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政治教案>高二政治教案>商品的基本屬性教案

    商品的基本屬性教案

    時間:2022-11-17 09:53:43 高二政治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商品的基本屬性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商品的基本屬性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商品的基本屬性教案

      商品的基本屬性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識記商品的使用價值、價值的概念。理解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對立統一的關系。明確使用價值、價值和交換價值三者之間的關系。

      能力方面:通過對價值的理解,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通過對使用價值的和價值關系的分析,培養學生辨證思維的能力。

      覺悟方面:增強商品質量意識,認識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對人民群眾的危害性。

      教學重點:

      商品的基本屬性,價值和使用價值的關系

      教學難點:

      商品價值的含義;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系

      教學方法:

      結合學生實際知識水平,按照由具體——抽象——具體的思維規律,設疑引思,以教師講解為主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是商品,什么是商品經濟。我先來復習一下。哪位同學能夠告訴我商品和商品經濟的含義?

      [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說明同學們對知識的掌握還是很牢固的。那同學們還記得上一節課我們講的那個小故事嗎?甲部落的首領偶然的和乙部落首領相遇,偶然的他們兩個就用一頭牛和300斤大米進行了交換,這個時候商品產生了。那我們的故事還沒講完。我想問大家兩個問題:一個他們為什么要交換呢?二是他們為什么能夠交換呢?好,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兩個問題來學習一下商品的基本屬性。

      [講授新課]

      二、商品的基本屬性

      [師]我們都知道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也就是說不是供商品的所有者使用的,而是要通過交換供別人,供社會消費的。一件勞動產品要想實現交換,它首先就必須得有用,得能夠滿足別人的某種需要。沒有用處的東西,是不能夠用于交換的。所以商品的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就是商品的使用價值。

      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商品的一個基本屬性,對于這個屬性我要強調幾點:

      第一、商品必須有使用價值。〈板書〉

      為什么呢?

      因為人們去交換商品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商品對自己是否有用。沒有用的東西,是不會有人去交換的。所以商品要想實現交換就必須得有用——即有使用價值。

      第二、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價值。

      比如說:煤能夠滿足人們取暖、做飯的需要,而蔬菜可以滿足人們吃飯的需要┈┈煤、蔬菜是不同的商品,那么他們滿足的也是人們不同的需求,即它們的使用價值是不同的。

      第三、同一種商品可以有不同的使用價值。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手機,這樣一種商品,具有很多的功能,接打電話、發短信、發郵件、上網、娛樂、攝相、甚至有的手機還可以看電視。同樣是一種商品,它就可以滿足人們許多不同的需求,即手機這一種商品就有很多不同的使用價值。

      到此,我們就應該能夠回答我們剛才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了:商品為什么需要交換呢?

      [生]因為甲部落的牛和乙部落的大米都有使用價值,但是牛和大米的使用價值不同,能夠滿足人們不同的需要,所以甲乙需要交換。

      [師]答的真好,同學們為他的精彩回答喝彩。

      牛和大米滿足的是兩個不同部落的人的不同的需求,原由是兩種商品的使用價值不同造成的。為什么它們的使用價值不同呢?這是由這兩種商品自身的物質構成和其化學成分決定的,而這些都屬于物質自身的自然的屬性。所以商品的使用價值屬性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反映的是人與物的關系。

      [師]下面我再問大家一個問題,商品有使用價值,那其他的勞動產品,其他的物品有沒有使用價值?請舉例說。

      [生]有,比如說陽光、空氣,比如說自產自消的糧食。這些都不是商品,但他們也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求,也都有使用價值。

      [師]對,這也就是說,使用價值的屬性不是商品所特有的屬性,但必須要有。即使用價值是商品必有非特有的屬性。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甲的牛為什么要和乙的大米相交換了。接下來我們考慮一下第二個問題,為什么1頭牛能夠和300斤大米相交換呢?如果我們用一個公式來表示這次交換,就是1頭牛=300斤大米。它們相等肯定他們之間存在著某種“共同的東西”。那么,到底那些“共同的東西”使它們相等了呢?

      [生]好象很難找出它們相同的東西,從兩件商品的量上看,數量不等、重量不等、體積也不等。

      [師]是不是它們的使用價值相同呢?顯然不是,如果使用價值相同的話,那就沒有必要交換了。到底是什么相等呢?

      咱們來細細的分析一下:

      我們知道這兩件都是商品,這是相同點。是商品就一定是勞動產品,一定會耗費人類的勞動。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考慮他們不同的使用價值和不同的量,那這兩件商品就只剩下一個共同的屬性——勞動產品。那么它們被生產出來時所耗費的人類的勞動就是可以比較,是相等的。但是,我們知道勞動和勞動是不一樣的,養牛和生產大米的勞動,從具體的勞動形式上看是不能比較的。如果我們再抽去具體的勞動形式就只剩下“勞動”了,這種勞動不是具體的某種勞動,而是沒有差別的腦力和體力的消耗。也就是說,不管是養牛還是生產大米,雖然具體的勞動形式不同,但它們在生產的過程中都要耗費一定的人類的腦力和體力,在這一點上它們的勞動是沒有差別的。

      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的勞動就是商品的價值,這是商品的第二個屬性。到這里哪位同學可以結合剛才我們所講的回答一下我們的第二個問題呢?

      [生]1頭牛能夠和300斤大米相交換是因為在生產過程中人類所耗費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是相等的。

      [師]對,也就是說它們的價值相等。之所以它們能夠相交換,正是因為它們有這樣一個“共同的東西”。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比如說:我生產了一支圓珠筆,你們生產了一臺電腦,我想用我的圓珠筆換你們生產的電腦,你們愿意和我交換嗎?

      [生]不愿意。

      [師]為什么啊?

      [生]不劃算。

      [師]是啊,為什么感覺不劃算呢?不正是因為,生產圓珠筆和生產電腦所耗費的勞動是不相等的。而這個勞動就是那個無差別的勞動,即它們的價值不相等。

      [師]我們可以看出商品交換實際上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交換勞動的關系。價值這個商品的基本屬性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系,是商品的社會屬性。

      [師]是不是所有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都形成價值呢?比如說,自家園子里種的自己吃的蔬菜,它們有價值嗎?

      [生]有,有食用價值。

      [師]可是“食用價值”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在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要注意區分平時我們所說的“價值”和經濟學上所說的“價值”之間的區別。

      盡管自己種的蔬菜有使用價值,在生產過程中也有人類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但這些產品沒有用于交換。自己消費的時候也就不會考慮其中到底凝結了多少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只有當它用于交換的時候,才去考慮它的價值的大小。可見價值是商品的特有的屬性,或者說是商品的本質的屬性。

      即:是商品就一定有價值,有價值也一定是商品。

      [師]商品的價值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我們看一下我手中的'圓珠筆,哪位同學能夠看出它的價值有多大呢?它里邊凝結了多少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呢?它的價值從商品自身我們是看不出來的。那么商品的價值是如何表現出來的呢?

      比如:1頭牛和300斤大米相交換是由于價值相等,用公式表示就是:1頭牛=300斤大米。等式兩端的商品在交換中的地位是不同的,等號右邊的商品是等號左邊的商品的價值的表現形式,它們的位置是不能顛倒的。這就是我們下邊要講的另一個問題:價值和交換價值的關系。

      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二者成正比例的關系。

      [師]經過上邊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商品的兩個基本的屬性,也叫商品的二因素。那么商品的二因素是什么關系呢?接下來我們學習一下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系。

      概括的說它們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統一表現在: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二者同時存在,缺一不可。這是因為

      ①作為商品,它的價值是離不開使用價值的,因為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是價值實現的基礎。沒有使用價值就不能用于交換,不能用于交換就不是商品,不是商品也就沒有價值。

      ②作為商品,它的使用價值也離不開價值,一件東西如果沒有價值就肯定不是商品,即使它有很好的使用價值也不能成為商品。

      對立表現在: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作為商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都不能夠同時占有使用價值和價值。作為生產者想要獲得商品的價值就必須讓渡出商品的使用價值,作為消費者如果想得到商品的使用價值就必須要支付商品的價值。

      [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商品的基本屬性,即商品的二因素,以及它們之間對立統一的關系。學完這一課,我們又掌握了一種判斷商品的方法。本課的內容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希望同學們課下做一些練習,有助于我們對知識的更好理解和鞏固。

      [課堂鞏固]

      判斷:

      1.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也沒有價值。(正確)

      2.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就一定有價值(錯)

      3.沒有價值的東西,也一定沒有使用價值(錯)

      4.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有使用價值。(正確)

      [板書設計]

      使用價值:含義

      (自然的屬性,必有非特有的屬性)

      對立

      商品的基本屬性 關系

      統一

      價值 含義

      (本質、社會屬性)

      價值和交換價值的關系

      作者:寧偉

      工作單位:河北安新中學

      聯系電話:03125321433

      13703283960

      商品的基本屬性教案 篇2

      本框內容是“商品的基本屬性”,這是高中政治一年級上冊第一課的第二框內容。

      本框內容屬于經濟常識中的基本理論部分,學好本框內容可以為后面的具體經濟常識的學習打好基礎,因而是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它在知識體系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上框內容的繼續和延伸,同時也為下一框學習商品的價值量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在知識方面要求學生識記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理解商品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體,能舉例說明價值和交換價值的關系。

      在能力方面要使學生初步學會進行抽象思維,提高透過現象看本質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在覺悟方面則是要使學生能夠從商品的基本屬性的分析中增強質量意識,認識到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對群眾的危害性;認識商品的基本屬性與生產商品勞動的關系,為批判拜金主義奠定基礎。

      根據教材的特點,本課的重點確立為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因為這是全課最基本的內容,以后教材中的一系列內容都離不開這個基本內容。本課的難點是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以及他們間的關系,這是因為它們是從復雜的經濟現象中高度抽象概括出來的,不是單靠人們的直觀所能掌握的,對于初學經濟學的高一學生目前所具備的知識基礎和思維水平而言太抽象,難以理解。

      教學方法上

      主要是采用設疑提問法和總結歸納法。根據本節中概念的推理過程,找出理解這些問題的關節點,設置若干具體的問題,題題相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共同歸納總結。在學生學法的指導上,主要是指導學生遵循從具體到抽象再到具體的思維規律,引導學生從接觸到的具體經濟現象出發,從對其的比較分析、綜合中尋找異同點,從而抽象的概括出概念和原理。

      教學流程

      在導入新課部分,首先提出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并提綱挈領的拉出本課所要解決的兩個基本問題:商品為什么要交換,為什么能交換?從而引起學生對本課內容的興趣和求知欲并過度到新課內容的講授。在通過對商品為什么要交換這個問題的分析中概括出商品的'第一個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后,進一步提出疑問:商品有使用價值,那么其他的物品、勞動產品是否有使用價值?來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討論,最終總結歸納出: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商品一定有使用價值,但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是商品。

      到此時已經解決了本課的第一個基本問題:商品為什么要交換?接著,就可以過度到第二個問題:商品為什么能交換?是商品的使用價值或者其它的自然屬性使其相等嗎?在引導學生思考并排除了這些自然屬性使商品能按一定比例交換的可能性后,撇開勞動的具體形式,商品就剩下一種共同的東西: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這時商品的第二個屬性價值就出來了。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提出交換價值的概念。此時,學生也就不難得出結論:不同商品能按一定比例交換的原因在于價值相等。緊接著,我們可以再進一步的提出疑問:是不是所有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都能形成價值?經過師生共同的探討之后就可以得出結論:價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質的、共有的、本質的屬性。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是商品,一定有使用價值。

      接下來就過度到商品是價值與使用價值的統一體,缺一不可。再引導學生對價值與使用價值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的正確認識。強調指出他們的統一表現在商品是價值與使用價值的統一體,對立則表現在交換中,買賣雙方不能同時兼得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

      最后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一件上衣=十公斤大米來說明價值與交換價值的關系: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再以經濟學中最易理解的買賣雙方的地位不同來強調等式兩邊地位不同,位置不可顛倒。

      到這里新課的教學內容已經可以結束。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再從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角度說明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及其關系的現實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培養他們的質量意識。

      在最后的課堂小結中,將進行歸納總結突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理清整個知識體系,從而形成一個知識網絡。同時為下節課的內容做鋪墊。

      板書設計

      商品的基本屬性

      1、使用價值:能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屬性。(自然屬性)

      2、價值:凝結于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特有的、本質的、社會的、共有的屬性)

      3、價值與使用價值的關系:對立統一

      (在交換中)(在商品中)

      4、價值與交換價值的關系:

      商品的基本屬性教案 篇3

      商品的基本屬性教學設計重難點

      重點: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

      難點:商品二因素的關系;

      商品的基本屬性教學設計要求

      素質要求:

      1、知識方面:

      識記:商品的使用價值、價值、交換價值的基本含義;

      理解: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

      運用:通過學習,能夠初步運用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關系的原理,分析商品生產者為什么要重視產品質量。

      2、能力方面:

      通過學習商品的價值,注意培養抽象思維能力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同時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思想覺悟方面:

      通過本課學習,應樹立改革開放意識,充分認識到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重點解決方法:

      商品的基本屬性:這是全課最基本的內容,以后教材中的一系列內容,都離不開它,因此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又是本課難點。

      (1)商品的價值:在講解這部分時,首先要抓住“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這句話,可采用推理的方法,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其次要講請價值是商品特有的屬性,可采取由學生討論的方法進行。至于交換價值和價值的關系講清即可,不要過多過細。

      (2)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系:弄懂這部分很重要,有利于對商品的理解,在講解時要講透。要把握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作為商品,它必須既有使用價值又有價值,二者缺一不可,但是,作為商品生產者或商品消費者不可能同時占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可以組織學生討論“物美價廉”,以加深理解。

      疑點解決方法:

      交換價值與價值總是一致的嗎?有人認為,商品的交換價值與價值總是一致的。其實,這個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商品的價值不能由自身表現,它必須通過交換,在其他商品身上得到表現。比如,1把斧子=15千克大米,在這個等式,1把斧子的價值是通過15千克大米表現出來的,15千克大米是1把斧子的交換價值。可見,價值與交換價值是內容和形式的關系,價值決定交換價值,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價值的表現(交換價值)不是絕對不變的,它是由相互交換的現金種商品的價值量相對決定的。這種變化一般有四種情況:(1)斧子的價值發生了變化,大米的價值不變。如:斧子的價值量增加一倍的情況下,1把斧子=30千克大米。(2)斧子的價值不變,大米的價值發生了變化。比如,大米的價值量增加一倍的情況下,1把斧子=7.5千克大米。(3)斧子和大米的價值按照同一方向和同一比例變化時,斧子的相對價值量保持不變。(4)斧子和大米的價值量按照同一方向但以不同比例同時發生變化,或按照相反的方向發生變化時,對斧子的相對價值量的影響,可根據前三種情況推知。

      由此可見,“價值量的實際變化不能明確地,也不能完全地反映在價值量的相對表現即相對價值量上。即使商品的價值不變,它的相對價值也可能發生變化。即使商品價值量和這個價值量的相對表現同時發生的變化,完全不需要一致”(《資本論》第一卷,第69頁)。因此,我們可以肯定交換價值與價值不可能總是相一致的。

      貨幣出現后,交換價值就通過貨幣以價格的形式出現。價格就是交換價值的發展形式,歸屬于交換價值。一種商品的價值相對地表現為多少貨幣,不僅取決于該商品自身的價值量,還要取決于貨幣(如金銀)的價值量。

      復習提問

      什么是商品?商品必須具備哪兩個條件?

      商品的基本屬性教學設計步驟

      導入新課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為了進一步認識商品的經濟的本質及其規律,我們必須認識“商品”這一商品經濟細胞的基本屬性。下面我們來學習商品的基本屬性。

      講授新課

      二、 商品的基本屬性(板書)

      (一). 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板書)

      1. 商品的使用價值(板書)

      概念(板書):“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劃分第8頁第2段) (提問)請同學們看書第8頁中間部分的“想一想”:商品有使用價值,其他自然界的物品、勞動產品有沒有使用價值? (學生回答)其他自然界的物品如空氣、陽光、水,也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也具有“有用性”。勞動產品,用于交換的部分即商品,必須有使用價值,否則沒人要;沒有交換的部分,能夠滿足生產者自己的某種需要,也有使用價值,如農民生產和糧食、蔬菜,除一部分用于交換外,留下提部分可滿足自己食、用的需要,因而也有使用價值。 (教師歸納)回答正確,這說明使用價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屬性,商品以外提其他物品也可以具有使用價值。正如馬克思所說:“物的有用性使物成為使用價值”。(見書第8頁上)這一點是我們應該明確的,即:

      使用價值不是商品的特有屬性(板書)

      (提問)為什么不同的商品有不同提使用價值,如糧食、蔬菜、魚、肉,能滿足人們生存的需要,煤、天然氣是人們生產、生活所必需的能源? (學生回答)商品的使用價值,是由商品本身的物理、化學等性質決定的。糧食、蔬菜、魚、肉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所以能滿足人們的生存需要;煤、天然氣能燃燒,成為重要的能源,是由于煤、天然氣含碳物質。 (教師歸納 )可見,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價值,是由于商品本身的自然屬性(物理、化學等性質)決定的,即:

      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它反映的是人與物的關系(板書)

      2. 商品的價值(板書)

      (提問) 同蝗商品之間為什么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換呢?如:1把斧子=15kg大米。 (學生議論。略) (教師設疑)有人說是因為它們都有使用價值,1把斧子的使用價值與15kg大米的使用價值相等。這種看法對嗎? (教師分析)我們上小學學習算術應用題時就知道,只膽同名數才能相加減,說明只有同質的東西,量上才能相比較。從使用價值上看,大米是吃的,斧子是砍柴用的,它們的自然屬性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質。具有不同的使用價值,很難比較其大小,當饑餓時大米更重要,當砍柴時斧子才能秦效。因此使用坐能作為商品交換的基礎。如從維持人類生存的角度上看,小麥的重要性遠超過金剛石,然而等量情況下金剛石要比小麥貴億萬倍。 1把斧子能夠同15kg大米相等,這說明這兩者之中一定存在著一種能夠加以比較的“共同的東西”,這種共同的東西就是它們都是勞動產品,在生產時都耗費了一定的體力和腦力。這里所說的勞動者再區別生產斧子和大米時所使用的工具、材料,以及生產方式、方法的不同。我們說“這種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就是商品的價值”。

      我們可以通過聯系已有知識進行逐層推理分析:

      (教師設疑)商品以外的其他物品有沒有價值?

      商品價值的概念(板書):“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就是商品的價值”。(劃分第9頁第1段粗體字) (教師歸納)可見,1把斧子能夠與15kg大米相交換,是由于它們都耗費了相等的一般人類勞動,即它們具有等量的價值。

      (學生議論后教師歸納)

      價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屬性,商品以外的其他物品都沒有價值(板書)空氣、陽光,不是勞動產品,沒膽耗費人類勞動,所以沒有價值;農民自種又自己食用的糧 食、蔬菜,雖是勞動產品,但不用于交換,沒有必要計算生產時所耗費的勞動量,所以也沒有價值。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可以形成價值,但不意味著一般人類勞動本身就是價值。只有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在商品交換中,一般人類勞動才形成價值。因為,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不同的所有者,交換的雙方各有自己的物質利益,因此在相互交換產品時,需要計算生產時耗費的勞動量,而且要等價交換。可見:

      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體現著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關系(即反映人與人這間的社會關系)。(板書)

      (提問)凡是商品都有價值,但怎樣表現一個商品價值的大小呢?例如1件衣服和1件毛料衣服,哪件衣服的價值大?

      (同學回答)把這兩件衣服拿到市場上看哪件衣服換回來的東西多,哪件衣服的價值就大。如1件衣服換20kg大米,1件毛料衣服換50kg大米,說明毛料衣服比布衣服價值大。

      (教師歸納)同學們回答的正確。這說明,商品的價值是不能自我表現出來的,必須通過交換,由另一種商品表現出來。1把斧子的價值,是通過換回來的.15kg大米表現出來的,此時,15kg大米,大米是1把斧子的交換價值。

      商品的價值必須通過交換價值表現出來(板書)

      1把斧子換15kg大米,用圖表示: (注意:只能是等號右邊的商品是等號左邊的交換 價值) 同理: 歸納出:

      A. 交換價值定義:交換價值就是指一種使用價值和另一種使用價值交換的量的關系或量的比 例。

      B. 價值和交換價值的關系: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的

      大小是由價值決定的。(劃分第9頁第2段粗體字) (提問)人們在選購商品時,總希望“物美價廉”。那么,“物美”和“價廉”各是從什么角度提出的要求呢?它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學生回答)這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基本屬性的反映。“物美“是使用價值的標準:“價廉”則是人們從價值角度提出的要求。人們在選購商品時,總是力圖找到這兩個標準的最佳結合點。

      (教師歸納)回答正確,可見,“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也稱作商品的兩個因 素”。(劃分第9頁第4段粗體字) 下面我們進一步分析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系。

      (二). 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系(板書)

      1. 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也沒有價值

      2. 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就一定有價值

      3. 沒有價值的東西,也一定沒有使用價值

      4. 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有使用價值

      1. 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也沒有價值。(正確)

      2.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就一定有價值(錯)

      A. 有些東西雖有使用價值,但不是勞動產品,因而不是商品,所以沒有價值,如空氣、陽光等。

      B. 有些東西,雖有使用價值,也是勞動產品,但由于沒有用于交換,也不是商品,因而沒有價值。

      C. 只有那些有使用價值并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才是商品,因而有價值。

      所以,原命題應改為: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

      3. 沒有價值的東西,也一定沒有使用價值(錯)

      4. 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有使用價值。(正確)

      (提問)為什么正確? (學生回答)因為價值是商品特有的屬性,所以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是商品,作為商品,它就一定有使用價值,否則沒人要,賣不出。

      (教師歸納)“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二者缺一不可”。(劃分第9頁第4段)

      1. 使用價值是商品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費了大量勞動也不能形成價值,因此也就不能成為商品;

      2. 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沒有價值的東西,就不是商品(劃分第9頁第4段)

      他要得到的是商品的價值和獲得利潤,但他要得到的價值,必須讓渡出使用價值;消費者要得到提是使用價值,但他必須付出價值。用圖表示就是:

      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是商品的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反映的是人與物的關系,它們是商品所特有的屬性。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勞動就是商品的價值。價值是商品特有的屬性,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體現商品生產者這間相互交換勞動的關系,即反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商品的價值通過交換價值表現出來。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

      復習題

      1. 什么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

      2. 價值和交換價值的關系是什么?

      3. 為什么說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二者缺一不可呢?

      商品的基本屬性教案 篇4

      注意:我們判斷一個東西是不是商品,最基本的判斷方法還是要利用商品的基本屬性來判斷。(基本的判斷方法)

      對而言生產者:必須要重視商品的使用價值,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板書)(請大家記下)

      剛才我們學習了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系,我們知道使用價值的價值的物質載體,那么現在大家想一想,假如你是一個大老板,你會怎么辦?(請同學起來發表意見)

      同學回答:

      我要生產好的東西 因為只有這樣才有人買

      教師歸納:

      這位同學說的很好,我們的生產者要想使自己的商品賣的'好,就必須生產適銷對路的商品。這樣給我生產者一個重要啟示就是:必須要重視商品的使用價值,為此必須要提高產品的質量,多生產適銷對路,物美價廉的商品,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本課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商品的基本屬性,基本屬性是使用價值和價值。分別掌握其含義和特性,重點理解掌握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系,包括四點區別和三點聯系。以及我們學習了商品使用價值和價值以及關系的給我們的兩點啟示。

      [鞏固練習]

      最后,我們來做幾道判斷題,鞏固一下本節課的內容。

      1、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也沒有價值。(正確)

      2、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就一定有價值。(錯誤)

      3、沒有價值的東西,也一定沒有使用價值。(錯誤)

      4、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有使用價值。(正確)

      復習題 :

      1、商品為什么要交換?

      2、商品為什么能夠交換?

      板書提綱: 正板書

      一、使用價值

      1、含義:

      2、屬性:非特有屬性

      3、自然屬性 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4、商品的交換的前提

      二、價 值

      1、含義:

      2、屬性 :特有屬性

      3、社會屬性 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系

      4、交換價值——價值的表現形式,以價值為基礎

      5、商品交換的基礎

      三、關 系

      (1) 區別:

      ①含義不同;

      ②使用價值不是商品的特有屬性,價值是商品的特有屬性;

      ③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

      ④使用價值是商品交換的前提,價值是商品交換的基礎。

      (2) 聯系:對立統一。

      ①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二者缺一不可;

      ②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

      ③二者是對立排斥的,無論生產者還是消費者,任何人不能同時擁有使用價值和價值。

      四、意義和啟示

      1、對于消費者:要從商品的基本屬性去考察商品,購買物美價廉的商品

      2、對而言生產者:必須要重視商品的使用價值,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

      副板書:

      1把斧頭=15千克大米

      他們都是勞動產品——>生產時都耗費了人類勞動——>他們都凝聚了人類勞動

      1把斧頭=15千克大米

      交換價值——價值的表現形式,以價值為基礎

    【商品的基本屬性教案】相關文章:

    淺析商品房包銷的法律屬性08-05

    試論經濟法屬性的證券法基本原則08-05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教案08-17

    股指期貨的監管屬性08-05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研究08-07

    論勞動關系的“從屬性”08-05

    票據保證的本質屬性淺議08-05

    研究物理的終極目的是屬性08-05

    教案編寫基本規范要求08-19

    數學教案-基本作圖08-1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国产综合色九九。 | 午夜A级理论片在线播放一级 | 亚洲国内自拍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天堂网站一二三区在线看 | 日韩中文无线码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va播放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