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業的發展的教學設計
農業的發展的教學設計
山亭區翼云中學 侯帥
【課型】 新授課
【學習目標】
1、舉例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的必要性。
2、我國主要的商品糧、棉基地。
3、結合國情說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學習重難點】
1、因地制宜原則在農業生產中的運用。
2、主要的商品糧、棉基地。
【教學模式】以學定教,分層提高
【教學方法】直觀演示法、小組討論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導學案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通過山亭當地的農業發展導入新課
近年來,山亭區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以農業龍頭企業建設為重點,大力提升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商品化水平,涌現出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和知名品牌產品、名優稀特產品。突出高效種植、林果、畜牧、水產四大主導產業,以有機蔬菜、特色林果、畜牧生產、水產富民為突破口,強力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依托示范園、生產基地,使精品農業迅速壯大,漸成規模。
學生自己說出當地的特色農業,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引入本節課的學習。
適時出示學習目標,學生結合學習目標,自主導學。
自主導學:
課件出示自學提示內容:
1、我國農業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因地制宜的發展農業
2.影響農業生產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土壤、氣候等_自然__條件和市場、國家政策、經濟水平、生活習慣等___社會經濟__條件
3、我國的商品糧基地和商品棉基地分別有哪些?
九大商品糧基地:三江平原、松內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江漢平原、江淮地區、洞庭湖平原、
鄱陽湖平原、太湖平原。
商品棉基地:新疆、華北平原、淮北地區
4.我國農業生產要大力推廣現代技術,發展__高產__、____優質___、___高效__農業,同時要發展_生態_農業、___節水__農業等,促進農業的__ 可持續___發展
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深入學生中間了解自學情況并指導。
學生自學后展示自學成果,學生之間搶答,多媒體展示答案,教師給予點評和鼓勵:
二、合作探究:
學生分組討論并推舉代表展示討論結果
探究一: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探究過程:
1、讀課文P74,回答:充分利用各地_自然條件__的優勢,___因地制宜___發展生產,是我國農業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例如,北方地區熱量較低,降水較少,適宜發展_ 旱地___種植業。南方地區熱量充足,降水豐沛,適宜發展_水田__種植業。西部地區和青藏地區草地廣闊,適宜發展___畜牧業___。
2、完成P75的活動
教師點撥:林業 畜牧業 水稻 漁業
探究二、1、為什么要建立商品性農業生產基地?
為了充分發揮地區優勢,提高農業勞動生產效率,我國建設了一批商品性農業生產基地。
2、找出教材P764.6圖中九個主要的商品糧基地和主要的商品棉基地。
九大商品糧基地:三江平原、松內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江漢平原、江淮地區、洞庭湖平原、
鄱陽湖平原、太湖平原。
商品棉基地:新疆、華北平原、淮北地區
3、說說我國商品糧基地在地形和氣候方面的共同特點。
我國主要的商品糧基地,都位于東部季風氣候區的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溫暖濕潤,水熱條件好。
教師結合各小組的匯報情況,給予適當的總結。
三、精講提升:
結合剛才各小組的合作探究,教師重點指出我國的商品性基地:
教師結合課件,指出最北面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最南面的珠江三角洲,最西面的成都平原,重點區分長江中下游平原的5個商品糧基地,位于江北的江漢平原、江淮地區,位于江南的(三湖)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太湖平原。這樣識記利于學生掌握。
指出三大棉花產區南疆、華北(冀中南魯西北豫北)、淮北地區(江漢平原、江淮平原、長江下游沿海濱江)、我國的兩大農產品出口基地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并在黑板上劃出簡略的中國地圖,學生踴躍的走上講臺寫出商品性基地。
引導學生結合教材了解我國九大農業產業帶:
黃淮海 小麥 產業帶
東北與內蒙古東部的 玉米大豆 產業帶
新疆 棉花 產業帶
中原地區牛羊肉 產業帶
九大農業產業帶
“三北”奶業 產業帶
長江流域 油菜和柑橘 產業帶
陜西和渤海灣地區 蘋果 產業帶
華南 熱帶作物 產業帶
沿海及重要江湖地區的 水產品 產業帶
播放袁隆平院士的有關視屏:
在“人少地多、后配土地資源短缺”的基本國情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同時發展生態農業、節水農業等,以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分層提高:
1.江漢平原是我國著名的商品糧基地,主要位于下列哪一省區( )
2讀我國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結構和農業用地結構的餅狀圖,完成(1)、(2)題。
(1).造成該地農業用地結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過度開墾 B.過度放牧 C.人口增加 D.過度養殖
(2).該地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出路在于( )
A.緩坡退耕,發展種植業 B.修建梯田,擴大水稻種植面積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態環境 D.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立體農業
3.讀“我國九大商品糧基地”圖,回答問題。
(1)我國九大商品糧基地都分布在____________ 區內。
(2)圖中代碼所代表的商品糧基地名稱分別為:
A_______,B________,
C_______,D_________,
E______,F________
參考答案: 1、B 2、(1)A (2)D
3、東部季風區 A、三江平原 B、江淮地區 C、成都平原
D、洞庭湖平原 E、珠江三角洲 F、松嫩平原
板書設計
農業的發展
一、農業發展的原則:因地制宜
二、農業基地建設:
1、九大商品糧基地
2、商品棉基地
3、農產品出口基地
三、農業發展的方向:現代農業
具體要求:高產、優質、高效
課后反思:
本節課知識較多,基礎知識以學生自學識記為主,教師以點撥。學生自學后以檢查自學情況來落實基礎知識。將本節課的重點農業基地的識記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與補充,引導學生有規律的識記。并在黑板上畫出簡圖,學生積極主動走上講臺,從學生的掌握情況來看掌握的不錯。簡單的介紹了新興的九大農業產業帶。最后指出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較好的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但是個人講解的還是有點多,我還是有所欠缺,許多細節沒有處理到位。今后我將努力學習,注重細節,力爭在地理教學上有一番成績。
【農業的發展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農業發展工作計劃09-01
特色農業發展調研報告04-10
發展低碳農業對策研究08-24
特色農業發展調研報告范文08-18
農業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2-04
市設施農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8-24
發展現代農業調研報告08-09
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范文08-19
農業新發展形勢經驗交流02-10
農業經濟發展交流材料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