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一冊價值規律的作用
復習舊課
提問上課時的復習題(1)、(2)題。
導入新課
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客觀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價值規律就必然起作用,我們既不能創造它,也是能消滅它,而只能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自覺地利用它。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價值規律在商品經濟中所起的作用。
講授新課
2. 價值規律的作用(板書)
(注:此問題雖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但仍可采用課堂討論法,因為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源于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及其表現形式。有了上節課的對價值規律內容的透徹講解,加上講第一節第三框“商品的價值量”時,已通過課堂練習讓學生懂得了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生產率的關系,商品價值總與與社會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生產就緒的關系,這些都為講解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作好了知識上的鋪墊,此時,再講價值規律的作用就比較順利,有如水到渠成。關鍵是教師要抓住重點問題巧設疑,引導學生以舊帶新,推出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及其內在根據。)
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客觀經濟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經濟,它就像一條無形的指揮棒,指揮著人們的經濟活動。價值規律的作用有三個:
1. 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板書)
(教師歸納)價格所以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因為供求與價格存在相互制約的關系。商品供求關系會影響價格,使價格上漲或下跌;反過來,價格上漲或下跌,也會影響供求,使供給和需求趨于平衡。“當某種商品供不應求、價格高于價值時,由于有利可圖,許多商品生產者就會被吸引來生產這種商品,從而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流入這個生產部門,導致這個部門生產的擴大和產品供應的增加。反之,當某種商品供過于求、價格低于價值時,由于無利可圖甚至虧本,許多商品生產者就會減少或放棄這種商品的生產,從而使某些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從這個生產部門退出,導致這個部門生產的縮小和產品供應的減少。”用圖表示:
“這樣,通過市場價格的調節,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個生產部門之間可在在體上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所以說,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發展的調節者。”(指導劃書第27頁倒數第1、2段~第28頁上段)
(注:要求學生細讀第27頁倒數第1自然段~第28頁上段,并會闡述為什么價值規律能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價值規律就像一條無形的指揮棒,指揮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流向,哪里多了(供過于求)它就指揮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從這個部門流出來;哪里少了(供不應求)它又指揮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流向這個部門,從而達到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的比例關系大體上保持平衡。例如,80年代初,我國冰箱、彩電市場供不應求,價格高,且憑票供應。由于有利可圖,一時間,我國冒出了許多冰箱、彩電生產廠家,到90年代,光是引進意大利阿里斯頓生產紅的冰箱廠家就有7個。
(提問)如何理解書第28頁馬克思所產“資本家是不斷地從一個生產部門向另一個生產部門流出或流入的。價格高就引起資本的過分激烈的流入,價格低就引起資本的過分激烈地流出”?
(學生回答)因為價格高的背后,是市場上某種商品供不應求,而價格高,對商品生產者是有利可圖的,許多商品生產者就會被吸引來生產這種商品,從而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流入這個部門;價格低的背后后,是市場上某種商品供過于求,而價格低對商品生產者是無利可圖甚至虧本的,所以許多商品生產者就會減少或放棄這種商品生產,從而使某些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從這個生產部門退出。所以,就有了上面馬克思的一段言簡意賅的名言。(注:這里讓學生闡述對馬克思這段話的含義的理解,目的在于加深對價值規律作用的認識。)
(教師)同學們回答正確。現在請向書第28頁第2段某地蘋果樹苗栽種大起大落一事又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討論。略)
(教師歸納)這個事例正說明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某地“數量有限的蘋果苗驟然興起的栽植熱中,株價一度高達4元。”這是此前果苗一度“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的結果。后來,“在高額收入的誘惑下,眾多果農不惜投巨資大種特種”,致使“數年后,果苗價格急轉直下,每株只能賣到幾分錢”,以至“數以億計的優質紅富士等矮化蘋果樹苗,盡管降至幾分錢也無人問津,相當一部分果樹苗只好當柴燒。”而這正是“供過于求、價格下跌”所引起。最后,果農們當然只得“奔赴市場,了解行情”,改行轉產或改進原有的經營。
從這個實例,我們也可以看出,價值規律能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但這種自發調節也會造成社會的巨大浪費。所以,自發調節有兩面性,積極的一面是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使社會生產保持大體平衡的比例;其弊端是,種調節帶來自發性、滯后性,會造成社會勞動的巨大浪費,因而完全領帶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還是不夠的。如何彌補,留待第二課時再討論。(注:這里只點出完全由價值規律自發調節的弊端,而不講解決辦法,是為學習第二課社會市場經濟既要以市場經濟為基礎、又要加強宏觀調控埋下伏筆)
2. 價值規律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板書并劃書第28頁第3 段)
(教師設疑)根據價值規律,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而不是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請問,這對商品生產者的利益有何影響?
(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由于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這將對商品生產者的利益和在競爭中的地位產生影響。我們在講第一節第三框“商品的價值量”時,曾通過練習得出過這樣的結論:
例如,1小時織5匹布,1匹布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1/5小時,假定1匹布價值的貨幣表現為100元,1小時所創造的價值總量為500元。
假定甲企業率先提高陽勞動生產率1倍,則1小時織10匹布,即1匹布的個別勞動時間為1/10小時。因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沒有變,仍是1匹布1/5小時,價值100元,則該企業1小時創造的價值總量為
100×10=1000元。從以上實例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根據價值規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量進行交換的。因此,某個商品生產者如果率先改進技術設備,經營管理先進,勞動生產率比較高,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就低于社會必要的勞動時間,因而在交換中就獲利較多。”如上例中的甲企業:
個別勞動時間(1/10小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5小時)
1小時創造的價值總量(1000元)>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小時創造的價值總量(500元)
“反之,那些勞動生產率較低,個別勞動耗費較高提生產者,便中能獲得較少的收入,甚至不能彌補自己的勞動耗費。”如上例中的乙企業:
個別勞動時間(1/3小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5小時)
則1小時所創造的價值總量(300元)<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小時創造的價值總量(500元)
“這種情況必然會刺激商品生產者努力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指導劃書第28頁第4自然段。注:價值規律第二個作用的展開分析,要求學生細讀該段內容并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學生讀后討論。略)
(教師歸納)“獲得額外收益,是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內在動力,商品生產者之間的激烈競爭則是其外在壓力。這種情況,必然促進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這也就是說,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一切商品生產者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在產競爭中站住腳,都競相改進技術、設備,改善經營管理,以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其結果,勢必帶來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縮短,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在新形勢下,那些有條件、有能力的生產者或企業又千方百講改進技術、設備和管理,以降低個別勞動消耗,獲得更多利益,因而推動了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帶來了生產力的更大發展。可見,價值規律是推動生產力由低向高發展的內在動力。書中電解鋁和電子計算機排版印刷技術的出現,都正說明了是價值刺激商品生產進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提問)怎樣達到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對于以個體私有制和個體勞動為基礎的小商品生產者來說,主要是靠改進工具、提高工藝。對現代企業來說,則主要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工藝和新材料,也就是說要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同時也要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勞動者提素質。總之,要提高勞動生產率,歸根結底是要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關鍵是抓好科技和教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3. 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板書劃書第29頁第2段)
(教師設疑)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刺激了商品生產者爭先恐后地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就率。這是價值規律的第二個作用。但是不是每一個商品生產者都有條件、有能力改進技術、設備及管理呢?競爭的結果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價值規律的第三個作用是第二個作用發展的結果。根據價值規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量來交換的,因而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但是,商品生產者的生產條件各不相同,生產條件好的生產者,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因而獲利較多,能夠不斷擴大生產,更新設備,進一步改善生產條件,在競爭中處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就會因優取勝;生產條件差,經營管理水平低的生產者,無力改善生產條件,處境更加不利,在競爭中就會遭到失敗,以致被淘汰。
(注:要求學生細讀第29頁第3段并在理解基礎上記憶,能自己闡明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的原因。)
(教師設問)我國當前許多企業破產,職工下崗,是否也是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呢?
(教師講解)價值規律的作用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只要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存在,價值規律就起作用。由于社會主義也是商品經濟,因而價值規律也會客觀存在,并發生作用。我們應正確地認識到生產中淘汰一些長期虧損的企業對發展社會主義生產是有利的。首先,可以減少國家對虧損企業的補貼。這是從貨幣形態角度講的;從物質形態上講,就是減少能源、原材料、勞動力的浪費。蕨,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我國有些企業長期虧損,并不是由于企業管理不善,而是因為這種商品供過于求,因此產品長期滯銷。這些企業被別的行業兼并后,實質上是一次產業結構調整。第三,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被淘汰的一些企業,往往是一些產品質次價高的企業。這些企業被淘汰了,從全社會角度講,就是減少了劣質產品,這樣將有利于提高整個社會的產品質量。第四,有利于激勵其它企業。優用力劣汰造成的企業破產,對其它企業無疑是一種鞭策,促使它們采用新技術,改善經營管理,并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因此,我們不能從傳統觀念角度出發考慮問題,不能只從被淘汰企業職工的一時困難角度考慮問題。當然,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對破產企業及職工要有妥善的安置措施和保障措施,以保證職工最基本的生活,保證社會的穩定。
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1)價值規律自發調節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在社會生產各部門的分配;(2)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3)導致商品生產者優勝劣汰。我們不僅要知道價值規律的作用是什么,還要從理論上弄清其內在根據,更應學會用價值規律的基本理論去觀察、分析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現象。
復習題 2 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是什么?為什么?
1. 為什么說有商品經濟就必然有競爭?如何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條件下企業之間的競爭?
【第一冊價值規律的作用】相關文章:
價值規律的作用08-17
第三冊經濟學價值規律的作用08-17
價值規律08-17
價值規律06-04
第一冊企業及其作用08-17
第一冊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及其表現形式08-17
第一冊堅強意志的作用08-17
教案:價值規律說課稿08-17
價值規律的主要內容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