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機物的制造光合作用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機物的制造光合作用教案(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機物的制造光合作用教案 1
教學目標
1.闡明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2.概述綠色植物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3.運用實驗方法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使學生理解“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設計原理。
2.使學生認同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3.實驗的組織和實驗結果的推導分析。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由生物小組同學對盆栽天竺葵進行暗處理以及葉片部分遮光照射。
2.教學器材:盆栽的天竺葵、彩葉草、黑紙片、曲別針、酒精、碘液、小燒杯、大燒杯、培養皿、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鑷子、火柴、清水。
3.教學課件:無
引入: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分析實驗題目,確定探究課題和主要實驗方法
分析實驗步驟中的原理、方法
實施實驗
得出實驗結果
推導實驗結論
光合作用的概念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
活動:請同學列舉出昨天晚餐的主要食物或最喜愛的幾種食物,分析這些食物與綠色植物的關系。
學生發現,人們的食物都直接或間接來自于綠色植物。教師總結:綠色植物就象一個巨大的生產有機物的天然工廠,它制造的有機物養活了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物。
那么,“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是什么?如何檢驗呢?”“綠葉制造有機物需要什么條件嗎?怎樣證明?”
二、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學生小學的自然常識課中已經了解綠色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在這一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逐漸明確探究的課題:光是不是制造有機物的不可缺少的條件?如何確定光合作用是否發生?學生對這兩個問題進行分組討論,然后各組提出自己的探究方案。
各組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肯定各組在實驗設計中的優點,尤其是有創新意義的設計,教師要不吝贊美之詞,鼓勵保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又請同學互相找出實驗設計中不夠嚴謹的地方,訓練學生的分析和思維能力。對于有機物的鑒定,老師可提示學生回憶:觀察玉米種子結構時,我們是用什么方法區分胚和胚乳的?由此學生可聯想到淀粉的鑒定方法。
通過討論,將同學們的實驗設計逐步完善。對確實可行的實驗方案,老師應給學生提供實施實驗計劃的機會。同時,引導學生對照教材中的實驗設計,找出其中的巧妙之處,彌補自己設計中的不足。
進行實驗之前,請生物小組的同學介紹本實驗的前期準備工作:暗處理、部分遮光照射。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每個一實驗步驟中的'科學道理的理解。老師可設計一系列思考題,啟發學生:
①實驗前,為什么要將天竺葵進行暗處理?
、趯σ黄~子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什么?這樣的實驗設計有什么好處?
、廴∠抡诠獾暮诩垥r,葉片上遮光部位和未遮光部位有什么明顯的差別嗎?
④將葉片放到酒精中加熱的目的是什么?為什么要用酒精而不是水煮葉片呢?
、轂槭裁匆獙⑹⒕凭男羲訜幔
⑥當綠葉在酒精中變成黃白色時,此時能看出遮光部位和未遮光部位的區別嗎?
⑦往葉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嘟涍^碘液處理后,葉片發生了什么變化?如何解釋這一現象?
以上問題穿插在整個實驗進行的過程中,隔水加熱、酒精脫色這一步驟需要等待一段時間,老師可在等待實驗進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問題①~⑤,在葉片脫色之后按步驟進行問題⑥~⑧的討論。
實驗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的操作技能,并提示注意酒精燈的安全。
三、推導實驗結論
老師組織學生經過了設計實驗的討論,以及對教材中實驗步驟的理解,學生已經對實驗驗證的原理和邏輯關系非常清楚,通過實驗結果不難推導出結論
老師也可以通過問題幫助學生推導:“加碘后,葉片部分變藍,這說明葉片中含有什么?”“而遮光部分葉片沒變藍,這說明葉片中的淀粉是從何而來?”由此推出:葉片中的淀粉是通過光合作用制造出來的。老師再問:“造成葉片一部分有淀粉,一部分沒有淀粉的實驗因素是什么?這與我們的實驗假設相符嗎?對此,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最后老師緊扣實驗標題“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總結實驗結論。同時,老師應指出:綠色植物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主要是淀粉等糖類,一部分糖類在植物體內還會轉變成蛋白質、脂類等其他有機物。
四、光合作用的概念
“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為什么必須要有光?”教師可進一步追問學生,引導學生回憶第二單元第二章第一節中“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的有關內容,使學生能夠說出光是一種能量,葉綠體能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在此基礎上總結概括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可以增加彩葉草或銀邊天竺葵的實驗。由于彩葉草和銀邊天竺葵的葉片中有一部分不含葉綠體,所以按照教材實驗步驟4~6進行處理后,葉片也會出現部分變藍的現象。老師引導學生觀察是哪部分變藍了,學生通過分析能夠得出結論:光合作用在葉綠體中進行。老師進一步指出:葉綠體不僅僅存在于葉片中,植物體其他的綠色部位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五、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不僅僅人類,所有其他生物的食物都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綠色植物每年能夠合成大約5000億噸有機物,是整個生物圈中的生產者,為其他生物的生活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
六、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理清思路。
有機物的制造光合作用教案 2
【學生背景】
初一的學生相應的知識鋪墊不夠,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來源之本,通過光合作用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從理論上認識到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本課實驗因為實驗周期長,實驗課教學秩序難維持,實際操作效果不佳,學生往往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反而得不到科學的認知.而現在隨著數字化實驗室的普及,把實驗室與多媒體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多媒體分析實驗現象,讓學生對實驗現象理解得更為透徹,從而更容易得出結論。所以在本節教學中,我嘗試本課實驗用動畫代替,用具體的,形象的實驗現象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設計、操作技巧,實驗結論的探究和討論,使學生對實驗的設計原理、技巧,有更深層次的感悟。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教材背景】
本節知識點較多,例如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產物、公式、概念、實質及實驗的原理等。教學中應注重知識點的落實,為學生下一步學習植物的呼吸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探究實驗,闡明綠色植物產物和原料及條件。知道光合作用的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
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做出假設;學會確認和控制實驗變量;學會設計對照實驗;學會記錄和處理數據,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合作學習,表達交流,良好學習氛圍的培養;對科學知識探索精神的培養。
【教學重點】
探究綠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條件。
【教學難點】
提出問題,應用適當的手段解決問題;單一變量對照實驗的設計。
【教學手段】
實驗設計,動手操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形式】
小組合作討論,看書自學,動手實驗,多媒體輔助教學,及時練習落實知識,教師參與,適時引導。
【教學程序】
1、 創設情景,引出課題:
展示一粒種子生長為一棵高大的綠色植物的生活史圖片和一個誘人的漢堡包。提出問題:植物是“吃”什么長大的呢?
教師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略)
教師總結: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類生物,它不僅點綴我們的生活;而且還給我們帶來了新鮮的空氣,充足而豐富的食物?梢哉f,綠色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十分密切,它對生物圈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綠色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來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見課件),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個小實驗:英格豪斯的實驗:植物只有在有光時才能凈化空氣,(有趣的實驗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問:植物是否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機物?
二、組織活動,學習探究
課堂探究:利用光合作用探究過程中薩克斯實驗這一素材,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實驗:讓學生設計實驗探究:是否只有在有光時植物才能制造有機物呢?
實驗材料:天竺葵、暗箱、燒杯、酒精燈、鐵架臺、 黑紙片、蒸餾水、酒精溶液、碘液等。(準備經過暗處理和照光的天竺葵,稍后展示實驗結果)。
根據所給材料,按照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設計實驗證明“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淀粉”。
出示課件:探究:綠色植物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機物。
(一)、提出問題:綠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機物嗎?教師引導學生作出假設,注意強調“光下”這個條件。(大屏幕上把“光下”用紅色標出)
(二)、作出假設:首先教師應解釋假設的設定,就是對下一步實驗過程的簡單概述。然后讓學生假設:綠色植物(或不是)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機物(注意學生思維的訓練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隨時注意學生思維的火花。鼓勵學生。)
(三)、小組討論,制定實驗計劃:
首先讓學生通過思考形成合理的實驗思路。針對假設需要做對照實驗嗎?對照的是什么條件?讓學生討論后回答。
學生答:光是對照的條件,是研究的變量。
依據光所做的對照實驗中,以下哪一種方案更能體現實驗的嚴謹性?讓學生討論后回答。(大屏幕顯示字幕,便于學生的思考)
(1)兩盆植物上分別選一片葉子進行對照。
(2)一盆植物上選兩片葉子進行對照。
(3)一盆植物上選一片葉子的兩部分進行對照。
學生答:選擇第三種方案。盡量讓學生解釋選擇的原因。
教師總結:注意培養學生設計單一變量的實驗思路以及單一變量的設計原理,其他條件都一樣,只是要研究的條件不一樣。在這個實驗中,要研究的條件是“光”。第三種方案中一片葉子的兩個部分是變量最少的,所以選擇第三個方案。
讓學生猜猜看,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可能是什么?
教師演示實驗:淀粉的檢驗。(在實物投影儀下做實驗,便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要求:用碘液滴到饅頭上,觀察饅頭顏色的變化。
教師總結:淀粉遇碘變藍,可以用這個方法驗證淀粉的存在。
小組討論:
盆栽的天竺葵(甲) 暗處理一晝夜,選擇葉片遮光, 光照幾小時
盆栽的天竺葵(乙) 未經暗處理,選擇葉片遮光, 光照幾小時
盆栽的天竺葵(丙) 一直放在暗處
1、你準備選用哪一盆天竺葵作為實驗材料?
2、在天竺葵上有未遮光的葉片,從上下兩面遮住一部分的葉片,只用黑紙片遮住了表皮的葉片,你準備摘取哪種葉片來做實驗,為什么?
3、能否在剛摘下的葉片上直接滴加碘液來觀察葉色的變化?
4、如果不能的話,你準備怎樣處理葉片后再滴加碘液?
5、處理完葉片后,下一步該怎么辦?
討論后小組派代表交流,教師完善。
(四)、實施計劃:小組分工合作探究
1組 :取甲盆葉片不加熱就滴碘液,
2組:取甲盆葉片用清水加熱,
3組:取甲盆中遮光的葉片酒精隔水加熱,滴加碘液,
4組:取甲盆中未遮光的葉片酒精隔水加熱,滴加碘液,
5組:取乙盆中遮光和未遮光的葉片,酒精隔水加熱,滴加碘液。
6組:取丙盆葉片,酒精隔水加熱,滴加碘液。
強調讓學生注意::酒精只能隔水加熱,否則將發生危險!一旦酒清外溢燃燒,請用濕布或沙子覆蓋火焰,千萬不要用水撲滅。不要晃動桌子,不要從上往下直視裝酒精的小燒杯。
。5)、小組派代表匯報實驗現象:
1組:碘液停留在葉片表面,
2組:葉綠素少量溶解,
3組:葉片未遮光部分變藍,遮光部分未變藍,
4組:葉片全變藍,
5組:葉片全變藍,
6組:葉片不變藍,
分析原因:
1、為什么要加熱溶解葉綠素?
2、清水和酒精哪一個能溶解葉綠素?
3、酒精為什么一定要隔水加熱?
4、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是什么?
5、為什么要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起來?
6、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
學生、教師共同總結歸納。
回顧實驗全過程,總結實驗步驟
、 對正常植株暗處理
、 葉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
、 光下再培養一段時間
、 酒精加熱脫色
、 用碘液處理脫色后的葉片
、 觀察葉片顏色變化
結果預測及分析:曝光一側的葉片經過碘液處理后變成藍色,而遮光一側的葉片經過碘液處理后不變藍。
flash動畫展示實驗過程(老師應注意實驗過程中的細節問題)。
動畫中展示出所有的實驗用具和材料:
盆栽的天竺葵,暗室,酒精燈,大燒杯,小燒杯等。
讓學生敘述實驗的過程,(動畫中實驗材料可以移動,讓學生操縱鼠標,演示實驗過程,教師適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理解實驗的步驟和順序。如果步驟錯誤則操作無效,充分體現了多媒體教學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具體過程如下:(學生通過鼠標操作)
把盆栽天竺葵移動到暗室中,啟動時鐘,24小時后拿出。屏幕上出現問號,點擊后出現問題: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入黑暗中一晝夜?(學生答:為了讓葉中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
從天竺葵上選一片葉子,用黑色紙片和回形針遮住葉片的一部分的上下兩面,(教師提問:為什么要遮住上下兩面?)
讓天竺葵在光下1——2小時后摘下這片葉,除去黑紙片,放入燒杯中隔水加熱,屏幕上出現問號,點擊后出現問題:為什么用這種方法脫色?(學生答:因為隔水加熱不會使酒精溫度過高而發生危險。)
脫色后再放入培養皿中漂洗,這時葉片已是黃白色,移動碘液上的滴管,把碘液滴到葉片上屏幕上出現問號,點擊后出現問題:葉片會出現什么現象?(學生作出預期:見光部分變藍色,不見光部分不變色)
學生回答正確時電腦會給以掌聲,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
實驗現象分析:(大屏幕以不同的字體、字色顯示)
學生總結:滴碘變藍的區域(有淀粉)
滴碘不變藍的區域(沒有淀粉)
變藍的區域(接受了光照)
不變藍的區域(沒有接受光照)
(六)、得出結論:(引導學生回答,教師補充勘誤)綠葉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條件,淀粉是產物。
實驗探究過程歸納總結:
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統領本節課的教學主線,將教材介紹的經典實驗置于這個科學探究過程的共同模式中,使學生通過對經典實驗的學習和分析,初步建立科學探究的能力。同時通過本探究,進一步深化對照實驗的設計原則。
三、反饋練習,分層落實
及時強化實驗過程和落實結論。通過把錯亂的實驗過程的正確排序,使學
生對實驗的步驟進一步理解和吃透。由葉片的染色情況分析葉片的受光情況,逆行理解和運用知識,進一步體會結論。
。ù笃聊伙@示)
(1)、請將"綠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的實驗步驟正確排序:
①用清水漂洗葉片
、谙蛉~片滴加碘液,用清水沖掉碘液
、壅氯~片,去掉遮光的紙片
④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
、萦煤诩埰讶~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起來
⑥葉片在光下照射幾小時⑦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
學生討論后回答。不同的答案可以引發學生的爭論。(答對的學生電腦給以掌聲。)
最后教師出示參考答案:④⑤⑥③⑦①②。
。2)、分析葉片(已經脫去葉綠素)接受光照的情況:
葉片a經碘染色后全變藍。(全部接受了光照,形成了淀粉。)
葉片b經碘染色后全不變藍。(全部不接受光照,沒有形成淀粉。)
葉片c經碘染色后部分變藍,部分不變藍。
(變藍的有淀粉,是因為接受了光照,不變藍的沒有淀粉,是因為沒接受光照)
由此進一步證明了:光是綠色植物形成淀粉的必要條件。
教師通過以上難點的反復練習和講解,強化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達到了教學目的。
四、拓展延伸,深化認識
引導學生根據以上知識初略整理出光合作用原料、產物、場所和條件等,為下一節課做好鋪墊。
通過有趣的事例,進一步引發學生的思考,使知識上升一個高度:
農民甲為了多收獲玉米,于是他在同樣的地里種植了比正常情況下多兩倍的種子,秋后他能收獲多兩倍的玉米嗎?(作為課后練習讓學生回去思考)
遷移升華:動動腦筋:通過有趣的事例,進一步引發學生的思考,使知識上升一個高度:
農民甲為了多收獲玉米,于是他在同樣的地里種植了比正常情況下多兩倍的種子,秋后他能收獲多兩倍的玉米嗎?(作為課后練習讓學生回去思考)
【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我上的一節市級公開課,課后受到老師們的好評,特別是我對教材的處理很有新意,教學效果很好。我也從這節課的教學中得到很多的反思:
1、必須利用多種教學方式,才能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特別是通過多媒體教學和學生探究實驗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對植物的生理活動有一定的認識及初步結論,再通過老師的歸納與總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認識就較為容易。
2、充分利用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對探究過程進行思考、討論、交流,老師和其他學生適時提出質疑,及時給予評價,這樣能夠對學習方法的改變有促進作用。
3、對所教知識要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結合起來,使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加深,并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如何應用所學知識,以及為什么這樣應用。
有機物的制造光合作用教案 3
教學目標
、訇U明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谶\用實驗的方法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
重點和難點
①探究綠葉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诖_保實驗順利進行,對實驗的結果進行深入的分析。
一、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方案一: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4人小組
在實驗小組長帶領下做實驗。
方案二:各實驗小組組內交流課前設計的實驗方案,然后討論、完善,最后確定本組的實驗方案,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實驗。
方案三:為提高效率,全班分成4個大組,每個大組仍以4人為一實驗小組,在老師指導下實驗。
指導學生實驗,并提示注意事項。
參與小組討論,對學生的大膽設計予以肯定,并進行適
當啟發、引導,巡視指導學生實驗。
二、分析實驗結果
方案一:各實驗小組就老師出示的討論提綱討論分析光合作用的條件、產物,
理解每個實驗步驟中包含的科學原理。
方案二:各實驗小組先組內分析實驗成
功與否的原因,然后各組公布自己實驗的過程,產生的結果,再組間互相交流分析光合作用的條件、產物,理解每個實驗步驟中包含的科學原理。
方案三:4個大組各派代表公布自己的實驗過程、結果。然后①前二組間進行對比,后二組間進行對比,看看同一種實驗材料,實驗過程不同,其結果是否一樣,并分析原因,②第2組和第4組進行對比,看看使用不同的'實驗材料,實驗過程相同,其結果是否一樣,并分析原因。
啟發學生找到產生不同結果的原因,引導學生思考理解每個實驗步驟中包含的科學原理。
總結出“綠色植物在光下都能制造有機物”這一結論。
三、光和作用的意義
方案一:在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看書自學,了解光合作用意義。
方案二:在老師提示下,根據日常生活舉
例說明光合作用的意義。
指導學生看書,引導學生作出概括。
分析學生舉出的例子,引導學生作出概括。
有機物的制造光合作用教案 4
教材分析: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是七年級《生物學》(上)中繼“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水循環”之后和“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之前的一個學習內容,在教材編寫及知識結構中起者承上啟下的作用。共1課時。
教學目標:
闡明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通過實驗驗證綠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
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探究能力。(重點、難點)
理解光合作用發生的場所和產物的判定方法以及其原理,培養學生體驗生物探究中的科學方法。(重點、難點)
通過學習使學生養成愛護綠色植物的情感。(重點、難點)
學生準備:
預習本課實驗操作內容。
課前準備:各實驗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將實驗用植物進行必要處理。
查詢有關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資料,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及意義。初步形成保護植被,愛護森林的意識。
教師準備:
根據課本準備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材料用具。特點是:準備兩株不同處理的天竺葵(洋繡球)。一株是與書中實驗要求一致的處理方法,同時,還要選取一個葉片讓它全部被遮光紙遮住。另一株是提前一天結束暗處理的植株,注意在這株植物上要選取不同著生位置的葉片進行遮光處理,在葉片的處理上同樣要形成部分遮光和全部遮光的區別。
準備課本P121進一步探究的實驗設計方案。
查詢書籍、網站、錄像收集一些有關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過程,實質,意義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組織學生回憶生物的主要特征,引導學生產生疑問并自己提出問題:植物體的自養的營養方式是通過什么生理過程進行的?植物體由小長大的過程中自身營養物資的積累從何而來?植物體內有機無制造的條件、場所和過程是怎樣的?等等。以次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引導學生聯想小學自然課的內容,自己找出答案:植物體內有機物來源于植物體的光合作用。
二、探究過程
方案:學生6----8人一組。
按照書中實驗要求進行實驗操作。
在操作中注意觀察實驗現象,針對實驗步驟提出問題,也可針對實驗步驟提出改進實驗的措施。根據實驗現象討論歸納結論。
教師:巡回指導,提示實驗注意事項,確保實驗安全有序進行;提示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力爭將問題形成結論。組織討論,通過小組間提問解答的方式,鼓勵與同學合作共同歸納光合作用的過程與實質。要提的問題有:光合作用的過程是怎樣的?光合作用的條件是什么?光合作用的場所是什么?光合作用的產物是什么?我們吃的大豆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說明了什么?生物圈中,動物的食物主要來源于誰制造的產物。這說明了什么問題?食物為我們提供了物質來源的同時還提供了什么來源?通過上述問題你能總結出光合作用的實質嗎?
教師在此基礎上演示此實驗的.過程并根據對植物不同的實驗處理引導學生做出判斷。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對前后知識形成連貫性。
三、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理清思路: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光合作用的場所、產物光合作用的本質光合作用的產物的運輸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義與保護森林的情感意識。
四、作業
請學生根據課下搜集的資料以及自己對本課內容的理解,談一談綠色植物對自然界及人類的意義,并能夠根據光合作用的過程處理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課后反思
本教案力求通過富有吸引力的教學過程,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以達到新的課程標準要求,主要突出了兩點:
一是通過探究性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但低年級的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具
有自己的特點,獨立完成探究實驗比較困難,因此教案設計了一些學生感興趣,而且邏輯性強的思考題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使學生在主動思考、探究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獲得了新知。這種方法簡單、直觀、啟發性好,同時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增強了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愿望。
二是通過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學生進一步增強了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在教學準備過程中,要求學生搜集有關資料,不僅能夠鍛煉學生搜集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在準備過程中開闊了眼界,擴大了知識面。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很容易使學生樹立起保護環境必須要“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的社會責任感。
有機物的制造光合作用教案 5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是本章教材的重點內容。教材通過演示實驗分別介紹了光合作用的產物、原料和條件,并在此基礎上概括總結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實質和意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做好演示實驗,并積極引導學生對演示實驗的結果進行科學的分析,逐步深入認識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學目的
1.通過演示實驗和對實驗結果的分析,使學生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
2.通過對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光合作用的公式的分析,使學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實質。
3.使學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意義和應用。
教學重點
1.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條件和產物的演示實驗。
2.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實質。
教學難點
光合作用的實質。
教學方法
演示實驗和講述相結合。安排二課時。
教學準備
1.光合作用需要氧氣的實驗裝置。(放在各班教室向陽的窗臺上,讓學生觀察產生和收集氧氣的過程。)
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和實驗結果。
3.說明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的實驗結果。(經酒精脫色和碘液處理的銀邊天竺葵葉片。)
教學過程
。ǖ谝徽n時)
引言:我們已經了解了葉的形態和結構,知道綠葉在光下能制造淀粉。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主要是淀粉)的生理活動,我們稱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什么原料、條件,有什么產物,這些問題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研究。(引出課題:第三節有機物的制造—一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產物(板書)
教師指出: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證明光合作用的產物有淀粉。(板書)
啟發思考:光合作用是否還有其他產物,
教師把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實驗裝置由教室的窗臺移到講臺桌上。并加以簡單介紹。
問:根據平時的觀察,看到金魚藻在光照下有什么現象發生?(學生回答:有氣泡產生)
啟發思考:光照下金魚藻產生的氣體會是什么氣體?
教師指出:我們可以來檢驗收集到的氣體。教師進行氣體檢驗示范之后,問:將要熄滅的小木棍遇到該氣體時有什么現象發生?(學生回答:重新燃燒)
問:這種現象說明產生的是什么氣體?
結論:氧氣。(板書)
啟發思考: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產生氧氣都需要什么原料呢?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板書)
教師出示并簡單介紹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指出實驗中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以及實驗的簡單過程。
問:甲、乙兩套實驗裝置有什么主要區別?(要求回答:甲裝置的槽里放的是氫氧化鈉溶液,乙裝置的槽里放的是清水。)
問:隨著時間的延長,甲、乙兩套實驗裝置的空間內,空氣成分會發生什么變化?(要求回答:甲裝置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量比乙裝置內二氧化碳量大大減少。)
教師展示該實驗的結果,指出:摘自甲裝置內的葉片,經酒精脫色和碘液處理,未被染成藍色。而摘自乙裝置的葉片被染成藍色。
問: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最后概括。)
結論:必須有二氧化碳參加,綠葉在光下才能制造淀粉。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板書)
教師指出:經科學家實驗證明,沒有水參加,綠葉在光下也不能制造淀粉。
結論:光合作用的原料還有水。(板書)
通過上述三個實驗都可以說明: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條件。除此之外光合作用還需要什么條件呢?
三、光合作用的條件(板書)
教師出示盆栽銀邊天竺葵。
問:銀邊天竺葵的葉片邊緣為什么是白色的?(要求回答:葉片邊緣的細胞里不含葉綠素。)
啟發思考:將經過光照的銀邊天竺葵的葉片用酒精脫色和碘液處理后,葉片的顏色會發生什么變化?
教師出示該實驗的結果,指出葉片中部原是綠色的部分被碘液染成了藍色,而白色的邊緣部分未被染成藍色。
問: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最后概括。)
結論:綠葉有葉綠素的部分經光照才能產生淀粉。
光合作用的條件:光、葉綠素。(板書)
啟發思考:光合作用為什么需要光?
教師對有關能量的問題作出形象的解釋之后,指出:植物進行各種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綠葉進行光合作用時,就是依靠陽光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等原料轉變成淀粉等有機物。同時釋放出氧氣。
通過以上幾個實驗,我們分別了解到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等內容,F在全面的總結一下什么叫光合作用。
四、光合作用的概念(板書)
在學生思考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有關光合作用概念的內容。
教師指出:現在我們已經對光合作用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討,如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物質和能量都發生了哪些根本變化,光合作用對植物本身、對于人類和整個生物界有什么意義等,這些問題我們在下一節課中再來繼續探討。
。ǖ诙n時)
引言:有人把綠葉進行光合作用,比作工廠的生產活動,你能說出綠葉這個“綠色工廠”中的機器設備、原料、動力和產物都是什么嗎?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啟發思考。
問: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公式把“綠色工廠”的生產過程表示出來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進行總結。)
光合作用的公式:(板書)
結合光合作用的公式,認真思考: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物質和能量都發生了哪些根本的變化?(引出課題)
五、光合作用的實質(板書)
問:還記得學習種子的成分時,種子的成分包括哪兩大類物質,其中哪類物質比較簡單,哪類物質比較復雜?(要求回答:無機物和有機物。無機物簡單,有機物復雜。)
問:分析光合作用的公式,說明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物質發生了哪些根本變化?(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最后概括。)
簡單的無機物(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復雜的有機物(淀粉等),并且釋放出氧氣。
問:在物質轉化的同時,還有什么變化發生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最后概括。)
光能轉變成貯藏在有機物中的能量(化學能)。
從實質上說,光合作用包含了兩個方面的.轉化:(板書)
教師指出:關于光合作用過程中,二氧化碳和水等無機物是怎樣轉化成淀粉等有機物;光能是怎樣轉化成貯藏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的氧又是從何而來。這些比較復雜的問題,留待我們在高中生物學中再作進一步的探討。
光合作用對綠色植物本身、對人類和自然界有什么意義呢?
六、光合作用的意義(板書)
問:人和動物也能像綠色植物那樣,把從外界攝入到體內的各種無機物在體內轉化成有機物嗎?(學生回答:不能)
問:那么,我們人和動物體內的各種有機物是哪來的呢?(學生回答:從食物中獲得的)
問:人和動物吃的植物性、動物性食物中的有機物又是從哪來的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最后概括。)
食物中的各種有機物,都是直接或間接由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成的。不僅如此,自然界中的各種有機物,包括我們比較熟悉的棉、麻、糖、橡膠等,也都是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給我們提供的。
據科學家估計,整個地球上的綠色植物光合作用一年所制造的有機物,若折算成葡萄糖可達4500億噸左右。
概括出意義之一:
。ㄒ唬槿祟惡驼麄生物界提供大量的有機物(板書)
綠色植物可以直接利用光能來進行重要的生命活動——光合作用。
問:人和動物體是否也能直接利用光能來進行各種生命活動呢?(學生回答:不能)
問:那么,我們人體或動物進行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是由誰提供的呢?(學生回答:是食物中貯藏的能量)
問:食物中貯藏的能量又是哪來的呢?(學生回答:直接或間接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來源于太陽光能。)
教師指出:不僅植物性、動物性食物中貯藏的能量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來源于光能。我們用的柴草、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物質,也都是現在或過去的綠色植物通光合作用所貯藏的太陽能。
據估計,地球上綠色植物一年進行光合作用所提供的能量,若折算成電能,可達1700萬億度,F在整個地球上人類一年所消耗的能量僅占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所提供能量的10%左右。
概括出意義之二:
。ǘ槿祟惡驼麄生物界提供豐富的能源(板書)
問:人和動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呼吸時,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成分有什么不同?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指出:生物呼吸時消耗了很多氧氣,產生了很多二氧化碳。自然界中的燃燒同樣要消耗很多氧氣而產生很多二氧化碳。
據科學家估計,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燒所消耗的氧氣,每秒鐘可達l萬噸左右。照這樣的速度,大氣中的氧氣在3000年左右就會被用完。但是我們生活中并沒有明顯感到環境中氧氣不足和二氧化碳過多,這是什么原因呢?這還要歸功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據估計,l公頃闊葉林,在生長季節其光合作用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 1噸,釋放出氧氣0.73噸。地球上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一年所釋放出的氧氣,可以達到4800億噸左右!
概括出意義之三:
(三)維持自然界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板書)
綜上所述,光合作用是生物界食物的來源、能量的來源、氧氣的來源。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存、繁榮和發展的根本保障。
七、光合作用的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板書)
教師指出:在農業生產上,農作物產量的高低與農作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有機物的多少有直接關系。
問:根據光合作用的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爭取農作物豐收的重要途徑是什么?(要求回答:充分利用陽光)
據估計,目前在農業生產上太陽能的平均利用率僅為0. 5%左右,一些高產田可達2—3%,一些實驗田光能的利用率可達5%。
問:為了充分利用陽光,在農業生產上可以采取哪些具體措施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最后概括。)
合理密植、間作套種。(板書)
教師對上述術語加以簡單解釋。并且指出:我國南方還可以改一年一作為一年兩作或三作;北方可以盡量擴大溫室和塑料大棚的栽種面積等。在采取人工照明延長光照時間、提高環境中二氧化碳濃度等方面,人們也在進行著科學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有機物的制造光合作用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說出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了解)
說出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了解)
說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認識過程(理解)
研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
情感態度:通過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過程,認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見中的合理成分,還要具有質疑、創新和用于實踐的科學精神與態度。
能力、技能:進行有關的探究和實驗,學會提取、分離綠葉中的色素,在有關實驗、資料分析、思考與討論、探究等的問題討論中,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光合作用的發現和研究歷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應過程以及相互關系;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
難點:光反映和暗反應的過程;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
三、教學用具:實驗材料;PPT課件
四、課前準備: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ㄒ唬┮
光合作用對自然界的意義:生成氧氣,進而緊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層;直接或間接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進碳的循環。
(二)光合色素
實驗: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種類
講述光合色素的種類、吸收光譜
。ㄈ┤~綠體的結構
通過圖片和問題的引導,講述葉綠體的結構及其適應光合作用的特點。
對恩格爾曼的兩個實驗進行討論,并進行表達交流
。ㄋ模┕夂献饔玫奶骄繗v程
利用學生初中學過的關于光合作用的反應式,利用填空的方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定義。
引導學生對幾個主要的探索歷程資料進行閱讀,并找出相關階段的研究成果或觀點。特別講述用同位素追蹤氧元素走向和碳元素走向的實驗
(五)光合作用的過程
光反應:以光合色素捕獲的'光能的用處入手,并輔以板話,能量的是水脫氫,并放出氧氣和產生[H];并且使ADP生成ATP。強調了光反應需要的條件是光、光合色素、酶。
暗反應:目的是二氧化碳獲得H,被還原成為葡萄糖。二氧化碳與C5化合物結合(二氧化碳的固定),成城2分子C3;一部分C3獲得了[H]被還原為葡萄糖;一部分C3形成C5繼續參與循環。
歸納光合作用的本質:把利用光能,產生[H],把二氧化碳還原為葡萄糖,并把光能儲存在更加穩定的糖類中。
以表格的形式再次鞏固光合作用兩個階段的各種變化。以及兩個階段之間的關系。
學生活動
。┯绊懝夂献饔脧姸鹊囊蛩匾约昂粑饔门c光合作用的關系
設計情景,引導學生了解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溫度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利用哈密瓜之類的例子,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關系。
。ㄆ撸┗茏饔
自養生物;異氧呼吸的概念,并且通過例子來講述葉綠體的苦惱。
有機物的制造光合作用教案 7
學習目標:
。1)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過程;
(2)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反應式
。3)初步學會運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光合作用的過程和實質,光反應過程和暗反應過程的區別和聯系;難點是光反應和暗反應中物質和能量的轉變過程。該過程十分復雜,牽涉到許多物理學、化學等知識,而有機化學知識學生還未學到,因此理論性很強,很抽象很枯燥,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
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型與師生共同探究型相結合(含自學、談話、討論和講授等)
教學過程:
復習完葉綠體的結構之后,利用課件展示以下幾個問題:
1. 光反應的場所和外界條件為?
2.葉綠體中的色素在光反應中有何作用?
3.光反應中水被分解成和;atp合成過程中能轉化成了能,該過程還需的催化。
讓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完成上述問題,以上幾個問題的解決要求學生具有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自學完成后,再利用圖分步展示光反應的各個步驟,課件可將抽象微觀的過程形象、具體化,這樣既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完光反應的過程后,讓學生閱讀有關暗反應發現過程的材料,材料如下:美國科學家卡爾文用含14c的co2研究了光合作用中c元素的轉移途徑,在實驗開始時,給植物提供一定量的含14c的co2,追蹤發現,當空氣中的14co2減少后,14c首先出現于c3化合物中并迅速增加,隨著時間的推移,c3化合物中的14c逐漸減少,糖類等有機物中的14c開始增加。讓學生思考上述過程中c元素先后轉變成了哪些物質?
利用這段材料給學生展示暗反應的科學發現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重溫了科學家的探索過程,體會到了科學家探索生物學過程的艱辛和一些巧妙的設計。
在分析上述材料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學教材回答:
1、暗反應的場所和條件為?
2、暗反應過程中物質和能量是如何變化的?學生回答后,再利用cai分步展示暗反應的過程,該過程同樣將抽象微觀過程具體形象化,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同時課件還非常形象的揭示了光反應和暗反應的內在聯系。
在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全過程后,利用cai展示光反應和暗反應比較的表格,讓學生結合教材完成,比較可以從光反應和暗反應的部位、進行條件、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等幾個方面進行,在完成表格的過程中,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比較和綜合的能力。
完成表格后,給學生拿出自制的板圖,讓學生把所缺內容補充完整,利用實物讓學生動手操作,可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下的教學內容都將以該圖為中心,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該圖所展示的光合作用的過程分析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下就是對光合作用過程原理應用的具體實例:離體的葉綠體在光照下進行穩定的光合作用時,如果突然中斷co2氣體的供應,短時間內葉綠體中c3化合物與c5化合物相對含量將如何變化?該討論題要求學生要能將外部環境條件的變化與光合作用過程的`結合起來綜合分析,外部條件變化直接影響光合作用哪一步驟?這一問題要讓學生進行充分討論,然后提問學生回答,并讓學生結合光合作用過程的圖解深入分析。若學生不能準確回答,可再次播放多媒體課件,或直接觀察自制板圖,引導學生逐步得出結論。
基本知識學習結束后,給學生做一小結,然后利用精選的課堂練習題進行鞏固訓練,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6 教后反思
筆者利用該教學設計實施教學后,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在設計中有以下幾個方面較為成功:
首先該設計轉變了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一轉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對光反應和暗反應過程的設計采用了問題串的形式,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自學;另外讓學生完成自制板圖所缺的內容更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
其次,該設計挖掘了教材中科學史的潛在教育功能,引導學生運用科學家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思考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例如,給學生展示了美國科學家卡爾文探究暗反應過程的資料,讓學生分析暗反應過程中的物質轉變情況。
第三,設計過程還充分體現了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課件中光反應和暗反應的動畫過程形象的展示給學生,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提高了教學效率,使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掌握這一基本過程,落實了新課改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理念。
除了以上成功之處外,該設計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學生通過學習用于解決實際的問題較少等,針對這一問題筆者會在以后的教學中對以上問題加以修正和完善。
有機物的制造光合作用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闡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舉例說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
2、能力目標:
、偻ㄟ^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產物和場所,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
、谠谔骄炕顒又信囵B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進一步明確生物圈中的人和動物與綠色植物的密切關系,生發保生物、愛護環境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闡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三、教學難點:
探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實踐上的應用。
四、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課文導入
1、創設問題情境:動物和人每天需通過攝取食物來獲得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需植物則沒有攝食現象,那么植物的生長發育需要營養物質嗎?
2、觀看視頻
3、學生產生疑問:植物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是怎么來的?
二、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
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根據經驗推測得出結論:“植物的物質積累來源于土壤”。
。ㄒ唬┖柮商貙嶒灒ū壤麜r科學家、1648年)
1、flash動畫演示
2、學生討論:
①海爾蒙特的實驗是對哪一權威的挑戰?
回答要點:海爾蒙特的實驗是對亞里士多德的經驗推測的挑戰。
、诹鴺湔娴闹恍枰湍荛L大嗎?你認為海爾蒙特忽視了哪個重要因素?
回答要點:不能;海爾蒙特忽視了空氣對柳樹長大的作用。
、畚覀兛梢栽鯓邮乖谧匀画h境中無法觀察到的空氣成分的變化間接的表現出來?
回答要點:①想法把由于植物生長而引起成分發生變化的那部分空氣與外界的空氣隔開;②驗證空氣成分有沒有發生變化(怎樣設計?)。
。ǘ┢绽固乩麑嶒灒ㄓ茖W家、1771年)
1、flash動畫演示:
2、學生討論:
、偃藗儑栏癜凑掌绽锼固乩膶嶒炓笾貜退膶嶒,有的能成功,有的失敗,你認為失敗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要點:與實驗過程中植物有沒有接受光照有關,有則成功,否則失敗。
③你認為可以怎樣進一步實驗?
回答要點:普里斯特利的實驗過程中增加陽光這一實驗條件。
3、介紹英格豪斯的改進實驗(結論:光在植物更新空氣的'過程中起關鍵作用)
(三)薩克斯實驗(德國科學家、1864年)
1、分析薩克斯實驗(視頻、動畫演示):
、佻F象記錄
植株的部位現 象
葉片未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變藍
葉片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不變藍
②結論:植物可以更新由于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混濁的空氣。
2、學生討論:
、龠@個實驗探究的是什么問題?是否設置了對照組?實驗中所需控制的單一變量是什么?如何顯示實驗結果?
回答要點:實驗探究的是陽光與有機物的關系問題。
對照組:見光的葉片部分與遮光的葉片部分。
實驗中所需控制的單一變量是光。
通過淀粉遇碘能變藍來顯示實驗結果。
②實驗前,將植物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再移到陽光下照射3-4小時,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要點:讓葉片內原有的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的淀粉被植物運走或耗盡,以免干擾探究實驗。
、奂依锓N植的花草如果長時間放在黑暗處會死去。小麥在灌漿的時候遇到陰雨天氣,就會減產。你能說出其中的原因嗎?
回答要點:植物長時間放在黑暗處,就會使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從而使植物因缺乏生長發育必須的有機物而死去;小麥在灌漿的時候遇到陰雨天氣,就會減產。原因是農作物接受光照少,從而使產生的有機物減少引起的。
(四)恩吉爾曼實驗(德這科學家、1880年)
1、flash動畫演示
2、閱讀、分析課文p85頁第二節。
3、討論:本實驗的實驗變量是什么?得到了什么結果?
回答要點:實驗變量是光照。結論:光合作用進行的場所是葉綠體。
有機物的制造光合作用教案 9
教學目標:
1、識別綠色植物葉片的結構,說出各部分結構的主要功能。
2、練習徒手切片。
3、解釋葉是光合作用的器官。
4、說明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5、舉例說出興合作用需要光。
教學重點:
識別綠色植物葉片的結構,說出各部分結構的主要功能。
教學難點:
(1)識別綠色植物葉片的結構,說出各部分結構的主要功能。
(2)解釋葉是光合作用的器官。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準備新鮮的葉片。
(2)教師準備:準備實驗"觀察葉片的結構"的材料用具。
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已初步了解要進行光合作用離不開和時綠體,這節我們具體探究一下在植物的六大器官中哪個上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結構及結構相適應的功能,以此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二、探究過程
。ㄒ唬┤~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學生2人一組。
(1)練習徒手切片,制作葉片橫切面的臨時玻片標本。
。2)使用顯微鏡垂危觀察葉片橫切面的臨時玻片標本,再觀察葉片的永久橫切面玻片標本,歸納葉片的基本結構及功能。
教師:巡回指導,提示切割方向、方法等,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如何切割,應注意什么?
學生:把制好的臨時玻片放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然后再把永久切片放在顯微鏡下,進一步了解葉片的結構。
展示學生畫的葉片結構圖,鼓勵學生說出各部分的名稱及結構特點。
學生:各組討論,歸納葉片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教師引導:
(1)葉片的背面與正面的綠色一樣深嗎?為什么?
(2)怎樣區分上表皮和下表皮?
。3)說明氣孔的開關受什么的控制?
小結:在知道了葉片的結構及功能后,讓學生分組討論:
(1)解釋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2)葉片的結構適于接受陽光照射的特點。
(二)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1)知道葉呈綠色的原因。
。2)明確光合作用的場所。
(3)會應用"葉綠素的形成需要光"這一道理。
教師: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回答。
問題:
。1)葉片呈綠色的原因是什么?
(2)光合作用的場所是什么?
。3)在生產中你知道怎樣利用"葉綠素的形成需要光"這一原理。
三、課堂小結
葉片——————葉綠體———————葉綠素——————光能——————光合作用——————有機物
這說明: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有機物的制造光合作用教案 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探究實驗,闡明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產物、條件及場所等。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實驗設計思路的培養及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知識點的應用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師生互補,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探索精神的培養。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本節課,小組長與教師共同準備實驗
教師:準備實驗,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請大家欣賞榴園風光(幻燈片展示石榴樹—石榴花—石榴)晶瑩剔透的石榴籽里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為人體提供物質和能量,你知道石榴籽里的物質和能量是石榴樹葉通過哪一生理過程制造出來的嗎?
生:光合作用(也可能回答不出來)
利用學生熟知的事物,提出未知的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欲,導入本節課。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三節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師:展示課題并板書:
第三節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引導探究,層層深入
師:本節課我們主要完成探究實驗“綠葉在光下產生淀粉”
請大家閱讀材料(展示材料)
材料一:
家里種植的花草長時間放在黑暗處會死亡。
材料二:
向玉米果實的縱切面滴加碘液,有些部分變成藍色。
。ǖ矸鄣奶匦裕河龅庾兯{)
生:閱讀材料,小組討論并回答問題
師生共同歸納并展示提出的問題和做出的假設
。ㄒ唬┨岢鰡栴}
。ǘ┳龀黾僭O
生1: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嗎?生2:光是綠葉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嗎?
生1: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生2:光是綠葉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引導學生利用探究活動的方法步驟主動探究,小組合作,根據材料提出問題并作出假設,這些問題和假設都是學生自己完成的,是學生自己的東西,能夠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并為下面的.制定計劃做好鋪墊。
(三)制定計劃
師:展示并引導學生認識“實驗中用到的主要儀器”
我們看導學案上制定計劃中的第一個假設:綠葉制造淀粉需要光,如何設計實驗來驗證呢?請根據所給材料(盆栽天竺葵、曲別針、黑紙片)小組討論,設計實驗
生:設計實驗,展示實驗操作并說出設計目的。
師:你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生:設置對照試驗
師:變量是什么?
生:光
師:我們接著來看導學案上的第二個假設“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綠葉中有淀粉嗎?
生:有
師:你有什么辦法去掉綠葉內原有的淀粉呢?請利用:天竺葵、黑色塑料袋來設計實驗。
生:設計實驗,展示實驗并說出設計目的。
師:你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還可以把天竺葵放在不透光的箱子里、櫥子里
師:(舉起一片綠葉)這是一片經過遮光處理的綠葉,請仔細觀察遮光部分與見光部分有區別嗎?
生:沒有
師:如何設計實驗驗證見光部分有淀粉生成呢?根據淀粉的特性應該滴加哪種液體?
生:碘液
師:能直接在葉片上滴加嗎?試一試吧?
生:動手實驗,向葉片上滴加碘液,觀察現象
師:碘液進去了嗎?
生:沒有
師: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見到這種現象,(展示帶露珠的葉片)這是由于葉片表面有角質層,活細胞的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所以碘液進不去,我們要破壞葉片的這層結構。破壞葉片結構讓碘液進去就能看到淀粉變藍嗎?這是被熱水燙過的葉片,細胞結構已被破壞,仍是綠色的,我滴加碘液大家觀察。能清楚地看到變藍嗎?
生:不能
師:想一想,結合綠葉不能變藍的原因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生:去掉葉綠素
師:展示1、葉綠素溶于酒精不溶于水2、酒精易揮發、易燃燒。
請根據提示設計實驗并說出設計目的
生:小組討論,設計實驗,展示實驗設計并說出設計目的
師:點評各小組的設計并指出最佳方案
師:展示問題--要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脫色,燒杯中最好放涼水還是熱水?
生:熱水
師:強調:熱水量在30ml左右,酒精要沒過葉片
因為熱水量的多少會直接影響加熱時間即實驗效率,為節約時間所以明確熱水的量。
師:根據我們同學的設計來看本實驗的完整的過程。展示實
實驗的前兩步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老師在課前已經完成,我們從脫色開始
實驗時大家一定要注意實驗安全,展示實驗注意事項:
1、不要晃動桌子,防止熱水燙傷!
2、一旦酒精外溢燃燒,用濕布或沙子蓋滅,千萬不要用水撲滅。
3、點燃酒精燈用火柴,熄滅酒精燈用燈帽,不能直接用嘴吹。
4、取出小燒杯時用鑷子!
生:讀實驗注意事項。
師:開始實驗,小組要分工合作:我們每個小組的葉片中都藏著一個小秘密)
本實驗的整個過程都是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討論、設計、實驗的活動中,問題設計的難度梯度較小,學生只要稍加思考就能夠完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實驗順利完成。并在實驗前“故弄玄虛”,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他們由于急于發現秘密,一定會認真實驗,這樣能提高實驗的成功率和效率。
。ㄋ模⿲嵤┯媱
生:做實驗并觀察、記錄實驗現象
師:在脫色等待的過程中思考以下問題:
1、什么時候停止加熱?(在學生回答后強調停止加熱時的實驗操作方法)
2、實驗過程中幾次用清水漂洗,每次漂洗的目的是什么?
生:回答以上問題
本節課是一節實驗課,可是“酒精脫色”這一環節需要較長時間,如果把分析實驗全部放在實驗前完成,就會用時間較長,學生動手實驗的時間就會很短,實驗現象不明顯,學生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就會使本節課顯得倉促,為了避免這一不足,特把部分問題放在加熱等待的時間里完成,這樣使學生既有較長時間動手實驗又不會在加熱等待的過程中無事可做,合理安排了時間。三、組織交流,點撥建構
師:我們繼續觀察并填寫實驗記錄,展示實驗記錄表,(先填寫記錄中的前幾個)
現象前后
①脫色前后葉片的顏色變化
②脫色前后酒精的顏色變化
③滴加碘液前后葉片見光部分的顏色變化
④滴加碘液前后葉片遮光部分的顏色變化
師:葉片變成黃白色了嗎?停止加熱,觀察葉片顏色(繼續填寫實驗記錄)
我看有的小組已經發現了葉片中的秘密,讓我們共同揭開謎底,每個小組把你們的葉片送上來,其實每個葉片中都藏著一個字母,他們是:“棗莊歡迎你的首字母”我們看哪個小組的實驗現象最明顯?
生:每個小組把自己實驗后的天竺葵葉片放到實物展臺上觀察現象并評比
評出現象明顯的小組及時表揚找出現象不明顯的一組進行分析原因
生:指出見光部位、遮光部位及說出現象,小組間共同討論現象不明顯的原因
展示成果既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又落實了知識點
三、組織交流,點撥建構
。ㄎ澹┑贸鼋Y論:
見光變藍淀粉光合作用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無光不變藍無淀粉無光合作用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板書:產物:淀粉
條件:光
。┍磉_交流:在這個實驗的過程中,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四、知識整合,遷移應用
運用剛才實驗的方法,能把你的名字寫在綠葉上嗎?
學以致用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方法,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新的問題,引發新的思考,從而學會在新知中遷移,在遷移中應用,在應用中發現,在發現中思考,樹立他們探索生物學的遠大志向,并能夠使本節課的知識點系統化、條理化。
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為什么要強調是“綠”葉?有一種叫銀邊天竺葵的植物,葉片邊緣的部分細胞中無葉綠體。你能根據給出的信息,提出問題并制定計劃完成實驗探究嗎?
課外探究是課內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有效延伸,使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得到升華。
五、當堂達標檢測
師:為了驗證今天同學們收獲的如何,下面我們來完成以下練習題。
下圖表示把銀邊天竺葵(葉片邊緣的部分細胞中無葉綠體)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后,用黑圓紙片將處兩面遮蓋,移入陽光下幾小時,再經酒精加熱后加碘液出現的變化。分析并回答:
(1)葉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熱后,綠色的部分變成了什么顏色?
(2)加碘液后發現、兩處均不變藍,其原因分別是什么?
。3)處遇碘后變藍,證明光合作用的產物是什么?實驗前將植株放在黑暗環境中的目的是什么?
第三節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探究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
產物:淀粉
條件:光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完成,亮點是將課堂重點從教師的講轉移到學生的學上,由“驗證性實驗”轉為“探究實驗”,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習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授學生以“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
本節課的宗旨是:讓學生動起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探究中來,在教學中把握整個課堂,適當地激發學生的思維,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己獲得知識,輕輕松松的學會新知識,學會學習,喜歡上學習。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在生活中觀察學習的能力,思考討論的能力,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有些小組只是小組長在活動,有部分學生仍是不愿意動手,在以后要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有機物的制造光合作用教案】相關文章:
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06-28
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02-12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精選5篇)07-06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精選20篇)01-18
光合作用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06-28
汽車制造實習報告10-18
制造業實習報告10-23
我的制造夢-想象作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