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循環經濟專題復習
循環經濟專題復習
循環經濟無疑是一個美麗的圓,以經濟和社會效益為圓心,圓弧的起點是資源,依次劃過產品、廢棄物、廢棄物綜合利用,終點又回到再生資源。這種科學的經濟發展模式成為2005年兩會代表的熱門話題。
相關圖片
一、 相關概念的有關解釋
(一)循環經濟觀,是在全球人口劇增、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蛻變的嚴峻形勢下,人類重新認識自然界、尊重客觀規律、探索經濟規律的產物。
(二)循環經濟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與傳統經濟相比,循環經濟的不同之處在于:傳統經濟是一種由“資源-產品-廢棄物排放”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其特征是“高開采、低利用、高排放”。在這種經濟中,人們高強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質和能源提取出來,然后又把污染和廢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氣和土壤中,對資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過把資源持續不斷地變成為廢物來實現經濟的數量增長。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征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質和能源要能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可能小的程度。
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征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
二、 涉及有關的初二、初三政治知識
可體現的有關政治觀點:
1)以人為本:循環經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護環境,充分做到物盡其才,最大限度的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2)協調發展,重點是做到 “五個統籌”(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人與自然的發展,充分利用自然的同時,最大限度的保護自然。可以涉及初二年級(國家與法)第五課《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中的有關環境問題的危害、環境保護的原則、相關法律知識、環保的基本國策以及怎樣落實中學生的環保行動等
3)可持續發展:初三年級第四課、三課部分 如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持續發展。可以涉及我國環境的現狀以及解決相應環境問題的方法、措施、行動等
4)科學發展觀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
【循環經濟專題復習】相關文章:
循環經濟園區工作計劃01-22
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關系之辨析研究08-26
市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報告08-21
循環經濟發展情況匯報08-24
探析循環經濟法的公民義務08-18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循環復習”08-16
初中寫作專題復習教學設計08-18
地理:海洋專題復習教學案04-06
校園期末復習專題廣播稿01-01
期末復習校園專題廣播稿01-18