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一冊力 重力
第一章 力
第一課時 力 重力
㈠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
⒈正確理解力的概念,能分清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
⒉知道力的三要素,力的單位和符號,能作力的凰示和力的示意圖.
⒊知道按力的性質和力的效果對力分類,能正確區別各種實際力的類別.
⒋正確理解重力的定義,能確定物體重力的大小,指明重力的方向.
⒌知道物體重心的含義,能確定質量分布均勻的規則物體重心的位置,會分析一般物體重心位置與質量分布的關系.
〖思路方法目標〗
⒈分類方法.(力的分類,矢量和標量)
⒉等效方法.(重心概念)
⒊分析綜合方法.(力的概念的深化)
㈡教學重點難點點撥
⒈力的物質性是各種形式力所具有的共同屬性.“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它反映了任何一個力必定和兩個物體發生聯系,而且這兩個物體間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物質性要求我們在認識一個力時,首先要搞清該力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沒有施力物體(或受力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
⒉力的作用總是要產生一定的效果,它只能從受力物體上體現出來,而且這個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相聯系,力的圖示能準確地反映某一個力三要素情況.
⒊地球周圍的物體,總是要受到地球的吸引而產生重力,它與該物體所處的環境和運動狀態無關
⒋物體各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從效果看,這個作用相當于作用于一點.這個點就是整個物體的重力作用點.亦為物體的重心.上述處理方法是“等效思想方法”的應用.用懸掛法找重心,要注意其局限性,它只適用于薄板狀物體.
㈢教具
彈簧、彈簧秤、木塊、海綿、水盆、不規則的薄板、細線、曲尺…
㈣教學過程
⒈討論引入
師:請閱讀p
(為了加深對力的認識,分清力的種類,性質.掌握力的表示方法和應用,本章我們將系統學習力的知識)
⒉新課內容
⑴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① 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存在 【演示】手和彈簧、水和木塊.
② 受力是相互的,受力和施力物體同時存在.【演示】線懸掛重物
師:力是個重要概念,如何表示一個力?
⑵力的圖示
①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力的大小可用彈簧秤測量,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N”;力的方向是物體間相互作用的方向;力的作用線是沿力的方向的直線)。
【演示】木塊浮于水面
(要完整反映一個力,必須把力的三要素全部表述清楚,這可用圖示法)
② 力的圖示—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的方法
具體到:先定力的單位標度
再畫出力的指向的方向
最后標出的箭頭、箭尾,均可表示出力的作用點.
⑶力的種類(按力的性質和力產生的效果分類)
① 性質力—重力、彈力、摩擦力、電磁力…
② 效果力—動力、阻力、壓力、支持力…(按力的效果命名)
師:嚴格分清性質力和效果力是物體受力分析的基礎,也是正確解決力學問題的重要環節.下面首先研究重力。
⑷重力
① 重力就是重量 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②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閱讀p
師:下面研究重力作用點問題
⑸重心
① 質量均勻分布,形狀規則物體重心位置是幾何中心。
② 一般物體重心位置和物體質量分布有關。【演示】懸掛法可確定薄板和曲尺重心位
置(重心可在物體上也可在物體外)
㈤鞏固練習
組織討論下列習題(略)
㈥作業
⒈復習課本內容p1— p5
⒉思考課本練習一第⑴題。
⒊⑵、⑶、⑷題做在練習本上。
【第一冊力 重力】相關文章:
第一冊重力08-17
第一冊力08-17
《重力》探究式 —— 初中物理第一冊教案08-17
第一冊什么是力08-17
第一冊彈 力08-17
《重力》08-17
重力08-17
力 —— 初中物理第一冊教案08-17
什么是力 —— 初中物理第一冊教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