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生物教案>高中生物教案>第七章排泄 教案

    第七章排泄 教案

    時間:2022-08-17 08:56:26 高中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第七章排泄 教案

    第七章排泄 教案

    第七章排泄     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排泄的概念和尿的形成的基礎知識。

      2、掌握腎臟的位置、結構和功能的基礎知識。

      3、了解輸尿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和功能。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豬腎的內部結構,通過觀察泌尿系統模式圖,尿的形成示意圖和膀胱的剖面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學習泌尿系統的衛生知識,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

      2、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人體內有著非常完善的自身結構——泌尿系統,同時也使他們領悟到排泄這一生理過程是人體內保持清潔、使生命充滿生機活力等美好狀態的前提。

    重點、難點分析

    1.本章的重點是排泄的概念,腎臟的結構和尿液的形成過程。因為:

    (1)學生對排泄的概念常常有不確切的認識。他們從大眾傳播媒體得知排便、排尿都是排泄,這種錯誤認識往往是根深蒂固的。若學習了人體生理衛生還不能扭轉這個錯誤認識,不懂排泄的正確含義,本章的學習就失敗了。故排泄的概念是重點。

    (2)腎臟是尿液形成的結構基礎,尿液是排泄的主要途徑。本章的主題是排泄,主要介紹泌尿系統的結構與功能,故腎臟的結構和尿液的形成是重點。

    2.腎單位的結構和尿液的形成過程是難點。因為:

    (1)腎單位結構復雜,又不能用眼直接看到。即使有條件的學校,給學生創造在顯微鏡下觀察腎臟切片的機會,學生也很難找到完整的腎單位。而腎單位是產生尿液的結構單位,是看不到卻很重要的關鍵知識點。突破腎單位這個難點可以為尿液的形成打好基礎。

    (2)尿液的形成過程難度更大。腎小球的濾過作用涉及到原尿的形成與成分;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涉及到終尿形成與成分。這里必須讓學生明白腎單位中血液的來龍去脈和尿液的產生與排出途徑,也就是說要血路、尿路都清楚。然而,讓學生理解看不到的結構與其功能確有難度。

    建議教師設計一些直觀教具,使學生“看到”腎單位的重點結構,如腎小球、腎小囊。可以將教參中P.108的表中原尿與終尿的主要成分給學生,幫助學生分析尿液的形成過程,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從而突破這個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章的參考課時為2課時。

    二、第一課時:

    1.引入新課:回憶呼吸的全過程。

    設疑:呼吸全過程的最后一步,組織里的氣體交換,將血液中的氧供給了細胞,氧進入細胞去做什么?組織細胞里的二氧化碳總是比動脈血多,這些二氧化碳是從哪里來的?

    解疑:原來,人體通過消化、吸收得到的營養物質,在細胞內被利用。其中,有機物的分解通常需要氧的參與。有機物分解消耗了氧,產生了二氧化碳。

    引出本章課題:有機物的分解還產生水、尿素等其他廢物(當然,有些廢物能在體內“變廢為寶”,不宜稱為廢物)。這些物質通常被稱為代謝終產物。它們在人體內積聚多了,對人體有害,必須及時排出體外。這就是本章要學習的課題——排泄。

    2.比較排泄與排便(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應盡可能少給或不給專業性較強的名詞術語,故不宜給排遺的概念)的區別,理解排泄的概念。

    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對比:二者的排出物分別是什么?分別在身體的什么部位產生的?排出的途徑各是什么?排泄的主要途徑是什么?

    在進行這部分討論時,筆者的一組學生曾在討論時查了《新華字典》對排泄的解釋,看到字典中把排便列為排泄的內容之一,經討論后提出:對于排泄這個概念,生物書與字典的解釋不同,我們信誰的?生物老師說的和以前我們聽到的家長說的、電視科普節目中演過的,還有其他老師說的不一樣,誰的對?

    筆者是這樣處理這個問題的:首先,筆者表揚了學生“不惟書、不惟上”,探究問題、追求真理的精神。然后,建議同學通過學習本章知識、經過小組討論或爭論,自己做出判斷。最后,請學生課后去查其它字典或詞典。

    在學生課后查過的字典和詞典中,《辭海》對排泄的注解是科學的,符合生理學對排泄的定義。其它字典或詞典中對排泄的解釋均有錯誤。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小組的討論,加深了對排泄概念的理解。有的組還給出版這些工具書的單位寫了信,希望他們修改這個詞條。

    3.觀察泌尿系統的模型或掛圖,認識泌尿系統的組成。

    同桌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泌尿系統的組成。提醒學生想著自己身體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的功能。

    4.通過觀察與實驗活動,認識腎臟的結構:

    活動(1),若學校條件允許,最好能將教師的【演示實驗】觀察腎臟的內部結構改為學生分組實驗,以小組為單位,便于學生觀察得更細致,討論得更充分。每個小組最好都有一個標本進行觀察。觀察后的腎臟可以用福爾馬林浸泡起來,制成浸制標本,供下一屆學生觀察。

    通過觀察與小組討論,認識與腎臟相通的管道,腎門處的血管與輸尿管;腎的皮質與髓質;腎盂。

    若教師進行演示實驗,由于標本小,要配合掛圖或投影片講解,腎臟實物要放在解剖盤中讓學生傳看。

    活動(2),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安排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小鼠腎臟縱切片,在顯微鏡的視野中找到較完整的腎小體。沒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通過看掛圖、看投影片等認識腎小體。教師還可以制造簡單的直觀教具,如,向氣球內吹氣,當氣球稍鼓時,一只手捏緊進氣口,另一只手將鼓起的氣球向下按,模擬腎小囊等。通過實驗、觀察并進行小組討論,使學生自己歸納腎單位的結構。

    進而由學生小結腎臟的結構。

    5.請學生總結本課的知識,提示總結的范圍:排泄的概念、泌尿系統的組成和腎臟的結構。

    6.為下堂課置疑:我們已經知道了腎臟的結構,那么,究竟尿液是怎樣形成的?我們下堂課再學習。

    【板書設計】

    第七章 排泄

    一、排泄——人體內的代謝終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

    途徑:呼吸系統——二氧化碳、少量水;

    皮膚——一部分水、少量無機鹽、尿素;

    泌尿系統——絕大部分的水無機鹽尿素等。

    二、泌尿系統的組成。

    三、腎臟的結構:

    1.腎臟縱剖:皮質、髓質、腎盂。

    2.腎單位的結構。

    三、第二課時:

    1.復習提問:

    (1)對照掛圖(或投影片)簡述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各器官的主要功能。

    (2)對照掛圖(或投影片)說明腎單位的結構。

    2.從學生答案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知道腎臟是形成尿的場所,又知道腎臟是有100多萬個腎單位構成的。那么,尿是怎樣形成的?尿是如何排出體外的?我們應該了解哪些泌尿系統的衛生知識,怎樣用這些知識指導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是本堂課要探索、解決的問題。

    3.安排自學與討論活動,學習尿的形成。

    給學生一些相關數據,結合書上P.72尿的形成示意圖,在復習了腎單位的結構以后,通過小組討論,抓住結構特點學習尿的形成過程。

    活動(1),讀書與思考。

    參照尿的形成示意圖,看書并思考以下問題。

    ①尿的形成過程包括兩個連續的階段——濾過和重吸收。兩個階段中被濾過和被重吸收的物質分別是什么?

    ②腎單位的哪些結構特點與完成濾過和重吸收作用相適應?

    ③如圖,在尿的形成示意圖中,左上方血液進入球小動脈,左下方血液流出腎單位,血液在腎單位中發生了什么變化?

    ④參看下表,思考:血漿與原尿的主要區別是什么?原尿與終尿的主要區別是什么?終尿與血漿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⑤為什么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只有1.5升?

    ⑥尿的形成示意圖中腎小管中的尿流向何處?

    活動(2),小組討論思考題。經過討論,請一個代表完整敘述尿的形成過程,其他組員補充,使答案完善。

    希望在討論中能提出與泌尿系統有關的其它問題,鼓勵同學提問,提倡組內互助。

    活動(3),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指圖(或投影片)講述尿的形成過程。教師點評。

    4.以小組活動的學習方式,學習尿的排出。

    ①參看泌尿系統模式圖,了解尿的排出路徑。

    ②觀察膀胱的模型或膀胱的剖面圖,了解尿液排出的機制。重點學習膀胱壁的結構(平滑肌)與功能(貯存尿),尿道括約肌的收縮與舒張,從而了解尿的排出。

    ③通過討論,了解排尿的意義。

    5.通過小組討論,學習泌尿系統的衛生。學習的目的重在指導自己日常生活,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6.小結:請學生概括尿的形成過程和尿的排出。

    【板書設計】

    四、尿的形成:


    五、尿的排出:


    六、排尿的意義和泌尿系統的衛生:

    1.意義:①排出廢物 ②調節水鹽含量,維持組織細胞正常生理功能

    2.衛生:①適量飲水 ②及時排尿 ③保持尿道外口清潔

    小資料

    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的研究歷程:

    1844年,德國生理學家C.Ludwig對尿的形成做出假設,認為腎小球的作用可能是機械性過濾,即由于腎小球中的血液壓力高,血中能透過膜的小分子穿過毛細血管壁和腎小囊的壁而進入腎小管。并推測,若能取得腎小囊中的液體,其成分應與血漿一樣,只是沒有血細胞和血漿蛋白。但限于當時的條件,此假設未能得到驗證。

    1920年,A.N.Richards用蛙和蠑螈做實驗,獲得了成功。他用玻璃微管直接插入蛙和蠑螈的腎小囊,取出了其中的液體(即原尿),分析了其成分。實驗的結果與C.Ludwig的預期一致,該液體中所含的溶解物質與血漿相同,基本沒有蛋白質大分子。

    A.N.Richards還證明如果腎小球的微血管壓升高,濾出液的體積就要增加;反之,濾出液的體積也要減少。濾出液的變化與腎臟耗氧量無關,即濾出液的形成不是由于腎小球和腎小囊的主動運輸所致。這些證明C.Ludwig的過濾假說是正確的。

    2.腎小管重吸收作用的機制:

    重吸收主要發生在腎小管的近曲小管。葡萄糖、氨基酸、維生素和大量氯化鈉都被腎小管的上皮細胞吸收,并轉移到附近的血管中去。重吸收是逆濃度梯度進行的,所以是耗能的。腎小管的上皮細胞中線粒體很多,可以保證ATP的供應。

    實驗證明,腎組織的耗氧量比心肌的耗氧量大,可見,腎臟作功比心臟還要多。若切斷腎的供氧渠道,重吸收馬上停止,但腎小球的濾過作用仍能進行。這說明,原尿的形成過程是單純的物理過程,而腎小管的重吸收則是耗氧的主動運輸過程。

    3.人尿的成分與人體攝入與排出的水:

    人尿中96%是水。在另外的4%中,有2.5%是含氮廢物,主要是尿素,還有少量尿酸以及肌酸代謝產生的肌酸酐等;有1.5%是鹽類,主要是氯化鈉,也有少量鉀、氨以及硫酸根、磷酸根等。尿酸來自核蛋白分子的分解,難溶于水,形成小的結晶隨尿排出。如結晶很大,就成了腎結石或膀胱結石。

    體重為70kg的人每天約攝入和排出各2500mL的水,相當于身體總水量的6%。在所攝入的2500mL水中,約有1000mL。是隨同食物攝入的,1200mL是飲水。其余300mL則是體內細胞氧化產生的。在所排出的2500mL水中,約有1500mL是尿,500mL是從皮膚(汗、淚、鼻涕等)排出的,350mL是以水蒸氣形式隨呼出氣排出的,其余150mL是隨糞便排出的。



    【第七章排泄 教案】相關文章:

    初二生物教案:排泄11-02

    初二生物排泄教案11-04

    初二生物教案:排泄2篇11-02

    童年第七章主要內容04-08

    愛教育第七章心得體會11-24

    昆蟲記第七章讀書心得10-30

    小王子的第七章讀后感10-19

    小王子第七章讀后感10-19

    童年第七章讀后感(通用81篇)07-27

    最新呼蘭河傳第七章讀后感優秀11-1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韩黑人AV全部在线看 | 亚洲另类欧美与日本 | 日韩另类在线综合国产 | 在线不卡的午夜福利 | 天天噜啦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综合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