十首。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還自謙是票友。以不到十首詩的數量,榮膺世界桂冠詩人稱號,他老人家肯定會感到惶恐。我沒有猜錯,一次見面中,季先生說了創作經過。季先生講:“原本是泰安地區來人,說請我寫一首詩,關于泰山的。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興致一上,就動筆了。7月29日(2005年),溫總理來,來得特早,我桌上攤著稿紙,沒有收拾。總理問我最近在寫什么,我說在寫關于泰山的詩,并且念了開頭幾句。以后新華社就作了報道。再以后,你們都知道了的,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詩人。”說到這兒,季先生轉為“難得糊涂”,他說:“桂冠詩人不是隨便戴的哦,他們這么做,只能使我臉紅。”
“中國牌”的榮譽有它本土特色的游戲規律:往往,在你需要的時候,它總是千推萬阻,避而不見;在你不需要的時候,它卻是不邀自來,蜂擁而至。——算了,撇開這些背后的玄機不談,話題還是回到季先生。筆者覺得,僅就94歲的老人,依然擁有這般創作活力,《泰山頌》就值得一讀;在這一點上,季先生完全用不著臉紅。季先生寫完擱下,但一直未定稿,他自覺不夠完善,到了2008年12月21日,97歲了,又拿出來修改,在一處添了三行24字:“萬木爭高,萬卉爭艷。爭而不斗,和諧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實現。”其他幾處亦有修改。這種“春蠶到死絲方盡”的精神,著實令人感動。
泱泱中華,特點是人多,人多思想雜,俗話說“林子大了,什么鳥兒都有”,許多議論,是頗為滑稽的。譬如有人轉給我一篇文章,是從網上下載的;諷刺季老是官迷,理由是從楊絳的《我們仨》推測,那個想當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而最終沒有當成的,估計就是季羨林。嘻嘻,胡‘為乎來哉!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他對官場,一向敬而遠之,了無興趣。證以筆者的目睹:那還是上世紀90年代,一天,有老友自城內來見季先生,落座,喝茶,老友說起近來見了哪些哪些高官,禁不住眉飛色舞,唾星四濺。季先生干坐一旁,默然無語,待老友走后,只幽幽地說了一句:“他還很得意。”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跡。即以中國社科院副院長一職來說,倒的確有這么一回事:“文革”后,某要員曾建議季先生出任此職。季先生么,婉拒了。爾后,北大讓他當副校長,他倒是痛快地應承。為此,有人曾當面訝怪:“為什么放著副部級的職位不要,卻要這個副局級呢?”季先生說:“什么級別,我腦子里沒想過這個!”——他想的,就是當他的教書匠。
(選自《文匯報》,略有刪改)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A.季羨林是一個平凡的人,他只是一個教書匠,至多再加一個寫家,但他一生發表的詩,不超過十首;因此,是一個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B.季羨林先生亦儒亦釋亦道,而又非儒非釋非道,從心所欲,脫略形跡,無法取替,不可超越。這正是“國學大師”應有的魅力和境界。
C.94歲的季羨林老人創作了《泰山頌》一詩:“萬木爭高,萬卉爭艷。爭而不斗,和諧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實現。”97歲時,又拿出來修改,表明季先生為了避免名不副實而堅持修改文稿,恰恰說明了“文章術厭百回改”、“佳作常從改中出”。
D.“文革”后,有人建議季先生出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一職。季先生么,婉拒了。爾后,北大讓他當副校長,他倒是痛快地應承。人貴有自知之明,與其力不從心,不如揚長避短。他想的,就是當他的教書匠。
E.作者在文中列舉了幾處人們對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評價,然后把自己親身經歷的幾件事情簡要描述出來,雖未直接評論,但足以讓讀者了解季老先生的為人。這種筆法在傳記中頗有說服力。
(2)文中說:“季羨林也是一個大有人格魅力的人。”那么,他的“人格魅力”體現在哪些方面?(6分)
(3)文章最后一段畫線的句子“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跡”。說說表明了季先生怎樣的“心跡”。(6分)
(4)對于季羨林究竟算不算“國學大師”,作者沒有直接評論。你讀了本文以后,如何評價季羨林先生呢?(8分)
第II卷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臺灣海峽兩岸如果發生戰爭,亞洲將被打回石器時代,美國也將被卷進與中國作戰的邊緣,應該避免這種玉石俱焚的下場。
B.為挽救他人生命于危難,哪怕犧牲自己生命也義無反顧。這是舍生取義的精神,我們應備加呵護,卻更應避免無謂的犧牲。
C.捐資助學有他,義務獻血有他,抗災搶險有他,揭露街頭詐騙有他……同事們都稱贊他是一個從善如流、樂于助人的好青年。
D.一些學校不在盡力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開展各種有益的教育活動,而是因噎廢食,采取消極措施,大搞全封閉、準軍事化管理。
14.下列各句中,含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創作的長篇隨筆作品《幸福了嗎》講述了自己十年來的所見所聞、所作所為、所思所想,試圖探討人們如何才能獲得幸福。
B.北大、中科大、清大三所高校進入《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2010年世界大學百強排行榜,而進入前200名的中國內地高校數量首次超過日本。
C.甘肅舟曲泥石流地質災區的救援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國際媒體給予了高度關注,集中進行了報道,肯定了中國政府快速、高效的救援行動。
D.當代大學畢業生的畢業選擇對其父母及家庭情況會有一定影響,父母的“學歷和職業等級”高,畢業生往往會選擇繼續學習而不急于就業。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3分)
,不要那些無聊的你在耳邊絮語。你盡管嘲笑我的妄想,我的追求,我的執著吧。____。你是怯懦,是恐懼,是懶惰,是空虛,是乏味,是一切丑惡的東西。即使你曾經暫時的統治,炫耀,我也不會向你屈腰。掙扎是成長的過程,我們決定要相信自己,而不是把人生交給別人。或許你不比別人出色,____一;或許你不比別人富有,但你要比別人快樂;或許你不比別人美麗,
。你就是你,獨一無二的你。生命不會有第二次,活著的每一天都有奇跡。現在的我,心里澎湃著感動。
①生活不能讓我妥協,什么都不能②但你要比別人高尚③但你要比別人有氣質④讓那些阻礙我人生的東西都死去吧,我愿意做我
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16.根據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擬一段對話。(4分)
情景:一青年學生與一老教師相約登山,各負一行囊。學生要替老師背負。老師婉拒,學生堅持。
要求:(1)老師要說出婉拒的理由,學生要說出堅持的理由。(2)符合情景與身份,語言得體。
老師婉拒說
學生堅持說
17.請就下面兩則新聞材料,寫一篇不少于100字的新聞評論。(7分)
(1)《新京報》7月16日報道:包括今年文科狀元在內的北京90名學生入圍香港大學內地本科生錄取計劃名單。
(2)《北京晨報》7月12日報道:這些高分考生有多名已被北大、清華錄取。攜優良教育機制和高額獎學金的雙重優勢,港校火爆的招生陣勢引起部分社會人士和學者的擔憂,目前關于“北大、清華將被香港高校掃成二流”的觀點在網上引發的激烈爭論便是明證。
六、寫作(60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花草樹木看得見,春天看不見;嫁妝婚禮看得見,愛情看不見;論文文憑看得見,水平看不見……
請以“看得見與看不見”為題寫一篇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詩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
第1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1.C【解析】A項見第一段第一句,“規范與引導”的是“時代的文藝發展趨向”。B項見第二段第一句,應是“在觀照中發現的問題”而不是“在觀照中出現的問題”。D項見第三段,“在當今社會客觀存在的享樂化等現象的影響下”文藝創作出現了很多問題,而非直接導致“當下文藝批評批判精神不斷弱化”。
2.D【解析】此項表述文中無據,正確表述是“文藝批評理應擔負起價值引領的責任”。
3.B【解析】A項“網絡文化、圖像文化以及其他各種新媒體文化的蓬勃興起”不是文藝亂象的直接原因。具體內容見第二段。C項原文表述為“其中既包括對好作品的肯定性評價,更包括對不良文藝現象的嚴肅批評,從后一個方面而言,文藝批評不能沒有批判精神”。D項此種表述文中無據。“對當今文藝發展面臨問題的研究”屬于第一方面的內容,“文藝價值觀、社會價值觀”屬于第二方面的內容。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4.A【解析】“建”意思為“建議”。
5.B【解析】②句說程為處政方便請求建糧倉。③句說程廣泛傳授自己的經驗。⑥句說程不辱使命。
6.A【解析】“官府不愿賑濟百姓”不正確。
7.(1)老百姓歸順他,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蓬勃興旺的局面誰能抵擋得住呢?
(2)難道大王要發動戰爭,使將士臣受到危害,跟諸侯各國結下怨仇,然后才能使心里痛快嗎?
【參考譯文】
程師孟,字公辟,吳(江蘇)人。考中進士甲科。歷任知南康軍、楚州知州、提點夔州路刑獄。滬地的戎人多次侵犯渝州邊界,提點刑獄使的治所在萬州,與渝州相距遙遠,每次邊境有警報,大概過十天才能傳到.,程師孟奏請把治所移到渝州。夔州沒有常平倉儲糧,師孟建議設置常平倉。恰逢災年,賑濟災民的倉糧不夠,師盂立即違制開放其他儲糧,而不事先上報。主管的官吏很害怕,告訴他不可如此,師孟說:“假如一定要等到上報后才能開放,饑民們早死光了!”終于將這些儲糧分發下去。
移任河東路。山西地區土山很多,旁邊連接山谷中的河流,春、夏之際,天下大雨,水流像黃河一樣渾濁,俗稱“天河”,可以用來灌溉。程師孟說服當地人民出錢開渠筑堤,用河水中的淤泥改造出一萬八千頃良田,并把這些事情聚集起來寫了一本《水利圖經》,向州縣頒發。
出任江西轉運使。袁州出現盜賊,州中官吏充當內應,所以很長時間抓不到盜賊,程師孟把幾名奸吏綁起來送進監獄,盜賊立即被擒。加直昭文館的頭銜,任福州知州,修筑內城,興建學校,政績在東南地區堪稱第一。移任廣州,州城被賊寇毀壞,一旦有警報,老百姓們恐怖逃竄,風水先生接踵而至,都說這里土質疏松惡劣,無法筑城。程師孟在廣州六年,建造了西城。等到交趾攻陷邕管,聽說廣州守備十分堅固,不敢再向東。
受命前去祝賀契丹皇帝的生日,到了涿州,契丹設宴,迎接的人居正南方向,涿州官向西,宋朝使節面向東。程師孟說:“這是藐視我們宋朝。”不肯就列,從中午爭到傍晚,隨從的人驚恐失色,師孟說話的口氣更加嚴厲,,呵斥契丹迎接的人更改方向,于是改為跟迎接者東西相向。第二天,涿州人在城郊為他餞行,程師孟騎馬疾馳而過,不予理睬,
程師孟多次主管情況復雜的重鎮,治理政務簡明嚴肅,處理不夠死罪的犯人都不通過屬下獄吏。揭露陰謀有如神明,抓到慣于隱藏的首惡必定痛加懲治,直到剿滅干凈方才罷休,所轄地區肅然聽命。洪、福、廣、越四州都為他立了祠堂。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8.姿態之“巧”:花瓣兒薄如蝴蝶翅膀,輕盈有致;顏色之巧:花朵固小,卻猩紅如染,鮮艷姣美。“巧”亦指花的精神:“百種千般”言其精神氣質,形貌和氣韻、外在的表現和內在的含蓄配合相宜、諧和一致。
9.上闋“道是”句是揚,下闋“道是”句是仰,欲抑先揚,抑揚之間,流露出詞人對大自然風雨摧殘花事的不滿,以婉約之筆曲折地表達了自己才不見用,遭受壓抑的愁苦情懷,流露出對當權者壓制、迫害和摧殘人才的不滿。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哀民生之多艱 (2)山不厭高(3)池魚思故淵 (4)仰觀宇宙之大 (5)哀吾生之須臾(6)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乙 選考題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1)A、D【解析】A項應為“思考故事式”,本文給讀者帶來深深的思考和啟迪,留下了思考的空間。D項表述“意在表明人要比狼聰明和精警得多”錯誤.應是“人在特定情況下如果像狼性一樣的話,必然具有天然的弱點及必然的命運”。
(2)診斷癥狀:①心里發慌、發虛,吃飯不香;②夜里還總是做噩夢,驚醒后渾身冷汗淋淋,憔悴不堪。
治療辦法:①自行減壓,緩解精神高度緊張狀態。②家人輔助以精神上的安慰幫助,便會痊愈,但必須遵“醫囑”。(意思接近即可)
(3)①第一次:侄兒回顧老中醫開處方的表情這個細節描寫暗示病人得的是心痛——狼心痛,為下文抓藥打狼作鋪墊。第二次:陶大夫看藥方后吞吞吐吐,斷斷續續,欲言又止等細節描寫,表現出陶大夫認同老中醫的處方,在情節上起到留有懸念及為下文的抓藥打狼再次鋪墊。第三次:小說結尾處的打獵現場,陶大夫“狼心、良心只差一個偏旁”這番話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體現出小說的藝術魅力。
②作者在故事情節的發生過程中層層預設和鋪墊,神龍見首不見尾,制造懸念,具有吸引讀者的作用,使小說的主旨在層層推進的情節下水到渠成,自然地流露出來。(意思接近即可)
(4)示例:①從小說的內容看,狼心并不是做藥引的材料——良藥,陶大夫想借打狼的機會,讓陶局長看看打狼的過程。②讓他知道狼表面看是很聰明的,但是貪婪成性、貪得無厭、迷失自我,必然導致滅亡的悲劇結局。③讓陶局長見證餓狼悲劇的全過程,以狼喻人剖示狼性的弱點與悲劇命運,就是剖析狼人的弱點與悲劇命運。目的是警示陶局長從悲劇的噩夢中警醒。④因此狼心已經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應將狼心換成良心,從現實中清醒并得到警示。(意思接近即可)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1)B、E【解析】A項更主要的是“平凡”:C項非“為了避免名不副實而堅持修改文稿”,實為治學嚴謹;D項非“有自知之明”、“力不從心”。
(2)①(學識)學貫古今,知識淵博;②(品質)誠實謙虛,嚴謹執著;③超凡脫俗(答“清高”亦可),熱愛教育。(意思接近即可)
c3)①對官場,敬而遠之,了無興趣,清高脫俗;②鄙視艷羨高官厚祿、投機鉆營的人(或:鄙視那種愛慕虛榮之人);③一心撲在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上,這顯示了季先生為教育事業而獻身的精神。(意思接近即可)
(4)示例:①季羨林先生博古通令,學識淵博,傳統國學的重大領域都涉及了;②季羨林先生既不是一味鉆故紙堆的冬烘先生,也無所謂榮辱褒貶;③季羨林先生亦儒亦釋亦道,而又非儒非釋非道,從心所欲,脫略形跡;④季羨林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還自謙為票友。季羨林先生是一位不可超越的“國學大師”。(意思接近即可)
第II卷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C【解析】望文生義。“從善如流”意思是“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別人的好意見。從:聽從;善:好的,正確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
14.D【解析】語序不當,根據上下文意.應為“當代大學畢業生的父母及家庭情況對其畢業選擇會有一定的影響”。
15.B【解析】④句為中心句,所以放在句首;①句后內容是對④句內容的展開,所以①緊接著④;而“出色與高尚相對,美麗與氣質相對”,所以(②在③之前。
16.示例1:老師婉拒說:謝謝!不用了。一來我身體還好,再說負重也是鍛煉,學生堅持說:老師,您不負重已經是鍛煉了:我年輕,不替您背我心里不安。
示例2:老師婉拒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師要做示范,不能只說不做。學生堅持說:老師指導就行,學生應該多加訓練。
17.①最好的學生進入最好的大學學習,對于名校的繼續發展和學生的自身發展是雙贏;②港校內地招生有助于打破高校壟斷:③內地名校不改革將喪失優勢;④內地名校遭遇國際化沖擊;⑤港校招生必將推動高校改革;⑥“百花齊放、齊頭并進”才能促進高等教育的良性發展;等等。
六、寫作(60分)
18.略。參照2010年高考作文評分標準評分。
【最新高考語文模擬試卷】相關文章:
小學畢業考試語文模擬試卷 2004.508-15
2012年最新高考作文模擬題08-08
初級秘書技能測試模擬試卷二08-06
初級秘書知識測試模擬試卷一08-06
高考試卷分析08-05
語文試卷分析08-06
2004年高考語文最新信息08-17
轉 學_語文試卷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