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歷史教案>七年級歷史教案>《中國歷史》的教學設計

    《中國歷史》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2-08-17 08:55:34 七年級歷史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國歷史》的教學設計

      《中國歷史》的教學設計

    《中國歷史》的教學設計

      一、課標內容:

      1.知道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國,實現了國家的統一。

      2.了解秦兼并六國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探討統一國家建立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知識:秦滅六國及其意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度量衡、焚書坑儒、修筑萬里長城、秦朝的疆域

      能力:(1)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歸納秦鞏固統一的各項措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綜合概括能力和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通過指導學生自己設計或制作秦朝疆域的簡便口訣或圖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看文字、圖片、錄像等資料,讓學生感知秦始皇統一全國和鞏固統一的措施的史實,對相關問題進行思考與討論,并設計或制作秦朝疆域口訣或圖表。讓學生學會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并處理歷史信息,多角度多層次地探究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秦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2)認識到秦始皇是中國古代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對以后的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3)使學生懂得,專制與民主是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唯物史觀、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樹立維護國家統一的堅定信念。

      三、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秦王掃六合和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2.難點: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概念與作用

      四、教法選擇:運用多媒體,進行問題探究討論式教學

      五、學法引導:合作、討論學習法

      六、課堂組織形式:面向全體學生,創設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體現“先學后教”、“以生為本”。

      七、課程資源開發利用:制作多媒體課件,增強授課效果。

      九、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師:戰國時期,戰國七雄割據混戰,不斷兼并,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痛苦和災難。渴望結束割據戰爭,實現國家的統一,已成為當時各族人民的強烈愿望。由諸侯割據向統一的封建國家發展,成為歷史的必然趨勢。那么,在七國中,哪一個諸侯國最終實現國家的統一呢?(生答: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秦是怎樣統一中國的。

      (新知教學)

      (一)、秦王掃六合

      1.秦統一的歷史條件

      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相關內容,分組討論秦統一的歷史條件。

      生:各組推出代表回答問題。

      師:綜合學生回答的要點作出點評歸納總結。

      2.秦統一的經過

      師:秦王嬴政親政后,開始周密部署統一六國的戰爭,一方面用賄買、離間等手段,分化瓦解六國,另一方面實行了遠交近攻的正確策略,各個擊破。(多媒體展示戰國形勢圖和秦滅六國的經過,重點要求學生記住三個要點:(1)人物:嬴政;(2)時間:公元前221年;(3)都城:咸陽。)

      師:公元前221年,秦盡滅六國,實現了統一,偏處西方一隅的秦國歷史結束了,統一的秦朝的歷史開始了。這是曠古未有的偉大創舉,對我國歷史發展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3.秦統一的意義

      師:同學們請回答秦統一有什么歷史意義?

      生:各組學生積極回答,相互補充,共同完善。

      師:歸納總結,安排學生討論:你能否描繪一下課本上嬴政的畫像?秦統一是嬴政一個人的功勞嗎?

      生答師補充:聯系秦統一的歷史條件,指出,秦王嬴政的功勞只是實現統一的因素之一,秦統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作為封建時代的政治家,秦王嬴政順應歷史潮流,在完成統一中所起的作用,應給予充分肯定。

      師:以上我們探討了秦統一中國的歷史條件、經過和意義,那么,下面我們來探討秦始皇統一中國與我們今天解決臺灣問題有什么聯系?(教師指導學生從統一對一個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影響以及今天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方式方法等角度來探討這一問題。)

      師過渡:秦王嬴政在歷史上的功績不僅僅是滅了六國,完成了國家的統一,而且還在于他在完成了統一之后,為鞏固統一制訂和推行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重大措施。下面,分別請四個組的同學對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進行歸納總結。

      (二)、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第一組學生探究討論)

      師:指導第一組學生閱讀課文,和學生探討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概念,并向學生依次提出下列問題。

      1.秦朝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包括哪些內容?

      生:看書歸納出皇帝制、三公制、郡縣制。

      2.嬴政為何自稱皇帝?為何被稱為秦始皇?

      生:根據課文內容回答。

      3.“三公”是指什么?各自的職權范圍是什么?

      生:根據課本“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示意圖”回答。

      4.郡縣制與分封制有何不同?

      生:聯系以前學過的西周分封制的知識與郡縣制進行比較得出結論。

      5.這套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有什么作用和影響?其中,哪項措施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生:從這套制度對當時以及以后的封建王朝產生的作用和影響角度來討論回答,并說明今天我國的縣級地方行政機構是對秦朝郡縣制的沿用。

      6.這套制度的建立屬于哪個方面的措施?

      生:回答政治方面。

      師過渡:秦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是從政治上鞏固了統一。但戰國以來,各國文字、貨幣、度量衡各不相同,相當混亂,這不僅對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流造成極大不便,還影響到國家政治上統一的鞏固。

      (三)、書同文,車同軌(第二組學生探究討論)

      1.書同文,車同軌”這一個主題講述的內容是秦始皇為鞏固統一在什么方面采取的措施?

      生:文化經濟方面。

      2.秦始皇為鞏固統一在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生:統一文字。

      3.秦始皇是怎樣統一文字的?多媒體展示各國文字的不同及秦統一文字的過程。

      生歸納:秦朝把小篆作為全國通用的標準字體,還允許通用隸書。

      4.中國的漢字從出現到秦朝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

      生答師補充: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

      5.秦始皇為鞏固統一在經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多媒體展示資料。

      生互相補充: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修筑馳道統一車軌等。

      6.為什么秦朝將貨幣統一為圓形方孔錢?

      生討論回答教師補充說明。

      7.假如秦始皇沒有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秦朝會是怎樣一種社會狀況?

      生:暢所欲言,思想活躍。

      8.這些經濟文化方面的措施在當時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歸納:促進了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有利于鞏固國家的統一。

      師過渡:秦始皇完成統一后不久,出現了兩起重大的歷史事件,就是“焚書”和“坑儒”。

      (四)、焚書坑儒(第三組學生探究討論)

      1.“焚書坑儒”是秦始皇為鞏固統一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在什么方面采取的措施?

      生:思想方面。

      2.什么是“焚書坑儒”?誰來講一講這個故事?

      生:閱讀課文講述故事。

      3.秦始皇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生:加強思想控制。

      4.“焚書坑儒”造成的后果怎樣?

      生答師補充:秦始皇采用的是極其粗暴野蠻的手段來維護他至高無上的權威,其結果是摧殘了文化,鉗制了人們的思想,給我國古代文化造成極大損失。許多儒生被殺,嚴重地影響了春秋戰國以來學術思想領域里“百家爭鳴”的風氣。

      師過渡:萬里長城是世界奇跡之一,也是我國古代的偉大工程成就之一。

      (五)、修筑萬里長城(第四組學生探究討論)

      師:多媒體展示秦長城示意圖,說明秦長城與我們今天看到的長城不同,今天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朝修筑的。

      1.這一主題講述的是秦始皇為鞏固統一在哪個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有什么要點?

      生歸納:民族關系方面。“北擊匈奴修長城,南征越族鑿靈渠”。

      2.識讀《秦朝疆域圖》指出秦長城的起止點在哪里?

      生: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3.秦朝為什么要修筑長城?

      生:介紹匈奴族的歷史,指出修筑長城是為了抵御匈奴。

      4.萬里長城是一項偉大的工程,也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象征,但修筑它需要大量勞力夜以繼日超負荷的勞動,勞工不堪苦累,無數人慘死在長城腳下,也為我們留下孟姜女哭長城的千古絕唱。哪個同學給大家講述這個故事?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反映了當時人們對秦始皇修長城的什么看法?你的見解如何?

      生:暢所欲言,歸納長城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秦始皇的暴政。

      5.桂林興安境內有一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生:靈渠。

      6.秦始皇為什么要派人開鑿靈渠?靈渠的開鑿有何作用?

      生答師補充:靈渠的開鑿對桂林有著重大意義,建議學生去靈渠實地旅游考察,了解靈渠在今天發揮的功能以及如何進一步開發靈渠的旅游資源,以此培養學生愛我家鄉的意識。

      7.秦朝疆域的四至分別是哪里?

      生:展示有關秦朝疆域的口訣或示意圖的小制作。

      (小結)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全國,之后秦始皇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民族關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國家的統一,最終形成了一個疆域遼闊、強大的秦帝國。

      (課堂活動)評價秦始皇

      教師介紹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客觀、全面、一分為二。學生討論秦始皇的功與過。

      十、板書設計

      第13課  六王畢四海一

      一、秦王掃六合  二、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1.秦統一的歷史條件  1.最高統治者稱皇帝

      2.秦統一的過程  2.在中央設“三公”

      3.秦統一的意義  3.在地方推行郡縣制

      三、書同文,車同軌  四、焚書坑儒

      1.統一文字  五、修筑萬里長城

      2.統一貨幣 1.北擊匈奴修長城

      3.統一度量衡  2.南征越族鑿靈渠

      4.修筑馳道,統一車軌  3.秦朝的疆域

      十一、教學反思

      1.)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初一學生初步了解了中國歷史上一個杰出的封建帝王秦始皇,深刻體會到了統一對一個國家所產生的重大影響。讓學生把秦的統一與今天我國的統一以及解決臺灣問題聯系起來,從而達到歷史與現實相結合、以史為鑒的教學目的。

      2.)這節課,學生思維較活躍,參與活動較積極,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培養了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識圖理解分析歸納的能力,并初步學會了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方法。

      3.)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感覺到學生的歷史知識參差不齊,由于農村學生家庭環境的限制,無法查閱更多學習資料,因此,能力與市區學生差距很大,給教師教學帶來很大的難度。

    【《中國歷史》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校服設計教學設計06-07

    中國歷史小知識大全08-03

    試談認識中國歷史的范式08-17

    中國歷史研究法10-25

    《母雞》教學設計08-15

    《燕子》教學設計08-16

    《絕招》的教學設計07-17

    《荷花》的教學設計06-01

    At the Zoo教學設計05-21

    散步教學設計08-2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午夜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二区 |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久久这里国产综合精品 | 久久丝袜熟女国产 | 亚洲国产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午夜一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