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一新課程《政治權利和義務:參加政治生活的準則》教案
《政治權利和義務:參加政治生活的準則》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識記目標:
(1)選舉權與被選舉權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3)權利與義務的對立統一原則
2、理解目標:
(1)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
(2)理解“法無禁止即自由”,明確法律與自由的關系。初步了解法治與德治的關系
(3)個人利益與集體、國家利益之間的關系
(4)權利與義務的對立統一關系
3、德育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社會主義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知道公民所享有的政治權利和義務,培養學生參加政治生活的意識。提高學生依法履行義務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國家意識”。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
2、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3、權利與義務對立統一的關系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同學們,從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知道了,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對大多數勞動人民的民主,和對極少數破壞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的專政。我國的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廣大的勞動人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老百姓到底能享有什么權利?
(二)講授新課
1、公民的政治權利與自由
(1)選舉權與被選舉權
①通過學生論壇,討論:①享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的資格;②選舉權與選舉班長之間的區別
②通過學生簡單的討論,由教師得出結論,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
公民依法享有的選舉國家權力機關代表的權利,就是選舉權;
公民被選舉為國家權力機關代表的權利,就是被選舉權 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條件 ……
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條件 ……
③引導學生討論“假如你由選舉權,你會選舉出什么樣的人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代表,來代表你行使國家權利?為什么?”(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由此可見,如果你沒有認真行使選舉權,就意味著你的權利和利益得不到保障,國家的利益也會受到損害;如果你認真行使了選舉權,就意味著你的權利和國家的利益都得到了保證!
所以,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是公民參與國家管理的基礎和標志!
(2)政治自由
①觀看幻燈片“廣州大學生游行示威”、“網絡灌水”,通過圖片向學生展示公民所享有的政治自由。
教師總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這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體現。
②公民享有政治自由,并不意味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比如網絡灌水,如果你在網上發表一些反政府反人類的言論,就會受到法律的自裁。引導學生得出自由與法律的關系。
“自由的法律的體現,法律是自由的保障。”
換句話說,只要法律沒有禁止的事情,我們都可以去做!引導學生討論:“法無禁止即自由”
教師總結:這句話從法律的角度來看是正確的,但是如果從道德的角度,就不一定正確。如花錢買選票,我國的法律并沒有明確規定這樣做是非法的。
(3)監督權
①通過教師簡單的敘述,使學生清楚:①誰監督,②監督誰,③怎樣監督。
②通過辨析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任何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由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的權利。”
教師總結:公民行使監督權,能約束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這是一件好事。但不能因為個人的好惡,誣告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這樣是違法的!
2、公民的政治性義務
(1)教師簡單描述,公民除了享有一定的政治權利和自由之外,還 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
①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②遵守憲法和法律
③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3、參加政治生活的準則
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錢的與沒錢的,有權的與沒權的,地位低卑的與地位崇高的是否都遵循著這樣游戲規則?
觀看幻燈片“貪官的記錄”、“人皮碗”。
這些有錢的、有權的為什么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從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發?
教師總結:從這些人的下場我們知道,不管你是有錢還是沒錢,不管你有權還是沒權,在政治生活中你都必須堅持這樣的原則:①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②堅持權利和義務統一原則,③堅持公民個人利益與集體、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1)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辨析題: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指我國公民具有立法、司法和守法的平等。
通過這道辨析題,教師要講明: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公民平等的享有權利,平等的履行義務,平等的適用法律。該題表述不全面。②平等的適用法律是指公民平等的司法和守法,而在立法上是不平等的。③法律代表的是統治階級的利益,法律只能由統治階級來制定。在我國,享有立法權的只能是廣大的來動人民。
(2)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
辨析:
觀點一: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
觀點二:公民所享有的權利和義務都是相等的。
觀點三:權利與義務是完全對等的。
學生簡單討論。
教師總結:
①公民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
②履行義務是享有權利的基礎,享有權利是為了更好的履行義務。
③權利與義務的統一,并不意味著所有人的權利和義務是相等的。你享有多少權利,就得履行多少義務。
④享有權利是公民個人的權利,你可以享有,也可以放棄;但履行義務是公民的什么職責,不能不履行。
(3)堅持公民個人利益和集體、國家利益的相結合。
辨析題:
在我國公民的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實現了個人利益,國家利益也就得到了實現。
學生思考。
教師總結:
①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②在我國,公民的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是一致的,但在一些具體的情況下,個人利益也會與國家利益產生矛盾。
③當公民的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產生矛盾時,個人利益應服從集體和國家的利益。
④所以,公民的個人利益實現了,并不意味著國家利益就得到了實現。
四、課堂練習
辨析題:
正確對待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就必須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高一新課程《政治權利和義務:參加政治生活的準則》教案】相關文章:
政治權利和義務教案04-01
政治權利和義務教案3篇04-02
學習準則和條例心得07-17
有關高二政治政治生活教案09-27
學習準則和條例實施方案07-11
義務教育新課程學習心得(通用17篇)10-19
學習《條例》和《準則》的心得體會08-16
學習《準則》和《條例》心得體會07-17
高一軍訓參加心得11-11
參加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