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地理教案>高中地理教案>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時間:2023-02-27 07:28:38 高中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第一節 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黃土高原上黃土物質的形成原因。

    3、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黃土高原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的自然和人為原因。

    (二)能力目標

    1、通過閱讀地圖說明黃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黃土高原所跨的省級行政區,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圖的能力。

    2、通過讀圖分析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并討論由此導致的嚴重的后果,進一步培養訓練學生的讀圖分析及歸納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標

    通過本節內容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復雜關系,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地觀和可持續發展觀。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1、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

    2、黃土高原脆弱的生態環境及成因。

    (二)教學難點

    黃土高原上黃土物質的形成原因。

    三、教學方法

    導學法、談話法、講述法相結合。

    四、教具準備

    1、有關課本插圖和圖像資料或多媒體教學軟件。

    2、掛圖或投影片——黃土高原的位置,中國水土流失分布圖。

    五、課時安排

    二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國有960萬km2的陸地面積。幅員遼闊,各地的自然景觀不同。下面我們看一段電視片斷(播放黃土高原的電視片)看一看這是什么地形區,主要地貌有哪些?(黃土高原地貌有黃土塬、黃土峁、黃土梁)引出新課。

    板書: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一一黃土高原

    [講授新課]

    教師出示掛圖或投影片——黃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讓學生在圖上找出太行山、烏鞘嶺、秦嶺、長城以及黃土高原所跨的省級行政區,并對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簡要評價。然后教師可根據有關資料把黃土高原給學生簡單介紹。

    板書: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承轉過渡: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跨越了山西省、陜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在這片廣闊的區域內黃土的厚度一般超過100米。這么厚的黃土到底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別的地方沒有?請同學看課本第57頁活動2題,分組討論,尋找答案。學生分析討論后教師通過提問來了解情況,然后幫助學生歸納總結。

    關于黃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黃土是從哪里來的呢?科學家曾經提出過很多假說:有“風成說”“水成說”“風水雨相說”(教師可給學生作簡要介紹,詳見備課資料)。其中,“風成說”得到廣泛的支持,即認為黃土物質是從中亞、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其證據是:

    1.“黃土的厚度均勻”說明黃土是從上空吹來的,而不是流水沖來的。

    2.“從西北向東南顆粒越來越細”說明帶來黃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3.“黃土高原黃土的礦物質成分與堆積地方的基巖的礦物種類極不相同,卻與中亞、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礦物成分相同。”說明黃土不是本地產生,有可能是從中亞、蒙古一帶而來。

    4.“黃土中有隨地形起伏的多層古土壤”說明黃土不是當地巖石風化逐漸形成的,而是外來的。

    板書:黃土高原黃土物質的來源——“風成說”

    承轉過渡:同學們,我們從電視片和課本插圖&2“黃土高原景觀”中可知黃土塬、黃土峁、黃土梁是黃土高原地區典型的地貌,三種不同的類型同時也顯示了黃土地區被流水侵蝕的不同程度。(教師可把三種地貌給學生簡要介紹)為什么會這樣呢?下面我們來學習:

    板書:二、嚴重的水土流失

    (一)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板書)

    首先讓學生讀圖8.4“目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進行分組討論,然后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幫助他們進行歸納總結。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徑流流速越快,對地面物質的沖刷侵蝕力就越強。坡面越長,匯集地表徑流量越多,沖刷力也越強。黃土丘陵區,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º以上,有的達30º坡長一般100米一200米,甚至更長。每年每公頃流失25噸~100噸,甚至225噸以上。

    ②降雨。產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強度較大的暴雨,降雨強度超過土壤入滲強度才會產生地表徑流,造成對地表的沖刷侵蝕。黃土高原地區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劇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質組成。黃土高原幾乎為黃土所覆蓋,黃土多為風積物,土體疏松、多孔隙,垂直節理發育,干燥時較堅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蝕后易崩解,抗蝕力很低。

    ④植被。達到一定郁閉度的牧草植被有保護土壤不被侵蝕的作用。郁閉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強。

    為了使學生對這個問題認識的更清,可讓學生閱讀圖8.6“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上流失”,討論水土流失與地表植被的關系。在讀圖時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以下三點:①三個實驗中植被狀況差異;②燒杯內水量多少;③燒杯內沙土的情況。從而得出:植被覆蓋率越高,涵養水源的能力就越強,水土流失狀況相對就不會特別嚴重。

    2.人為因素

    讓學生閱讀圖8.7的對話,分組討論認識人類活動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響,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這段對話表面上看起來是矛盾的。因為男孩的意思是“千溝萬壑造成水土流失”,而女孩卻認為“水土流失造成千溝萬壑”。實際上這兩個孩子的話都有道理,只是所處的時間平面不同,女孩站在歷史的角度上,而男孩則是針對目前狀況來講的,同時這也說明了黃土高原已經形成了生態環境的惡性循環,這也同時說明人類在這個循環當中始終起到了“引發”和“加劇”作用。具體有哪些讓學生回答,教師幫助他們總結。

    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面植被。

    ②開礦、修路等基本建設,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定的地形。同時,將大量廢土棄石隨意向河溝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承轉過渡:同學們,我國是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國家,至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水土流失總面積達356萬平方米。為什么會這樣呢?請同學們閱讀圖8.8,找出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分布,并根據圖上信息,分析這些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原因。

    首先,引導學生確定我國水土流失嚴重地區除了黃土高原外,還包括哪些地區,請學生描述。

    第二,讓學生從地形、地勢著手,看一看這類地區分布在哪些地形區內,又在第幾級階梯上。

    第三,讓學生看等降水量線,觀察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其降水量分布情況。

    最后歸納出:水土流失嚴重地區一般降水量較大,降水季節差異大,地形一般為山區,地表坡度較大。

    [課堂小結]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物質的來源有很多假說,其中“風成說”得到泛支持。因黃土多為風積物,遇水浸潤后易崩解、抗蝕力很低,加上地形、降雨、植被等自然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使黃土高原成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嚴重,會帶來什么后果呢?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二)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黃土高原、地表破碎、水土流失嚴重,會給當地人民生產和生活帶來什么后果呢?

    板書:(二)水土流失造成的嚴重后果

    [講授新課]

    1.教師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討論回答:

    ①水土流失帶走了什么?是表層土還是深層土?兩種土哪個含營養物質更多?這樣對農業生產造成怎樣的影響?(水土流失帶走的是表層土,表層土含營養物質更多,這樣會使土壤肥力下降,糧食減產)

    ②讓學生結合圖8.3“黃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農田和村莊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緩坡上,水土流失嚴重了,這里會出現怎樣的情形?(如果水土流失繼續發展,最終會導致耕地沒有了,村莊也不知道該搬到哪里)

    ③讓學生結合上學期所學內容,認識水帶著泥沙流向何處?它給黃河帶來了什么問題?

    (水帶著泥沙流人黃河,黃河流人下游,泥沙沉積形成“地上河”。給黃河下游的人民帶來安全隱患)

    經過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對水土流失問題的惡果有充分的認識,教師在此基礎上作簡要總結。

    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對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造成很大影響,還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承轉過渡:地形和氣候條件確實是造成水土流失嚴重的一個主要因素,其實,這兩個因素還會產生其他不利影響,下面我們一起分析,請同學們做72頁活動1。

    首先,讓學生閱讀圖8.1“延安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統計圖”,估算延安多年平均降水量,描述延安的氣候特點。(延安降水量大約在600毫米左右,延安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

    第二,讓學生綜合“延安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統計圖”和“延安1991~1997年年降水量變化圖”,討論延安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以及可能發生旱、澇災害的季節。(延安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旱災多發生在春季,澇災多發生在夏季)

    第三,讓學生讀“延安1951—1991年旱澇災害發生頻率統計圖”,說出延安旱、澇災害發生的頻率。(旱年為59.5%,澇年為23.9%)

    通過活動讓學生分析黃土高原會產生旱、澇災害,接著教師提問:黃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會有什么后果?(會發生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災害)教師通過引導使學生意識到黃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得出黃土高原脆弱的生態環境。

    板書:三、脆弱的生態環境

    承轉過渡:之所以說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脆弱,不僅因為這里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繁,而且因為其生態環境被破壞之后不易恢復。為使學生對這一問題認識的更深刻,讓學生做72頁活動2“關于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脆弱原因的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師總結。幫助學生畫出“黃土高原人地關系惡性循環示意圖:


    然后讓學生讀?1頁閱讀材料“石灰巖山區脆弱的生態環境”,進一步認識人類在生態環境被破壞過程中起的負面作用,并且明確人類活動加劇了這種“脆弱”。

    承轉過渡: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脆弱,已嚴重制約著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加強水土保持工作,進行生態建設)

    板書;四、生態建設

    首先,讓學生讀圖8.15“黃土高原生態建設舉例”,認識了解生活在黃土高原的人們在生態建設、改善環境中摸索出的成功經驗。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一)采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1.在坡腳建擋土壩、護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實行生物工程,種草、灌木和山杏。

    3.在緩坡建梯田、種山杏和優質牧草。

    (二)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

    通過上述措施:一是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二是增加了當地人民的收入,提高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承轉過渡:同學們,既然要保持水土,是不是對黃土高原所有的土地都要退耕,退耕的土地又是不是都要還林呢?讓學生做73頁活動1題,分組討論,分為正反雙方進行辯論,然后教師對學生的辯論進行評價總結。

    在黃土高原生態建設中各級政府要根據當地的地形和氣候條件等自然因素以及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習慣,因地制宜地發展。要掌握好“度”,不搞一刀切。對黃土高原來說,既不能過分強調經濟發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要二者兼顧,協調發展。因為我國人口眾多、耕地面積有限,人多地少是黃土高原生態建設中面臨的重要問題。

    請同學們看書74頁完成活動2,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師談談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念。

    《中國21世紀議程》指出:“中國的農業與農村要擺脫困境,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其目標是:“保持農業生產率穩定增長,提高食物生產和保障食物安全,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改變農村貧困落后狀況,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合理、永續地利用自然資源,特別是生物資源和可再生能源,以滿足逐年增長的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生活在黃土高原的人們要實現這一目標,應采取以下行動:

    第一,加強計劃生育力度,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黃土高原地區農村人口數量多,雖然實行計劃生育有所控制,但出生率仍較高。由于歷史的和現實的原因,農村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質較差,許多地區連初中文化以上的人口比例都不高,文盲、半文盲依然很多。隨著農村經濟發展,人口素質將成為黃土高原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把生態環境脆弱區的人口遷移到其他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

    黃土高原的一些地區自然條件惡劣。人、畜吃水困難。水已成為制約當地人民生活、生產的主要因素。國家從90年代開始建立移民新村,以改變當地人的生活生產條件。

    第三,政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向農民提供足夠的糧食或補貼,使他們響應退耕號召,積極進行生態建設。

    第四,黃土高原在進行生態建設過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多種經營,提高農民收入,解決黃土高原人多地少的問題。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黃土高原脆弱的生態環境和黃土高原生態建設兩部分內容。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脆弱,不僅是因為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繁,而且因為其生態環境被破壞之后不易恢復,因此必須進行生態建設,在生態建設中要因地制宜,做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以實現黃土高原的可持續發展。

    七、板書設計

    第一節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1.位置和范圍:

    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跨越了晉、陜、寧、甘等四省。

    2.黃土物質成因:“風成說”。

    二、嚴重的水土流失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

    2.人為因素

    ①毀林、毀草開荒破壞了植被.

    ②開礦、修路等基本建設,不注意水土保持。

    三、水土流失的后果    脆弱的生態環境


    四、生態建設

    1.神武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

    2.因地制宜、合理農業活動。



    【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相關文章:

    主要地形區08-17

    地理教案-主要地形區08-17

    主要地形區地理教案08-23

    黃土高原教學反思08-25

    初中地理教案:黃土高原01-18

    關于黃土高原的作文:悠悠黃土情08-15

    八年級地理黃土高原教案12-12

    特殊的日子,特殊的事件08-17

    《特殊的考試》08-1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韩精品日韩字幕亚洲区 | 尤物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亚洲 | 香蕉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免费视频 |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