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畢業生的負性情緒分析及調整策略
在競爭激烈的升學壓力下,長時間的應激狀態,使得初高中畢業生體驗著高焦慮。這種高焦慮使學生形成一個矛盾的復合體,往往帶有疲憊煩躁,孤獨壓抑,敏感多疑,茫然困惑,無奈無助等負性情緒,主要表現為,由于習題作業負擔太重而感到疲憊不堪,對自己的現有學習狀態感到不滿,從中滋生煩躁情緒;緊張而繁重的學習使得學生休閑、交流特別是與父母老師的溝通減少,更加感到孤獨和壓抑;同伴之間的競爭在此期間最顯突出,以致于“見比我好的同學問老師問題,心中總感到不安”,從而加重了焦慮感;對自己的情緒和目標都沒有確定的把握,對當前的學習與今后的關系不明確,對前途存有不確定感;高期望、低學習效率、低成效,被忽視感、高壓力使他們產生一種無法擺脫的無奈與無助感。
原因:
合理心理需要沒有獲得滿足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心理需要更加豐富、多層次,而且高層次的心理需要占的分量越來越大。他們渴望被老師和家長積極的關注、接納、肯定認可,渴望尊重、理解和賞識,希望與老師、家長、同學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渴望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希望生活在有朋友支持與關懷,學習中有老師關注,家中有父母理解的環境中。”但相當一部分同學沒有這樣良好的心理環境,所以他們會覺得“好像從來沒有人真正體驗一下我的感受”。
學生的合理心理需求是他們心靈成長的助推劑,如果獲得滿足,他們就會感覺自己是個自尊、有能力的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學習充滿熱情。如果長時間不能獲得滿足,學生就會缺少應有的心理支持,感到空虛無助,孤獨壓抑,如果又沒有適當的渠道宣泄心理壓力,自卑感相伴而生。
高期望內外加壓
無論當前學習達到什么程度的同學,緊迫感使他們都期望在剩余的時間里有個飛躍性的進步,對以往學習生活未付出很大努力的懊悔,像針尖刺痛著他們的神經。家長老師每天敲著邊鼓,繃緊著他們的神經,家長和老師的高度關注,一方面使他們感到鼓勵,但更多的是轉化成了壓力。因為這些“鼓勵”是建立在“不能滿足其真正心理需要”的基礎上,在學生不知所措的心態下,就成了“心火上澆油”,讓他們不知如何面對,更加擔憂萬一的失利。
錯誤的認知
主要表現為對所學功課的實用性的懷疑,對以往學業成功與失敗的不當歸因。
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不明白這樣費力地學習與今后的學習生活有什么必然的聯系,認為就是為了考試而學,對中高考從內心又畏懼又反感,緊張加壓力,失敗加無助,充滿厭學情緒。即使一些平時成績不錯的同學在這個問題上也未能解決好,絲毫沒有學習的激情,被動地應付著一場不明目的的戰斗。也有一部分同學,似乎“目的明確”,認為一旦中、高考成功,則踏上了一條子坦的陽光大道;一旦失敗,則陷入萬丈深淵,前途從此無望。教育的功利化吞噬著學生的學習熱情,令他們迷茫和煩亂。
有些同學心里緊張但行為上松散,這樣的同學在認知上也有誤區。他們認為自己聰明,有能力,曾經有過驕人的成績,就是不學罷了,使他們寄希望于幻想,“如果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他們會拼命地好好學。他們在期望“如果”的幻想中嘆息,在嘆息中喪失努力的時機。
還有的同學為一個個像浪頭一樣的測驗打得來不及喘氣,便認為自己確實有些笨,不是學習的材料,失敗的內歸因使自卑情緒充斥其心,自慚形穢地獨自落淚,抱定怎么學也不行,為失敗所打倒。
以偏概全的偏激認知,也導致了他們把一時一事的失敗當成了全部甚至整個做人的失敗,灰色情緒籠罩其心。
缺少解決問題的方法
許多同學著急焦慮,學習不見成效,交往失利,他們知道反省自己,意識到問題所在,卻苦于沒有有效的方法來解決面臨的問題和焦慮。許多同學的情緒問題、人際問題、學習方法問題都是一、二年級沒有解決好帶來的,這些問題在畢業班考試壓力下聚集成了問題疙瘩。如果不能深入弄清學生的問題根源所在,僅根據學生的表面現象,嘮叨時間的緊迫、學習的重要,批評他們浮躁、努力不夠,盲目地進行橫向的比較,不但于事無補,還惹來反抗和沖突,加重他們的心理壓力。學生急需強勁有力而又有效的一把助力。
對策:
通過面向全體畢業生的團體輔導,分析他們的心態和原因,使學生明白,在考試應激情況下產生的焦慮、緊張和不安,是普遍。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問題的原因所在,放下可以放得下的問題。這就達到了團體輔導的目的。
通過個別心理會談,了解并理解學生的問題,運用傾聽、同感、質疑等輔導技術,在尊重、理解、信任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專業的心理幫助和有效的心理支持。
同時,還要幫助教師、家長對學生當前的心理狀態和發展潛力有理智和明確的認識,協助學生建立合理的期望目標,在有限的時間里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月計劃、周計劃,這樣努力起來就不會盲目,每天每時都有具體的任務可做,并能體會每天在進步,心態就會少幾許煩躁,多幾許平和。
此外,對于由考試焦慮帶來的種種問題,教師還可以教給學生如下具體的心理調節技巧。
精力不能集中。
多關注自己,少關注別人
一些學生在學習時精力不能集中,因為他時刻在關注著別人,聽到別人翻書或卷子的聲音也會心慌。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積極的思維來解釋這些現象,“我復習了這么久,對知識進行了查漏補缺,應對考試不成問題。”“他看樣子在學習,心也許不在學習上。”“翻來翻去是因為他還沒有弄懂。”利用這些小策略可以平穩心態,把精力拉回到自己的復習或考試上來。
總害怕考不好
多關心過程,少關心結果
很多同學即使復習得不錯,考前也會如臨大敵,擔心萬一考不好,影響自己真實水平的發揮。他們就是太在意考試的結果了,而復習考試的過程卻搞得一團糟,最后事與愿違。引導學生認真地對待復習考試的每個環節,把每個環節做到位,優化了整個復習考試的過程就是優化了復習考試的結果,把關注的角度做一下調整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復習考試顧此失彼
多抓重點。少求完美
有的同學存有完美思想,在復習時要把各科目搞透徹,甚至不放過細枝末節;考試時,大小題目挨個做,力求每個題目答得完美到位。這樣做的結果是,沒有對復習和考題做整體的謀劃,不能在短時間內把學科的重點和考卷要考查的重點了解清楚,往往犯策略性錯誤,在小節上花了大量的時間,把重要的大塊的東西或高分值的題目丟掉了,得不償失。所以復習考試時要有通盤考慮,首先把重要的關鍵點和會做的、分值高的題目完成,由于要將考生拉開檔次,題目會有層次性,在遇到難題時不要糾纏時間太長,要在該放棄的時候學會放棄,心想:“那是給第一名準備的題。”“我把我會的,該拿到的都拿到了就好。”無需題題追求完美。
模擬考試失利灰心
多理性思考,少情緒化反應
大考前,各學校都會有兩到三次的模擬測試,有些學生在這樣的模擬測試中沒有取得良好的成績就開始灰心,把自己搞得非常情緒化,長時間進入不了狀態。這時候應多些理性的思考,把題目做認真的分析,以查找缺漏,及時彌補。可以這樣安慰自己:“幸虧犯錯誤犯得早,現在犯了,糾正了,真正考試時就不會再犯了。”“相信自己,除非自己愿意,否則沒人能把你打倒。”
失眠
多做放松訓練,減少過度用功
很多學生在最后的關口,出現了失眠現象,過度的緊張和過度的用腦使大腦的興奮和抑制功能失調。除了在認知上對中高考增加正確的認識外,每天要堅持做放松訓練,可以緩解緊張的大腦皮層,平時不要再給自己加壓,必要時要減壓。此時家長和老師的心理支持作用尤為重要,給他們傾心交談的機會,協助他們釋放緊張的情緒,耐心地傾聽和無條件地關注對考生起著鎮靜劑的作用。
考場上心跳加速
調整呼吸,平穩心情
在剛人考場未見到試卷前的十幾分鐘內,或考試中忽然遇到難題時,考生容易出現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的現象。這時可運用調整呼吸的方法緩解焦慮。用鼻子深吸氣,就像在聞一朵花的清香,使胃部鼓起來,然后慢慢地、均勻地將氣再從鼻子中呼出,一吸一呼為一次完整的呼吸。調整呼吸的方法在平時要多加練習,方能運用自如。
除了要克服過度的緊張焦慮帶來的負面心態,在考前還應把大腦的興奮水平調整到適度,適度的興奮可以加速大腦的運轉,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常有考生抱怨自己進入考試狀態慢,思想很長時間不到位,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可以提早到考點,與老師、同學大聲打招呼、說話,提高大腦的興奮水平。
【畢業生的負性情緒分析及調整策略】相關文章:
厭學情緒的心理調整06-20
調整心態控制情緒句子10-30
心態調整與情緒管理心得(精選12篇)08-11
環境保護監測策略分析08-19
可行性分析報告08-20
心態調整與情緒管理心得范文(通用6篇)08-12
基于NMET 試題分析的詞匯復習策略探究05-31
技術可行性分析報告08-20
可行性分析報告格式08-20
軟件可行性分析報告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