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美術第四冊教案
三種形的組合 總第1課時 電第1課時
教學目標:
讓學生在形的自由組合和換色平涂活動中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對三種形隨意組織的興趣和審美情趣。
難點:兩形重疊處區分色彩。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www.baimashangsha.com):
學生活動:30分鐘。
一、課件演示,導入新課。
1、課件演示: (1)先畫一種形狀,說一說是什么形狀。
(2)再畫另一種形,產生部分重疊。
(3)最后畫第三種形,又有部分重疊。
2、先只有外形線條,再演示有色彩的:兩形重疊的部分色彩要有區別。
3、出示課題:“三種形的組合”。
二、啟發、歸納作業方法。
師生一起討論作業步驟:
1、可三種形交替畫出再著色:
第一次畫一種形
第二次再畫一種形
第三次再畫一種形
注意:第一次畫形,可指導學生畫在畫面的較中間的位置,宜大一些,作為畫面的主體物,然后再向外圍添加其它的形。
2、平涂顏色:要求形內涂滿,色彩均勻,重疊部分要換顏色。
三、學生作業,教師行間指導。
四、簡評作業,展示部分較好作業,鼓勵同學們的再創造情緒。
相似形組合畫 總第2課時 電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節奏美和韻律美,培養視
覺感受力和平面表現能力。
2、學習運用大小、疏密的變化來組合畫面的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運用簡單的相似形排列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
美的畫面。
難點:形的位置安排恰當,組合自然,畫面美觀。
教學準備:課件、節奏感強的樂曲。
教學步驟:
學生活動:30分鐘。
一、 組織教學。
二、 課件釋題。
課件演示:一個基本形,逐漸增多類似的形狀,形成一個畫面后,要學生談談看到一個形和多個形的畫面時的不同感覺。
將一個單位的形狀從相似形組合畫面的背景中分離出來,讓學生邊觀察體會邊談感受。
單獨的一個形給人單調孤立的感覺,多個相似的形反復排列,就構成了美觀豐富的群體圖案,畫面因此產生強烈的節奏感,就像由許多音符組成了一首動人的曲子一樣。(播放音樂) 讓學生眼觀畫面,耳聽音樂,利用文學上的“通感”來初步感受相似形組合的形式美。
三、基本形分析。
1、列舉基本形的來源:瓜果蔬菜、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器皿用具、其它隨意形。
2、畫時要抓住物體的特征進行概括,把它畫成簡練美觀的形象,教師以某物體為例,作繪畫示范,不要原原本本地照搬實物形象。
四、相似形的組合方法。
在畫紙上向不同方向反復畫出相似的形狀,畫滿紙面,一般不重疊,或只在有規律的部分重疊。相似形可以作平行排列,如教材左頁左圖,由多株相似的樹形平行排列成樹林群體圖。也可改變方向和角度排列,如教材左頁的群鵝圖,相似形的大小不一,錯落有致。
五、著色。
1、本課屬重復造型范圍,因此不宜用多種顏色,以免產生雜亂的效果。可用2—3種顏色,顏色的選擇應有強烈的主觀性,只要好看,不一定遵循實際顏色。
2、底色和形的對比要鮮明。
六、學生練習,教師指導。
1、作業要求:
(1)相似形簡練、美觀,排列錯落有致。
(2)底色與形明暗對比強烈。
七、作業展評,課堂小結。
1、巡視指導作業時有意識地收集幾幅具有明顯的優點或缺點的作業,然后引導組織學生采用自評、互評、師評等方式評價作業,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審美能力。
2、課堂小結,布置下次美術課需準備的學具。
植樹造林 總第3課時 電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運用剪、撕、拼貼、組合等方法,集體合作進行一次有趣的“植樹造林”活動。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集體合作精神,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使學生運用剪、撕方法制作樹。
難點:樹木造型美觀,組合有變化。
教學準備:視頻影象。
教學過程(www.baimashangsha.com):
學生活動:30分鐘。
一、導入。
1、播放錄像,學生觀看。展示森林被砍伐以及沙漠化景象,增強學生保護、綠化環境意識。
2、提問:
(1)剛才錄象中播放了一些什么內容?學生回答,教師因勢利導,演示沙漠圖片。
(2)要改善環境,你有什么辦法呢?(植樹)
3、揭示課題:植樹造林(板書)
4、提問:
同學們知道每年的植樹節是哪一天嗎?(3月12日)
今天我們也來進行一次有趣的“植樹造林”活動,來表達自己保護環境的愿望。
二、剪、撕樹形。
1、回顧舊知。
首先我們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樹干能組合成林。(出示舊知課目)以前我們畫過各種姿態的樹,對樹干和樹葉有所了解,還用掛歷紙撕過風景畫,剪貼過村莊。現在我們要用學過的撕、剪方法來剪出各種形狀的樹干,撕出美麗的樹葉。
2、出示一張掛歷紙。提問:
誰來說一說,這張掛歷紙哪些地方適合剪樹干,哪些地方適合撕樹葉?(指名回答)
教師小結,強調撕、剪樹干、樹葉時要選擇適當的顏色。可兩個同學合作,一個剪樹干,一個撕樹葉。 。
3、學生動手撕、剪,教師個別輔導。
三、組拼、粘貼成“樹林”。
1、拼擺樹木。
(1)出示“樹干”、“樹葉”示范拼擺成一棵樹。
(2)提問:
還可以怎樣拼擺?(學生變換組拼方式)
(3)課件展示相同的“樹干”、“樹葉”,不同的拼擺方式。
(4)學生上臺用不同的樹干、樹葉進行拼擺。(兩個同學上臺拼擺)
(5)小結: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擺方式。
2、樹林的組拼。
(1)一棵棵的樹拼擺好了,我們就該把它“種”到荒山上,組拼成樹林了(出示組拼圖1)
提問:你對這幅樹林組拼圖有什么意見呢?(沒有層次、疏密變化)
(2)(出示樹林組拼圖2)讓學生明白組拼樹林時要注意有遠近層次和疏密變化。
(3)組拼樹林需要大家集體合作。(出示學生組拼情景)提問:他們是怎樣分工合作的?我們在組拼時應該怎樣做?(學生回答)
(4)教師歸納小結,提出作業要求:同桌兩人合作將樹干、樹葉拼擺成一棵樹,然后涂上膠,一起到“荒山”上來“種樹”。(出示集體作業紙)
(5)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作業展評,教師對學生給予肯定。
畫幾個獸中王 總第4-5課時 電第4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對獸中王的描繪,靈活運用基本形的知識,學習、觀察與抓取形狀基本特征的方法,訓練觀察能力與造型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突出所畫獸中王形狀的基本特征,而又能不受拘束地大膽描繪。
難點:理解基本形在動物形狀特征中的作用,并能在描繪時運用。
教學準備:課件:兇猛動物的圖片。
教學過程(www.baimashangsha.com):
第一課時:
學生活動:30分鐘。
一、“猜一猜”游戲導入。
1、課件出示虎頭、獅頭、大象和熊的輪廓圖片,讓學生觀察,猜:像你見過的什么東西?
2、出示課題。
二、新授。
1、分析外形。
(1)將圖片翻轉過來,揭示謎底,同時引導學生分析這幾種動物的外形特征:略似圓形的是獅子的頭,似半圓形的是大象,似三角形的是熊,似水滴形上面小、下面大的是老虎。
(2)欣賞教材中獸中王的實物照片,對照教材歸納的動物的外形,強調隱含在其中的基本形。
歸納:這幾種動物共有的特征是兇猛或者強壯,因此稱它們為“獸中王”。
板書課題:畫幾個獸中王
(3)討論。
還有哪些動物可以稱為獸中王,它們的外形有什么突出的特征?
(4)分析。
出示鱷魚、眼鏡王蛇、恐龍等幾種獸中王的圖片,學生觀察并歸納它們的外形特征。
2、指導畫法。
欣賞教材中的范畫,學生討論畫中的獅子和老虎與照片中的形象有什么異同?
教師歸納并板書:
外形特征突出
想象大膽新穎
色彩鮮明獨特
強調突出動物威猛的特點,抓住基本形,不要過份追求像與不像。
三、學生作業,教師行間輔導。
1、再次欣賞獸中王的圖片,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素材。
2、欣賞歷屆學生的優秀作業。
3、提出作業要求:抓住特征,大膽畫出幾個獸中王。
四、學生作業。
第二課時:
學生活動:35分鐘。
一、繼續作業,教師指導。
二、作業展評,全課總結。
1、作業展評。
展示優秀作業,引導學生自評、互評。
2、小結。
鼓勵學生多觀察周圍的事物,學會抓它們的特征。
想象畫 森林王國 總第6-7課時 電第5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幫助學生進一步把握不同動物的形象特征,通過想象畫出常見動物在森林里快樂生活的情景,培養學生熱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發展他們的想象能力和繪畫表
現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綜合分析各種動物形象特征,能用擬人的方法畫不同動物,引導設想動物在森林生活的情景。
難點:不同動物形象特征的捕捉和把握,畫面的安排和布局。
教學準備:各種動物的圖片(或課件),動物頭飾。
教學過程(www.baimashangsha.com):
第一課時:
學生活動:30分鐘。
一、復習導入。
出示上堂課的優秀作業,給予肯定與鼓勵,并強調作業中獸中王的外形特征突出,每種動物都有各自與眾不同的外形特征。
二、圖片欣賞,分析各種動物的外形特征。
演示各種動物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分析它們的外形特征。
兔子:耳朵長長的,尾巴短短的。
松鼠:尾巴大大的,……
長頸鹿:脖子長長的,……
三、講故事,揭示課題。
老師創編一個《森林王國》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多種學生熟悉、喜愛的動物,并有一定情節,將動物的生活擬人化,與兒童貼近,引起共鳴,激發興趣,從而揭示課題。
板書:想象畫 森林王國
四、做游戲,發散思維。
森林王國里,各種動物們愉快地生活在一起,每天都有許許多多動聽的故事發生。
戴上各種動物的頭飾,以小組為單位,創編一個森林王國的故事,然后上臺進行表演。
五、欣賞范畫,討論。
1、書中的幾幅作品描繪了森林王國中的什么故事?
2、畫中的各種小動物是怎樣畫的?
3、這幾幅作品的構圖和色彩有什么特點?
4、如果你來畫,還可以畫些什么內容?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并板書:
動物(在干什么?)
森林王國 神秘、歡樂、有趣
森林(樹、花、草、洞、石)
六、學生作業,教師個別輔導。
作業要求:
1、內容新穎、有趣。
2、構圖飽滿,布局合理。
3、色彩鮮艷。
第二課時:
學生活動:35分鐘。
一、繼續作業,教師指導。
二、作業展評,課堂小結。
記憶畫 窗口 總第8課時 電第6課時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留心觀察識記周圍事物的良好習慣。
2、豐富記憶表象和繪畫表現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調動學生的形象儲備和組織能力,傳授物象的表現角度和方法。
難點:從最佳角度表現窗口。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對自家或別人家的窗口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記下其形狀特征和窗子內外可見的景物。
有關窗口的圖片資料、音樂。
教學程序:
學生活動:30分鐘。
1、組織教學,詢問課前觀察準備的情況。
2、學生試畫。
師不作提示,要學生自己在小張繪畫紙上畫出自己觀察記憶得來的窗口。
3、觀察比較,分析《窗口》的表現手法。
(1) 觀察比較。
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范品,并與自己所畫的《窗口》加以比較,看看表現角度和表現內容、手法有什么不同。充分肯定學生畫得與教材不同的合理的地方。
(2)分析歸納。
引導學生分析教材范圖的表現角度和手法。
角度:正面、側面、窗內、窗外。(教師重點分析其特征)
手法:水彩畫、蠟筆畫、線描。
啟發學生向更深處思考:
窗子由幾個部分構成?各是什么形狀?(語言誘導)
從窗外向內看時,你看見過哪些景物?(語言誘導)
從窗內向外看或從窗子一側看,有哪些景物?(語言誘導)
如果你對你記憶中的窗內外景物不滿意,你打算添畫一些別的什么景物?
(3)講授《窗口》的畫法及涂色要求。
畫《窗口》可從內、外、側等不同角度著手。哪個角度最能表現出這個窗口的特征,就從哪個角度去畫。
畫時先把窗子畫在畫紙的主體位置上,畫大一點,要畫出整體形狀和主要特征,窗子大形畫好后,就大膽添加局部結構和細節并憑記憶和聯想添畫窗口景物。景物要為主體服務,不可喧賓奪主。
《窗口》的顏色可憑記憶涂出,也可憑想象另涂。
4、放音樂,學生練習。
學生用大作業紙再次作畫,將原小作業紙上合理的部分照畫過來,其余按老師的指點改進表現手法。(但保留第一次作業,以待前后比較)。
作業要求:
(1)能表現出窗口的特征。
(2)主體突出,構圖合理。
教師巡視指導。
5、對比評議學生作業。
(1)要學生將自己兩次的作業加以對照,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2)教師挑選有代表性的作業,將前后兩次作業優劣對比鮮明的當堂講評。
6、課堂總結。
7、布置課后工作。
將兩次作業署名,放在—起交上來。
記憶畫 我的家 總第9-10課時 電第7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引導學生記憶畫出自己的家,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庭,感受生活的美好。 •
2、提高學生的觀察、記憶能力和繪畫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指導分析“家”的特點,家具形狀的特點和細節描繪。
難點:家具(物)、家人的特征表現和關系表現(構圖)。
教學準備:音樂。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學生活動:30分鐘。
1、組織教學。檢查學生課堂常規和學具準備。
2、導入新課。
①放通俗歌曲《我想有個家》的錄音后,板書課題:記憶畫 我的家。
②設問:為什么要想有個家呢?學生發言后教師小結。 (樂趣、溫暖、祥和、安寧和關懷)
3、引導記憶。
①設問:你的家是什么樣子的?喜歡自己的家嗎?為什么?
②小結:家由兩部分組成——物(房子、家具等)和人(父母、家人等)。不論自己的家是什么樣子都應該喜歡,熱愛自己的家和家人。在家里,大家都應該尊敬家人,聽長輩的話,做個乖孩子,任何嫌家、怨家、不尊敬父母的言行都是不應該的。
4、新課傳授。
設問:怎樣畫出自己的家呢? ‘
創作指導:
①充分熟悉了解自己家的陳設特點和家庭成員的形象特征。陳設上是樸素的、藝術化的,還是富裕豪華的。家人的形象是嚴肅的、慈祥的還是瀟灑的。應從發式、臉型、穿戴和愛好上加以把握。
②如果要同時畫家具陳設和家人。應該選取平常家里人最愛進行的活動,如會餐、看電視、做美食等,先畫出人的面貌活動,后畫(添加)家具陳設,可以相互遮擋映襯。
③如只畫家里的家具陳設,應選取最能表現自己家氣氛特點的一個房間或一角,主次有別,恰當地安排好家具、陳設間的構圖位置關系。
示范: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些“我的家”的構圖關系示意圖。
5、觀摩教材上的學生作品。
①五位同學分別用不同的表現方式(彩水筆、染色、平涂、鋼筆線描等)畫出了自己幸福美好的家。有的在吃飯,有的在談論衣服,有的干自己的事情。
②從畫上完全可以看得出有的是藝術之家、音樂之家,有的是書香之家、普通之家,各具特征。
③家具陳設和家庭成員在畫面上相輔相成,有前后有變化,構圖豐富充實,體現著家的富裕和溫馨。不失為優秀的記憶畫。6、學生作業,教師個別提示指導。用設問“你們能畫出自己家的特點和氣氛嗎?”布置作業。
7、放音樂,學生開始作業,教師指導。
第二課時:
一、 繼續作業,教師指導。
二、 教學評價,課堂小結。
剪貼彩旗 總第11課時 電第8課時
教學目標:
鼓勵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努力完成作業。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剪貼彩旗的方法步驟和造型設計與色彩搭配的基本知識。
難點:圖形、色彩搭配合適,美觀大方。
教學準備:課件:各國旗子圖片資料。
教學步驟:
學生活動:30分鐘。
一、對比展示,導入新課。
用一排制作漂亮,色彩艷麗的小旗和一排與彩旗交錯排列的紙條作對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出問題。教師指第一排問:這是什么?(彩旗)漂亮嗎?又指第二排問:這是什么?
(紙條)這就不能算是彩旗嗎?
兩組對比,優點顯示:制作好的彩旗色彩艷麗、漂亮,外部形狀有變化,圖形美觀,上部整齊好張掛。
三、 鼓勵嘗試,提出要求。既然彩旗這么漂亮,我們也來做幾面。
制作步驟如下:
1、想象彩旗制作效果。
要求圖形整體,動植物圖案均可。
2、動手繪制圖形并剪下。
3、處理好彩紙下部形狀。(彩紙本身長度不變)
4、將圖形貼在適當部位。
注意,教師逐步示范,重點示范處理外形和彩紙貼的位置。
三、學生作業,教師指導。針對情況隨時給予各種指導、幫助或肯定、糾正。
四、展評作業,肯定收獲。待學生中有50%的人有一面彩旗時,教師可開始收集張掛,給予展示,并采用互評、自評和師評等方式評價作業,鼓勵學生的制作熱情和增強審美情趣。
四、 小結課情,布置下節課學具準備,下課。
弧形拼圖板 總第12課時 電第9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提高學生動手技能,促進學生指肌的靈活性,培養學生耐心細致的工作作風。
2、通過拼貼活動,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提高學生的聯想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拼圖構思設計。
難點:怎樣拼貼出新穎生動、有創意的圖形。
教學準備:視頻展示臺。
教學過程(www.baimashangsha.com):
學生活動:30分鐘。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具。
二、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一個圓形(背面有弧形拼圖),讓學生認認這個形狀。
2、教師出示一張范畫。(圖1)
3、讓學生猜猜這幅范畫是怎樣從圓形中變出來的?
(學生討論,請一位同學發言)
4、教師揭示謎底,把出示的圓形轉過來,讓學生看到一塊弧形拼圖板,告訴學生,這條金魚就是從這里變出來的。
5、板書課題:弧形拼圖板。
三、講授新課。
1、讓學生從作業袋中拿出拼圖板,看看有幾種形狀,一共有多少塊?讓你剪怎樣剪得快?有什么便捷的方法?剪得什么樣子會好看?什么樣子就不好看?
2、教師介紹:
一種對折剪(先直線后弧線)的方法,同時刀法流暢,動作迅速地剪下拼圖板,告訴學生要剪得齊整、流暢,不能丟失等。
3、翻開書請學生欣賞教材中展示的范圖和學生作品,然后請一個同學上臺來在視頻展示臺上拼圖,同學們評論其圖形的優缺點,教師此時提出我們在拼圖時要抓住所拼物體且有弧線的這一特點,進行構思設計。大家想想哪些物體我們可以賦予它們弧線特征呢?
(學生發言)
比如說:鵝,教師隨即利用剪下的弧形進行拼擺(圖2),還比如說運動中的人(圖3)。
教師再展示一些范圖,讓學生欣賞、討論、評價,告訴學生拼擺的圖形可以是動物、人物、植物,也可以是一條花邊等,只要美觀,與別人不同就行。
4、再分別請兩個學生上臺拼圖,教師要重點講評拼圖中的特別之處。同時教師可以靈活地移動上臺學生所拼圖形的某個部分,使之產生另一種形象,這樣更能達到啟發學生求異的效果。
5、分發底紙。
6、講述作業要求:先剪再拼后貼,所剪下的弧形不需要全用上,拼要反復比較,選擇一個最滿意的貼。貼時要耐心細致,膠水揩勻,注意畫面整潔,也可給作業命名。
四、學生作業,教師巡視指導,播放輕松愉快的音樂。
1、發現拼得巧的同學立即表揚,提醒同學之間不要雷同,反對模仿教材、教師的范作。
2、對個別差生進行必要指點。
五、 展示作業,課堂小結。
剪貼村莊 總第13-14課時 電第10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剪貼畫的方法步驟。
2、了解農村房屋結構特點,并能抓住主要特征進行合理的形色構圖。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明確作業要求,按正確的方法選材、剪貼。
難點:怎樣抓住鄉村房屋的特點進行形色組合。
教學準備:課件:城鄉房屋圖片。
教學過程(www.baimashangsha.com):
第一課時:
學生活動:30分鐘。
一、觀察比較,啟發分析。
學生觀察城鄉房屋建筑圖片,在對比分析中尋找農村房屋群的整體特色和房屋本身的結構特色。
農村房屋以平房為主,兼有吊樓茅舍,結構形狀各異,正側不一。排列櫛比鱗次,疏密開合,層疊相映,間有曲徑小道,樹木花草。色彩有紅瓦白墻,紅磚碧瓦,粉壁黃頂等。
二、講述示范操作方法和步驟。
1、選材構思
可叫學生與同桌一起挑選自己帶來的舊畫報、色紙。分析哪些色塊適合剪貼作品的哪些部分,兩人共同確定一個畫面。
2、選材剪切
剪切:按從大色塊到小色塊順序剪切,剪切下的各部分要遠比作業紙小。可先剪主要房舍的大致形狀。形狀力求簡潔,盡可能正側面都有,大小不一。接著剪配件,如次要房屋、景物等。
選材要求:
(1)巧妙地利用圖片本身的形狀、花紋。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課本P7范圖:圖中的花樹利用了畫報本身的形狀、花紋;煙囪利用了畫報圖片中的磚瓦紋理;天空的太陽恰是畫報中攝下的朝陽。所有這些并非取自同一圖片而
是從各個不同圖片中選擇,再組合、再創造而成。
(2)選材時要考慮色塊的黑白對比。
房屋之間、同一房屋的房頂與墻壁、房屋與景物之間的色彩要有較大的區別。
3、拼擺
利用磁性黑板或貼絨板或投影儀邊講邊示范。
拼擺法:
先拼擺中景部分、主要房屋、密集區,接著拼擺近景、遠景、點綴物。
擺一擺、拼一拼,不斷比較、調整,直到畫面的形色構圖比較合理為止。
注意事項:切忌讓學生擺一樣粘一樣,要求反復調整、整體布局、只擺不粘。
辨誤演示:
在磁性黑板或投影儀上故意擺出幾種不合理的構圖,讓學生在辨誤過程中掌握形色組合的規律。
錯誤的例子:
主體不突出(無主體或主體部分太偏)
①構圖不合理 房屋完全擠在一處或四處擺滿
房屋排列呆板(一種模式的排列方法)
②色彩搭配不當:
主要為無對比變化,色彩太相近。
辨誤環節利用活動教具進行操作由于教具不斷挪位移動,可在單位時間內迅速變換畫面,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應。
4、貼
將拼擺成的各部分在邊角背面涂少量漿糊依次貼好,貼的秩序可從上到下,也可從左到右。貼好后用一張干凈紙蓋在面上輕輕抹壓一下,再提起底紙抖一抖,看看有否遺漏未粘的地方。
三、布置作業,巡回指導。
學生以兩人為單位,與同桌共同完成一幅作品。
作業要求:
1、畫面形色安排簡潔、合理。
2、操作程序正確。
四、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第二課時:
學生活動:35分鐘。
一、學生繼續作業,教師指導。
二、講評作業
1、選擇形色構圖合理、新穎的作業講評。
2、指出學生中帶有普遍性的不足之處。
拓印紋樣剪貼 總第15課時 電第11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尋找運用生活中、大自然中物體的材質美、肌理美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3、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運用拓印紋樣剪貼畫面形象的方法步驟。
難點:指導學生巧妙地運用拓印紋樣的肌理和色彩。
教學準備:布置學生課前拓印生活中、大自然中各種物體的肌理紋樣4張,64開紙大小。課件。
教學過程(www.baimashangsha.com):
學生活動:30分鐘。
1、檢查學生課前準備的拓印紋樣。
2、欣賞電腦課件中的圖片。
(1)想一想圖片有什么特點?分析比較作品與紋樣的關系。課本上三幅范圖用了哪些拓印紋樣?(學生討論發言)
(2)在剪貼畫中,你認為哪些紋樣用得好用得巧?(學生討論發言)
(3)在剪貼畫中,你認為哪些色彩搭配得好?(學生討論發言)
(4)教師總結:
利用拓印紋樣剪貼藝術形象是這些圖片的特點;運用拓印紋樣上的自然花紋和生活中常見物體上的花紋使剪貼畫更具有特別的用筆畫不出的意味;三幅范圖分別用了“卵石路”紋
樣、花玻璃紋樣、竹筐紋樣、樹葉紋樣、梳子紋樣、三夾板木紋、塑料筐紋樣。
3、制作方法指導。
(1)教師描述畫面內容并板書:
草地上有一棵大樹,遠處的幾棵樹看不到樹干,比房子還矮,天上有太陽,天氣真好。
(2)學生根據上面的內容選擇自己手中的拓印紋樣剪形。
(3)剪出了形的同學舉手,按先后順序上講臺貼在一張彩色底紙上,組合成一幅風景畫。
(4)教師提出修改意見,稍作調整。
(5)學生發言,總結制作方法。
(6)教師總結制作方法并板書:
想(構思)——剪(造型)——貼(成畫)
4、作業要求。
巧妙地利用合適的拓印紋樣,剪貼組拼成畫面。
5、小結。
作業展示,講評。
對稱紋樣剪紙 總第16課時 電第12課時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掌握對稱紋樣剪紙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工作習慣,發展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
重點:對稱紋樣剪紙的折剪要領。
難點:紋樣設計新穎,黑白鮮明而有變化。
教學準備:視頻展示臺
教學過程(www.baimashangsha.com):
學生活動:30分鐘。
一、組織教學。
二、提問導入新課。
每當辦喜事或過盛大節日時,同學們往往看到窗戶上貼有剪紙窗花。它是什么樣子呢?你會剪嗎?想不想學?
就學生所答導入課題并板書。
三、新授。
1、教師講解、演示、操作步驟和方法。
視頻展示對稱花紋---窗花,非常新穎、美麗,它為節日喜事增添了歡樂氣氛。
什么叫對稱紋樣?(出示范圖)相同的紋樣,圍繞中心向四面重復展現,或在中心線兩側出現相同的紋樣,這就是對稱紋樣。講解折、畫、剪及展開的各步驟。
2、指導學生按步驟進行操作練習。 .
視頻演示制作步驟:
①折。(板書)用正方形的色紙,首先對折。折時要對齊、抹平,成長方形。又對折成正方形,再折成三角形。
②畫。(板書)畫紋樣,剪掉的部分畫上了陰影。
③剪。(板書)剪掉陰影部分。
④展開。(板書)展開抹平,最好隔紙壓抹。
⑤貼。(板書)在紋樣的背面,粘上少量膠水,貼于底紙上,注意位置適當,隔紙輕輕壓抹。
3、學生自行設計、制作。鼓勵大家創新。4—6個學生一組,組內每人設計的紋樣最好不同,每組同學的剪紙紋樣貼在同一張紙上。
四、巡視指導。行間巡視,出示好的作業,指出普遍存在的問題。
五、講評作業。將每組學生的作業貼在黑板前的紙上,師生講評表揚鼓勵優秀作業的同學,指出應注意的問題。
六、 課堂總結。
折扎昆蟲 總第17課時 電第13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折扎昆蟲的制作步驟、方法和要求,培養動手制作能力和表現能力。
2、養成耐心細致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折扎的方法、步驟與要求。
難點:制作精美而有創意。
教學準備:視頻展示臺。
教學過程(www.baimashangsha.com):
學生活動:30分鐘。
1、創設“百花園”情境,導人新課。
教師揭去“百花園”展示板表面的遮蓋物讓學生觀察思考。
作為百花盛開的畫面,你們看還缺少點什么?
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并將事先扎好的蝴蝶、蜻蜓各1只插到泡沫板的花叢中。
語言激發:蝴蝶在花叢中嬉戲,蜻蜓在花枝頭飛舞,一群群,一隊隊。老師插上了一只,其余的都等著我們同學們這節課扎出來。
板書課題:折扎昆蟲
2、學生試扎。
本課內容較簡單,可首先讓學生按教材示意圖試扎,培養其識圖能力和學習上的主動性。
思考并試折:
(1)書中的扇折是怎樣折出來的?
(2)同一形狀的紙可以從幾種角度進行扇折?
(3)怎樣才能將折好的紙扎成昆蟲?
3、教師點撥。
根據學生試折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有選擇地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完成制作。
指導點:
(1)構思:不同昆蟲的翅膀的結構不同,如蝴蝶翅膀一大一小,其它昆蟲也要根據翅膀結構確定用紙張數和折向。要巧妙地利用糖紙本身的花紋折成昆蟲翅膀的裝飾紋(因材施藝)。 ,
(2)折法:扇折即凹凸折疊,可首先將紙對邊折幾次,然后按照折痕依次一正一反地折疊,折痕之間要均勻、平實,折時須耐心細致,折的角度可從某一邊開始,也可從某個角開始。
(視頻下重點示范對角折法)
(2) 扎法:蝴蝶翅膀上下合扎,上大下小,扎線居中;蜻蜓翅膀左右合折,折線略偏一端。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教材示意圖。
(4)整理:扎好后舒展翅部,用線添觸須、頭、身、尾等,也可不添。
4、學生完成作業。
學生根據老師的指點繼續折扎或重新折扎。
作業要求:
(1)折扎方法正確。
(2)操作耐心細致。
教師繼續全面指導。
5、作業展評,課堂總結。
(1)學生把扎好的昆蟲送上講臺,用大頭針釘在“百花園”泡沫板上,學生自評,師生互評,表揚獎勵優秀作業的作者。
(2)教師出示自己扎好的“花朵”、“手風琴”等扎物,啟發學生課后用扇折法創造新的形象。
會走動的小人 總第18課時 電第14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美在生活中處處存在。
2、使學生學會制作方法,學習一些有關人物造型的知識,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想象力。
3、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態度,和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
會走動的“小人”的制作過程和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設計制作出各具特色、花樣百出的“小人”。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www.baimashangsha.com):
學生活動:30分鐘。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導入。
1、課件展示一段課前錄制好的,學生用做好的作品游戲的場面。
2、老師問:同學們看他們玩得多開心呀!同學們想不想自己也能像他們那樣開開心心地玩一玩呢?可是我們怎樣才能做出那樣的“小人”呢?那么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會走動的小人》。(板書)
三、傳授新知。
1、了解制作材料。
我們制作“小人”的材料是剪刀、白紙和彩色水筆。(展示給學生看)
2、講述“小人”的制作過程。
①設計“小人”的形象。
A、請小朋友說說自己喜歡的形象。
B、請幾個小朋友上臺來用簡筆畫的形式畫一畫,其他同學在下面試一試。
C、展示一些設計較好的作品。
②以七品芝麻官為例,教師示范。
A、先畫出人物輪廓:頭、身、手、手指插入孔。強調:手指插入孔的大小要和自己的手指一樣大,手指插入孔的邊緣寬度要適中。
課件展示三種手指插入孔邊緣寬度不同的“小人”形象,(太寬、太窄、適中)讓學生分析哪種最好,為什么?
B、上色。
C、裁剪,完成作品。(強調制作要細心)
1、作業要求:動手制作一個有趣的色彩鮮艷的“小人”形象,可以分成小組制作一組人物形象如:課本劇的形象等。
2、教師行間輔導。
五、展評作業。
1、先讓學生表演一下,再自己評,然后讓大家一起評。
2、小結: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不但訓練了自己的動手能力還做出了很好玩的玩具,真有意思。
制作小掛袋 總第19課時 電第15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小掛袋的制作方法和步驟,培養學生耐心、細致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小掛袋的制作方法、步驟和技能。
難點:制作精致美觀,裝飾手法得當。
教學準備:視頻展示臺。
教學過程(www.baimashangsha.com):
學生活動:30分鐘。
1、組織教學,檢查學生學習用具。
2、欣賞導入新課。
出示布制小掛袋,學生欣賞后說一說它們的作用。(裝飾、盛物)
同學們,你們喜不喜歡這種小掛袋?(喜歡)
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制作小掛袋”。(板書課題)
3、講授新課。
①分析小掛袋的制作示意圖,(視頻演示)分清折線……、剪線—,粘貼部位。
②教師邊講邊示范。
③裝飾紋樣。人物、動物、植物等都可作為裝飾紋樣的設計內容。
④裝飾方法。學生談談自己將用些什么手法來裝飾,教師加以肯定后進行示范,然后出示一些范作供學生欣賞,師生共同討論列出裝飾手法:如繪畫、撕貼、剪貼等方法。
4、學生作業。
①作業要求:運用折、剪、粘貼的方法制作一個小掛袋,并采用繪畫或剪貼的方法來裝飾小掛袋。
②學生作業,教師行間輔導,及時展示好的作業。
③作業講評,可自評、互評、師評交錯進行。
④學生欣賞教材中的范作,鼓勵學生課后進行嘗試。
5、課堂總結,下課。
制作動物頭飾 總第20課時 電第16課時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動物形象特征的理解和認識。
2、掌握動物頭飾的制作方法及步驟,提高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
3、滲透保護動物的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動物頭飾的制作方法步驟。
教學難點:把握動物的形象特征,突出頭飾的主體形象。
教學準備:課件:動物圖片
教學過程(www.baimashangsha.com):
學生活動:30分鐘。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小朋友,“六•一”兒童節馬上就要到了,你們心里高不高興?在這快樂的日子里,你們肯定會慶祝自己的節日,你們想看看別人是怎樣度過的嗎?瞧(課件演示),老師帶來了幾個朋友,他們正過著快樂的“六•一”,你發現他們與平時有什么不同?(生答:頭飾)頭飾是人們在慶祝節日或表演時戴在頭上的裝飾物,頭飾有很多種,今天,我們學習制作動物頭飾。
三、新授。
1、傳觀各種頭飾。
小朋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個頭飾,請小朋友快速傳下去看看,邊看邊想,它是什么樣子的,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生答后,師小結:這些動物頭飾主要是動物的頭像,也有動物全身形象的,用剪貼或繪制方法做的。
2、啟發學生記憶,想出熟悉的動物形象。
小朋友,你準備做一個什么動物頭飾呢?能不能說出來?選3個學生上臺試畫,其余學生思考,答問。畫完后,師生評價,指出好與不夠好的地方。
3、演示課件欣賞動物圖片,分析其形象特征。
老師這里還有很多動物圖片,仔細觀察,它們頭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點?
4、制作步驟。
①畫:將自己喜歡的動物形象畫在硬卡紙上,然后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②剪:沿著邊線將動物的外形剪下來。
③裝頭圈:將硬紙條用雙面膠或訂書釘固定在動物形象后部。想想,裝頭圈時要注意什么?
A、頭圈大小是否合適。
B、位置稍偏下方。
5、成品欣賞。
6、學生總結上述步驟,教師板書。
四、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小朋友,你們會不會做了呢?請小朋友用繪制或剪貼法制作一個動物頭飾,要注意動物的形象特征,頭圈大小,位置適宜。
學生作業,教師指導,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五、游戲,作業展示。
現在,我們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動物們也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它們在大森林里舉行隆重的動物狂歡節,特地邀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參加。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參加呢?首先,請小朋友戴上頭飾,模仿動物的動作或聲音,或表演舞蹈等。讓我們盡情地跳起來!
六、課堂小結。
今天,小朋友制作出一個個漂亮可愛的動物頭飾,大家做得很好,玩得很開心,老師也希望小朋友在今后能更大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我們生活更美。同時,動物們
也想告訴你們,它們可是你們的朋友,可要記得保護它們噢。
紙盒剪拼汽車 總第21課時 電第17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掌握用廢舊紙盒制作汽車模型的方法,提高動手能力。
2、通過本課教學,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精神。
3、通過本課教學,培養學生勤于觀察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紙盒剪拼汽車的制作步驟和裝飾方法。
教學難點:
能做出與眾不同的紙盒汽車。
教學準備:課件:幾款汽車的圖片。
教學過程(www.baimashangsha.com):
學生活動:30分鐘。
一、欣賞導入。
1、出示廢舊紙盒,問學生這些平時總會被丟棄的紙盒還有什么用?
2、展示一件紙盒汽車范品,引導學生欣賞,激起學生創作熱情。
二、引導學生掌握汽車特征。
1、了解汽車形狀特征:
(1)提問:你見過什么樣的汽車?它們的樣子相同嗎?(生答)
(2)出示一幅小汽車的側面剪影圖,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并請學生上臺用教師帶來的紙盒組拼出小汽車大致形狀。其余學生自己試拼,教師巡視,再請學生上臺展示用不同方法組拼的汽車。
(3)出示一幅貨車的側面剪影圖,問:這是什么車?你能用紙盒拼出來嗎?請一名學生上臺試拼,其余學生自己試拼,教師巡視,并請學生上臺展示不同的組拼效果。
2、引導學生觀察汽車細節特征:
(1)展示剛才的半成品,問:紙盒汽車做完了嗎?還缺什么?
(2)出示汽車模型,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汽車的細部結構。提問,如有幾個窗子,幾扇門,在車頭能看見什么部件?
(三)指導作業。
1、示范制作步驟和方法。
(1)組拼。
(2)剪切,挖洞。(如門、窗等部位)
挖洞的方法有兩種:
①先鉆個眼,再剪。
②對折剪個小口,再展開剪。
(3)粘接:用雙面膠。
(4)裝飾:用紙盒碎片或彩色紙粘貼裝飾。
2、啟發學生的求異思維。
(1)課件演示幾款有個性、形狀特別的車型的圖片,引導學生討論和欣賞。
(2)提問:你想做輛什么樣的汽車,有什么功能?
四、學生作業,教師巡回指導。
五、作業展評,課堂總結。
1、展示優秀作業,引導學生采用自評、互評、師評等方式評價優秀作業,啟發說出好的理由。
2、小結,下課。
畫汽車和正面和側面 總第22課時 電第18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各種形的比較、分辨和組合方式,學會更細致地觀察和體驗周圍的事物。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用流暢、準確的線條畫出汽車各部件的形狀,并能合理地進行組合。
難點:外形畫得準確,局部刻畫細致。
教學準備:課件:玩具汽車,各種款式的汽車圖片。
教學過程(www.baimashangsha.com):
學生活動:30分鐘。
一、拼擺游戲導入。
1、認識基本形(出示模板):方形、圓形、梯形、三角形。
2、模板拼擺:
請兩名學生上臺用模板拼擺汽車。揭示并板書課題:畫汽車的正面和側面。
1、歸納汽車正面、側面的結構特征:由基本形組成。
組合結構:教師徒手示范畫出長方形的車身和圓形的車輪。提醒學生注意車輪總是落在水平線上的,且不能脫離車身。
2、課件演示觀摩汽車模型(玩具)和汽車圖片。
①觀察比較正、側面車身和車輪有何不同。
②觀察不同汽車的正側面的形狀特點。
③觀察汽車的細節:車門、車窗、車燈、雨刷、反光鏡、車牌、輪胎花紋等等。
3、概括畫法步驟。
①用流暢準確的線條將汽車的外形結構畫下。
②畫面組織:注意構圖的飽滿變化和上下、前后、左右的組織,可以有遮擋關系。
③添畫細節:根據自己的觀察,仔細添畫。
三、學生練習,教師行間輔導。
1、觀摩教材中的學生作品。
2、可以對照汽車玩具、教材中的圖片或掛圖直接寫生。
3、作業要求:線條流暢,結構準確,細節添畫細致。
四、作業展評。小結、下課。
想象畫 未來的兒童宮 總第23-24課時 電第19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啟發學生聯想,想象,指導學生描繪出一座造型奇特,色彩艷麗的兒童宮,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向往未來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兒童宮的用途,掌握繪制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在基本形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創作新穎奇特,富有兒童特色的兒童宮。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www.baimashangsha.com):
第一課時:
學生活動:30分鐘。
一、分析建筑結構,導入課題:
課件展示兒童宮的建筑模型。
1、引導觀察兒童宮由門、窗、房頂、房間幾部分構成。
2、這是一種形式的兒童宮,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設計未來兒童宮。
板書課題:未來的兒童宮
二、講授新課
1、演示課件欣賞幾座未來的兒童宮。
(1)圖一:
①這座兒童宮整體形狀像什么?(火箭)
引導學生設計整體形狀奇特的兒童宮。
②同學們準備怎樣設計?(學生談設計構思)
(2)圖二:
①兒童宮內有小朋友喜愛的游樂場所。
②引導觀察兒童宮由基本形構成。
③指導學生用基本形的拼塊拼出一座兒童宮。
④展示學生中二張有特色的拼圖,加以分析總結。
2、閱讀教材。
(1)引導學生觀察范圖及兒童宮的基本形組合例圖,并加以比較。啟發學生在基本形的基礎上大膽想象,添畫。
3、老師示范繪畫步驟。
(1)勾描。(用黃色彩筆芯)
(2)添畫,上色。(邊提問啟發,邊示范并指導繪畫技法)
①問:首先添畫什么形狀的門窗?
②半圓形的房頂經過添加可以變成什么形?
(引導學生突破基本形)
③添畫花紋。(指導色彩)
④周圍還可添畫什么景物?
三、學生作業,老師指導。(放音樂)
第二課時:
學生活動:35分鐘。
一、學生繼續作業,教師指導。
巡視指導,有針對性地選擇幾位學生上臺,師生共同作畫。作畫時就臺下學生作業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并示范講解。
二、教學評價,課堂總結。
想象畫 機器人 總第25-26課時 電第20課時
教學目標:
初步認識和了解機器人的作用和外形結構,運用基本形和常用色大膽畫出想象中的機器人工作的情景,培養學生善于想象、勇于探索科學奧秘的精神,提高繪畫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對機器人圖片和玩具的觀察認識,啟發學生想象,設計出不同用途的機器人。
難點:對機器人的動作及局部細節的描繪。
教學準備:課件、機器人玩具(模型),歷屆優秀學生作業
教學過程(www.baimashangsha.com):
學生活動:30分鐘。
一、教師講機器人的故事導入課題。
二、圖片欣賞,分析機器人的外形特征。
課件演示機器人圖片,學生欣賞并分析它的外形特征。教師進行歸納并板書:由基本形組成。
三、觀察玩具機器人,進一步分析機器人的特征。
1、讓學生拿出帶來的玩具機器人,觀察它的外形特征,并請幾名有代表性的學生上臺介紹自己機器人的外形特點。
2、引導學生觀察機器人的零件或局部。
3、學生展開討論:機器人與人類的區別。
四、啟發想象,發散思維。
討論:機器人有什么用途?你想象中的機器人是什么樣子?
五、欣賞范畫。
逐幅欣賞教材中的范畫。
第一幅:“吃武器的機器人
第二幅:“機器人班長”。
第三幅:“機器人保姆”。
第四幅:“機器人消防員”。
它能幫助人類做什么事情?
了解這幾幅范畫中機器人的用途,分析它們的外形特征,注意它們的局部細節描繪。
六、提出作業要求,學生作業,教師行間指導。
1、欣賞歷屆學生的優秀作業,提供創作素材。
2、鼓勵有創新的設想。
第二課時:
學生活動:35分鐘。
一、學生繼續作業,教師指導。
二、作業展評,課堂小結,下課。
想象畫 太空飛行器 總第27課時 電第21課時
教學目標:
1、根據想象,從整體入手,運用基本形的組合、添加法設計出造型新穎、色彩豐富的飛行器。
2、培養學生形象思維和小組合作,自主創作的能力,增強學生對色彩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3、鼓勵學生從小熱愛科學。
教學重點及難點:
1、重點:用媒體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太空飛行器的基本結構,掌握設計方法、步驟,把握設計的整體要求。
2、難點:太空飛行器主體、部件的設計。
3、難點處理方法:
太空飛行器設計步驟:
(1)勾基本形:借助課件分析飛行物主體構造特點,并用基本形拼擺飛行器的大體結構。
(2)添加細節:分析飛行器細節添加的內容,并示范添加方法。
(3)范作展示色彩配置產生的效果。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www.baimashangsha.com):
學生活動:30分鐘。
一、新課導入。
演示課件欣賞太空群星,引出課題:畫太空飛行器(板書)。
二、欣賞分析。
了解太空飛行器的特點、作用。
三、太空飛行器的設計方法。
1、設計飛行器的整體形狀。
(1)首先欣賞一組飛行器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飛行器基本形狀。
(2)教師歸納飛行器的整體形狀特點:由基本形組成。
(3)學生上臺用基本形拼擺飛行器,同時小組進行集體拼擺游戲。
2、添加飛行器的局部功能裝置。
(1)學生討論添加的飛行器的主要飛行裝置。
(2)教師示范添加方法。
(3)課件演示添加的內容和方法。
3、飛行器著色。
(1)課件演示給飛行器著色。
(2)有色與無色進行對比。
4、學生作業,教師行間個別指導。
(1)布置作業要求:集體創作設計飛行器,進行小組競賽,并設有創作獎。
(2)作業前靈感激發:欣賞歷屆優秀作業,電腦欣賞太空星體,鼓勵添加太空星體或其他物體。
(3)教師行間進行個別指導。
六、課堂總結
1、作業展評:粘貼各小組集體創作畫“太空飛行器”,逐張欣賞、評析。
2、給優秀作業頒獎。
3、鼓勵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攀登科學高峰。
顆粒碎屑粘貼畫 總第28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指導學生學習粘貼畫的制作方法,培養學生手、眼、腦的靈活性、協調性,提高他們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粘貼畫的制作步驟、方法和要領。
難點:方法運用得當,畫面構圖飽滿,形象生動新穎。
教學準備:細砂,膠水,底紙,棉簽。
教學步驟:
學生活動:30分鐘。
一、欣賞、出示課題。
1、出示四幅分別是動物、植物,風景、人物的范畫。讓學生欣賞并上臺用手觸摸,思考這些畫是用什么材料“畫”的,初步了解粘貼畫的特殊美感和質感及制作材料。
2、出示課題: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一種新的作畫方法。(板書:顆粒碎屑粘貼畫)
二、教師示范傳授粘貼畫的制作方法。
1、構思(板書)
①構思內容。指導學生看范圖,內容可以是簡單的人物、動物、植物、風景等。
②啟發學生說說自己打算畫什么。
2、勾描圖形。將構思的形象勾畫出來,要簡潔鮮明。
3、涂膠。(板書)
①教師演示用棉簽蘸膠水均勻地揩涂在圖形上。
②注意,邊線要整齊。
4、撒灑。(板書)
①教師演示:右手的五指抓些細砂均勻地撒在涂有膠水的部位,力求厚薄均勻。
②指名學生上臺演示,集體評議。
③撒灑完后,用廢紙覆蓋在畫面上,用手壓抹一番,使細砂粘牢。隨后抖掉余沙并加以整理。
5.著色。(板書)
待干后,可在圖形的空白處點綴著色。
三、學生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作業要求:大膽構思,細心制作。
四、作業展評,課堂小結。
1、觀摩作業,集體評議。
2、教師小結。
手捏陶娃 總第29-30課時
教學目標:
進一步學習運用泥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捏塑小泥人,提高學生的動手造型能力,發展創造力。
教學重點:
捏塑小泥人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教學難點:
人物神情生動,各部分裝飾巧妙而別具一格。
教學準備:
數件造型生動的陶娃作品,示范用的熟泥,學生用熟泥人手一份(由教師分發),墊布。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學生活動:20分鐘。
一、欣賞作品,引入課題。
1、出示陶娃作品,師生共同欣賞。
2、出示課題:手捏陶娃(板書)
二、觀察分析人物形體結構。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人由頭、頸、軀干、四肢幾個部分組成。
三、指導學生學習制作方法和步驟。
1、教師示范。
(1)團搓黏土或橡皮泥。
(2)整體捏塑脖子與頭。
(3)捏塑軀干和下肢。可以把軀干和下肢作為一個整體來捏,也可分開捏。
(4)把頭與軀體黏接起來形成大體造型。
(5)黏接上肢部分,添加、刻劃、裝飾各部位。
四、課堂練習
1、出示造型生動的陶娃作品給學生欣賞,啟發學生捏制神情生動,各部分裝飾巧妙的泥人作品。
2、提出作業要求:捏一個小泥人,要求捏出人物的動作和神情。
3、學生開始練習。
第二課時:
一、學生繼續練習,教師指導。
二、教學評價,課堂總結。
觀摩優秀泥塑作品,師生共同評議。
記憶畫 踢足球 總第31-32課時 電第22課時
教學目標:
了解足球的有關知識,引導學生記憶畫出踢足球的精彩場面,培養學生的有意記憶能力和繪畫表現能力,同時教育學生熱愛體育活動,鍛煉好身體。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踢球場面的記憶引導,踢球姿勢、動態的形象分析和把握。
難點:球員動作、表情的刻畫以及運動場面(畫面)的布局。
教學準備:足球賽的影象資料。
教學過程(www.baimashangsha.com):
第一課時:
學生活動:30分鐘。
一、談話導入。
1、提問:
①你喜歡足球嗎?
②你踢過足球嗎?
③你看過足球嗎?
2、介紹有關足球的知識:球隊的人數,球場的要求,比賽的規則等。
板書課題:記憶畫 踢足球
二、新授。
1、觀看足球賽的影象資料。
在觀看時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球員的動作。
2、摹仿表演。
請幾個學生上臺表演鏟球、帶球過人、傳球、射門等動作。引導學生觀察每個動作軀體與四肢的變化。
3、觀摩教材中的圖片。
請兩個學生選擇圖片中的球員動作在黑板上簡單地畫下來。針對學生的問題和困難,教師示范用線,用概括的方法畫各種踢球動作,然后再補充添畫。學生嘗試用這種方法在小紙上畫一個踢球動作。
4、觀摩教材中的學生作品。
著重欣賞作品中人物的姿態、表情刻畫,以及畫面的安排、布局。
三、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作業要求:構圖布局合理,人物形象生動,表現踢球的場面。
第二課時:
學生活動:35分鐘。
一、學生繼續作業,教師指導。
二、教學評價,課堂小結。
優秀作業講評,鼓勵學生多參加體育活動,鍛煉身體。
【小學美術第四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英語第四冊第25課教案08-17
人教版數學第四冊教案08-16
小學美術教案教案01-07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1-19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2-30
小學美術教案07-31
小學美術教案06-01
小學美術教案(精選)07-05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