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希臘歷史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古代希臘
古代希臘
(一)教學目的:
1.基礎知識目標:
愛琴文明;斯巴達和雅典;希臘奴隸制經濟的繁榮;伯利克里統治時期的雅典;希臘城邦的衰落;亞歷山大東侵和亞歷山大帝國
2.思想教育目標:使學生認識:
①古代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奴隸經濟在希臘達到高度發展,希臘的繁榮是建立在奴隸制經濟的基礎上的。
②希波戰爭是希臘人民反抗波斯帝國入侵的正義戰爭,通過希臘人民英勇斗爭的史實,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③亞歷山大東侵給被征服地區的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但他把廣大地區統一為一大帝國。加強了這一地區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3.能力培養目標:
①指導學生區分斯巴達和雅典在經濟和政治制度方面的不同,知道它們代表希臘奴隸制城邦的兩大類型,從而培養比較歷史現象異同的能力。
②指導學生從正反兩方面認識亞歷山大東侵的結果,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斯巴達和雅典,希臘奴隸制經濟的高度發展,雅典的繁榮。
2.難點:對伯利克里和亞歷山大的正確評價
(三)教學時數:1.5課時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五)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在亞非的幾大河流域,產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些亞非古代文明是在哪些地區發生的?它們分別是在什么時候進入奴隸社會的?
[導入新課]繼亞非古代文明的興起,歐洲也出現了古代文明,古代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與亞非古代文明不同的是,它的發祥地不是在大河流域,而是以海洋為中心,豐富多彩的古希臘歷史,給世界,特別是歐洲,留下了深遠的影響。那么古希臘社會有什么特色,它的影響又是怎樣開始傳播的呢?這就是本節課要學習的。
(板書課題)
一、歐洲最早的文明(板書,懸掛古希臘地圖)
古代希臘以愛琴海為中心。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西部海岸。希臘半島是主要組成部分,半島境內山巒起伏,只有些不大的平原,發展農業不如大河流域的國家。但半島東臨愛琴海,海上島嶼星羅棋布,有曲折的海岸線和許多天然的良港。為工商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
希臘文明源于愛琴文明,因此,愛琴文明是古希臘歷史的開端,那么,什么是愛琴文明呢?
1.什么是愛琴文明(板書)
愛琴文明是指公元前20世紀至公元前12世紀間的愛琴海域的上古文明。請看《愛琴文明》圖,愛琴文明發祥于愛琴海南端的克里特島,后業又以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邁錫尼為中心,歷時約800年,因此,又稱克里特一邁錫尼文明。
2.克里特和邁錫尼(板書)
在當時出現了一些奴隸制城邦,有的盛極一時,如克諾索斯和邁錫尼。
約公元前1700年,克里特文明進入了繁榮時期。以北部的克諾索斯城為代表。傳說當時的米諾斯王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曾統治著愛琴海諸島。傳說他建造了一座迷宮,人進去就別想再出來。在迷宮深處有一只人身牛頭的惡獸,叫米諾牛。國王命令雅典每年貢奉七對童男童女給兇惡的米諾牛吃。輪到雅典第四次進貢時,雅典王愛琴的兒子特修斯,為使人民免遭這種災難,決心去克里特島,殺死米諾牛。他與父親約定,如果事情成功,在返航時船上的黑帆將換成白帆。特修斯到達克里特島后,那里國王的女兒愛上了他,送給他一把劍和一團線。聰明勇敢的特修斯把線頭系在宮門上,放著線進入迷宮深處,用劍殺死了米諾牛。然后沿著線順利走出迷宮,并且和國王的女兒一起,登船揚帆歸國。在興奮中特修斯忘記換下黑帆,等在海邊的愛琴王看到駛進的船掛著黑帆,以為兒子死了,在絕望中跳海自殺。這就是愛琴海名字的由來。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考古工作者在克里特半島北部挖掘出克諾索斯王宮的遺址,請同學們看課本23頁《克諾斯王宮遺址圖》:王宮依山而建,占地約三公頃,大多是三層建筑。宮內有浴室、倉庫和庭園,有供水和排水設備。王宮千門百戶,階梯走廊曲折相通,故在古代希臘神話中有“迷宮”之稱。同時出土大量青銅和金銀器物。克諾索斯王宮遺址重見天日,證明了當時奴隸制政權的存在,說明迷宮傳說有一定史實背景。
后來,克里特文明逐漸暗淡下去,代之而起的是邁錫尼文明,請同學們看課本23頁“木馬計”。據說3000多年前,邁錫尼等許多城邦遠征小亞細亞的特洛伊,十年攻城不克。一天,希臘人燒毀自己的營帳,揚帆而去。第二天早晨,特洛伊人發現城外戰場空蕩蕩的。以為希臘人撤回去了,高呼“我們勝利了!”蜂擁出城。在海灘上發現一只巨大木馬,特洛伊人把巨木馬作為戰利品拖入城內。當晚,特洛伊人慶祝勝利狂飲狂歡。夜深了,20名全副武裝的希臘戰士從巨大的木馬里爬出來,迅速打開城門,和假裝返回。事實上在不遠處隱蔽起來的希臘大軍里應外合,終于取勝。這就是經久流傳的“木馬計”的故事。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考古工作者發掘出特洛伊、邁錫尼古城的遺址。請同學們看22頁《邁錫尼城堡獅子門》圖。邁錫尼人用巨石修筑了堅固的城堡宮殿。這是邁錫尼城堡的獅子門,它由四塊巨石砌成,高達三米多,門頂上雕著兩頭獅子,活靈活現,威武雄壯。巨石城堡的遺址也證明了奴隸制國家政權的存在。
公元前12世紀,一些相對落后的北方部落征服了邁錫尼城,愛琴文明衰落下去。
直到約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希臘本土和小亞細亞西海岸又開始出現希臘人建立的城邦。所謂的城邦,就是以一個城市為中心,包括附近若干村落的小國。其中,最重要的是斯巴達和雅典。
二、兩個最強大的城邦
1.斯巴達:
請看《古代希臘》圖,斯巴達位于希臘半島的南部,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處于統治地位的是來自北方的征服者的后裔,叫斯巴達人,他們人數不多,但都是奴隸主,真正掌握政權的只是其中少數的奴隸主貴族。被征服地區的居民淪為國家奴隸,給斯巴達人種地。因而,斯巴達是一個貴族寡頭專政的國家。由于斯巴達是斯巴達人在征服原有居民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國家。當時,斯巴達人只有9000戶,為了有效的統治數倍于己的被征服者,必須經常保持強大的軍事力量。因此,斯巴達是個尚武的國家。下面請同學打開課本24頁,(找一個學生讀彩框內的文字)斯巴達依仗強大的軍事力量,威脅鄰邦,擴張勢力,成為希臘南部最強大的軍事大國。
2.雅典(板書)
請看地圖,雅典在希臘的東南沿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業很發達。奴隸主掌握著國家政權,雅典平民對貴族進行了長期的斗爭。雅典又經歷了幾次政治改革,參加政治生活的雅典公民越來越多,統治基礎不斷擴大,公元前6世紀末,雅典成為著名的奴隸制共和國。
波斯帝國興起以后,為了控制愛琴海地區,三次出征希臘,挑起了希波戰爭。
三、希波戰爭(板書)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24頁。(找一學生讀有關部分)
希波戰爭,是希臘歷史的轉折點。公元前5世紀,希波戰爭結束以后,希臘各主要城邦進入經濟繁榮時期。
四、全盛時期的雅典(板書)
1.希臘奴隸制經濟的繁榮:(板書)
這一時期,奴隸的人數劇增。奴隸的來源有兩個,一是戰俘,二是海盜掠賣的人。奴隸制經濟高度發展,希臘各城邦空前繁榮,斯巴達的農業生產完全依靠奴隸。雅典的奴隸制也充分發展,是希臘奴隸制的典型代表。奴隸被廣泛地應用于農業、手工業等各個部門,在制陶、冶鐵、釀酒、造船、紡織等大大小小的作坊里,總有幾個或幾百個奴隸在勞動。礦山是使用奴隸勞動最集中的地方。有時甚至有成千上萬個奴隸。雅典還有一些國家奴隸,用來守門、看門、當文書、管檔案,在軍隊里擔任運輸工作,等等。奴隸勞動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主要生產形式。請同學們看課本25頁《在陶器作坊做工的奴隸》。這是雅典陶工區街道上一個作坊的院子,左側一個奴隸正站在土坑中用腳攪和粘土,坑旁一個奴隸正在操土,瓦棚下面,右側一個奴隸正在用手轉動陶輪,另一個奴隸在陶輪上操作,把粘土制成不同的器皿;左側坐著兩個繪畫師,正用尖細的木棒和小毛筆在器皿上繪畫,最后器皿放進墻角的火爐里去燒。一個奴隸碰倒了一件燒好的陶器,正在遭到監工鞭打。棚子下面站著兩個人,右為作坊主,左為雇主,他的奴隸正在把買下的陶器背回去。
請看26頁《希臘陶瓶》,這是極負盛名的希臘陶瓶之一。陶瓶型制多樣,制作美觀,或為黑底紅花,或為紅底黑花,畫面形象生動,題材廣泛,有的描繪神話故事,有的刻畫日常生活,因此,陶瓶不僅是珍貴的文物,也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社會生活資料。這幅圖上的陶瓶上畫著一個工匠正在制作一個箱子,旁邊站著雇主及其家人。這種瓶子是用來盛食用水的。雅典生產的這些著名陶瓶都是奴隸勞動的產品。
在希臘發達的奴隸制度下,奴隸的處境非常悲慘。奴隸主可以隨意虐殺、鞭打、折磨奴隸。在銀礦里奴隸因勞累而大批死亡。正如著名的哲學家亞里土多德所說:“奴隸是有生命的工具。”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奴隸的非人地位。
這時候雅典是地中海的海上霸主。也是希臘最繁榮的城邦,特別是在伯利克里統治期間,雅典處于全盛時期。
2.全盛時期的雅典(板書)
請同學們看課本26頁《伯利克里》,這是古希臘著名的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他執政期間,經濟興旺,文化昌盛,學者云集,建筑勃興。請看26頁地圖,這是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5世紀中期,成為國際商港,商船云集,出入頻繁。另外,高大精致的神廟,寬闊的露天劇場,把雅典襯托得十分壯觀。請同學們看27頁圖片,這是雅典的露天劇場,可容納觀眾1.7萬人,座位排成半圓表,呈階梯狀,中間有通道。最高幾排觀眾的座位是直接就山巖鑿成的,下面的座位是用大理石做的。在半圓形劇場中間有平臺,平臺前有演奏場。為了保持興盛,雅典也十分重視教育。
隨著奴隸制經濟的繁榮,雅典的奴隸制民主政治也大大發展。由于中小奴隸主的財富不斷增加,他們要求不斷擴大政治權利,伯利克里適應了這一要求,進一步改革政治制度,擴大奴隸主的民主,使雅典的民主政治達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峰。但伯利克里畢竟是奴隸主階級的政治家。奴隸主民主政治的實質是奴隸主的民主,而對奴隸實行專政。
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雅典和斯巴達這兩個奴隸制城邦在哪些方面不同?(雅典是個近海國家,經濟以工商業為主,文化學術發達,實行奴隸主民主政治。斯巴達是個內陸國家,經濟以農業為主,文化學術發達,實行奴隸主民主政治。斯巴達是個內陸國家,經濟以農業為主,尚武,注重軍事訓練,由少數奴隸主貴族專政。)
斯巴達、雅典代表著希臘奴隸制城邦的兩大類型。公元前5世紀末,雅典和斯巴達為爭奪希臘的霸權,各挾持一些城邦在伯羅奔尼撒半島上,展開了內戰。這次戰爭,對于戰爭的雙方來講,都是非正義的。這次戰爭雖然是以雅典的失敗、斯巴達的勝利而告終,但實際上兩敗俱傷。希臘極盛的時代一去而不復返了。
3.希臘城邦的衰落(板書)
正在希臘各城邦衰落的同時,希臘北部馬其頓王國強大起來。
五、地跨三洲的大帝國(板書)
(指出馬其頓位置)公元前4世紀,國王腓力二世乘機南侵。公元前338年,打敗了希臘聯軍,控制了希臘。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在他女兒的婚禮上被刺身亡,他的兒子亞歷山大繼位,請看28頁《亞歷山大》圖,亞歷山大是位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找一學生讀圖右邊的小字)。亞歷山大即位時,年僅20歲。他即位后,繼承父親的遺志,出兵東征。請看《亞歷山大帝國圖》。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開始東侵,軍隊所至,許多城市被洗劫一空,成千上萬的居民被俘為奴,他占領了小亞細亞和埃及,然后回師兩河流域,滅波斯,建立起地跨亞、歐、非的大帝國,首都是巴比倫。此后,地中海東部地區進入一個經濟繁榮和文化發展時期。他接著又侵入印度河流域。由于部隊不堪長期征戰跨涉征戰之苦,拒絕繼續東進,亞歷山大被迫撤軍。亞歷山大回到巴比倫,準備再次西征,但突然病死,時年33歲。亞歷山大死后,帝國也隨之分裂。這時繼古希臘之后新興的羅馬帝國強大起來,羅馬征服了希臘,希臘處于羅馬的統治下。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評價亞歷山大?他的東侵又帶來了哪些影響?(提問)亞歷山大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具有膽略,善于用兵。他的遠征是侵略性質的,給被征服地區的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災難。但他將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促進了東方和西方經濟和文化的交流。
[鞏固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古希臘的歷史。對于這個國家,我們可以按照這樣的歷史線索來掌握: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200年,是愛琴文明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一些奴隸制城邦,但后來被尚處在原始社會的北方民族征服,歷史出現了短暫的倒退。公元前11—9世紀,是荷馬時代,原始公社瓦解,奴隸已經出現,正處在階級社會的前夜。公元前8—6世紀,是希臘奴隸制城邦的形成時期,公元前5—4世紀,是希臘奴隸城邦興盛和衰亡時期,公元前4世紀以后,先后處于馬其頓和羅馬的統治之下了。
(六)板書設計
第5課 古代希臘
一、歐洲最早的文明
1.什么是愛琴文明
2.克里特和邁錫尼
二、兩個最強大的城邦
1.斯巴達
2.雅典
三、全盛時期的雅典
1.希臘奴隸制經濟的繁榮
2.雅典的昌盛(伯利克里)
3.希臘城邦有衰落
四、地跨三洲的大帝國
1.馬其頓控制希臘
2.亞歷山大東侵和大帝國建立
(七)作業:比較斯巴達和雅典在哪些方面不同?
【古代希臘】相關文章:
古代希臘歷史教案08-22
古代詩歌08-01
古代的語錄12-24
古代的語錄12-24
經典古代傷感詩詞08-23
古代迎娶禮節08-24
冰雪的古代詩歌08-30
關于古代的句子10-20
古代經典語錄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