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生物教案>小學自然教案>第一冊 5、5地球的運動2課時

    第一冊 5、5地球的運動2課時

    時間:2023-02-27 07:35:52 小學自然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第一冊 5、5地球的運動(2課時)

    第五節  地球的運動

     

    第一冊 5、5地球的運動(2課時)

    教材分析

      

    地球作為一顆行星在宇宙中不停地運動,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感覺不到地球在運動,在地球本身的運動中最明顯的是自轉運動和公轉運動。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是地球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的運動形式。在地球繞軸自轉的同時也在繞日公轉,由此而影響地球上的光熱狀況的分布與變化,對自然環境的大氣、水、生物、土壤要素有著根本的影響,最后影響到人類的生存

    和發展。

    本教材總體上分成兩大部分簡述,即地球自轉、地球公轉的特點及意義。地球自轉的特點和意義包括自轉的方向、周期、晝夜交替、時差等。地球公轉的特點和意義包括黃赤交角產生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產生晝夜長短、四季更換、五帶劃分等。

     

    教法指導

        一、授課的思路與方法

    1、教師在教學中應利用學生生活實踐知識,通過識圖、讀圖、繪圖及觀看教學錄像片等環節,進行圖文轉換,樹立三維空間,理解重點、突破難點、掌握知識。

        2、采用講解教學與啟發式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3、充分運用現有教學儀器,如黃赤交角儀、地球儀、投影片等進行直觀教學,有條件進行多媒體3D動畫教學。

        二、課時安排

    本節共安排2課時。

     

    教案實例

    [第一課時]

     

    一、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繞轉中心、方向、周期。

    2.理解地球自轉是產生晝夜交替的原因。

    3.理解地球公轉產生四季的更替。

      (二)技能目標

    培養學生識圖、讀圖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的奧秘、熱愛科學的情操。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特點。

       2.教學難點:晝夜交替、黃赤交角(地軸與公轉軌道面的夾角)四季更替。

    三、教學準備

       1.地球自轉和晝夜交替的教學掛圖或演示器。

    2.地球儀、黃赤交角儀等教學儀器。

    四、教學過程(www.baimashangsha.com)

    引言:在前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地貌的變化”。地貌的變化是由于地球內部和外部的物質運動所致,地球外部的物質運動如流水、風、海浪、冰川等與地球的自轉、公轉所產生的熱量差異有著密切的關系。今天我們學習“地球的運動”,主要是要了解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特點及其意義。

    (一)            地球自轉和晝夜交替

    1.地軸:地球自轉的軸,叫地軸。

    2.地球的自轉:繞著地軸不停地旋轉著,這就是地球自轉。

    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教師演示地球儀。

       3.地球自轉的周期:地球繞地軸旋轉一周(360度),所需時間是24小時(恒星日:23小時56分)。

    4.地球自轉的意義:地球是個不透明的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半個地球,出現了晝夜交替,對著太陽的半個球面為白天,背著太陽的半個球面為黑夜。引起每天太陽東升西落。通過學生觀察課本圖5-17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圖來直觀了解。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傾斜著身子繞著太陽運動,這叫公轉。那么地球的公轉又有哪些特點和意義呢?

    (二)            地球公轉和四季更替

    1.公轉的方向:地球公轉的方向與地球自轉方向一樣,也是從西向東。

    2.公轉軌道:公轉軌道近似圓形,全長9.4億千米.

    3.公轉的周期:每公轉一周為一年,共365天(大致每日推進1度)

    4.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黃道平面)與自轉的赤道平面并不在同一個平面上,地軸與地球公轉的軌道面斜交成66.5度的夾角。地軸的傾斜方向不變,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讓學生觀察課本圖5-18地軸與公轉軌道面的夾角。

    5.太陽直射點:地球在公轉過程中,陽光有時直射北半球,有時直射南半球,陽光的直射點會南北來回移動。例如:北半球春分節氣(3月20日或21日)、秋分(9月22日或23日)太陽的直射點在赤道上(0度);夏至(6月21日或22日)太陽的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上(北緯23.5度);冬至(12月22日或23日) 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回歸線上(南緯23.5度)。讓學生閱讀課本表5-3太陽直射點的變化,進一步掌握知識。

    6.南北回歸線:一年中,太陽光的直射點總在北緯23.5度和南緯23.5度之間來回移動.這兩條緯線分別叫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

    7.四季更替:地球上的季節變化,是由于太陽光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形成地球上的四季更替的現象。夏季是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季節,冬季是一年內白晝最短、太陽最低的季節。春秋二季是冬夏兩季的過渡季節。讓學生觀察課本圖5-19地球公轉示意圖(特別注意圖中的紅箭頭)。

    五、板書設計

    (一)            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1)地軸:地球自轉的軸,叫地軸。

                     (2)自轉:繞著地軸不停地旋轉著

          1.地球自轉     (3)方向:自西向東

                         (4) 周期:地球繞地軸旋轉一周(360    度),所需時間是24小時

                         (5)意義:出現了晝夜交替

    (二)地球公轉和四季更替

                      (1)方向:自西向東。

                       (2)軌道:公轉軌道近似圓形, 全長9.4億千米。

                       (3)周期:公轉一周為365天。

           2.地球公轉        (4)軌道平面;地軸與地球公轉的軌道面斜交成66.5度的夾角。

                           (5)太陽直射點:南北來回移動。

                        (6)南北回歸線:北緯23.5度和南緯23.5度。

                       (7)意義:形成四季更替。

    一、          習題與解析

    1.隨堂練習

        (1)請你說出哪些自然現象是由于地球自轉產生的。

        (2)下列屬于地球公轉特點的是              (  )

    (A)繞著地軸自西向東旋轉 

     (B)從西向東繞著太陽旋轉

    (C)公轉方向從北向南,再從南向北

     (D)公轉軌道近似圓形

    (E).公轉一周的時間約24小時

    (F)公轉一周的時間約365天

    (G)公轉過程中,地球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

    (3)地球赤道平面與地球公轉軌道平面之間的夾角大小是                                               (  )

          (A)66.5度   (B)23.5度   (C)90度   (D)22.5度

    (4)從12月22日至第二年6月22日,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的方向變化是:                               (  )

    (A)向北移動           (B)向南移動

     (C)先向南后向北移動     (D)不變

    (5)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一年當中能見到太陽直射頭頂景象的次數是                                   (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一次也沒有

    2.課后作業

    (6)由于地球是自          自轉,所以太陽從    升起,從    落下。地球每     小時自轉一周,使地球絕大部分地區      交替一次。

    (7)地球公轉時,地軸的一端總是指向       附近,地軸與地球公轉軌道平面斜交成      度的夾角。

    (8)讀右圖回答問題:

        (A)太陽直射的緯

    線稱為             

        (B)這一天是  

       日或      日,節氣

         日。

    (C)北半球處于  

    季節,白晝     ,夜晚

       

       (D)在圖上用斜線畫

    出黑夜的部分。                  

                               圖5-7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3.參考答案

    (1)太陽東升西落 晝夜交替 (2)(B) (D) (F) (G)  (3)(B) (4)(A)  (5)(B)  (6)西 東 東 西 24 晝夜  (7)北極星 66.5  (8)(A)北回歸線  (B) 6 21 22  夏至 (C) 夏季 長 短 (D)略

    4.簡要分析:

    (1)地球繞著地軸自西向東自轉,所以地球上看到太陽是東升西落。地球是個不透明的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半個地球,出現了晝夜交替,對著太陽的半個球面為白天,背著太陽的半個球面為黑夜。

    (2)地球公轉的方向與地球自轉方向一樣,也是從西向東,但它是向著太陽轉;地球公轉軌道近似圓形,全長9.4億千米.地球公轉的周期為一年,共365天;地軸的傾斜方向不變,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

    (3)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黃道平面)與自轉的赤道平面并不在一個平面上,地軸與地球公轉的軌道面斜交成66.5度的夾角。

    (4)地球在公轉過程中,陽光有時直射北半球,有時直射南半球,陽光的直射點會南北來回移動。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或23日) 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回歸線上(南緯23.5度)然后向北移動,一直到北回歸線上(北緯23.5度),這是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1日或22日)。然后再返回。

    (5)太陽的直射點是南北來回移動的,一年中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上返回,這樣在南北回歸線上出現太陽直射頭頂景象只有一次,而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一年當中能見到太陽直射頭頂景象的次數是二次。

    (7)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黃道平面)與地球自轉的赤道平面并不在同一個平面上,地軸與地球公轉的軌道面斜交成66.5度的夾角。地軸的傾斜方向不變,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

    (8)這是一道讀圖綜合分析題,考查地球公轉產生的一些自然現象和晝夜產生原因。(1)太陽直射的地球表面與太陽光線成垂直狀態,通過讀圖理解這一天太陽直射的緯線為北回歸線,(2)這一天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上,這天為6月21日或22日,節氣是夏至日,(3)北半球處于夏季,白晝長、夜晚短。(4)被太陽照射的半球為白晝,背著太陽光的一方為黑夜。

     

     七、參考資料

    黃赤交角  地軸無限延長為天軸,天軸與天球相交于兩點,即天北極和天南極。地球赤道平面無限擴大與天球相交的大圓叫天赤道。太陽周年視運動的路線~黃道,實際上是地球繞日公轉軌道面無限擴大與天球相交的一個大圓。黃道和天赤道在天球上是不相平行的,不相重合,而構成一個23度26分的交角(現代值),叫做黃赤交角。黃道和天赤道的兩個交點,即春分點和秋分點。黃道上距天赤道最遠的兩點,叫夏至點和冬至點。二至點對天赤道的距離是23度27分,稱黃赤大距。黃赤交角的存在,實際上意味著地球在公轉太陽的過程中,地球的自轉軸對公轉軌道面是傾斜的,地軸與公轉軌道面交角為66度33分。在地球公轉過程中,傾斜著的地軸所指的方向在短期內似乎不變的,在北極星附近,這就是天北極的位置。也就是說在公轉時地軸是平行地移動的。黃赤交角的存在說明太陽的周視年運動,不單是地球公轉的反映,而且與地球的自轉也有一定的關系。

                  —摘自《地球概論》

                               (曹省之)         

     

      

    [第二課時]

    一、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了解地球公轉產生的晝夜長短變化。

    2.了解地球上五帶的劃分。

    (二)技能目

    學會觀察在陽光下物影長度的變化。

    (三)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物質是運動的觀點。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晝夜長短變化現象產生的原因,地球天文上的五帶的劃分。

        2.教學難點:極晝、極夜的產生。

        三、教學準備

        1. 地球公轉和四季更替演示器

    2. 地球上五帶劃分的示意掛圖或投影片、地理光盤。

        四、教學過程(www.baimashangsha.com)

    引言:我們上節課學習了地球的自轉和晝夜交替、地球公轉與四季更替這兩個內容,了解了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太陽東升西落;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是自西向東繞太陽公轉,產生了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引起了地球上季節的變化。但地球的公轉產生的影響遠不止這些,它還會引起晝夜的長短,五帶的劃分等。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晝夜長短的變化和地球上的五帶。

    (三)晝夜長短的變化

    1.地球上的季節變化,從天文現象來看,是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周年變化,從天文含義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季節,冬季就是一年內白晝最短、太陽最低的季節。我國地處北半球當夏季陽光直射北半球時晝長夜短,冬季陽光直射南半球時晝短夜長。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表5-4晝夜長短的變化,分析我國從南到北五個城市冬夏晝長情況。

       2.南半球的晝夜長短與北半球正好相反,形成季節也相反,北半球以一月為冬季、七月為夏季,南半球以七月為冬季、一月為夏季。

       3.只有在赤道上,一年四季晝夜才是平分的。

       4.極晝、極夜:自一年中的3 月21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太陽的直射點在北半球上,是北半球的夏半年,那時,在北半球緯度越高,白晝越長、黑夜越短,其中6月22 日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北極地區一天24小時都有陽光照射,稱為極晝。(見圖5-8晝夜長短變化圖)此時南極地區24小時不見太陽,出現極夜現象。自9月23日前后至次年3月21日前后,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那時,北半球是晝短夜長,緯度越高,白晝越短,黑夜越長,北極地區有極夜現象。南半球反之。其中12月22日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所以北極和南極在一年中都有半年是白天,另外半年是黑夜。在每年的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

     

     

     

    圖5-8  晝夜長短變化圖

        5.緯度越高,陽光的傾斜的角度越大,在單位面積上得到的太陽能量越少,夏季,在極地能見到太陽24小時都在地平線上移動。雖然是極晝,但氣溫很低。

       (四)地球的五帶

    1.在地球上由于太陽光照射角度不一樣,人們根據各地獲得太陽能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

    帶、南寒帶。

     

        

     

     

     圖5-9地球上的五帶

        2.南、北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南、北極圈是寒帶與溫帶的分界線。

        3.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中,太陽能的直射點總是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地球上只有在熱帶才能看見太陽直射頭頂的現象。熱帶是地球上獲得太陽光熱最多的地區。

        4.寒帶在極圈范圍內,北緯66.50和南緯66.50這兩條緯線。分別叫做北極圈和南極圈。在北極圈以北為北寒帶,南極圈以南為南寒帶。寒帶是全球獲得太陽光熱最少的地區。并有極晝極夜出現。

        5.北回歸線與北極圈之間為北溫帶,南回歸線與南極圈之間為南溫帶。溫帶地區獲得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我國大部分領土在北溫帶,一小部分領土在熱帶,如海南省全部位于熱帶。

    五、板書設計

    (三) 晝夜長短的變化

               (1)北半球夏季晝長夜短,冬季晝短夜長。

       1. 晝夜長短    (2)南半球反之。

                      (3)赤道上晝夜平分。

     

    (1)  北半球的夏季,在北極地區一天24小時都有陽光照射,稱為極晝。

     2.極晝極夜     (2)北半球的冬季,在北極地區一天24小時都見不到陽光,稱為極夜。

                      (3)南半球反之。

      3.緯度越高,陽光的傾斜的角度越大,得到的太陽能量越   少,氣溫低。

    (一)             地球上的五帶

                 1.南、北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南、北極圈是寒帶與溫帶的分界線。

    2.北緯66.50和南緯66.50這兩條緯線。分別叫做北極圈和南極圈。

    熱帶:南北回歸線之間,獲得太陽光熱最多。

    北溫帶:北回歸線與北極圈之間  光熱比熱帶少3.五帶   南溫帶:南回歸線與南極圈之間  比寒帶多。

    北寒帶:北極圈以北   獲得太陽光熱最少

    南寒帶:南極圈以南   有極晝極夜出現。

       

       4.我國大部分領土在北溫帶,一小部分領土在熱帶。

           六、習題和解析

       1.隨堂練習

    (1)地球公轉產生的自然現象有                (  )

    (A)太陽東升西落         (B)晝夜交替

    (C)晝夜長短變化           (D)地貌變化

    (2)我國大部分領土位于:

    (A)北寒帶  (B)北溫帶  (C)熱帶  (D)南溫帶

    (3)南極考察最佳季節是北半球的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當陽光直射南半球時,我國晝夜長短變化情況是 (  )

       (A)晝長夜短       (B)晝夜平分

       (C)晝短夜長       (D)黑龍江北部有極夜現象

    (5)寒帶之所以寒冷,主要原因是由于         (  )

    (A)陽光不易到     (B)一天中陽光照射時間最短

    (C)到處是冰雪     (D)陽光傾斜的角度大。

    2.課后作業

    (6)讀南半球熱量帶示意圖回答。

    1)圖中(a)、(b)兩條線

    的地理名稱:

    (a)          

    (b)          

    2)填出(A)、(B)、(C)

    三個熱量帶的名稱

    (A)            

    (B)            

    (C)             。      圖5-10 南半球熱量帶示意圖

    3)在(A)帶太陽光線有         現象,在(C)帶則有   

        現象。

    (7)南緯66.50以南的地區屬于的熱量帶是      (  )

    (A)北溫帶  (B)南溫帶  (C)北寒帶   (D)南寒帶

    (8)地球上獲得太陽光熱最多地區叫       ,位于                   ;獲得太陽光熱最少的地區叫      ,位于                        

    (9)填出圖5-11地球公轉示意圖中(A)、B、C、D所代表的節氣和時間。

      

    圖5-11地球公轉示意圖

    1)(A)點為     節氣,大約在         日前后;

    2)(B)點為     節氣,大約在         日前后;

    3)(C)點為     節氣,大約在         日前后;

    4)(D)點為     節氣,大約在         日前后;

    (10)實地觀察記錄當地陽光下物影長度的變化。

    3.參考答案:

    (1)(C)  (2)(B)  (3)(D)   (4)(C)  (5)(D)

    (6)1)南回歸線 南極圈  2)熱帶 南溫帶 南寒帶  3)直射  極晝極夜  (7)(D)  (8)熱帶 南北回歸線之間 寒帶 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地區  (9) 1)冬至 12 23   2)春分3  21  3)夏至 6 22    4)秋分9 23  (10)略

    4.簡要分析:

    (1)地球在公轉過程中,陽光的直射點會南北來回移動,陽光直射北半球時,北半球是夏季,就是一年內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季節,太陽光直射南半球時,北半球是冬季,就是一年內白晝最短、太陽最低的季節。我國地處北半球當夏季陽光直射北半球時晝長夜短,冬季陽光直射南半球時晝短夜長。

    (3)南半球的晝夜長短與北半球正好相反,形成季節也相反,北半球以一月為冬季、七月為夏季,南半球以七月為冬季、一月為夏季。所以南極考察最佳季節是北半球的冬季。

    (5)緯度越高,陽光的傾斜的角度越大,在單位面積上得到的太陽能量越少,氣溫很低。

    (6)這是一道綜合練習題,以南半球為例,要掌握南回歸線與南極圈是熱帶、南溫帶、南寒帶的分界線,在熱帶有太陽光直射現象,在南極地區則有極晝極夜現象出現。

    (8)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獲得太陽光熱最多;北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南寒帶在南極圈以南,獲得太陽光熱最少,有極晝極夜出現。

    (9)自一年中的3 月21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太陽的直射點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6月22 日這一天,太陽的直射點在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北極地區一天24小時都有陽光照射,稱為極晝。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那時,北半球是晝短夜長,緯度越高,白晝越短,黑夜越長,北極地區有極夜現象。南半球反之。

    (10)組織學生在同一天或同一周時間內的上午、中午和下午,觀察記錄同一地方同一物體(可選擇學校的升旗桿或建筑物)在陽光照射下的影長。具體化方法:可在早上、中午和下午在物體的影子下做好記號,再測量影子點與物體之間的長度,并進行相互的比較,從中了解太陽高度角的大小對地面得到熱量的多少的影響。在實地觀察中可以得出,正午是太陽高度角的最大值,中午物體影子短,太陽高度角大,傾斜角度小,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量比較多,氣溫相對比早上、下午要高。早上、下午物體影子長,太陽高度角較小,傾斜角度較大,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量比較少,氣溫比較低。

     

     

    參考資料

    回歸年  又稱季節年,即春夏秋冬遞變的周期。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走完軌道全程所需的時間,也就是太陽中心在黃道上連續兩次經過春分點(或秋分點、冬至點和夏至點)的時間間隔,其長度為365.2422平太陽日(365日5時48分46秒).在一回歸年期間,恰好太陽兩次直射北回歸線(或南回歸線),故取名回歸年.回歸年又叫太陽年。全球各地晝夜的長短、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都是以回歸年為周期,陽歷和陰陽歷的歷年安排,二十四節氣的劃分,也是以回歸年為依據。

     

    恒星年 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即地心從天空中的某一位置出發。環繞太陽運行一周,又回到原來出發的同一位置所需時間間隔,叫恒星年。其長度是365.25636平太陽日(365日6時9分9.5秒)。恒星年是地球公轉的真正周期。恒星年只有在天文學上使用。

                 —摘自《地理學詞典》

                         (曹省之)

    【第一冊 5、5地球的運動2課時】相關文章:

    第一冊5、6宇宙中的地球(2課時)08-17

    第一冊 5、4地貌的變化(2課時)08-17

    第一冊 3、2昆蟲(2課時)08-17

    第一冊3、5兩棲類(2課時)08-17

    第一冊 2、3質量的測量(2課時)08-17

    自然教案-第一冊 3、2昆蟲(2課時)08-17

    自然教案-第一冊3、5兩棲類(2課時)08-17

    第一冊 3、7鳥類(2課時)08-17

    第一冊3、4魚類(2課時)08-1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自拍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麻豆91青青国产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久久 | 精品久久精品老人网 |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字二区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