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三課 盛世經濟的繁榮 教材教法
第三課 盛世經濟的繁榮 教材教法教學重點
唐代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繁榮發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社會經濟的發展是社會生活其他方面發展的物質基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研究各朝歷史都必須大力關注的一個問題。而唐代前期空前繁盛,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頂峰,而這一時代的社會經濟在各方面必然有其特點,應該讓學生準確、恰當地把握。在人類社會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具體到李唐王朝,對于二者之間這種相輔相成的關系,要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唐代經濟的發達是唐朝前期繁盛的物質基礎,那么有哪些因素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通過思考,培養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分析社會發展中各個環節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在一直奉行“以農為本”經濟政策的中國封建社會里,農業生產必然成為社會經濟中最為重要的部門,而農業生產力的發展由農業生產工具的先進程度決定,所以講清曲轅犁和筒車的改進就顯得至關重要。但這兩樣農具的時代已很久遠,且現在的學生對于農具的了解又極少,在缺乏直觀了解的情況下讓學生憑空想象曲轅犁和筒車比前代農具有哪些先進之處,是十分困難的。為此,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將兩種農具形象地展示出來,并變“死”為“活”,變靜態為動態,從而突破難點,便于學生理解記憶。
唐代絲織業和陶瓷業發展水平之高是本課教學的又一難點。唐代絲織品和陶瓷器種類繁多,精美絕倫,但學生未親身接觸過這些物品。若能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幫助學生形成準確概念并對其超凡的制造技藝產生美的感受,既能突破教學上的難點,又能對學生進行審美情趣的熏陶。
地位分析
本課是講唐朝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的100多年間,經濟日益繁榮,農業和手工業生產都超過以行為表現各個朝代。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時期。農業工具曲轅犁和筒車的創制,為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條件。手工業中的絲織業技術高超,品種繁多;聞名于世的唐三彩是唐朝手工業發展的標志之一。唐都長安既是全國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又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是一座國際性的大城市。在當時世界上處于行進的地位。
重點突破方案
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唐朝農業、手工業、商業繁榮發展的情況,可在本目講完后,指導學生列表一一歸納,也可以用聯系法、比較法將以前學習過的有關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等方面的成就跟唐朝來進行一下對照,既可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也便于學生學習記憶,還可使學生對歷史的發展有更深的認識。
難點突破方案
1、在學習絲織業的發展時,可以通過精心挑選給學生提供一些當時的絲織品圖片,使學生在哲學的過程中,體會勞動創造了美,培養他們的歷史情趣。并鼓勵學生談談他們的感受,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另外,通過引導學生思考教材中小字體印刷的故事,使學生感受唐代織業技術水平的高超。
講述陶瓷業時,教師也可通過給學生提供精美的陶瓷工藝品圖片,如有條件,拿一些實物或仿制品欣賞,效果會更好。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親身感受唐代陶瓷業的成就,即可加強教學的感性效果,更會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講述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時,對“曲轅犁”,可以把“漢代牛耕圖”和“唐代曲轅犁圖”一起展示給學生,引導他們觀察、比較(比如比較一下二者間的不同;曲轅犁在哪些方面進行了改進),從而分析出曲轅犁的特點,本課的視頻資料“曲轅犁”就較詳細和直觀地介紹了曲轅犁的特點,推薦教師使用。
講述簡車時,可利用庫中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制作出實物模型,來更方便地給予學生直觀感受。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想象,分析出筒車比以往灌溉工具行進的地方,幫助學生理解。
如果有條件,教師可組織學生,讓他們親自到有這兩種工具的地方,親自看一看,摸摸,對于興趣濃厚的學生還可以思考比較現在的相似工具比唐代的又有哪些改進?
【第三課 盛世經濟的繁榮 教材教法】相關文章:
語文教材教法培訓心得08-18
語文教材教法培訓心得10-02
教材教法培訓心得體會04-10
語文教材教法培訓心得4篇04-10
數學教材教法培訓心得體會11-30
參加教材教法培訓心得體會06-26
語文教材教法培訓心得體會12-10
小學數學教材教法培訓心得體會12-10
小學數學教材教法培訓的心得體會12-10
小學數學教材教法培訓心得體會15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