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班會教案>心理健康>影響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影響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時間:2022-08-16 06:24:40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影響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青少年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多又是獨生子女,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特別是當前社會快速發展,發展與成長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日趨復雜,身心健康發展受到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致使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較以前更顯著和突出。近年來,大量的研究和調查表明,當前我國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令人擔擾。需要說明的是,盡管這些調查和統計的數據還不夠客觀和標準,但是青少年學生日益顯露出來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已說明我們對此應有足夠的重視和關注。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會同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夏威夷大學,聯合對上海市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大規模調查,發現有27%的學生心理異常(包括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等)[1],原國家教委對全國大學生的抽樣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有20.23%的人有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障礙[2]。以此推算我國約二億的大中小在校學生有各類心理健康問題的就高達三、四千萬之多,這簡直是一個令人吃驚的數字。據研究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上升的趨勢。浙江省心理衛生工作者對全省城鄉不同類型學校2961名大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測查,發現占總數16.7%的學生存在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其中初中生為13.67%,高中生為18.7%,而大學生高達25.39%[3]。令人擔憂的是不良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導致了學生自身的身心疾病,嚴重影響了身體健康和學習活動,同時還直接損害了他們的品德發展和正常的社會性適應,如因心理健康問題而休學、退學、離家出走、死亡,甚至犯罪等,這在客觀上給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造成了消極后果。如北京16所大學聯合調查表明,大學生中因心理疾病休學、退學人數分別占總休學、退學人數的37.9%和64.4%。清華大學的統計表明,該校因心理疾病休學、死亡人數分別占總休學、死亡學生數的51%和50%[4]。從最近一次對全國近3000名大中學生的調查發現,42.73%的學生“做事容易緊張”,55.92%的學生“對一些小事過分擔憂”,47.41%的學生“感覺人與人之間關系太冷漠”,67.26%的學生“在心情不暢時找不到朋友傾訴”,48.63%的學生“對考試分數緊張,感到有些吃不消”[5]。上述材料充分顯示了我國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嚴重性,也足以說明,在大中小學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維護與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已是學校教育所面臨的無法回避的現實課題。

    影響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由于人的心理健康是一個具有相對獨立性質的極為復雜的動態過程,因而制約心理健康、造成心理偏差、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的因素也是極其復雜多樣的。從各種制約因素的性質不同類型來說,主要有生物遺傳因素、心理環境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從各種制約因素的功能不同類型來說,可以分為本體因素與誘發因素兩大類。

        本體因素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況發生變化的內在原因,而誘發因素則是產生變化的外在原因。誘發因素通過本體因素而發生作用,它決定著人的心理健康狀況變化的現實性。例如,緊張的學習生活,對于心理功能狀況良好的學生來說,會激發更高的學習熱情,投入更多的學習精力;而對于心理功能狀況較差的學生來說,有可能引起過度焦慮,導致產生心理障礙。下面簡要闡述本體因素和誘發因素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本體因素

        本體因素是個體自身所具有的一種內在的、主觀的因素。主要包括個體的生物遺傳因素和心理活動因素。

        1.生物遺傳因素

        生物遺傳因素的影響主要有遺傳因素、病菌或病毒感染、腦外傷或化學中毒,以及軀體疾病或生理機能障礙等。

        第一,遺傳因素。一般講,人的心理活動是不能遺傳的。但是,一個人作為身心兼備的整體,與遺傳因素的關系又是十分密切的,特別是一個人的軀體、氣質、智力、神經過程的活動特點等,受遺傳因素的影響更為明顯。根據調查和臨床觀察表明,在精神病患者的家族中,患精神發育不全、抽瘋發作、性情乖僻、躁狂抑郁等神經精神病或異常心理行為表現的人占相當比例。例如,對躁狂抑郁癥和精神分裂癥患者親屬的患病率的調查數據顯示,精神疾病發病的原因確實具有明顯的血緣關系,血緣關系越親近,患病率越高,而這正是遺傳因素的影響。

        第二,病菌或病毒感染。臨床研究證明,中樞神經系統的傳染病,如斑疹傷寒、流行性腦炎等,由于病菌、病毒損害神經組織結構而導致器質性心理障礙或精神失常,它可以阻抑心理的發展,造成智力遲滯或癡呆。

        第三,腦外傷或化學中毒。由于種種原因造成的腦震蕩、腦挫傷等都可以導致意識障礙、遺忘癥、言語障礙、人格改變等心理障礙;由于有害化學物質侵入人體,毒害中樞神經系統,如酒精中毒、食物中毒、煤氣中毒、藥物中毒等,亦導致心理障礙或精神失常。

        第四,嚴重軀體疾病或生理機能障礙。這方面的影響也是造成心理障礙和精神失常的原因之一。例如內分泌機能障礙中,最突出的如甲狀腺機能混亂、機能亢進時,往往出現敏感、暴躁、易怒、情緒沖動、自制力減弱等心理異常表現;腎上腺素分泌過多會引起躁狂癥,而腎上腺素分泌不足則可能導致抑郁癥等。

        2.心理活動因素

        心理活動即心理狀態。個體的心理狀態一旦形成,就會影響以后的心理發展和變化。心理活動因素主要包括認知因素、情緒因素和個性因素等。

        第一,認知因素。認知是指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反映客觀事物的特性與聯系,并揭露客觀事物對人的意義和作用的心理活動。認知過程就是信息的獲得、貯存、轉換、提取和使用的過程。人類個體的認知因素涉及的范圍極廣,主要有感知、注意、記憶、想象、思維、言語等。

        每一個體都具有各種認知因素。這些認知因素自身的發展和各認知因素之間的關系可能是協調的,也可能是不協調的。一旦某一認知因素發展不正;蚰硯追N認知因素之間的關系失調,就會產生認知的矛盾和沖突。這種矛盾和沖突,會使人感到緊張、煩躁和焦慮,于是想極力減輕或消除。

        認知因素之間的失調程度越嚴重,則人們期望減輕或消除失調,維持平衡的動機也就越強烈。如果這種需要和動機長時間得不到滿足,不能實現,則可能產生心理偏差或心理障礙。認知的嚴重失調,還會損壞人格的完整性和協調性,甚至導致人格變態。

        第二,情緒因素。人的情緒體驗是多維度、多成分、多層次的。它是一個人機體生存和社會適應的內在動力,是維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般地講,穩定而積極的正性情緒狀態,使人心境愉快、安定,精力充沛、適度,身體舒適、有力;相反,經常波動而消極的負性情緒狀態,則往往使人心境壓抑、焦慮,精力渙散、失控,身體衰弱、無力。因此,培養良好的正性情緒,排除不良的負性情緒,有益于人們的身心健康。

        第三,個性因素。個性因素亦可稱人格因素。個性因素包括性格、氣質、能力和個性傾向性等因素。個性因素是心理活動因素的核心,它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影響最大。例如,同樣一種生活挫折,對不同個性的人,其影響程度完全不同。有的人可能無法承受或消極應付,從此自暴自棄;有的人則可能接受現實,正視挫折,加倍努力,奮發圖強。

        研究表明,特殊人格特征往往是導致相應精神疾病,特別是神經官能癥的發病基礎。例如,謹小慎微、求全求美、優柔寡斷、墨守成規、敏感多疑、心胸狹窄、事事后悔、苛求自己等強迫性人格特征,很容易導致強迫性神經癥;再如,易受暗示、耽于幻想、情緒多變、容易激惹、自我中心、自我表現等特殊人格特征,很容易導致癔病癥。因此,培養健全的人格,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關鍵因素之一。

        (二)誘發因素

        誘發因素是直接引起心理問題的外在的、客觀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

        1.家庭因素

        對中小學兒童的身心健康來說,家庭的影響很大。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不良家庭環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員的心理行為異常。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員不全,如父母死亡、父母離異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關系緊張,如父母關系、婆媳關系、姑嫂關系、兄弟姐妹關系不和諧,家庭情感氣氛冷漠,矛盾沖突頻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如專制粗暴、強迫壓服,或溺愛嬌慣、放任自流等;以及家庭變遷,出現意外事件等。

        2.學校因素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因此,學校生活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極大。學校因素主要有學校教育條件、學習條件、生活條件,以及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等。這些條件和關系,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例如,校風學風不振、學習負擔過重、教育方法不當、師生情感對立、同學關系不和諧等,都會使學生的心理壓抑,精神緊張、焦慮,如不及時調適,就會造成心理失調,導致心理障礙。

        3.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關系等。這些因素對一個人的生存和發展起著決定作用。其中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嚴重地毒害著學生的心靈。特別在當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日益廣泛,各種社會傳媒的作用越來越大,生活緊張事件增多,矛盾、沖突、競爭加劇。所有這些現象都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內心矛盾,影響身心健康。

    [1] 陳家麟《學校心理衛生學芻議》,《教育評論》1992年第4期

    [2] 陳振華《大學生心理障礙病理因素的思考》,《青年心理與咨詢》1992年第5期

    [3] 引自《人民日報》1989年8月15日

    [4] 馬建青《大學生心理衛生狀況分析》,《青年心理與咨詢》1993年第1期

    [5]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


    【影響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相關文章:

    環境保護影響因素分析05-31

    影響心理健康的幾個因素03-03

    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分析08-18

    混凝土堿集料反應影響因素分析08-20

    關于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有哪些12-16

    影響老人心理健康的七個因素09-22

    淺析影響學生合作能力發展的因素08-18

    淺談影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對策08-24

    高中生角度看影響心理健康狀況的因素08-24

    影響籃球戰術意識的因素探究08-20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在线网站亚洲观看AV | 亚洲欧美国产老妇偷窥 | 最新久久免费网址 |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精品网站在线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