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學生在討論中解決問題
讓學生在討論中解決問題
雁橋中學 麥秋敏
我們從學習方法論的層面上看,課堂討論是一種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比較常用的方法。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的教師有著眼于學生“學會”,不重視學生在“學會”的同時達到“會學”的問題。因此,這種課堂教學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人的發展的需要了;所以,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學會”的同時達到“會學”,我們要讓學生學會應用一些學習方法。而課堂討論正是一種能夠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手段。
課堂討論是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手段,對促進學生自覺學習和積極思考具有極重要的意義。
首先,課堂討論可以起到檢查作用。一方面,是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檢查,同時也是對課堂學習的檢查;另一方面,是對教師教學的檢查,教師可據此對課前準備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和方法做出客觀評價。
其次,課堂討論可以起到培育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它既為學生對自己的課前、課堂思考和學習心得提供發表見解的機會,使他們在吸收知識、積極思維、語言表達等多方面受到鍛煉,又通過集體活動形式為學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條件,有助于他們形成依靠集體,尊重他人的態度。
再次,課堂討論可以起到消化授課內容的作用。教師利用課堂討論調整教學節奏,使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總結,加深理解。
我幾年來在課堂教學中常用的討論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疑難問題討論法
教學中出現的疑難問題,或其理論性較強,或因其距現實生活較遠,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對此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各陳觀點,然后老師加以點撥,就能加深理解,化難為易。例如,我在教授初三政治,有關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這一內容時,曾經向學生提出一個辨析題: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生產力水平、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個大臺階,我國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發達階段。該命題的理論性較強,要求學生能夠理解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我國的改革開放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二是從總體上看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科學技術和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社會主義的具體制度還不夠完善,因此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三是我國現在實現的小康是不全面的、低水平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對以上論斷的錯誤理解,認為我國近幾年來,綜合國力顯著提高,加入世貿、申辦奧運會、世博會等大事和好事連連,已經擺脫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入了社會主義發達階段。經過討論,學生們能夠統一認識,對我國的基本國情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討論,加深了問題的認識,教師在點撥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創設情景,把復雜的法律命題,演變成一個容易理解的社會生活問題,融法理于生活中,學生也就比較容易地展開討論。
二、熱點問題討論法
比如對社會出現的某些腐敗現象怎樣認識?作為學生應該怎樣看待這些生活中的問題,怎樣理解生活的實際?我在教學過程中,曾經就對這些學生都很關心的問題,提出了討論的問題,學生由于社會生活實踐的缺乏,認識水平的限制,有可能缺乏正確的認識,例如學生對于我國法制建設與我國政府現在進行的反腐敗斗爭的認識,對此可組織討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百家爭鳴,最后達到明辨是非、統一認識的目的,使學生能夠用全面的、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待我國政府所進行的一些努力,看待我國政府中存在的一些腐敗現象。
三、典型事例討論法
一段時間有些同學在吃飯時將飯菜隨意扔掉,浪費很大。對此我聯系課本所學內容在教學中組織了以"生活水平提高了,艱苦奮斗還要不要"為討論題的課堂討論,通過討論使大家認識到不管時代發展,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不能丟。四、命題引導討論法
我們的課堂教學的過程應該著眼于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協調發展,學生在獲取知識和掌握技能、技巧的同時,注意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對教學中的在些問題,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讀一些書籍,看一些優秀影視片,參觀一些展覽,然后聯系所學內容,開展有命題的討論。比如關于毒品的危害,我們組織學生參觀戒毒展覽,然后開展“毒品離我們有多遠”的討論,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吸毒一口,掉入虎口。貪圖一時痛快,毀掉一生幸福”的道理,紛紛表示要提高警惕,遠離毒品。
五、論文討論法
去年我們河源市的政治開卷試題就第一次出現了以人才為內容撰寫300字的演講稿。這類演講稿實質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政治小論文的另一形式。小論文能綜合考察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實際運用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在對有些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通過寫小論文的形式進行。這種方式的優點是: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易組織,每個人都有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有充分時間進行材料準備和論點論證,所以,理論層次深,教育面較大。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對論題有充分的把握,對學生的反映要有一定的預想,必要時,應該給予一定的指導。
六、板書討論法
對有些問題可利用學校的、班級的黑板報進行討論,可以分期連續討論,也可以把正反方觀點同時刊出。這種做法可以使學生有較長時間去比較、分析、討論,影響教深、較大。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應用的討論方法有多種多樣,我們在應用過程中要注意的是:
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對于教師來說,這些可以理解為確定教學目標、設計具體的討論命題提供依據。
二、教師要指導學生完成對命題的討論,深化認識,并將認識內化,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對于在討論過程中出現的變化,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盡量把命題討論范圍修正,避免把討論變成閑談。
三、教師要重視學生能力水平發展的評價。我們在重視知識掌握的同時,同樣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教師要注意在教學各個環節中學生學習的反饋,及時調節教學方法和手段。
2005年1月15日
【讓學生在討論中解決問題】相關文章:
讓學生在讀中感悟08-05
生在綠中的驕傲作文05-04
讓學生在快樂中識字08-17
讓學生在合作中成長08-17
讓學生在美的陶冶中成長08-17
讓學生在數學中猜想08-17
讓學生在笑聲中識字08-05
讓學生在閱讀中快樂成長07-24
讓學生在寫作中找回自我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