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十八課 世界經濟的發展 教材教法
第十八課 世界經濟的發展 教材教法對“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和全球一體化”的教學處理
講述“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和全球一體化”一目時,建議教師著重分析世界格局出現多極化趨勢的根源。關于區域集團化和全球一體化的概念、原因、表現、二者的相互關系及對中國的影響,據教材大、小字部分講解即可,不宜過分展開。
關于“可持續發展”思想
(1)“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提出。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后,隨著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不斷增多,危害越來越嚴重,人們逐漸認識到把經濟、社會和環境割裂開來謀求經濟發展,只能給地球和人類社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源于這種危機感,可持續發展思想逐步形成。“可持續發展”一詞在國際文件中最早出現于1980年由國際自然保護同盟制定的《世界自然保護大綱》,其概念最初源于生態學,指的是對自然資源的一種管理戰略,其后被廣泛運用于經濟學和社會學范疇,并加入了一些新內涵。1987年受聯合國委托,以挪威前首相布倫特蘭夫人為首的WECD的成員們,把4年的研究和充分論證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提交給聯合國大會,正式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模式。
(2)“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一條文明發展之路。它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不僅注重“發展”而且注意“持續”地發展。其含義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滿足需求的發展。這是一個涉及經濟、社會、文化、技術和自然環境的綜合的動態概念。該概念從理論上明確了發展經濟同保護環境和資源是相互聯系,互為因果的觀點。
(3)作好資源開發和整治兩方面的工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途徑。第一,控制人口增長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第二,協調好人類與其所依存的自然界的關系。第三,增強國際協作,保護世界環境。
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
首先,教材指出了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趨勢出現的原因,這就是:現代科技的發展,使世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達到絕非一國所能駕馭的程度,國際間的經濟競爭和客觀上存在的分工,促使一些國家在相互之間建立起一種較為穩定的經濟聯系,組成區域性的經濟集團。其次,教材指出了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雙重影響:既具有排他性,但從整體上來看也促進著世界經濟中的相互依賴關系。第三,教材在小字部分介紹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形成的大的區域性經濟集團。世界經濟的多極化是區域集團化的基礎,區域集團化是世界經濟多極化的特定表現形式。第四,教材指出,在目前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的形勢下,發展中國家處于不利的地位。
世界經濟的全球一體化
首先,教材指出了世界經濟的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結果。這意味著,在當今世界,世界經濟的全球一體化已成為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歷史趨勢;在這樣的歷史趨勢下,一個國家如果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會有出路的。其次,教材列舉了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主要表現。第三,教材指出了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和世界經濟的全球一體化二者的發展趨勢,即從整體上來看,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將是全球一體化的一個階梯,但二者在相當時期內將同時存在,并行發展。
【第十八課 世界經濟的發展 教材教法】相關文章:
語文教材教法培訓心得08-18
語文教材教法培訓心得10-02
第十八課 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教案05-10
教材教法培訓心得體會04-10
數學教材教法培訓心得體會11-30
參加教材教法培訓心得體會06-26
語文教材教法培訓心得4篇04-10
小學數學教材教法培訓心得體會12-10
小學數學教材教法培訓的心得體會12-10
語文教材教法培訓心得體會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