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方案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方案
江油市文化街小學:范先春
設計思路:
本課時是在學生學習〈〈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四單元的基礎上設計的,旨在將學生的解題思路與方法繁華、條理化。掌握等量關系,形成思維模式和優化和解題模式。
在本冊四單元中,根據數量關系而得到的兩積之和(其中一個因數相同),從而引出ab+ac=(a+b)c的形式,這一類習題均與學生熟知的相遇問題有聯系。正基于此,期望通過熟練掌握相遇問題的解題思路,利用遷移規律,力求能運用這一思路解決與之特征相似的問題。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站在他們的立場上,他們更喜歡“動態”的課程,他們更易于接受與生活緊密聯系、觸手可及的問題,同時,一旦知識深深烙入他們的腦海,只要適時點撥與梳理,更易于掌握與之相近、相臨的問題。因此,本課設計,通過學生愛動、愛玩、愛表現的特點,通過一系列走、演、操作與交流等到形式,力求“走近”、“走進”生活,讓學生去體驗、去感受數學,積極主動吸收知識,實現知識的理解、掌握與升華。達成輕松學習、快樂學習、靈活高效的目的。
教學內容:
相遇問題及運用相遇問題解題思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親身體驗,建立并理解相遇問題的基本數量關系,并能結合實際問題描述數量關系。
2、運用遷移規律,將相遇問題解題思路運用于與之相似的問題之中,能將具有相遇問題特征的一系列問題轉化成相遇問題去分析、去思考、去高效解決。
3、隨著問題的解決,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使他們熱愛數學,享受問題解決時的成就感。
教學重、難點:
運用相遇問題的解題思路解決具有其特征的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相遇問題演示器、玩具車、實物卡片
學生準備:玩具車、實物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提問: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應該臬表示,你能用語言描述嗎?(為相遇問題的兩種基本選題關系的概括奠定基礎)
2、請最后一排的一名同學走向講臺,同時老師沿直線迎上去,當與該生相遇時提問:
我倆現在已經怎樣——(相遇)(用生活中的場景理解、感 知什么是相遇)
請思考后回答:我倆在剛才這一過程中,什么相同,什么不同,能建立一個怎樣的等量關系。(建立“甲行路程+乙行路程=兩人行的總路程”)
二、建立模型:
1、建立相遇問題等量關系
(1)如果剛才我走了5秒,每秒行0.6米,后排的同學每秒行0.8米,出發時我們相距多少米?(感興趣的問題更利于學生思考,他們會積極主動去解決問題
根擾剛才建立的等量關系,結合這里的條件,你能把它變得具體一點?
(2)通過引導得出:
老師速度 明間+學生速度=距離
(老師速度+學生速度) 時間=距離
速度和 時間=距離
(3)同桌交流:這樣列的依據是什么,怎樣描述這些等量關系。(將生活語言轉化成數學語言)
(4)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2、類題強化
請兩名學生表演(其他學生用玩具車演示)
小明和小東從相距560米的兩地出發,相對而行,經過6分鐘相遇,如果小明每分鐘行75米,小東每分鐘行多少米?
(1)臺上臺下學一演示后,請學生建立等量關系并提問:
你能建立幾種。建立后引導學生間交流(學生觀察表演,自已動手操作,能更深刻掌握知識)
(2)嘗試解決問題,老師引導提問:你有什么發現:剛才是路程不知道,現在是速度不知道,怎么辦呢?(可以設小東每分鐘 米)
(3)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3、建立模型
讓我們來總結一下行走中產生的這一類問題吧。
甲行速度 時間+乙行速度 時間=距離
(甲行速度+乙行速度) 明間=距離
速度和 時間=距離
4、描述模型
同桌相互描述理解這幾個等量關系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08-25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04-06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04-06
相遇問題教學反思15篇04-06
相遇教學反思08-25
相遇教學反思03-29
小學五年級數學《相遇問題》教案04-03
《解決問題的策略——從問題想起》教學反思04-06
植樹問題教學反思01-08
《植樹問題》教學反思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