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戰國時期的社會大變革的教案
戰國時期的社會大變革的教案
會同二中
授課人:宋彩梅
一、課標內容
通過商鞅變法等史實,認識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了解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及意義。理解商鞅變法的原因、內容及意義。
①通過對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牛耕得到推廣的分析研究,培養學生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及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對商鞅變法原因、結果的分析,培養學生運用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終極動力這一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去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講故事角色體驗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歷史想像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提供圖片、文字、視頻等材料,設置新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掘學生的學習動力,掌握對史料的提煉、分析的方法。
②通過對鐵農具、牛耕產生發展情況的討論探究以及對商鞅變法的了解、探究,幫助學生感知人類生產進步與社會變革的艱辛歷程和偉大成就,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初步掌握歸納、比較、質疑等基本的學習方法及具有初步判斷、推理的能力,養成自主探究的個性與習慣,逐步掌握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方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習商鞅變法,觀察視頻,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商鞅“便國不法古”勇于創新、勇于改革的精神,另一方面教育學生認識改革從來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有時甚至要付出血的代價,但順應歷史潮流勇于改革,推動社會進步的人,歷史將永遠銘記他的英名,從而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取向。
②通過對戰國時期生產工具的進步、變化及由此產生的社會大變革等歷史現象的分析研究,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樹立科學的唯物史觀、世界觀。
③通過角色體驗,分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團隊精神。
三、教學重點:一是鐵農具、牛耕的推廣及意義;二是商鞅變法
教學難點:生產力的進步推動社會大變革
四、教學方法
1、講解法。對于學生不容易理解掌握的內容,采用此法,如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
2、姓名推導法。對于戰國時期牛耕的推廣,可從當時的人名中看出端倪,以此來加深學生的印象。
3、歸納法。對于商鞅變法的內容、作用可用此法。
4、討論法。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分組展開討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五、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
以故事形式導入課題
【戰國時期的社會大變革的教案】相關文章:
歷史教案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經濟和社會變革(通用5篇)05-18
七年級歷史上冊《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教案12-17
《作為生物的社會》教案05-01
《作為生物的社會》教案01-15
作為生物的社會教案11-03
中班社會父親節活動教案07-13
《作為生物的社會》教案精選8篇01-27
《作為生物的社會》教案(精選8篇)01-29
語文教案:《作為生物的社會》08-03
《作為生物的社會》教案8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